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卵生和胎生
中班科学《卵生和胎生》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卵生和胎生》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be25d4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f.png)
举例:在观察动物生长发育特点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观察,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卵生和胎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小鸡从蛋里孵出来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卵生和胎生动物的秘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卵生和胎生的基本概念。卵生是指动物通过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如鸟类、鱼类、两栖类等;胎生是指动物胚胎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后,通过分娩产生后代,如哺乳动物。了解这两种繁殖方式对于认识动物的多样性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小鸟从蛋里孵出来,而小猫则从母猫的肚子里出生。这两个案例展示了卵生和胎生动物在实际中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卵生与胎生的概念:幼儿能够理解并掌握卵生和胎生动物的定义,知道它们是动物繁殖的两种基本方式。
举例:如卵生动物是指动物通过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如鸟类、鱼类、两栖类等;胎生动物是指动物胚胎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后,通过分娩产生后代,如哺乳动物。
(2)常见卵生和胎生动物:幼儿能够列举并认识常见的卵生和胎生动物,了解它们的生长发育特点。
举例:如卵生动物中的鸟类(如鸡、鸭、鹅)、鱼类(如金鱼、鲤鱼)、两栖类(如青蛙、蟾蜍);胎生动物中的哺乳动物(如猫、狗、猪)等。
(3)观察、讨论、分享:幼儿能够通过观察、讨论、分享,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交流能力。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4.动物的繁殖 教案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4.动物的繁殖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7697bb011ca300a7c3901d.png)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繁殖14动物的繁殖1.教学内容本课按照动物繁殖行为的先后顺序,采用递进式的逻辑结构,展开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动物繁殖行为的基本过程后,组织学生开展第一个活动,即:利用配图,引导学生交流动物求偶的方式,并说明动物在求偶后交配,会以不同的方式产生后代,为下面内容的展开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排序活动,结合教材的介绍,认识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这部分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认识卵生。
教材首先结合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打开的鸡蛋,找蛋黄上的小白点,并借助卡通人物之口说明受精鸡蛋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受精的鸡蛋才能孵出小鸡,然后用图片呈现受精鸡蛋发育成小鸡的过程,这样就以鸡为例展现了卵生的繁殖方式。
活动二,认识胎生。
教材展现人的胚胎发育的阶段性图片,让学生把这些图片按照发育的先后顺序排列,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胎生的繁殖方式。
最后,教材集中介绍了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形成对动物卵生与胎生的总体认识。
第三部分,组织学生阅读一些动物哺育后代行为的资料。
以帝企鹅站立着用体温孵化卵为例,介绍动物的护卵、孵化行为;以亲鸟喂食和北极熊、沙丘鹤传授孩子生存技能为例,介绍动物的哺育行为。
2.教学目标能提取图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本能行为。
知道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
针对观察和排序的结果,说出一些动物繁殖的方式和特点。
3.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动物繁殖的一系列复杂行为。
难点:看图片猜它们分别是哪种动物的孩子。
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介绍动物求偶的视频资料、动物繁殖图卡、鸡繁殖图卡、胎儿发育图卡。
学生分组材料:受精的鸡蛋、未受精的鸡蛋、玻璃碗。
5.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部分植物的繁殖是先开花,然后再受精发育成果实,果实里的种子散播到远处去,遇到适宜的环境新的生命就开始了。
那动物呢?动物是怎样繁殖自己的后代的呢?板书课题:14动物的繁殖二、新课学习活动一:交流动物的求偶方式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有关繁殖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动物正在做什么,和繁殖后代有什么关系呢?出示课本41页的四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了解这四幅图片上分别画了哪4种动物?他们是在干什么?(求偶)出示: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卵生和胎生》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卵生和胎生》](https://img.taocdn.com/s3/m/379f921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6.png)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卵生和胎生》教学目标1.了解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以及它们的不同点。
