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准噶尔盆地构造及其演化_曲国胜

合集下载

浅析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构造演化阶段

浅析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构造演化阶段

浅析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构造演化阶段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油气盆地,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其中的四棵树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的北部,是该盆地的重要部分,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本文将对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的构造演化阶段进行浅析。

准噶尔盆地的构造演化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古生代、中晚古生代和新生代。

早古生代阶段是准噶尔盆地的最早构造演化阶段,主要发生在奥陶纪至志留纪时期。

在这一阶段,准噶尔盆地经历了陆架沉积、断陷和殷都沉积三个阶段的演化。

中晚古生代阶段是准噶尔盆地的第二个构造演化阶段,主要发生在泥盆纪至白垩纪时期。

在这一阶段,准噶尔盆地的演化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主要包括离层盆地的形成、巴里坤造山带的发育、夷陵-陇南岛弧的碰撞和阿尔泰造山带的活动等。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的构造演化阶段主要包括早古生代、中晚古生代和新生代三个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地质过程对盆地的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的构造演化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准噶尔盆地的类型和构造演化

准噶尔盆地的类型和构造演化

收稿日期:20000507;修订日期:20000911作者简介:蔡忠贤(1963— ),男,博士,副教授,矿产资源普查与勘探专业,现在石油大学博士后站工作。

①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1准噶尔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R]119851准噶尔盆地的类型和构造演化蔡忠贤1,陈发景2,贾振远2(11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00;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摘 要:准噶尔盆地的早二叠世属于裂谷还是前陆盆地,存在意见分歧;晚二叠世—老第三纪盆地的性质也不确定。

文中通过对盆地构造几何学、沉降史、热史及火山岩的综合分析研究,对盆地类型和构造演化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1)准噶尔盆地在早二叠世为裂谷,晚二叠世为热冷却伸展坳陷,三叠纪—老第三纪为克拉通内盆地,新第三纪至今,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碰撞才形成陆内前陆盆地。

(2)对石炭纪—早二叠世的岩浆活动结合区域构造资料的研究表明,准噶尔地区古生代的板块运动和造山作用具软碰撞特点,早二叠世的裂谷盆地是在软碰撞背景下造山带伸展塌陷的产物。

(3)地幔热对流作用可能是软碰撞造山后伸展塌陷的主要深部动力学机制。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裂谷;热冷却坳陷;克拉通盆地;软碰撞;伸展塌陷中图分类号:P54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0)040431100 引言准噶尔盆地是新疆北部自二叠纪以来形成的大型陆内叠合盆地,目前是我国含油气前景最有希望的地区。

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了大量的地球物理和地质研究工作,但由于盆地遭受改造,在盆地类型和成因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的分歧。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①将盆地构造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即早二叠世断陷,晚二叠世拗陷,三叠纪—第三纪断拗和第四纪上升阶段。

吴庆福[1]认为二叠纪为裂陷,三叠纪—老第三纪为拗陷,新第三纪以后为收缩上隆阶段。

尤绮妹[2]的划分是:石炭纪—三叠纪为裂谷阶段,侏罗纪为中央隆升阶段,白垩纪以后为山前拗陷阶段。

浅析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构造演化阶段

浅析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构造演化阶段

浅析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构造演化阶段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结构及演化十分复杂,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本文基于最新勘探进展及区域研究资料,重新梳理了该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叠合演化过程。

该研究成果对于推进四棵树地区的油气勘探进程具有推动意义。

关键: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地区构造演化准噶尔盆地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一阿尔泰褶皱造山带和天山褶皱造山带之间,为一晚古生代一中、新生代的挤压复合叠加盆地。

自形成至今,经历了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四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格局复杂。

四棵树凹陷属于北天山山前坳陷的一部分,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晚海西期四棵树凹陷作为西准噶尔的一部分,开始自西向东剧烈推覆,隆起遭受剥蚀,到晚三叠世停止推覆作用,并开始下沉。

后经历了印支-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构造面貌较为复杂。

总体认为,该区可分为5个构造演化阶段。

1. 区域地质背景四棵树凹陷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隶属于北天山山前冲断带,北部是车排子凸起,西南边界是伊林黑比尔根山,东邻昌吉凹陷,即凹陷处于北天山构造带和西准噶尔构造带交汇处;主体既归属西部隆起区一级构造单元,又属于北天山山前坳陷带,主体走向为北西西-南东东。

自下而上,钻井揭示的地层有中下侏罗统的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上侏罗统的齐古组,白垩系的吐谷鲁群和东沟组,古近系的紫泥泉子组和安集海河组,新近系的沙湾组、塔西河组和独山子组和第四系。

2. 构造演化阶段划分2.1 二叠纪及以前,盆地基底形成阶段该区是在海西运动的背景下,形成了以石炭系为基底。

盆地南部的北天山与准噶尔盆地南部前陆盆地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属于天山褶皱系,发育泥盆—石炭系海相—陆相碎屑岩建造和火山岩建造。

石炭系中酸性火山岩十分发育。

北天山广泛发育上石炭统,主构造线方向近东西,以天山北缘断裂与准噶尔盆地分界。

中寒武世—中炭世准噶尔地块南缘为被动型大陆边缘,石炭纪末期准噶尔地块与塔里木-中天山板块碰撞,开始了北天山推覆构造和南部前陆盆地系统演化。

准噶尔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_张朝军2006

准噶尔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_张朝军2006

盆地往往随着地史发展呈现出多阶段和多旋回演化的特征,现今构造体制下的盆地——这一大地构造沉降单元必然是涵盖了由不同地质时代和众多的地质结构单元所组成的演化实体。

而沉积盆地中烃源岩、储集层和圈闭的形成、演化以及油气运移、聚集过程等等往往为盆地的形成演化所制约,不同类型的盆地因其不同的构造沉积环境和演化过程导致油气生、储、运、聚的特点各异[1~4]。

就叠合盆地而言,恢复其在各构造变革时期的盆地原型尤为重要[5]。

准噶尔作为大型多旋回叠合盆地,演化历史复杂;因此,对准噶尔盆地的构造—层序沉积充填系统进行分析,恢复盆—山系统的形成演化历史,揭示构造活动对原型盆地面貌形成的控制作用及后期构造变形对早期盆地的改造等,是研究准噶尔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油气分布规律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

特别是通过把沉积盆地的形成和叠加与相邻造山带的演化相结合,在更大尺度上解析盆地的构造沉积环境与变形特征,系统地对准噶尔盆地及其周缘山系整体开展原型盆地研究对于完整认识盆地的形成演化史十分必要。

