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生态安全岛的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
山东省德州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掌握模拟卷
山东省德州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掌握模拟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危险地带B.不管是否喜爱的生物,都要做好记录C.见到喜爱的植物,就采集起来D.不要伤害动植物,不要它的生存环境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花开花谢B.螳螂捕蝉C.日出日落D.蜜蜂采蜜3.下列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B.大树底下好乘凉C.鸟类迁徙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4.下列诗句或俗语中没有体现生物特征的是()A.朵朵葵花向太阳B.青草池塘处处蛙C.万条垂下绿丝绦D.东边日出西边雨5.从“光→草→羊→虎”这一能量传递链可以看出,虎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A.光B.草C.羊D.虎6.生物圈(biosphere)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生长环境的总和。
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生物圈中的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肺”C.生物圈中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7.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下列生物现象主要受光照影响的是( )A.荔枝主要在南方种植,北方不宜种植B.瓦松在短暂的雨季完成整个生命历程C.海边红树的地上根有发达的通气结构D.船舱内的草芦幼苗向着窗户方向生长8.戈壁沙漠中植物稀少,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9.鸡公山夏季植被茂密,让慕名而来旅游的人感到神清气爽。
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10.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 )A.阳光、空气、水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D.植物1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汉江中的白鱼B.汉江中的所有鱼C.汉江中的所有生物D.汉江河12.枯叶蝶形色似枯叶,主要以腐烂水果为食,卵生。
广州南沙滨海公园土壤理化性质评价及改良措施探讨
Ke r sa iege n s a e,Na s adsr t ol et i y wo ds e sd re p c n h it c ,si fr ly,si a l rt n i i t ol mei ai o o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危害 、 净化空气和水体污染物、 调 节 区域 小气候 , 以及 改善 城市 生态 环境 、 美化 城 市 、 高居 民生 活质 量均 具有 重要 意义 _ 。随着 我 国城市 提 l 化 的不 断 推进 , 量人 口涌 人 到城市 中。城市 的人 口密度 较大 , 大 而城 市 的绿地 面积尤 其是 公 园 的数 量相对 较 少 。因而 , 充分发挥现存 的有限城市绿地 的最大生态环境效益尤为关键。 土壤 提供 了植 物 生 活 所 必 需 的 矿 质 元 素 和 水 分 , 调 节 和 控 制 水 气 质 量 和 促 进 植 物 生 长 的 生 态 过 可 程 。长期以来 , 土壤研究多集中在农 田和林地生态系统 中, 随着近年来城市的发展 , 城市土壤的生态环境 质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土壤是城市园林植物生长的介质 和养分的供应者 , 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 质量和人类健康 。由于人为活动的强烈干扰 , 城市绿地的土壤理化性质会发生明显 的变化 , 如土壤偏碱性 、
广 东 林 业 科 技 2 1 年第 2 01 7卷第 6壤 理 化 性 质 评 价 及 改 良措 施探 讨
何志芳 黄柳菁 陈红锋 王 俊
( .广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景观建设有限公 司 广东广州 1 5 0 1 ; .中国科学 院华南植物园 ) 15 5 2
S i F ri t a u t n a d Rea e o lI r v m e ta d Ut ia i n o l e t i Ev l a i n lt d S i mp o e n n i z t ly o l o
建成全国首家城市生态站助推花城生态文明建设
建成全国首家城市生态站助推花城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全国首家城市生态站助推花城生态文明建设依靠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作为建设单位和技术依靠单位的广东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定位观察研究站〔简称广州城市站〕于2021年11月被国家林业局同意参加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察研究站网络,是全国首批站点之一。
当前该站点已根本建成,是全国首个新建的城市生态站。
广州城市站研究结果已为广州宜居城市建设、丛林小镇、丛林康养、生态休闲空间的创造、绿道、立体绿化等方面及城市创新展开供给科学支撑,真实使科学研究效力于市民,效力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建立“一站多点〞的广州城市生态系统观察网络。
广州城市站依靠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作为建设单位和技术依靠单位,以白云山为主站点,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越秀公园建设广州城市生态站的3个长久定位观察站点,同时在花城广场、二沙岛、临江大道、大学城、流溪河绿道、增江画廊、医生山绿道等城市公共绿地、商业区开放空间、道路绿地及绿道地区设置7个协助性半定位流动监测样点,建立“一站多点〞的广州城市生态系统观察网络,在空间上形成了从市中心向郊区的阶梯式散布格局,涵盖城市丛林、城市公园、地区绿地、绿道等种类的广州城市生态系统长久定位观察网络。
并建有全国第一家屋顶绿化节能检测场。
二是加大根基建设资本投入。
广州城市站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鼎力支持,在建成的广州城市绿地生态定位观察站的根基上,获取广州市展开和改革委员会工程资本支持,投资1337万元用于广州城市生态站的根基设备工程建设。
据统计,广州城市站建设以来,累计投入2446万元,为广州城市生态站建设供给资本保障。
建成地面自动气象观察站37座,林内梯度气象观察塔6座,温室气体通量观察塔1座,空气质量监测系统43座套〔负离子、pm2.5、pm10〕,集水区测流堰1座,屋顶绿化节能检测场1座,长久固定植物观察样地5ha,综合实验室〔1200m2〕及其余野外植被检查惯例设备。
专题13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
【解析】5.净化空气属于调节服务
功能,D正确;农林产品属于物质
产品,A错误;科普教育属于文化
服务,B错误;休闲旅游属于文化
服务,C错误。所以选D。
考点二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高考解密】
6. 该公园GEP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肥力高 B. 科研价值高
)
命题点01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典例01
C. 森林面积大 D. 纬度跨度大
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 性。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 的意义。
