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脏腑兼病辨证

合集下载

脏腑兼病辨证

脏腑兼病辨证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情绪波动,以减少对脏腑的影响 。
音乐疗法,舒缓情志
采用音乐疗法等舒缓情志的方法,有助于调和脏腑功能。
运动康复,促进气血流通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脏腑功能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康复 方法进行锻炼,如八段锦、五禽戏等,以促进气血流通和 脏腑功能的恢复。
06
现代医学对脏腑兼病认识与进展
现代医学对脏腑功能认识
整体观念
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 、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脏腑兼病辨证思路
分析兼病脏腑
依据脏腑之间的表里、生克关系 ,分析兼病脏腑及其病理变化。
确定治法
针对主病脏腑和兼病脏腑,结合 病性,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 法。
01
02
明确主病脏腑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确定主要 病变脏腑。
03
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顾护正气,祛邪外出
03
在治疗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顾护患者的正气,避免过度攻伐导
致正气受损。同时,要适时祛邪外出,防止邪气内陷。
药物治疗策略选择
中药汤剂内服
根据脏腑兼病的具体证型,选用相应 的中药汤剂进行内服治疗。如疏肝健 脾汤、养心补肾丸等。
西药对症治疗
在必要时,可以结合西药进行对症治 疗,以缓解患者的症状。但需注意西 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脾肾阳虚证
以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中冷痛、久泻久 痢等为特点,多因脾肾两脏阳气亏虚、温煦 气化失职所致。
03
脏腑兼病治疗原则与策略
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辨明标本,缓急先后
01
在治疗脏腑兼病时,首先要辨明疾病的标本关系,确定治疗的
先后顺序。一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同治。
调整阴阳,平衡脏腑

脏腑兼病辨证

脏腑兼病辨证

⼈体每⼀个脏腑虽然有它独⾃特殊功能,但它们彼此之间却是密切联系的,因⽽在发病时往往不是孤⽴的,⽽是相互关联的。

常见有脏病及脏、脏病及腑、腑病及脏、腑病及腑。

凡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相继或同时发病者,即为脏腑兼病。

⼀般来说,脏腑兼病,在病理上有着⼀定的内在规律,只要具有表⾥、⽣克、乘侮关系的脏器,兼病较常见,反之则为较少见。

因此在辨证时应注意辨析发病脏腑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在治疗时才能分清主次灵活运⽤。

