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教育制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封建制文教政策
(三)魏晋南北朝玄学清谈风气
所谓清谈,原意是清议、谈辩、雅谈、正论的 意思,其来源与先秦以来的谈辩风气及东汉的清议 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大夫,多手执尘尾,不 谈世事,尚论玄理。魏晋玄谈又称“清谈”,玄谈 或清谈与玄学有密切的关系,因为玄谈之主题多为 玄学内容,严格来说,玄谈是由魏正十年间王弼、 何晏提出玄学开始的。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发展的 中间环节,较察举制有更多的考试成分, 中间环节,较察举制有更多的考试成分,是 一种严格的按照门第取士的选士制度。 一种严格的按照门第取士的选士制度。 在地方的州和郡设置大小中正官, 在地方的州和郡设置大小中正官,由中 正官把被选的士人按照家庭出身和个人的才 分为三级九品,即上上、上中、上下、 学,分为三级九品,即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作 为授官晋爵的依据,然后再按品授官。 为授官晋爵的依据,然后再按品授官。
私学
第一阶段(蒙学教学阶段) 第一阶段(蒙学教学阶段)
以学“字书”为主,即进行识字和写字的教学。 以学“字书”为主,即进行识字和写字的教学。 第二阶段(专经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专经准备阶段) 以学《论语》 孝经》为主, 以学《论语》、《孝经》为主,即进行道德和立志的 教育。 教育。 第三阶段(专经深造阶段) 第三阶段(专经深造阶段) 以学“经典”为主,即进行经典训作的教学。 以学“经典”为主,即进行经典训作的教学。
(二)察举制的优点 察举制的优点
一、高度重视人才; 高度重视人才; 及时改变人才观念, 二、及时改变人才观念,更新人才标 准; 颁布健全、严格的察举法规, 三、颁布健全、严格的察举法规,荐 举与考试结合, 举与考试结合,保证衡量人才的全 面性。 面性。
(三)察举制的缺点
第一, 第一,察举用人的大权操纵在州郡等地 方官手里,被权门势家所把持, 方官手里,被权门势家所把持,造成作 伪成风,流弊百出; 伪成风,流弊百出; 第二,察举选才虽标明德才兼备, 第二,察举选才虽标明德才兼备,但实 际是重德轻才。 际是重德轻才。
汉朝的学校教育制度
汉朝的学校教育相当发达, 汉朝的学校教育相当发达,基本 上可分为两大系统—— 上可分为两大系统
官学、 官学、私学
太学 中央官学 官邸学 鸿都门学 郡国 地方官学 县邑 乡 聚 专经深造阶段 私学 专经准备阶段 蒙学教育阶段 学 校 庠 序
汉 代 学 制 系 统 图
官学
官 学
官学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种 : 中央官学指设在都城的官办学校。主要 指设在都城的官办学校。 有太学、官邸学和鸿都门学。 地方官学分为四级:郡国设学;县邑设 为四级: 校;乡设庠;聚设序。
九品中正制的具体实施办法
在地方的州郡和县设置大小中正官。 在地方的州郡和县设置大小中正官。
中正都由“德充才盛者” 中正都由“德充才盛者”和“贤有识 见者”担任。 见者”担任。郡县的小中正皆由当地的 著姓世族”来担任, “著姓世族”来担任,州中正官则以本 地大世族在朝的现任大臣来兼任, 地大世族在朝的现任大臣来兼任,或由 致仕的政府要员来担任。 致仕的政府要员来担任。
挟书令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 百家语者,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 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 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 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 卜筮、种树之书。若欲学法令, 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学法令,以吏为 师。
源自文库二节 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吏师制度和博士官的设置
秦朝由于实行特殊的文教政策而没有创建正 式的学校。
教育内容:法令法规 教育内容:
一是吏师制度
教育者(教师):官吏 教育者(教师):官吏 ): 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官吏或准官吏
二是设置博士官: 二是设置博士官:议政、咨询、掌故 博士官 籍、收徒讲学。
第一节
封建制文教政策
玄学也叫“形而上学” ,原指对《老子》、《庄子》和《周 易》的研究和解说。现在玄学的内容被扩充,包括了传统术 学、占卜、算命、风水、择日和姓名等,这些皆源于道家和 阴阳家的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人们日常生活 息息相关,所以在华人社会里就不衰,但在中国大陆被斥为 “迷信”。 玄学产生并非偶然,汉末黄巾之乱,中央集权瓦解,儒家经 术也随之衰落。乱世中,老庄思想抬头,加上曹超等人崇法 术刑名,便形成了玄学产生的历史背景。魏晋玄学寻求顺时 应变的处世之道,在乱世中保存自己,甚至重建或再创社会 秩序。魏晋时期的学者,大多从老子、庄子的学说,甚至从 《周易》的理论中,寻找“玄”的道理 ,促成了玄学的流行。
九品中正制的具体实施办法
州郡和县的中正官负责将同籍的士人(同时也包 括散居在他乡者) 登记注册。 登记注册。
