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教学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塞利格曼的积极
心理学
品味马丁·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
摘要: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 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本文主要从塞利格曼的简介、理论与应用等方面分析了积极心理学。
关键词: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幸福,内在动机,沉浸体验
1.前言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浪潮,补充完善了仅仅研究心理缺陷和病态的理论阶段。在美国,塞利格曼教授为积极心理学奠定了基础,这个新的心理学分支主要关注与人的积极力量和幸福有关的科学研究。积极心理学时代的到来,不仅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个人概况
马丁·塞利格曼(1942-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和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人。1942 年8 月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奥尔巴尼。1964 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67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塞利格曼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同时也是该校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1998 年,塞利格曼以历史最高票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据海格布鲁姆等2002 年数据统计显示,塞利格曼是20 世纪百名杰出心理学家之一。2006 年,塞利格曼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这一奖项是为在心理学理论和应用领域做出杰出贡献,推动心理学理论和实践,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科学家而设立的最高荣誉奖。
3.研究方向与理论
3.1幸福
塞利格曼在2002年提出:理解并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在这里,幸福和幸福感既包括积极的情绪,如喜悦或安详,也包括积极的状态,如沉浸或欣慰。
3.1.1.积极情绪:塞利格曼将积极情绪划分成三类:与过去有关的幸福、与现在有关的幸福和与将来有关的幸福。与将来有关的幸福包括乐观、希望、自信、信仰和信任。
3.1.2.幸福的作用:塞利格曼认为,积极情绪为我们提供了创造更好的关系和显示更强生产力的机会。幸福的人们会高估他们的能力,对积极事件比对消极事件记得更多,但由于他们会运用一些重要策略,因此他们更擅长做生活的规划决策。
3.1.3.增进幸福:塞利格曼认为有必要对幸福的生活和好的生活作出明确的区分,幸福的生活可以通过策略去追求积极的情绪而获得。增进幸福的策略主要包含人际关系、环境、身体状况、生产力、休闲、习惯化、比较、对同等收益和损失、痛苦情绪等几大方面。
3.1.
4.幸福的人格研究:幸福的人们通常外向而乐观、有高自尊并且内控,与之相比,不幸福的人倾向于高神经质。外向和神经质有50%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这些人格特点都与主要由遗传决定的气质有紧密的联系。
3.2沉浸体验
人们在从事具有挑战性、可掌控的任务时,会受其内在动机驱使,同时他们会经历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即沉浸体验。
3.2.1内在动机:受内在动机驱使而从事某种活动时,人们会表现出更强烈的兴趣、兴奋和自信。同时会发挥出更好的水平、有更出色的表现,也表现出更持久的坚持性和独特的创造性,其自尊也得到相应的提升,并且还伴随着更强烈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塞利格曼提出在内在动机驱使下从事的活动之所以值得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是因为包含这些活动的生活方式可能隐含着丰富的回报,这些活动意味着运用个人品质。
3.2.2个人品质:塞利格曼区分了积极情绪存在着两种不同状态:短暂的愉悦和持续的满足感。愉悦感是来自感官的愉悦体验,而满足感使人能进入卷入状态或体验沉浸。同时,这种卷入状态或沉浸体验使人们在从事此类活动中可以运用其个人品质。个人品质是一种优秀的个性特质,它与具体的美德相结合,同时也体现在价值—行为分类体系中,在此体系中,美德、个人品质和促成条件都可以区分开来。
3.2.3个人品质和幸福感:塞利格曼指出不同的个体都有一系列自己独特的个人品质,并且如果在每天的生活中运用它们,则人们会有满足感、真正的幸福感。生活中使用个人品质的主要范围包括:和伴侣的浪漫关系、和孩子的关系、工作环境、休闲活动。
3.2.4引发沉浸体验的条件:特定类型的文化或家庭有助于引发沉浸体验,有些文化提供给人们更多的体验沉浸的机会,某些家庭提供的社会化经验,也有益于培养易产生沉浸体验的个性特质。
3.3希望和乐观
3.3.1塞利格曼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而不是普遍的人格特质,乐观的人把消极事件或体验归因于外部的、暂时的和特殊的因素,悲观的人则把消极事件或体验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普遍的因素。塞利格曼依据这个观点,采用归因风格问卷(ASQ)和言语解释的内容分析(CAVE)来测量乐观。塞利格曼以贝克和埃利斯的认知治疗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如何帮助成人和儿童从悲观解释风格向乐观解释风格转变的程序。依据这些程序,参与者学习如何控制和分析情绪变化的情境,然后修正他们的悲观信念,从而使自己的解释更乐观。
3.3.2希望包括动因和路径两个因素,希望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形成明确的目标,探索达到目标的各种途径,诱使他们去追求目标,并把障碍看成是可以克服的挑战。乐观和希望密切相关,是预测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变量。
3.4积极心理治疗
积极心理治疗与传统心理治疗最大区别在于,它并非以去除来访者病痛为首要目标,而是将治疗的重心放在激发来访者本身的积极潜能,让来访者通过自己的力量战胜心理疾病。通过这样的过程,来访者不仅解决了现有问题,而且
大大增强了心理免疫力。经过塞利格曼和其他积极心理学倡导者的不懈努力,积极心理学如今己经成为心理学大家庭的一支生力军,在理论研究和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积极心理学在高校的应用
4.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的结合, 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进行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被纳入到德育教育体系之中, 但是以往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并没有实现其良好的育人目标, 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为引导,对各要素和目标进行整合, 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和干预目标的积极改变为手段, 修改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 达到以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替代疾病的预防目标。
4.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的结合, 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以培养积极情感和塑造积极人格为主要内容,营造促使学生积极本性发展的环境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性内容为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组织系统。认为尽管先天的生理因素不可缺少, 但人格的形成主要还是依赖于后天的社会生活体验, 因此, 积极心理学把增进个体后天的积极体验作为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的主要途径, 特别强调研究人积极的现实能力和潜在的能力在个体良好人格特质形成或发展中的作用。从这一点出发, 建议在目前的心理健康课程,心理辅导和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三级教育模式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思想。第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可以更多地涉及积极心理学的内容, 提供积极的课堂环境, 培养学生6 大积极品质, 引导学生关注和培养自身的主观幸福感、福乐体验、自我决定性、乐观、自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