全球 (2023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17-18.湿地的生态修复 变暖 (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28(2)碳关税
与国 (2021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5.全球性问题
学科素养:
家安 (2020年7月浙江高考真题)10-11.温室气体
【答案】(2)煤炭开发利用,释放温室气体,增加 碳排放,增强大气温室效应;露天开采煤炭,破 坏植被,减少碳汇,加剧气候变暖现象。
【解析】(2)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即化石 燃料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到大气 圈,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煤 炭开采会破坏地表,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植 被的光合作用减弱,固碳能力下降,加剧了 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命题点01 全球变暖 3、全球变暖的影响: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考点一 全球变暖与国家安全·【技巧解密】
命题点01 全球变暖 4、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考点一 全球变暖与国家安全·【技巧解密】
命题点01 全球变暖 5、碳达峰和碳中和:
考点一 全球变暖与国家安全·【技巧解密】
考点二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技巧解密】
命题点一 自然保护区 3.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区: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监测及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监测及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作者:郭振王小利段建军来源:《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7年第04期摘要:土壤活性有机碳作为土壤有机碳中比较活跃的化学组分,在陆地碳的循环研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土壤活性有机碳可用溶解性有机碳(DOC)、轻组有机碳(LFC)、易氧化有机碳(LO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潜在可矿化碳(PMC)表示。
本文综述了这五种活性有机碳的分组和测定方法,以及活性有机碳对不同施肥措施、不同耕作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表明在不同土地管理措施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不同组分均发生相应变化,这对调节土壤养分循环、维持土壤肥力和完善碳循环的动态平衡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为土壤养分的高效利用和土地的科学管理奠定基础,为开展有机质的累积与矿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活性有机碳;分组;测定方法;管理措施;响应中图分类号:S15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57(2017)03-0055-07 国际DOI编码:10.15958/ki.sdnyswxb.2017.03.010Abstract: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terrestrial carbon cycle as the active chemical component in organic carbon.The active organic carbon in soil involve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dissolved organic carbon,mineralizable carbon,oxidizable carbon,and light fraction carbon.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fractionation methods of this five soil active organic and its response to fertilization,different tillage measures and land use patter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changed under different land management measures,which was very important for regulating soil nutrient cycling,maintaining soil fertility and improving the dynamic balance mechanism of carbon cycle.And prospect the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uture,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fficient use of nutrients in the soil and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land,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accumul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matter.Key words:active organic carbon;fractionation;determination method;management measures;response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受植物和微生物的影响,并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在土壤中流动性较快,易矿化,其形态和空间位置对植物和微生物都具有较高活性的那一部分土壤碳素[1],主要含有大量的游离有机物,如动植物残体、根系分泌物、真菌菌丝和微生物生物量及其渗出物等,是易被微生物转化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的有机混合物[2,3]。
珠三角地区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动态研究
( C o l l e g e o f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En g i n e e in r g , S u n Ya t - S e n U n i v e r s i t y / G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i a l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1 1 9 1 . 2 0 1 3 . 8 . 1 3 1 3
珠三角地区农 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 与碳密度动态研究
朱苑维 ,管东 生 ,胡 燕萍
( 中山大学 环境科 学与工程学院,广 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 实验室, 广州 5 1 0 2 7 5;
E n v i on r me n t l a P o l l u t i o n C o n t r o l a n d Re me d i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 Gu a n g z h o u 5 1 0 2 7 5 , C h i n a ; G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i l a
比例最大的农作物 , 甘蔗 ( 1 3 . 9 2t / h a ) 的平均碳密度最高 , 水稻( 3 . 7 6t / h a ) 次之 , 蔬菜 ( 0 . 6 3t / h a ) 最低 。 近年来珠三角农
