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中化学会考复习纲要(最接近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整合
一、纳
结构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表现出强还原性
物理性质质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有良好导电导热性,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较低
化学性质}
与非金
属单质钠在常温下切开后表面变暗:4Na+O2==2Na2O(灰白色)钠在氯气中燃烧,黄色火焰,白烟:2Na+Cl2===2NaCl
}
与化合物与水反应,现象:浮,游,声,球,红2Na+2H2O==2NaOH+H2↑
与酸反应,现象与水反应相似,更剧烈,钠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与盐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再考虑NaOH与溶液中的盐反应。
如:钠投入CuSO4溶液中,有气体放出,生成蓝色沉淀。
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存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保存煤油,使之隔绝空气和水
用途\
制备钠的化合物,作强还原剂,作电光源
Na2CO3 NaHCO3 俗名纯碱,苏打,面碱小苏打
)碱性碱性(同浓度时,碳酸钠碱性比碳酸氢
钠碱性强,pH值大)
碱性
热稳定性不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与二氧化碳Na2CO3+H2O+CO2=2NaHCO3不反应,
用途
重要化工原料,可制玻璃,造纸等治疗胃酸过多,制作发酵粉等
二、镁
1、海水中提出镁
2、镁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CO2+2Mg2MgO+ C
3、'
4、工业制镁:MgCl2 电解
Mg+Cl2↑
三、铝点燃
△
1、物理性质:银白色,较软的固体,导电、导热,延展性
2、化学性质:Al —3e -==Al 3+
3、与非金属:2Al+3Cl 2==2AlCl 3
4、与酸:2Al+6HCl==2AlCl 3+3H 2↑,2Al+3H 2SO 4==Al 2(SO 4)3+3H 2↑
5、常温常压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 }
6、与强碱:2Al+2NaOH+6H 2O==2Na[Al(OH)4]+3H 2↑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但铝却可以
7、铝热反应:2Al+Fe 2O 3===2Fe+Al 2O 3,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
四、铝的化合物
1、Al 2O 3(典型的两性氧化物) 与酸:Al 2O 3+6H +==2Al 3++3H 2O
2、Al(OH)3(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具有吸附作用
3、实验室制备:AlCl 3+3NH 3·H 2O==Al(OH)3↓+3NH 4Cl Al 3++3NH 3·H 2O==Al(OH)3↓+3NH 4+ :
4、与酸反应 Al(OH)3+3H +==Al 3++3H 2O
五、铁
1、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
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排第四。
2、与非金属:3Fe+2O 2===Fe 3O 4,2Fe+3Cl 2===2FeCl 3 2Fe 2++Cl2=2Fe 3+
+2C l ˉ 铁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棕黄色烟,溶于水后,溶液呈棕黄色 3、|
4、与非氧化性酸:Fe+2H +==Fe 2+
+H 2↑ 与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被氧化成三价铁 4、与盐:如CuCl 2、CuSO 4等,Fe+Cu 2+==Fe 2++Cu 5、三价与Fe Cu 变为二价;二价与Cl 2变成三价
6、反应原理:2Fe + 3Cl 2 ==2FeCl 3
六、铜:Cu 不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七、硅: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晶体硅是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有
)
脆性,常温下不活泼。
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成光电池等能源)
八、二氧化硅
1、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是H 2SiO 3的酸酐,但不溶于水
SiO 2+CaO===CaSiO 3,SiO 2+2NaOH==Na 2SiO 3+H 2O SiO 2+2C===2CO ↑+Si
2、用途:制造光导纤维;石英砂用作制玻璃和建筑材料,水晶制造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
九、硅酸钠:固体俗称泡花碱,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常作粘合剂、防腐剂
&
十、氯:氯气为黄绿色,有毒,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
点燃
高温
点燃 点燃 高温
高温 点燃
1、氯气与水反应:Cl 2 + H2O HCl + HClO (漂白性)
离子方程式: Cl 2 + H2O H +
+Cl ˉ + HClO
2、氯气的尾气处理:Cl 2 +2NaOH===NaCl+NaClO+H2O 离子方程式: Cl 2+ 2OH ˉ===Cl ˉ+ClO ˉ+H2O
3、工业制氯气:2NaCl + 2H 2O === 2NaOH + H 2↑ +Cl 2↑ 离子方程式: 2Cl ˉ + 2H 2O ===2OH ˉ + H 2↑ +Cl 2↑
4、与氢气:反应原理:H2 + Cl2===2HCl
现象:氢气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少量白雾。
5、与金属:Cu + Cl2====CuCl2
现象: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棕黄色烟,溶于水后,溶液呈蓝绿色
十一、溴、碘
海水中氯、溴元素的提取
(
氯、溴、碘单质氧化性比较
溴
碘
… 物理 性质
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液体,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强腐蚀性 紫黑色固体,易升华。
气态碘在空气中显深紫红色,有刺激性气味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十二、氮气(N 2)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
2、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牢固,难以破坏,所以但其性质非常稳定。
3、与H 2反应:N 2+3H 2 2NH 3
4、2NO+CO===2CO+H 2↑
5、与氧气反应:N 2+O 2====2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
2NO+O 2===2NO 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气体,有毒) 3NO 2+H 2O===2HNO 3+NO ,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 中的NO 2
十三、氨气(NH 3)
1、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 的热,所以常用作制冷剂
2、氨水溶液显碱性
3、与氯化氢反应:NH 3+HCl==NH 4Cl ,现象:产生白烟
