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入门:摹印篆
篆刻临摹技法
临摹技法传统的印章临摹一般有钩摹、摹刻、实临、意临与仿刻等几个步骤。
(一 ) 刀法篆刻使用的刀法可归纳为冲刀法和切刀法。
冲刀所表现的线条刚猛挺劲,流畅自然。
晚清吴让之、黄士陵和皖派印人多用此法,齐白石以单刀冲刀法将冲刀所表现出的刚猛挺劲发挥到极致。
切刀所刻出的线条虽不整齐但线条质感含蓄有力,张力极强。
浙派印人多用此法。
刀法训练1.长冲刀训练训练目的:培养流畅、准确的运刀方式及对刀势的感受能力,辨识各种不同方向、角度、速度所产生的线质。
A.刀杆与石面呈各种角度,运刀冲进辨识不同的角度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以掌握合理的、流畅的运刀方式。
B.用毛笔在石上画出‘回’形,以冲刀刻去墨痕,刀在运行时保持相应的流畅性,注意避免刀冲出墨痕外,以此锻炼运刀准确性。
C.在石面上进行横向、纵向的冲刀排线训练,强化对刀势的感受能力。
D.用毛笔在石面上画出圆环形,以最少的冲刀次数可去墨痕,刀与刀的连接应圆润光滑。
以此锻炼运刀的流畅性与柔韧性。
2.切刀训练训练目的:通过不同的切刀角度,辨识切刀所产生的线质与冲刀的差异。
A.调整刻刀切入时刀杆前后运动的幅度,并保持同一运动幅动连续切入,辨识不同幅度的线质,体验切刀的细腻性。
B.用毛笔在石面上画出回形,以熟练的切刀动作刻去墨痕。
注意刀与刀的衔接,以此锻炼线条的准确性。
3.冲刀与切刀结合及刮、削训练。
训练目的辨识冲刀与切刀效果的差异,分析冲切刀结合时冲刀与切刀的作用。
了解刮削等手法的运用对于线质的作用。
临摹过程:1.选好临习范本后先用毛笔或铅笔在稿纸上进行分析判断,以形成自觉的理性的观察方式。
对印章的风格作出判断(如雄强、端庄、典雅等)2.要对印章的基本形状,每个字的结构形态及所在的位置比例做出判断,分析每个字的外形结构(正方、长方、梯形、倒梯形、圆形、三角形及不规则形等)。
3.要对线条的趋势(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直、弧等),线与线之间的变化(相向、向背、渐变等),结构的趋势(稳定、上升、下坠、左斜、右斜等)进行判断.4.要对线条形状进行判断(匀称、左粗右细、右粗左细、中间鼓、中间细等)。
临摹篆刻的内容
临摹篆刻的内容临摹篆刻是指在学习篆刻艺术过程中,通过模仿古代篆刻作品进行练习和创作。
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临摹篆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篆刻技法,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一、临摹篆刻的意义1. 深入了解古代文化:通过临摹篆刻作品,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字、文化和历史背景,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 学习优秀技法:临摹篆刻作品可以学习到优秀的技法和手法,如线条运用、字形结构、笔画力度等,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3. 培养审美能力:通过观察、模仿和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与特点,可以培养自己对艺术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
4. 锻炼毅力与耐心:临摹篆刻需要反复推敲和练习,需要耐心与毅力,可以培养自己的毅力品质和耐心态度。
5. 提高创作能力:临摹篆刻作品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日后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二、临摹篆刻的步骤1. 选择篆刻作品:根据个人喜好和学习目标,选择一些经典的篆刻作品进行临摹。
可以选择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作品,以拓宽自己的视野。
2. 观察与研究:仔细观察所选作品的字形结构、线条运用、笔画力度等方面,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技法特点。
可以通过放大镜等工具进行细致观察。
3. 模仿与练习:用铅笔或者钢笔在纸上进行模仿练习,按照原作的字形结构进行描摹。
可以多次重复练习,直到能够准确地还原原作。
4. 对比与分析:将自己的临摹作品与原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和问题所在。
可以借助老师或者同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改进和修正。
5. 创作与创新:在熟练掌握临摹技法后,可以尝试进行创作和变化。
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对原作进行改编或者创作新的作品。
三、临摹篆刻的注意事项1. 尊重原作:在临摹过程中要尊重原作,不做任何损坏或者篡改。
要保持对作者的敬意,不盗用他人作品。
2. 注重细节:篆刻是一门注重细节的艺术,要注意每一个笔画、每一条线条的准确与流畅。
要尽量还原原作的风格和特点。
印稿的“临”“摹”方法大全,纯干货,初学篆刻必备!