田植被中蔬菜所 占比例增 大 , 故与邻 近区域相 比其碳密度较低 。 【 结论 】 珠 江三角洲农 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和碳密 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 耕地面积下 降和种植 结构变化是导致珠三角农 田植被碳储量 下降 的主要原 因 , 珠 三角农 田植被
龙岩市 2023 年高中毕业班五月教学质量检测地理答案
龙岩市2023年高中毕业班五月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48分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图)开辟了大规模直接利用海水制氢的全新路径。
该技术可将风电以氢能形式加以存储,解决了海上风电不易存储的难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近海相比,远海采用该技术的主要优势是()A.建设成本低B.设备腐蚀慢C.储电效率高D.风能总量大2.与单一的“海上风电”相比,采用该开发方式()A.耗费淡水多B.投资成本低C.能源供应稳D.生态风险大3.大力发展“海水制氢”对国家安全的主要意义体现在()A.提高海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B.缓解我国淡水资源紧张状况C.挖掘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潜力D.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答案】1.D 2.C 3.A【解析】【1题详解】远海离陆地更远,管线长,海水更深,建设成本更高,A错误;远海海水含盐量更高,对设备腐蚀更快;B 错误;储电效率只与设备和工艺技术相关,而与离陆远近无关,C错误;近海面积较小,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一些近海不宜布局风力发电站,远海面积广阔,受人类干预小,风能资源更丰富,风速更稳定,风能总量大,D正确。
故选D。
【2题详解】据图所示,与单一的“海上风电”相比,采用该开发方式是直接利用海水制氢,不耗费淡水,A错误;因工艺技术更加复杂,生产线变长,故投资成本更高,B错误;该技术可将风电以氢能形式加以存储,解决了海上风电不易存储的难题,能源供应稳,C正确;因新的开发方式是利用氢能,氢能是清洁能源,故两种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无差异,D错误。
故选C。
海洋风能是海洋能源资源的一种形式,“海水制氢”是对海洋风电的一种高效存储形式,从而提高了海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A正确;“海水制氢”虽是直接利用海水制氢,开拓了大规模直接利用海水的新路径,但并不能有效缓解我国陆上淡水资源紧张状况,B错误;海上风能是海洋表面大气运动产生的动能,而近海面大气层并不属于海洋空间资源范畴,C错误;“海水制氢”能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D错误。
广州市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生态特征
e t o e e eg e n b o d l a e rmi v o e t OC d n i n OC r s r e r . s .F rt v r r e r a —e v d p h i t e f r s .S e st a d S e v swee 1 9—3 1 k i y e . g・m~ a d 2 . n 2 4~ 2 8 t・h 7. m~ h g e h l e o e b mb o f r s n i h o e t n . ~5 3 k ・m_ n 9 1~5 . ih r t a t n ms ft a o o e ta d l c i r s .a d 5 0 h t f . g a d 4 . 0 9 t・h m hg e a o eo e p r u ay t sa d a a i r s .S e st a d r s r e f h u e e e lp u n c c afr ih rt nt s f h u e c e lp u n c c af e t h h t o s OC d n i n e e so ep r u ay t sa d a a i . y v t o
础性工作 。本研究 主要探讨不 同植被类 型土壤有机碳含量 和 碳 密度差异 及其 与土壤养 分元 素相关 关系 , 将有助 于进一 步 研究森林 生态系统的生态 功能 , 森 林 的可持续经 营和改造 对 有很好 的科 学指 导意法
广 州 位于 珠江 三角 洲 北 缘 , 经 12 5 1。3, 纬 2 。 东 1。7 ~140 北 2 2 2 ̄6。地 处南 亚 热 带 , 6 ~ 35 属南 亚热 带季 风 海 洋 性 气 候 , 风 台 影 响频 繁 , 热 资源优 越 、 充 沛 , 均 温度 2 水 雨量 年 2℃ 、 均 降 雨 年平 量 1 2. l, 集 中在 4_ 57In相对 7 n _J , 雨 量 占全 年 的 8.% , 9月 降 2 1 年
第7~8题 碳排放和生态安全-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
第7~8题碳排放和生态安全-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服务业碳强度即服务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衡量区域服务业减排绩效的重要指标。
下图为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2005-2019年河南持续上升B.2005-2019年浙江持续下降C.2005-2012年贵州增幅最大D.2012-2019年上海降幅最大2.上海降低服务业碳强度,可()①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②加强城市绿化,扩大绿地面积③加快金融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④外迁服务业,使其向郊区扩散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碳举措。
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响是()A.土壤碳含量降低B.根系吸碳量减少C.碳净排放量降低D.微生物活性减弱4.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A.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B.放生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指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由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构成,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GEP 高达2045亿元,其各项价值量占比如图所示。
完成下面小题。
5.属于图中“其它”项目的是()A.农林产品B.科普教育C.休闲旅游D.净化空气6.该公园GEP高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力高B.科研价值高C.森林面积大D.纬度跨度大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
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
完成下面小题。
7.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8.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D.河道整治清游,清除全部河滩下表为我国某研究机构发布的农田、湿地、森林、草原四种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数值越大表示生态服务价值越高。
华南典型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稳定性特征研究
C i s cdm fS i cs Gunzo 160 C i ; . rd  ̄ n es o C i s ae S i cs B O g104 , h a h eeA ae yo c n e, ag hu5 04 , h a 3 G au eU i r砂 f hn e dmyo c n e, eh 00 9 C i ) n e n v e Ac f e a n