脏腑兼病,证候极为复杂,但⼀般以脏与脏、脏与腑的兼病常见。

具有表⾥关系的病变,已在五脏辨证中论述,现对临床最常见的兼证进⾏讨论。

(-)⼼肾不交证 ⼼肾不交证,是指⼼肾⽔⽕既济失调所表现的征候。

多由五志化⽕,思虑过度,久病伤阴,房室不节等引起。

【临床表现】⼼烦不寐,⼼悸健忘,头晕⽿鸣,腰酸遗精,五⼼烦热,咽⼲⼝燥,⾆红,脉细数。

或伴见腰部下肢酸困发冷。

【证候分析】本证以失眠,伴见⼼⽕亢,肾⽔虚的症状为辨证要点。

⼼⽕下降于肾,以温肾⽔;肾⽔上济于⼼,以制⼼⽕,⼼肾相交,则⽔⽕既济。

若肾⽔不⾜,⼼⽕失济,则⼼阳偏亢,或⼼⽕独炽,下及肾⽔,致肾阴亏于下,⽕炽于上,⽔⽕不济,⼼阳偏亢,⼼神不宁,故⼼烦不寐,⼼悸。

医学教育整理⽔亏阴虚,⾻髓不充,脑髓失养,则头晕⽿鸣,健忘。

腰为肾府,失阴液濡养,则腰酸;精室为虚⽕扰动,故遗精。

五⼼烦热,咽⼲⼝燥,⾆红,脉细数,为⽔亏⽕亢之征。

⼼⽕亢于上,⽕不归元,肾⽔失于温煦⽽下凝,则腰⾜酸困发冷。

(⼆)⼼肾阳虚证 ⼼肾阳虚证,是指⼼肾两脏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

多由久病不愈,或劳倦内伤所致。

【临床表现】畏寒肢冷,⼼悸怔忡,⼩便不利,肢体浮肿,或唇甲青紫,⾆淡暗或青紫,苔⽩滑,脉沉微细。

【证候分析】本证以⼼肾阳⽓虚衰,全⾝机能活动低下为辨证要点。

肾阳为⼀⾝阳⽓之根本,⼼阳为⽓⾎运⾏、津液流注的动⼒,故⼼肾阳虚则常表现为阴寒内盛,全⾝机能极度降低,⾎⾏瘀滞,⽔⽓内停等病变。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六、肺肾阴虚证
概念:肺肾两脏阴虚,虚火内扰所 表现的虚热证候。 辨证要点:干咳少痰,音哑(肺阴 虚),腰膝软,遗精(肾阴虚), 加上一般阴虚见症。
七、脾肺气虚证
概念:脾肺两脏气虚,其基本功 能减退所表现出现的虚弱证候。 辨证要点:食少,腹胀,便溏 (脾气虚),咳喘无力,气短(肺 气虚),加上一般气虚见症。
二、心肾不交证
概念:心肾水火既济关系失调, 而见心肾阴虚阳亢的复合证候。 辨证要点:心烦心悸,失眠多 梦(心 阴虚),腰膝酸软,遗精耳 鸣(肾阴虚),加上一般阴虚见症。
三、肝郁脾虚证
概念: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所 表现的证候。又称肝脾不和证, 属实中夹虚证。 辨证要点:胁肋胀满窜痛,善 太息(肝气郁),纳呆腹胀,便 溏不爽(脾气虚)。
八、脾肾阳虚证
概念:脾肾两脏阳虚,温化无权所 表现的虚寒证候。 辨证要点:久泻久痢或五更泻,腰 腹冷痛,浮肿,加上一般阳 虚见症。
谢 谢!
四、肝胃不和证
概念: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 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肝气 犯胃证。 辨证要点:胁下胀痛,情志抑郁 或易怒(肝气郁),胃脘胀痛、 窜痛,吞酸嘈杂(胃气滞)见症。
五、肝肾阴虚证
概念:肝肾两脏阴虚,虚热内扰 所表现的证候。 辨证要点:胁痛,目眩而干涩 (肝阴虚),腰膝酸软,耳鸣,遗 精(肾阴虚),加上一般阴虚见症。
第七Hale Waihona Puke 脏腑辨证(脏腑兼病辨证)
概述
含义:当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 可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脏腑以上的 证侯,称作脏腑兼病辨证。 辨证要领 兼病中各证侯的辨证要点; 证侯间存在什么关系; 兼病中各证侯的辨证要点。
一、心脾两虚证
概念:心血虚证和脾气虚证同 时出现的虚弱证候。又称心脾气 血两虚证。 辨证要点:心悸怔忡,失眠健 忘(心血虚),食少腹胀,慢性 出血(脾气虚),加上一般气虚、 血虚见症。

脏腑兼病辨证

脏腑兼病辨证

【辨证要点】
咳嗽痰少、腰膝痠软、遗精、月经不调与虚热症 为辨证要点。
八、肝肾阴虚证
【基本概念】肝肾阴虚证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热内扰 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腰膝痠软, 胁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 女子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病机】久病失调 情志内伤 房室太过 温热病后期致肝肾阴亏
证候分析
心主血脉,肺主呼吸,皆赖宗气所推动,以协调两脏的功能。 心气虚,鼓动无力——心悸 肺气虚,肃降无权,气机上逆——咳喘 气机不畅——胸闷 不能输布精微,水液停聚——痰液清稀 动则气耗------ 活动后诸症加剧。 气虚全身机能活动减弱,运血无力不能充养 ------面色淡白,头晕神疲,舌淡苔白 宗气不足-----语声低怯 卫外不固------自汗 血运无力或心脉之气不续——脉见沉弱或结代
【辨证要点】
头痛耳鸣、腰膝痠软、胁痛、遗精、经少与虚热症 为辨证要点。
九、肝火犯肺证
【基本概念】肝火犯肺证是指肝郁化火,上逆犯肺,肺失清肃 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咳嗽阵作,痰黄粘稠,甚则咳血,胸胁灼痛, 急躁易怒,头胀头晕,面红目赤,烦热口苦, 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病因病机】郁怒伤肝,气郁化火 肝火循经,上逆犯肺
【辨证要点】 以心悸怔忡、浮肿与虚寒见症 为辨证要点。
三、心肺气虚证
【基本概念】心肺气虚证是指由于心肺两脏气虚,机能活动减退 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心悸咳喘,胸闷气短,动则尤甚,痰液清稀,面色淡白, 头晕神疲,语声低怯,自汗乏力,舌淡苔白,脉沉弱或结代。 【病因病机】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禀赋不足 年高体弱 劳倦耗气
证候分析
肺肾两脏阴液相互资生,肺津敷布以滋肾,肾精上滋以养肺, 称为“金水相生”,病理上相互影响而成肺肾阴虚证 肺阴不足,清肃失职——咳嗽痰少 阴虚内热,灼伤肺络——痰中带血 津不上承——口燥咽干 虚火熏灼会厌——声音嘶哑 肾阴不足,失于滋养——腰膝痠软 阴津不足,肌肉失养——形体消瘦 阴虚内蒸——自觉热自骨髓蒸腾而出,且午后热势明显 故称骨蒸潮热 虚火上扰则颧红,热扰营阴则盗汗 虚火扰动精室,精关不固,则见遗精,阴亏血少,冲任空虚 ----女子月经不调 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内热之象