4、氨气制备: )
原理:铵盐和碱共热产生氨气
方程式:2NH 4Cl+Ca(OH)2===2NH 3↑+2H 2O+CaCl 2
[ 催化剂
放电或高温
△ 电解
@
装置:和氧气的制备装置一样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注意:收集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减缓排气速度,收集较纯净氨气) 验证氨气是否收集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收集满 干燥:碱石灰(CaO 和NaOH 的混合物) ^
5、工业合成氨:
催化剂
N 2 + 3H 2 2NH 3高温、高压
6、工业制硝酸:3NO2 + H2O===2HNO3 + NO
离子方程式:3NO2 + H2O===2H +
+2NO3ˉ + NO
7、NH3 + H2O NH3·H2O NH 4++ O H ﹣
8、NH 4+的检验:NH 4++OH -===NH 3↑+H 2O 。
操作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是否变蓝,如若变蓝则说明有铵根离子的存在。
十四、硝酸
1、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浓硝酸因为挥发HNO 3产生“发烟”现象,故叫做发烟硝酸 ,
2、酸的通性:和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不稳定性:4HNO 3=== 4NO 2↑+2H 2O+O 2↑,由于HNO 3分解产生的NO 2溶于水,
所以久置的硝酸会显黄色,只需向其中通入空气即可消除黄色 5、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
3Cu+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Cu+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6、)
7、与非金属反应:C+4HNO 3(浓)===CO 2↑+4NO 2↑+2H 2O
8、常温下Al 、Fe 遇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以用铝制或铁制的容器储存浓硝酸
十五、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
1、一氧化氮:无色、无味、微溶于水
2、二氧化氮:红棕色,刺激性气味
3、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十六、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
2、化学性质:
3、酸性氧化物:、SO 2溶解于水:SO2 + H2O H2SO3(亚硫酸)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 2+2NaOH==Na 2SO 3+H 2O ,SO 2+Na 2SO 3+H 2O==2NaHSO 3 4、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是一种暂时性的漂白
十七、硫酸
1、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
或光照
2、常温下,Fe 和Al 遇浓H2SO4会发生钝化。
3、浓H2SO4可作干燥剂。
(
4、硫酸钡可用作“钡餐”。
5、活泼性在H 后的金属也能与之反应(Pt 、Au 除外):Cu+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6、与非金属反应:C+2H 2SO 4(浓硫酸)===CO 2↑+2SO 2↑+2H 2O
7、与较活泼金属反应,但不产生H 2
8、防止酸雨的一种方法:SO2 + CaO ===CaSO 3
,
:
十八、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与微粒数(N )之间的关系:n = N
N A。
2.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m M。
3.物质的量(n )、气体的体积(V )和气体摩尔体积(V m )之间的关系:n =
V V m。
4.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
物质的量浓度(c B ),单位为mol •L -
1 。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 的物质的量(n )、溶液的体积(V )和溶质的物质的量
浓度(c B )之间的关系:n = c B •V 。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十九、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
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和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
△
△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2.酸、碱、盐是电解质;其它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3.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4.将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可溶性的酸碱盐要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不改写。
二十一、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
#
3.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本身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本身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二十二、原子结构
1.对一个原子来说: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X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3.一般用符号A
Z
4.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二十三、元素周期律
<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元素周期律是由门捷列夫发现的。
3.原子、离子等粒子的半径大小比较: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若电子层数相等,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4
5.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周期,列称为族。
6.最外层电子数=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
7.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8.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
1.定义:相邻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2.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3.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4.金属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共价键。
5.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
6
.反应物 生成物
E 1>E 2 反应吸收能量;E 1<E 2 反应释放能量。