量并不高 。因而 , 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积累水平与土壤有机碳 的稳定性及表层土壤微生物量有关 。
关 键 词 : 工林 ;土壤 有 机 碳 ;易分 解 有 机碳 库 ; 南 人 华 中图 分 类 号 : 13 S5 .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5 3 9 (000 — 67 O 10 — 362 1 )6 0 0 一 6
o f0~ 1 e a d 1 ~2 c we e d tr ne 0 m n 0 0 m r eemi d.Th e u s h we ha olTOC o tn s we e n o d r a e r s k s o d t ts i c n e t r i r e s
广东省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布特征
广东省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布特征罗薇;张会化;陈俊坚;柳勇;李定强【摘要】区域土壤有机碳调查在构建全球土壤碳循环的认识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211个广东省土壤剖面数据,通过计算各剖面土壤有机碳密度,合理评估广东省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显示,广东省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1.25 Pg,其中,A层土壤(表层土壤,平均土层厚度为17 cm)有机碳储量为0.41 Pg,B 层(平均土层厚度为29.5 cm)为0.51 Pg,C层(平均土层厚度为48.9 cm)为0.33 Pg.依据土壤发生学分类,研究区铁铝土土壤剖面有机碳碳储量为0.976 Pg,占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的78.1%.按土地利用方式,研究区林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储量为1.01 Pg,占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的80.3%.统计结果表明,底层土壤(B层+C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是表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2倍以上,是研究区土壤有机碳的主要碳库.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底层有机碳质量分数与表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呈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是区域尺度上表层土壤有机碳向下迁移的表现.此外,每年由土壤退化侵蚀造成的直接进入周边水体的土壤有机碳流失量为13.3 Tg,约占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3.2%,同时每年有20.9 Tg有机碳在研究区土壤中重新分布.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评估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8(027)009【总页数】9页(P1593-1601)【关键词】碳储量;土壤侵蚀;土壤有机碳;底层土壤【作者】罗薇;张会化;陈俊坚;柳勇;李定强【作者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50;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50;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50;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50;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6;X144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在1200~2500 Pg之间,约是大气碳储量的两倍,植被碳储量的2~3倍(IPCC,1990;Schlesinger,1991;Lal,1999;Watson et al.,2001)。
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文献综述(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汤惜恒 n070105118)摘要: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是生物圈、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纽带。
土壤活性有机碳对土壤的研究重要的指标之一。
近年来,土壤活性有机碳已经成为土壤,环境和生态科学领域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重点。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中活跃的化学组成部分,能显著影响土壤化学物质的溶解、吸附、解吸、吸收、迁移以及生物毒性等行为。
本文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相关概念和测定方法入手,对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土壤活性有机碳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时空分布的主导因子。
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因素,有机碳库,近年来,土壤活性有机碳已经成为土壤,环境和生态科学领域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重点。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中十分活跃的组成部分,其并不是单纯的化合物,而是土壤有机碳中具有相同特性和对土壤养分,植物生长以至环境、大气和人类产生较高有效性的那部分有机碳[1]。
土壤碳库是全球最大的碳库,贮存了大约2000Pg有机碳[2],是陆地植被碳库的2~3倍,是全球大气碳库的2倍多[3], 在全球的碳循环中其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中的有机碳库和无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对于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以全球变暖和大气CO2浓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变化正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4,5]作为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森林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已成为继化石燃料燃烧之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第二大来源[6,7,8]。
森林植被固定的CO2中,大约50%通过地上/地下凋落物进入土壤,成为较为稳定的SOC 库,使森林土壤成为全球碳循环中的一个巨大碳汇[9,10]。
3种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土壤~(137)Cs和有机碳含量研究
so a e o ~ 0 m o io s .3 k / t r g f0 4 c h r nWa 5 9 g m2 1 Cs s n e e t d i o l o t eb re n d t er s r d f r s. a y z 3 Wa u d t ce s i f h a n l d a t e o e t He v n s a n h e o
中 国环境科学
2 1,24 :7 0 7 4 0 23 () 1- 1
C ia n i n na Sine hn E vr metl cec o
3种典 型陆地生态 系统土壤 7 s C 和有机碳含量研 究
汤 新艺, 东生 ( 管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卅 12 5 I507) I
.
