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线谱《送别》(公开课)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说课稿 (6)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说课稿 (6)一. 教材分析《送别》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歌曲,采用五线谱进行记谱。
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感情的送别歌曲,歌词描绘了离别时的哀愁和不舍,旋律优美动人。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
他们对于情感丰富的音乐作品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能够理解和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然而,对于复杂的五线谱阅读和音乐分析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用五线谱演唱《送别》。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能够理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合唱形式表现歌曲的美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阅读和演唱:学生需要掌握五线谱的基本知识,能够准确地读谱和演唱歌曲。
2.音乐分析:学生需要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和情感表达,理解歌曲的意义。
3.合唱技巧: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运用适当的合唱技巧表现歌曲的美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和音乐分析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和演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五线谱阅读能力和合唱技巧。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五线谱游戏,引起学生对五线谱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教师讲解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和音乐分析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3.示范:教师示范演唱和演奏《送别》,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4.练习:学生进行五线谱阅读练习,反复演唱歌曲,提高演唱能力。
5.合唱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说课稿 (2)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送别》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歌曲,采用五线谱进行记谱。
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感情色彩的离别歌曲,歌词描绘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对离别对象的祝福。
歌曲的旋律优美,节奏抒情,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送别》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4.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送别》的歌词和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以及情感的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演唱,让学生对歌曲有个整体的认识。
2.使用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合唱、对唱等形式的练习。
3.运用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歌曲的音频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歌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送别》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意义。
3.示范: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
4.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对唱等形式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5.展示:各小组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歌曲进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送别》的曲名、歌词和旋律要点。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走向。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的歌唱技巧、音乐素养、情感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教案 (2)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教案 (2)一. 教材分析《送别》是一首五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采用五线谱进行记谱。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祝福。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音乐素养,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和演唱简单的歌曲。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五线谱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对离别的情感体验各有不同,可以通过歌曲引导他们表达和理解离别的心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送别》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感情演唱。
2.提高学生对五线谱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对离别的情感体验,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当下时光。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别和运用。
2.歌曲中高音部分的演唱。
3.对离别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3.情境教学法:创设离别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4.讨论法:分组讨论离别话题,分享个人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教材、五线谱、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录音等。
3.教学道具:离别场景布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送别》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感。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五线谱,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习五线谱。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演唱歌曲,注意指导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离别话题,分享个人感受,创设离别情境。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离别时的情感表达。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送别》,尝试用五线谱记录其他歌曲。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整理离别话题的相关词汇和句子。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教案 (3)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教案 (3)一. 教材分析《送别》是一首五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采用五线谱进行记谱。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送别》,进一步理解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谱。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音乐风格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五线谱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对学生五线谱识谱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送别》的曲谱,并能熟练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与诗歌结合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谱能力。
2.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3.情感的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合作探究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送别》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五线谱教学课件。
3.准备教学录音机、音响等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送别》的旋律,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送别》的乐谱,引导学生认识五线谱,讲解五线谱的记谱规则。
同时,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练习识谱,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随后,教师学生进行集体演唱,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其余学生伴奏。
通过这种方式,检验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送别》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情感等。
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五线谱的识谱能力和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送别》的演唱,提高五线谱识谱能力。
《送别》五线谱
那么在上世纪五四运 动时期我们的前辈在 学校唱什么呢?
学堂乐歌简介
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人们对中国清末民初新式学堂中 所设的音乐课程及其所教唱的歌曲的称谓。它表现了抵御外 侮、富国强兵的爱国思想。(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晚 风 扶 柳 笛 声
长 芳亭 草外 碧古 连道 天边
欢
残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 你来试一试:借用《送别》的旋律,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上一段新 词,唱给大家听。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代唐 代李 白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烟花三三月月下下扬扬州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孤帆长远江影天碧际空尽流,。
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李白
李叔同——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育教育家,早期话 剧活动家, 188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富裕的盐商家庭,于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法号弘一。1942年在福建 泉州开元寺逝世。
李叔同自幼博学多才,擅文学、长戏剧、精绘画、工书 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集大成者,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 音乐的先驱者。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之先河。在音 乐方面,他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 创作了我过第一首三部合唱歌曲《春游》,他填词的送别是 在我国流传最久的一首学堂乐歌;组织了我国第一个话剧团 体“春柳社”,演出了我国第一部翻译话剧《茶花女》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别董大二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教案 (7)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教案 (7)一. 教材分析《送别》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歌曲,采用五线谱进行记谱。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和祝福。
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具有一定的难度,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音乐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
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能够积极配合教师进行音乐教学。
但同时,部分学生在音准和节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反复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送别》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冲击。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歌曲中的音准较为复杂,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掌握正确的音高。
2.节奏:歌曲的节奏变化丰富,学生需要准确把握各种节奏形态。
3.情感表达:学生需要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用歌声传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音准和节奏感。
3.情感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送别》的歌曲谱子,打印五线谱。
2.准备钢琴或电子琴,用于伴奏。
3.准备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播放歌曲。
4.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送别》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送别》的五线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接着,教师用示范演唱的方式,让学生跟随模仿,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音准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教案一. 教材分析《送别》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歌曲,采用五线谱记谱。