准噶尔盆地是一大型叠合盆地,目前是我国陆上油气勘探前景最有希望的地区之一。

近20年来,盆地的油气勘探获得一系列新的突破,相继发现了多个大中型油田,由盆地边缘向盆地腹部推进,由浅层转向中深层,由局部研究转入整体研究、整体评价、整体勘探阶段。

随着勘探的深入,对于盆地的地质研究和认识也逐步加深,对推进油气勘探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20世纪30年代不少中外地质学家到新疆进行地质调查,此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地质学家从“多旋回槽台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开合构造说”等观点出发,对新疆北部大地构造特征及演化历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而且各自提出了划分新疆北部大地构造单元和盆地类型的方案[6~16]。

由于学术观点各异,观点也不尽相准噶尔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张朝军1 何登发1 吴晓智2 石 昕1 罗建宁3 王宝瑜4 杨 庚1管树巍1 赵 霞1(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2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市834000;3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省成都市610081;4新疆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00)摘 要:准噶尔盆地是在拼合增生的微陆块和古生代岛弧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受控于古亚洲洋和周边造山带的演化,显生宙以来盆地经历了五大构造演化旋回,即寒武纪—中志留世的北准噶尔洋伸展—消减旋回、晚志留世—早石炭世的克拉美丽有限洋盆拉张聚敛旋回、晚石炭世—三叠纪的古亚洲洋全面消亡、早侏罗世—古近纪的陆内断坳旋回和新近纪—第四纪的压扭强挤压聚敛造山旋回。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特征1.先寒武纪-奥陶纪:早期盆地形成和扩展阶段在先寒武纪-奥陶纪,准噶尔盆地是一个非常浅的海湾,受到了北部和南部高地的影响。

盆地的北、西和南部边缘有较强的构造活动,形成了断层和背斜。

同时,盆地中部受到了沉积物的充填,形成了厚度较大的沉积层。

2.志留纪-泥盆纪:洼地盆地转化为海盆阶段在志留纪-泥盆纪,准噶尔盆地经历了强烈的俯冲和挤压作用,形成了洼地盆地。

同时,盆地中心出现了厚度较大的沉积层,主要是碳酸盐岩和粉砂岩。

这一时期的构造活动引发了许多岩浆活动,形成了火山岩。

3.石炭纪-二叠纪:构造转换和复合盆地形成阶段在石炭纪-二叠纪,准噶尔盆地经历了构造转换。

斑块碰撞引发了构造活动,形成了新的背斜、断层和逆冲褶皱。

盆地中部逐渐升高,周围出现了复合盆地。

在这一时期,盆地出现了良好的成矿环境,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铅、锌等。

4.侏罗纪-白垩纪:褶皱和断裂盆地阶段在侏罗纪-白垩纪,准噶尔盆地经历了较为明显的隆升和断裂作用。

北部和东部出现了大规模的褶皱构造,盆地东南部和西部出现了断裂。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盆地边缘的活动性最强,而盆地中部则相对较稳定。

此时,盆地沉积物主要是砂岩和泥岩。

5.新生代:盆地隆起和构造反转阶段在新生代,准噶尔盆地经历了较为明显的隆升和构造反转。

东部和北部的隆升最为明显,形成了新的山脉和高原。

同时,盆地中心也有一定程度的隆起。

这一阶段的构造活动使得断裂活动加剧,成为新生代的主要构造特征。

盆地中的沉积物主要是内陆河相沉积和风成沉积。

总的来说,准噶尔盆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多个构造演化阶段。

每个阶段都对盆地的形态、构造和沉积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准噶尔盆地的构造活动逐渐减弱,但自然力量的较量仍在继续。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特征与盆地构造演化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特征与盆地构造演化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特征与盆地构造演化摘要:准噶尔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

本文从石油角度出发,阐述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时期沉积-构造空间展布的规律。

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主力生油期的地层发育概况及其演化特征,以一级、二级、三级的12条等时界面,划分了侏罗系地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这一时期,准噶尔盆地的构造活动性在在侏罗系遭燕山运动的影响较强烈,发生区域性挤压及准平原化,改变了侏罗系的沉积中心。

关键词:住噶尔盆地;沉积特征;侏罗世;构造演化;层序地层1.区域地质概况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新疆境内三大盆地之一。

它的四周为褶皱山系所环绕,西北为西准噶尔山,东北为阿尔泰山,南面为天山山脉,呈现一个三角形封闭式的内陆盆地,面积13×104km2,东西长700km,南北宽370km,沉积岩最大厚度14000m,平均海拔约为500m,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大型的油、气、煤共生盆地,特别是依罗纪煤系,它集油、气、煤于一体,在我国各个时代的含煤地层中也是十分少见的[1]。

图1.准噶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2.侏罗系沉积体系特征2.1 侏罗系沉积地层侏罗系是准噶尔盆地振荡演化阶段的产物,下侏罗统分为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中侏罗统分为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上侏罗统分为齐古组和喀拉扎组。

依据岩性、测井、地震和古生物组合特征以及煤层的发育情况,可将侏罗系划分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煤系地层和中、上侏罗统石树沟群(头屯河组,齐古组,喀拉扎组)基本不含煤地层[3]。

在盆地内,不同的区域沉积的特征有所差异。

(据卢辉楠)八道湾组总体上是由砾岩、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的具有明显旋回性的沉积,底部为灰白色底砾岩,与下伏上三叠统黄山街组不整合接触,厚14~541m。

一般厚300~800m,自下而上由粗到细再到粗,依其旋回特征分为3段[4]。

三工河组是盆地侏罗纪最大湖侵期沉积,以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及泥灰岩为主,夹黄绿色中、细砂岩,一般厚100~700m,与八道湾组整合接触,依岩性可分为3(J1s3,J1s2,J1s1);J1s2又可划分出被泥岩分隔的两套砂岩组合(J1s12,J1s22),其中J1s22横向不稳定,盆地边缘区多被削蚀,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消失。