。 Cs iv n o is a d S n e t r OC o t n r a u e ; h e n c n e twe e me s r d t e
Cs d s i u i n a d t e r lto s i sb t e Cs a d S it b t h e ai n h p ewe n r o n n OC
பைடு நூலகம்
we ea ay e . en trlfrs sterfrn es eo esu y rgo . nten t a oet tea ea eatvt f r n lz d Th au a oetwa h eee c i ft td e in I au lfrs, h v rg cii o t h h r y
MPB:南土所褚海燕组-?非靶标代谢组测定土壤可提取有机碳组分
MPB:南土所褚海燕组-非靶标代谢组测定土壤可提取有机碳组分为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组实验手册》稿件质量,本项目新增大众评审环节。
文章在通过同行评审后,采用公众号推送方式分享全文,任何人均可在线提交修改意见。
公众号格式显示略有问题,建议电脑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PDF审稿。
在线文档(/l/cL8RRqHIL)大众评审页面登记姓名、单位和行号索引的修改建议。
修改意见的征集截止时间为推文发布后的72小时,文章将会结合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进一步修改后获得DOI在线发表,同时根据贡献程度列为审稿人或致谢。
感谢广大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非靶标代谢组的方法测定土壤可提取有机碳组分Untargeted Metabolomics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Molecular Composition of Soil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张考萍1,褚海燕1, 2,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通讯作者邮箱: **************.cn摘要: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别是能被微生物利用的可溶性有机碳组分,对于理解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循环及微生物的代谢活性至关重要。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组分主要由植物和微生物来源的代谢物和裂解细胞组成,它是一个复杂的代谢物库。
非靶标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已被广泛用于分析复杂提取物中代谢组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都可以用来分析这些小分子代谢组分,但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只能分析具有挥发性的物质,在代谢物的检测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本实验主要介绍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非靶标代谢组分的方法来分析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组分。
关键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组分,非靶标代谢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材料与试剂1、2 ml离心管2、小钢珠(直径5 mm)3、0.3 mg/ml二氯苯丙氨酸溶液(分析纯)4、甲醇溶液(分析纯)5、无菌水6、液相色谱进样小瓶7、枪头(100 ul, 1 ml)仪器设备1、涡旋仪2、制冰机3、离心机4、超声仪5、超高相液相色谱(AB SCIEX,BEH C18柱)6、质谱仪(AB SCIEX,ABSCIEX-Triple TOF 5600)7、移液枪实验步骤1、称取500 mg 过2 mm筛的鲜土于2 ml的离心管中。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第一届大学生自然资源科技作品大赛优秀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第一届大学生自然资源科技作品大赛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优秀作品奖入选队伍名单
(学校拼音首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单位
队伍名称
作品名称
安徽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
精细化尺度下淮河流域生态径流监测与预 青春梦,淮河梦
人穷还是地穷?自然资源视角下县域空间 首先你都莫慌队
贫困测度分析—以川西自治州区为例
电子科技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没有大二队
中国半干旱区永定河流域水土资源演变分 析
东北农业大学
守护龙江黑土 黑龙江省黑土区耕地利用及 NPP 变化特征
资源与环境学院
——察地小分队 分析
广东财经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
天涯静远
武汉大学
助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以陈湾村
45
国土空间规划队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为例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格网生态足迹的湖北省可持续发展发
46
塔克拉玛干小队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展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 47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915 多轮车
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的三峡库区重庆北段土 地管理研究
西南大学 48
地理科学学院
燎原的星火
41
资源学院
团队
态环境响应—来自成都市的经验证据
泰山学院 42
旅游学院
土壤治理队 大汶河流域表土污染监测与潜在风险评价
天水师范学院 43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绿领一族
1958-2017 年甘肃省气温突变与变暖停滞研 究
武汉大学 44