《脏腑兼证辨证》

《脏腑兼证辨证》

肝-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肢体麻木
舌脉-舌淡苔白,脉细
内科常见疾患:
1、心悸 2、不寐
四物汤、八珍汤
3、痹症
4、颤证
.
.
.
(四)心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阴水证 + 心衰
心-心悸怔忡,朦胧欲睡,唇甲青紫
阴水-肢体浮肿,尿少,畏寒,小便不利
舌脉-舌淡暗或青紫,苔白滑,脉沉微细
内科常见疾患:
1、心悸
2、水肿
《中医诊断学》
脏腑兼证辨证
娄底市中心医院 中医科33病室
周伟
.
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心-肺:同居上焦,肺气助心行血 肝:心主血,肝藏血 脾:心火下温肾阳以暖脾 肾:水火相济,君相之火相助
肝-肾:精(肾藏精,精生血以养肝) 脾:肝主疏泄以助脾运化 肺:克与反克
.
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脾-肺:肺主气,脾土生金,为气血生化 之源
3.痞满(枳术丸)
4.呕吐(大柴胡汤) .
.
.
肝脾不调证
临床表现:大腹气滞证 + 肝郁证
大腹-纳呆脾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
腹痛欲泻,泻后痛减
肝-胁肋胀痛,情志抑郁,善太息
舌脉-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常见疾患: 1、泄泻
痛泻要方
2、胁痛
.
.
.
肝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阴虚证 + 肝肾症状
阴虚-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口咽干燥
真武汤合苓桂术 甘汤/济生肾气 丸
.
.
.
(五)心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气虚证 + 心肺功能减弱
心-心悸,胸闷气短,动则尤甚
肺-咳喘,不能平卧,痰液清稀
舌脉-舌淡苔白,脉沉弱或结代
临床常见疾患:

《中医诊断学》 脏腑兼证辨证

《中医诊断学》 脏腑兼证辨证
3.病因病机 久病咳喘,耗伤肺气,子病及母,影响脾气,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 ,土不生金,累及于肺所致。 肺气虚、宣降失职--久咳不止、气短而喘,吐痰清稀 脾气虚、健运失职--纳少、腹肛、便溏、肢体浮肿 4.辨证要点 以食少、腹胀、便溏、咳喘、咯痰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中医诊断学
七)肝火犯肺证
中医诊断学
第六节 脏腑兼证辨证
一、含义 临床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脏腑的证候同时并见者,称为脏腑兼证。 二、原理 人体各脏腑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生理上相互资生,相互制约, 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相互传变。如某一脏或某一腑病变,不仅表现在 本脏的症征,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脏腑之间的表里、经络、生克、乘侮 等关系,可影响其他脏腑同时发生病变,形成脏腑兼证证候。
中医诊断学
三)心肺气虚证
1.含义 心肺两脏气虚,机能活动减退,表现以心悸、咳喘与气虚症状的证候 。 2.临床表现 胸闷,咳嗽,气短而喘,吐痰清稀;心悸,动则尤甚;神疲乏力,声 低懒言,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或唇舌淡紫,脉弱或结或代。
中医诊断学
3.病因病机 久病咳喘,耗伤肺气,累及于心;年老体虚,劳倦太过等,使心肺之 气虚损所致。 心动失常,血行瘀阻--胸闷心悸、唇舌淡紫,脉结代 宣降失职--喘咳气短、动则尤甚,吐痰清稀 气虚机能减退--神疲、声怯、头晕 4.辨证要点 以咳喘,心悸、胸闷气短与气虚证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中医诊断学
二)心肾阳虚证
1.含义 心肾阳气虚衰,温运无力,致血行不畅,水湿内停,表现以心悸、水 肿与阳虚症状的证候。 2.临床表现 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腰膝痠冷;心悸怔忡,胸闷气喘;畏寒肢冷, 神疲乏力,朦胧欲睡,唇甲青紫,舌淡暗或青紫,苔白滑,脉沉微细。
中医诊断学
3.病因病机 心阳虚衰,病久及肾;肾阳亏虚,气化无权,水气凌心所致。 心阳虚,心动失常,血行瘀滞--心悸怔忡、唇甲青紫、舌淡紫 肾阳虚,气化失权、寒水内停--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形寒肢冷 4.辨证要点 以心悸怔忡,肢体浮肿,唇舌淡紫或青紫与阳虚证症状共见为辨 证要点。

中医诊断学脏腑兼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兼病辨证

5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心动失常 心悸怔忡
心阳虚
心肾
血行瘀滞 唇甲青紫
阳虚
畏寒肢冷,神疲乏力

阳虚生寒
舌淡紫苔白滑,脉弱
肾阳虚 气化失权,寒水内停
肢体浮肿少尿
➢辩证要点:心悸,水肿与虚寒症状共见
02.12.2020
医学PPT
6
心肺气虚证
指心肺两脏气虚,以咳喘、心悸、胸闷等 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脏腑兼病辨证
➢ 凡两个或两个以上脏腑的病证并见者,称 为脏腑兼病。 ➢ 人体各脏腑之间,即脏与脏、脏与腑、腑 与腑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在生理 上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功能, 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而在发生病变时, 它们之间则相互影响,或由脏及脏,或由脏及腑, 或由腑及腑等。
17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咳嗽痰少
肺阴虚 肺失清肃

痰中带血,声音嘶哑

体失濡润
腰膝酸软,头晕目鸣
阴 肾阴虚

热扰精室
遗精,经少

形体消瘦,两颧潮红
阴虚火旺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骨蒸劳热,口燥咽干
舌红少苔,脉细数
➢辩证要点:咳嗽痰少,腰酸遗精与虚热症状共见
02.12.2020
医学PPT
18
肝火犯肺证
指肝火炽盛,上逆犯肺,肺失肃降,以胸胁 灼痛、急躁、咳嗽痰黄或咳血等为主要表现的 实热证候。
➢常见病因 •思虑过度.2020
医学PPT
11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心动异常 心悸怔忡
心 心血虚