准噶尔盆地的原型和构造演化

准噶尔盆地的原型和构造演化

准噶尔盆地的原型和构造演化陈发景;汪新文;汪新伟【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05(012)003【摘要】文中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洋-陆转换时限和中、晚石炭世盆地原型.根据准噶尔盆地及其邻区的构造演化及岩浆活动研究,洋-陆转换时限应为早石炭世末,中、晚石炭世裂陷槽是由于造山期后伸展塌陷作用产生的;(2)二叠纪-早更新世陆内盆地的原型.根据陆内盆地的鉴别标志,提出了二叠纪盆地为陆内裂谷-裂谷期后弱伸展坳陷-弱缩短挠曲坳陷,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为弱伸展或稳定大陆内坳陷和陆内前陆坳陷或弱缩短挠曲坳陷交替的叠合盆地;(3)准噶尔盆地原型和构造演化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总页数】13页(P77-89)【作者】陈发景;汪新文;汪新伟【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2【相关文献】1.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成因机制 [J], 文磊;孙相灿;李程;周新桂;杜小弟;高永进;易立;龚晓星2.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演化的物理模拟实验 [J], 韩守亮; 李萧; 胡秋媛; 历鑫; 刘洋3.准噶尔盆地沉积环境‒构造演化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 [J], 胡小文;杨晓勇;任伊苏;吴兆剑;杜高峰;黄婷婷4.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地层不整合成因和构造演化意义——齐古断褶带剖面的启示 [J], 周彦希;关旭同;周天琪;周家全5.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探究 [J], 董孟玲;李弘林;万宇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特征摘要:准噶尔盆地由于受到周缘造山带的多期次的逆冲推覆作用,其发育演化过程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前陆盆地,而是具有类前陆盆地的特征。

准噶尔盆地经历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四个构造旋回的演化,形成了早二叠纪时期的裂谷盆地,中晚二叠纪的前陆盆地,三叠纪至白垩纪的复合类前陆盆地和第三纪以来的类前陆盆地为特征的多期叠合型盆地。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类前陆盆地引言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发育的大型陆相盆地,对其盆地的类型及其演化,经历了很长一段研究探索过程,形成了对准噶尔盆地的形成过程的诸多认识和观点。

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二叠纪为裂谷和断陷为主,三叠-白垩坳陷,第三纪以后为上隆。

一些学者分别提出了“陆内前陆盆地”(陈发景,1997) 、“再生前陆盆地”(卢华复等,1994) 及“类前陆盆地”(雷振宇,2001 ) 等概念。

蔡忠贤等(2000)认为准噶尔盆地在早二叠世为裂谷,晚二叠世为热冷伸展坳陷,三叠纪—老第三纪为克拉通内盆地,新第三纪至今为陆内前陆盆地。

陈新和卢华复等(2002)则将准噶尔盆地划分为地体形成、板块拼贴、前陆盆地、陆内坳陷和再生前陆盆地等6个阶段。

陈业全(2004)划分盆地演化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裂陷盆地、晚石炭世-二叠纪碰撞前陆盆地、三叠纪-古近纪陆内坳陷盆地和新近纪-第四纪再生(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4个阶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区域二维地震剖面的解释,结合钻井及测井资料,我们将准噶尔的演化划分为早二叠纪时期的裂谷盆地,中晚二叠纪的前陆盆地,三叠纪至白垩纪的复合类前陆盆地和第三纪以来的类前陆盆地四个阶段。

其中以中生代的复合类前陆盆地为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与油气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地质构造背景中国西部各盆地位于几个大的造山带及板块缝合带之间,属于古亚洲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相对挤压和相对扭动的压扭性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构造格局.在南北对挤和南北对扭的联合和复合的应力条件下产生的大量平移断裂控制着盆地的展布.中国西部盆地主要受控于三向动力体系:北部主要受古亚洲动力系所作用,受控于古亚洲域;西部主要受特提斯动力系所作用,受控于特提斯域;南部的动力来源于印度板块的北上扩张.三大动力体系在时间、空间上的叠加、复合, 形成了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和阶段性多期叠合盆地,并且在不同演化阶段中具有不同的板块构造背景,盆地类型和性质也不相同。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物源体系演化规律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物源体系演化规律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物源体系演化规律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前陆盆地之一,是研究古
地理环境演化和沉积物物源的重要区域。

以下是该地区物源体系演化
规律的几个方面:
一、古地理环境变迁的影响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物源体系的演化与古地理环境变迁密切相关。


晚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该地区处于广泛的沉积盆地和浅海区,
物源主要来自周边隆起和地缘构造抬升区。

随着北山隆起和天山造山
带的形成,晚中生代至新生代时期,该地区逐渐转化为前陆盆地,物
源主要来源于山脉的物源供给和风化作用的影响。

二、古地貌演化的影响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古地貌演化的影响也是物源体系演化的重要因素。

古地貌的形成与构造抬升、巨型侵蚀体的发育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密切
相关。

例如,晚新生代至第四纪时期的构造抬升和风化剥蚀作用导致
该地区大量的风成沉积物和深成沉积物输入前陆盆地。

三、水系演化的影响
水系演化也对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物源体系的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水系演化的变迁主要受构造变化和古地貌演化的影响。

例如,晚新生代至第四纪时期随着大量冰川消融和河流的深切侵蚀,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的主要河流逐渐从地下水系改变为表层水系,对物源的贡献也发生了变化。

综上所述,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物源体系演化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古地理环境变迁、古地貌演化和水系演化是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

研究这些影响因素的演化规律,能够更加深入地解析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多阶段、多层次的沉积过程。

准噶尔盆地构造分区和变形样式

准噶尔盆地构造分区和变形样式

准噶尔盆地构造分区和变形样式
王伟锋;王毅;陆诗阔;马宗晋;吉利洋;高雄;王照明;鲁学瀛
【期刊名称】《地震地质》
【年(卷),期】1999(021)004
【摘要】准噶尔盆地经历了晚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期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多期构造变形叠加复合使盆地内构造变形复杂多样.由于各期构造运动影响的范围、应力作用方式不尽相同,因而盆地不同地区的构造变形样式、圈闭类型和分布特征各不相同.西北部构造区(带)发育"鱼鳞"状冲断推覆构造;东北部构造区(带)以雁列状展布的冲断构造为主;东、西部构造区(带)发育近直线状冲断构造;南部构造区(带)发育"瓦垅"状推覆构造;中央构造区变形较弱,以隆坳变形为主,发育少量正断层和逆断层.各构造区(带)发育了特征不同的油气圈闭.
【总页数】10页(P324-333)
【作者】王伟锋;王毅;陆诗阔;马宗晋;吉利洋;高雄;王照明;鲁学瀛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石油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
【相关文献】
1.焉耆盆地构造变形样式及其控油(气)作用 [J], 陈文学;李永林;赵德力;田纳新
2.下扬子北缘前陆盆地构造变形样式 [J], 何明喜;杜建波;古哲;谢其锋;马荣芳;张冬梅
3.准噶尔盆地构造格架及分区 [J], 马宗晋;曲国胜;陈新发
4.陕西凤太拉分盆地构造变形样式与动力学及金-多金属成矿 [J], 方维萱;黄转盈
5.莺歌海—琼东南盆地构造-地层格架及南海动力变形分区 [J], 任建业;雷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石 ib -b k f W j t A第39卷第5期O I L ( G A S G E O L O G Y 2018年10月文章编号:0253 -9985(2018)05 -0845 -17d o i :10.11743/o g g 20180501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特征何登发,张磊,吴松涛,李涤,甄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摘要:盆地构造演化阶段是讨论盆地形成与演化过程的基础,也是确定油气成藏时-空格架的重要依据,对于建立大陆的构造运动 年表也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准噶尔盆地内部的深井与高精度反射地震资料,在盆地构造沉降与构造-地层层序分析的基础上,结 合周缘构造事件,厘定了盆地的构造演化阶段,剖析了不同阶段的演化特征。

