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讲义
物理新案同步沪科一讲义: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5.5 含答案
![物理新案同步沪科一讲义: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5.5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cf481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2.png)
5.5超重与失重[目标定位]1。
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2。
能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超重、失重问题。
3。
会利用超重、失重知识解释一些现象.一、什么是超重和失重[问题设计]小星家住十八楼,每天上学放学均要乘垂直升降电梯上下楼.上学时,在电梯里,开始他总觉得有种“飘飘然”的感觉,背的书包也感觉变“轻”了.快到楼底时,他总觉得自己有种“脚踏实地"的感觉,背的书包也似乎变“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研究超重、失重现象,小星在电梯里放了一台台秤如图1所示.设小星的质量为50 kg,g取10 m/s2.图1当小星感觉“飘飘然"时,他发现台秤的示数为400 N;当他感觉“脚踏实地”时,他发现台秤的示数为600 N;当电梯门打开时,他发现台秤的示数为500 N.以上三种情况下小星的重力变化了吗?超重、失重时台秤的示数如何变化?答案没变;超重时台秤的示数比小星的重力大,失重时台秤的示数比小星的重力小.[要点提炼]1.实重与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物体所受重力不会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变化.(2)视重:当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不等于物体的重力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叫做物体的视重.2.超重与失重(1)超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重力的现象.(2)失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重力的现象.(3)完全失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状态.二、超重与失重的产生条件[问题设计]为了进一步进行超重、失重的研究,小星继续做实验.求下列情况中台秤的示数(如图1,已知小星的质量为50 kg)(1)当电梯以a=2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2)当电梯以a=2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3)当电梯以a=2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4)当电梯以a=2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从以上例子中归纳总结: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超重现象,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失重现象?答案(1)匀加速上升时,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加速度方向、速度方向如图甲所示.选向上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甲N1-mg=ma得:N1=mg+ma=50×(10+2) N=600 N(2)匀减速上升时,以人为研究对象,人的受力情况、加速度方向、速度方向如图乙所示.选向下为正方向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N2=ma得:N2=mg-ma=50×(10-2)N=400 N(3)匀加速下降时,以人为研究对象,人的受力情况、加速度方向、速度方向如图丙所示,选向下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丙有mg-N3=ma得:N3=mg-ma=50×(10-2) N=400 N(4)匀减速下降时,以人为研究对象,人的受力情况、加速度方向、速度方向如图丁所示,选向上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4-mg=ma丁得:N4=mg+ma=50×(10+2) N=600 N归纳总结:(1)、(4)中,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会发生超重现象;(2)、(3)中,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会发生失重现象.[要点提炼]判断超重、失重状态的方法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超重: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失重: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小于重力.完全失重: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等于零.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超重: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失重: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完全失重: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且加速度大小等于g. 3.注意(1)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只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2)发生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化.(3)发生完全失重现象时,与重力有关的一切现象都将消失.比如物体对支持物无压力、摆钟将停止摆动……,靠重力使用的仪器也不再能使用(如天平).(4)只受重力作用的一切抛体运动,如我们学过的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等,物体在空中只受重力的运动,其加速度等于g,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现象.[延伸思考]有人说:“物体超重时重力变大了,失重时重力变小了,完全失重时重力消失了."对吗?为什么?答案不对.超重是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变化.同理,失重和完全失重时重力也没有变化.一、超重与失重的判断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D.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解析当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当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均竖直向下,且a=g,为完全失重状态,所以B 正确.而A、C、D中运动员均为平衡状态,F=mg,既不超重也不失重.答案B二、关于超重与失重的计算例2(多选)在一电梯的地板上有一压力传感器,其上放一物块,如图2甲所示,当电梯运行时,传感器示数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图2A.从t1时刻到t2时刻,物块处于失重状态B.从t3时刻到t4时刻,物块处于失重状态C.电梯可能开始停在低楼层,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高楼层D.电梯可能开始停在高楼层,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低楼层解析从F-t图像可以看出,0~t1时间内,F=mg,电梯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t1~t2时间内,F〉mg,电梯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物块处于超重状态,可能加速向上运动或减速向下运动;t2~t3时间内,F=mg,电梯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t3~t4时间内,F〈mg,电梯具有向下的加速度,物块处于失重状态,可能加速向下运动或减速向上运动.综上分析可知,B、C正确.答案BC例3在电梯中,把一重物置于台秤上,台秤与力的传感器相连,当电梯从静止起加速上升,然后又匀速运动一段时间,最后停止运动时,传感器的荧屏上显示出其受的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试由此图回答问题:(g取10 m/s2)图3(1)该物体的重力是多少?电梯在超重和失重时物体的重力是否变化?(2)算出电梯在超重和失重时的最大加速度分别是多大?解析(1)根据题意4 s到18 s物体随电梯一起匀速运动,由共点力平衡的条件知:压力和重力相等,即G=30 N;根据超重和失重的本质得:物体的重力不变(2)超重时:支持力最大为50 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1=F 合m=错误!m/s2≈6。
编码-第4讲-讲义、习题(第5、6章)
![编码-第4讲-讲义、习题(第5、6章)](https://img.taocdn.com/s3/m/59782ca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3.png)
第五章其他动物产品(一)本章的编排结构(1)本章是第1.3章动物的副产品, 特点是不能供人食用(0504的肠、胃、膀胱及动物血除外), 能食用的归2.3.4章。
(2)本章11个品目, 所列产品基本都是未加工或仅经过简单加工, 如洗涤、梳理、酸处理、脱胶、制成粉末和废品、废料, 绝对没有加工成成品, 否则就要归入其他章了, 比如0506到0508的产品的深加工品归到9601, 它们排列的顺序如下:0501人发02猪毛(含猪科动物)04肠、胃、膀胱05羽毛、羽绒06~08动物的角、骨、壳等10可入药动物产品0511其他未列名不可食用的动物产品(注: 可食用的未列名归0410)(二)本章商品的归类要点提示:(1)未按发根、梢整理的人发或废人发归入0501, 深加工的人发归6703, 人发的制品归6704。
(2)猪科动物毛发较硬, 多制刷, 一般制刷原材料归0502, 但是若这些原材料为成束成簇的话, 则归到9603.9090, 制成刷子也归到9603中。
羊毛(绵羊, 羔羊)等可用作纺织材料的动物毛一般归入51章, 但短而发硬的山羊毛、黄鼠狼尾毛仍归入本章0502。
马毛包括马科动物和牛科动物的鬃毛和尾毛, 这些毛也是比较硬的, 可以用来制刷, 也可用来纺织, 马毛本身归到0511.9940, 但是马毛纱线, 马毛制的机织物, 则归到51章。
(3)注意★0504中的动物肠衣, 是纯天然的肠衣, 一般用来灌香肠, 此外还有人造肠衣, 是塑料做的, 归到3917.1000, 而羊的肠衣很多时候是用来制作肠线的, 要是制成的肠线经过消毒, 医疗用归到3006.1000, 而未消毒的肠衣, 则归到4206中。
★0504中还要注意肠衣≠肠, 肠衣是肠外面的一层薄膜, 用来灌香肠的, 而肠很多时候是食用的, 像猪大肠等, 肠归0504.0090 ★动物的胃, 像鸡胗、牛百叶, 羊肚, 猪肚等都是可以供人食用的, 它们虽是动物的食用杂碎, 但一定要归0504中。
电工学 唐介 第5章 思考题及习题 解答 答案
![电工学 唐介 第5章 思考题及习题 解答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d9316cf8c75fbfc67db24d.png)
第5章 变 压 器
5.2 (3) 两个匝数相同(N1= N2 )的铁心线圈分别接 到电压相等(U1= U2)而频率不同(f1>f2)的两个交流电 源上时,试分析两个线圈中的主磁通Φ1m 和Φ2m 的相对大 小(分析时可忽略线圈的漏阻抗)。
5.4 (1) 在求变压器的电压比时,为什么一般都用空 载时一、二次绕组电压之比来计算?