不同粒径土壤活性有机碳测定方法的探讨
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D2006000521)作者简介:刘合明(1982年生),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壤环境与农田碳循环研究。
E-mail: Lhm2141073@ *通讯作者:刘树庆,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壤科学与环境方面研究。
E-mail: Liushuqing2002@ n 收稿日期:2008-05-19不同粒径土壤活性有机碳测定方法的探讨刘合明,杨志新,刘树庆*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摘要:选择不同肥力的沙质栗钙土、潮褐土和草甸栗钙土三种土壤,采用干筛法对其进行处理,获得四种不同粒级的土壤,分别为:<0.15 mm 、0.15~0.25 mm 、0.25~0.50 mm 和0.5~1.0 mm ,用目前最常用的两种化学方法分别对不同粒级土壤活性有机碳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不同粒级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 <0.05),并且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随粒级增大而降低,其大小顺次为:小于0.15 mm 土壤>0.15~0.25 mm 土壤>0.25~0.5 mm 土壤>0. 5~1.0 mm 土壤;与KMnO 4氧化法相比,0.2 mol·L -1(1/6K 2Cr 2O 7—1∶3H 2SO 4)氧化,130~140 ℃油浴煮沸5 min 测定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方法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变异系数小,且时间短,适宜大批土壤样品活性有机碳的测定。
关键词:土壤粒径;土壤活性有机碳;测定方法中图分类号:S151.9+5;S152.3+2;S153.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8)05-2046-04土壤活性有机碳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受植物、微生物影响强烈、具有一定溶解性、在土壤中移动比较快、不稳定、易氧化、分解、易矿化,其形态,空间位置对植物、微生物来说活性比较高的那一部分土壤碳素[1]。
近年来随着陆地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已成为土壤、环境和生态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广州市区域浅层地下水中氢、氧与碳稳定同位素比值的控制因素分析
http://www.renminzhujiang.cnDOI:10 3969/j issn 1001 9235 2023 11 012第44卷第11期人民珠江 2023年11月 PEARLRIVER基金项目:广东省区域联合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21A1515110505)收稿日期:2023-05-04作者简介:曾慧(1979—),女,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水环境研究。
E-mail:1145359440@qq.com曾慧,卓泉龙,张明珠,等.广州市区域浅层地下水中氢、氧与碳稳定同位素比值的控制因素分析[J].人民珠江,2023,44(11):97-104.广州市区域浅层地下水中氢、氧与碳稳定同位素比值的控制因素分析曾 慧1,卓泉龙1,张明珠1,庞 园1,梁作兵2(1.广州市水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220;2.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摘要:为探究广州市浅层地下水氢氧和碳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选择广州市18口浅层地下水监测井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析广州市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地表水和地下水)、溶解无机碳稳定同位素(地下水)和及铵态氮(地下水)同位素组成特征,对地下水水力特征及溶解无机碳演化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大气降水是浅层地下水重要补给来源,广州市北部从化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存在密切的水力联系,降水直接补给地下水,受蒸发作用影响较小;广州市南部沿海附近,地下水可能受沿岸海水入侵的影响。
从化区地下水中氘过量参数(d excess)值受含水层滞留时间控制影响明显,广州市南部沿海地区d excess显著偏低,可能受沿岸海水输入的影响。
浅层地下水中DIC的演化受人为因素影响显著,水体δ13CDIC值偏高;而高铵地下水主要来自天然有机质的降解,高浓度的NH+4是造成地下水中δ13CDIC异常偏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氢氧同位素;碳同位素;地下水;控制因素;广州市中图分类号:P64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 9235(2023)11 0097 08FactorsControllingStableHydrogen牞Oxygen牞andCarbonIsotopeRatiosinRegionalShallowGroundwaterofGuangzhouCity牞ChinaZENGHui1牞ZHUOQuanlong1牞ZHANGMingzhu1牞PANGYuan1牞LIANGZuobing2牗1.GuangzhouHydraulicResearchInstitute牞Guangzhou510220牞China牷2.SchoolofGeographyandPlanning牞SunYat