印稿的“临”“摹”方法大全,纯干货,初学篆刻必备!一、初学者遇到的难题篆、刻是两回事,所以学习篆刻,须从书法、奏刀镌刻两方面入手,先学书而后习刻,书较刻尤难,刻虽较易,但也与学书一样,须经过一番学习过程,首先是临,其次是摹,临摹到家,然后才可谈创作。
就是书法写好了,再转篆刻。
书法相对较难一些,而刻字稍微容易一些。
最初级的创作,基本是“印中求印”的模式,即从《古玺文编》、《秦印文字汇编》、《缪篆分韵》、《汉印分韵》、《汉印文字徵》集字字典里查找出需要入印的文字在古印中的篆法,挑出来,集中到印面,加以章法处理,最后镌刻出来成一方印。
(常用的集字字典封面)(常用的大全类的篆刻字典)借助相应的《篆刻字典》,临刻的样本选择,临是临刻秦、汉古印以及历朝人印,首先是秦、汉古印,因为秦、汉印是印的模范,后世都以为法,初学刻者,应以此作基础,其次到历朝人印,因为历朝名刻,都是根据秦、汉而创出自己面貌的,通过临刻,为将来创作作基础,二者都须做到。
这一节谈的是临摹样本的选择问题,临印应当从秦汉印开始,后面所说的“历朝人印”,当然还是要了解篆刻史,从中选择有代表意义的篆刻名家的代表作品。
秦汉印是法则,是标准,名家印是从秦汉印出发,再加以自己的理解创出自己面貌的。
打好这些基础,将来的创作就有了相应的基础。
汉印临写样本:(前6方汉印作业)精选赵孟頫、吾衍、文彭、何震、苏宣、汪关、朱简、程邃、西泠八家(丁敬等)、邓石如、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赵叔孺、王福庵,如图:(文彭的作品)(何震的作品)(苏宣的作品)(汪关的作品)(朱简的作品)(程邃的作品)(丁敬的作品)(邓石如的作品)(吴让之作品)(赵之谦的作品)(吴昌硕作品)(黄士陵作品)(齐白石作品)入古是为了出新,既要在临摹中继承传统,又要在临摹中找到自己,这中间又有一个兼通和偏师的问题,遍临各家是为了兼通,偏师一家是为了深挖细掘。
最终大部分初学者会从晚清名家的风格中找到适合自家审美的印风,并深入研究,最终走向创作之路。
篆刻之「初学者如何临摹印稿」
三、临写
临写是在摹描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摹是覆纸在原稿上的依样画葫芦,临则是将纸置于印旁, 先审视印蜕,初步认识其结构与笔画安排,以及细条粗细,然后依样临写。临写时尽可能一笔 写成一画,不要修改,以免板滞。
临写的方法: (1)先用铅笔写稿而后临写。 (2)直接用笔(毛笔或者记号笔)在原稿的基础上放大临写。
验所得出的共识,学习篆刻应从汉印着手。西汾陈鸿寿曰:“初学治 印,以汉人为宗,心摹手追,心求神似,才能使印章成为上品。” 临摹汉印是学习篆刻的入门步骤,汉印的临摹,是继承和借鉴优秀篆刻艺术传统的第一步。通 过临摹,可以较深入地认识与理解汉印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同时在不断的临与摹的实践中,逐 步掌握其表现技巧。在临幕熟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篆法、字法、章法等方面旁取博采,吸取 其他艺术的有关因素,融会贯通,可自成新貌,在篆刻艺术天地中别树一帜。
一、摹描
摹描,是用较透明的纸(一般用拷贝纸或较透明的薄宣纸等)覆于所摹临的印蜕上,以稍秃的 细毛笔蘸浓墨依样子仔细描幕,印蜕上红色以墨代之,使红为黑色,白色则留空。初步摹成 后,移开拷贝纸,置于印蜕旁,两相对照,逐笔检查,如有不合原样之处,再进行仔细修改, 以求达到与原印蜕一模一样为止。
根据印蜕的朱、白、粗、细和不同目的要求,也可详细分为以下几种摹描法。 1.双勾细描:用细小毛笔,沿印文笔画外侧一边沿线勾描,线要细、匀、等粗。印之印边亦用线 双勾之.此法多用于粗白文一类汉印。 2.双勾填廓:在双勾的基础上,将有红色处用墨填实。但要注意,在勾描时白文不可侵占白色边 线,否则填实后白文变得较细;相反,勾描朱文时,勾描线应靠朱文线两边沿之内,填实后方 可与朱文相同,若在线沿之外,则填实后线变得较粗,均有失原印形神。
学篆刻为什么要临摹古印,临摹什么?
学篆刻为什么要临摹古印,临摹什么?原创2023-11-2119:49・谈艺录最近篆刻圈子里忽然出来一种说法:说篆刻学习不需要临摹古印,某些人提倡的临100方汉印的学习方法过时了!很不幸的是,提倡临100方汉印,甚至于提倡临500方古印的学习方法,是从我这里开始提出来的,为了维护这种说法,我觉得有必要说说我的理由。
我们为什么要临摹古印,又临摹了什么呢?很简单,为了“取法乎上”!即学习过程中,要高标准要求自己,要效仿于高超、精湛的学识和技艺,才有可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取法乎上”这个成语出自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其实更早的说法源自春秋末年的孙武,《孙子兵法》里说:“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不仅是做皇帝治理国家和领兵打仗需要取法乎上,学习艺术也需要“取法乎上”。
我们早就说过,印章是实用范畴的,是工匠所从事的工艺制作;而篆刻是艺术,是文人所从事的艺术创作。
既然是艺术,就存在审美问题。