2.掌握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生命过程。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卵生动物–定义:用卵进行繁殖的动物。
–特点:有些在陆地上孵化,有些在水中孵化。
–例子: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知识点:卵的结构和成分。
2.胎生动物–定义:在母体内孕育发育的动物。
–特点:分为两类:卵胎生和真胎生。
–例子:哺乳动物、鲸鱼、鲨鱼等。
–知识点:胎盘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介绍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不同点。
知识讲解1.卵生动物–简单介绍卵生动物的定义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卵的结构和成分。
–举一些例子,如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2.胎生动物–简单介绍胎生动物的定义和特点。
–分别介绍卵胎生和真胎生的区别。
–让学生了解胎盘的结构和功能。
–举一些例子,如哺乳动物、鲸鱼、鲨鱼等。
实验探究1.观察不同动物卵的形态和颜色,让学生了解不同卵的特点。
2.对比观察哺乳动物的胎盘和卵生动物的卵壳,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差异。
3.借助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了解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生命过程。
思考讨论1.学生讨论卵生和胎生的优缺点。
2.鼓励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有些动物采用了卵生方式繁殖,有些采用了胎生方式。
巩固练习1.请学生分组,分别编写一篇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介绍文。
2.请学生自主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写一份关于卵生和胎生的问答。
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了导入、知识讲解、实验探究、思考讨论和巩固练习等教学环节。
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讨论,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探究能力。
需要改进的地方:1.教学语言需要更简明、生动易懂。
2.课堂管理需要更细致、周到。
3.教学方法需要更加多样化和创新,让学生更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课堂语言和管理,尝试更多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授课质量。
《卵生和胎生》教案7篇
![《卵生和胎生》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02609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d.png)
《卵生和胎生》教案7篇《卵生和胎生》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观看课件和讲述等活动,初步了解有关动物卵生和胎生的基本常识。
2、激发对动物的探索兴趣,增强对小动物的热爱情感。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ppt课件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师:小朋友们,王老师呀养了一个小动物。
(小鸟)小鸟说呀,它长大了,想飞到外面去看看周围的世界,我们跟着小鸟一起去看看吧。
二、观看课件、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1.观看蜻蜓的课件。
(1)、提问:故事里小鸟碰到了谁?蜻蜓妈妈在干什么?(2)、蜻蜓妈妈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它把卵子生在哪?它的宝宝是怎样长大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ppt课件,(卵→幼虫→蜻蜓)(3)师:老师这边还有几种动物是跟蜻蜓妈妈一样产卵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示ppt课件:蝴蝶、苍蝇、蚊子)(4)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小鸟谢谢你们告诉了它这么多知识,它继续往前飞,又会看见什么?(二)、了解胎生动物的有关常识。
(1)、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的呢?(不是)(2)、出示ppt课件,猫的图片,猫妈妈生下的宝宝是谁?它长的怎么样?(3)、出示ppt课件,狗的图片,狗妈妈生下的宝宝是谁?它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观察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个模样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还要喝妈妈的奶长大呢。
)小结:像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样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这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方式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胎生。
(4)、发散性思考:出示ppt课件,大象是胎生动物还是卵生动物?三、巩固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1)、分别出示各种小动物ppt课件,让幼儿猜猜它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2)、幼儿讲述后,教师逐一出示答案。
四、出示ppt课件,以竞赛的形式,幼儿进行抢答,进一步巩固对卵生、胎生的知识。