senUniversity牞Guangzhou510275牞China牘Abstract牶Toinvestigatethe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andcontrollingfactorsofstablehydrogen牞oxygen牞andcarbonisotopesinshallowgroundwaterinGuangzhou牞18shallowgroundwatermonitoringwellsinGuangzhouwereselected.Thisstudyanalyzedthecomponentcharacteristicsofstablehydrogenandoxygenisotopesinsurfacewaterandgroundwater牞stableisotopesofdissolvedinorganiccarboningroundwater牞andammoniumnitrogenisotopeingroundwaterinGuangzhouCityandinvestigatedtheinfluencingfactorsofgroundwaterhydr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theevolutionofdissolvedinorganiccarbon.Theresultsshowthatatmosphericprecipitationisanimportantsourceofshallowgroundwaterrecharge牞andthereisaclosehydraulicconnectionbetweengroundwaterandsurfacewaterinConghuaDistrict牞northernGuangzhou牞whereprecipitationdirectlyrechargesgroundwaterandislessaffectedbyevaporation牷nearthesoutherncoastalareaofGuangzhou牞groundwatermaybeaffectedbyseawaterintrusion.Thedeuteriumexcessparameter牗d excess牘valuesingroundwaterinConghuaDistrictaresignificantlyinfluencedbythecontrolofgroundwaterretentiontime牞andthesignificantlylowd excessvaluesinthesoutherncoastalareaofGuangzhoumaybeinfluencedbytheseawaterintrusion.TheevolutionofDICinshallowgroundwaterissignificantlyinfluencedbyanthropogenicfactors牞andthevalueofδ13CDICinthewaterbodyishigher.In人民珠江 2023年第11期contrast牞high ammoniumgroundwatermainlycomesfromthedegradationofnaturalorganicmatter牞andthehighconcentrationofNH+4isthemainreasonfortheabnormallyhighδ13CDICvalueingroundwater.Keywords牶hydrogenandoxygenisotopes牷carbonisotope牷groundwater牷controllingfactors牷Guangzhoucity地下水在中国的历史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地下水也已经成为农业、工业和城乡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1]。
广州南沙区4种典型城市林业土壤质量调查研究
广州南沙区4种典型城市林业土壤质量调查研究崔诚;李铤;冼卓慧;张俊涛【期刊名称】《生态科学》【年(卷),期】2022(41)1【摘要】为掌握广州南沙区城市林业土壤养分及肥力整体状况,提高广州南沙区城市林业土壤管养水平,以广州南沙区4种典型城市林业土壤(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景观林带、河涌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pH值、电导率、容重、渗透率、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9项理化指标,通过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土壤综合肥力分析,对广州南沙区城市林业土壤养分及肥力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森林公园pH为6.4、湿地公园pH为6.8、生态景观林带pH为7.1、河涌防护林pH为7.3,广州南沙区林业土壤pH在中性(pH 7.0)上下波动。
土壤EC值除森林公园较低外,其余生境类型处于正常范围,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81—33.02 g·kg^(-1)整体水平较好,其中一半区域土壤水解氮含量为41.97—58.95mg·kg^(-1)、土壤速效钾含量为48.29—52.61 mg·kg^(-1)处于中下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为5.8—36.75mg·kg^(-1)整体水平较充足。
南沙区林业土壤整体综合肥力较贫瘠,其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景观林带土壤综合肥力指数(0.90—0.99)略高于贫瘠标准(<0.9%),只有河涌防护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1.18达到一般标准(0.9%—1.8%)。
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水解氮含量影响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小于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土壤整体容重偏低,从总体看,容重及土壤速效养分是南沙区城市林业土壤综合肥力的突出性限制因子,说明容重和土壤速效养分与南沙区土壤综合肥力关系紧密。
该研究可为广州南沙区城市林业土壤养护、修复提供依据。
【总页数】10页(P186-195)【作者】崔诚;李铤;冼卓慧;张俊涛【作者单位】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广东省计量认证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31.2【相关文献】1.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广州(南沙)愿景与战略第三届"设计城市"圆桌研讨会在广州举行2.中共广州市委文件穗字[2005]9号——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通知3.广州市南沙区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4.广州南沙区不同类型绿地土壤质量评价与特征分析5.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下垫面建设策略分析--以广州市南沙区海绵城市建设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东省红树林土壤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研究