篆刻的审美是具有共通性的,一方篆刻作品怎样才是具备美感的?怎样不具备美感?这是学习篆刻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好在,自从篆刻这门艺术来到人世间,历代的工匠们和艺术家们在长期的篆刻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厚的美感经验,我们要做的,就是继承。
要想继承和获得这些审美经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下笨工夫,认真的临摹。
举例子,比如我们临三晋古玺中的“右司马”这方玺印,它显然是美的,可为什么美呢?最直接的美来源于它较为粗壮的边框和格外纤细的文字产生的强烈对比,这是对比之美(反差之美);其次是粗壮、规整的边框又为不规整的文字提供了边界,框在了方寸之内,又有秩序之美(当然,这方印还有其他可取之处,我们的临摹作业里已经详细解析过了)。
如果领略、熟知了这些,我们就掌握了这种审美经验,知道了“三晋古玺”的印式之一,即“粗边细朱”印式。
(战国三晋小玺:右司马)再比如,我们临习汉玉印“和福”,觉得它是美的,它为什么美呢?最直接的美来源于它的雅净、光洁,这是由于材料的原因导致的,古代的印匠,在玉石材料上“琢”字,因为玉石十分坚硬,必然导致文字的线条边界清晰,显得格外“干净”,因为“净”,因此“雅”而“静”。
篆刻入门:手把手教你学篆刻,太全了!「珍藏版」
篆刻⼊门:⼿把⼿教你学篆刻,太全了!「珍藏版」为了让篆刻初学者有不⾛冤枉路,我们特别整理了这篇⽂章,以供初学者们参考。
我们认为篆刻初学⾄少需要配备以下⼏种⼯具或材料。
⼀、练习⽯⼆、篆刻⼑三、印泥四、印床五、砂纸或磨盘六、⼯具书和教材七、笔墨纸⽑笔可以选⽤⼩楷⽑笔,有弹性,好使就⾏。
篆刻写稿⽤的墨建议⽤⼀得阁墨汁或者⾃⼰⽤墨条研磨出来的墨。
写印稿建议⽤连史纸,⾦⽯印坊⼿⼯连史纸散页,幅⾯不⼤,使⽤⽅便。
⼋、其它杂件如何选择篆刻⼑?钨钢⼑钝了到底还能不能⽤?硬质合⾦⼑崩了⼀个⼝怎么办?篆刻⼑应该怎么磨?⽤什么⼯具磨⽐较好?这是很多篆刻初学者的疑惑,我们特别整理了⼏个常见问题,希望对篆刻爱好者有所帮助。
(1)钨钢⼑和硬质合⾦⼑有什么区别?碳钢⼑好⽤吗?答:硬质合⾦⼑俗称钨钢⼑,两种名称指的是同⼀种⼑。
碳钢⼑是⽐较普通的⼀种篆刻⼑,硬度较低,⼀般适合学⽣使⽤,有⼀定的基础还是建议⽤⽩钢⼑或者钨钢⼑。
(2)钨钢⼑钝了到底能不能磨?(3)⼀般⽤多久需要磨⼀次⼑?答:不⼀定,要看篆刻⼑使⽤的频繁度,⼀般感觉⽐较钝了,影响到篆刻,则可以考虑进⾏修磨,当然,对于习惯使⽤钝⼑的朋友则别当别论了。
(4)是钨钢⼑好还是⽩钢⼑好?(5)有没有⼿⼯刻⽟的篆刻⼑?答案:⽬前还没有,⼀般⽟的硬度⾼于6,⼿⼯篆刻⼑是很难刻动的,除⾮是慢慢的凿出,但⾮常伤⼑。
翡翠、红宝⽯、蓝宝⽯为8度,⾦刚⽯、⽔晶、海蓝宝⽯为7—7.5度,和⽥⽟为6-6.5,玛瑙为7。
⽬前市⾯上能刻硬质材料的⼀般是⽤电动的雕刻机或喷砂⼯艺完成。
(6)篆刻⼑应该怎么保养?1、篆刻⼑只宜刻制⽯章(青⽥、寿⼭、昌化、巴林)有机玻璃等印材,切勿⽤于⽟、瓷、⽔晶等坚硬材质。
2、刻制时切勿⽤榔头等敲击尾部,以防⽌断裂。
3、应防⽌摔于⽔泥、瓷砖地板等硬质地⾯损伤刃⼝。
4、如果⼑刃损伤,建议更换新品或使⽤⾦刚⽯磨盘进⾏修磨。
为了保证⼑锋的平正,⼀般磨的⽅向是与篆刻⼑的⽅向相同,往前或往后进⾏平磨。
篆刻临摹印稿
篆刻临摹印稿
篆刻临摹印稿
篆刻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篆刻艺术中,临摹印稿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篆刻的技巧和精髓。
首先,什么是篆刻临摹印稿?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临摹已有的篆刻印章来学习和练习篆刻技巧。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篆刻的基本结构和界限,从而提高其对篆刻艺术的认识和掌握。
在进行篆刻临摹印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准备工作
临摹印稿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如篆刻刀、字匠摹纸、篆刻印泥等。
另外,需要选定一款自己喜欢的印章,或者是自己的名字或标语等,作为临摹的对象。
二、认真观察
在开始临摹之前,需要认真观察原印章的形状、线条和字体等细节,尤其是其中的转折点、颠起点和急弯曲线等关键部位。
将注意力集中
在这些细节上,理解和掌握其结构和特点,可以有助于提高临摹的准确性和精度。
三、千锤百炼
篆刻临摹印稿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不断地反复修正和打磨。
在临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手腕和肩部的力量,使得刀锋的出入深度均匀、流畅,同时要注意掌握力度和角度,使得作品更加细腻和精湛。
最后,篆刻临摹印稿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需要时间、耐心和细心。
只有不断地练习和经验积累,才能够掌握篆刻的精髓和灵魂。
篆刻入门:篆刻技法都学啥?