五、活动延伸:师:大自然还有许多动物,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呢,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明天将自己的结果与小朋友们意思分享好吗?《卵生和胎生》教案2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动物胎生、卵生的两种生殖方式及其发育过程2、能够区分胎生、卵生两种生殖方式。
卵生胎生卵胎生的名词解释
![卵生胎生卵胎生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19a345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f.png)
卵生胎生卵胎生的名词解释卵生、胎生与卵胎生的名词解释生命的繁衍和演化是自然界中永恒的主题之一。
在动物世界中,繁殖方式的多样性无疑是一种令人着迷的现象。
有些动物通过孵化卵的方式来繁殖后代,而有些动物则通过胎生和卵胎生的方式进行繁衍。
本文将解释卵生、胎生和卵胎生这三个术语的含义,探索它们在动物生殖中的不同机制和适应策略。
卵生是指动物在繁衍过程中通过产下卵的方式来孵化后代。
这种繁殖模式在众多动物种类中非常常见,如鸟类、爬行动物(如蛇、蜥蜴)和大多数昆虫。
在卵生繁殖中,母体通过内部受精或外部受精的方式将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将受精卵排出体外。
通常,刚排出的受精卵是软壳或硬壳的外卵,由于环境温度和其他适宜的条件,卵内胚胎逐渐分化发育,直到孵化出新生个体。
卵生的独特之处在于孵化过程发生在母体外部,这对于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保护幼体免受天敌侵袭具有重要意义。
相对于卵生而言,胎生是另一种常见的生殖方式。
胎生是指动物在繁殖过程中,通过母体的内部将受精卵发育为胚胎,直至完全发育并产下幼体。
胎生繁殖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卵胎生和胎盘胎生。
卵胎生是指胚胎在母体内部发育一段时间后,通过产下卵(通常没有完全成熟)来完成发育。
这些卵总是需要在外部孵化,因此幼体离开母体后仍需要依靠自己独立生存。
相比之下,胎盘胎生则是指胚胎在母体内部发育到足够成熟的程度,并通过胎盘与母体相互交换营养和气体,从而完成全部发育。
胎盘胎生的动物通常以初生幼体直接离开母体,并具有更高的存活率和更长的哺乳期。
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便是胎盘胎生的典型代表。
卵胎生这一术语常常引起人们的困惑,因为它结合了卵生和胎生的特征。
卵胎生是指动物在繁殖过程中通过内部产卵,并在母体内孵化这些卵,直至产下幼体。
在这种方式下,母体提供了孵化卵所需的营养和保护,并为幼体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卵胎生通常见于一些鱼类、两栖动物(如变色龙)和爬行动物(如家蛇)。
这种繁殖策略在一些环境条件相对恶劣的地区尤为常见,它能够提供更高的幸存率和适应性,减少了幼体在孵化后需要面临的外部风险。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卵生和胎生》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卵生和胎生》](https://img.taocdn.com/s3/m/6782121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9.png)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卵生和胎生》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卵生和胎生的基本概念,了解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并能够区分卵生和胎生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卵生和胎生的定义和特点,了解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并能够区分卵生和胎生动物。
教学难点:能够区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教学准备:科学课本、图片或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教师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卵生和胎生。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动物的繁殖方式,提问:“大家还记得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吗?”3. 师生互动,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简要回顾。
Step 2 学习新知1. 教师呈现图片或视频素材,介绍卵生和胎生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你们觉得卵生和胎生有什么区别?”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
4. 学生召集代表进行汇报,提出自己们小组的观点。
5. 教师进行总结,澄清学生的疑惑,确保学生理解了卵生和胎生的区别。
Step 3 巩固学习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卵生动物的例子,介绍卵生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你们知道卵生动物中的一些有趣的例子吗?”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了解的卵生动物的例子。
4. 学生召集代表进行汇报,共同完善自己所了解的卵生动物的例子。
Step 4 深入拓展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胎生动物的例子,介绍胎生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你们知道胎生动物中的一些有趣的例子吗?”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了解的胎生动物的例子。
4. 学生召集代表进行汇报,共同完善自己所了解的胎生动物的例子。
Step 5 总结归纳1.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卵生和胎生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复习,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Step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进行课堂小结。