在登记注册的过程中,需要对其综核名实,调 在登记注册的过程中,需要对其综核名实, 查行状,了解家世,然后再分别品第,加叙评语。 查行状,了解家世,然后再分别品第,加叙评语。 士人的出身门第; “品”——士人的出身门第; 士人的出身门第 “状”——中正官在调查基础上对士人的言行 中正官在调查基础上对士人的言行 和德才的评语。 和德才的评语。 逐级上报, “品”+”状” 品第 逐级上报,按品第授官 状
2.初立国子学(为门阀士族而设) 初立国子学(为门阀士族而设) 初立国子学 3.立四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儒 立四馆( 立四馆 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 学馆) 学馆) 4.建立州郡学校教育制度 建立州郡学校教育制度
太学的教学活动
教师, 教师,称博士,博士之上设有首席长官,西 汉称仆射,东汉时改称祭酒。 学生,西汉称“博士弟子”或“弟子”,东 学生 汉称“诸生”或“太学生”。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五经 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大班上课;弟子相传;集会辩难 视学:最高学府,深得关注,承袭西周,视 视学: 毕聚会 考试:西汉每年一次, 考试:西汉每年一次,东汉每两年一次 射策;策试 ;口试
魏晋南北朝的学校教育制度
1.太学实行五经课试法 太学实行五经课试法
门人--二年后)通一经为正式弟子--门人--- (二年后)通一经为正式弟子--每隔二年试一经)通二经者为文学掌故----(每隔二年试一经)通二经者为文学掌故----通三经者为太子舍人------- 通三经者为太子舍人------ 通四经者为郎 通五经者随才录用。 中------ 通五经者随才录用。
察举制” 第三节 “察举制”与“九 品中正制” 品中正制”
一、察举制
察举制是我国汉代选拔官吏的制 由丞相、列侯、刺史、 度,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 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 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它 始于武帝时, 始于武帝时,为汉代重要出仕途径 之一。 之一。
(一)察举制类型
一类是经常举行的科目,称常科。 一类是经常举行的科目,称常科。主要有贤良 方正、孝廉、茂才等。 另一类是不经常举行的科目, 另一类是不经常举行的科目,由皇帝根据需要 临时指定的特别选举科目,称特科或特举。 临时指定的特别选举科目,称特科或特举。 主要有明经、明法、勇猛知兵法、治剧、童 子等。
第一节
封建制文教政策
(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 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化, 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化, 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 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 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 从矣。 从矣。
第四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教育 制度
第一节
封建制文教政策
(一)秦代崇法排儒的政策 1.颁“挟书令”和“禁私学以吏为师” 2.书同文,形同伦 3.设三老以掌教化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 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 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 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 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 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想与非法教,人闻 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想与非法教, 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 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 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 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 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禁之便。 禁之便。
对九品中正制的评价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选举用人大权的控制与掌 握; 调动了不同社会出身的人们的积极性。 中正官把持大权,缺乏监督与制衡 品第士人的标准完全抛弃了本人的才德,专 重家世门第,发展道路“上品无寒门,下品 无世族”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