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选做题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备考研讨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新课标、考纲研究

2019年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新课标、考纲研究
《物质结构与性质》 新课标、考纲研究
一、适应新形势
新高考方案的变化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变化 减少必修课程,减轻学生负担,全面均衡发展;(合格考试) 增加选修课程,加大选修容量,保障课程选择;(等级考试) 开发校本课程,突出兴趣培养,促进个性发展;(综合素质评
价)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宏观 辨识 与 微观 探析 素养 水平
三、新课标研究
主题一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内容要求】
【学业要求】
1.1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能说明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与宏观物体运
了解有关核外电子运动模型的历史发展过程, 动特点的差异。
认识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能结合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
知道电子运动的能量状态具有量子化的特征 洪特规则书写和说明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
述原子序数与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数据的关系,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变化的关系; 根据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自主设计、绘制元素周期表。
调查与交流讨论:交流讨论元素周期表中区、周期、族的划分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从核外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原因;利用 电离能、电负性的数据,讨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查阅有关元素的电负性资料,解释 元素的“对角线”规则,列举实例予以说明。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课程观
结构—性质 —用途
化学—技术 —社会
类比—假设 —论证—建模
一、适应新形势
二、观念与思路
1.认识方式的转变: 测不准 量子化 统计 概率
2.教学方式的转变: 探究过程、学科思想、思维方式
认识物质结构的基本思路
认识物质结构的基本角度

“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

“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

《物质结构与性质》在高考中属于选考内容,且处于选做题的位置,但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

笔者认真分析了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试题,总结出《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的考查呈现出以下特点:题型比较稳定、情境新颖,以主干知识为依托突出学生素质和能力考查,突出新课改的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综合性的特征。

一、《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试题特点1.立足基础,突出能力试题突出体现了新课程下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立足于考查学生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理解和认识;试题注重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注重于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其试题均离不开三大系列的主干知识,即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分子结构与分子性质、晶体结构与晶体性质。

如2012年江苏卷以一项科学研究成果为背景,设置的若干个小问题,实际上考查的就是三大主干知识:电子排布式,空间构型,杂化方式。

化学键的数法以及配位键的表示,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思维创新的能力。

再如2012年福建卷,试题考查了以下主干知识: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基态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决定因素、轨道杂化配位键、微粒间的作用力等,同时也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在新情景中接受、吸收、抽取以及整合化学信息能力、图像处理能力、分析物质结构的能力等。

2.贴近生活,关注科技,重视实践试题紧密联系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素材,关注科学发展现状,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注重体现新课程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的理念,凸显stse精神关注社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试题具有鲜明的新课程气息,试题内容涉及生产、生活、环保、能源、化工、科研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贴近生活是今年试题的又一特点。

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体现在每一个考题之中,这样的试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与实际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很好地诠释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这样的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2019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2019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不同阶段的侧重点
一轮:深挖教材思维模型。
三轮:模拟演练,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强化 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2、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考查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例 如:原理题中的量化数据关系、流程题中的转化流程信息 以及陌生方程式书写中给的反应信息等。
全国卷 化学试题特点
三、形式多样,数据详实,测评学科关键能力
3、证据具体详实,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证据推理是逻辑推 理能力在化学中的体现,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证据,对物质的 组成、结构及性质变化进行分析推理,揭示数据和现象的本 质特征。例如:原理题中基于数据的推理、实验题中基于实 验现象的推理以及陌生方程式书写和元素周期律选择题中 基于规律的推理。
2019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浅析
全国卷 化学试题特点
近几年高考化学命题一直在贯彻落实发展素质 教育和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考查要求,以高考 评价体系为依托,选取各种类型的情景素材,通过 科学规范的试题设计,考查考生信息获取及加工能 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试题能够区 分不同类型的考生,贯彻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落实了“基础 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有助 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
理的应用; 较,利用盖
化学平衡常 数、溶度积
斯定律书写 热化学反应 方程式,转
常数的计算; 化率和化学
离离子方程
平衡常数的 计算,平衡
式的书写 移动原理的
(氧化还原 应用,转化
反应与非氧 化还原反应)
率比较,焓 变的判断。
热能与化学 能的相互转 化、热化学 方程式的含 义,利用盖 斯定律书写 热化学反应 方程式,化 学反应速率、 活化能的概 念、转化率 和化学平衡 常数的计算, 平衡移动原 理的应用。