脑神失养 失眠多梦,头晕健忘

视物模糊或夜盲

脏腑兼病辨证

脏腑兼病辨证

脏腑兼病辨证人体各脏腑之间,在生理上具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当某- - 脏或某-腑发生疾病时,不但在本脏腑出现症状,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影响其他脏腑发生病变而出现症状。

凡同时见到两个脏腑有病变的,即为脏腑兼病。

现将临床上最常见的脏腑兼病辨证叙述如下:一、心肾不交心肾不交是指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致的病症。

常见心烦失眠,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腿软,遗精,或见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中成药】天王补心丹,交泰丸,柏子养心丸【针灸取穴】以取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腧穴及背俞穴为主。

针用平补平泻法,或用补泻兼施法。

二、心脾两虚心脾两虚是指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的病症。

常见心悸怔忡,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健忘,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倦乏力,或皮下出血(肌衄),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尽。

舌质胖淡,苔薄白,脉细弱。

【中成药】六君子汤,归脾汤【针灸取穴】以取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腧穴及背俞穴为主。

针用补法,或兼用灸法。

三、脾肺气虛脾肺气虚是指脾、肺两脏气虚所致的病症。

常见久咳不止,气短而喘,痰多稀白,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语声低微、懒言,疲倦乏力,面色觥白,甚则面浮足肿,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加减【针灸取穴】以取足阳明胃经、任脉腧穴及背俞穴为主。

针用补法,或兼用灸法。

四、脾肾阳虚脾肾阳虛是指脾、肾两脏之阳亏损所致的病症。

常见面色觥白,畏寒肢冷,腰膝或下腹冷痛,久泻久痢,或五更泻,或下利清谷,小便不利,面浮肢肿,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象沉细而弱。

【中成药】实脾饮,四神丸【针灸取穴】以取任脉、足阳明胃经腧穴及背俞穴为主。

以灸法为主兼用针刺补法。

五、肺肾阴虚肺肾阴虛是指肺、肾两脏阴液亏损所致的病症。

常见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或声音嘶哑,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骨蒸潮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中医诊断学脏腑兼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兼病辨证
心胸烦热、口苦口粘、腹胀纳 呆、小便黄赤、大便不爽等。
病因病机
心火亢盛,脾失健运,湿热内 蕴,心脾两脏受累。
治法
清热利湿,健脾养心。
方药
黄连温胆汤加减。
04
肺肾兼病辨证
肺肾阴虚证
干咳少痰
肺阴亏虚,阴虚火旺,导致肺失滋润,出现 干咳少痰的症状。
遗精早泄
肾阴亏虚,虚火扰动精室,导致遗精早泄的 症状。
不调、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
治法
02
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方药
03
常用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等加减治疗。
肝胆火旺证
1 2
症状
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胁 肋灼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 数等。
治法
清肝泻火,疏肝解郁。
3
方药
常用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等加减治疗。
肝胆气滞证
病因病机
心火炽盛,灼伤津液, 脾失健运,湿热内生。
治法
清心泻火,健脾祛湿。
方药
导赤散合泻黄散加减。
心脾血瘀证
01
02
03
临床症状
心胸憋闷疼痛、心悸怔忡、口 唇紫暗、面色晦暗等。
病因病机
心脉痹阻,血液运行不畅,脾 气亏虚,不能统血。
治法
活血化瘀,健脾养心。
04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心脾湿热证
临床症状
病因病机
多由于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嗜食肥甘厚味,或外感火热之邪,导致心肝火 旺,扰乱心神,故见心悸阵作、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同时肝火上炎, 故见面红目赤、口苦口干等症状。
心肝气滞证
临床症状
心悸胸闷、胁肋胀痛、情志抑郁、善太息、嗳气频作、月经 不调、乳房胀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等。

脏腑兼病辨证

脏腑兼病辨证


腑 病机多稀白

脾气虚 久咳不止,气短而喘

健运失常——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证 治法:补肺健脾
——
肺 方药:六君子汤 脾 气 虚
中医
病 心血虚
多梦

脾气虚 脾失健运——食少,腹胀便溏,倦怠乏力

摄血无力——皮下出血,月经量多,崩漏
——
心 治法:补气摄血 脾 两 方药:归脾汤,八珍汤 虚
脏 腑 兼 病 辨 证
肺 脾 气 虚
——
概念:是指肺脾两脏气虚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久病咳喘 饮食不节,劳倦伤脾 脾肺气虚,痰湿内生
证候:久咳不止,气短而喘,痰多稀白,食欲 不振,腹胀便溏,甚则面浮足肿,舌淡 苔白,脉细弱。

胃 方药:柴胡疏肝散


脏 腑 兼 病 辨 证
心 脾 两 虚
——
概念:是指心血亏虚,脾气虚弱所表现的 证候。
病因: 久病体虚 慢性失血
证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饮食减少,腹 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 皮下出血,妇女月经量多色淡,或崩 漏或经少,经闭,舌淡,脉细弱。

腑 病机分析:

心神失养,神不守舍——心悸健忘,失眠
中医


兼 概念:是指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辨 病因:

情志不遂,肝气犯胃
——
肝 证候: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

吞酸嘈杂,烦躁易怒,苔薄黄,脉弦。



腑 病机分析: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

肝胃不和 肝气横逆,气滞于胃脘——胃脘胀痛

中医脏腑辨证系统总结:脏腑兼证辨证

中医脏腑辨证系统总结:脏腑兼证辨证

中医脏腑辨证系统总结:脏腑兼证辨证中医的脏腑-藏象不同于西医的脏腑.西医的脏腑是还原,解剖,相对独立,单一,有标度(尺寸),非相似,结构性的空间三维坐标物质实体.藏象是整体,混合(功能与结构,解剖与生理,病理),广泛联系,标度不变,自相似,多层次的空间-时间四维的分形关系.近代对中医脏腑本质的研究一般认为脏腑是功能性的,不同于西医的解剖结构性的脏腑.但是此种诠释并没有阐释清楚功能性脏腑与结构性脏腑实质的关系与联系,•两者间的区别没有搞清,致使中医的脏腑结构与功能的分离不统一.而脏腑的整体与局部,整体与部分,功能与结构的分形联系,•分形统一才是中医藏象"系统"学说的本质--分形关系学,联系学.单纯的功能性脏腑或结构性脏腑的诠释并不是中医脏腑学说的本质,广义分形关系才是.现代脑结构,脑功能的机制也类似中医脏腑的广义分形关系和全息化联系.肝病辨证(一)肝血虚证指血液亏损,肝失濡养,以眩晕、视力减退、经少、肢麻手颤等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1)肝病症状:a.眩晕耳鸣,视物模糊或夜盲(血虚不能上荣头目);b.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瞤动;(血不养筋,虚风内动);c.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肝血不足,冲任不充);(2)血虚证:面白无华,舌淡,脉细。

(二)肝阴虚证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又名肝虚热证。

(1)肝病症状:a.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阴虚不能滋养头目);b.胁肋隐隐灼痛,或手足蠕动(阴虚肝络筋脉失养);(2)阴虚证: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鉴别:肝血虚与肝阴虚均属肝的虚证,均有头晕等表现。

但前者为血虚,无热象,常见眩晕、视物模糊、经少、肢麻手颤等症;后者为阴虚,虚热表现明显,常见眼于涩、潮热、颧红、手足蠕动等症。

(三)肝郁气滞证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脏腑兼病辨证

脏腑兼病辨证
第十三页,共13页。
第十一页,共13页。
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是指脾肾两脏阳气虚损,温化无权表现的证 候。 病因:久病耗伤脾肾之阳气。 证候:形寒肢冷,面色黄白腰膝或下腹冷痛,久泄久 痢,或五更泄泻,或面浮肢肿,小便不利,或出现腹 水,舌质淡胖,脉沉弱。
辨证要点:泻痢浮肿,腰腹冷痛兼虚寒证。
第十二页,共13页。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辨证要点:心悸,肢体浮肿,兼有虚寒证。
第四页,共13页。
肝脾不调
肝脾不调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情志不舒,郁怒伤肝,或饮食不节,劳倦伤脾
证候:胸胁胀满窜痛,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 胀,便溏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苔白腻,脉弦。
辨证要点:胸胁胀满、腹痛欲泻,泻后痛减。
第五页,共13页。
第八页,共13页。
肺脾气虚
肺脾气虚证是指肺脾气虚导致脾失健运,肺失宣降表 现的证候。 病因:久病咳喘,肺虚及脾,或饮食不节,劳倦伤脾 。 证候: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久咳不止,气短而喘, 痰多稀白,少气乏力,面浮足肿,舌淡苔白,脉细弱 。
辨证要点:食欲不振,咳喘气短。
第九页,共13页。
肺肾阴虚
肺肾阴虚是指肺肾阴液亏虚,虚火内扰表现的虚热证 候。 病因:久咳耗伤肺阴,肺虚及肾,或肾阴不足,肾虚 及肺。 证候:咳嗽少痰,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或声音嘶 哑,腰膝酸软,形体消瘦,骨蒸潮热,颧红,盗汗, 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
心肺气虚
心肺气虚是指心肺两脏气虚相互影响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久病咳喘,禀赋不足,年高体弱等耗伤心肺。
证候:胸闷心悸、咳喘气短,动则尤甚,痰液 清稀,声音低怯,头晕神疲,自汗乏力,面白 无华,舌淡苔白,或舌淡紫,脉细无力

脏腑兼病辨证

脏腑兼病辨证

脏腑兼病辨证凡两个或两个以上脏腑同时发病者称为脏腑兼病。

脏腑兼病是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脏腑兼病不等于两个以上脏器证候简单相加,而是发生兼病的脏腑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

今天就和公安医院毛喆医师一起来了解一下:一、心肾不交证心肾不交证是指心与肾的阴液亏虚,阳气偏亢,以心烦、失眠、梦遗、耳鸣、腰酸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又名心肾阴虚阳亢证。

临床表现为心烦失眠,惊悸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梦遗,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便结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本证多因忧思劳神太过,郁而化火,耗伤心肾之阴;或因虚劳久病,房事不节等导致肾阴亏耗,虚阳亢动,上扰心神所致。