篆刻入门:篆刻技法都学啥?篆刻学习,一旦进入实质性学习,首先遇到的就是技法问题,所以,需要在学习之初就将篆刻技法这件事理清头绪,今天就说这件事。
篆刻是文字的艺术,又加上清代邓石如“印从书出”的理论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似乎篆刻跟书法关系非常紧密;篆刻又要在较小的空间里布置相应的内容,又需要“缩龙成寸”,“纳须弥于芥子”安排好章法,从这个角度看,似乎篆刻跟绘画的关系又非常紧密;再想想篆刻是要拿起刻刀来对石料进行镌刻,似乎它又跟雕刻是近亲。
可见,篆刻实在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那么,要论及篆刻技法,就一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怎么理出头绪呢?且一步步来。
一、篆刻技法自成体系以前有这样的误解,认为篆刻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字法、篆法对应书法,章法对应绘画的画法,刀法对应雕刻方法,只要分别从书法、绘画、雕刻里学习相应的知识,就可以平移过来,对照着应用到篆刻中来,就可以满足篆刻的需要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没必要再专门讨论篆刻技法了,分别去学习书法、绘画、雕刻就好了。
但显然不是那么回事,这是在肢解篆刻技法。
分别说一下。
比如字法。
从战国玺到秦印、汉印,特别是秦汉印,所有印章里的字体跟书法里的字体是两回事,秦印里的摹印篆和汉印里的缪篆都是跟日常书法里的文字不同的两种字体,如果拿书法里的字法用以作为篆刻里的字法是行不通的,甚至在那个时代也是违反制度的。
书法里的篆书字体与篆刻里的字体是平行关系,他们都源于篆体文字,但又各有特征。
(秦代皇帝信玺封泥)注意看上面的“皇帝”二个字,再看秦小篆里的样子:(秦小篆)区别明显,一个方正安祥,一个舒展流畅。
把它们换换位置,显然不行。
书法替代不了篆刻,篆刻也替代不了书法。
再比如,我们拿汉篆里的字与汉印里的字再比较:(汉篆《袁安碑》局部)(汉印“司马纶印”)(汉印“假司马印”)显然,我们只看“司”字,汉篆里的“司”是潇洒飘逸的,汉印里“司”是敦厚工整的,不一样。
篆刻鼻祖、也是篆刻教育最早的倡导人吾衍在他的《三十五举》里既重视篆书的字法,又强调写印的字法,甚至都占了较大的篇幅,吾大师是早就认识到这个道理了。
零基础学篆刻:三种印式与最初的10方汉印临摹样本
零基础学篆刻:三种印式与最初的10方汉印临摹样本这里所指的三种印式,是指三种不同篆书文字入印的印章表现形式。
篆刻是古典艺术,而古典的印式种类当然并不只有这三种,只是我们认为这三种印式较为经典,我们把了解这三种印式作为篆刻学习的入门钥匙,了解这三种印式是为了给初学者找到提纲挈领的入门捷径,篆刻无捷径,但入门却可以抄抄近路。
这三种印章格式分别是:1、以大篆为入印文字的古玺印式;2、以小篆为入印文字的宋元朱文印式;3、以缪篆为入印文字的汉印印式。
没办法,为了解决这三种印式的问题,又必须简单地解决“识篆”的初级问题,预先了解大篆、缪篆、小篆这三个重要概念,分别细说一下:(《增订汉印文字徵》)一、以“大篆”为入印文字的古玺印式这里的大篆是指广义上的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石鼓文、六国文字等文字,这些文字在大概念上又都可以统称为“大篆”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结果。
中国的文字在甲骨文时期已经成为较严格的文字系统,我们现代汉语中的大部分汉字,在甲骨文里基本都能找到对照字(目前甲骨文的识别情况是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800多字)。
(甲骨文)金文,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这种文字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
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金文:散氏盘铭文)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
石鼓共十枚,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718字。
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
篆刻入门:摹印篆
篆刻入门:摹印篆前两天在群里有印友提出问题,什么是“摹印篆”,什么是“缪篆”,两者有什么区别?其实我之前已经写过一篇较为详细说明缪篆的文章(具体可见我的公众号:三个小布丁),文中曾提到过摹印篆的概念,也基本界定清楚了缪篆与摹印篆的区别,我认为是足够了。
但忽然又有人提这样的问题,使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把摹印篆的概念解释一遍。
字法很重要,甚至可以说字法问题是学篆刻的头等问题,也是入门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否则篆刻初学者很可能连入印文字的正确性、统一性都无法解决,何谈更进一步的学习。
“印宗秦汉”是学印人的入门点,首先就要分清楚秦印与汉印的不同文字特征。
1、秦代印章用的是“摹印篆”准确地说,这里的“摹印篆”的称呼是狭义的“摹印篆”。
是指的一种字体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说文解字》中关于秦八体的叙述)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书同文,车同轨,全国文字严格规定统一执行一个标准,并分别规字了八种字体,如上图所标,第五种就是摹印篆,很显然,摹印篆是不同于其他七种字体(包括大篆、小篆)的字体,摹印篆的作用就是制作印章,它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尤其是转折处略带方意,以适合于方形的印面。
意思很清楚:秦代通行的字体有八种字体,八种字体各有各的用途,其中的第五种是专门用来制印使用的。
这第五种字体专门用来摹印的篆书,就叫摹印篆。
2、摹印篆的特征:既然是摹印用的文字,又是官方规定的,那么我们要考察这种字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秦官印里找例子,毕竟官印在法度谨严的秦制之下,字体特征会比较反映摹印篆的本来面目:(中行羞府)(高陵右尉)(左厩将马)(水印)(上林郎池)那么,我们可以从印中的字看出来这样的字体风格,就是跟秦诏版、权量上的文字风格比较一致。
(秦诏版)(秦权)(秦量)是的,他们大致是同一种字体,只是在印章上面,这种字体受印章印面面积限制,于是增可是了线条的排叠感,但是一些长一点的线条跟汉印缪篆字体还是有芪别的,汉印缪篆要盘曲一些,而摹印篆仍然是自由舒展的。
零基础,怎样临摹印章?临摹的具体方法?