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经历了石炭纪断陷-拗陷、早 二叠世断陷、中二叠世一三叠纪前陆盆地、侏罗纪伸展断陷一压扭盆地、白垩纪-古近纪陆内拗陷与新近纪-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 等6个演化阶段,可归并为石炭纪、早二叠世一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一第四纪4个不等时的伸展-聚敛旋回。

随时间演化伸展活动趋弱、挤压活动(南北向上)增强,盆地整体表现为“四周冲断挤压、范围缩小”的特点,东西向上缩短率为35. 8%,南北向上缩 短率为12.2%,东西向上的缩短为南北向上缩短的3倍。

西缘挤压主要在中二叠世一早三叠世,而东缘挤压除此之外,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仍较强烈,南缘挤压在中-晚二叠世、中-晚侏罗世、上新世一第四纪强烈发生,北缘则在晚白垩世冲断活动强烈。

上述伸展、挤压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强烈差异性形成了准噶尔盆地复杂的叠加、复合地质结构,不同构造单演化, 油气具特。

关键词:地质结构;构造沉降;构造-地层层序;构造演化;叠合盆地;准噶尔盆地中图分类号:T E 121. 2文献标识码:ATectonic evolution stages and features of the Junggar BasinHe Dengfa ,Zhang Lei ,Wu Songtao ,Li D i ,Zhen Yu[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 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 :The analysis of tectonic e volutionary stages serves as the basis for addressing the basin formation and evolu ­tion ,also as the i mportant foundation for delineation of tlie spatial-temporal frameworlc for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and as a key reference for establishing the tectonic movement chronology for continents .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rom deep boreholes and the high resolution reflection seismic data within the Junggar Basin ,we delineate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stages of the basinandexplored thecharacteristicsofeverystage ,throughanalyzing thetectonic suno-stratigraphic sequence ,and the tectonic events in the perijohery of tlie basin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lie basin has under ­gone six evolutionary stages ,including the CarlDoniferous fault depression-depression ,the Permian fault depression ,the Middle Permian and T riassic foreland basin ,the Jurassic extensional fault depression -compresso-sJiear basin ,the Creta -ceous -I^aleogene intra-continental depression ,and the Neogene-(Quaternary intra-continental foreland basin ,which can be grouped into four non-isochronous extension-compression cycles ,namely the CarlDoniferous ,Early Permian-Triassic ,Juras ­sic , and Cretaceous-(,)uaternary cycles . The extension tends to be weaker ,but t!ie compression gets stronger nortJi -south - wardly ,with time passing by . On the whole ,the basin exhibits the character of “thrusting on its periphery and shrinking in scope ,,wit!i the w est-eastward shortening rate being 35. 8 %,almost tJiree times of t!ie 12. 2% on the nortJi-south direc ­tion . The compressionfromthe west tookplacemainly during the MiddlePermian-Early Triassic ,while becompression from the east was still strong in t he Late Triassic ,early Middle Jurassic ,and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The compression from the south took place strongly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mian ,the Middle and Late Jurassic ,and the Pliocene-Quaternary ; while the extensive thrusting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ccurred in the Late Cretaceous . The pro ­nounced spatial-temporal diferences of t!ie a bove extension and compression have given rise to the complex superimposed收稿日期:2018-05-15;修订日期:2018-07-20。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构造-地层层序与盆地演化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构造-地层层序与盆地演化

石ib -b k f W j t A第39卷第5期OIL (GAS GEOLOGY2018年10月文章编号:0253 -9985(2018)05 -0943 -12doi:10.11743/ogg20180509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构造-地层层序与盆地演化梁宇生何登发\甄宇张磊\田爱军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摘要:研究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的构造-地层层序及盆地演化,不仅对于认识盆地结构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文章利用井、震结合的思路,精细追踪地震同相轴,结合连井剖面对比,分析石炭纪以来各地层内部的削蚀及超覆尖灭关系,并结合相应的构造体制转换过程,将研究区综合划分出6个大的构造层。

依据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并利用平衡剖面技术,重点分析了沙湾凹陷自晚石炭世以来的构造演化。

研究认为沙湾凹陷的形成演化经历了晚石炭世伸展断陷、早二叠世伸展拗陷、中二叠世一晚三叠世前陆盆地、侏罗纪陆内拗陷及压扭盆地、白垩纪一古近纪陆内拗陷及新近纪一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7个阶段,其演化过程主要受周缘边界断裂带多期活动的控制。