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理综化学试题的一点思考

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理综化学试题的一点思考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积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握新时代的育人方向,落实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精选试题情境,呈现真实问题,展现了科技前沿与高中的联系,激发考生探究思维和联系知识的分析能力,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彰显教育改革的鲜明导向。

一、根据化学学科的“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究思维化学的研究基础是实验,进行有效而目的明确的实验是进行一切化学生产和研究的必备手段。

第27题以常见药物阿司匹林的一种合成方法作为已知信息,考察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的熟悉程度。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药物,以陌生信息考察熟悉知识点,例如物质分离操作及目的,所需常见仪器选用,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的产率计算。

以复杂实验带出简单操作,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前沿的兴趣,增强对化学学习的信心。

第10题水溶液离子平衡题目形式新颖,以大学实验中常见分离方式离子交换柱层析为载体改编,考察水溶液导电能力,电荷守恒和读图能力。

展现高中知识与大学实验的联系,也体现了考纲中对考生获取信息和加工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的要求。

二、精挑文献,展现最新成果,增长知识见识,增强高中与前沿科技联系2019年高考化学多数试题是以学术专著、科技期刊、会议论文、技术专利等资料为素材背景编写的。

以这些文献为基础命制的试题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让学生通过试题情境认识化学学科价值,从而增长知识见识。

随着4G乃至5G时代的到来,电子设备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发展在同时依然收到时代科技的制约。

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其电池容量和可靠性,尽管如今锂离子电池已经非常普遍,但它的寿命和安全性依然充满着挑战性,基于Zn的水系可充电电池或将胜任这项挑战,理科综合III卷第13题的电池来源于顶级刊物《Science》2017年刊载的一种可充电的Ni-3D Zn电池。

该题以这种电池的结构和涉及物质为载体,将科学研究热点引入考题,考查新型的电池结构、充放电工作原理、化学的魅力在于合成新分子、创造新物质,开发新应用。

2019年全国Ⅱ卷化学高三备考研讨会

2019年全国Ⅱ卷化学高三备考研讨会

2019年全国Ⅱ卷化学高三备考研讨会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下面我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2019年化学高三备考策略。

分三部分(出示:研讨提纲):第一部分:2018年全国II卷试题分析及评价第二部分:2019年化学考试大纲解读第三部分:高三化学备考策略一、2018年全国II卷化学试题分析及评价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能力测试依托“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凸显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内容,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彰显素质教育的鲜明导向,体现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26和27均为化学原理,36题为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二)全国II卷主要考查的内容、评价分析与核心素养总体来说,2018年化学测试不仅考查了学科必备知识,而且进一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落实。

具有如下特点:1.展现成果,突出贡献,发挥学科育人功能2.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3.形式多样,数据详实,测评学科关键能力化学观念、思维方法、关键能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高考试题中弘扬了科学精神,体现了化学学科在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渗透了育人导向,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2019年化学考试大纲解读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命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选择题考查“化学与生活”,二卷的化工流程题,学生不易得分。

要结合课本,在测试中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2.高中化学主干知识仍是高考的核心载体。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与能量等在考纲中仍是核心与主干。

有机化学选做题中对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从要求为“掌握”,合成路线强调用题中所给信息完成,要求学生对题中新信息的加工处理及时到位,在平时复习中要强化训练。

3.注重训练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查,学生不易得分的,区分度较大,回归教材,注重细节,选择题部分,寻找常见陷阱,如焰色反应中常见错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

2019年高考复习研讨《有机化学高考题评析及备考策略》

2019年高考复习研讨《有机化学高考题评析及备考策略》

一 有机化学考试说明要求
选考内容
(二)有机化学基础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掌握烷、烯、炔和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 (2)掌握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 之间的相互转化。 (3)了解烃类及衍生物的重要应用以及烃的衍生物合成方法。 (4)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 及应用。 (2)了解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2014
有机物命名
2015