零基础,怎样临摹印章?临摹的具体方法?“临”和“摹”是学习中国书法绘画的传统学习方法。
临摹印章也是初学篆刻的重要手段。
对古今名作的大量临摹是达到创作目的的必由之路,下面介绍临摹的具体方法:在临刻之前,十分重要的是选定临摹对象,“取法乎上仅得其中”,选择临摹对象,一般以秦汉印和明清以来的著名篆刻家的作品为主。
摹分意摹、精摹两种,在选定临摹对象后应先细读一遍。
所谓细读,指对原印的种种细微的特征详加研究。
如果能用毛笔在纸上按大意放大几倍,加以摹仿描画,或可称作“意摹”。
通过意摹,可以对全印有一个粗略的印象。
然后,可用透明描图纸复于原稿之上,用狼毫描笔蘸碳素墨水或绘图墨水精摹一遍,进一步研究该印之种种特点,为正式临刻该印作好准备。
精摹时,更要再现原印的细微变化,力求形神酷肖。
如能在精摹以后再用放大的方法意摹一遍,收效将更佳。
摹印时如手指上有汗腻油份,宜洗净双手,在不着墨的纸面部位衬一张白纸,以保证描图纸不沾油污。
冬天呵出热气会潮湿纸面,也应在鼻下纸面上衬几层废纸或干毛巾。
不论意摹或精摹的作品,可用本子收集起来,作为对照、研究的资料加以积累。
临刻所费功夫稍多。
先将原作以水印法翻印上石,印文线条的粗细务必与原印相一致。
然后对照镜中的原印反影,用狼毫毛笔蘸墨,小心补填遗漏或模糊的地方,就可以奏刀了。
奏刀时,也要时时对照镜子中的反写印文,笔笔临刻,直至满意为止。
如果能同时认真研究原作的章法、篆法、刀法,反复对比,则进步更大。
至少要舍得把全过程的一半时间用以研究、对比。
否则,囫囵吞枣,流于形式,不动脑筋地操刀“挖石”,即使千石万印也事倍功半。
愿你在临印时,不仅把头脑作为储存丰富的印章语言的仓库,更要把头脑变作开动机器的车间,只有这样,才能把前人的成就转化为个人的技能。
初学篆刻入门,治印临摹三步:选印、摹印、临刻
初学篆刻入门,治印临摹三步:选印、摹印、临刻初学治印,同学习书法一样,应以临摹入手。
临摹,是继承和借鉴优秀传统艺术的重要手段。
通过临摹,可以较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优秀篆刻艺术在字法、章法、刀法、款法上的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
并在临摹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其表现技巧。
有的人也可在临摹的基础上,旁收博采,融入他法,而别出新貌,自成一家。
而临摹又有“摹印”与“临刻”两种方法。
(一)选印临摹印的第一步是选印。
一般临摹的主要对象是汉印。
因为汉代是中国古代印章艺术的极盛时代,不论是官印或私印,制作都很精美,流传至今的也很多。
这些作品具有简练、大方、厚重等特点。
同时在印面文字处理上,也较规范,多为横平竖直,平稳匀称,易于入门,又易于掌握。
汉印的面目也很多,按其制作工艺分,有铸印、凿印、碾刻的玉印、土制的陶印等,按其使用对象分,有官印、私印、殉葬印、辟邪印等,按其内容分,有姓名印、臣妾印、吉语印、书简印等,按其文体分,有白文印、朱文印、朱白相间印等,按其艺术性高低分,自然也有好、差、劣等等。
因此在临印之前,要加以选择,择善而从,莫要盲从。
尽量选取较规范的,又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作为第一步临习的范本。
选临汉印的原则是: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由工到放,由简到繁,由直到曲,由正到变、由朴到巧,由平到奇,循序渐进。
具体说来,即由白(文)到朱(文),由铸到凿,由粗到细,由少到多。
根据这个要求,安排临摹顺序。
1、先取白文铸印中较平正、方直、匀称的二字印入手。
“日利”,“长年”;“孙定”等印。
但要注意,不要选汉印中(包括三字以上、及多字印等)过于板滞造成的“日利”,“宋少季印”等印。
因过呆板。
容易临“死”毫无生气。
2、第二步,可摹刻白文铸印中平正质朴的三字印或四字印。
3、在平正、方直,匀称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选难度多的,如章法上笔画有多有少的,或笔画的方圆刚柔等等配合在一起的铸印或在此基础上的五字印、六字印、多字印等,但要避免选取狂怪造作,软弱无力和剥蚀过甚以及不清不全之印,如“张震白疏”,上下对半,故为垂脚,显得软弱。
篆刻初学必知:“缪篆”的由来
篆刻初学必知:“缪篆”的由来之前写过一篇有关篆刻初学有三种印式必知的文章,大致提到过,初学篆刻,需要了解我们现在进行的篆刻创作的三种主要“印式”,即古玺印式、汉印印式、元朱文印式,并清楚地给初学者列出过这三种印式所使用的不同体系的篆书文字,它们分别是古玺印式使用的大篆文字(大致包括金文、甲骨文、石鼓文等高古文字),汉印印式使用的缪篆文字,元朱文印式使用的小篆文字,已经忘记了这件事的,回头去看原来的文章,否则没必要看这篇文章了。
请先确定你的篆刻学习,已经明白以上三种文字基于印式的区别。
其实中国篆刻古往今来的印式,除了上述三种印式,可能还可以表述出来的有秦印印式,隋唐官印印式、宋明官印印式,元押印式等,配合相应的印式,当然也有相应的文字与之配套,只是发展到现当代印坛,这几种印式渐趋式微,大家都不怎么采用,与之相配套的文字,也渐渐不为人们重视,但其实,要讲到我们常用的“缪篆”的由来,可能还会跟其他文字相关联。
一、啥是“缪篆”?说到篆刻学习,一定会提“印宗秦汉”,而汉印里的文字又与秦印里的文字略有区别,我们可以简单地在脑子里有一个概念,缪篆就是汉印里的文字。
比如下面这些汉印:(假司马印、广汉大将军印、弋居丞印)(军曲侯丞印、昭城门侯印、黄室私官右丞、新成顺德单右集之印)不管是西汉、新莽、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凡在我们说的汉印范畴之内,入印的文字大都是缪篆。
汉代的官方文字是大都是隶书,汉篆继承秦代传统,略微加了隶书体势,形成了汉印特有的文字风格。
因为汉篆大致都存在于碑额里或少数碑刻里,流传不广,但汉篆的特殊形式——专门用以制作印章的文字——却因为汉印的广泛流传,因此流传了下来,这种特殊风格的文字就是缪篆。
缪篆是汉篆的特殊形式,汉朝政府规定,这种文字专门用来制印,因此,从官印到私印,入印的大致都是这种字体。
注意:汉代的官方通用文字是隶书,但入印文字是缪篆。
后来我们但凡刻汉印印式的印章,也基本上是用这种文字入印,那种拿小篆来刻印,却用了汉印印式的,似乎不妥。
篆刻入门:临摹描印稿该如何操作?
