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水质管理-水质调解
水产养殖调水知识点
水产养殖调水知识点水产养殖是指通过人工的方式在水中养殖各类水产动植物,包括鱼类、虾类、贝类等。
调水是水产养殖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操作,它可以影响到养殖环境的水质、温度、氧气等因素,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的收益。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一些常见调水知识点。
一、养殖水质调节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质的调节包括调节水的酸碱度、溶解氧含量、温度等。
不同的水生动植物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因此合理调节水质非常重要。
1. 酸碱度调节:鱼类和虾类对水质的酸碱度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而言,鱼类适宜生长的酸碱度范围为pH值6.5-9.0,而虾类则适宜生长的酸碱度范围要更窄一些,为pH值7.0-8.0。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水生动植物来调节水的酸碱度。
2. 溶解氧含量调节:溶解氧是水生动植物进行呼吸的重要物质,对水产养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水中溶解氧含量过低,会导致鱼类和虾类缺氧死亡;而溶解氧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中其他有害物质的产生。
因此,在水产养殖中需要通过增氧设备、搅拌设备等方式来调节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3. 温度调节:水体温度是水产养殖中另一个重要的调控因素。
不同种类的水产动植物对水温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而言,大多数鱼类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18℃-28℃,而虾类则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25℃-35℃。
因此,在水产养殖中需要控制水温来满足水生动植物的需求。
二、养殖水量调节在水产养殖中,合理的水量调节对养殖环境的稳定和养殖效益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水量的调节主要包括补水、放水和循环水。
1. 补水:在养殖过程中,由于蒸发和渗漏等原因,水质会不断减少,因此需要进行补水以维持一定的水量。
补水过程中需要注意水质的净化和调节,确保补入的水质符合养殖的要求。
2. 放水:放水是指将养殖池、池塘中的一部分水排出,目的是清除污染物和废弃物,净化水质。
放水过程中需要避免过度放水导致水质大幅度变化,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3. 循环水:循环水是指将养殖池、池塘中的一部分经过处理后重新回流到养殖系统中,起到净化水质、保持水体稳定的作用。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要点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要点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水生生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合理的水质管理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要点。
一、监测水质1.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是评估水质状况的重要依据。
养殖场应定期采集水样进行水质检测。
2. 调整水质参数:如发现水质指标偏离正常范围,可以通过调整下水道的位置、增加水量和增加水流动性等方式来调整水质。
二、控制饲料投喂1. 合理配比饲料:根据不同水生生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避免使用过高蛋白质或过高脂肪的饲料。
2. 控制投喂量:要根据水生生物的生长情况和饲料利用率来控制投喂量,避免出现过度投喂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三、保持水体清洁1. 定期清理底泥:底泥中积累的有机物会影响水质,应定期清理,防止底泥的过度富集。
2. 定期更换水体:水体中长期沉积的废弃物会导致水质恶化,应定期更换水体,保持水体清洁。
四、防止污染源进入水域1. 控制养殖区周边的污染源:如村庄、工业区等对养殖区的周边进行管理,防止废水、废弃物等对水质造成污染。
2. 控制养殖区内的污染源:养殖过程中要完善污染物的处理设施,避免饲料残留、粪便等物质直接进入水体。
五、维护水生物的健康1. 定期检查养殖生物的健康状况: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水生生物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2. 合理使用药物:在发生疾病时,可以进行适当的治疗,但要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规定,避免滥用药物。
六、增氧设备的应用1. 合理选择增氧设备:根据养殖区域和水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增氧设备,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
2. 定期检查和维护:增氧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水体缺氧。
七、合理养殖密度1. 避免过高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高密度导致养殖环境过度拥挤,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健康。
2. 根据养殖环境选择适宜密度:根据养殖环境和水体条件,选择适宜的养殖密度,确保养殖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分析与探究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分析与探究水质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保持水体良好的水质是水产养殖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如何调控水质,提高养殖水体的品质,进而提高养殖效益,是当前水产养殖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对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水产养殖水体的理化特性及其调控1. pH值水中的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度的指标,酸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
在水产养殖中,一般要求水体的pH值保持在6.5-8.5之间,如若pH值过高或过低,可通过添加酸碱剂进行调节。
2. 溶解氧溶解氧是维持水生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水中溶解氧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水流速度、水体深度、水中生物数量等。