西边界的红车断裂带在晚海西运动中期(P.),印支运动晚期(T")及燕山运动中晚期(I-E)的强烈扭压作用对沙湾凹陷的构造演化及相应地层的发育与分布影响。

关键词:不整合面;构造-地层层序;盆地演化;沙湾凹陷;准噶尔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1.2 文献标识码:ATectono-stratij^raphic sequence and basin evolution ofShawan Sag in the Junggar BasinLiang Yusheng1,He Dengfa1,Zhen Yu1,Zhang Lei^,Tian Aijun2[1. 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2. Xinjiang Oilfield Company Ltd. ,PetroChina,Karamay,Xinjiang 834000,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f tectono stratigraphic sequence and basin evolution in Shawan Sag,Jungg ficance botli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lie basin structure and t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 elt.Seismic and well data were perforrm fine tracing of seismic e vents,and to analyze the truncation,overlapping and pinch-out withiin each sequence de­posited since the CarlDoniferous in combination of correlation on well-tie profiles,and finaly six were recognized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tectonic regime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Additionally,the fine interpreta­tion of tectonics wa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ault-related folds,an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Carboni-ferous was discussed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fine interpretation and the balanced cross-sectio suits showthat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hawan Sag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n stages,namely the Late Carbonif­erous extensional fault depression,the Early Permian extensional depression,the Middle-I^ermian-to-^Late-Triassic forelandbasin,the Jurassic intracontinental depression and transpressional basin,the Cretaceous-to-I^aleogene intracontinental de­pression,and the Neogene-to-(,)uaternary intracontinental foreland basin.The evolutio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multi-stage activities of the peripheral boundary fault zones.The strong transpression of the Hongche f ault belt to th the sag during the middle of Late Hercynian movement(P2),Late Indosinian movement(T3),and M shanian movement#J2-E),is the most powerful factor affect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and associated st ment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sag.Key words:unconformity,tectono-stratigraphic sequence,basin evolution,Shawan Sag,J unggar Basin收稿日期!2018 -05 - 15 ;修订日期:2018 -07 -12。

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背斜复杂构造模式研究

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背斜复杂构造模式研究
地层 的 真实 产状 , 指 导地 下地 质 构造 预测 。

采J } 】
露头 地层 真倾 角 与视倾 角 的转换 :
: a
I 裂: 2 屯钻 ; 3研 丸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2 一 O f : 修 订 日期 : 2 0 1 6 — 0 5 一 1 0 : 作者 E — ma i l : c a i y l T  ̄ i ! p e t l ' o c h i n a . C O M. C l l 第一作者简 介: 棼 l ( 1 9 9 4 一 ) . } 』 J , 驯} 乡人,I ̄ t t : ' i l l l i . 2 0 0 6 年 l I , l l } } 1 大学 l 匕 / ,
关键词 : 卉I 门 c 匕 斜; 综 合 定技 术; 尔构造 ; f I ! 弋; { i J I 充
齐f I I ‘ 背斜f J 准 噶 尔 地 南 缘 齐 , t l ‘ 断 , 『 i t ¨ t ; 东 段, 为 多J t J J 汕 : 聚 指 向 , 发 行多套 储 合.
』 造 噼 释f 必 , 刈_ { 越

I l
i f I J 造样』
此, 矬、 / \ 的 乃 l 匕 , j l l 外地 0 k n , J 』 也 倾『 f J , 【 』 J 将f 唢r n 数j = - J . ” r . - J 工 L

文章编号 : 1 0 0 0 — 8 8 4 5 ( 2 0 1 6 ) 0 4 — 5 2 3 — 0 4

中 图分 类 号 : P 6 I 8 I 3 文献标识码: 、
( f ( ) J f J ( 、
准噶尔盆地 南缘齐古背斜 复杂构造模 式研 究

准噶尔盆地构造格局与油气区带预测

准噶尔盆地构造格局与油气区带预测

准噶尔盆地构造格局与油气区带预测陈新发;曲国胜;马宗晋【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8(029)004【摘要】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的陆梁斜冲-走滑断裂系统、准东-帐北断裂系统、西缘和西北缘多期弧形推覆构造、盆地南北向基底断裂、斜坡区基底、盖层变形分异、断块控制盖层的"基坑"效应与油气运聚规律.指出,陆梁隆起区三个泉隆起带和滴水泉隆起带中由斜冲-走滑断裂系统形成的弧形构造隆起带与南北向断裂系统的交汇区,南部斜坡带的莫索湾-马桥环形构造区、马桥-白家海斜坡区和中拐-达巴松基底隆起,西北缘弧形推覆构造上盘前缘构造和弧形砂体共存区域、多期推覆构造复合区和前缘构造凸起区,西缘隆起区,准东-帐北的帐北断褶带西侧斜坡区、吉木萨尔凹陷中东部、石树沟凹陷南部、火北断裂下盘和石钱滩凹陷南部,南缘推覆构造区反冲三角带和第二排推覆构造体下的背斜,乌伦古-红岩断阶带等是准噶尔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总页数】6页(P425-430)【作者】陈新发;曲国胜;马宗晋【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10004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2【相关文献】1.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背斜构造解析及有利区带预测 [J], 郑超;刘宜文;魏凌云;郑新梅;孙俏;李经辉2.泌阳凹陷有利油气区带预测 [J], 孙耀华;王华;陆永潮;李思田3.新疆准噶尔盆地某油气区细分红外遥感图像色调异常机理初探 [J], 杨柏林4.准噶尔盆地石西复式油气区成藏特征及油气富集 [J], 张义杰;张有平5.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部三台油气区地植物和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J], 张镱锂;王荷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盆山耦合关系研究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盆山耦合关系研究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盆山耦合关系研究许建东;马宗晋;曲国胜;李军【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8(029)002【摘要】以野外地质构造调查为基础,结合克拉玛依一额敏人工地震勘探结果的地质解释,讨论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盆山耦合结构的基本模式:在剖面上是一个大型化、复杂化的逆冲双重构造体系;在平面上提出了北东向构造带分段标志,并以此为依据,将西北缘克拉玛依逆掩断裂带传统的3大段,进一步划分为12个亚段.对各构造段进行的岩性沉积和构造活动对比结果表明,西北缘沉积盖层中不同时代的岩层厚度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西北缘造山带前缘逆掩断裂带构造活动的分段性具有双重含义,即空间上的分段性与时间上的分段性,这种分段性的差异不仅体现在3个大的构造段之间.而且组成各大段的各个亚段之间其沉积特征与活动强度亦有所不同.最后,讨论了西北缘盆山耦合模式与油气田的关系,提出了北西向横断层与北东向"第3排"构造在油气远景预测中的重要意义.【总页数】4页(P143-146)【作者】许建东;马宗晋;曲国胜;李军【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应急搜救中心,北京100039;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8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2【相关文献】1.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盆山耦合与油气成藏 [J], 谭开俊;张帆;吴晓智;王仲军;耿梅2.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东北缘盆山耦合研究 [J], 李涛;张进;卢苗安3.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模式--以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为例 [J], 刘树根;罗志立;赵锡奎;徐国盛;王国芝;张成江4.龙门山造山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的盆山耦合关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周康;王强;乔永亮5.盆腹区张扭断裂带与盆缘造山带成因关系及油气成藏控制——以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侏罗系为例 [J], 梁舒艺;洪扬;崔立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深浅构造分析及油气展布规律

