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主动脉夹层影像PPT幻灯片

(医学课件)主动脉夹层影像PPT幻灯片
23
24
25
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的鉴别
真腔
腔的大小 多较小,走形呈螺旋状
密度
增强早期较高
分支血管

附壁血栓
少见
血流速度
正常
假腔
较大 稍低 少见 多见

26
三、主要分支血管与夹层的关系 可以显示冠状动脉、头臂动脉、腹
腔内脏器动脉及髂动脉起源于真或假腔、 是否受压推移。如果受夹层累及,可见 内膜片线状充盈缺损影自血管开口处伸 入分支血管腔内。
胸前及背部放射,随夹层波及范围可延 伸至腹部、下肢、臂及颈部。 二、休克与血压变化 约1/3患者发生休克, 两侧肢体血压脉搏明显不对称,常高度 提示本病。
9
三、其它系统症状
① 心血管系统 脉搏异常;主动脉根 部扩张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② 神经系统 晕厥;主动脉夹层侵及 脑、脊髓供血动脉或血肿压迫神经血管 或休定诊断,证实主动脉夹层的存在。 2、确定主动脉内膜破口位置,内膜片的起止位
置。 3、确定夹层累及范围,即主动脉夹层的分型。 4、真假腔的判定,真假腔形态及显影情况,假
腔内是否有血栓形成。 5、评定主动脉重要分支血管,如冠状动脉、头
臂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髂动脉等 有否受累,评定终末器官缺血的证据。 6、随访检查。
主动脉夹层自然病程难以确切估计,死亡 率随主动脉夹层的类型和时期有所不同,Ⅰ型 大约为15%,Ⅱ型大约为5%, Ⅲ型大约为12%,总 的10年存活率约35%。
死因多为夹层血肿向外膜破裂引起心脏压 塞、左侧血胸、腹腔大出血休克、心肌梗死、 肾功能衰竭及肠道坏死等。
11
主动脉夹层CTA成像(CT Angiography)
病变只累及降主动脉者为Ⅲ甲型,同时 累及腹主动脉者为Ⅲ乙型。

最新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课件

最新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课件

CT平扫对夹层的诊断有限
CTA表现
• 真、假腔 • 低密度内膜瓣影 • 破口 • 病变范围 • 分支、主动脉瓣与真假腔关系
entry re-entry
内膜瓣与真假腔形态
DSA血管造影
• 真、假腔与隔膜 • 破裂口 • 范围 • 分支、主动脉瓣与真假腔关系 • 血流
金标准!?
优势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目的
• 封闭破裂口 • 压迫假腔,使其缩小、消失 • 恢复真腔形态 • 恢复远端血流
B型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
主动脉壁内血肿
(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
谢谢
2013年5月17日
• 普通X线平片 • 超声心动图 • CT • MRI • DSA血管造影
普通X线
• 两上纵隔或主动脉影增宽,边缘清楚或不 清楚,或呈波浪状
• 主动脉结明显增大、升高 • 钙化内移 • 心包或左胸腔积液 • 病变部搏动减弱或消失
超声心动图表现
• 主动脉双腔 • 内膜片 • Doppler技术可探及内膜破口的血流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课件
主动脉夹层 aortic dissection
• 最常见的紧急的主动脉病变,常致死。 • 死亡:破裂、分型、病变范围、分支受累
等有关。
• 影像学:诊断、为进一步的治疗方法的选 择提供可靠依据(探查破裂口、测量、分支 与真假腔的关系)。
• 治疗:外科、介入、内科
影像学检查方法
• 真、假腔与隔膜 • 内膜破口 • 夹层与主动脉分支关系 • 假腔内血肿 • 测血流流速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MRI表现
黑血技术
白 血 技
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最新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幻灯片课件