空载时: U1≈E1,E2 = U20 = U2N ,而负载时: U1≈E1, E2≈U2 ,显然用空载时一、二次绕组电压之比来计算电 压比精确度较高。
返 回分析与思考题集 上一题 下一题
第5章 变 压 器
5.4 (2) 为什么说变压器一、二次绕组电流与匝数成 反比,只有在满载和接近满载时才成立?空载时为什么 不成立?
5.4 (2) 为什么说变压器一、二次绕组电流与匝数成 反比,只有在满载和接近满载时才成立?空载时为什么 不成立?
5.4 (3) 满载时变压器的电流等于额定电流,这是的 二次侧电压是否也等于额定电压?
5.4 (4) 阻抗变换的公式即式(5.4.11)是在忽略什么 因素的条件下得到的?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分析与思考题集 上一题 下一题
第5章 变 压 器
5.2 (1) 额定电压一定的交流铁心线圈能否施加大小 相同的直流电压?
【答】 如果给交流铁心线圈施加了与交流电压大小 相等的直流电压会把线圈烧毁。这是因为交流铁心线圈 上施加的交流电压绝大部分被感应电动势所平衡 (U≈E),漏阻抗上的电压很小,因而励磁电流很小。 如果是施加同样大小的直流电压,由于线圈中没有感应 电动势与之平衡,全部电压降落在线圈本身的电阻上, 该电阻值是很小的,因此将会产生很大的直流励磁电 流,使线圈烧毁。如果系统有过流保护装置,此时保护 装置将动作跳闸。
编译原理-第5章-习题与答案2上课讲义
![编译原理-第5章-习题与答案2上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8c3665116fc700aba68fc48.png)
编译原理-第5章-习题与答案2第五章习题5-1 设有文法G[S]:S→A/ A→aA∣AS∣/(1) 找出部分符号序偶间的简单优先关系。
(2) 验证G[S]不是简单优先文法。
5-2 对于算符文法G[S]:S→E E→E-T∣T T→T*F∣F F→-P∣P P→(E)∣i(1) 找出部分终结符号序偶间的算符优先关系。
(2) 验证G[S]不是算符优先文法。
5-3 设有文法G′[E]:E→E1 E1→E1+T1|T1 T1→T T→T*F|F F→(E)|i其相应的简单优先矩阵如题图5-3所示,试给出对符号串(i+i)进行简单优先分析的过程。
题图5-3 文法G′[E]的简单优先矩阵5-4 设有文法G[E]:E→E+T|TT→T*F|FF→(E)|i其相应的算符优先矩阵如题图5-4所示。
试给出对符号串(i+i)进行算符优先分析的过程。
题图5-4 文法G[E]的算符优先矩阵5-5 对于下列的文法,试分别构造识别其全部可归前缀的DFA和LR(0)分析表,并判断哪些是LR(0)文法。
(1) S→aSb∣aSc∣ab(2) S→aSSb∣aSSS∣c(3) S→A A→Ab∣a5-6 下列文法是否是SLR(1)文法?若是,构造相应的SLR(1)分析表,若不是,则阐明其理由。
(1) S→Sab∣bR R→S∣a(2) S→aSAB∣BA A→aA∣B B→b(3) S→aA∣bB A→cAd∣ε B→cBdd∣ε5-7 对如下的文法分别构造LR(0)及SLR(1)分析表,并比较两者的异同。
S→cAd∣b A→ASc∣a5-8 对于文法G[S]:S→A A→BA∣ε B→aB∣b(1) 构造LR(1)分析表;(2) 给出用LR(1)分析表对输入符号串abab的分析过程。
5-9 对于如下的文法,构造LR(1)项目集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LR(1)文法。
(1) S→A A→AB∣ε B→aB∣b(2) S→aSa∣a第5章习题答案25-1 解:(1) 由文法的产生式和如答案图5-1(a)所示的句型A//a/的语法树,可得G中的部分优先关系如答案图5-1(b)所示。
23高数切片讲义第5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23高数切片讲义第5章课后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68e00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d.png)
第五章 二重积分【基础练习题44】1. 根据二重积分的性质,比较下列积分的大小 (1)2d Dx y 与 3d Dx y ,其中积分区域D 是由x 轴、y 轴与直线1x y 所围成; (2)2d Dx y 与 3d Dx y ,其中积分区域D 是由圆周 22212x y 所围成; (3)ln d Dx y 与 2ln d Dx y,其中积分区域D 是三角形闭区域,三个顶点分别为 1,0,1,1,2,0; (4)ln d Dx y 与 2ln d Dx y,其中 ,35,01.D x y x y2.设1D I,222cos()d DI x y ,2223cos()d DI x y, 其中22(,)1D x y x y ,则 ( )(A )123I I I . (B )321I I I . (C )312I I I .(D )213I I I .【基础练习题44解析】1.【解析】(1)在积分区域D 上,01x y ,故有32()()x y x y . 故32d d DDx y x y . (2)由于积分区域D 位于半平面(,)1x y x y 内,故在D 上有23()()x y x y . 从而23d d DDx y x y . (3)由于积分区域D 位于条形区域(,)12x y x y 内,故知区域D 上的点满足0ln()1x y ,从而有2[ln()]ln()x y x y . 因此高等数学切片课后习题23高数切片讲义第3章课后习题与答案2ln d ln d DDx y x y. (4)由于积分区域D 位于半平面(,)e x y x y 内,故在D 上有ln()1x y ,从而2[ln()]ln()x y x y. 因此 2ln d ln d DDx y x y. 2.【答案】A.【解析】当221x y 时,有222220()1x y x y又cos x 在 0,1上为减函数,故有22222cos()cos x y x y且等号仅在部分点成立,由二重积分的比较性质知,321.I I I【基础练习题45】1. 画出积分区域,并计算下列二重积分:(1)D ,其中D 是由两条抛物线y 2y x 所围成的闭区域;(2)2d Dxy,其中D 是由圆周224x y 及y 轴所围成的右半闭区域; (3)e d x y D,其中(,) 1D x y x y ; (4)22()d D xy x ,其中D 是由直线2,y y x 及2y x 所围成的闭区域.2. 改换下列二次积分的积分次序: (1)10d (,)d yy f x y x;(2)2220d (,)d yy y f x y x;(3)10d (,)d y f x y x ; (4)212d (,)d x x f x y y ;(5)11d (,)d xx f x y y;(6)sin 0sin2d (,)d xxx f x y y.【基础练习题45解析】1.【解析】(1)D 可用不等式表示为2x y 01x (如图1).于是,237111424000226d d ()d .3355Dx x x y x y x x x x(2)D 可用不等式表示为0x 22y (如图2).故,22222222164d d d (4)d .215Dxy y y x x y y y图1 图2 (3)如图3,12D D D ,其中12(,)11,10,(,) 11,01.D x y x y x x D x y x y x x因此,12e d e d e d x y x y x yDD D 0111111e d e d e d e d x x x y x y x x x y x y1211211(ee )d (e e )d x x x x1e e . (4):,022yD x y y (如图4),故 2222202()d d ()d yy Dx y x y x y x x32222d 32yy x x y x y232019313d 2486y y y.图3 图4 2.【解析】(1)所给二次积分等于二重积分(,)d Df x y ,其中 (,)0,01D x y x y y .D 可改写为 (,)1,01x y x y x (如图5),于是 原式110d (,)d xx f x y y.(2)所给二次积分等于二重积分(,)d Df x y ,其中 2(,)2 ,D x y yx y02y .又D可表示为(,)42x x y y x(如图6),因此原式42d (,)d x x f x y y.图5 图6 (3)所给二次积分等于二重积分(,)d Df x y ,其中(,)1D x y x y.又D可表示为(,)011x y y x (如图7), 因此原式11d (,)d x f x y y.(4)所给二次积分等于二重积分(,)d Df x y,其中(,)2D x y x y12x . 又D可表示为(,)211x y y x y (如图8),故原式1102d (,)d yy f x y x.图7 图8 (5)111101d (,)d d (,)d d (,)d .xyxx f x y y x f x y y y f x y x【注】原二次积分11d (,)d xx f x y y中对y 的积分上限小于下限,不符合累次积分转化规则,需要线添加负号互换上下限. (6)如图9,将积分区域D 表示为12D D ,其中12(,)arcsin arcsin ,01,(,)2arcsin ,10.D x y y x y y D x y y x y于是,原式1arcsin 00arcsin 12arcsin d (,)d d (,)d yyyy f x y x y f x y x.图9【基础练习题46】1. 把下列积分化为极坐标形式,并计算积分值: (1)222d )d ax x y y; (2)0d a x y;(3)211222d ()d x xx x y y; (4)220d )d ay x y x .2. 