篆刻入门:临摹描印稿该如何操作?篆刻学习,以临摹为正途。
而在临摹之中,不管是临古玺、汉印,还是各种流派印,有一件事,都大致躲不过去,这件事就是勾摹印稿。
先说两句关于印稿上石的闲话,在印稿上石这件事上,有很多种操作方法,大致有三类:1、直接反写上石。
因为这种方法往往需要很好的篆书功底,且对篆书结构非常了解才行,于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就认为这才是正确方法,无比的高大上;2、渡稿上石法。
就是在纸上写好印稿,然后通过各种方法,不管是水印上石,还是借助于其他材料上石(洗甲水、风油精等),这种方法,其实也需要写好印稿,写印稿也是很复杂的事情,篆书也需要点功夫,且不同的上石方法,大家又各有不同的评价,似乎传统的水印上石才是正途,其他的风油精、稀料、洗甲水、复写纸等现代的手段为传统印人所不齿;3、直接拿刀开刻。
也有一部分“高手”,写完印稿,把印稿反过来,扔在桌子之上,对着反字,就在石头上开刻了,并不上石,也不反写,甚至还有人啥也不做准备就直接奏刀,大家看上去就觉得这种“大神”水平一定很高,胸有成竹,真心赞一百下。
我的观点是要破除迷信,因为我各种方法都曾尝试过。
水印上石也可以,直接在石面上反字写稿也可以,有时直接在石上涂黑了拿刀刻也可以。
直接反写上石线条的起止、结体笔势其实都是相反状态,所以适合印文少,印文的字平直对称,稳健工整之类的印,复杂的印文用此方法并不上佳,而写意类的印章,因为乱头粗服,并不需要十分严谨,而且在刻的过程中又可以临时做调整,也可以用此方法。
要求细节的印文内容类别的印,则还是水印上石比较靠谱,那种认为水印上石是初学者才用的方法,我认为是误解,否则陈巨来那样的大师,难道也是初学者。
好了,话题拉回来。
既然临摹古印,需要描印稿,那么,把印稿写好就很重要。
总体的勾描印稿的要求就是“精、准、细”。
勾摹的方法是用渗水性不强且透明性比较好的拷贝纸、宣纸覆盖在要勾摹的印拓上,用浓墨(一定用浓墨,一般的墨会洇开或不易干。
篆刻入门:篆刻临摹学什么?
篆刻入门:篆刻临摹学什么?前两篇文章先讲了一个“印宗秦汉”的概念之后,又说了说为什么印宗秦汉,我们大体上有了这样一个概念,学习篆刻,跟学习书法绘画一样,都是从临摹开始,不同的是:“书学晋唐,画法宋元,印宗秦汉”。
我们知道了印宗秦汉以后,就确定了临摹的对象,但找来秦汉印章样稿,买好了石头,开始临摹了,又从临摹中学习什么呢?(汉玉印:魏霸)大部分名家是从秦汉印里找营养,找营养的办法就是临摹。
比如吴让之,他在《吴让之印存.自序》里说:“让之弱龄好弄,喜刻印章;十五岁乃见汉人作,悉心摹仿十年,凡拟近代名工亦务求肖乃已;又五年始见完白山人作,尽弃其学而学之。
”(吴让之:观海者难为水)很明显,吴让之学邓石如不假,但从十五岁之后,学了汉印十年,又拟近代名工,而且“求肖乃已”,不刻像不完事。
赵之谦同样,胡澍在《赵撝叔(赵之谦的字)印谱.序》里说:“吾友会稽赵撝叔同年生有异禀,博学多能。
自其儿时即善刻印,初遵龙泓,既学完白,后乃合徽浙两派,力追秦汉。
”(赵之谦:餐经养年)很显然,也是大量临摹。
大篆刻家朱简曾刻古玺印汇录五册八集,前后用了十四年,手摹周秦至元明玺印,并且加以详细说明,写成《印品》。
(朱简:又重之以修能)例子太多,不一一列举,结论是,临摹很重要。
那从临摹里学什么?大致从技法角度,要学的应当是字法、篆法、章法、刀法,就算把字法和篆法合二为一为书法,也大致是三样东西要学:1、学书法篆刻所用的文字为篆书,这跟现在我们通用的文字区别很大,而且篆书又专门细分出来一个分类用于摹印,这类文字大致只用于印章:战国时的古玺文字、秦代的摹印篆、汉代的缪篆、殳篆和鸟虫篆、魏晋的悬针篆、唐宋之后的叠篆。
(仔细看,摹印篆跟小篆可不是完全一样的)一路下来,文字的篆法不一,而且不同的字可能篆法相当近似,如果不认真研习,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拼合,出来的可能是另外一个文字,那印面刻成的,或许就是错误的了,这种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例子,就算当代的名家,也有发生的例子。
篆刻技法:印章的临摹要注意哪些事项?