最新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幻灯片课件
平扫还易于观察人工瓣膜或植入物
主动脉破裂时,平扫可见高密度急性出血, 位于纵隔、心包、胸膜腔
主动脉夹层
增强表现
标志:内膜片,区分真假腔 入口通常位于内膜片最近端 CT诊断入口的敏感度82%,特异度100% 假阴性原因
入口偏小、主动脉搏动伪影 插管或静脉强化所致伪影
准确判断入口助于外科计划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
分支受累
主动脉分支受累,则危险性增加 表现
夹层延续至分支 内膜片覆盖分支,相应器官缺血或坏死
累及AA近主动脉窦处时,冠脉可受累 累及AA横部,主动脉分支可受累导致头臂缺血 累及腹主动脉时,肾动脉、SMA、腹腔干可受
累引起肾衰或腹腔脏器功能不全
壁内血肿
一般情况
即主动脉壁内出血,可能是夹层的早期阶段 或变异,滋养血管自发破裂所致?
主动脉夹层
CT扫描参数
80~150ml 4~5ml/sec 软件跟踪、30sec延时 一次屏气、平静呼吸 2.5~3.0mm层厚 pitch1.3~1.7 1.5mm间隔 MIP CPR VR SSD
主动脉夹层
平扫表现
钙化的内膜片移位 表现类似主动脉瘤附壁血栓钙化
平扫的主要作用是显示IMH,表现为 主动脉壁内窄的高密度缘,偏心或环周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破裂
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死因 典型破裂部位:近内膜撕裂口处 内膜破口位于AA者,主动脉破裂后,血
液聚集于心包腔内,大量者致命
AA破裂,也可引起血液沿外膜撕裂 AA与肺动脉干有共同外膜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破裂
不同解剖部位积血提示最可能的破裂部位
纵隔积血提示主动脉弓破裂 左侧血胸提示胸降主动脉破裂 腹腔积血提示腹主动脉破裂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课件PPT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课件PPT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主动脉夹层概述 • 影像学检查方法 • 影像学表现与诊断 • 病例分析 • 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治疗的关系
01 主动脉夹层概述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并沿主动脉长轴 方向扩展,造成主动脉真假两腔分离的一种状态。根据破口位置和夹层累及范围,可分为DeBakey I型、II型和III 型。
病例二:慢性夹层动脉瘤的影像诊断
总结词
慢性夹层动脉瘤的影像诊断主要依赖于MRI和MRA。
详细描述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夹层动脉瘤的形态、范围和累及的血管分支,同时还可以 评估夹层动脉瘤对周围组织的影响。MRA则可以无创地显示血管结构和血流动 力学变化。
病例三:特殊类型夹层动脉瘤的影像诊断
总结词
特殊类型夹层动脉瘤的影像诊断需要结 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详细描述
主动脉夹层的典型症状是突发剧烈的疼痛,常常被描述 为撕裂样或刀割样的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 出现休克症状,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此外,夹层 可能压迫邻近的器官和神经,导致相应的症状,如呼吸 困难、声音嘶哑等。诊断主动脉夹层需要结合患者的临 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 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手段,包括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 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等。
MRI可以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 的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特征, 如真假腔、内膜片和血流动力 学变化。
MRI对于慢性主动脉夹层的诊 断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尤其是对于需要详细了解夹层 解剖结构的患者。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01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心血管 造影、X线平片和核医学检查等。

脑动脉夹层ppt课件

脑动脉夹层ppt课件

L
L
BA:“C”型扭曲+横 位+梭形瘤+串珠样改变
双侧VA:“C”扭曲+ 梭形瘤+串珠样改变
VA、BA无闭塞
RMCA闭塞 RPCA侧枝代偿 LICA终末段钙化伴狭窄、同侧顶叶梗死 VA、BA梭形动脉瘤伴钙化,BA横位的CT表现
双侧VA、BA夹层动脉瘤 RICA夹层伴远端闭塞 RMCA闭塞 LICA终末段狭窄 VA、BA扭曲、横位、钙化 LMCA起始部钙化 桥脑栓塞 左侧顶叶梗死
颈部动脉夹层是青年人卒中的常见原因,占 45岁以下缺血性卒中的20%。
椎动脉夹层动脉好发年龄多为40岁以上,男 性略多于女性。
在椎基底动脉系统中,颅外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常好发于V3段,颅内好发于V4段。
椎动脉V4段位于颅内段的近心端,易于受到 头部运动导致的剪切力的损伤。同时,颅内血 管外膜薄,中膜弹性纤维少,外弹性膜发育不 全,且缺乏周围组织支持,是此处夹层动脉瘤 容易破裂导致SAH的原因。
对于颈部血管夹层, 在MRI上可以看到 包绕变细的颈内动 脉的新月形血管壁 间血肿是颈动脉夹 层在磁共振成像上 的特征性表现。
双腔征
火焰征
双腔征和串珠征
Dissection of the V4 segment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clinicoradiologic manifestations an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脑动脉夹层
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
Dissection类型
外伤性动脉夹层
机械损伤:穿通伤或挫裂伤、快速的头部运动
自发性动脉夹层 无特定的决定因素,可能的诱发因有血管性疾 病如肌纤维发育不良、内弹力板缺损、马凡 氏综合征等。