选用适当的坐标计算下列各题: (1)22d Dx y,其中D 是由直线2,x y x 及曲线1xy 所围成的闭区域; (2)D,其中D 是由圆周221x y 及坐标轴所围成的第一象限内的闭区域; (3)22()d Dx y ,其中D 是由直线,,,3 (0)y x y x a y a y a a 所围成的闭区域.3. 作适当变换,计算下列二重积分: (1)22sin d d Dx y x y x y ,其中D 是平行四边形闭区域,它的四个顶点是π,0,2π,π,π,2π,0,π;(2)22d d Dx y x y ,其中D 是由两条双曲线1xy 和2xy 与两条直线y x 和4y x 所围成的在第一象限内的闭区域.【基础练习题46解析】1.【解析】(1)积分区域D 如图1所示. 在极坐标系中,(,)02cos ,02D a,于是,2cos 42cos 2220444420d d d 43134cos d 4.4224a a aa a原式(2)如图2,在极坐标系中,(,) 0sec ,04D a.图1 图2 于是,原式3sec 3440d d sec d 3a a340sec tan ln(sec tan )6a31)]6a . (3)积分区域D 如图3所示. 在极坐标系中,抛物线2y x 的方程是22sin cos ,即tan sec ;射线 (0)y x x 的方程是4,故 (,)0tan sec , 04D.图3于是tan sec44401d d tan sec d sec 1.原式(4)积分区域(,)0(,)0, 02D x y x y a a,故42420d d 248aa a原式.2.【解析】(1)D 如图4所示,根据D 的形状,选用直角坐标较宜,1(,) ,12D x y y x x x,故22223122119d d d ()d 4x x Dx x x y x x x y y.图4(2)根据积分区域D 的形状和被积函数的特点,选用极坐标为宜,(,)01,02D,故200d d d d D原式23111000d 221124011)2241201arcsin 22(2)8. (3)D 如图5所示. 选用直角坐标为宜. 又根据D 的边界曲线的情况,宜采用先对x 、后对y 的积分次序. 于是3332222224()d d ()d 2d 14.3a yaa y aaDa xy y x y x ay a y y a图53.【解析】(1)令,u x y v x y ,则,22u v v ux y. 在这变换下,D 的边界x y ,x y ,x y ,3x y 依次与u ,v ,u ,3v对应. 后者构成uOv 平面上D 对应的闭区域D 的边界,于是(,),3D u v u v (如图6).图6又 11(,)12211(,)222x y J u v , 因此2222223341()sin ()d d sin d d 21d sin d 21sin 2.23243D D x y x y x y u v u v u u v v u v v(2)令,yu xy v x,则x y . 在这变换下,D 的边界1xy ,y x , 2,4xy y x 依次与1,1,2,4u v u v 对应,后者构成uOv 平面上与D对应的闭区域D 的边界. 于是(,),4D u v u v (如图7).图7又(,)1111(,)42x y J u v v v v. 因此242222111117d d d d d d ln 2.223DD x y x y u u v u u v v v【基础练习题47】1.设222222322111d ,cos sin d ,e 1d ,xy x y x y x y M x y N x y P则必有( ) (A ) M N P . (B ) N M P . (C ) M N P . (D ) N P M .2. 设区域D 为222x y R ,则22d d Dx x y a .3. 设22(,)1D x y x y ,则2()d d Dx y x y . 4. 已知22,2D x y xy y ,计算二重积分32d d Dx y x y .5. 已知 ,,,1D x y y x y x x,计算二重积分esin d d xDy x y .6. 已知区域D 为圆224x y 在第一象限所围的部分,计算二重积分d d Dxx y x y .7. 求二重积分 22121e d d x y Dy x x y的值,其中D 是由直线,1y x y ,1x 围成的平面区域.8. 设区域22(,)1,0D x y x y x ,计算二重积分221d d 1Dxyx y x y . 【基础练习题47解析】1.【答案】(B ).【解析】因为 3322333x y x x y xy y ,函数3223,3,3,x x y xy y 分别是关于,,,x y x y 的奇函数,又积分区域1x y 关于x 轴、y 轴对称,故31d 0.x y M x y又22cos sin x y 在积分区域221x y 上大于0,且不恒为0;22e1x y 在积分区域221x y 上小于0,由二重积分的比较性质知2222222211cos sin d 0,e1d 0.x y x y x y N x y P故 N M P ,(B )正确.2.【答案】42π4R a .【解析】 【法1】直接利用极坐标计算2422322201d d cos d d 4RDx R x y r r a a a.【法2】由于积分区域D 关于y x 对称知222222222π222220044221d d d d d d 211d d d d 221π2π.244D DD R D x y x y x y x y x y a a a a x y x y r r r a a R R a a3.【答案】π4. 【解析】22()d d d d d d DDDx y x y x x y y x y ,因为积分区域D 关于x 轴对称,被积函数y 为关于y 的奇函数,故d d 0.Dy x y又积分区域D 关于y x 对称,故由轮换对称性知,222222π12001()d d d d d d d d 21πd d .24DDDDx y x y x x y y x y x y x y r r r4.【解析】因为积分区域D 关于y 轴对称,被积函数32x y 为关于x 的奇函数,故32d d 0.Dx y x y 5.【解析】因为积分区域D 关于x 轴对称,被积函数e sin xy 为关于y 的奇函数,故e sin d d 0.x Dy x y 6.【解析】因为积分区域D 关于y x 对称,故由轮换对称性知,21d d d d d d 2111ππd d 2.22242D DD D D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S7.【解析】如图,积分区域D 可拆分为12,D D ,其中1D 关于y 轴对称,2D 关于x 轴对称.又2121222211221e d d d d e d d ,x y x D D y D D D y x x y y x y xy x y 积分函数y 为关于y 的奇函数,关于x 的偶函数,而积分函数2212ex y xy 为关于,x y 的奇函数,由对称性知,12210210211e d d d d d d 22d .3y x y y D D y x x y y x y y y x y y8.【解析】因为22222211d d d d d d ,111D D Dxy xyx y x y x y x y x y x y 又积分区域D 关于x 轴对称,由对称性知,22d d 0,1Dxyx y x y 故 π12π202211220022221d d 11d 1πln22πln 1π.12211d d d d 11D Dr r xy x y x y x r y x y r r r。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6ca6c32b160b4e767fcfc4.png)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识记能量流动的概念2.理解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3.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4.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建立生命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观2.分析能量流动过程,归纳总结能量流动特点,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3.通过总结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形成学以致用,关注生产生活的态度一、能量流动的过程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2)能量去向①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
③被初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入第二营养级。
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通过摄食生产者获得。
(2)去向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随尸体、排泄物流向分解者。
③被次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入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过程图解(1)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甲:生产者;乙:初级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丁:呼吸作用;戊:分解者。