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检测水中溶解氧含量,发现过低情况可进行加氧或通风操作。
3. 温度水温是影响水生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对水温的适应性不同。
为了保持水体适宜的温度,可采用降温或升温的方法,例如在夏季通过增加水流速度或增加光照等方式降低水温,在冬季采用加热等方式升高水温。
4. 盐度水产养殖中的盐度指的是水中溶解的盐类浓度,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对盐度的适应性也不同。
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加水或加盐等方式进行盐度的调节。
二、水产养殖养殖和管理技术1. 循环水技术循环水技术是将养殖区水体中的废水通过一系列的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后再次回流到养殖池中,从而减少了养殖废水的排放量,减轻了环境污染。
循环水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养殖效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技术细节,如进水、出水、过滤等的控制,以及对水质的监测和调整等。
2. 灌水换水技术灌水换水技术是将处理好的清水灌入养殖池中,通过放水的方式将养殖池内的废水排出,以保持养殖水体干净透明。
灌水换水技术适用于中小规模养殖场,但需要注意灌、排水的速度和流量的匹配,以及水源的选择和水质的保证等,避免病菌等有害生物的污染水源,影响养殖效益。
3. 水质监测与调控技术水质监测与调控技术是养殖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其关键在于对水质数据及时准确的监测和调整。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环境改善措施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环境改善措施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水产品的养殖业蓬勃发展。
然而,由于养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如水质污染、水生物疾病等,水产养殖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养殖环境的质量,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种养殖环境改善措施被采取。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中的养殖环境改善措施展开论述。
1. 水质管理水质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养殖水体中的养殖效益以及生物的健康状况。
为了改善水质,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
通过监测,及时了解水质状况,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措施。
其次,适时清理养殖池塘或鱼缸的底泥和残留物。
底泥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会通过分解而导致水质恶化,因此定期进行底泥清理是必要的。
此外,控制养殖密度也是改善水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控制鱼类或虾类的数量,避免养殖密度过高导致水质污染。
2. 水生物疾病预防控制实施合理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生物疾病预防控制措施:首先,加强对养殖水体的消毒工作。
通过消毒可以杀死水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其次,合理选择优质种苗。
优质种苗具有较高的抗病能力,能够有效预防水生物疾病的发生。
此外,加强养殖过程中的检疫工作也是必要的。
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检查,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疾病的爆发和传播。
3. 养殖环境改造与生态修复为了改善养殖环境,养殖户可以进行相应的环境改造与生态修复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改造和修复措施:首先,建立生态滤池系统。
通过搭建生态滤池,可以使养殖水体与自然水体进行连通,实现水体的自然过滤和净化。
其次,适时开展湿地修复工作。
湿地具有很强的水质净化能力,适当恢复和建设湿地可以有效提升养殖水体的水质。
此外,进行水生植物的绿化养殖也是一种有效的环境改善措施。
调节水质鱼塘高产
调节水质鱼塘高产俗话说:要想养好一条鱼,先要养好一池水,池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质好坏是决定鱼类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想稳定高产、调节水质是关键。
鱼类对水质的要求1、容氧充足。
包括窒息点、容氧量、容氧低、生长速度下降、饲料系数增大、体质差、抵抗力差、易生病,特别是寄生虫病缺氧是产生厌氧分解。
2、有害物质越来越好,H2S是剧毒,氧气不足时会产生大量H2S致鱼死亡,NH3也是一种有毒物质,CO2达到40mg/l使鱼毒死。
3、要求池塘水质“肥、活、嫩、爽”。
肥:就是池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各种营养盐透明度25-30cm繁殖的浮游生物多,特别是易消化的种类多。
活:就是池塘中的一切物质,包括生物和非生物都在不断地、迅速地转化着,形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性物质循环,反应在水色上池水随光照的不同而处于变化中。
嫩:就是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蓝藻等难消化种类大量繁殖,水色是灰蓝或蓝绿色或者浮游植物细胞衰老,均会降低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
爽:就是水质清爽,水面无浮膜,混浊度较小,透明度大于20cm,水中溶氧较高。
在鱼类生长季节,采用水质改良机械吸出过多淤泥或在晴天中午翻动塘泥。
用水质改良机将部分淤泥吸出,以减少耗氧因子,并及时为池边饲料地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料,也可在晴天中午用水质改良机将淤泥喷至池水的表层,来回拖拉搅动塘泥以促进淤泥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降低夜间下层水的实际耗氧量,防止鱼类浮头。
养殖期内适时搅动塘底(一般每两个月搅动一次),可以促使池水上下混合,加速底部有机物分解及重新释放出塘底吸附的营养盐类和微量元素,这一措施对促进池水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池水老化和改善浮游生物的组成都有显著效果。