篆刻技法:印章的临摹要注意哪些事项?临摹篆刻印章和书法国画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书画作品的临摹相对来讲更加直接,选择好范本,直接照着临摹即可。
而篆刻作品的临摹需要临摹者先认识篆书,掌握篆书的书写技巧,并懂得如何把篆字刻出来。
这个过程要比书画的临摹复杂一些。
当然,真正的投入到篆刻中去,这种繁琐的过程也是很让人自得其乐的!1、怎么刻白文印章篆刻的刀法分为单刀和双刀。
单刀就是一刀直冲而下,这种刀法适合老手,新人因为控刀能力不够,所以不建议新手用单刀法。
刻满白文印章,用双刀法去把石面上的笔画挨个刻去。
即用流水作业法将一方印分四次刻成:①依次将横划的下部刻完,将石章转动180°。
②将横划上部全部刻完,轻转刀角修好笔画两终端。
③④竖线也依上述办法两次刻成,最后收拾印边及部分不够之处。
刻时“宁使刀不足,莫使刀有余”,因为不足可补,超过则不可补救。
2、怎么刻朱文印章白文印和朱文印的刻法正好相反。
朱文要把毛笔写下的笔画留下,把笔画以外的区域全部挖掉。
也有双刀作业法,一印分四次刻法,最后收拾印边,剔去笔画、印边之外的残留部分。
印不必刻得过深,刻刀须紧贴笔画,否则刻成钤出后令人觉得白文变细,朱文变粗。
无论刻朱文白文,宜一次完成,即尽可能刻得周到,要刻出写写的笔意。
根据印文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运刀速度,转换刀刃方向和角度也很重要。
大印要重而沉着,小印宜轻而流畅。
切忌不掌握轻重徐使笔画断裂,或刮削重复致全印死板。
一切须勤学苦练,方能心手相应,运用自如。
3、怎样临刻古印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无论书、画、刻印,临摹是必经之路。
秦汉印是篆刻史上的一座高峰,它的成就可以比之于唐诗、宋词、元曲。
临刻古印开始主要选择秦汉印中比较平正、质朴一路的印以满白文为佳。
到有了相当的基础后,也可再选择有特别的巧思或古拙奇宕一路的印,就象写字先临楷书,再临行草一样。
办法是用水印法上石后,先以镜子校对,要力求写得与原印接近,刻好后,可用手指染墨轻拍印面,再同镜中的原稿核对修改。
摹印是一种字体
摹印是一种字体摹印,秦书八体之一,是用于玺印的文字。
字体就是小篆稍加变化。
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自尔秦书有八体……四曰虫书,五曰摹印。
”摹印有六长:粗卤中求秀丽为一长;小品中求力量为二长;填白中求行款为三长;柔弱中求气魄为四长;古怪中求道理为五长;苍劲中求润泽为六长。
明清时期迎来了中国篆刻艺术的又一个高峰,清吴先声在《敦好堂论印》中提到:“印之宗汉也,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
学汉印者须得其精意所在,取其神,不必肖其貌,如周防之写真,子昂之临帖,斯为善学古人者矣。
”说明从事篆刻必需学习汉印,遗其貌取其神,也是元赵孟頫倡导印宗秦汉思想的延续。
这种思想对这一时期的摹印篆的发展影响颇深,白文印所用篆文多仿秦汉摹印篆风貌,体现出苍茫浑穆,大气朴茂的特色。
明官印摹印篆沿用九叠篆,线条粗细均等,笔画多横平竖直,而将军印所用摹印篆为柳叶篆,因其线条像柳叶,故得此名,仍属小篆范畴。
清官印摹印篆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满、汉文对照,汉文用小篆,书体形式多样,有九叠篆、玉著篆、垂露篆、柳叶篆、悬针篆等,满文有楷书和篆书两种,在乾隆以前,用满文楷书入印,乾隆十三年,满文开始用篆书,同治初年国内战争频繁,官印多遗失,所以又在满汉文篆书中间加一行满文楷书。
至清末年间的官印中,有用中、英文,而不用满文摹刻的印章,还有些官印虽为满语,却用汉文楷书作摹印文字。
在太平天国的官印中,宋体楷书被当作摹印文字用来摹刻印章。
民国时期官印所用的摹印篆多为方篆朱文,私印多用古玺印文字。
至新中国时期,官印(即公章)开始用简化汉字楷书或宋体字,代替以往使用的摹印篆来摹刻印章。
明清时期随着篆刻艺术的繁荣和篆刻艺术流派的大兴,明篆刻家兼印论家的甘肠曾说:“唐之印章,因六朝作朱文,日流于讹谬,多屈曲盘旋,皆悖六义,毫无古法,印章至此,邪谬甚矣。
宋承唐制,文愈支离,不宗古法,多尚纤巧,更其制度,或方或圆……胡元之变,冠履倒悬,六文八体尽失,印亦因之,绝无知者。
篆刻印章临摹
篆刻印章临摹(原创版)目录1.篆刻印章的历史与文化背景2.篆刻印章的临摹方法与技巧3.篆刻印章的实际应用与价值4.篆刻印章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正文篆刻印章,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书法、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以其独特的魅力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现代社会,篆刻印章依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因此对篆刻印章的临摹与研究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篆刻印章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是进行临摹的基础。
篆刻印章起源于商朝,发展于战国时期,鼎盛于秦汉之际,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它起初主要用于玺印、官印等方面,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表现形式。
明清两代是篆刻艺术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的篆刻家如文彭、何震、丁敬等,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瑰宝。
其次,掌握篆刻印章的临摹方法与技巧是提高临摹水平的关键。