2016

2017
▲ ▲
2018


分子式
结构简式

▲ ▲ ▲ 一般 6-7小题。每年都考有 ( 2个) (2个)
反应类型
化学方程式
同分异构体
机物命名、反应类型、同 ▲ ▲ ▲ ▲ 分异构体、反应方程式 (2个) (2个) (2个) (18年未考)、结构简式 ▲ ▲ ▲ (18年写分子式),设计 (2个) 合成线路等内容
选项B与C是解答的易错点和难点,对于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 数目判断,一般采用定一移一的方法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关 于有机物分子中共面问题的判断需要从甲烷、乙烯、乙炔和苯的 结构特点进行知识的迁移,灵活应用。
2018全国Ⅰ卷
36.化合物W可用作高分子膨胀剂,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氯乙酸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6)了解乙醇、乙酸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及重 要应用。 (7)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 性质及重要应用。 (8)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重要应用。 (9)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2014-2018年全国Ⅰ卷有机选择题考点内容比对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等级 能识别描述得非常清楚的科学问题,应用简单的模 3 型和策略。
等级 能给出可能的解释,在简单的调查后下结论。 2
等级 应用有限的科学知识于很少的、熟悉的情景中。 1
• 科学素养例题1:苍蝇
• 一个农夫在一个农业实验站养乳牛。乳牛生活的牛棚 里有很多苍蝇,以至影响到乳牛的健康。农夫就在牛棚 和牛身上喷洒了杀虫剂A,结果苍蝇几乎死光了。过了 一段时间,苍蝇又多起来了,农夫又喷洒了杀虫剂,效 果和第1次差不多。大多数,但不是全部的苍蝇都死了。 没过多久,苍蝇又多起来,农夫又喷洒杀虫剂加此反复 进行了5次。但农夫发现,杀虫剂A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差。 农夫注意到,这些杀虫剂是一次性大批量配制的,每次 喷洒的都是这些杀虫剂。农夫提出了如下假设:
浙江
上海
年份
2013 2014 2015
课标乙
0.454 0.50 0.47
课标甲
0.42 0.45 0.38
二、全国卷试题特点及对教学的启迪
• 1.基础性--突出核心知识
• 试题注重考查主干知识和核心观念,重视基础知识的 积累,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感悟。
基础性对复习课教学的启迪
• 2.生活性—情境优先
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及备考建议
一、试题结构和难度分析
二、试题特点及对教学的启迪
三、甲卷三、全试国化题学乙分卷试析题分析
一、全国乙卷试题结构和难度分析
试卷结构:7+3+3(1) 客观必做题(7×6分=42分)
必修一、必修二、化学反应原理
主观必做题(3题,共43分)。
实验探究题 无机综合(工艺流程)题 化学原理题
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命题模块重点与特点分析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命题模块重点与特点分析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命题模块重点与特点分析作者:吴勇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41期摘要:化学是高考理综三科之一,且占有很大分值。

高考化学最后一道选作题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工业这几个模块出题难度较大,本文章将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命题重点及其特点分析。

关键词:物质结构与性质特点题型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化学中的选修课,在最后的选做题中属于较简单、容易拿分的题目,所以要想理综考得好成绩,学好这门课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历年来的高考试卷,归纳了一些高考必考点以及一些例题,还分析了近年来高考对这门学科考试题目的特点,以方便学生们对高考重点的把握。

一、化学中物质结构与性质近年来高考特点1.立足基础和考查主干相结合纵观今年来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部分的考试内容,基本上考的都是最基本,最典型,最主干的知识点,并没有超出大纲要求,只要平时多用功,是很有机会拿高分的。

以下是高考时时常考的知识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方面,如原子电子排布式,元素原子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方面,如杂化轨道类型,分子(离子)空间构型;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方面,如晶胞判断与计算。

试题均建构在以教材为主的中学化学基础知识之上,没有偏离教材体系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试题基本保持稳定。

试题关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试卷并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面全部覆盖,也不能保证重点知识点可能反复出现。

2.重视基础和突出能力相结合在考查用最基础、最主干的知识点解决物质结构与性质问题的同时,近年来对晶胞判断与计算的考查也成为高考考题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以突出考查生的空间想象力及数学基础,特别是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能力,这种题通常不会单独考,会有一系列的小问题,最后再进行计算,所以必须保证前面的推算完全正确。

如2012年要求考生通过晶胞结构分析,对晶体的密度和微粒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2011年要求考生通过类比石墨、金刚石结构求算晶胞微粒数和晶体的密度。