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水质改良机有抽水、吸出塘泥给池塘施肥、使塘泥喷向水面,喷水增氧等功能,在降低塘泥耗养,充分利用塘泥改善水质预防浮头方面的作用优于叶轮增氧机,能一机多用,使用效率较高,水质改良机通过翻喷淤泥,具有提高水体中N与P的含量,浮游生物量,调节N/P比等多种功能,是改良池塘水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既能充分利用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所释放的大量氧,又能有效偿还氧债,改良水质,从而达到提高鱼产量和节能的目的。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净化与处理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净化与处理方法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养殖水质净化与处理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养殖水质净化与处理方法,旨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生物法1.1 水草养殖法水草养殖法是一种经济有效且环保的养殖水质净化与处理方法。
通过种植适宜的水草,如莎草、灯心草等,可以吸收养殖池塘中的氨氮、硝酸盐等营养物质,减少水体中的氮磷含量。
同时,水草的生长可以增加溶解氧浓度,提高水体的通气能力,改善养殖环境。
1.2 循环水养殖法循环水养殖法是通过建立完善的水循环系统,将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和废气净化处理。
该方法通常包括机械过滤、生物滤池和消毒等环节。
机械过滤可以去除较大的悬浮颗粒物,生物滤池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废料,消毒则可以杀死病菌和寄生虫。
利用循环水养殖法可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减少水的消耗和污染。
二、物理法2.1 水质调控合理调控养殖水体的温度、pH值和溶解氧等参数,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法处理养殖水质。
不同的水产生物对水温、酸碱度和氧气含量有不同的要求,通过调节这些参数,可以创造适合养殖生物生长的环境。
例如,对于鱼类养殖,保持水体温度在适宜范围内,并保持合适的pH值和溶解氧浓度,可以提高养殖效果和水质清洁度。
2.2 光照处理光照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法处理养殖水质的方法。
适当的光照可以促进水中有害物质的分解和光合作用的进行,有助于改善水体的清洁度。
例如,使用紫外线灯可以杀灭水体中的细菌和病原体,促进养殖水质的净化。
三、化学法3.1 投药消毒法投药消毒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法处理养殖水质的方法。
通过向养殖水体中投放消毒剂,如氯化钙、高锰酸钾等,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寄生虫和病毒,保护养殖生物的健康。
然而,使用化学药剂需要慎重,注意使用剂量和频率,以免对养殖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3.2 高级氧化法高级氧化法是一种利用氧化剂对养殖水质进行处理的化学方法。
如何有效管理水产养殖场的水质
如何有效管理水产养殖场的水质水质管理对于水产养殖场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水质不仅能提高养殖效益,还能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如何有效管理水产养殖场的水质,从源头控制、水质监测和调节、环境改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源头控制水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从源头进行控制,确保进入养殖场的水源质量良好。
以下是一些源头控制的方法:1. 合理选择水源:养殖场应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水源,如含有重金属、农药等。
2. 净化水源:对于水源中存在的悬浮物、有机物和杂质,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过滤、沉淀或消毒处理,确保水源的清洁度。
3. 控制养殖规模:合理控制养殖规模,防止水质过度负荷;避免养殖密度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氧气不足。
二、水质监测和调节水质监测是管理水产养殖场水质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测,及时调节水质参数,以保持合适的水质环境。
下面是一些水质监测和调节的方法:1. 监测关键水质指标: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水温、溶解氧、pH 值、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等,确保水体的生理适宜性。
2. 合理投喂和控制饲料污染:控制饲料的种类、投喂量和投喂频率,避免过度投喂导致碳氮比失衡,降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3. 定期换水:定期更换一定比例的水体,可有效降低养殖场水质污染物的浓度,提高水体的稳定性。
4. 使用水质调节剂:根据监测结果,适时添加调节剂,如维持适宜pH值的碱剂、氨氮和亚硝酸盐转化的硝化细菌剂等。
三、环境改良通过改善养殖场的环境条件,可以有效提升水质的质量,提高养殖效益。
以下是一些环境改良的措施:1. 注重养殖系统设计:合理设计养殖系统,采用分区、循环水等系统,减少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水质利用效率。
2. 加强底泥处理:定期清除养殖池、塘的底泥,减少底泥中的有机废物积累,防止底质贫化和异味的产生。
3. 植物修复: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如水稻、水葱等,利用其对养分的吸收和转化作用,提高水体的稳定性。
水产养殖技术规程
水产养殖技术规程导言: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业逐渐成为了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
为了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技术规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水产养殖技术规程,包括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防控、收获和加工等方面的规定。
一、水质管理1. 水体选择与清洁:养殖用水应选择无污染、无毒害物质及寄生虫卵的清洁水源,并在入养殖场前进行必要的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2. 水质监测与调控: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监测,包括溶氧、温度、酸碱度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增氧、调节 pH 值等,以保持合适的水生态环境。
3. 废水处理:每个养殖场都应建立有效的废水处理系统,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环境保护标准。
包括设置废水收集池、生物处理池等设施,对废水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
二、饲料管理1. 饲料种类选择:根据不同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包括活饵、人工饲料等。
饲料应具备均衡的营养成分,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健康。
2. 饲料喂养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喂养方案,包括饲料品种、饲养频次、投喂量等。
