红外寻迹避障电路总结讲解
红外避障电路和心得
红外避障电路
D1发射红外线,D2接收红外信号。
LM567第⑤、⑥脚为译码中心频率设定端,一般通过调整其外接可变电阻W改变捕捉的中心频率。
图中红外载波信号来自LM567的第5角,也即载波信号与捕捉中心频率一致,能够极大的提高抗干扰特性。
当接收到的红外载波信号和捕捉中心频率一致时,说明不是干扰,LM567的第8角输出低电平。
插播广告欢迎大家加入qq群19097943一起讨论
音频译码器LM567作用器要领
1、LM567输出部分与普通数字IC等有所不同,其内部是一个集电极开路的NPN型三极管,使用时,⑧脚与正电源间必须接一电阻或者其它负载,才能保证IC译码后输出低电平。
2、实验表明:LM567接通电源瞬间,⑧脚会输出一低电平脉冲。
因此,用于作遥控器译码控制时,应在输出端后加装RC积分延时电路,以免每次断电后,重新复电时产生误动作。
3、LM567第⑤、⑥脚为译码中心频率设定端,一般通过调整其外接可变电阻W改变频率,经笔者实验发现,当W阻值变为0Ω或无限大时,⑧脚电平状态即使无信号输入时也会变为低电平,因此,在调整W时,不能使其短路或开路。
4、LM567的工作电压对译码器的中心频率有所影响,故最好采用稳压供电。
5、LM567②脚外接电容决定着锁相环捕捉带宽,容量越小,捕捉带宽越宽,但使用时,不可为增大捕捉带宽而一味减小电容容量,否则,不但会降低抗干扰能力,严重时还会出现误触发现象,降低整机的可靠性。
循迹小车电路分析
循迹小车电路分析循迹小车是一种能够根据预定路径行驶的智能小车,通常使用红外传感器对车辆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和判断,以实现自动导航。
下面将对循迹小车的电路进行分析。
1.电源电路:循迹小车的电源电路提供电源供电,通常使用锂电池或干电池。
电源电路还包括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和电压降压电路,用于保护电路和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
2.传感器电路:循迹小车主要使用红外传感器进行循迹。
传感器电路的主要作用是接收传感器输出信号,并进行信号放大和滤波处理,以提供可靠的循迹信号给控制电路。
传感器电路还包括调节电位器,用于校准传感器的感应距离和灵敏度。
3.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是循迹小车的核心部分,它接收传感器电路输出的循迹信号,并根据设定的算法进行信号处理和逻辑判断。
控制电路一般采用微控制器或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通过编程实现对小车的控制和导航功能。
控制电路还包括继电器、电平转换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等。
4.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是将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转化为驱动电机和舵机的电流信号,从而控制小车的运动。
驱动电路通常采用H桥电路,通过控制H桥电路的开关状态,实现对电机的正反转和速度调节。
驱动电路还包括电机驱动模块、电机调速器和电机保护电路等。
在循迹小车电路中,各个电路之间通过电缆连接,形成完整的电路系统,以实现循迹小车的功能。
除了以上所述的电路,循迹小车还可以添加其他辅助电路和功能模块,如红外避障模块、声音检测模块、蓝牙通信模块等,以扩展循迹小车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总之,循迹小车的电路设计涉及电源电路、传感器电路、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等多个部分,其中控制电路是核心,通过传感器检测信号、控制逻辑判断和驱动电机等,实现循迹小车的自动导航和运动控制。
不同的循迹小车电路设计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需要考虑电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功能扩展性,以提供高效的循迹性能和功能。
智能寻迹避障小车总结汇报
电机驱动模块
采用L298N芯片控制小车的“前 进”、“后退”、“左转”、“右 转”等基本动作,通过输入PWM 波控制小车的车速。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信1205班硬件构成循迹模块循迹模块好比小车的眼睛在这里我使用了四路红外对管利用它们在白色和黑色下产生不同电平的特性给单片机输入信号单片机经过分析后给驱动模块输出信号从而控制小车的运动
智能寻迹避障小车总结汇报
武汉理工大学 电信1205班 信息工程学院 盛博
硬件构成
循迹模块
避障功能设计
避障示意图:
右转后直行
左转并前进
障碍物
直行
右转并前进
遇到障碍物
系统设计调试
调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不过最终都解 决了,小车预期的基本功能都已实现,但 软件优化还有待提高。
小车制作总结
安装
设计
调试
了解
查资 料
成果展示
谢谢观看
L298N电路原理图
避障模块
采用三只探测 距离较远的红 外探测器置于 小车前端,有 障碍物时输出 低电平否则输 出高电平。
无线控制
采用315M/M无线接收模块(带解码) (图一)和无线发射遥控器(图二)实现 远程操控小车启动、停止的功能,其操作 简单也较稳定。
图一
图二
报警模块
利用单片机电路板上自带的蜂鸣器作为报警 模块。
软件设计
软 件 整 体 设 计 流 程
N
开始
无线启动 Y 检测障碍物 N Y 无线停车 N 循迹 N 是否到停车 线 Y 刹停
寻迹避障小车原理
循迹避障小车原理一)小车功能实现利用光电传感(红外对射管,红外发射与接收二极管组成)检测黑白线,实现小车能跟着白线(或黑线)行走,同时也可避开障碍物,即小车寻迹过程中,若遇障碍物可自行绕开,绕开后继续寻迹。
二)电路分析1.光电传感循迹光电传感器原理,利用黑白线对红外线不同的反射能力。
然后通过光敏二极管或光敏三极管,接收反射回的不同光强信号,把不同光强转换为电流信号,最后通过电阻,转换为单片机可识别的高低电平。