准噶尔盆地深浅构造分析及油气展布规律

准噶尔盆地深浅构造分析及油气展布规律马宗晋;曲国胜;陈新发【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8(029)004【摘要】根据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地震转换波剖面、重磁力勘探资料,以及地震层析成像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的深浅部构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盆地的沉积盖层平均厚约10 km,之下的上地壳为褶皱基底和结晶基底,中地壳厚4~10km,具软流性质,下地壳厚而硬.准噶尔盆地东西两侧地壳总厚度约46~51 km,不具山根,与天山、阿尔泰山的盆山耦合结构截然不同,根据各种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对盆地基底的三维构造进行了分析,指出基底构造的升降控制着基底以上各沉积期的构造格局、沉积盖层各时期的构造基本相似,对盆地周缘盆山耦合关系进行了逐段分析.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盆地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探应遵循准则.【总页数】4页(P411-414)【作者】马宗晋;曲国胜;陈新发【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100049;中国石油,新彊油田分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2【相关文献】1.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向挤压构造与油气分布规律 [J], 杨庚;王晓波;李本亮;石昕;李选;管树巍2.准噶尔盆地托斯台地区构造分析及油气勘探前景 [J], 许春明;贺小苏3.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构造带油气输导系统与运聚规律 [J], 王圣柱;吴倩倩;程世伟;薛雁;陈平4.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侏罗系齐古组沉积相分析及储层展布——以车60井区齐古组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例 [J], 德勒恰提;王威;李宏;陈剑;帕尔哈提5.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成藏组合特征与分布规律的研究——评《准噶尔盆地构造沉积与成藏》 [J], 李欣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断裂构造特征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断裂构造特征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断裂构造特征曲国胜;马宗晋;张宁;李涛;田野【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8(029)003【摘要】对准噶尔盆地周缘断裂构造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查清了周缘主要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在准噶尔盆地褶皱基底、结晶基底和莫霍面三维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厘定了准噶尔盆地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岩石圈断裂,其中卡拉麦里一三个泉东一三个泉断裂带控制了陆梁隆起的长期活动和构造演化,首次系统地论述了盆地内部基底的南北向断裂构造.在对各沉积盖层断裂分析的基础上对沉积盖层中的断裂系统进行了叠加分析,结果发现,盖层中的断裂密集带与深部断裂的长期活动密切相关,它们形成了以深部断裂为树干,以盖层断裂为枝体的深浅部断裂构造组合;深部断裂构造对现今地貌起着控制作用.【总页数】6页(P290-295)【作者】曲国胜;马宗晋;张宁;李涛;田野【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10004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北京,100088;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2【相关文献】1.走滑构造在地震剖面上的展布特征和研究方法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浅6井区断裂特征解析为例 [J], 袁霁;陈伟;李胜;李宁2.前陆冲断带构造分段特征--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构造带为例 [J], 何登发;尹成;杜社宽;石昕;马辉树3.汉中盆地周缘断裂活动性及晚第四纪构造特征 [J], 王明明;周本刚;杨晓平;李姜一4.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断裂发育特征及构造变形过程 [J], 张欣欣;高凤琳;张旺;于立新;杜社宽5.从周缘盆-山耦合区带剖面结构特征分析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 [J], 邢强;朱有乾;方琳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盆山构造耦合与分段性

准噶尔盆地盆山构造耦合与分段性

准噶尔盆地盆山构造耦合与分段性马宗晋;曲国胜;李涛;赵瑞斌;许建东【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8(029)003【摘要】自海西运动以来,准噶尔盆地边缘构造带经历了海西运动期强耦合为主阶段、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弱耦合及调整阶段、新近纪南缘单边盆山强耦合阶段;边缘构造带活动强度自海西运动期以来呈明显下降态势,至中生代为低平缓弱活动调整态,新生代造山期强度又呈回升状,但未达到海西运动期水平,呈现强-弱-强的三阶段式演化特点.准噶尔盆地的6边形边缘带划分为6个边缘构造带分段构造组合: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南缘东段、准东隆起西缘段、乌伦古边缘构造段、加依尔山边缘段和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段.各构造段表现出明显的构造样式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为推覆前方无约束的舒展逆冲推覆系统;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为指向前陆的强约束逆冲推覆构造;准东隆起西缘段为隆升背景上的东西向水平挤压变形带;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段(乌伦古边缘构造段)为多层滑脱面断坡控制的膝折型断阶和断坪控制的基底凹陷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为多期次不同规模的逆冲和推覆叠置系统,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段为隆升背景下侧向挤压的断弯-断展机制的膝折带构造.【总页数】7页(P271-277)【作者】马宗晋;曲国胜;李涛;赵瑞斌;许建东【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10004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2【相关文献】1.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盆山耦合与油气成藏 [J], 谭开俊;张帆;吴晓智;王仲军;耿梅2.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盆山耦合关系研究 [J], 许建东;马宗晋;曲国胜;李军3.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东北缘盆山耦合研究 [J], 李涛;张进;卢苗安4.川渝地区构造动力学演化与盆岭-盆山耦合构造分析 [J], 李忠权;麻成斗;应丹琳;李洪奎;李应;万双双;席云飞5.从周缘盆-山耦合区带剖面结构特征分析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 [J], 邢强;朱有乾;方琳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基底构造与地壳分层结构

准噶尔盆地基底构造与地壳分层结构

准噶尔盆地基底构造与地壳分层结构曲国胜;马宗晋;邵学钟;张先康【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8(029)006【摘要】基于4条盆地转换波剖面、1条人工地震深反射一折射剖面和重磁反演以及相关深部探测结果,将准噶尔盆地地壳结构划分为3个构造层,即沉积盖层、古生界褶皱基底层和结晶地壳层,确定了B、G、C1(或G1)、C和M界面及其参数特征.盆地具褶皱基底与结晶基底的"双层基底"构造特征,为陆壳性质.现今总体表现为东侧、北侧和西侧埋深较浅,盆地中部由北往南呈倾斜加深;褶皱基底北厚南薄,三个泉凸起带以北厚度为4~10km,以南为0~4km,昌吉凹陷一带最薄,为0~1 km.盆地的莫霍面存在卡拉麦里-乌伦古北西西向上地幔隆起区、卡拉麦里-帐北和加依尔-四棵树南北向上地幔隆起区以及由此分割的凹陷区和斜坡带.【总页数】6页(P669-674)【作者】曲国胜;马宗晋;邵学钟;张先康【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10004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探测中心,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2【相关文献】1.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构造带盆内延伸方式及其对盆地基底性质的影响 [J], 张华添;李江海;毛翔;王洪浩2.准噶尔盆地深部地壳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J], 薛新克;王廷栋;张虎权;张景廉3.龙门山多层分层拆离地壳结构:新构造变形与深部构造证据 [J], 颜丹平;李书兵;曹文涛;张维宸4.准噶尔盆地基底构造 [J], Xiaojun WANG;Hongbing LIU;Changhui JU;Yong SONG;Baoli BIAN;Junmeng ZHAO;Heng ZHANG;Maodu YAN;Shunping PEI;Qiang XU;Shuaijun WANG5.早前寒武纪大陆块壳构造理论——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格架、地壳演化及其与区域地球化学不均一性的关系研究 [J], 张福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准噶尔盆地构造及其演化_曲国胜