定期检测饲料的质量,并随时调整投喂量,以保持水体中的氮磷比例。
3. 饲料储存与运输:饲料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注意密封、防潮和防虫等措施,确保饲料的品质和营养成分不受损害。
三、疾病防控1. 疫病监测: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进行常规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疫病病原学的调查和研究。
确保疫病的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
2. 预防接种:根据不同水产动物的特点和疾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确保养殖环境中水生动物的免疫力。
3. 疫情处理: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采取隔离、消毒和防控等措施。
同时,及时报告和沟通相关的部门,以便得到及时支持和协助。
四、收获和加工1. 收获标准:根据水生动物的生长周期和品种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获标准。
包括鱼体重、鱼长、成熟度等指标。
2. 屠宰和加工:严格按照卫生标准进行鱼类的屠宰和加工,保证产品的食用安全。
水产养殖注意什么
水产养殖注意什么水产养殖是指在水中饲养和培育各种水生生物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水产养殖具有投资少、收益高、周期短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水产养殖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难点,需要注意很多的细节和技巧。
本文将从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防治、环境卫生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水产养殖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水质管理水质是水产养殖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的成败。
因此,水产养殖必须注意水质管理。
1、水质检测水产养殖中需要定期检测水质,以确保水质的稳定和良好。
水质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pH值等指标。
只有在水质检测合格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水产养殖。
2、水质调节如果水质检测不合格,需要进行水质调节。
调节水质的方法主要有增氧、换水、添加药剂等。
增氧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促进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换水可以降低水质中的污染物含量,保持水质的清洁;添加药剂可以消除水中的有害物质,保持水质的稳定。
二、饲料管理水产养殖中,饲料是水生生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饲料管理也是水产养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1、饲料种类水产养殖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水生生物,选择不同种类的饲料。
常见的饲料种类有粉料、颗粒料、鲜活饵料等。
不同种类的饲料,其营养成分和口感也不同,需要根据水生生物的需要进行选择。
2、饲料投喂饲料投喂的时间和量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饲料投喂的时间应该是在早晨和傍晚,这是水生生物最活跃的时候。
饲料投喂的量应该根据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生长发育阶段等因素进行调整。
三、疾病防治水生生物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这对于水产养殖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因此,疾病防治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1、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是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水产养殖中,需要注意水质的管理、饲料的管理、环境的卫生等方面,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2、疾病治疗如果水生生物出现了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鱼类养殖中的养殖水质与水体调控
鱼类养殖中的养殖水质与水体调控鱼类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对于保障人类食物需求、提供饲料需求以及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鱼类养殖中的养殖水质与水体调控是确保养殖过程稳定和鱼类健康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水质管理和水体调控两个方面来探讨鱼类养殖中的相关问题。
一、水质管理1.监测水质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监测水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水质监测可通过测试水中的溶解氧、氨氮、pH值、温度等参数来评估水体的质量。
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的变化,有利于采取相应措施来维护水质的稳定。
2.保持水体清洁保持水体的清洁是鱼类养殖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定期清理养殖池或鱼塘中的污垢和残饵物,避免过多的废物积聚,影响水质的稳定。
此外,定期更换一部分水体,有助于减少污染物的积累,维持水质的清洁度。
3.合理投喂鱼类的投喂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量的饲料会造成饲料残渣的积累,增加水质的污染。
因此,投喂鱼类时应根据鱼类的需要和水质情况,合理控制饲料的用量和投喂的频率,以减少过剩饲料对水体的影响。
二、水体调控1.调控水温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
不同鱼类的适宜水温不同,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鱼类的特性来调控水温。
合理控制水温可以提高鱼类的养殖效益,促进其健康生长。
2.调控水质pH值水质的pH值对于鱼类的养殖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鱼类对水质pH值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鱼类的需求来调控水质的pH 值。
保持适宜的pH值有助于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3.提供充足氧气充足的溶解氧是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