光电传感器实现循迹的基本电路如下图所示、循迹传感器基本电路电路解释:TC端是传感器工作控制端,为高电平时,发光二极管不工作,传感器休眠,为低电平时,传感器启动。
Signal端为检测信号输出,当遇到黑线,黑线吸收大量的红外线,反射的红外线很弱,光敏三极管不导通,signal 输出高电平,当遇到白线,与黑线相反,反射的红外线很强,使光敏三极管导通,signal输出低电平。
寻迹部分调整左右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两探头距离约等于白线宽度最合适,一般白线宽度选择范围为3 – 5 厘米比较合适。
注意:该传感器的灵敏度是可调的,偶尔传感器遇到白线却不能送出相应的信号,通过调节传感器上的可调电阻,适当的增大或减小灵敏度。
另外,循迹传感器的安放也算是比较有讲究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两个都是放置在白线内侧但紧贴白线边缘,第二种是都放置在白线的外侧,同样紧贴白线边缘。
我们通常采用第二种方法。
编写程序使小车遇白线时,小车跟着白线走。
当小车先前前进时,如果向左偏离了白线。
那么右边传感器会产生一个低电平,单片机判断这个信号,然后向右拐。
回到白线后。
两传感器输出信号为高电平。
小车前进。
如果小车向右偏离白线,左边传感器产生一个低电平,单片机判断这个信号,然后向左拐。
如此如此,小车必不偏离白线。
若小车的两对光电传感器同时输出的信号为高电平(黑底)或低电平(白底),即单片机判断的都为高电平或低电平,小车向前直走,在此过程中(直走)小车若遇白线,小车又重复上面动作跟着白线走。
红外避障原理
红外避障原理一、引言红外避障技术是一种常见的传感技术,可用于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
它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来检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并通过控制电路使机器人或设备避开障碍物。
本文将介绍红外避障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红外线传感器1. 红外线概述红外线是指波长在0.75-1000微米之间的电磁波,与可见光波长相比较长,无法被肉眼直接观察到。
在工业和科学领域中,常使用红外线来检测物体的温度、识别物体等。
2. 红外线传感器原理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检测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物体的设备。
它通过发射出一定频率的红外光束,当这些光束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被反射回来。
传感器接收到这些反射光束后,会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处理电路进行分析和处理。
3. 红外线传感器分类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红外线传感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红外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一般应用于机器人、智能家居等场景中。
(2)红外避障传感器:用于检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以实现避障功能。
(3)红外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物体的温度,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
三、红外避障原理1. 红外避障技术概述红外避障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来检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并通过控制电路使机器人或设备避开障碍物的技术。
它主要由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组成,发射模块发射出一定频率的红外光束,当这些光束照射到前方时,如果有物体挡住了光束,则会反射回来并被接收模块接收到。
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处理电路进行分析和处理。
根据处理结果,控制电路会对机器人或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实现避开障碍物的功能。
2. 红外避障技术原理红外避障技术主要依靠红外线传感器来实现。
当发射模块发射出一定频率的红外光束时,如果没有物体挡住,则光束会一直向前传播,直到被接收模块接收到。
但是,如果有物体挡住了光束,则光束会被反射回来,并被接收模块接收到。
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处理电路进行分析和处理。
智能小车之红外循迹以及红外避障模块电路设计
智能小车之红外循迹以及红外避障模块电路设计红外寻迹模块
红外避障模块
一。
原理图
红外寻迹模块
红外避障模块
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
比较器LM393输出低电平时,绿色指示灯亮,输出高电平时绿色指示灯灭。
当3脚的电压大于2脚电压时输出高电平。
3脚的电压小于2脚电压输出低电平。
电位器用来调整反向输入端的电压。
原理图基本相同。
二。
红外避障模块
发射管一直在发射红外光,当前面的障碍物越近,反射回来的红外光越强,红外接收管的EC电压越接近0V,那么就会小于LM393的2脚的电压,LM393输出低电平,绿色指示灯亮。
在实际使用中红外接收管工作在放大区,也就是说C点的电压在不断的变化。
所以我们调节LM393的2脚的电压来改变灵敏度。
三。
寻迹模块
利用对不同颜色的障碍物对红外光的反射能力不同。
白颜色对红
外光的反射能力最强,黑色对红外光的反射能力最弱。
当寻迹模块在黒线上的时候蓝色指示灯灭,当寻迹模块不在黒线上的时候蓝色指示灯亮。
如何判断寻迹模块是偏左还是偏右呢?