14 卵生和胎生
![14 卵生和胎生](https://img.taocdn.com/s3/m/d6d49d58be1e650e52ea99ea.png)
14、卵生和胎生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一)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2、知道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对卵生和胎生进行区别;2、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合理判断海豚是不是哺乳动物;3、会从书刊、网络等途径查阅资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现动物繁殖的一般规律、体会自然界的奥秘;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具准备: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兴趣(出示图片:书本82页图画)1、师:同学们,请看图:彬彬家养的乌龟下蛋了,但同学波波有点不相信乌龟还会下蛋呢。
你们见过乌龟下蛋吗?(学生议论)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就知道答案啦!(示动画:乌龟产卵、孵化过程)3、师解释小结: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
卵生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作为营养。
卵生在动物中很普遍。
如:鸟类、鱼类、爬行类等。
4、提问:我们平常吃的卵有哪些?(鱼卵、鸡蛋、鸭蛋、鹅蛋等)(二)探究新知(活动1)1、通过对四种卵的比较,认识不同种类动物产的卵在外观上有不同。
师:你认识下面的四种动物吗?请认真观察后填表。
(出示图片:书本83页四幅图)附表:(学生讨论填表,师小结。
)2、你还知道有哪些动物是卵生的吗?(同桌交流,指名说。
)(板书)卵生:鸡、鹅、天鹅、鸽子、麻雀、壁虎······3、过渡质问:师:你是卵生的吗?生:不是!师:哪我们人类的繁殖方式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再认识一种生殖方式——胎生。
(活动2)(出示图片:兔子、熊、猩猩)4、师:看看这三种动物和刚才我们认识的卵生有什么不同?(学生比较,师小结)师:动物的受精卵在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的过程叫胎生。
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可以从母体获得,直至出生时为止。
脊椎动物中哺乳类的高等类群如:兔子、熊、猩猩等都是胎生。
《卵生和胎生》教案
![《卵生和胎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95365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5.png)
《卵生和胎生》教案《卵生和胎生》教案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动物卵生和胎生的基本知识。
2、丰富词汇:胎生、卵生。
3、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兴趣,及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1、几种卵生动物课件。
2、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今天,我还请了一位客人跟小朋友们一起上课,我们先来听听它的声音,猜猜它是谁?(小鸟)师:是小鸟啊,你们很喜欢小鸟吧?这只小鸟长大了,它从鸟窝里飞了出来,它想去旅行,它想飞到外面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旅行中,它发现了许多小动物的秘密,你们想不想跟着小鸟一起去看看这些秘密啊?那我们就跟着小鸟一起去看看吧。
二、观看课件,了解蜻蜓、母鸡、青蛙、乌龟四种动物出生的方式(卵生)。
1、观看蜻蜓妈妈生宝宝的课件,提问:①小鸟碰到了谁?蜻蜓妈妈在水面上一点一点的在干什么呢?②蜻蜓妈妈它把卵子生在哪?它为什么要把卵生在水里?③好聪明的蜻蜓妈妈噢,蜻蜓妈妈的宝宝是怎样长大的?(卵→幼虫→蜻蜓)④师:还有哪些动物和蜻蜓妈妈一样也是产卵的?(青蛙、苍蝇、蚊子、鱼……)⑤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小鸟说谢谢你们告诉了它这么多知识,它继续往前飞了,它又会发现什么秘密呢?2、观看母鸡妈妈生宝宝的课件,提问:①小鸟看到谁?母鸡妈妈在干什么?②母鸡妈妈把蛋放在身体的下面在干什么呀?母鸡妈妈的宝宝是怎样生出来的呢?(卵→小鸡)③还有哪些动物像鸡妈妈那样也会生蛋呢?(鸭、鹅、鸽子、鸵鸟、乌龟……)小鸟发现了母鸡妈妈生宝宝的秘密,那它还会发现什么秘密呢,我们再跟着小鸟一起去看一看吧。
3、观看青蛙妈妈生宝宝的课件①青蛙妈妈在干什么呢?青蛙妈妈它把卵子生在哪里了?它又是为什么把卵子生在水草上呢?②青蛙妈妈的宝宝是怎样生出来的?(卵→幼虫→青蛙)4、观看乌龟妈妈生宝宝的课件,提问:①乌龟妈妈在干什么?它把蛋生在哪?它为什么要用沙子把蛋埋起来呢?②乌龟妈妈的宝宝是怎样生出来的`?(卵→幼虫→乌龟)5、教师介绍卵生的含义,丰富词汇:卵生。
胎生、卵生
![胎生、卵生](https://img.taocdn.com/s3/m/4307ec7d0029bd64793e2cb1.png)
3、卵胎生
• 卵胎生对于采用这种生殖方式的动物,改善了胚胎和幼体的 发育环境,使孵化存活率比卵生者较有保障。此外,卵胎生是动 物进化过程中由卵生到胎生的一种过渡形式,为达尔文的进化论 提供了又一个活生生的证据。
三、意义和特点不同
• 1、胎生 • 胎生和哺乳,保证了后代较高的成活率。胎生为发育的胚胎提供
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能保证酶活动和代谢活 动的正常进行,最大程度降低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 响。且子宫中的羊水能减轻震动对胎儿的影响。
2、卵生
• 卵生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中,全靠卵身所含的卵黄作为营养。 卵生在动物中很普遍,存活率不高。
胎生 卵生与卵胎生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 1、胎生 • 动物的受精卵在雌性动物体的子宫里发育成熟并生产的过程叫胎
生。
2、卵生 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
3、卵胎生