2019年高考化学选考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备考建议

2019年高考化学选考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备考建议

二、研读《考试大纲》的变化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形成、极性、类型(σ 键和π 键)。了解配位键的含义 3.能用键能、健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4.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简单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 5.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 间结构。 (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范德华力的含义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了解氢键的含义,能列举存在氢键的物质,并能解释氢键对物质性质 的影响。
三、高考试题的分析与思考
[2018年全国I卷]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Li是最轻的固体金属,Li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池具有小而轻、能量密度 大等优良性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⑴下列Li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 D 、 C (填标号)
常规考点
+ ⑵Li+与H-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r(Li+)小于r(H-),原因是 Li 核电荷数较大 。 ⑶LiAlH4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LiAlH4中的阴离子空间构型 3 正四面体 是 ,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sp ,LiAlH4中存在 AB (填标号) A、离子键 B、σ键 C、π键 D、氢键
2019年大纲相对于2018年大纲无明显变化,这也符合我们 的预期,因为2017年相对于2016年考试大纲已经大幅度调整,今 年大纲保持稳定,在情理之中。对于选考内容《物质结构与性质 》与2017年完全相同。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级分布和排布原理。能正确书写1~36号元素 原子核外电子、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达式。 2.了解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电子在原子轨道之间的跃迁及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2019年高考化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物质结构与性质

2019年高考化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与性质【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6)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重点、难点剖析】一、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常见表示方法1.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常见表示方法(以硫原子为例)2.常见错误二、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应用 1.电离能的应用(1)判断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

(2)分析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如某元素的I n +1≫I n ,则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 。

(3)判断化学键类型。

2.电负性的应用(1)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以及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

(2)判断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价态。

(3)判断化学键类型。

三、价层电子对数和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的判断方法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结合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可预测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题高考真题分析及备考建议及策略及说题比赛

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题高考真题分析及备考建议及策略及说题比赛

解题思路
(4)图(a)是MgCu2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 体空隙中,填入以四面体方式排列的Cu。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
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x= 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 pm。设阿伏加德
罗常数的值为NA,则MgCu2的密度是
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 (2)知识点少,发散性比较弱,考点集中,便于集中攻克。并且知 识点之间相对独立,一般能够拿分。
• (3)思维、推理要求不是很高,审题、答题耗时少。
考点分析
2019年全国I卷35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MgCu2微小晶粒,其分 散在Al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 主要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______(填标号)。
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x=
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 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A,则MgCu2的密度是
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晶体空间结构、 晶胞计算
命题立意
本题以拉维斯相为载体综合考查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 试题的给出比较新颖,拉维斯相首次出现,结合图表、 数据,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空间想象 能力和计算能力。 充分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的学科素养。
罗常数的值为NA,则MgCu2的密度是
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鲁科版P85
4 y =体对角线的长
y = 3 apm 4
辅助原子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及性质》复习提纲及高考分析.docx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及性质》复习提纲及高考分析.docx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及性质》复习提纲及高考分析归纳整理:索会锋2016.元月前言:《物质结构与性质》这门课虽然是选修课程,但是在高考中作为选考题之一,占得分值和《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工艺》一样多,但内容比另两门选修课程要少,题型单一易解,所以复习方便,得分容易,是高考复习中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复习的捷径之选,所以经郭校长和高三化学组研究决定,特归纳整理了有关该课程的知识点及高考题型分析,便于同学们寒假回家自我复习,请同学们给予重视。

高三化学组索会锋一.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人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电子云密度越土;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尘,电子云密度越尘.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弄和主耍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別处于不同的电了层•原了由里向外对应的电了层符号分别为K、1八M、N、0、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理形、D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朵•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了层、原了•轨道(亚层)和H旋方向來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⑵•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了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直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仝同的轨道,且占旋状态担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卩铁』°、严)、半充满(P\ d\ f?).全空时(p°、d°、f)的状态,具有鮫低的能量和佼大的稳定性.如乙Cr〔Ar]3d%sl艺Cu〔Arl3d】°4sl(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ns(n-2)f(n-l)d npO• 7s5f6d7pO6s4f5d6p5s4d5p4s3d4P3s3p2s2pIs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2019年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题”的评价