就需要3个这样的模块,当偏离到黒线的左边时,左边的模块和中间的模块蓝色指示灯亮,右边的指示灯灭。
同理,当偏离到黑线右边时,右边和中间的模块蓝色指示灯亮,左边的指示灯灭。
调节电位器可以调节灵敏度。
越靠近桌面,3脚的电压越低,越远离桌面,3脚的电压越高。
红外寻迹-循迹-避障传感器模块_最新修正版
模块描述该传感器模块对环境光线适应能力强,其具有一对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管,发射管发射出一定频率的红外线,当检测方向遇到障碍物(反射面)时,红外线反射回来被接收管接收,经过比较器电路处理之后,绿色指示灯会亮起,同时信号输出接口输出数字信号(一个低电平信号),可通过电位器旋钮调节检测距离,有效距离范围2~30cm,工作电压为3.3V-5V。
该传感器的探测距离可以通过电位器调节、具有干扰小、便于装配、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机器人避障、避障小车、流水线计数及黑白线循迹等众多场合。
模块参数说明1 当模块检测到前方障碍物信号时,电路板上绿色指示灯点亮电平,同时OUT端口持续输出低电平信号,该模块检测距离2~30cm,检测角度35°,检测距离可以通过电位器进行调节,顺时针调电位器,检测距离增加;逆时针调电位器,检测距离减少。
2、传感器主动红外线反射探测,因此目标的反射率和形状是探测距离的关键。
其中黑色探测距离最小,白色最大;小面积物体距离小,大面积距离大。
3、传感器模块输出端口OUT可直接与单片机IO口连接即可,也可以直接驱动一个5V继电器;连接方式:VCC-VCC;GND-GND;OUT-IO4、比较器采用LM393,工作稳定;5、可采用3-5V直流电源对模块进行供电。
当电源接通时,红色电源指示灯点亮;6、具有3mm的螺丝孔,便于固定、安装;7、电路板尺寸:3.2CM*1.4CM8、每个模块在发货已经将阈值比较电压通过电位器调节好,非特殊情况,请勿随意调节电位器。
模块接口说明1 VCC 外接3.3V-5V电压(可以直接与5v单片机和3.3v单片机相连)2 GND 外接GND3 OUT 小板数字量输出接口(0和1)发货清单1 如图所示壁障传感器模块一块。
循迹避障小车说明
智能循迹避障小车说明1.功能简介该循迹避障小车使用红外线收发二极管作为传感器,装在前方的两组红外线收发二极管探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装在下面的两组红外线收发二极管作为循迹使用。
LM339将四个红外线接收二极管的输出信号放大后传送给单片机STC15W201S进行处理,单片机根据这四组信号做出判断,然后控制两个直流电机的运行和停止。
4个蓝白可调电阻可以调节4组红外线收发二极管的灵敏度。
STC15W201S 是一种C51单片机,它下载程序方便,工作电压范围宽,只需要两节1.5V电池就能工作。
2.电路图3.元件清单机械零部件4.装配与调试按电路图和电路板上的标识依次将色环电阻,瓷片电容,发光二极管,集成电路插座,排针,电位器,开关,三极管,电解电容焊接在电路板上,注意IC方向,发光二极管的方向。
所有元件焊接完成后检查电路板,以免有虚焊,漏焊,短路的情况。
循迹用的两组二极管安装在二极管的下方,距离万向轮顶端5MM左右。
直流电机的接线有正反,如果在通电后发现电机转反了,只需要将电机的两根线调换后重新焊接即可。
所有安装工作完成后,将电源开关S1拨到OFF位置,S2拨到循迹位置,放入两节电池,再将S1拨到ON位置。
这时需要先调节循迹红外接收二极管的灵敏度。
调节方法以D3 D7这一组二极管为例,先将D3 D7对准黑色的轨道线,调节可调电阻R10,使右边的电机处于刚好停止的状态,然后将D3 D7对准纸张的白色区域,只要一对准白色区域,右边的电机马上就开始运转,这时这一组二极管的灵敏度就调节好了,另外一组红外线收发二极管D4 D9的调节方法相同。
把小车放到轨道上,就可以循迹了。
把开关S2拨到避障位置,调节前方两组避障二极管的灵敏度,将D6 D10 对准一个物体,调节可调电阻R19,直到刚好有一边的电机停转,然后将D6 D10 对准空旷地方,这时停止的这一边电机恢复运转,这组二极管就调节完毕了。
由于采用的是红外线避障,如果障碍物是黑色或者表面为镜面,都会影响红外线的反射,导致检测不到障碍,无法做出避障动作。
智能小车红外循迹巡线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路
智能小车红外循迹巡线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路智能小车是指由单片机控制的,可以修改程序的,在程序的控制下,能够自由移动,自动完成特定功能的小车。
它集计算机技术,软件编程,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机械结构于一体,是学习信息技术,机器人的最佳载体。
小车循迹指的是小车在白色地板上循黑线行走,通常采取的方法是红外探测法。
也可用CCD,CMOS 摄像头方案,光电优点:1.电路设计相对简单 2.检测信息速度快 3.成本低缺点:1.道路参数检测精度低、种类少2.检测距离短3.耗电量大4、容易受外界光线干扰摄像头优点:1.检测前瞻距离远 2.检测范围宽3.检测道路参数多缺点:1.电路相对设计复杂2.检测信息更新速度慢3.软件处理数据较多红外探测法,即利用红外线在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反射强度的特点,在小车行驶过程中不断地向地面发射红外光,当红外光遇到白色纸质地板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被装在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如果遇到黑线则红外光被吸收,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光。