在鱼类养殖中,通过增加氧气供应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增加水中氧气的摄入量,安装氧气增氧设备等方式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
结语鱼类养殖中的养殖水质与水体调控是确保养殖过程稳定和鱼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水质管理和水体调控都需要科学的监测和合理操作,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清洁,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水产养殖管理规范
水产养殖管理规范引言: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为了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品的质量安全,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范。
本文将从养殖环境、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论述水产养殖管理的规范和标准。
一、养殖环境规范良好的养殖环境是保证水产养殖质量的基础。
在水产养殖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规范管理。
1. 水质管理水质是水产养殖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的质量,需要遵循以下几点规范:-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包括溶氧量、温度、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 根据不同品种的需求,调节合适的水质参数。
- 定期更换养殖水源,保持水质清洁。
2. 养殖场地选择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对水产养殖至关重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场地应远离工业区、污染源等污染物来源。
- 选择地势相对平坦、排水良好的地方。
- 场地周围的土壤应具备适宜养殖的条件。
3. 水体保护保护水体是水产养殖的基本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不使用含有有毒物质的饲料、药物等。
- 避免养殖过度密集,防止水质污染。
- 定期清理养殖废弃物,防止污染水体。
二、饲料管理规范合理的饲料管理对于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几点饲料管理的规范。
1. 饲料质量合格的饲料是保证水产养殖质量的基础,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 - 选择具备合法资质的饲料生产企业供应饲料。
- 检查饲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饲料质量标准。
- 定期检测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微生物指标。
- 饲料的储存和使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2. 饲料投喂合理的饲料投喂是确保养殖动物健康成长的关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不同水产养殖动物的需求确定合适的饲料投喂量和频次。
- 定时定量投喂,避免饲料过量或过少。
- 注意饲料的浸泡处理,以提高其利用率。
三、疾病预防与控制规范疾病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需要遵循以下几个规范。
1. 疫情监测定期进行养殖动物的健康检查与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包括:- 观察养殖动物的行为、体形变化、皮肤颜色等指标。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和废水处理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和废水处理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通过养殖水体中蓄养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来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
然而,养殖过程中的水体质量对于养殖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和废水处理方法,以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与发展。
一、水质控制1. 养殖水体的水质衡量指标水质的好坏对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需要考虑多个指标,如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等。
针对不同的养殖对象,水质指标也有所不同,饲养不同种类的鱼类或贝类时需要了解其最适宜的水质环境。
2. 水体养殖系统的建设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需要借助恰当的养殖系统。
常见的养殖系统有流水养殖、静水养殖和循环养殖系统。
流水养殖通过水流彻底刷新水体,保持水质的稳定性;静水养殖利用加氧设备保持水体内的氧气含量;循环养殖系统则通过生物滤池等装置将废水进行处理,再利用。
二、废水处理1. 废水来源及污染物水产养殖的废水主要来自于养殖活动,包括饲料残渣、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养殖设备清洗等。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如果不进行处理,将对周围的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2. 废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过滤、沉淀等手段分离水体中的固体颗粒;生物处理则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如利用好氧处理池和厌氧处理池等设备;化学处理则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
三、养殖水体的环境保护1. 合理养殖密度养殖水体的水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合理的养殖密度。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养殖水体中废物和有害物质的积累,对鱼类和贝类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科学计算和监测,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能够减少水质污染,提升养殖效益。
2. 养殖水体的定期检测为了确保养殖水体的水质不受到污染,养殖者应定期进行水体水质监测。
水质调节对水产养殖的重要性
水质调节对水产养殖的重要性水质是水产养殖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良好的水质能够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
因此,水质调节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质调节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一、保持适宜的温度水温是水产养殖中重要的水质参数之一。