颅内血管解剖及其影像表现PPT课件

颅内血管解剖及其影像表现PPT课件
2.测静脉高度,由鞍结节到前囱内板连线,正常时由静 脉角向此线作一垂直线,其交点应落于前囱-枕内粗隆连 线的中下1/3处。
36
颅内深静脉
3.静脉角位置的简单测定法:(1)从眉间到人字缝 尖连 线,静脉角在此线的上方。(2)前囱和斜坡下端连线, 静脉角在止线上。(3)前囱-枕内粗隆和鞍结节形成的 夹角,静脉角在此角的等分线上.
大脑中静脉
labbe
30
颅内深静脉
位于大脑深部的中线或中线两旁,引流大脑深部组织 的血液,包括基底节和脉络丛等的静脉血.注入造影剂后 1~6秒钟显影.各静脉均有比较固定的形态和位置.其 早期显影,变形或移位,对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常 有重要意义.
31
颅内深静脉
大脑内静脉:位于第三脑室顶,左右各一.侧位象较清晰,前起于室 间孔处,向后止于松果体上方,呈凹面向下的弓形,向后下汇入大脑 静脉。正位象位于中线或中线旁,呈短条状浓影,与大脑大静脉相 重叠。丘脑肿瘤或高血压性脑出血等深部占位病变,此静脉常向对 侧移位.大脑内静脉主要由透明隔静脉和丘脑纹状体静脉(简称丘 纹静脉)汇合而成.丘纹静脉汇集基底节和侧脑室静脉血自侧脑室 体外下方沿尾状核与丘脑前部的间沟向前内走行,到室间孔处即向 后折入大脑内静脉.大脑内静脉和丘纹静脉在侧位显示两者的相汇 合处形成一角度,称静脉角,一般为30角.角顶向前,稍圆钝,位置固 定,相当于室间孔的所在.
21
大脑中动脉
临床意义:大脑中动脉侧裂段在颅内占位病变的诊断中具有相当的 重要性,临床上有许多测量方法. a 水平段与侧裂段的转折处或称膝部,外形圆钝,位于中线至颅内板连 线的中外1/3交界处. b 侧裂段主轴线的测定:作自前床突到人字缝尖上方2厘米处连线,称 为前床突一顶骨线,侧裂段的轴线与此线大体一致,亦可位于其上方2 厘米或下方0.5厘米的范围内.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课件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课件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总结词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腹痛,早期可能出现休克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肠系膜上动脉 栓塞的征象,无主动脉夹层表现。
详细描述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受阻引起的疾病,通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腹痛,可伴随 恶心、呕吐等症状。早期可能出现休克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征象,如血管内血 栓形成等。无主动脉夹层的特征性表现。
分类
根据夹层累及部位,主动脉夹层可分 为升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弓夹层和降 主动脉夹层。
发病机制与诱因
发病机制
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遗传因素、外伤等因素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 斑块侵蚀主动脉内膜,高血压使主动脉壁承受压力增大,遗传因素如马方综合征等增加发病风险,而外伤可直接 导致主动脉内膜撕裂。
个体化影像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 化的影像评估方案,提高诊断的
针对性和准确性。
精准手术导航
利用影像学数据为手术提供精准导 航,提高手术效率和治疗效果。
实时监测与反馈
通过影像学手段实时监测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最佳疗 效。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跨国合作研究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 开展主动脉夹层影像学研究,共
诱因
常见的诱因包括突然的情绪激动、剧烈运动、过度用力、高血压未控制等。这些诱因可导致血压骤然升高,使主 动脉内压力剧增,内膜撕裂。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主动脉夹层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的胸痛或背痛,可伴有呼吸困难、出汗 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包填塞、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并发症。
诊断
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CT血管成像(CTA )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夹层的真假腔、内膜 撕裂口及受累的血管分支。