单片机就是否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为依据来确定黑线的位置和小车的行走路线。
常用的红外探测元件有红外发光管,红外接收管,红外接收头,一体化红外发射接收管。
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
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
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
比紫光波长还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发光二极管:外形和普通发光二极管LED相似,发出红外光。
管压降约1.4v,工作电流一般小于20mA。
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电压,回路中常常串有限流电阻。
红外线发射管有三个常用的波段,850NM、875NM、940NM。
根据波长的特性运用的产品也有很大的差异,850NM波长的主要用于红外线监控设备,875NM主要用于医疗设备,940NM波段的主要用于红外线控制设备。
红外避障电路
红外避障电路(LM567ban)D1发射红外线,D2接收红外信号。
LM567第⑤、⑥脚为译码中心频率设定端,一般通过调整其外接可变电阻W改变捕捉的中心频率。
图中红外载波信号来自LM567的第5角,也即载波信号与捕捉中心频率一致,能够极大的提高抗干扰特性。
音频译码器LM567作用器要领1、LM567输出部分与普通数字IC等有所不同,其内部是一个集电极开路的NPN型三极管,使用时,⑧脚与正电源间必须接一电阻或者其它负载,才能保证IC译码后输出低电平。
2、实验表明:LM567接通电源瞬间,⑧脚会输出一低电平脉冲。
因此,用于作遥控器译码控制时,应在输出端后加装RC积分延时电路,以免每次断电后,重新复电时产生误动作。
3、LM567第⑤、⑥脚为译码中心频率设定端,一般通过调整其外接可变电阻W改变频率,经笔者实验发现,当W阻值变为0Ω或无限大时,⑧脚电平状态即使无信号输入时也会变为低电平,因此,在调整W时,不能使其短路或开路。
4、LM567的工作电压对译码器的中心频率有所影响,故最好采用稳压供电。
5、LM567②脚外接电容决定着锁相环捕捉带宽,容量越小,捕捉带宽越宽,但使用时,不可为增大捕捉带宽而一味减小电容容量,否则,不但会降低抗干扰能力,严重时还会出现误触发现象,降低整机的可靠性1. 概述集成锁相环路解码器LM567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56系列集成锁相环路中的一种,其同类产品还有美国Signetics公司的SE567/INE567等。
LM567是一个高稳定性的低频集成锁相环路解码器,由于其良好的噪声抑制能力和中心频率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通讯设备中的解码以及AM、FM信号的解调电路中。
2. LM567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LM567为8脚直插式封装,其内部结构、引脚定义及外围元件连接方法如图1所示。
LM567内部包含了两个鉴相器PD1及PD2、放大器AMP、电压控制振荡器VCO等单元电路。
鉴相器PD1、PD2均采用双平衡模拟乘法器电路,在输入小信号情况下(约几十mV),其输出为正弦鉴相特性,而在输入大信号情况下(几百mV以上),其输出转变为线性(三角)鉴相特性。
红外线智能避障小车报告
红外线智能避障小车作者:陈栋展,韦冰江,熊涛,于泳一、方案设计与论证:方案一:原理功能简要描述:运用逻辑电路来完成电路,通过对红外线探测到物体所发出回的信号用逻辑电路进行处理,控制电机,使小车能够转向,避开障碍物。
通过H桥驱动电路来控制电机的转向和前进可行性分析:通过数字逻辑门与H桥驱动电路来控制电机的转向和前进。
反映速度非常快,稳定性很高,成本相对较低,开发周期和所消耗精力都比较小。
但是由于这个方案一旦完成,便不容易更改,若更改的话,后期的投入相对会变大,灵活性较差,对于小车功能的拓展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且不易实现功能稍微强大的拓展。
方案二:原理功能简要描述:运用89S51搭建控制电路,把红外信号接到单片机上,通过单片机对信号的检测和处理,控制外围电路使小车转向,来避开障碍物。
通过H桥驱动电路来控制电机的转向和前进。
可行性分析:通过微控制芯片51对数据进行处理,处理速度远远满足小车的运行和避障的需求。
稳定性较高。
成本相对较大,开发周期较长,消耗精力较多。
但是方案灵活性较强,即使成品完成,也可以通过编写不同的程序,增加模块来增加小车的功能。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方案二,以便以后小车功能的拓展。
二、系统原理框图:三、主要电路设计:电源:电源采用24V直流稳压电源(战车争霸留下的,所以拿来直接用了)。
通过LM7812稳压,供给电动机驱动电压。
用LM7805给单片机供电,电源模块原理图如下:小电容消除快速的电源波形抖动,大电容消除慢速的。
检测模块:检测物体模块由三个E3F-DS30C4红外线传感器检测信号的。
分别检测小车的左边,右边以及,中间位置是否有物体。
并将输出结果接于51的定时器中断端口上去。