论准噶尔盆地构造及其演化_曲国胜


和什托洛盖


夏子街

乌尔禾

百口泉
英西1
伦参1
里 底山

克拉玛依

红山嘴 中拐
车45
石南9 石西2
莫北2 盆参2
三个泉 石南2
彩16
沙西1
卡拉麦 里 山
乌苏

艾3 四棵树
奎屯

哈 比尔 尕
炮台 莫索湾
阜2 阜5
大井 将军庙
沙湾 玛纳斯 呼图壁
阜康
三台 奇台
昌吉
吉木萨尔 博
木垒

乌鲁木齐
格达 山
图 2 吐谷鲁群构造(图例同图 1)
隆升区,沉积厚度较小,南缘昌吉凹陷为巨厚沉积区, 沉积了前陆磨拉石建造。整个盆地呈北高南低的掀斜 状,南缘昌吉凹陷中乌鲁木齐和奎屯两个沉降中心沉 积厚度大,帐北隆起带和西缘隆起带具有南北向沉降 梯度带,乌伦古凹陷有部分沉积(图 1)。

和什托洛盖


夏子街

乌尔禾

百口泉
英西1
伦参1
里 底山

克拉玛依
1980 年以来,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地矿局、部 分高校和研究单位先后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缘和 东北缘的地表地质进行了长期研究,包括盆地地质结 构、演化和油气系统等的综合研究,获取了大量构造 (包括深部构造)、地层、矿产、年代学数据,开展了多 学科、多层次的综合地质研究,获得了一批以板块构 造理论为基础讨论新疆北疆各个时期构造演化的成 果[1-30]。
晚三叠世时期,陆梁隆起、马桥凸起、白家海凸起 等地沉积厚度小,乌伦古凹陷、玛湖-盆 1 井西凹陷、 南缘昌吉凹陷、东道海子凹陷、帐北隆起带西侧的南北 向凹陷中心沉积厚度大,四棵树凹陷不发育(图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拉玛依

红山嘴 中拐
车45
石南9 石西2
莫北2 盆参2
三个泉 石南2
彩16
沙西1
卡拉麦 里 山
乌苏

艾3 四棵树
奎屯

哈 比尔 尕
炮台 莫索湾
阜2 阜5
大井 将军庙
沙湾 玛纳斯 山
呼图壁
阜康
昌吉
乌鲁木齐
三台 奇台 吉木萨尔
博 格达
木垒 山
图 5 白碱滩组三维沉积厚度(图例同图 1)
1.4 下三叠统构造层 早三叠世时期,盆地发育多沉降中心,南缘昌吉
准噶尔盆地及其周缘地区的区域构造研究最早 可追溯至 19 世纪末,著名俄国地质学家博格丹诺维 奇(1889—1890)及奥布鲁契夫(1892—1895)对新疆 的探险式路线地质考察。1911—1949 年,我国一批先 驱地质学家如袁复礼、黄汲清、杨仲键、韩修德、宋叔 和、关士聪等以及一些苏联地质学家初步建立了区域 地质构造轮廓。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众多学者对 准噶尔盆地及其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1949 年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基本完成了 1∶1000 000 和大部分地 区1∶200 000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同时由于新疆油田的 勘探开发,准噶尔盆地内部覆盖区的地质构造得到初 步研究。
第第3300卷卷 第第11期期 2009 年 2 月
曲国胜,新等:论疆准噶石尔盆油地构地造及质其演化 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
Vol. 30,No.1 Feb. 2009
文章编号:1001-3873(2009)01-0001-05
论准噶尔盆地构造及其演化
曲国胜 1,马宗晋 2,陈新发 3,李 涛 2,张 宁 4
附近为南北向隆起,其西侧在呼图壁发育南北向沉降 梯度带,该梯度带可延至德仑山附近;其东侧七道湾米泉-三个泉也发育南北向沉降梯度带,由陆梁隆起 向南总体构成斜坡带;陆梁隆起分异为几个隆起带, 石英滩隆起带、三个泉隆起带和滴水泉隆起带,由马 桥-中拐凸起、白家海凸起等组成的中央隆起带出现; 乌伦古凹陷、玛湖-盆 1 井西凹陷、南缘昌吉凹陷、东 道海子凹陷等沉降中心沉积较厚(图 6)。
的规律,分析了加里东运动末期、晚二叠世-中三叠世、中侏罗世末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期等不同时期盆地基底-盖层、
前陆盆地变形的动力学演化,提出了盆地构造的变形响应及其组合样式;褶皱基底形成的动力学模式及其演化规律;
前陆冲断带-前陆凹陷-前缘隆起带-中央隆起带构成了晚二叠-早三叠世准噶尔盆地的整体变形格局;晚三叠-中侏
·3·
中二叠世,中拐凸起活动性减弱,红车断裂带及 其前缘活动性很强烈,沉积厚度达 800~1 200 m;玛湖 凹陷区最大沉积厚度仅为 1 000 m,玛湖凹陷区和昌 吉凹陷区构成盆地的沉降中心(图 7)。

和什托洛盖


夏子街

乌尔禾

百口泉
英西1
伦参1
里 底山

克拉玛依

红山嘴 中拐
车45
石南9 石西2
·2·
新疆石油地质
2009 年
600~800 m,昌吉凹陷沉积厚度最大,约 1 100 m,帐北 斜坡带呈南北向明显沉积梯度带,沉降中心分别在乌 伦古凹陷、南缘昌吉凹陷、四棵树凹陷和帐北斜坡带 及前缘凹陷 (图 2)。早白垩世全盆地呈向南倾的斜 坡,南缘凹陷为统一的深沉降中心,昌吉凹陷有明显 南北向凹陷分异特征,次级沉积中心已经消失,标志 着盆地进入全新的演化阶段。侏罗系与白垩系间存在 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上侏罗统在部分区域缺失。晚侏 罗世西北缘-奎屯为相对隆起区,昌吉凹陷沉积最厚 约 2 000 m,南缘凹陷区被莫索湾南北向浅凹陷区分 开,陆梁为较窄的隆起带,乌伦古凹陷发育,沉积厚度 最大约 1 000 m(图 2)。
湖凹陷、盆 1 井西凹陷为孤立的沉积盆地,发育东道 海子-昌吉东西向凹陷,盆地整体呈“L”形(图 10)。