(2)据图总结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最终去向:①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1.特点(1)单向流动: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2)逐级递减:①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
②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2.能量传递效率(1)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10~20%,也就是说,在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能够流入下一营养级。
(2)计算公式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3.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以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第5章--酸碱滴定法习题解答
![第5章--酸碱滴定法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9681a8a6f7ec4afe05a1df2a.png)
第5章--酸碱滴定法习题解答第5章酸碱滴定法思考题与习题1.下列各组酸碱物质中,哪些是共轭酸碱对?(1) OH--H3O+(2) H2SO4-SO42-(3) C2H5OH-C2H5OH2+(4) NH3-NH4+(5) H2C2O4-C2O42-(6) Na2CO3-CO32-(7) HS--S2-(8) H2PO4--H3PO4(9) (CH2)6N4H+-(CH2)6N4(10) HAc-Ac-答:(3)、(4)、(7)、(8)、(9)、(10)是共轭酸碱对。
2. 写出下列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1) 0.1 mol/L NH3·H2O (2) 0.1mol/L H2C2O4 (3) 0.1mol/L (NH4)2HPO4(4) 0.1 mol/L Na2S (5) 0.1mol/L (NH4)2CO3 (6) 0.1mol/L NaOH(7) 0.1mol/L H2SO4 (8) 0.1mol/L H3BO3答:(1)[H+]+[ NH4]= [OH-](2)[H+]= [OH-]+[H C2O4-]+2[ C2O42-](3)[H+]+[H2PO4-]+2[ H3PO4]=[NH3]+[PO43-]+[OH-](4)[H+]+[ HS-]+2[ H2S]= [OH-](5)[H+]+[H CO3 -]+2[H2 CO3] = [OH-]+[ NH3](6)[H+]+0.1= [OH-](7)[H+]= [OH-]+[H SO4 -]+2[SO4 2-]或[H+]= [OH-]+0.1+2[SO4 2-](8)[H+]= [ H2BO3-]+[OH-]3. 欲配制pH为5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轭碱体系?(1) 一氯乙酸(p K a=2.86) (2) 邻苯二甲酸氢钾KHP (p K a2=5.41)(3) 甲酸(p K a=3.74) (4) HAc(p K a=4.74)(5) 苯甲酸(p K a=4.21) (6) HF (p K a=3.14)答:由pH≈pK a可知,应选HAc-NaAc配制pH为5左右的缓冲溶液。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讲义:第5章 第2节 染色体变异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讲义:第5章 第2节 染色体变异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f61ee57e21af45b207a83b.png)
第2节染色体变异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连线]2.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1)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大多数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1.变异类型和实例(1)组成写出上图雄果蝇体细胞中一个染色体组所含的染色体:Ⅱ、Ⅲ、Ⅳ、X或Ⅱ、Ⅲ、Ⅳ、Y 。
(2)组成特点4.多倍体(1)概念⎩⎨⎧起点:受精卵染色体组数: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实例:三倍体香蕉、四倍体马铃薯(2)特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3)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1)概念: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特点⎩⎨⎧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3)应用:单倍体育种。
①方法: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人工诱导用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正常纯合子②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三、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1.实验原理2.实验流程及结论根尖的培养及诱导⎩⎪⎪⎨⎪⎪⎧①培养方法: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让洋葱的底部接触水面②诱导时机:待洋葱长出 1 cm 左右的不定根时③诱导措施: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 ℃),诱导培养36 h↓取材及固定⎩⎨⎧①取材: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 0.5~1 cm②固定: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 , 以固定细胞的形态③冲洗: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制作装片⎩⎨⎧⎭⎬⎫①解离②漂洗③染色:使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④制片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变异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结论:低温能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
() 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都可以观察到。
() 3.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5章 第1节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讲义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5章 第1节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7978b71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c.png)
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1.概念由许多低分子化合物以共价键结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通常在104以上)的一类化合物。
2.基本概念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聚合高聚物—由单体聚合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化合物↓单元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单位,也称重复结构单元↓数目聚合度—高分子链中含有链节的数目,通常用n表示例如:【归纳总结】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低分子有机物的区别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低分子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0 000以上 1 000以下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平均值明确数值分子的基本结构若干重复结构单元组成单一分子结构性质物理、化学性质有较大差别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类型 1.加成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1)概念由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分子以加成反应的形式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2)加聚反应的特点①单体必须是含有双键、三键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例如:烯、二烯、炔、醛等)。