广东省红树林土壤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研究覃国铭;张靖凡;周金戈;卢哲;王法明【期刊名称】《热带地理》【年(卷),期】2023(43)1【摘要】利用文献收集和数据整合的方法,对广东省不同红树林群落和地区的碳储量及碳埋藏速率进行了系统梳理。
研究发现,广东省红树林的面积为9106.21hm^(2),土壤碳储量为1542.02 GgC,土壤碳密度为0.23 GgC/hm^(2)。
广东省内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群落的土壤碳密度最高,分别是0.27和0.23 GgC/hm^(2),而秋茄(Kandelia candel)群落土壤碳密度最低,仅为0.13 GgC/hm^(2)。
广东13个沿海地市的红树林土壤碳储量按大小顺序为湛江(894.5 GgC)>阳江(195.4 GgC)>江门(97.7 GgC)>珠海(91.0GgC)>茂名(59.6 GgC)>汕头(51.4 GgC)>中山(49.2 GgC)>惠州(36.1 GgC)>广州(35.1 GgC)>深圳(18.3 GgC)>汕尾(10.8 GgC)>东莞(2.8 GgC)>潮州(0.11 GgC)。
基于210Pb测年法,广东省各地区红树林的平均沉积速率为13.5 mm/a,淇澳岛的沉积速率最高,为31.5 mm/a;其次是镇海湾16.5 mm/a,深圳福田15.9 mm/a;雷州湾的沉积速率最低,仅为7.3 mm/a。
碳埋藏能力方面,广东省碳埋藏能力约为2.96 GgC/a,其中雷州半岛的碳埋藏能力最高为6.05 GgC/a,而深圳福田的碳埋藏能力最低,仅为0.66 GgC/a。
综上,目前广东省红树林碳储量相对较低,但具有较高的固碳潜力,加强对当地红树林的保护和重建,将有助于充分发挥红树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总页数】8页(P23-30)【作者】覃国铭;张靖凡;周金戈;卢哲;王法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小良热带海岸带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华南国家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相关文献】1.三亚市红树林碳储量与固碳能力分析2.安徽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动态及固碳潜力3.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碳氮储量及固碳固氮潜力的影响4.喀斯特槽谷区植被演替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的影响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郑美燕 中山大学
本文链接:/Thesis_Y1690683.aspx 授权使用:吕先竟(wfxhdx),授权号:d5dfbb73-85a7-4e63-addb-9e9800aec2b3 下载时间:2011年2月28日
无锡伊诺特石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为无锡澳驰过滤设备有限公司于 2007 年 4 月在中国无锡 成立的全资子公司, 是国内领先的微米级过滤器供应商之一, 同时特别善长于苛刻工况的过 滤设计。 核心产品包括分不锈钢过滤器 , 精密过滤器 , 过滤设备 , 气体过滤器 , 篮 式过滤器 , 芯式过滤器 , 静态混合器、视镜等。 这一系列产品已经获得了中国海洋石 油总公司、洛克石油、Fluor Corporation、Technip、中国石油天然气西气东输项目部、 壳 牌、南钢集团、巴斯夫,索尼等诸多客户的认可与好评。 伊诺特选用世界领先的过滤产品生产设备及制造工艺, 融合多年滤芯制程上的研发经验, 整合运用各种过滤分离技术,致力于为全球工业领域提供最经济、最专业的过滤解决方案。 其烧结滤芯、 不锈钢折叠滤芯、 楔型滤芯、 膜滤芯等过滤介质配合多样化设计的过滤器壳体, 已广泛应用于石化、炼油、新能源、钢铁、化学、医药、食品、水处理等行业。 伊诺特服务工业界多年,严格执行 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并在全国设有多个项目部, 可为您提供最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在中国地区,我们能够24小时内到达现场为您服务。 未来,伊诺特秉承"安全、专业、创新、合作"的核心价值观,继续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 产品、更高效的服务,努力为过滤技术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安全 我们永远坚持安全是不容妥协的理念 我们为客户提供的所有产品必须保证客户工艺的安全,在技术上我们不能忽略任何细节. 专业 我们将坚守我们的使命,不为利益而偏离我们的航向。我们不断学习,始终为寻找最佳解决 之道而努力,我们力争做行业的百年企业。 创新 我们用创新的方法解决未解决的问题。我们利用新的技术、条件、服务更好的理解客户多元 化的需求,同时也使我们在快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保持领先优势. 激情 我们尊重个人,支持人个激发最大能力 只要是对的,我们就支持 我们永远感受竞争和成功的快乐 合作 未来优秀的人才团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我们需要集中我们所有力量, 发挥所有人的 特长,为我们的使命而奋斗 /
中山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城市生态安全岛的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 姓名:郑美燕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环境科学 指导教师:管东生 20100608
广州城市生态安全岛的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
江苏金湖大华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座落于碧荷飘香、风景秀逸、人杰地灵具有“天下第一荷 花”的金湖水乡。公司物资力量雄厚,生产设备先进,检测设施齐全,并且制定了科学合理 的生产工艺和健全的质保体系, 汇聚了许多对有纸记录仪制造有着特殊追求和造诣的科技人 员及职工队伍。在温度、压力、流量、显示、效验等仪表的制造均领先于同行业。 公司主 营产品有热电偶、热电阻、双金属温度计、变送器、流量计、数显仪、效验装置、自动化成 套设备、电线电缆、线缆桥架等。产品主要用于电力、化工、冶金、钢铁等众多行业。 业 绩的取得来源于客户的厚爱,公司一直遵循着用质量打造品牌的宗旨,以诚信待人为守则。 期盼着与各界友人的愉快协作,共同创造优越的的业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