不同的水产养殖动物对水温要求各异,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对其生长和存活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通过合理的水质调节,维持适宜的水温是确保水产养殖动物健康生长的关键。
水体温度的调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利用降温设备和加温设备控制水温,或者利用环境因素调节光照等。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根据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态特点和要求来进行合理的调节,以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
二、维持适宜的溶解氧含量溶解氧是水中生物生存和呼吸所必须的氧气。
在水产养殖中,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直接影响着水生动物的存活和生长。
缺氧会导致养殖动物缺氧窒息,甚至引发大面积死亡事件。
因此,合理调节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是确保水产养殖动物健康的关键步骤。
水中溶解氧含量的调节可以通过增加水体的氧气供应和改善水体的循环条件来实现。
例如通过增加水中的氧气供应装置,如增氧机或溶氧机,可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此外,确保水体的流动和氧气的充分循环也是维持适宜溶解氧含量的重要手段。
三、控制水体的酸碱度水体的酸碱度对水生动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酸碱度都会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通过调节水体的酸碱度,维持适宜的环境pH值是保障水产养殖动物健康的重要措施。
一般来说,水生动物对于酸碱度的要求有所不同,特定的养殖动物对应特定的酸碱度范围。
调节水体的酸碱度可以通过添加酸碱度调节剂来实现。
同时,合理管理饲料、控制养殖密度和强化水质监测等措施也可以减少水体酸碱度的波动,维持稳定的水质环境。
四、处理水体的氨氮和硫化物含量氨氮和硫化物是水体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它们对水产养殖动物具有毒性影响。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监测与调节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监测与调节在水产养殖中,养殖水质的监测与调节是保证养殖健康与生产稳定的关键。
本文将从养殖水质监测的重要性、监测方法以及调节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养殖水质监测的重要性养殖水质是水产养殖中最基本的生态环境之一,直接影响着水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养殖水体中的水温、溶氧、PH值、亚硝酸盐、铵氮等参数的积累可能会对养殖生物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养殖水质的监测至关重要。
养殖水质监测旨在对水质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及时掌握水体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保证养殖环境的稳定与安全。
定期检测养殖水质,可以帮助养殖户精确掌握养殖环境的状态,避免疾病的爆发,提高养殖效益。
二、养殖水质监测方法1. 水质参数监测水质参数监测是通过测量水体中的各项物理化学指标,以评估水体质量和养殖环境的适宜程度。
常见的水质参数包括水温、溶解氧、PH 值、盐度、氨氮、亚硝酸盐等。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使用专业的水质监测仪器进行实时监测,例如PH计、溶氧仪、温度计等。
根据不同养殖物种的需求,设定合理的监测频率,并及时记录监测数据,以便分析和调整养殖水质。
2. 水质样品采集与分析为了获取准确的水质监测数据,应进行规范的水样采集和分析工作。
水样采集应选择养殖水体不同深度、位置和时间进行,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采样后,应及时将水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
常见的水质分析项目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通过水质分析结果,可以全面了解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供科学依据进行调节。
三、养殖水质调节措施1. 水质调理剂的使用在养殖水质出现异常时,可以根据监测结果使用水质调理剂进行调节。
常见的水质调理剂包括活性炭、硫酸铜、氯化钠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水质调理剂,按照使用说明和建议剂量进行投放和调节。
但要注意,过量使用水质调理剂可能对养殖生物产生不良影响,应避免滥用。
2. 改善养殖系统设计合理的养殖系统设计对水质的稳定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改良方法探讨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改良方法探讨水产养殖业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农业领域之一,然而水质问题一直是困扰水产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探讨和应用养殖水质改良方法成为非常必要的工作。
本文将讨论几种常见的养殖水质改良方法,并分析其优劣势。
一、水质改良方法1:增氧装置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合理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是提高水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使用增氧装置能够有效改善养殖水体的氧气浓度。
常见的增氧装置包括曝气器、活性底泥、微孔曝气管等。
曝气器是一种通过气体的喷出来使水体产生气泡并增加溶解氧含量的设备。
它通常安装在养殖水体底部或侧面,通过受压空气带动水体中的气体产生气泡,进而改善水体的氧气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但同时也会增加能耗和水体中的气体混合不均匀等问题。
活性底泥是一种将特定的细菌引入养殖水体中,以增强水体底泥的有机物分解能力,并进一步增加水质的溶解氧含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填充特殊的底泥材料或者利用气泡的方式将活性细菌引入水体中,可以有效地改善养殖水体的氧气浓度和水质。
微孔曝气管是一种通过微孔技术在管道中注入气体,并通过微孔的方式将气体均匀地释放到水体中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使气泡分布更均匀,提高气体传递效率,从而更有效地改善水质。
然而,微孔曝气管的构造较为复杂,维护和清洁也较为困难。
二、水质改良方法2: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是一种通过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氨氮的方法,从而改善水质。
它主要由滤材层、生物膜层和水体组成。
常见的生物滤池包括活性炭滤池、生物滤球和微生物滤袋等。