①反应只生成高聚物,没有副产物产生。
①聚合物链节的化学组成跟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
①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
(3)常见的加聚反应 ①丙烯的加聚: n CH 2==CH—CH 3―――→催化剂。
①1,3-丁二烯的加聚:n CH 2==CH—CH==CH 2――→催化剂CH 2—CH==CH—CH 2。
2.缩合聚合反应(缩聚反应) (1)概念有机小分子单体间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生成小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2)缩聚反应的特点①单体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官能团(如—OH 、—COOH 、—NH 2、—X 等)。
①缩聚反应生成聚合物的同时,还有小分子副产物(如H 2O 、NH 3、HCl 等)生成。
①所得聚合物链节的化学组成与单体的化学组成不同。
①缩聚物结构简式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或原子团。
如:(3)常见的缩聚反应 ①羟基酸缩聚如HOCH 2COOH 的缩聚: n HOCH 2COOH 催化剂①+(n -1)H 2O 。
组合数学讲义 5章 抽屉原理
![组合数学讲义 5章 抽屉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a3a9325a8102d276a22fc3.png)
第五章 抽屉原理和Ramsey 理论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或重叠原理,是组合数学中两大基本原理之一,是一个极其初等而又应用较广的数学原理。
其道理并无深奥之处,且正确性也很明显。
但若能灵活运用,便可能得到一些意料不到的结果。
抽屉原理要解决的是存在性问题,即在具体的组合问题中,要计算某些特定问题求解的方案数,其前提就是要知道这些方案的存在性。
1930年英国逻辑学家F. P. Ramsey 将这个简单原理作了深刻推广,即Ramsey 定理,也被称为广义抽屉原理。
它是一个重要的组合定理,有许多应用。
5.1 抽屉原理(一)基本形式定理5.1.1 (基本形式)将n +1个物品放入n 个抽屉,则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数不少于两个。
证 反证之。
将抽屉编号为:1,2, …,n ,设第i 个抽屉放有i q 个物品,则 121+=+++n q q q n但若定理结论不成立,即1≤iq ,即有n q q q +++ 21≤n ,从而有 n q q q n n ≤+++=+ 211矛盾。
例 5.1.1 一年365天,今有366人,那么,其中至少有两人在同一天过生日。
注:与概率的区别:抽屉原理讲的是所给出的结论是必然成立的,即100%成立。
而概率反映的是不确定性现象发生的可能性问题,不讨论100%成立的确定性概率问题。
生日悖论:随机选出n 个人,则其中至少有二人同一天出生的概率为()A P n =n n P 3651365-特例:()A P 23=50.73%,()A P 100=99.99997%例 5.1.2 箱子中放有10双手套,从中随意取出11只,则至少有两只是完整配对的。
(二)推广形式定理5.1.2 (推广形式)将121+-+++n q q q n 个物品放入n 个抽屉,则下列事件至少有一个成立:即第i 个抽屉的物品数不少于i q 个。
(证)反证。
不然,设第i 个抽屉的物品数小于i q (i =1,2, …,n )(即该抽屉最多有1-i q 个物品),则有11+-∑=n q n i i =物品总数≤()n q q ni i n i i -=-∑∑==111与假设矛盾。
现代光学课程讲义:第5章 光波与介质的相互作用
![现代光学课程讲义:第5章 光波与介质的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40b8b1780eb6294dd886cdb.png)
第5章 光波与介质的相互作用除了真空,没有一种介质对光波或电磁波是绝对透明的。
光通过介质时,一部分能量被介质吸收而转化为介质的热能或内能,从而引起光的强度随传播距离增大而减小,这种现象称为介质对光的吸收。
介质的不均匀性将导致定向传播的光,部分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分散到各个方向,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光的散射也会造成光强随传播距离增大而减小。
另一方面,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要小于真空中的光速,而且介质中的光速与光的频率或波长有关,即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这种现象称作光的色散。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是光在介质中传播时所发生的普遍现象,并且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就是光与介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光在介质中的吸收、色散和散射现象,实际上就是光与介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要正确地认识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现象,就应深入地研究光与介质的相互作用。
大体上说,介质对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均系分子尺度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故三者曾并称为分子光学。
研究这类现象,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还可得到许多有关物质结构的重要知识。
严格地讲,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应当用量子理论去解释,但是,把光波作为一种电磁波,把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看成是组成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受到光波电磁场的作用,由此得到的一些结论,仍然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
§1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最重要成就之一就是将电磁现象与光现象联系起来,利用这个理论正确地解释了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的许多重要性质,例如光的干涉、衍射以及光与介质相互作用的一些重要现象:法拉第效应、克尔效应等。
但是,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在说明光的传播现象时,对介质的本性作了过于粗略的假设,即把介质看成是连续的结构,得出了介质中光速不随光波频率变化的错误结论,因此,在解释光的色散现象时遇到了困难。
为了克服这种困难,必须要考虑组成介质的原子、分子的电结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是一个微观过程,它的运动规律与宏观现象的运动规律不同,要正确地描述介质中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应该采用量子理论。
习题讲义第5章_5
![习题讲义第5章_5](https://img.taocdn.com/s3/m/228baa0876c66137ee06197a.png)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答疑编号50198805011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知识点:安全生产许证的延期管理。参见教材P149。 6.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对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违法行为,有权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是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的( )。
A.形式审查和内容审查
B.简易审查和详细审查
C.书面审查和内容审查
D.形式审查和实质性审查
