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戚氏》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戚氏》鉴赏
一.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二.作品简介:
《戚氏》,词牌名,始见《乐章集》,入“中吕调”。属长调慢词。兹以柳永词为准。二百十二字,分三段。前段九平韵,一仄韵,中段六平韵,三仄韵,后段六平韵,三仄韵,同部参错互叶。
三.作品简析:
全词分为三片,上片:“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戚,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诗人描绘了一幅萧索的晚秋之景,在一个深秋的傍晚,天空下起的一阵细雨落在庭院中。庭院中菊花败落,梧桐叶落成一地零乱,薄雾渺渺。诗人面色凄然望向江东,却只看到黯淡飞云,如血残阳。诗人不禁想到当年的宋玉也是心有悲戚而临水登高。回乡之路漫长而曲折,游人已是满心心酸,听到这潺潺水声只是徒增厌倦。而此时寒蝉在枯叶中悲鸣,秋蛩在衰草中哀叫,声音此起彼伏,喧闹纷杂。诗人将庭轩、槛菊、井梧等近景,与飞云、夕阳、远道等远景相结合,又将这些景色与蝉吟、蛩响等声音相结合,构成远近交织,声色相错的繁而不乱的图画。而槛菊、井梧、残烟皆是萧索凄凉的意象,通过一个“惹”字,使得静态的景有了动态。在“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一句中,一个“倦”字,既表达了游子的行程漫漫,又表达了他对常年漂泊的厌倦。因此,上片不仅交代了时间,事情,还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
第二片:“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诗人在这一片中描写了在孤馆中过夜时的所思。诗人孤身一人住在旅馆中,只觉得度日如年。秋风秋露渐渐变寒,原来是不知不觉中已到深夜。夜晚的天空无云,只有淡淡的银河,皓洁的明月。诗人的思绪绵绵不绝,在夜晚面对这样的景色,怎么能忍受将往事历数。这一片中诗人由景及情,用白描的手法,以“净”形容天空,干脆利落,毫不累赘,又直白明了地描绘出天空无云的景色。“清浅”常用来形容溪水,表现溪水的清澈通透,而此时以“清浅”形容绛河,即银河,就将不可及的事物变为了可触可感的事物。“皓月”与“婵娟”本是同样的事物,此处加叠来用,强调了月亮的明亮,而且因为没有使用形容词,避免了因与之前的句式相同而导致的句式单一的情况。“思绵绵”一句,将景色过渡到思绪上。“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一句既是对自己过往生活的
概括,又是对下一片做的铺垫。
第三片:“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顔。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诗人在这片中回忆了过去的生活。他想起帝京的风景美丽,当年年少时,日夜宴饮作乐。还有狂放的朋友,常常聚在一起,歌舞酒宴,流连忘返。离别后,日月如梭,往日的游玩乐事仿佛只是一场梦就像烟水一样无边无际。念着名利,诗人因常年为其所萦绊而憔悴。往事不堪回首,而追忆它,只会使得诗人更加容颜憔悴。在这深夜里,诗人稍稍感到有些寒冷,只听见几声呜咽的角声。而他对着空空的窗台,看着被灯光映出的身影,一夜无眠。在这一片中,诗人的思绪由年少的美好生活转到现今的凄凉处境,强烈的对比更加反衬出内心的悲苦。一句“旧游似梦”读来让人只觉满腹辛酸,如此还不够,诗人在它后面又加了一句“烟水程何限”,既说明往事如烟水般飘渺,又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幻影与现实的残酷之间的巨大落差的迷茫。这之后诗人不禁深深觉得追忆往昔实在是徒劳无功,因此思绪只能又回到现实。然而夜深天寒,角声呜咽,诗人心中愁情纷杂,难以入睡,无奈之下只能望着自己的影子,发呆到天明。一句“抱影无眠”道尽了心中孤独与凄哀。
这一整首词,从傍晚到深夜再到拂晓,从现实到追忆再到现实,从借景抒情到直抒胸臆,无处不在写情: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思,功名未得的落魄之悲,追忆往事的世事无常之叹,以及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我认为这首词可以概括柳永的一生际遇,就像是他的自传。读了他的这首词,就连我这种尚未得知世事艰难的人都忍不住为他悲伤感慨,虽说这首词中没有什么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名句,但我仍是最爱这一首,因为它的深沉,它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