和什托洛盖


夏子街

乌尔禾

百口泉
英西1
伦参1
里 底山

克拉玛依

红山嘴 中拐
车45
石南9 石西2
莫北2 盆参2
三个泉 石南2
彩16
沙西1
卡拉麦 里 山
乌苏

艾3 四棵树
奎屯

哈 比尔 尕
炮台 莫索湾
在对准噶尔盆地结晶基底、褶皱基底构造演化研 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准噶尔盆地周缘盆山耦合构造进 行了分段性研究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准噶尔 盆地石炭纪以来的沉积构造及其演化,获得了不同时
期盆地及其周缘动力学演化成果。
1 盆内各构造层厚度及其构造演化
1.1 新生界构造层 形成于喜马拉雅构造期,准噶尔盆地北侧为相对
乌苏

艾3 四棵树
奎屯

哈 比尔 尕
炮台 莫索湾
阜2 阜5
大井 将军庙
沙湾 玛纳斯 呼图壁
阜康
三台 奇台
昌吉
吉木萨尔 博
木垒

乌鲁木齐
格达 山
图 3 头屯河组三维沉积厚度(图例同图 1)
早、中侏罗世时期,滴水泉-三个泉北西向隆起部 位沉积厚度小,乌伦古凹陷、南缘昌吉凹陷、四棵树凹 陷、帐北隆起带西侧和盆地西缘的南北向凹陷沉积厚 度大,最大沉积厚度约 1 200 m,沉降中心明显分异、 扩大和加深,四棵树凹陷发育(图 4)。
莫北2 盆参2
三个泉 石南2
彩16
沙西1
卡拉麦 里 山
乌苏

艾3 四棵树
奎屯

哈 比尔 尕
炮台 莫索湾
阜2 阜5
大井 将军庙
沙湾 玛纳斯 呼图壁
阜康
三台 奇台
昌吉
吉木萨尔 博
木垒

乌鲁木齐
格达 山
图 7 夏子街组三维沉积厚度(图例同图 1)
1.6 下二叠统构造层
早二叠世晚期准噶尔盆地大部为剥蚀区,玛湖-

和什托洛盖


夏子街

乌尔禾

百口泉
英西1
伦参1
里 底山

克拉玛依
石南9
三个泉
加 红山嘴
中拐
石西2 石南2
莫北2
卡拉麦
车45
盆参2
彩16
沙西1
里 山
炮台 莫索湾
阜2
乌苏

艾3 四棵树
奎屯

哈 比尔 尕
沙湾 玛纳斯 呼图壁 昌吉
阜康

乌鲁木齐
大井 将军庙 阜5
三台 奇台
吉木萨尔 博
木垒
格达 山
图 6 百口泉组三维沉积厚度(图例同图 1)
莫北2 盆参2
三个泉 石南2
彩16
沙西1
卡 拉 麦里 山
乌苏

艾3 四棵树
奎屯

哈 比尔 尕
炮台 莫索湾
阜2 阜5
大井 将军庙
沙湾 玛纳斯 呼图壁
阜康
三台 奇台

昌吉 乌鲁木齐
吉木萨尔 博
格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木垒 山
图 9 佳木河组三维沉积厚度(图例同图 1)
1.7 石炭系构造层 陆梁-中央隆起带、帐北-卡拉麦里为剥蚀区;玛
早二叠世早期陆梁隆起带为剥失区,中拐-莫索 湾北西西向低隆起带分割了玛湖凹陷和昌吉凹陷,沉 积分布表明两凹陷沉降中心位于红车断裂带-加依尔 山系之下,呼图壁和乌鲁木齐分别发育近南北向的沉 降梯度带(图 9)。

和什托洛盖


夏子街

乌尔禾

百口泉
英西1
伦参1
里 底山

克拉玛依

红山嘴 中拐
车45
石南9 石西2
盆 1 井西凹陷、东道海子凹陷和南缘昌吉凹陷发育,
沉降中心近于盆地西缘,沉积厚度 2 000 m,盆地呈
“L”形。中拐隆起已成为剥蚀区,玛湖凹陷呈南北向展
布,而昌吉凹陷呈东西向。陆梁-石英滩-乌伦古地区
与卡拉麦里相连,为剥蚀隆起区;马桥-中拐凸起、白
家海凸起等为隆起区(图 8)。

和什托洛盖


夏子街
隆升区,沉积厚度较小,南缘昌吉凹陷为巨厚沉积区, 沉积了前陆磨拉石建造。整个盆地呈北高南低的掀斜 状,南缘昌吉凹陷中乌鲁木齐和奎屯两个沉降中心沉 积厚度大,帐北隆起带和西缘隆起带具有南北向沉降 梯度带,乌伦古凹陷有部分沉积(图 1)。

和什托洛盖


夏子街

乌尔禾

百口泉
英西1
伦参1
里 底山

克拉玛依
(1.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 100049;2.中国地震局 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3. 中国石油 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4. 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北京 100088)
摘 要:在各时期沉积构造格局及厚度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准噶尔盆地不同时期沉积-构造空间展布
1.5 中-上二叠统构造层 晚二叠世盆地以沉积幅度小和宽阔盆地为特点,
莫索湾以西南北向玛湖-石河子凹陷发育,昌吉附近 存在近南北向隆起带,博格达及其前缘的帐北隆起带 西侧发育近南北向沉降带,沉积厚达几千米,陆梁为 东西向弱沉积梯度带,乌伦古沉降中心定向性较差。
第 30 卷 第 1 期
曲国胜,等:论准噶尔盆地构造及其演化
1980 年以来,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地矿局、部 分高校和研究单位先后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缘和 东北缘的地表地质进行了长期研究,包括盆地地质结 构、演化和油气系统等的综合研究,获取了大量构造 (包括深部构造)、地层、矿产、年代学数据,开展了多 学科、多层次的综合地质研究,获得了一批以板块构 造理论为基础讨论新疆北疆各个时期构造演化的成 果[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