2019年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题”的评价

"%# 应用 j4YLZ理论或等电子体 原理预测 .[6, 分子立体结构%比 较 .[6, 与 K6, 的沸点高低及 判 断理由 " 分子间氢键# - " # # F8失 去电子变成离子时失电子的顺序% 由题给的 4B价电子判断 4B, H价 电子排布-",# F5和 N# 5半径大小 比较-")# 由晶胞图示求算含未知 数的化学式%化学式中未知数 *与 晶体密度之间的表达式-原子的分 数坐标参数计算
角线的
% )
%即槡#) $- 大 球 是 沿 体 对 角 线 相 切% 不 是 沿 面 对
角线相切%这要从熟悉的金刚石晶胞进行类推%如图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所示%可知 .Y距离即本题求得 2C之间最小距离槡,)$&
槡 亦可 算 出 该 拉 维 斯 相 中 原 子 半 径 比0 12C I , I
1/G
#
%-##1%另 外 的 2CDE# ( 2CK<# 型 的 半 径 比 与 上 述 一 致&
似& ) 其 他 如 配 位 场 理 论 或 分 子 轨 道 理 论 等 来 理
解44
总之%影响配 合 物 稳 定 性 因 素 众 多% 本 文 仅 抛 砖 引
玉%读者可阅读相关专著详尽了解&
,-现行高中三个版本! 物质结构与性质$ 教科书均
给出金刚石晶胞%是在面心立方堆积中八个四面体空穴
中四个相间的四面体空隙" 小立方体的体心# 各填充一
的图像 并 未 画 出% 该 棱 心 四 面 体 被 每 个 晶 胞 只 分 摊
$-#1%刚好和四面体空隙的 /G) 共顶点& 便于理解也可 以对高考题的晶胞进行晶胞平移%可得如图 + 所示另一 形式的晶胞+', %更便于辨识%计算结果与上述相同& 据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题的解答策略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题的解答策略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题的答题策略【学习目标】2.通过对高考真题的研究分析,突破常见考点3.通过分类理解考点,明确答题要求和策略,准确答题【学习重点难点】解题方法的提炼和晶胞的相关计算【学习过程】【活动一】感受真题,明确考向〔只阅读,不作答〕(20xx·高考全国III卷)〔15分〕磷酸亚铁锂〔LiFePO4〕可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好、循环性能优良、平安性高等特点,文献报道可采用FeCl3、NH4H2PO4、LiCl和苯胺等作为原料制备。

答复以下问题:〔1〕在周期表中,与Li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________,该元素基态原子核外M层电子的自旋状态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2〕FeCl3中的化学键具有明显的共价性,蒸汽状态下以双聚分子存在的FeCl3的结构式为________,其中Fe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

〔3〕苯胺〕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

苯胺与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苯胺的熔点〔-5.9℃〕、沸点〔184.4℃〕分别高于甲苯的熔点〔-95.0℃〕、沸点〔110.6℃〕,原因是___________。

〔4〕NH4H2PO4中,电负性最高的元素是_____;P的______杂化轨道与O的2p轨道形成______键。

〔5〕NH4H2PO4和LiFePO4属于简单磷酸盐,而直链的多磷酸盐则是一种复杂磷酸盐,如:焦磷酸钠、三磷酸钠等。

焦磷酸根离子、三磷酸根离子如以下图所示:这类磷酸根离子的化学式可用通式表示为____________〔用n代表P原子数〕。

1.高考中选修三以怎样的考题形式出现?2.常考知识点有哪些?3.我们应该怎样审题和作答?【活动二】理解考点,方法提炼考点一化学用语类考查考点二判断类考题典籍中,记载了炉甘石〔ZnCO3〕入药,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或外表创伤。

ZnCO3中,阴离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C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

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选考题答题策略分析

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选考题答题策略分析



结论
与学生自身学习知识程度相关
在调查问卷中,选3最怕什么类型的题目,提 到较多的为:晶体结构分析和相关计算、解释相 似物质某一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未知新型题型 等。这部分考题设计由浅入深、层次感强,各知 识点题设相互较独立,知识点相应考查方式较固 定,学生容易入手,可分段得分。对于选5学得不 好的同学,乐意选择选3.对于选修5学得还好的同 学,有的同学不愿意再去学习选3,直接将精力和 时间花在了选5上,最重要的是,这部分同学比较 喜欢学习有机化学,觉得有机化学比较有意思, 应用性比较强。从调查中来看,选5学生还是怕同 分异构体的种类及设计合成路线。选5考题情景新、 起点高,但是试题呈现方式比较固定,试题模型 较成熟,试题流程推导上,有下降趋势。