卵胎生,即其受精卵不像卵生动物那样排岀体外,靠外界环境 孵化,而是留母体之,待发育成小动物后再产出。
• 按照至今所统计的结果:星鲨、锯鲨、角鲨、护士鲨,某些毒蛇 (如海蛇)、胎生蜥、以及少数昆虫等均为卵胎生动物。
二、过程不同
• 1、胎生 • 胎生动物的受精卵一般很小,在母体的输卵管上端完成受精,
然后发育成早期胚,并着床到子宫里,此后就长在母体的子宫壁, 藉胎盘和母体连系,吸收母体血液中的营养成分及氧气,把二氧 化碳及废物交送母体血液通过母体排出。待胎儿成熟,子宫收缩 把幼体排出体外,形成一个独立的新生命。
2、卵生
卵生动物把卵或受精卵排出体外,或掩埋土砂中(如蝗虫、龟、 某些蛇类等),或留树皮空隙中(如蝉),或水域中(如鱼、蛙等),然 后集太阳的辐射热发育孵化成幼虫或幼体。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卵生和胎生》含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卵生和胎生》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bc5128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f.png)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卵生和胎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五章《生命的奇迹》,详细内容为卵生和胎生两种生殖方式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认识到卵生和胎生的特点和区别。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卵生和胎生动物的种类,掌握卵生和胎生两种生殖方式的基本概念。
2. 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卵生和胎生动物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理解卵生和胎生动物的生殖过程,以及不同动物适应不同生殖方式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实物(如鸡蛋、鸭蛋、小鸡、小鱼等)。
2. 学具: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鸡蛋、鸭蛋、小鸡、小鱼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怎么出生的吗?”2. 例题讲解:讲解卵生和胎生的概念,以及常见的卵生和胎生动物。
3. 随堂练习:分发图片和卡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辨卵生和胎生动物。
5.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强调重点。
六、板书设计1. 卵生动物:如鸟类、鱼类、昆虫等。
2. 胎生动物:如哺乳动物。
3. 卵生和胎生的区别:卵生:产卵,卵外有卵壳保护。
胎生: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出生时为活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卵生和胎生动物,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生殖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卵生和胎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殖方式,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材章节的选择和内容的详细程度。
大班科学活动《卵生和胎生》优质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卵生和胎生》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29efb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c.png)
大班科学活动《卵生和胎生》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概念,认识到它们在繁殖方式上的差异。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定义、特点及繁殖方式的对比。
难点:让幼儿理解卵生和胎生动物在繁殖方式上的差异,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图片、卡片、视频、实物(如鸟蛋、小鱼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鸟蛋、小鱼等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从哪里来的吗?”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看法,引导幼儿关注生命的诞生。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概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它们的特点和繁殖方式。
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卵生和胎生动物在繁殖过程中的差异。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并说明原因。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图片卡片,让幼儿独立完成判断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5.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卵生和胎生动物的优缺点。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卵生和胎生动物的特点。
提问幼儿:“你们还知道哪些卵生和胎生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激发幼儿的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卵生和胎生》2. 内容:卵生动物:定义、特点、繁殖方式、举例胎生动物:定义、特点、繁殖方式、举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画出自己喜欢的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并注明它们的特点。