只打开外部中断INT0,当任意一个管脚检测到有物体可能妨碍小车运行的时候,通过74LS10三与非门电路检测做出反应。
输出低,运行外部中断INT0中的程序。
测速模块:根据通过在某一个车轮上打一个孔,E3F-DS30C4红外线传感器发射光能够穿过小孔,在小车运行时,没转一圈会产生一个低脉冲,用计数器中断接口检测并计数。
红外线避障传感器电路设计
3.4 传感器电路设计清洁机器人上安装有多种传感器:各种红外传感器、碰撞传感器和霍尔速度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协调工作,保证了机器人对外界环境和自身运动状态的判断。
3.4.1 3.4.1 传感器布局传感器布局传感器网络共有4 个周边红外传感器、3 个底盘红外传感器、2 个调频红外传感器、2 个碰撞传感器、2 个霍尔转速传感器以及1个电机过流传感器、1 个充电电源检测传感器、1 个电池充满传感器和一个AD 。
其布局如图3-7 所示。
图3-7 传感器布局3.4.2红外线避障传感器电路设计避障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体的反射性质。
因为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没有障碍物,发射出去的红外线,因为传播距离越远而逐渐减弱,最后消失。
而如果有障碍物,果有障碍物,红外线遇到障碍物,红外线遇到障碍物,红外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到传感器的接收头。
被反射到传感器的接收头。
被反射到传感器的接收头。
传感器检测到这一传感器检测到这一信号就可以确认正前方有障碍物,并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通过输入内部的算法,协调小车两轮工作,从而完成躲避障碍物的动作。
通过比较,本系统中选用E18--D80NK-N 红外避障传感器。
红外避障传感器。
E18-D80NK-N E18-D80NK-N 是E18-D80NK 的升级版。
改动部分主要是内部电路板和外部连线。
传感器外部接线,传感器外部接线,在末在末端增加了杜邦头,方便用户使用。
端增加了杜邦头,方便用户使用。
E18-D80NK-N E18-D80NK-N 这是一种集发射与接收于一体的光电传感器,发射光经过调制后发出,接收头收头对对反射光进行解调输出。
有效的避免了可见光的干扰。
透镜的使用,也使得这款传感器最远可以检测80厘米距离的问题(由于红外光的特性,(由于红外光的特性,不同颜色的物体,不同颜色的物体,不同颜色的物体,能探测的最大距离也有不同白色物体能探测的最大距离也有不同白色物体最远,黑色物体最近)。
检测障碍物的距离可以根据要求通过尾部的电位器旋钮进行调节。
寻迹避障小车原理教程文件
寻迹避障小车原理循迹避障小车原理一)小车功能实现利用光电传感(红外对射管,红外发射与接收二极管组成)检测黑白线,实现小车能跟着白线(或黑线)行走,同时也可避开障碍物,即小车寻迹过程中,若遇障碍物可自行绕开,绕开后继续寻迹。
二)电路分析1.光电传感循迹光电传感器原理,利用黑白线对红外线不同的反射能力。
然后通过光敏二极管或光敏三极管,接收反射回的不同光强信号,把不同光强转换为电流信号,最后通过电阻,转换为单片机可识别的高低电平。
光电传感器实现循迹的基本电路如下图所示、循迹传感器基本电路电路解释:TC端是传感器工作控制端,为高电平时,发光二极管不工作,传感器休眠,为低电平时,传感器启动。
Signal端为检测信号输出,当遇到黑线,黑线吸收大量的红外线,反射的红外线很弱,光敏三极管不导通,signal输出高电平,当遇到白线,与黑线相反,反射的红外线很强,使光敏三极管导通,signal输出低电平。
寻迹部分调整左右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两探头距离约等于白线宽度最合适,一般白线宽度选择范围为3 – 5 厘米比较合适。
注意:该传感器的灵敏度是可调的,偶尔传感器遇到白线却不能送出相应的信号,通过调节传感器上的可调电阻,适当的增大或减小灵敏度。
另外,循迹传感器的安放也算是比较有讲究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两个都是放置在白线内侧但紧贴白线边缘,第二种是都放置在白线的外侧,同样紧贴白线边缘。
我们通常采用第二种方法。
编写程序使小车遇白线时,小车跟着白线走。
当小车先前前进时,如果向左偏离了白线。
那么右边传感器会产生一个低电平,单片机判断这个信号,然后向右拐。
回到白线后。
两传感器输出信号为高电平。
小车前进。
如果小车向右偏离白线,左边传感器产生一个低电平,单片机判断这个信号,然后向左拐。
如此如此,小车必不偏离白线。
若小车的两对光电传感器同时输出的信号为高电平(黑底)或低电平(白底),即单片机判断的都为高电平或低电平,小车向前直走,在此过程中(直走)小车若遇白线,小车又重复上面动作跟着白线走。
红外线避障模块原理
红外线避障模块原理
红外线避障模块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检测周围环境中是否有障碍物,并通过信号输出来告知控制系统进行相应的操作。
其工作原理基于红外线传感技术,通过发射一定频率的红外线信号,并待信号反射回来进行接收和处理,从而判断目标物体的距离和位置。
具体来说,红外线避障模块主要由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和控制电路组成。