歌曲以离别为主题,旋律优美,歌词感人,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魅力,理解离别的情感,培养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学生在情感表达方面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歌曲的情感内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送别》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用正确的音调演唱歌曲。
2.提高学生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培养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歌曲,感受离别的情感,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谱能力2.歌曲的音准和节奏3.正确表达歌曲情感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心得。
3.情境教学法:创设离别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4.欣赏法:聆听不同版本的《送别》,感受歌曲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五线谱教材和乐谱。
2.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课件。
3.准备离别情境的道具和背景音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送别》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感。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五线谱教材,引导学生认识五线谱,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问题。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心得。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演唱,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总结歌曲演唱要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送别》,感受歌曲的不同魅力。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五线谱识谱能力。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送别》,尝试用五线谱记录其他歌曲。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送别》的歌词和五线谱,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说课稿(7)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说课稿 (7)一. 教材分析《送别》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歌曲,采用五线谱进行记谱。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感人,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深深祝福和依依不舍之情。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送别》,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情感的传递,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要素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和表现手法,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送别》的背景知识,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五线谱识谱唱曲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技巧。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离别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够用五线谱识谱唱曲。
2.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进行演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进行示范演唱和讲解,同时运用五线谱教材和乐器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送别》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介绍歌曲的背景知识,讲解五线谱的识谱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识谱技巧。
3.学唱:让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他们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现。
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分组练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5.展示:各小组进行演唱展示,鼓励他们大胆表现,给予积极评价。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情感内涵和表现手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以及情感表现的手法。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教学设计 (6)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教学设计 (6)一. 教材分析《送别》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歌曲,采用五线谱进行记谱。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感人,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深切祝福和依依不舍之情。
本节课通过学习《送别》,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概念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较弱,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训练。
此外,学生对歌曲的情感内涵的理解程度不同,教学中应注重引导他们深入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送别》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情感演唱歌曲。
2.提高学生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送别》,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体验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谱能力2.歌曲的音准和节奏3.对歌曲情感内涵的理解和表达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钢琴弹奏旋律,学生跟随演唱。
2.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通过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视听法:观看歌曲的MV或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五线谱等资料。
2.钢琴:用于弹奏旋律,引导学生演唱。
3.视频设备:用于观看歌曲MV或相关视频。
4.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送别》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送别》的五线谱,引导学生认识五线谱的构成和记谱方法。
同时,教师用钢琴弹奏旋律,让学生跟随演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音准和节奏上的错误。
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示范法、互动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演唱《送别》,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说课稿(3)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说课稿 (3)一. 教材分析《送别》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歌曲,采用五线谱进行记谱。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祝福。
歌曲的节奏变化丰富,富有动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概念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较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
此外,学生在情感表达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用五线谱演唱《送别》,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离别情感,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感恩他人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五线谱准确地演唱《送别》,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以及歌曲中节奏变化的部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技巧。
2.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音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美感。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情感投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授五线谱知识:讲解五线谱的基本构成,引导学生识谱。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音程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歌曲学唱: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情感引导:讲解歌曲背后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演唱。
6.创意展示:学生自由发挥,结合歌曲旋律创作舞蹈或戏剧表演。
7.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教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五线谱的基本构成、歌曲《送别》的旋律线条、重点节奏标记等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送别》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送别》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歌曲,采用五线谱进行记谱。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感人,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深情祝福和依依不舍的情感。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送别》,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元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五线谱的阅读和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送别》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五线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送别》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教学难点:五线谱的阅读和理解,以及歌曲的情感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演示《送别》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跟随模仿。
2.采用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轮唱、合唱等形式的练习。
3.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送别》的歌曲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的情感。
4.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离别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歌曲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送别》的歌曲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
2.新课导入:教师介绍《送别》的背景和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
3.旋律教学:教师示范《送别》的旋律,引导学生跟唱,注意指导五线谱的阅读和理解。
4.歌词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注意指导字的发音和情感表达。
5.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轮唱、合唱等形式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五线谱的阅读和歌曲的情感表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送别》的歌词、五线谱旋律、以及歌曲的情感表达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同学们视唱下面的乐谱,你认为这条旋律的节 奏具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分两组,视唱下面的乐谱,说一说两个 声部的配合具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填词演唱,注意演唱时力度的处理,高 音不要喊唱,演唱自己声部察歌谱,第 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有什么关系和不同?
请同学们随老师琴声轻声跟唱第一部分,注意用 声音表现出歌曲表达的情感。
请同学们随老师琴声完整演唱歌曲,歌曲中出现 的D.C.和FINE,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请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注意看老师的指挥,按 照老师的指挥完成歌曲的演唱。
这首歌曲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广泛影响的学 堂乐歌。
学堂乐歌,指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 校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这些 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 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
导入
同学们,电影除插曲外,还有主题曲,请你说说对 主题曲的认识。
送 别
请听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是电影《城南旧事》的 主题音乐,贯穿全片。通过听赏这首歌曲,你能 分析出《城南旧事》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么?
请同学们用“ ”音跟琴轻唱下面的乐句,注意 声音位置和气息要保持稳定。
请视唱下面的乐谱,其中的附点节奏具有什么作用?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就是这首歌曲的填词者李叔同, 你们对李叔同有了解吗?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 美术教育家、书法家、 戏剧活动家,是中国 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 担任过教师、编辑之 职,后剃度为僧,法 名演音,号弘一,晚 号晚晴老人,后被人 尊称为弘一法师。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欣赏更多的学堂乐歌,深入 了解20世纪初这种具有特色的音乐形式。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