2. 答案:根据幼儿画出的动物及注明的特点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了解卵生和胎生动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卵生和胎生》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卵生和胎生》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2ef704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8.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卵生和胎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的世界》第三节《卵生和胎生》。
内容主要包括卵生和胎生动物的概念、特点及常见动物举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卵生和胎生动物的定义,知道它们的区别。
2. 认识常见的卵生和胎生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卵生和胎生动物的定义及区别。
难点:理解卵生和胎生动物的发育过程,认识常见的卵生和胎生动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卵生和胎生动物的图片、卡片、PPT。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请幼儿观察一只母鸡孵小鸡的过程,引导幼儿思考:小鸡是从哪里来的?(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引出卵生动物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卵生和胎生动物的定义,展示相关图片,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两者的区别。
(2)引导幼儿讨论卵生和胎生动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例题讲解(2)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特征,从而判断其生殖方式。
4. 随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
(2)邀请幼儿分享答案,共同讨论正确与否。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卵生和胎生动物的概念。
(2)强调卵生和胎生动物的区别,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动物。
六、板书设计1. 卵生和胎生2. 内容:卵生动物:母鸡、鸭子、鱼、青蛙等。
胎生动物:猫、狗、猴子、人类等。
3. 区别:卵生动物产卵,卵在外部孵化;胎生动物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直接产出幼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5种卵生动物和5种胎生动物。
(2)观察身边的动物,判断它们是卵生还是胎生,并说明原因。
2. 答案:(1)卵生动物:蝴蝶、蚂蚁、鱼、青蛙、蛇。
胎生动物:猫、狗、老鼠、猴子、人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掌握了卵生和胎生动物的概念及区别。
大班科学教案《卵生和胎生》
![大班科学教案《卵生和胎生》](https://img.taocdn.com/s3/m/d1aac7a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8.png)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命的奇迹》中的第二节,主题为“卵生和胎生”。详细内容包括:介绍卵生和胎生的概念,解释两者的生殖过程及特点;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卵生和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探讨卵生和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卵生和胎生的概念,掌握两者的主要特点。
3.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情景导入
1.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引发学生对卵生和胎生动物的好奇心;
2.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
3.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实例选择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对比性;
2.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性和层次性。为实现目标,教师应:
1.明确卵生和胎生的定义,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教学难点在于理解卵生和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需要教师运用生动的实例、形象的比喻和具体的分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重点则在于卵生和胎生的概念、特点及生活习性,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视频播放等,强化学生的记忆。
3.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和讨论;
4.课堂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5.板书设计是否简洁明了,是否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6.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卵生和胎生》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卵生和胎生》](https://img.taocdn.com/s3/m/e21fd12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f.png)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卵生和胎生》教案名称:卵生和胎生教案类型:科学教案适用对象:中班幼儿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分辨卵生和胎生动物;2.培养幼儿观察动物特点的能力;3.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分辨不同的动物繁殖方式。