[答疑编号50198805011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知识点: 安全生产许证的办理。排除BC,注意干扰项A,选D(任何行政许可都需经过形式审查和实质性审查两个过程)。参见教材P148。 5.依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企业应当于有效期限届满前( )向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机关办理延期手续。(07考题)
A.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B.省级煤炭行业主管部门
C.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设区的市级煤炭行业主管部门
[答疑编号501988050109]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51。 4.依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在接到申请人关于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申请书、相关文件和资料后,应当对其进行( )。(07考题)
A.勘查许可证、煤炭经营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
B.煤炭经营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采矿许可证
C.勘察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
第五章 安全法规 重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5.第五章: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上课讲义
![5.第五章: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上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94845837f1922791688e8ab.png)
5.第五章: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第五章练习题1.一复杂的系统由100个相互独立起作用的部件所组成,在整个运行期间每个部件损坏的概率为0.10,为了使整个系统起作用,至少必须有85个部件正常工作,求整个系统起作用的概率.2.一复杂的系统由n个相互独立起作用的部件所组成,每个部件的可靠性为0.90,且必须至少有80%的部件工作才能使整个系统正常工作,问n至少为多大时才能使系统的可靠性不低于0.95?3.对敌人的防御地段用炮火进行100次射击,每次射击的炮弹命中数的数学期望为2,均方差为1.5,求当射击100次时有180颗到220颗炮弹命中目标的概率的近似值. (已知Φ(1.33)=0.9082, Φ(1.5)=0.9332, Φ(2)=0.9772).4.某种电子元件使用寿命服从λ=0.1(单位(小时)的指数分布.一个元件损坏后,第二个接着使用.求100个这类元件总计使用时间超过900小时的概率.5.设某车间有200台同型机床,工作时每台车床60%的时间在开动, 每台开动时耗电1千瓦.问应供给该车间多少千瓦电力才能有0.999的把握保证正常生产?6.用切比雪夫不等式确定,当掷一均匀铜币时,需投多少次,才能保证正面出现的频率在0.4与0.6之间的概率不小于90%?并用正态逼近计算同一问题。
7.某公司有200名员工参加一种资格证书考试,按往年经验,该考试通过率为0.8.试用中心极限定理计算这200名员工至少有150人通过考试的概率.8.欲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限于测量工具,将其分成1200段进行测量.设每段测量误差(单位:千米)相互独立,且均服从区间(-0.5,0.5)上的均匀分布,试求总距离测量误差的绝对值不超过20千米的概率.(用中心极限定理)9.某宿舍有学生900人,每人在傍晚大约有10%的时间要占用一个水龙头,设每人需用水龙头与否是相互独立的,问该宿舍至少需要安装多少水龙头,才能以95%以上的概率保证用水需要.(已知Φ(1.645) = 0.95, Φ(1.28) = 0.90, Φ(1.96)=0.975).10.已知一本书有500页,每一页的印刷错误的个数服从泊松分布P(0.2).各页有没有错误是相互独立的,求这本书的错误个数多于88个的概率.11.某保险公司多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索赔户中被盗索赔户占20%,以X表示在随意抽查的100个索赔户中因被盗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户数.求被盗索赔户不小于14户且不多于30户的概率近似值.(利用棣莫弗--拉普拉斯定理近似计算.)12.某品牌家电三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为0.2,且各家电质量相互独立.某代理商发售了一批此品牌家电,三年到期时进行跟踪调查:(1)抽查了四个家电用户,求至多只有一台家电发生故障的概率;(2)抽查了100个家电用户,求发生故障的家电数不小于25的概率((2)利用棣莫弗--拉普拉斯定理近似计算.)证明题1. 利用中心极限定理证明:2.设随机变量X~f(x)=,其中n为正整数.证明:P{0<x<2(n+1)}≥。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第5章-共聚反应讲义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第5章-共聚反应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ce0442131b765ce0408144c.png)
F1 =
r1 f12 + f1 f2 r1 f12 + 2 f1 f2 + r2 f22
即
k12[M1*][M2] = k21[M2*][M1]
故
[M1*] = k21[M2*][M1]/ k12[M2]
代入共聚物组成方程(i),并令 r1 = k11/k12, r2 = k22/k21 整理得共聚合方程:
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
式中 r1和 r2分别为同系链增长速率常数与交叉链增长 速率常数之比,分别称为M1和M2的竞聚率。
(2)交替共聚物(alternating copolymer) 两单体单元在分子链上有规律地交替排列,A单体单元
相邻的肯定是B单体单元。
ABABABABABABABABABABABAB
命名与无规共聚物类似,但在后缀“共聚物”前加“交替”, 如: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A-alt-B)
(3)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 两单体单元在分子链上成段排列。(A-b-B) ~AAAAAAAAAAAAABBBBBBBBBBBBB~
动力学推导时,与均聚反应做相似的假设: (1)等活性 (2)分子量很大 (3)稳态
假设(1)活性中心的反应活性与链的长短无关,也与前末端 单体单元无关,仅取决于末端单体单元;
M2M1* =
M1M1* =
M1*
M1M2* =
M2M2* =
M2*
即,体系中就只存在两种链增长活性中心,这样共聚合的链增 长反应就可简化为这两种活性中心分别与两种单体之间进行的 四个竞争反应:
第五章王珊,萨师煊版《数据库系统概论》讲义及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王珊,萨师煊版《数据库系统概论》讲义及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9888cc0508763231121237.png)
完整性约束条件分类
六类完整性约束条件
•
静态列级约束 静态元组约束 静态关系约束 动态列级约束 动态元组约束 动态关系约束
• • • • •
完整性约束条件(续)
对象状态 动态 动态列级约束 ④ 静态列级约束 ① 动态元组约束 ⑤ 动态关系约束 ⑥
静态
静态元组约束 静态关系约束 ② ③
列
元组
关系
对象粒度
4. 修改被参照关系中主码的问题
• 两种策略 (1)不允许修改主码 (2)允许修改主码
允许修改主码策略
• 违约操作 ♦要修改被参照关系中某些元组的主码值, 而参照关系中有些元组的外码值正好等 于被参照关系要修改的主码值 ♦要修改参照关系中某些元组的主码值, 而被参照关系中没有任何元组的外码值 等于被参照关系修改后的主码值
允许修改主码策略
例:将Student关系中Sno=950001的元组中Sno 值改为960123。而SC关系中有 4个元组的 Sno=950001 – 级联修改:将SC关系中4个Sno=950001元组 中的Sno值也改为960123。如果参照关系同时 又是另一个关系的被参照关系,则这种修改操 作会继续级联下去。
一般是拒绝执行
• 违反参照完整性的操作:
– 拒绝执行 – 接受这个操作,同时执行一些附加的操作,以保证 数据库的状态正确
三、参照完整性的实现
例:职工-部门数据库包含职工表EMP和部门表DEPT
1 DEPT关系的主码为部门号Deptno 2 EMP关系的主码为职工号Empno, 外码为部门号Deptno 称DEPT为被参照关系或目标关系,EMP为参照关系
3.在参照关系中插入元组时的问题
• 受限插入 – 仅当被参照关系中存在相应的元组,其主码值 与参照关系插入元组的外码值相同时,系统才 执行插入操作,否则拒绝此操作。 • 递归插入 – 首先向被参照关系中插入相应的元组,其主码 值等于参照关系插入元组的外码值,然后向参 照关系插入元组。
【工程热力学精品讲义】第5章