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精品PPT课件

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精品PPT课件
• 内膜瓣显示欠清时,动脉夹层病变需要与真性动脉 瘤合并附壁血栓鉴别。此时往往需要结合病变的发 生位置、形态、是否存在动态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 并进行鉴别诊断。
13
内膜瓣
MRI显示左椎动脉夹层内膜瓣: A.T2加权像显示左椎动脉增粗,外管径扩张,管腔内可见高信号线状内膜瓣影。 B.三维黑血T1加权像增强扫描显示左椎动脉管壁及内膜瓣(箭头)明显强化。
• MRI对急性期(<7d)和慢性(>2个月)壁内血肿的显示存在局限性, 此时期血肿在T1WI上呈相对等信号,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
• 有研究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ensitivity weighted imaging ,SWI) 序列对颅内椎动脉夹层进行成像,提示其对壁内血肿的显示与 夹层密切相关,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6%。
12
IAD的典型影像学征象-内膜瓣
• 是IAD的直接征象,在MRI黑血序列上呈高信号的瓣 状结构,位于血管腔中。
• 研究显示,T2加权成像(T2WI)观察内膜瓣比DSA有 优势,约半数患者用T2WI可显示出内膜瓣,有时可 见内膜瓣移位。MRI增强扫描血管壁和内膜瓣都可 见强化,对内膜瓣的显示更佳。MRI三维黑血序列 可通过任意角度重建图像,从而更好地显示内膜瓣。
10
IAD的典型影像学征象
• IAD病变需要通过对病变位置、累及范围、邻近 血管结构等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 动脉夹层病变相关的典型影像学征象包括: (1)动脉偏心性狭窄伴外管径扩张。 (2)串珠征或节段性狭窄。 (3)壁内血肿。 (4)双腔征。 (5)内膜瓣。 (6)夹层动脉瘤形成。
11
IAD的典型影像学征象
• 如果形成瘤样突起,则称为颅内夹层动脉瘤 (intracranial dissecting aneurysm,IDA)

《脑血管夹层的治疗》课件

《脑血管夹层的治疗》课件

视力障碍
夹层影响视网膜动脉供血 ,导致视力下降或视野缺 损。
02
CHAPTER
诊断与评估
诊断方法
血管造影
CT血管成像 (CTA)
显示血管的形态,是诊断脑血管夹层的金 标准。
无创检查,可以快速了解血管病变情况。
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无创检查,对脑血管夹层的诊断有一定帮 助。
发病机制
01
02
03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壁弹 性减弱,容易发生夹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 ,血液进入血管壁内形成 夹层。
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性脑血管疾病患 者容易出现脑血管夹层。
临床表现
头痛
夹层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引起脑缺血或脑出血, 引发头痛。
偏瘫、失语
夹层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 血,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 缺损。
04
CHAPTER
手术治疗
开颅手术
手术方法
通过开颅手术,直接暴露并修 复夹层部位,恢复脑部正常血
流。
适用情况
适用于夹层位置较表浅、易于 暴露的病例。
优点
直接修复夹层,效果确切。
缺点
创伤大,恢复期长,可能影响 患者生活质量。
血管内介入治疗
手术方法
通过导管等介入手段,对夹层部位进行栓塞 或扩张,恢复脑部正常血流。
《脑血管夹层的治疗》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脑血管夹层概述 • 诊断与评估 • 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 • 康复与护理
01
CHAPTER
脑血管夹层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夹层是指脑血管内血液进 入血管壁内,导致血管壁分层的 现象。

颅内动脉夹层PPT课件

颅内动脉夹层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13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4
先天性因素
颈部过度运 动、按摩
如遗传性结缔组织病(Marfan氏综 合征、Ehlers Danlos综合征)、
A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
如颈部过伸运动和颈部旋转(包括练习 瑜伽、刷天花板、过度咳嗽和打喷嚏等
)可引起颈部动脉夹层

感染因素
呼吸道感染可能是颈动脉和椎动脉夹 层的危险因素

血管性疾病
吸烟、高血压、口服避孕药、血浆同
• 与DSA相比,CTA诊断椎动脉夹层分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分别为100%和98%。
可编辑课件
11
诊断要点
➢ 前循环相对较多位于颅外段,形态上表现为非扩张性病变 ;后循环多位于颅内段 ,形态上多表现为扩张性改变, 故前循环的夹层多表现为脑梗死,而后循环多表现为蛛网 膜下腔出血。
➢ 确诊假性动脉瘤常需术中发现和术后病理证实,术前诊断 有一定难 度,在评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 或鼻出血患者时,若出现以下情况,要高度怀疑假性动脉 瘤的可能:(1)有头部外伤史,尤其是颅底骨折经鼻腔镜治 疗或血管内治疗病史;(2)在伤后3周内突发的鼻出血,为 动脉性出血,可反复发生,且鼻腔内找到出血点;(3)长期 感染发热,尤其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4)年轻患者。
可编辑课件
9
MRI及MRA
➢ 高分辨率的MRI可显示动脉腔、动脉壁以及壁问血肿。
➢ T1、T2加权像动脉夹层为新月形壁问高信号,而且随着血肿的吸收 ,其信号强度也发生变化,残留的血管腔为低信号。血肿或血栓的信 号多样,可呈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主要与发病时间有关,大多 数检查时血肿或血栓位于亚急性期,因而 T1WI 及 T2WI 扫描均呈高 信号,与真腔的低信号形成明显的反差。