辨证时应该注意本证一方面有心火偏亢,扰乱心神的见症(心烦少寐、惊悸多梦等),另一方面有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的见症(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潮热等)。

临床以心烦失眠,腰酸耳鸣,梦遗与虚热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二、心肾阳虚证心肾阳虚证是指由于心肾阳气虚衰,温运无力,致使血行瘀滞,水湿内停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又名心肾虚寒证,水肿明显者,称为水饮凌心证。

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心悸怔忡,胸闷气喘,肢体水肿,小便不利,神疲乏力,腰膝酸冷,唇甲青紫,舌淡紫,苔白滑,脉弱。

本证多因心阳虚衰,病久及肾;或因肾阳亏虚,气化无权,水气凌心所致。

辨证的时候应该注意本证一方面有心阳虚,心动失常,血行瘀滞的见症(心悸怔忡、唇甲青紫、舌淡紫);另一方面有肾阳虚,气化失权、寒水内停的见症(肢体水肿,小便不利,形寒肢冷)。

临床以心悸怔忡、肢体水肿与虚寒之象并见为辨证要点。

三、心肺气虚证心肺气虚证是指心肺气虚,表现以咳喘、心悸、胸闷等主症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胸闷,咳嗽,气短而喘,心悸、动则尤甚,吐痰清稀,神疲乏力,声低懒言,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或唇舌淡紫,脉弱或结或代。

本证多因久病咳喘,耗伤肺气,累及于心;或因年老体虚,劳倦太过等,使心肺之气虚损所致。

辨证时应该注意本证一方面有心动失常,血行瘀阻的见症(胸闷心悸、唇舌淡紫,脉结代);另一方面有宣降失职的见症(喘咳气短、动则尤甚,吐痰清稀),此外还有气虚,功能衰减的见症(神疲,声怯,头晕)。

脏腑兼病辨证

脏腑兼病辨证

四、阴虚类
心肾不交 肺肾阴虚 肝肾阴虚
肾阴虚
心烦惊悸,失眠多梦
(阳痿早泄,腰膝冷痛,脉沉细无力)
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
胁肋隐痛,两目干涩
①腰膝酸痛,男子遗精,头晕耳鸣,健忘 ②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五、阳虚类
Hale Waihona Puke 心肾阳虚心悸怔忡,神疲乏力,精神萎靡

脾肾阳虚

腹部冷痛,久泻久痢,或五更泄
二、血虚类
1+2+3
什么是1+2+3?
复习复习!
1.共有症状 头目眩晕,面、唇、舌、爪甲淡白,脉细弱。
2.心血虚 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3.肝血虚 肢体麻木,经少或经闭,眼睛发涩或夜盲。
三、心脾两虚证
表现:
心血虚证(1+2) 脾气虚证
①食少、腹胀、便溏, ②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舌淡,脉虚

泻,粪质清稀,完谷不化,便质
清冷
①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②畏寒肢冷,面色㿠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六、肝气类
肝郁脾虚证 肝胃不和证 肝火犯肺证
肝郁 肝火
腹胀纳呆,腹痛欲泻,泻后痛减 或便溏不爽,肠鸣矢气
胃脘胀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
咳嗽阵作,痰黄黏稠,甚则咳血
肝郁:胸胁胀痛,情志抑郁,善太息,脉弦。 肝火: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胀头晕,脉弦数,实热。
脏腑兼证辨证
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脏腑证候 (同时存在病变)
为什么会出现脏腑兼证? 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脏腑之间密不可分:
经络上相互络属 生理上相互为用 病理上相互影响
一、气虚类
心肺气虚
肺 脾肺气虚 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脏腑兼病辨证人体各脏腑之间,即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它们在生理上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而在发生病变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或由脏及脏,或由脏及腑,或由腑及腑等。

凡两个或两个以上脏腑同时发病者,称为脏腑兼病。

脏腑兼病,并不等同于两个以上脏器证候的简单相加,而是在病理上有着一定内在联系且又相互影响的规律,如具有表里关系的脏腑之间,兼病则较为常见;脏与脏之间的病变,可有生克乘侮的兼病关系等。

因此,辨证时应当注意辨析脏腑之间有无先后、主次、因果、生克等关系,这样才能明确其病理机制,作出恰当的辨证施治。

脏腑兼病在临床上甚为多见,其证候也较为复杂。

除在前面脏腑辩证中涉及到的一些证型如胃肠病证、肝胆湿热证等属脏腑兼病证型外,这里再将其他脏腑兼病证型作一介绍。

一、心肾不交证心肾不交证是指由于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反映的心肾阴虚阳亢证候。

[临床表现] 心烦少寐,惊悸多梦,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或遗精,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机理分析] 本证多因思虑劳神太过,或情志忧郁,郁而化火,耗伤心肾之阴,或因虚劳久病,房事不节等导致肾阴亏耗,虚阳亢动,上扰心神所致。

心肾阴虚,虚阳偏亢,上扰心神,故见心烦少寐,惊悸多梦。

肾阴亏虚,骨髓不充,脑髓失养,则见头晕耳鸣,健忘;腰膝失养则见腰膝酸软。

虚火内炽,扰动精室,故见遗精。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咽干燥,为阴虚失润,虚热蕴蒸所致。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亦为阴虚火旺之征。

