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具有长期性。
( 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
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解析】( 1)第一小问(后果) ,据材料一“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
B 项错误;清政府在外交
活动中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符合外交国际惯例,故
C 项正确; 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
清政府才意识到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掀起洋务运动,与材料中
1848 年时间不符合,故 D 项错误。
9.( 2017·天津高考· 4)1821~ 1850 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
盟成立奠定基础,故 B 项正确; 1993 年欧盟的成立,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但是没有真正实现政治一体化,
故 C 项错误;欧元是在 1991 年《欧洲联盟条约》中规定的,成员国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标准,欧盟成立
后,逐渐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故 D 项错误。
11.( 2019·江苏高考· 23)( 14 分)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
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
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
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 1000 万到 2500 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 ,到 17 世纪初只剩下不
化的经济意义,故 D 项错误。
8.( 2017·海南高考· 7)在中国历史上, 人们习惯以 “夷” 称呼西方国家。 然而, 徐继畬 《瀛寰志略》( 1848
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 “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
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 )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
然在进行。
—— [ 美] 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6 分)
(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 5 分)
B 项正确,不符
合题意;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欧洲在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
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商业革
命”的兴起,贸易范围的扩大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有利于欧洲对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
D 项正确,不符
合题意。
6.( 2017.4 ·浙江高考· 25)右图漫画所反映的是 ( )
A.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 。该文件的签署 ( )
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 .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
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 .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
【答案】 B
【解析】 1967 年,欧共体成立,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 1987
年,英、法、意等 12 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表明欧洲一体化逐步由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过渡,为欧
B 项错误;材料中该学者是辩证看待,并不是单纯强
调消极作用,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是辩证看待全球化,并没有涉及应对策略,故
D 项错误。
5.( 2017.4 ·浙江高考· 19)右图所示为欧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
B.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
C.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
到 200 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 700 万减少到只有约 50 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
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
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
.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
D
.外来文化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表明作者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故
A
项正确;文化要多元化,理念不能趋同,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
有涉及到重视商业的文化功能,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
B
.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
.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是利,材料中“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
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是弊,故 A 项正确;批评反全球化思潮与材料中“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
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的客观现实不符,故
度在二战后就逐渐建立起来, 70 年代后逐渐削减,而材料提供的时间是
60-70 年代, C 项错误。布雷顿森
林体系瓦解是在 1971 年,故 D 项错误。
3.(2018.4 ·浙江高考· 24)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 》。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
的是 ( )
大事年表
1947 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
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
)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
.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
.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答案】 A
【解析】从材料“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
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解析】材料给出的地区是法、德、意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地区,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应是三国交界的山
区地带。此三国都是欧共体成员,综合
60-70 年代的信息( 1967 年,欧共体成立),推断,导致变化的原
因可能是经济一体化。马歇尔计划 40 年代末实施,五十年代就发挥出重要作用, A 选项说法错误。福利制
重视外来文化的影响,故 D 项错误。 2.( 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 35)20 世纪 60~70 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
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答案】 B
D 项错误。
7.( 2017·江苏高考· 19)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
“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
。出现这一情况的
主要原因是,目前 ( )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 .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可
知清代史籍著述开始注重研究本朝历史,针对社会危机,研究社会现实问题,从材料“伴随西方殖民者东
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 译介西方书刊” ,可知清代史籍也开始关注世界了, 故 A 项正确;治史方法是整理、
编纂史籍的标准和原则,与材料中史籍著作的内容变化不符,故
B 项错误;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是材
料中的部分体现,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
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
西欧中心论 ”和国别史拼凑世
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
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主要内容】
( 1)世界发展“从分散到 整体 ”、“从封闭到 开放 ”的历程; ( 2)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 相互隔绝 的状态逐渐被打破; (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外扩展;
D .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答案】 B
【解析】“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
”合乎逻辑,故 A 项错误;把经济全球
化省略为全球化是说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在经济方面,故
B 项正确;全球化的意图是经济上的,无法实
现政治全球化,故 C 项错误;全球化主要是经济方面的, “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 ,没有彰显全球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
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答案】 B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反映出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故
A 项正确,不符
合题意;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融
入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
全球史观
【概念内涵】
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
立、 分散 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 全球统一体 ,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
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Hale Waihona Puke Baidu类和
全球整体 ,
C项错误;明清文字狱是指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
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材料反映的是清代史籍的著述关注的领域和角度发生了变化,不能反映其是否摆脱
文字狱的枷锁,故 D 项错误。
10.( 2016·江苏单科· 20) 1987 年,英、法、意等 12 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
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
(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 3 分)
【答案】( 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动因:商品
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
( 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
B.从关贸总协定走向 WTO
C.从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
D.中国从“复关”到“入世”
【答案】 B
【解析】从欧共体到欧盟与乌拉圭回合谈判无关,故
A 项错误; 1986 年开始进行乌拉圭回合谈判,使关贸
总协定走向 WTO,故 B 项正确;从两级格局走向多极化与苏联解体有关,故
C 项错误;乌拉圭回合谈判是关
贸总协定的成员国之间的谈判,中国没有参加,故
D.“商业革命”的兴起
【答案】 A
【解析】 18 世纪 50 年代英国在普拉西战役中取得胜利,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这副图中印度还是
西班牙的殖民地,表明时间是在 18 世纪 50 年代前,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展,远洋运输业没有迅猛发展,
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有利于欧洲在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
1989 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1991 年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 年 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1994 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1995 年 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1999 年 欧元正式问世
2001 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
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
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答案】 C
【解析】材料反映出清政府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没有涉及不平等条约带来的主权丧失,不能推断中国
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说明清政府放弃对西方国家
歧视性的称呼,但没有改变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认识,仍然坚持天朝观念,故
步骤和途径,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2018·江苏高考· 20)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
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
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 )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 4)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扩展;
(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6)经济全球化和经济 区域集团 化。 【关键词】 全球化、联系、整体、交流
【真题回顾】
1.( 2019·江苏高考· 20)“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
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 ”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