7.常见的放热反应有燃烧反应、中和反应、金属和酸的反应; 吸热反应有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反应。
二十五、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v =
Δc Δt。
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因素:物质本身的性质。
3.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增加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使用催化剂
[
二十六、化学平衡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3.化学平衡的移动:当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化学平衡将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化学平衡。
二十七、原电池
1.定义: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2.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活动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闭合回路。
[
3.负极——较活泼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
正极——较不活泼导体——得到电子(被还原)。
4.铜、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反应方程式:
负极:Zn – 2e - = Zn 2+;正极:2H + + 2e - = H 2↑;总反应:Zn + 2H + = Zn 2+ + H 2↑ 。
十一、无机物
1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E 1)
旧化学键断裂(释放能量E 2
)
2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N2 + O22NO
N2 + 3H2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
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叫
做氮的固定(固氮)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NH3 +H2O = NH3·H2O
NH3·H2O NH4+ + OH-
NH3·H2O呈弱碱性,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NH3 + HCl = NH4Cl 、
产生白烟
4NH3 + 5O2催化剂
△4NO + 6H2O NH4HCO3
△
NH3↑+ H2O + CO2↑
NH4Cl △
NH3↑+ HCl↑NH4+ + OH-
△
NH3↑+ H2O
2NH4Cl+Ca(OH)2△
CaCl2 +2NH3↑+ 2H2O
实验室制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氨气是否收集满
4HNO34NO2↑+ O2↑+ 2H2O 为了防止硝酸见光分解,一般将它保存在棕
色试剂瓶里
#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2H2O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钝化
3Cu + 8HNO3(稀)= 3Cu(NO3)2 + 2NO↑+ 4H2O
C + 4HNO3(浓) △
CO2↑+ 2NO2↑+ 2H2O
浓、稀硝酸有强氧化性
Fe + S △
FeS S + O2点燃SO2
SO2 + O2催化剂
加热
2SO3 2H2S + SO2 = 3S + 2H2O
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2H2O
-
在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C + 2H2SO4(浓) △
CO2↑+ 2SO2↑+ 2H2O 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
2Mg + CO2点燃2MgO + C
Cl2 + 2NaBr = 2NaCl + Br2 Cl2 + 2KI = 2NaCl + I2
Br2 + 2KI = 2KBr + I2,
氧化性:Cl2 > Br2 > I2
Si + O2△
SiO2
SiO2 + 2C高温Si + 2CO↑工业制硅
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SiO2 + CaO高温CaSiO3
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
!
SiO2 + 4HF = SiF4↑+ 2H2O此反应常被用来刻蚀玻璃
SiO2 + CaCO3高温CaSiO3 + CO2↑
SiO2 + Na2CO3高温Na2SiO3 + CO2↑
生产玻璃发生的主要的化学反应4Al + 3O2点燃2Al2O3铝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Fe2O3 + 2Al 高温Al2O3 + 2Fe ,
铝热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
/
受热或见光
十二、有机物1
糖类
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
糖类分为单糖(不水解,如葡萄糖、果糖)、二糖(如蔗糖、麦芽糖)、多糖(如淀粉、纤维素)
淀粉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
蛋白质
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水解生成氨基酸
浓的盐溶液会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紫外线照射、加热或加入有机化合物、酸、碱、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汞盐等)会使蛋白质聚沉,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
高分子材料 蛋白质、橡胶、塑料、纤维等都属于高分子材料
.化学反应 CH 4 + 2O 2 CO 2 + 2H 2O 火焰呈淡蓝色
CH 4 + Cl 2 CH 3Cl + HCl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CH 2Cl 2 + Cl 2 CHCl 3 + HCl CHCl 3 + Cl 2 CCl 4 + HCl 属于取代反应
C 2H 4 + 3O 2
2CO 2 + 2H 2O
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Br Br CH 2=CH 2 + Br 2 CH 2—CH 2 属于加成反应
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2C 6H 6 + 15O 2
12CO 2 + 6H 2O
产生明亮而带有浓烟的火焰 + HO —NO 2
催化剂
△
+ H 2O
C 2H 5OH + 3O 2
2CO 2 + 3H 2O 2CH 3CH 2OH + 2Na 2CH 3CH 2ONa + H 2↑
2CH 3CH 2OH + O 2
2CH 3CHO + 2H 2O
CH 3COOH +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 + H 2O
属于酯化反应。
用饱和Na 2CO 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
CH 3COOCH 2CH 3 + H 2O CH 3COOH +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 NaOH CH 3COONa + CH 3CH 2OH
酯的水解 n CH 2=CH 2
属于加聚反应
点燃 光 光 光 光 点燃
点燃
引发剂
CH 2-CH 2
n △ 浓硫酸 △
酸或碱
点燃
Cu
△
—N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