本证以惊悸失眠,多梦遗精,腰膝酸软,伴见阴虚之象为辨证依据。

二、心肾阳虚证心肾阳虚证是指由于心肾阳气虚衰,温运无力,致血行瘀滞,水湿内停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形寒肢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神疲乏力,甚则唇甲青紫。

舌质淡暗青紫,苔白滑,脉沉细微。

[机理分析] 本证多因心阳虚衰,病久及肾,或因肾阳亏虚,气化失权,水气上犯凌心所致。

心为阳脏,属火,能温运、推动血行。

肾中阳气,为人身阳气之根本,能气化水液。

心肾阳虚,心失温养、鼓动,故见心悸忡仲;运血无力,血行不畅而瘀滞,则唇甲青紫,舌质淡紫。

肾阳不振,膀胱气化失司,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则见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阳虚形神失于温养,故形寒肢冷,神疲乏力。

苔白滑,脉沉细微,为心肾阳虚,阴寒内盛之象。

本证以心悸怔忡,肢体浮肿,并伴见虚寒之象为辨证依据。

三、心肺气虚证心肺气虚证是指由于心肺两脏气虚,表现以心悸、咳喘为主症的证候。

[临床表现] 胸闷心悸,咳喘气短,动则尤甚,吐痰清稀,头晕神疲,语声低怯,自汗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或唇舌淡紫,脉沉弱或结代。

[机理分析] 本证多因久病咳喘,耗伤肺气,波及于心,或因老年体虚,劳倦太过等,生气之源亏乏所致。

心气虚,鼓动无力,则见心悸。

肺气虚弱,主气功能减弱,肃降无权,气机上逆,而为咳喘。

气虚则气短乏力;动则耗气则活动后诸症加剧。

肺气虚,气机不畅,则常感胸闷;不能输布津液,水液停聚为痰,故痰液清稀。

气虚全身机能活动减弱,血行无力,则面色淡白,头晕神疲,语声低怯,自汗,舌淡苔白,脉沉弱或结代。

本证以咳喘,心悸,并伴见气虚的表现为辨证要点。

心脾气血虚证是指由于心血不足、脾虚气弱而表现的心神失养,脾失健运、统血的虚弱证候。

简称心脾两虚证。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晕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见皮下出血,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舌质淡嫩,脉细弱。

[机理分析] 本证多因久病失调,或思虑过度,或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因慢性失血,血亏气耗,渐而导致心脾气血两虚。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头目失养,则眩晕。

脾虚气弱,运化失健,故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脾虚不能摄血,可见皮下出血,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

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质淡嫩,脉细弱,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本证以心悸失眠,食少腹胀,慢性出血,并伴见气血亏虚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五、心肝血虚证心肝血虚证,是指由于心肝两脏血亏,表现出心神及所主官窍组织失养为主的血虚证候。

[临床表现] 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或肢体麻木,震颤拘挛,或女子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面白无华,爪甲不荣,舌质淡白,脉细。

[机理分析] 本证多因思虑过度,暗耗心血,或失血过多,或脾虚化源不足所致。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故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则两目于涩,视物模糊;爪甲、筋脉失于濡养,则爪甲不荣,肢体麻木,震颤拘挛。

女子以血为本,心肝血虚,冲任失养,则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

血虚头目失养,则头晕目眩;面白无华;舌、脉失亢,则舌淡白,脉细。

本证以神志、目、筋、爪甲失养之状,并伴见血虚之象为审证要点。

六、脾肺气虚证脾肺气虚证,是指由于脾肺两脏气虚,出现脾失健运,肺失宣降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久咳不止,气短而喘,声低懒言,乏力少气,或吐痰清稀而多,或见面浮肢肿,面白无华,舌质淡,苔白滑,脉细弱。

[机理分析] 本证多因久病咳喘,耗伤肺气,子病及母,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累及于肺所致。

肺气虚,宜降失职,气逆于上,则咳喘日久不止,气短;气虚水津不布,聚湿生痰,故痰多而清稀。

脾气虚,运化失健,则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气虚则全身机能活动减退,故声低懒言,乏力少气;气虚运血无力,面失所荣,故面白无华。

若脾虚水湿不运,泛溢肌肤,可见面浮肢肿。

舌淡,苔白滑,脉细弱,为气虚之征。

本证以食少便溏,咳喘短气,伴见气虚之象为辨证要点。

七、肺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是指由于肺肾两脏气虚,降纳无权,表现以短气喘息为主的证候。

又称肾不纳气证。

[临床表现] 喘息短气,呼多吸少,动则喘息尤甚,语声低怯,自汗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弱,或喘息加剧,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脉大无根。