![【工程热力学精品讲义】第5章](https://img.taocdn.com/s3/m/bed8f88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2.png)
δq
Tr 0
克劳修斯不等式
结合克氏等式,有
0,则
δq 0 可逆 “=”
Tr
不可逆“<”
注意:1)Tr是热源温度;
2)工质循环,故 q 的符号以工质考虑。
例A443233
25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δq 0 δq δq 0
Tr
T 1A2 r
T 2 B1 r
δq δq δq δq
第5章开篇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 ★能量守恒,节能,节什么
★世界能源危机纯粹是别有用心之人的炒作。
环境介质中积聚了无穷的能量,据计算全球海水质量约
? 为 m = 1.42×1021 kg,如海水温度降低 3.36×10–6 K ,其
6
能质降低的过程可自发进行,反之需一定条件—补偿过 程,其总效果是总体能质降低。
Q1 Q2 Wnet
代价
T2 Q2 T1
代价
T1 Q2T2
Wnet Q1 Q2
系统什么性质能反应此特性? 熵 7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典型表述
1.克劳修斯叙述——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不花代价地从低温 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29
五、 熵的微观意义
1)有序和无序
有序
无序
30
2)熵增与无序度
a
b
c
假定为理想气体,自由膨胀
s
Rg
ln
v2 v1
sc sb sa
a
b
sa sb
sab 0
a
b
ta tb
sab 0
31
S k lnW 玻尔兹曼关系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5章习题解答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5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a2a6eab58e9951e79a89279c.png)
第5章
思考题及习题5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P0口作为总线端口使用时,它是一个双向口
B.P0口作为通用I/O端口使用时,外部引脚必须接上拉电阻,因此它是一个准双向口
C.P1~P3口作为输入端口用时,必须先向端口寄存器写入1
D.P0~P3口的驱动能力是相同的
答:A.对;B.对;C.对;D.错;
2.双向口与准双向口的区别是什么
;
答:双向口与准双向口的区别是:双向口有高阻态而准双向口没有。
从引脚内部电路结构上来看,双向口引脚内部没有上拉电阻,为漏极开路,而准双向口引脚内部有上拉电阻。
准双向口用作输入时,一定要先向端口先写入“1”。
第5章和第6章重点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5章和第6章重点思考题和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f5df54492b160b4e767fcf80.png)
输出净功:
wnet = w2 − w1 = 392.82 − 240.46 = 152.36kJ / kg
循环吸热量:
q1 = h3 − h2 = cP (T3 − T2 ) = 1004.5 × (873 − 534.38) = 340.14kJ / kg
热效率: 或 热效率:
η = wnet = 152.36 = 44.8% q1 340.14
kJ/(kg.K);h2’=137.72 kJ/kg,h2’’=2560.6 kJ/kg
x = s2 − s2 ' = 6.6446 − 0.4761 = 0.779 s2 ''−s2 ' 8.393 − 0.4761
h2 = xh2 ''+(1 − x)h2 ' = 0.779 × 2560.6 + (1 − 0.779) ×137.72 = 2025.1 kJ/(kg.K)
5. dh = c pdT 适来自于任何工质的定压过程。水蒸气定压汽化过程中 dT = 0,由此得出结论, 水定压汽化时 dh = c pdT = 0 ,此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因为定压汽化过程中发生了相变,上式只适用于不发生相变的过程。
习题
5-1 试利用水蒸气表确定下列各点的状态,并确定各状态的焓、熵或干度及比体积。
⑴ p = 20 MPa, t = 300 ℃; ⑵ p = 9 MPa, v = 0.017 m3/kg;
⑶ p = 4.5 MPa, t = 450 ℃;
⑷ p = 1 MPa, x = 0.90 。
解:
题号
1
2
3
p(MPa )
20
9
第5章 半导体器件基础-习题解答
![第5章 半导体器件基础-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2a2e07e404a1b0717fd5ddd8.png)
UI U Z I L I Z max R
U I (max) U Z I Zmax I Lmin
R
U I (min) U Z I Zmin I Lmax
则 30
13.6 9 12 9 R 49(选47) ; 100 56 5 56
I1 ① ③ I3 题 5.6 图 I2 ②
【解】(1) 集电、基、发射
(2) 40
(3) PNP 型
5.7 如题 5.7 图所示电路中,已知场效应管的,试判断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场效 应管分别工作在哪个状态? (1)uGS=-8V,uDS=4V (2)uGS=-3V,uDS=4V (3)uGS=-3V,uDS=1V
(2)N 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 ② ①电子 (3)PN 结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 ( ①具有高电阻性
②自由电子 ② )。
②具有单向导电性 )。
③具有低电压性
(4)在半导体材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②
① P 型半导体中由于多数载流子为空穴,所以它带正电。 ② N 型和 P 型半导体材料本身都不带电。 ③ N 型半导体中由于多数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所以它带负电。 (5)在题 5.1(5)图所示电路中, u 6 sin(t) V ,E =3V,若忽略二极管正向压 降和反向电流,则 u0 的波形为图( ③ )。
U I (max) U Z 13.6 9 UZ 9 0.81W 1W R 51
(2) 校验稳压管的最大耗散功率,当 IL =0, 稳压管的耗散功率最大,
PZ I RU Z
所以选 2CW107 的稳压管可满足要求; (3) 计算限流电阻的最大耗散
【基本概念题】 5.1 思考题 (1) PN 结的反偏和正偏指的是什么? (2)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如何把它的伏安特性线性化? (3)稳压管和普通二极管有什么区别? (4)三极管是线性元件还是非线性元件? (5)为什么三极管的输入特性与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类似? (6)三极管处于截止、放大、饱和三个状态时的外部条件是什么? (7)在场效应管的特性描述中为什么不用输入特性曲线,而用转移特性曲线? 5.2 选择题 (1)P 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 ①电子 ③ )。 ③空穴 ②自由电子 )。 ③空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电气设备的选择5-1 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是什么?答:电气设备的选择应遵循以下3项原则:(1) 按工作环境及正常工作条件选择电气设备a 根据电气装置所处的位置,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选择电气设备型号;b 按工作电压选择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c 按最大负荷电流选择电气设备和额定电流。
(2) 按短路条件校验电气设备的动稳定和热稳定 (3) 开关电器断流能力校验5-2 高压断路器如何选择? 答:(1)根据使用环境和安装条件来选择设备的型号。
(2)在正常条件下,按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其所在线路的额定电压选择额定电压,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应不小于实际通过它的最大负荷电流选择额定电流。
(3)动稳定校验(3)max sh i i ≥式中,(3)sh i 为冲击电流有效值,max i 为电气设备的额定峰值电流。
(4)热稳定校验2(3)2th th ima I t I t ∞≥式中,th I 为电气设备在th t 内允许通过的短时耐热电流有效值;th t 为电气设备的短时耐热时间。
(5)开关电器流能力校验对具有分断能力的高压开关设备需校验其分断能力。
设备的额定短路分断电流不小于安装地点最大三相短路电流,即(3).max cs K I I ≥5-3跌落式熔断器如何校验其断流能力?答:跌落式熔断器需校验分断能力上下限值,应使被保护线路的三相短路的冲击电流小于其上限值,而两相短路电流大于其下限值。