当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线信号时,该信号会遇到周围物体的反射和散射,一部分信号会被红外接收管接收并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控制电路处理后输出相应的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红外线避障模块可以用于智能家居、自动化生产、机器人导航等领域,可以帮助设备避开障碍物、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红外线避障模块也在不断升级,性能更加稳定、精准,可以满足各种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 1 -。
寻迹避障小车原理
循迹避障小车原理一)小车功能实现利用光电传感(红外对射管,红外发射与接收二极管组成)检测黑白线,实现小车能跟着白线(或黑线)行走,同时也可避开障碍物,即小车寻迹过程中,若遇障碍物可自行绕开,绕开后继续寻迹。
二)电路分析1.光电传感循迹光电传感器原理,利用黑白线对红外线不同的反射能力。
然后通过光敏二极管或光敏三极管,接收反射回的不同光强信号,把不同光强转换为电流信号,最后通过电阻,转换为单片机可识别的高低电平。
光电传感器实现循迹的基本电路如下图所示、循迹传感器基本电路电路解释:TC端是传感器工作控制端,为高电平时,发光二极管不工作,传感器休眠,为低电平时,传感器启动。
Signal端为检测信号输出,当遇到黑线,黑线吸收大量的红外线,反射的红外线很弱,光敏三极管不导通,signal输出高电平,当遇到白线,与黑线相反,反射的红外线很强,使光敏三极管导通,sign al输出低电平。
寻迹部分调整左右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两探头距离约等于白线宽度最合适,一般白线宽度选择围为3 – 5 厘米比较合适。
注意:该传感器的灵敏度是可调的,偶尔传感器遇到白线却不能送出相应的信号,通过调节传感器上的可调电阻,适当的增大或减小灵敏度。
另外,循迹传感器的安放也算是比较有讲究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两个都是放置在白线侧但紧贴白线边缘,第二种是都放置在白线的外侧,同样紧贴白线边缘。
我们通常采用第二种方法。
编写程序使小车遇白线时,小车跟着白线走。
当小车先前前进时,如果向左偏离了白线。
那么右边传感器会产生一个低电平,单片机判断这个信号,然后向右拐。
回到白线后。
两传感器输出信号为高电平。
小车前进。
如果小车向右偏离白线,左边传感器产生一个低电平,单片机判断这个信号,然后向左拐。
如此如此,小车必不偏离白线。
若小车的两对光电传感器同时输出的信号为高电平(黑底)或低电平(白底),即单片机判断的都为高电平或低电平,小车向前直走,在此过程中(直走)小车若遇白线,小车又重复上面动作跟着白线走。
红外寻迹电路
红外寻迹电路(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小车寻迹系统。
该系统采用两组高灵敏度的光电对管,对路面黑色轨迹进行检测,并利用单片机产生PWM波,控制小车速度。
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平稳跟踪给定的路径。
关键词:智能小车;光电对管;寻迹;脉冲宽度调制在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多次出现了集光、机、电于一体的简易智能小车题目。
笔者通过论证、比较、实验之后,制作出了简易小车的寻迹电路系统。
整个系统基于普通玩具小车的机械结构,并利用了小车的底盘、前后轮电机及其自动复原装置,能够平稳跟踪路面黑色轨迹运行。
总体方案整个电路系统分为检测、控制、驱动三个模块。
首先利用光电管对路面信号进行检测,经过比较器处理之后,送给软件控制模块进行实时控制,输出相应的信号给驱动芯片驱动电机转动,从而控制整个小车的运动。
系统方案方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小车寻迹系统框图传感检测单元小车循迹原理该智能小车在画有黑线的白纸“路面”上行驶,由于黑线和白纸对光线的反射系数不同,可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的强弱来判断“道路”—黑线。
笔者在该模块中利用了简单、应用也比较普遍的检测方法——红外探测法。
红外探测法,即利用红外线在不同颜色的物理表面具有不同的反射性质的特点。
在小车行驶过程中不断地向地面发射红外光,当红外光遇到白色地面时发生漫发射,反射光被装在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如果遇到黑线则红外光被吸收,则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不到信号。
传感器的选择市场上用于红外探测法的器件较多,可以利用反射式传感器外接简单电路自制探头,也可以使用结构简单、工作性能可靠的集成式红外探头。
ST系列集成红外探头价格便宜、体积小、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用途广泛,所以该系统中最终选择了ST168反射传感器作为红外光的发射和接收器件,其内部结构和外接电路均较为简单,如图2所示:图2 ST168检测电路ST168采用高发射功率红外光、电二极管和高灵敏光电晶体管组成,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电传感器一、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简介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在机器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以用来检测地面明暗和颜色的变化,也可以探测有无接近的物体。