活性炭滤池是一种通过将活性炭填充在滤池中,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异味物质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改善水质。
然而,活性炭的吸附饱和后需要更换,增加了运营成本。
生物滤球是一种将微生物附着细菌固定于表面的滤材,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改善水质。
它可以提供较大的表面积,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并有利于水中有机物质的分解。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技术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同时也是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来源之一。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的良好管理对于保证水生生物健康、生长发育、提高养殖效率、节省成本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水质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水产养殖中的一些技术和方法。
一、水质管理的基本概念水质是指水体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状态和变化过程。
水质管理就是通过监测、调控和改善水体内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达到优化水生生物生长环境、提高养殖质量和产量的目的。
水质管理主要包括水文学参数(如温度、水深、流速等)、水体化学参数(如pH值、溶解氧、氨氮、硝氮、磷酸盐等)和生物学参数(如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等方面的调控和管理。
二、水质管理的重要性实行科学和有效的水质管理,不仅可提高水生生物的生长质量、增加产量,还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暴发,减少养殖期间的死亡率,节省投入成本。
此外,通过合理的水质管理,还可以提高水体的持久稳定性,减轻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善环境质量。
三、水质管理的技术和方法1. Fe氧法Fe氧法是一种高效的氨氮去除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铁离子还原亚硝酸盐和氨氮。
Fe氧法的操作简单易行,投入成本低,效果显著,特别适用于溶氧较低的水环境。
2. 曝气法曝气法是通过加强溶氧,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防止水质发生恶劣的气味和颜色变化。
曝气器的操作和管理相对简单,而且投资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泛,因此在水质管理中应用广泛。
3. DO-PH协同调控技术DO-PH协同调控技术即溶氧和pH值的协同控制。
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好氧菌群的优势地位,保证水体中氧气的含量,维持水体的酸碱平衡,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健康。
4. 循环式养殖技术循环式养殖技术是一种利用生态循环系统来管理水质的方法。
该技术主要通过增加良性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和繁殖情况,调节水体中各种物质的浓度,从而达到保持水体健康的目的。
该技术适用于密集养殖和有限空间养殖的场所。
水产养殖水质调节总结
水质调节总结大连水产学院何志辉教授的观点,养鱼最适水质的生物指标是:1.浮游生物量在20-100mg/L;2.隐藻等鞭毛藻类较多,蓝藻较少;3.藻类种群处于增长期,细胞未老化;4.浮游生物以外的其他悬浮物不多列举了几个常见水质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生产中根据不同鱼的习性和选择响应的方案一、水体中有机物过多水体中有机物过多时,一般的处理思路是首先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水体中大量有机物沉淀下来,然后加入氧化底改剂,或者施用EM菌、光合细菌,再植入新的藻种,加快池塘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此外,排换底层水、干塘清淤、合理的施用基肥和投喂饵料,也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
当水体有机物过多时,快速沉降水体中有机物的方法尤为关键方案一:可采用明矾(结晶体),以3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
方案二:采用聚合氯化铝[Al2(OH)nCl6-n]m,用水溶解后,以3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
注:聚合氯化铝是介于三氯化铝和氢氧化铝之间的中间水解产物,该无机高分子化合物能沉淀水体中有机物,调节水质。
固体产品中氧化铝含量为20%-40%,液体含量8%以上,无色或黄褐色,有腐蚀性。
其降解的基本原理与明矾类似,但采用聚合氯化铝具有以下优点:①絮凝体形成快,沉淀速度高,反应沉淀时间可缩短。
②在同等用量下碱式氯化铝混凝时消耗水中硬度小于各种无机混凝剂,处理后水的pH值降低也少。
③在处理水时,特别在处理高浓度水时,可不加或少加碱性助剂及助凝剂。
④脱色能力优于其他无机净水剂。
在气温较高,养殖密度大的池塘采用聚合氯化铝净水效果明显。
在使用杀菌、杀虫消毒剂前,泼洒聚合氯化铝能更好地确保消毒、杀虫效果。
方案三:采用沸石粉,以20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
注:沸石粉是一种吸附性强的水体改良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其颗粒内有许多大小均一的孔隙和孔道,能有效吸附有机物。
沸石粉作用还体现在如下几方面:①吸收水体中的氨态氮、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②有效降低池底的硫化氢毒性,调节水体的pH值;③增加水体中的溶氧,提供常量和微量元素,促进鱼虾生长;④吸附水体中有害物质,改良水体,减少病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管理——水质调控
池塘水质肥度的生物等级
等 级 浮游植物 (mg/L) 水色 透明度(cm) 渔业意义
0
1 2 3 4 5 6
<1
1~3 3~5 5~10 10~20 20~50 50~100
清澈
清澈 不显色 微显色 色较浓 浓 浓
–
– – >50 40 ~50 30 ~40 25 ~30
粉类在质量上要比草和废物好得多。有时为了促进浮 游动物繁殖而在池塘中使用粉类。
水质管理——施肥——有机肥料
微生物对有机肥料的分解需要氧气,有机肥 料的安全使用量与肥料的生化耗氧量(BOD)有 关。有机肥料的BOD值很少了解,使用量一般都 是凭经验。 几种禽畜新鲜粪便的肥料组成 含量(%) 粪便类型 N P2O5 水分 85 0.5 0.2 乳牛 85 0.7 0.5 肉牛 72 1.2 1.3 家禽 82 0.5 0.3 猪 77 1.4 0.5 羊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是提高鱼塘鱼产量的有效措施之 一。
在精养养池塘中,适当施肥能大大提高鱼 塘鱼产量。 了解施肥的作用原理,掌握施肥技术,才 能有效的提高鱼塘鱼产量。
水质管理
施 肥