脑动脉夹层ppt课件

脑动脉夹层ppt课件

13
颈内动脉系统颅外段夹层临床表现
25%的患者存在搏动性耳鸣或主观性杂音。 偶见同侧脑神经麻痹,如舌下神经受损引起舌肌麻痹,也可
累及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三叉神经等,通常是动 脉外膜下夹层动脉瘤侵占颈部咽旁间隔所致。
14
颈内动脉系统颅内段夹层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颅内段夹层患者较颅外段夹层患者年轻,以 20~30岁年龄段多见。
底动脉系统夹层年发病率为1/10万~1.5/10万 ,男女 发病无明显差别,当然由于部分夹层并无临床症状,所 以其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一些。
3
流行病学
脑动脉夹层可累及各个年龄段 ,但以青年和中年为高
发期。
在卒中患者中约有2%是由颅内或颈段夹层动脉瘤引起 的,在45岁以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当中,夹层占10%~ 高血压病。 口服避孕来自。11临床表现
12
颈内动脉系统颅外段夹层临床表现
典型的三联征是: 1、一侧头、面或颈部的疼痛。 2、部分Horner综合征。通常以眼睑下垂及瞳孔缩小为
特征,大约50%的EICD患者伴Horner综合征。
3、数小时或数天后的脑或视网膜缺血。 少于1/3的夹层患者可见到以上症状 ,但三联征中出现两 个症状会提示本病的诊断。
若中膜壁内血肿向外扩展至外膜下,则可造成动脉性瘤性 扩张,引起占位效应如压迫颅神经或脑干。
若血肿突破外膜发生破裂,在颅内则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颅外则造成假性动脉瘤。
8
病因
头、颈部外伤史:轻微外伤,如颈部按摩推拿,过伸过曲及转 头等动作,甚至咳嗽、呕吐、打喷嚏等也可引起椎动脉夹层。
潜在的动脉疾病:可能导致血管壁的易损性,血管内膜易发生 撕裂。遗传性结缔组织病是自发性动脉夹层明显相关的病因, 例如 Ehlers2 Danlos综合征 Ⅳ型、马凡(Marfan )氏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和成骨不全I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内膜瓣显示欠清时,动脉夹层病变需要与真性动脉 瘤合并附壁血栓鉴别。此时往往需要结合病变的发 生位置、形态、是否存在动态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 并进行鉴别诊断。
内膜瓣
MRI显示左椎动脉夹层内膜瓣: A.T2加权像显示左椎动脉增粗,外管径扩张,管腔内可见高信号线状内膜瓣影。 B.三维黑血T1加权像增强扫描显示左椎动脉管壁及内膜瓣(箭头)明显强化。
IAD的典型影像学征象-双腔征
• 也是IDA的直接征像,可作为诊断依据。 • 真腔一般较窄,呈类圆形,为不完全闭塞的血管
腔,有血流通过。 • 真腔流速较高,在MRI黑血序列上呈低信号,亮
血序列上呈高信号;假腔较宽,多呈新月形,为 内膜夹层分离所致。假腔内血流速度多较慢,易 形成湍流,在MRI上多呈不均匀信号,常见血肿 形成。
IAD的典型影像学征象
• 双腔征和内膜瓣为直接征象,可作为动脉夹层病变 的诊断依据。
• 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不同征象显示的程度不同。 • 对于影像学上有串珠征、双腔征、内膜瓣等典型表
现的IDA,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DSA均可 单独确诊。 • 而对于病变不典型者则需要多种检查方法结合才能 明确诊断。 • 同时利用影全面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状况, 对预后做出正确评估。
• 影像学检查在IA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不可或缺,其 中MRI检查是诊断IAD的重要检查手段。其他常用检 查方法还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血管成 像(CTA)等。
IAD的典型影像学征象
• IAD病变需要通过对病变位置、累及范围、邻近 血管结构等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 动脉夹层病变相关的典型影像学征象包括: (1)动脉偏心性狭窄伴外管径扩张。 (2)串珠征或节段性狭窄。 (3)壁内血肿。 (4)双腔征。 (5)内膜瓣。 (6)夹层动脉瘤形成。
IAD的典型影像学征象-壁内血肿
• 壁内血肿通常在6个月左右显示为等信号,或彻 底消失。
双腔征
DSA示"双腔征“ A.右侧椎动脉V4段管腔内对比剂被中间的内膜瓣(箭头示)分隔,呈"双腔征"改变; B.动脉造影晚期见整个夹层动脉瘤对比剂充盈