这种光电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自带一个光源和一个光接收装置,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待测物体的反射被光敏元件接收,再经过相关电路的处理得到所需要的信息。
相应的,光谱范围,灵敏度,抗干扰能力,输出特性等都是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重要参数。
二、简单比较型光电传感器在上左图中,JP1是光电管,接收光强在上面转换成电流,在R上成为电压信号,与RA1的标准值进行比较,从LM339输出逻辑电平给单片机。
R越大,光电流产生的电压变化越大,传感器也就越灵敏。
但是若R过大,当光比较强的时候,R上的电压会达到VCC而不再变化,这就是所谓的饱和。
在这种比较型的传感器电路中,饱和只会使强光与强光难以分辨,但仍可以区分强光和弱光,它并不是影响比较结果的重要因素。
但在后面介绍的几种调制型传感器中,饱和是必须避免的,因为它会掩盖交流分量。
高灵敏度和饱和是一对矛盾,在后面提到了一些相关的解决方案。
LM339是开路输出的,10K的电阻是为了使输出电压正确。
如果后面是51之类开路输入的单片机,这个电阻可以省略。
假如把光敏管放在下边,电阻放在上边。
这样当光线较暗时比较器输入电压接近VCC,超过比较器LM339能够正常工作的最高输入电压Vm,比较器不能正常工作(LM339的共模输入电压最低能低到0,但是最高达不到VCC),因此灵敏度做不高。
为了使比较器正常工作,电阻值应使得光照时比较器输入电压Vi大幅下降,满足VCC-I*R<Vm(I是光电流),就是I*R>VCC-Vm。
这样,光再强一点,I*R接近VCC,Vi 就会降到0附近,光敏管就会饱和,降低了区分颜色的可靠性。
而现在把光敏管放在上边,电阻放在下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时Vi=I*R,使用较小的R可以保证Vi<Vm<VCC,不会发生电压范围溢出或者光敏管饱和。
这时为了保证光照与输出有相同的逻辑关系(光照时输出低电平,指示灯亮),比较器的同相和反相输入端要互换。
上图右为给发光管供电的恒流电路(I=0.9V/R1),恒流的工作过程是:D11起稳压作用,如果电流偏大,R1分压变大,T1的VBE降低,使电流减小;反之亦然。
这个负反馈过程使电流恒定,R1上的电压恒定在D11压降和VBE之差,约0.9V。
改变R20对地的通断也可以控制发光管的亮灭。
这样可以使用很小的R 或设置比较高的基准电压,只有很强的光输入才能触发电路。
这时在恒流源中三极管的发射极电阻上并联一个电容后,就可以用单片机控制探头照明的LED发出短而强的光脉冲并进行随机调制和解调,提高抗干扰能力,成为调制型传感器电路的一种。
三高通滤波型光电传感器光源是用一个脉冲振荡电流去点亮发光二极管,电路图没有画出,可以使用任何一种振荡电路,平均电流根据发光二极管的参数可以取到20mA左右。
接收部分是这样工作的:传感器信号先经过CR高通网络去掉直流和低频成分,并加入一个直流offset,也就是一个稳定的直流分量叠加一个交流分量,再与一个设定的直流分量进行比较,如果交流分量的峰值超过offset与设定值之差,比较器就会输出一个方波脉冲,否则输出0;然后通过RC低通网络,使方波脉冲的交流分量尽可能的减小,变成某个直流电压V(>0),再与另一个设定值(<V)比较,输出低电平.如果没有交流输入,第一级比较器输出0,第二级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如下表所示:(仿真结果)器器干扰时会产生误动作。
四使用LM567的调制传感器LM567是一种廉价的音频锁相环集成电路,利用它可以构造性能较好的反射式光电传感器。
如下页图所示,由LM567的内部振荡器提供方波信号,点亮探头的LED,由探头的光敏管接收反射光。
经三极管放大,转换成电压信号后送到LM567的内部鉴相器2(输出鉴相器)同步解调,然后由LM567内部的比较器转换为数字输出。
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有着稳定的增益和低的输入阻抗,能消除光敏管结电容的影响,获得良好的高频特性。
200K电位器(R6,200K adjustable)用于调节放大器增益以调节灵敏度。
在outi和outo之间的510K电阻和1000p电容用于给比较器添加50mV的滞回,消除调制频率纹波造成的输出抖动。
其中1000p电容的作用是补偿C1的影响,加快输出跳变。
这个电路的缺点是当多个探头同时使用时因为频率接近,一旦相邻单元的光斑出现部分重合就会有差拍干扰造成输出抖动。
另外,567输出鉴相器的参考信号是从振荡电容端引出的,与发射和接收信号几乎是正交的,解调效率非常低,前级需要高倍放大。
为了解决上述多个探头临近的问题,在使用多组传感器时,做了如下图的改动:单独用一个单元(图中右边的567)作振荡,给其余4个单元(图中只画了一个)提供同步的时钟信号,消除了差拍问题。
而且时钟信号既接到振荡电容端又用来控制输出放大管点亮探头照明的LED,使得参考信号与发射和接收信号的相差非常小,解调效率大大提高,最大探测距离有所增加。
注意探头的连线要短,如果连线较长要分别屏蔽,最好把电路板跟探头做在一起。
否则发射管连线上大幅度的脉冲信号会感应耦合到接收端,导致在没有接收光的情况下也误认为收到了光信号,这种同频干扰无法用电路板上的设计来消除。