在池塘中使用肥料以增加无机营养 素的浓度,促进浮游植物生长,最终达 到提高鱼类或甲壳动物的产量。磷是池 塘肥料中的关键营养素,但有时也需要 氮和其他营养素。化肥是一些溶解于水 中并能立即提高营养素浓度的化合物, 有机肥料或粪肥是一些用到池塘后能慢 慢分解并释放营养素的动物粪便或农副 产品。
水质管理——施肥——施肥量
试验表明,池塘每天或每周施肥的效果不如每2~4 周施肥一次。其原因据推测是每天或每周小剂量施肥不 能将营养素的浓度提高到足以刺激浮游植物生长的水平。 磷是影响池塘产量最重要的营养素,施氮和磷肥所 提高的鱼产量高于只施磷肥。采用施肥加上投饵可以取 得更高的产量水平。 稍微酸性到中性土壤的池塘中尿素是最好的氮肥, 而碱性底泥的池塘必须使用硫酸铵。有人发现用尿素处 理的池塘浮游动物产量比较高。
水质管理——施肥——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
能作为池塘有机肥料的种类很广泛,如:家畜粪便, 树叶、野杂草,酿造、皮革、奶制品和糖精制废品,棉籽、 花生和葵花籽饼,大豆和大米下脚料,棉籽饼,以及干草。 许多其他农业废品或副产品也一样有用。 很明显有机材料的类型影响一种有机肥料的营养素组 成。不过,一种特定类型有机肥料的不同批次在水分和营 养成分上可能有相当大的差异。动物粪便在组成上的差异 与家畜的种类、家畜所吃的饲料、粪便放置的时间和粪便 暴露于天气的方式等等有关。
测定鱼塘的水和泥以估计肥料需要量方法的研制非 常需要,但这种方法还没有研制出来,好像也不大可能 很快出现。
研究者们发现,大剂量施肥时,池塘水中无机营养 素的浓度不要超过0.3毫克╱升的磷或2.0毫克╱升的氮。 任何超出的部分都是浪费。 施肥后最大浓度只在水中维持1~2天,施肥12天后 磷的浓度要低得多。
0.94
0.66 1.07 0.48 0.56 0.34 0.24 0.99 2.46 0.43 0.21 0.45 6.93 7.31 2.10 13.15
0.69
0.21 0.14 0.18 0.21 0.09 0.03 0.34 1.35 0.09 0.16 0.14 2.45 1.44 28.21 0.57
1.03
2.40 0.98 0.37 1.08 – 0.14 – 2.59 1.24 0.91 0.54 1.74 2.30 – 0.11
水质管理——施肥——施肥量
施肥量
使用肥料来增加鱼类和浮游生物的产量是农业上使 用肥料促进牧草生长以增加家畜产量的类推。所以,水 产养殖专家必须明白一些农业上控制肥料有益用法的基 本原则。当一种单一的生长因子限制了植物的生长时, 生长因子的等量连续增加相应的生长增加量会持续变小。
元素含量
26%~28% 41%~68% 12% 17% 29% 54% 35% 55% 52% 9%~14%
硼
锰
铜
钼
铁
锌
水质管理——施肥——化学肥料
混合肥
具有特定等级的肥料是采用适当的氮、磷、钾肥料混 合而成的。
液体肥料
最常用的液体肥料是氨和尿素溶液,但也有含磷和钾 的肥料溶液。有两种液体肥料——磷酸和多聚磷酸铵。磷 酸具有高度腐蚀性,必须小心处理。多聚磷酸铵是中性的, 对金属的腐蚀比较慢,可用低碳钢容器储存,在储存过程 中,多聚磷酸盐的盐析作用会使清澈的液体变浑,但浑浊 对肥效没有影响。 有些地方可能买不到液体肥料,将颗粒状的肥料用水 开成浆即可制成合适的液体肥料。
水质管理——施肥——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
用于池塘施肥与用于农作物施肥的化合物完全相 同。氮、磷、钾是肥料中的基本营养素。一种肥料的 等级指的是氮(N)、磷(P2O5)、钾(K2O也称为草碱)的重 量百分比,例如,一种等级为20–20–5的肥料含20%N、 20%P2O5和5%K2O,氮磷钾含量的这种表示法是一种 传统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肥料中的主要营养素是 以相对简单、能电离出NO3–、NH4+、H2PO4–、HPO42– 或K+的化合物存在。普通氮肥——尿素,水解后产生 NH4+,一些液体肥料中所用的多聚磷,水解后产生正 磷酸盐。偶然出现或有意添加的钙、镁和硫在肥料中 称为次要营养素。有时也在肥料中添加少量的铜、锌、 硼、锰、铁和钼等痕量或微量元素。
水质管理——施肥——有机肥料
如果所施的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C:N比宽则效果 比较好,因为来自化学肥料的氮能刺激微生物分解有机 肥料,这样有机肥料中的磷和其他营养素会更快地释放 到水中,而且有机物在池塘底泥的残留率会降低。 有机物质的分解使营养素矿化,但也需要氧气。因 此,在高密度精养的池塘施用有机肥料必须密切关注水 体的溶解氧。
腐殖质
土壤有机物质积累
水质管理——施肥——施肥与藻相
肥料与藻相
有机+无机肥料 同时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可以促进有机 物质的分解,并提早促进浮游植物繁殖,提 高水体溶解氧,反过来促进微生物生长,有 助于藻相稳定和生态平衡。
肥料 微生物 饵料
浮游植
水质管理——施肥——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可以直接作为无脊椎动物、鱼类饵料生物 或鱼类的饲料来源或可以分解而释放刺激浮游植物生长 的无机营养素。有机肥料对提高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 丰度尤其有效。施有机肥料,尤其是施家禽粪便的池塘 浮游生物和摇蚊幼虫的丰度高于施化学肥料的池塘。家 禽粪便在生产浮游动物方面比牛粪或废水淤泥更有效。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结合可以得到比只施化学肥料 更高的浮游动物丰度。有人采用如下方法,效果不错: 池塘注水后,最初施放280千克╱公顷棉籽麸,然后每 周施用2次50千克╱公顷。放苗前最初每周施2次磷酸和 硝酸铵,放苗后3周每周施肥2次。施肥量相当于分别每 次磷酸和硝酸铵1毫克╱升和0.5毫克╱升。监测浮游动 物的生物量,当浮游动物丰度高时放入鱼苗或虾苗。
水质管理——施肥——化学肥料
肥料中某些微量元素的来源
元素
来源
硼砂 戊硼酸钠 硼酸 五水硫酸铜 孔雀石 氧化铜 螯合铜 硫酸亚铁 氧化铁 磷酸铁铵 螯合铁
元素含量
11% 18% 17% 25% 57% 75% 9%~13% 19% 77% 29% 5%~14%
元素
来源
硫酸锰 氧化锰 螯合锰 氯化锰 钼酸钠 钼酸铵 一水硫酸锌 碱式硫酸锌 碳酸锌 螯合锌
燕麦壳
燕麦秆 谷物废料 花生壳 谷壳 稻秆 马铃薯皮 水果、坚果和 块茎废料 甜菜渣 橘子渣,干 可可壳,干 甘蔗尾 叶子废料 甘蔗茎叶 芜箐尾 棉籽 粉类 大豆 骨粉 血粉
8.2
10.2 7.7 8.0 7.2 79.8 88.4 10.0 4.9 82.4 74.3 90.7 7.2 9.7 5.7 8.4
最大产量(%) 100 80 60 Log(A-Y) = logA – 0.301(x) 其中 Y = 给定x质量所取得的产量 x = 生长因子 A = 最大可能产量 0 0 2 4 6 8 10 生长因子单位(x)
40
20
水质管理——施肥——施肥量
肥料的使用量与产量之间所蕴涵的经济关系是很清 楚的,每单位作物重量的肥料费用随着每次肥料单位的 连续使用而增加。由于回报逐渐减少,很快会到达一个 这样的点,即所添加单位肥料的费用大于作物增加所提 高的价值。
水质管理——施肥——化学肥料
磷
池塘中最常用的磷肥是过磷酸钙,是一种Ca(H2PO4)2 和CaSO4(石膏)的混合物,P2O5当量为16%~20%,其中 85%是水溶性的。 其他许多磷酸化合物也可用作肥料。其中有磷酸铵、 磷酸氢二铵、磷酸钾、磷酸氢二钾、磷酸氢钙、多聚磷酸 铵和磷酸。
水质管理——施肥——化学肥料
氮作为一种限制因子咸淡水池塘比淡水池塘更重要。 而且,更宽的N:P比据说有助于硅藻的生长。由于这些 原因,咸淡水池塘必须采取比淡水池塘所建议的施肥方 法增加更多的氮和较少的磷。
水质管理——施肥——施肥与藻相
肥料与藻相
无机肥料(N、P、K) 如果土壤肥度不足,微量元素不能满足浮游 植物快速生长的需要,容易造成藻相更替或 者倒藻。
K2O 0.5 0.5 0.6 0.4 1.2
几种适合作为池塘肥料的有机物质肥料价值 材料 紫花苜蓿,干 草 鲜割 燕麦,干 鲜割 含量(%)
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