5-4电压互感器为什么不校验动稳定,而电流互感器却要校验?答:电压互感器的一、二次侧均有熔断器保护,所以不需要校验短路动稳定和热稳定。
而电流互感器没有。
5-5 电流互感器按哪些条件选择?变比又如何选择?二次绕组的负荷怎样计算? 答:(1)电流互感器按型号、额定电压、变比、准确度选择。
( 2)电流互感器一次侧额定电流有20,30,40,50,75,100,150,200,400,600,800,1000,1200,1500,2000(A )等多种规格,二次侧额定电流均为5A ,一般情况下,计量用的电流互感器变比的选择应使其一次额定电流不小于线路中的计算电流。
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为保证其准确度要求,可以将变比选的大一些。
(3) 二次回路的负荷取决于二次回路的阻抗的值。
5-6 电压互感器应按哪些条件选择?准确度级如何选用? 答:电压互感器的选择如下:●按装设点环境及工作要求选择电压互感器型号;●电压互感器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装设点线路额定电压; ●按测量仪表对电压互感器准确度要求选择并校验准确度。
●电压互感器在不同接线时,二次侧负荷要换算计量用电压互感器准确度选0.5级以上,测量用的准确度选1.0级或3.0级,保护用的准确度为3P 级和6P 级。
5-7 室内母线有哪两种型号?如何选择它的截面?答:母线的种类有矩形母线和管形母线,母线的材料有铜和铝。
母线截面选择:(1)按计算电流选择母线截面,且c a I I ≥1式中,1a I 为母线允许的载流量;c I 为汇集到母线上的计算电流。
(2)年平均负荷、传输容量较大时,宜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母线截面,且eccec j I S = 式中,ec j 为经济电流密度,ec S 为母线经济截面。
5-8支柱绝缘子的作用是什么?按什么条件选择?为什么需要校验动稳定而不需要校验热稳定? 答:(1)作用是用来固定导线或母线,并使导线与设备或基础绝缘。
(2)支柱绝缘支的选择应符合下列几个条件:①按使用场所选择型号②按工作电压选择额定电压 ③校验动稳定(3)因为短路时会产生冲击电流并作用在绝缘子上,但不会发热就不需要校验热稳定。
5-9 穿墙套管按哪些条件选择?答:穿墙套管按下列几个条件选择: (1)按使用场所选择型号; (2)按工作电压选择额定电压; (3)按计算电流选择额定电流; (4)动稳态校验16.0a c F F ≤ 72)3(1110)(-⨯+=sh c i al l K F 式中,c F 为三相短路电流作用于穿墙套管上的计算力(N );1a F 为穿墙套管允许的最大抗弯破坏负荷(N );1l 为穿墙套管与最近一个支柱绝缘子间的距离(m ),2l 为套管本身的长度(m ),a 为相间距离,862.0=K 。
(5)热稳定校验2(3)2th th ima I t I t ∞≥式中,th I 为电气设备在th t 内允许通过的短时耐热电流有效值;th t 为电气设备的短时耐热时间。
5-10为什么移开式开关柜柜内没有隔离开关,而固定式开关柜柜内有隔离开关? 答:移开式开关柜中没有隔离开关,是因为移开式开关柜由固定的柜体和可抽出的部件简称手车)两大部分组成。
断路器等一次设备安装在手车上,手车置于手车室内。
只有当断路器处分闸位置时,手车才能抽出或插入。
手车抽出能形成断开点,故不需要隔离开关。
而固定式开关柜内的结构型式是固定式,所以需要隔离开关。
5-11 电压线路中,前后级熔断器间在选择性方面如何进行分配? 答:一般前级熔断器的熔体额定电流应比后级熔断器的熔体额定电流大2至3级,以使靠近故障点的熔断器最先熔断。
5-12低压断路器选择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1)低压断路器的型号及操作机构形式应符合工作环境,保护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2)低压断路器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装设地点线路的额定电压;﹙3﹚低压断路器脱扣器的选择和整定满足保护要求;(4)低压断路器的壳架等级额定电流应不小于脱扣器的额定电流;QF N I .≥OR N I .壳架等级额定电流QF N I .是指框架或塑壳中所能装的最大脱扣器额定电流,标明断路器 的框架或塑壳通流能力的参数,主要由主触头的通流能力决定。
﹙5﹚低压断路器的额定短路分断电流sc I 应不小于其安装处的最大短路电流。
对万能式低压断路器,其分断时间在0.02S 以上时,按下式校验 cs I ≥()3m ax .K I对塑壳式低压断路器,其分断时间在0.02S 以下时,按下式校验cs I ≥()3sh I5-13 某10kV 线路计算电流150A ,三相短路电流为9kA ,冲击短路电流为23kA ,假想时间为1.4s ,试选择隔离开关、断路器,并校验它们的动稳定和热稳定。
解:据题意可得:U w.N =10kV .、I c =150A.、I (3)k =9kA.、i sh (3)=23kA. (1) 高压断路器的选择 查表A-4,选择ZN28-12型真空断路器,其有关技术参数及装设地点的电气条件和计算选择结果列于下表中,从中可以看出断路器的对数均大于装设地点的电气条件,故所选断路器合格。
(2)高压隔离开关的选择查表A-5,选择GN19-12高压隔离开关。
选择计算结果列于下表中。
5-14 某10kV 车间变电所,变压器容量为630kV A ,高压侧短路容量为100MV A ,若用XRNT1型高压熔断器做高压侧短路保护,试选择XRN1型熔断器的规则并校验其断流能力。
解:(1)选择熔断器额定电压:kV U kV U N S FU N 1012..=>= (2)选择熔体和熔断器额定电流: I N.FE ≥I C 36.37A == I N.FE ≥(1.5~2.0)I 1N.T I N.FE ≥1.5 1.554.56A == I N.FU ≥I N.FE根据上式计算结果查表A-6-1,选XRNT1-12型熔断器,其熔体电流为63A ,熔断器额定电流为125A ,最大断流能力50kA 。
(2)检验熔断器能力:kAU S I kA I dk k cs 5.55.103100350max .=⨯==>=所以:所选XRNT1-12-125/63型熔断器满足要求。
5-15 在习题5-13的条件下,若在该线路出线开关柜配置两只LZZBJ9-12型电流互感器,分别装在A,C 相,采用两相式接线,电流互感器0.5级二次绕组用于电能测量,装三相有功及无功电度表各一只,每个电流线圈消耗负荷0.5V A ,有功率表一只,每个电流线圈负荷为1.5V A ,中性线上装一只电流表,电流线圈消耗负荷为3V A (A,C 相各分担3V A 的一半)。
电流互感器至仪表﹑继电器的单向长度为2.5m ,导线采用BV-500-1*2.5mm 2的铜心塑料线。
试选择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并校验其动稳定,热稳定和各二次绕组的负荷是否符合准确度的要求。
解:根据线路电压为10KV ,计算电流为150A ,查表A-7,选变比为200/5A 的LZZBJ9-12型电流互感器,kA i 75max =,kA I th 30=,1th t s =,210N S VA =。
① 准确度校验2222()3 2.5(0.50.5 1.5)25*(0.1)2 2.5537.32i N WL tou NS S I R R S ≈++=+++++⨯=<∑ 满足准确度要求。
② 动稳定校验kA i kA i sh 2375)3(max =>=满足动稳定要求。
③ 热稳定校验222(3)2223019009 1.4113.4th th ima I t kA s I t kA S ∞=⨯=>=⨯=满足热稳定要求。
所以选择LZZBJ9-12 200/5A 电流互感器满足要求。
5-16某35kV 总降变电所10kV 母线上配置一只三相五芯柱式三绕组电压互感器,采用Y0/Y0/ 接法,作母线电压、各回路有功电能和无功电能测量及母线绝缘监视用。
电压互感器和测量仪器的接线如图5-3所示。
该母线共有五路出线,每路出线装设三相有功电度表和三相无功电度表及功率表各一只,每个电压线圈消耗的功率为1.5V A ,四只电压表,其中三只分别接于各相,作相电压监视,另一只电压表用于测量各线电压,电压线圈的负荷均为4.5V A 。
电压互感器侧电压继电器线圈消耗功率为2.0V A 。
试选择电压互感器,校验其二次负荷是否满足准确度要求(提示:三相五芯柱式电压互感器所给的二次负荷为三相负荷,将接于相电压、线电压的负荷换算成三相负荷)。
解:根据要求查附录表A-8,选一只JSJW-10三相五芯柱式三绕组电压互感器,其电压比为10000/3:100/3:100/3 V ,0.5级二次绕组(三相)额定负荷为120VA 。
除三只电压表分别接于相电压外,其余设备的电压线圈均接于AB 或BC 线电压间,可将其折算成相负荷,B 相的负荷最大,若不考虑电压线圈的功率因数,接于线电压的负荷换算成单相负荷按式2-32为[][]bc ab BC ab bc BC ab abb S S S SS SS 2121)30120cos()300cos(31)30cos()30cos(31+=-++=-++= φφφB 相负荷为[][]VA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KVh wh w V h wh w V KVbc ab V KV b V b 92.292315)5.15.15.1(215.45)5.15.15.1(215.4315)(215)(2131212131var var =⨯+⨯++++⨯+++=+⨯++++⨯+++=+++=++=φ 三相负荷为S=3b S =3×29.92=89.76VA <VA S N 1202=故二次负荷满足要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