五 38k红外避障电路采用左右两个红外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是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避障传感器,其处理电路如图4所示,通过调节R23、R24两个电位器,可调节两个红外传感器的检测距离为10—80cm,开关量输出(TTL 电平),简单、可靠。
我们采用这种电路,能可靠地检测左前方、右前方、前方的障碍情况,为成功避障提供了保证图中P1.1那儿应没有节点。
D9IRR图4 红外发射及接收处理电路1、38K调制和发射电路。
使用一个定时器的快速PWM模式产生38K调制信号,通过剩余的四个施密特触发器(有2个已经用在光电编码部分)缓冲,推动8050三极管和红外发光管来发射已经调制的红外线。
其中2个1N4148接单片机IO脚,控制左右红外发光管轮流发射。
后面串接的可见光LED是为了方便用户调试而设置的,让用户知道当前是否在发射红外线。
通过调节PWM的占空比,调节红外发光管的亮度,从而实现调节感知障碍物距离的功能。
2、一体化接收部分。
这部分很简单,平时接受头输出高电平,检测到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后输出低电平。
3、发现障碍物指示部分。
通过单片机接受到一体化接受头的信号,判断障碍物在哪边,然后点亮2个LED,方便调试,这2个LED和发射部分的指示LED可以使用贴片LED 做在主板上即可。
.六伪随机编码的调制传感器(方案)该方案的硬件比较简单,不加详述,总体结构如下:发端: 2051=>驱动=>LED收端: 光电管=>(放大)=>高通=>过门限检测=>2051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判断是否有反射。
比如向发光管发送一串8bit的随机数,从接收管读出,如果相符,说明有反射;如果无关(具体判断的算法有待设计)说明无反射;如果部分相关,则保持原状。
具体算法的实现可能要设计一个较为简单快速的判断相关度的程序。
七使用ADC的传感器电路这种方案就是让发光管亮灭交替,用ADC(模数转换器)分别检测亮暗时光电流的值,然后送到单片机进行相减,再根据某些标准进行判断。
这样,就抵消了环境噪声,消除了干扰。
光电管的饱和问题仍旧是这个电路的问题,并且,当干扰频率接近发光管调制频率时会产生差拍或出错。
下图是一个利用ADC做的RGB三分量颜色传感器电路:89C2051作为主控,控制红绿蓝三个发光管依次点亮,一个周期分别是红,绿,蓝,全灭。
在每次改变之前,对光电管进行ADC采样,读取相关颜色的分量,分别是红,绿,蓝,暗分量,然后用三原色分量分别减去暗分量,这样就消除了环境光的干扰。
最后通过相应的算法,判断出反光物的颜色。
八模拟差动放大型传感器电路(方案)类似于使用ADC的方案,该方案也是对亮暗分别采样。
但不同的是,该方案采用了采样保持和模拟相减。
运放作为差动放大,有良好的共模抑制,不会像ADC那样为减小饱和,照顾大的共模信号而扩大量程降低精度。
因此该方案可以兼顾饱和现象和灵敏度,解决了这一矛盾。
对于较快的采样,可以简单的使用高输入阻抗的运放本身加一个小电容进行保持。
缺点是仍不能抑制高频干扰。
九使用D触发器进行边沿检测的传感器电路也是让发光管亮暗交替,但亮的时间很短,电流很大,亮度很高,把接收端门限调的很高,然后用D触发器进行边沿检测。
这样可以屏蔽外界一般强度光(可以是高频的)的干扰,而耗电不会增加。
但如果使用简单的比较型电路,加大电流就会增大功耗,甚至烧毁发光管。
十下图是一个成品光电开关,就是光电管=>两级交流放大=>CD4013检测这种方式的,CD4013的另一个单元D触发器作方波振荡源,通过驱动电路带动LED。
可以看出,LED的限流电阻是20欧,短时间通过LED的电流很大。
TTL电压工作的推挽输出传感器接5V电源的单片机TTL电压工作的传感器可以直接输出到单片机,但为了避免不慎从单片机该端口输出低电平,可以在传感器和单片机之间接一个1K左右的电阻。
开路输出的传感器接51单片机如果完全开路输出,可以直接接到单片机上,如果使用P0口应该加上拉电阻;如果传感器内置上拉电阻而且高电平时高于5V,可以从单片机到传感器端口接一个肖特基二极管,防止高压灌入单片机。
上面图中的成品传感器就是这种接口的。
非TTL电压推挽输出的传感器接51单片机这种接口的基本做法就是串入电阻进行限流防止输出冲突;单片机端用稳压二极管进行限压防止输入过压。
这3种情况如下图所示: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探头的制作1.发光二极管(LED)的介绍做传感器的LED要求亮度高,颜色合适,光斑形状合适。
为了防止LED损坏,应该注意:1.LED的伏安特性曲线很陡,测试和使用时一定要串联电阻限制电流. 2.氮化镓材料的高亮度LED容易被反向电压,静电或电源尖峰击穿损坏,电源电压较高时不可反接.不同的管子允许的工作电流不同。
红外的平均电流最大可以用到100毫安,用作调制时几十微秒的窄脉冲峰值甚至可以接近1安。
3毫米的白色高亮度管子持续最大电流20毫安,一般低亮度的管子要小一些。
工作电流的限制一是发热限制平均电流,二是高电流下亮度饱和限制峰值电流。
有些管子电流大了之后还会变色。
常用的LED有红外,红,橙,黄,黄绿,纯绿,蓝,紫,紫外,白等颜色。
作为成品销售的“变色LED”是在一个管壳(通常是乳白色的,用于使光线混合均匀)里封装了多个不同颜色的LED,红,绿,蓝三色的LED非常适合作颜色传感器的照明。
红外线LED配合红外接收管抗干扰能力强,但是不适合用于识别颜色,因为物体在可见光下的颜色不能很好的代表它对于红外线的反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