双腔征
C.三维重建显示夹层动脉瘤外部轮廓明显地分为真腔和假腔(箭头示); D.术中微导管头端进入假腔,微量造影仅见假腔及动脉瘤远端的小脑后下动脉显影 (箭头示),证明动脉瘤内"双腔"的存在
IAD的典型影像学征象-壁内血肿
• 是IAD的典型征象。
• IAD病变的MRI表现高度依赖于壁内血肿的时期、 周边组织结构及MRI应用的序列参数。
• MRI可直接观察壁内血肿,显示为受累的动脉管 壁增厚,且增厚的管壁边缘光滑;壁内血肿通常 导致外管径扩张,信号随时间变化,与顺磁性铁 成分随时间的信号强度变化相关,亚急性期及慢 性期早期显示为高信号(含正铁血红蛋白),多呈 新月形,易于诊断,邻近管腔多呈偏心性狭窄。
• 临床医生对于颅内夹层病变的影像特征亦缺乏统 一的认识和理解。
•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IAD病变的诊断和 治疗。
IAD的影像学诊断策略
• IAD病变可以表现为头痛、缺血性或出血性症状, 体积较大的夹层病变还可对脑组织或脑神经产生压 迫,进而引起相应的症状。
• 及时、准确地诊断可以为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 从而减少卒中遗留长期后遗症的危险。
IAD的典型影像学征象-内膜瓣
• 是IAD的直接征象,在MRI黑血序列上呈高信号的瓣 状结构,位于血管腔中。
• 研究显示,T2加权成像(T2WI)观察内膜瓣比DSA有 优势,约半数患者用T2WI可显示出内膜瓣,有时可 见内膜瓣移位。MRI增强扫描血管壁和内膜瓣都可 见强化,对内膜瓣的显示更佳。MRI三维黑血序列 可通过任意角度重建图像,从而更好地显示内膜瓣。
原因之一,可引起头痛、缺血性症状、蛛网膜下腔 出血(SAH)及压迫性症状。
流行病学特点:
•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该疾病的检出率 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 但目前对于该疾病国际、国内均缺乏统一的影像 学诊断和分型标准。
• 一些血管成像技术在对本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 值等方面,尚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流行病学特点:
• IAD的具体病因目前不详。 • 流行病学发现的易感因素有高血压、口服避孕药、
偏头痛、外伤史和近期感染等。 • 遗传因素被认为是该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特点:
• IAD属于少见病,在我国发病率不详。 • 有研究显示,IAD在亚洲人群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
欧美人群。 • 后循环中IAD的发生率(76%~93%)高于前循环。 • 虽然发病率较低,但IAD是引起中青年卒中的重要
IAD的典型影像学征象-壁内血肿
•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重T1加权成像,如磁化快速梯度回波 (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gradient echo,MP-RAGE)或非对比 血管成像与斑块内出血同时成像(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plaque hemorrhage,SNAP)等序列,对出血 更加敏感,显示为灰色背景下明显的高信号。
• MRI对急性期(<7d)和慢性(>2个月)壁内血肿的显示存在局限性, 此时期血肿在T1WI上呈相对等信号,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
• 有研究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ensitivity weighted imaging ,SWI) 序列对颅内椎动脉夹层进行成像,提示其对壁内血肿的显示与 夹层密切相关,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6%。
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优 秀课件
定义:
• 颅内动脉夹层(intracranial arterial dissection,IAD) 是指各种原因使血液成分通过破损的颅内动脉内 膜进入血管壁,导致血管壁间剥离分层形成血肿, 或颅内动脉壁内自发性血肿,造成血管狭窄、闭 塞或破裂的一种疾病。
• 如果形成瘤样突起,则称为颅内夹层动脉瘤 (intracranial dissecting aneurysm,ID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