进行篆刻印章临摹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印材,如篆刻石、印泥、印章木等。
其次,要熟悉篆刻印章的基本刀法,如起笔、落笔、转折、收尾等,以及如何处理印文的布局、章法等。
此外,还需要通过阅读印谱、观摩名家作品等方式,不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艺术手法。
篆刻印章的实际应用与价值也是临摹者需要关注的方面。
篆刻印章在书画、信笺、瓷器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同时,篆刻印章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许多名家作品都成为了拍卖场上的抢手货。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篆刻印章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使篆刻印章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是当代篆刻家和临摹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篆刻也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为篆刻印章艺术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篆刻入门:摹印篆
前两天在群里有印友提出问题,什么是“摹印篆”,什么是“缪篆”,两者有什么区别?其实我之前已经写过一篇较为详细说明缪篆的文章(具体可见我的公众号:三个小布丁),文中曾提到过摹印篆的概念,也基本界定清楚了缪篆与摹印篆的区别,我认为是足够了。
但忽然又有人提这样的问题,使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把摹印篆的概念解释一遍。
字法很重要,甚至可以说字法问题是学篆刻的头等问题,也是入门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否则篆刻初学者很可能连入印文字的正确性、统一性都无法解决,何谈更进一步的学习。
“印宗秦汉”是学印人的入门点,首先就要分清楚秦印与汉印的不同文字特征。
1、秦代印章用的是“摹印篆”准确地说,这里的“摹印篆”的称呼是狭义的“摹印篆”。
是指的一种字体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说文解字》中关于秦八体的叙述)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书同文,车同轨,全国文字严格规定统一执行一个标准,并分别规字了八种字体,如上图所标,第五种就是摹印篆,很显然,摹印篆是不同于其他七种字体(包括大篆、小篆)的字体,摹印篆的作用就是制作印章,它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尤其是转折处略带方意,以适合于方
形的印面。
意思很清楚:秦代通行的字体有八种字体,八种字体各有各的用途,其中的第五种是专门用来制印使用的。
这第五种字体专门用来摹印的篆书,就叫摹印篆。
2、摹印篆的特征:既然是摹印用的文字,又是官方规定的,那么我们要考察这种字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秦官印里找例子,毕竟官印在法度谨严的秦制之下,字体特征会比较反映摹印篆的本来面目:(中行羞府)(高陵右尉)(左厩将马)(水印)(上林郎池)那么,我们可以从印中的字看出来这样的字体风格,就是跟秦诏版、权量上的文字风格比较一致。
(秦诏版)(秦权)(秦量)是的,他们大致是同一种字体,只是在印章上面,这种字体受印章印面面积限制,于是增可是了线条的排叠感,但是一些长一点的线条跟汉印缪篆字体还是有芪别的,汉印缪篆要盘曲一些,而摹印篆仍然是自由舒展的。
(汉印虎步司马)如上图汉印中的“马”字与秦印“左厩将马”的“马”以及秦印“中司马印”中的“马”相比,汉印的马更加方正,秦印中的马则较为舒展。
(秦印中司马印)当然这种字体也不同于正规的具有强烈对称和均衡特征的秦小篆,比如:(小篆字体《峄山刻石》部分)我们在理解摹印篆与缪篆字体特征的时候,可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摹印篆介于先秦各国印章文字的自由奔放与汉缪篆的排列对称,曲屈均满之间。
是介于古玺印字体与汉印字体之间的一种中间风格,属历史过渡字体风格。
秦人也很具审美眼
光,他们正因为摹印篆不够规整,动感太强,因此,他们从朴素的审美出发,给印章安排了“田”字格和“日”字格。
于是,秦摹印篆的每一个字都有一个独立的章法,字画挺劲、方中寓园,静中寓动,有一种从容不迫的动感。
因此,我们在看秦印时,会觉得秦印较汉印更具浑朴自然的天然之美。
这种天然之美在汉印里被过度的人工给毁掉了,代之而来的是较强的工艺之美。
3、一个概念的混混淆“摹印篆”概念出问题是跟“缪篆”的混淆,出这种问题的是根源还是《说文解字》,因为《说文解字》里面还强调过这样一段话:(《说文解字》中新莽六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
”其实这里的摹印应该是较为广义的摹印篆,《说文解字》明确的说了在新莽时期有“六书”其中第五种叫缪篆,也是用来“摹印”的,于是清代桂馥在编写《缪篆分韵》时说汉印里的字叫“缪篆“,亦称“摹印篆”。
这个说法,让后来一些篆刻学习者认为缪篆就是摹印篆,其实,“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
”这句话里的摹印是指的缪篆这种字体的用途,而前面所说的”秦八书“里的”摹印篆“则是指的那种字体的名称,两种字体并不一样,特征差异也明显,学篆刻新入门的同学,一定要把这两种字体区分开来,因为,在采用不同印式式使用不同的篆法(刻秦印印式的印和刻汉印印式的印,采用的字体并不一样,秦印印式是用的摹印篆,而汉印印式是用的缪篆),两种字体尽
量不混合杂厕在同一方印里。
(《老李刻堂》之122,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