[机理分析] 本证多因久病咳喘,耗伤肺气,病久及肾,或劳伤太过,或先天元气不足,老年肾气虚,致使肾气不足,纳气无权而成。

肺为气之主,司肃降;肾为气之根,主摄纳。

肺肾气虚,降纳无权,气不归元,故喘息短气,呼多吸少;动则气耗,则喘息加剧。

肺气虚则宗气亦微,表卫不固,故语声低怯,自汗乏力。

肾气虚,骨骼失养,则见腰膝酸软。

舌淡,脉弱,为气虚之征。

若肾气不足,日久伤及肾阳,肾阳衰微欲脱,则喘息加剧,冷汗淋漓,面青肢厥;虚阳外浮,则脉大无根。

本证以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益甚和肺肾气虚表现为辨证要点。

肺肾阴虚证是指肺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火内扰,肺失清肃而表现的虚热证候。

脑床表现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口燥咽于,或声音嘶哑,腰膝酸软,或见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形体消瘦,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机理分析] 本证多因燥热、痨虫耗伤肺阴,病久及肾,或久病咳喘,肺阴亏损,累及于肾,或房劳太过,肾阴耗伤,不能上滋肺金所致。

肺肾两脏阴液相互资生,此谓之“金水相生”。

若肺肾阴液亏损,在肺则清肃失职,而呈咳嗽痰少,在肾则腰膝失于滋养,故见腰膝酸软。

阴虚火旺,灼伤肺络,络伤血溢,则见痰中带血;虚火熏灼会厌,则声音嘶哑;虚火扰动精室,精关不固,故见遗精。

阴精不足,精不化血,冲任空虚,可见月经量少。

若虚火迫血妄行,又可见女子崩漏。

阴液既亏,内热必生,故呈形体消瘦、口燥咽于、骨蒸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内热之象。

本证以咳嗽少痰,腰膝酸软,遗精,并伴见虚热之象为辨证依据。

九、肝火犯肺证肝火犯肺证是指由于肝经气火上逆犯肺,而使肺失清肃所表现的证候。

按五行理论又称“木火刑金”证。

[临床表现] 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胀头晕,面红目赤,烦热口苦,咳嗽阵作,甚则咳血,痰黄稠粘,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数。

[机理分析] 本证多因郁怒伤肝,气郁化火,或邪热蕴结肝经,上犯于肺所致。

肺主肃降,肝主升发,升降相因,则气机条畅。

肝经气火上逆犯肺,肺失清肃,气机上逆,则咳嗽阵作;津为火灼,炼液成痰,故痰黄稠粘;火灼肺络,络损血溢,则为咳血。

肝经气火内郁,失于柔顺,则见胸胁灼痛,急躁易怒。

火邪上扰,则头晕头胀,面红目赤;热蒸胆气上逆,则口苦。

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为肝经实火内炽之征。

本证以咳嗽,或咳血,胸胁灼痛,易怒,并伴见实火内炽之象为辨证依据。

十、肝胃不和证肝胃不和证是指由于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表现以脘胁胀痛为主的证候。

又称肝气犯胃证、肝胃气滞证。

[临床表现] 胃脘、胁肋胀满疼痛,或为窜痛,呢逆嗳气,吞酸嘈杂,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善太息,食纳减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带数。

[机理分析] 本证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所致。

肝主疏泄,胃主受纳,肝气条达则胃气和降。

肝气郁滞,疏泄失职,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则见胃脘、胸胁胀满疼痛,或窜痛;胃气上逆,则呢逆嗳气。

肝失条达,气机郁滞,则精神抑郁。

若气郁化火,肝性失柔,则见急躁易怒,善太息;气火内郁犯胃,可见吞酸嘈杂。

肝气犯胃,胃纳失司,故见食纳减少。

苔薄白,脉弦为肝气郁结之象。

若气郁化火,则见苔薄黄,脉弦带数,本证以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扼逆暖气为审证要点。

十一、肝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表现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

又称肝脾不和证。

[临床表现] 胸胁胀满窜病,善太息,情怀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弱。

机理分析本证多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条达而横乘脾土,或饮食、劳倦伤脾,脾失健运而反悔于肝,肝失疏泄而成。

肝失疏泄,经气郁滞,故胸胁胀痛窜痛,太息则气郁得达,胀闷得舒,故喜太息。

气机郁结不畅,则精神抑郁;肝失柔顺之性则呈急躁易怒。

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则纳呆腹胀;气滞湿阻,则便溏不利,肠鸣矢气;气滞于腹则痛,便后气机得畅,故泻后疼痛得以缓解。

苔白,脉弦或缓弱,为肝郁脾虚之征。

本证以胸胁胀满,腹痛肠鸣,纳呆便溏为审证依据。

十二、肝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是指由于肝肾阴液亏虚,阴不制阳,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在三焦辨证中属下焦病证。

[临床表现] 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口燥咽干,失眠多梦,胁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

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机理分析] 本证多因久病失调,阴液亏虚,或因情志内伤,阳亢耗阴,或因房事不节,肾之阴精耗损,或温热病日久,肝肾阴液被劫,皆可导致肝肾阴虚。

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阳上扰,则见头晕目眩。

肾之阴精不足,耳失充养则耳鸣;髓海不足则健忘;腰膝失于滋养则腰膝酸软。

阴虚失润,虚火内炽,故见五心烦热,口燥咽于,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此外,肝肾阴虚,肝络失养,则见胁部隐痛。

虚火上扰,心神不安,故失眠多梦;虚火扰动精室,精关不固,则见遗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