年份 2016年
近3年高考选考题比较
表2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选考题考点分布统计 考查知识点 考查形式 考查有机物的命名,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结构简 文字表述 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式的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同分异构体判断 物质之间转化的 7空左右,化学名称、反应类型、同分异 和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流程图 2017年 有机物的推断、名称、反应类型、化学反应方程式 文字表述 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合成路线的设计 物质之间转化的 间产物)结构简式,设计合成路线。 流程图、新信息 2018年 高分子膨胀剂(醚醇)的合成/氯乙酸名称、反应类 文字表述 型(取代)、分子式C12H18O3、生成乙醇酯的试剂、 物质之间转化的 条件、同分异构体及结构简式书写(核磁共振氢 流程图 谱)、含氧官能团的名称羟基和醚键、苯甲醇为起 始原料制备苯乙酸苄酯的合成路线
构体、写反应方程式或物质(原料、产物或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 (7.0)
难度 0.62 0.33 0.42 0.35 0.2 0.45 0.37 系数 (0.61) (0.27) (0.27) (0.33) (0.07) (0.45) (0.47)
II卷
0.37
0.32 0.39 0.37
综合
(0.29)
(0.23) (0.33) (0.34)
难度
16年结构题:选做人数82194人,选做率43.6% 有机题:选做人数96556人,选做率51.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实践的一些思考
——如何突破全国卷高考题
突破方法
Part1 研究考纲,明确方向
1.高考命题的主题——“一点四面”
2015 年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高考中贯彻落 实“一点四面”的工作要求,“一点”是立德 树人,“四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 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要求通 过对“一点四面”的考查,发挥高考试题育人 导向。要求所有学科都要体现“一点四面”的 要求,在试题材料的选择、问题的设置、答案 的建构上都要有体现。各科结合本学科的特点 ,科学合理地体现“一点四面”总体要求。
Part2 研究考题,把握方向
5. 知识与能力考查二者的关系
立足知识考查 侧重能力考查
类型不变 知识
要求在变
能力 方向在变
Part2 研究考题,把握方向
6.近7年全国卷考点分类分析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级分布和排布原理,能正确书写1~36号元 素原子核外电子、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达式。
Part2 研究考题,把握方向
1.2015和2016年全国I卷得分及难度对比(湖北省数据)
选择题
必做题
选做题
26 27 28 36 37
38
(28) (27)
(结构)(有机)
均分 26.1 4.6 6.3 4.9 3.0 6.8 (25.5) (3.7) (4.1) (4.6) (1.1) (6.8)
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
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
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6)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
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Part1 研究考纲,明确方向
结构题:核心内容变化不大,修订目的是体现素养要求,凸显 育人导向,与新课程标准理念衔接,突出“必备知识、关键能 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
更多概念的应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 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 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价 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 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 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 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 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 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2016年考试大纲
(4)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的区别。 (5)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 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Part1 研究考纲,明确方向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2017年考试大纲
2016年考试大纲
(1)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不同类 (1)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
型晶体中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 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
Part1 研究考纲,明确方向 2.高考评价方向——“一体四层四翼”
一体:高考评价体系 — 回答“为什么考”
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 值 — 回答“考什么”
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 “怎么考”,考查要求
Part1 研究考纲,明确方向
3.各章考纲分析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2017年考试大纲
2016年考试大纲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能级分布和排布原理,能正确书写 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价电子的 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达式。 (2)了解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 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电子在原子轨道之间的跃迁 及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并能用以说 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区别。
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
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2)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
(3)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
系。
与性质的关系。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 (3)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
与性质的关系。
Part2 研究考题,把握方向
2.2016年广东高考年报数据
题号 满分值 总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37(结构) 15 38(有机) 15
4891 5.30 346280 5.41
4.83 3.44
0.35 0.36
0.72 0.50
3.2016-2017年试题难度比较
Part2 研究考题,把握方向
位键的含义。
新增
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 (3)了解简单配位化合物的成键
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情况
(4)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简单的 (p3 )。 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
(5)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 (5)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
Part1 研究考纲,明确方向
第二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2017年考试大纲
2016年考试大纲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
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 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
性质
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形成、极性、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 键
类型(σ 键和 π 键),了解配 和 π 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
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简单分子或离 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
子的空间结构。
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Part1 研究考纲,明确方向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2017年考试大纲
(1)了解范德华力的含义及对物 质(性2)质了的新解影增氢响键。的含义,能列举存 在氢键的物质,并能解释氢键对物 质性质的影响。 新增
近7年全国卷试题
考查知识点
2011年全国Ⅰ卷37题⑵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B
2012年全国Ⅰ卷37题⑶
M层电子排布式——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