教学准备:图片、动画、绘本、手工材料等。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幼儿回忆一下上次的课程内容,回答问题:“动物怎样繁殖的呢?”激发幼儿的兴趣。
2.概念认知(10分钟)出示图片或动画,给幼儿展示各种动物,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繁殖方式。
强调卵生和胎生动物的区别。
3.观察比较(1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图中的动物,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
让幼儿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如皮肤、鳞片、毛发等,并提问:“你们能发现这些动物之间的区别吗?”引导幼儿发现卵生和胎生动物外部特征的差异,并引导他们提出猜想。
4.实验活动(20分钟)根据幼儿的猜想,组织幼儿进行实验活动,用纸做鸡蛋模型和小熊模型。
让幼儿操作纸做模型,体验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不同。
5.绘本阅读(10分钟)选择一本相关的绘本或故事书,向幼儿讲述动物的繁殖方式。
可以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讲述,让幼儿参与其中。
6.手工制作(15分钟)根据绘本的内容,引导幼儿参与手工制作,可以使用颜色纸、彩绘、剪刀等材料制作动物的模型,巩固幼儿对卵生和胎生动物的理解。
7.总结(5分钟)通过讨论和总结,巩固幼儿对卵生和胎生动物的认识。
提问:“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有哪些不同?你们可以想一些例子吗?”8.实践应用(5分钟)鼓励幼儿通过观察身边的动物,判断它们是卵生还是胎生动物,进一步培养观察力,并与家长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观察家中养的宠物,帮助幼儿判断它们是卵生还是胎生动物。
2.组织亲子活动,参观动物园、农场等地方,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
3.采集一些动物的蛋壳和它们孵化出来的小动物(如鸟和昆虫),让幼儿亲自触摸,并用手动模拟卵生和胎生动物的过程。
胎生和卵胎生的名词解释
![胎生和卵胎生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0bccd5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b.png)
胎生和卵胎生的名词解释胎生和卵胎生是动物繁殖方式的两种形式,指的是不同动物在繁殖过程中胚胎发育的方式。
胎生指的是动物的胚胎在母体内进行发育,直至成熟后再产生下一代;而卵胎生则是指胚胎完成发育后,以卵的形式存储在母体内,直到孵化后产生下一代。
一、胎生胎生的动物一般是指哺乳动物,如人类、猫、狗等。
胎生动物的特点是母体在受精后将胚胎保留在子宫内,提供养分和氧气供给胚胎发育。
这种发育方式使得胚胎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生长条件,增加了存活率。
胎生动物的胎儿在出生前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
胎生动物的繁殖过程可以分为内胎生和胎生两种形式。
内胎生指的是胚胎在母体内通过卵黄囊、胎盘等结构进行营养吸收和氧气交换;而胎生则是指胚胎通过结构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如胎盘和胚胎膜。
胎儿在胎生过程中通过母体的血液获得养分和氧气,同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这种发育方式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存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二、卵胎生卵胎生多见于爬行动物,如蛇、蜥蜴等。
与胎生相比,卵胎生的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并不依赖母体提供的养分和氧气,而是依靠卵黄囊内的营养物质维持自身发育。
卵胎生动物在受精后,胚胎会在母体内逐渐发育,但仍然需要通过卵黄囊中的卵黄囊液吸收养分。
与胎生动物不同,卵胎生动物的生殖过程中并不形成胎盘和胚胎膜。
相反,卵胎生动物将发育完成的胚胎存储在体内,直到孵化出卵,通过卵的形式产生下一代。
这种繁殖方式的好处是能够在恶劣环境中更好地保护胚胎,提高存活率。
三、胎生与卵胎生的比较胎生和卵胎生是两种适应性繁殖策略,各有其优劣之处。
胎生能够提供更好的保护和养分供应,适应高负荷的生长发育需求,但对母体的能量和营养需要有较高的要求。
卵胎生则可以在恶劣环境中保持种群的存活,但卵胎生动物的孵化周期相对较长,不如胎生动物能快速适应环境变化。
另外,胎生和卵胎生在能源利用和繁殖效率方面也存在差异。
胎生动物能够通过母体提供的养分和氧气较好地维持发育,增加了存活率和繁殖效率。
第十四课《卵生和胎生》课件
![第十四课《卵生和胎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3bab1f6c175f0e7cd137c1.png)
壁虎的孵化
鸟类的卵
昆虫卵
不同动物产下的卵的大小、颜色、数量、形状、 光滑程度、纹理等都不一样。
鹌鹑蛋
第二周,小生命生长得非常迅速,脊椎形成了,脑组 织、脊髓及神经系统,还有眼睛,都具有一定的雏形, 脊椎的另一头是一个小小的尾巴。此时开始有血管, 心脏尚未形成,但在心脏生成的部位有心跳。
八个月,胎儿在子宫内活动自由,胎动协调, 位置基本固定,一般头部朝下。第九个月,胎 儿发育完成,约50厘米长,3000克重。
十个月,大多数的胎儿都将在这一周诞生,只有5% 左右的婴儿能准确在预产期生产,提前两周或推迟 两周都是正常的。
在繁殖后代时直接生出幼崽,而 幼崽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靠吃妈妈
卵生和胎生是动物间最主要的两 的乳汁生存,这种繁殖方式叫胎生。 种繁殖后代的方式。
哺乳动物
牛 狗
熊猫宝宝
老虎和它的孩子
狮 子
海豚救人
海豚的声音
通过刚才的学习, 关于卵生,你知道了什么?
四周时出现心脏,又过1周出现肢体萌芽, 眼睛、耳朵随着出现,肺、肝也开始出现雏 形,人脑重量增加很快,明显快于其它动物。
生命进入第三个月时,开始被称为胎儿。这时胎头 占整个胎儿全长的l/2,以后生长加快,至第十二周 末身体重量增加1倍。内脏系统已开 始具有功能,能 吞咽羊水,变成尿液排泄出来。
七个月,胎儿约35厘米长,1000克重,看起来像 个小老头儿。这时出生虽能有浅表的呼吸和哭泣, 但仍很难存活。
这是乌龟 生的蛋。
乌龟也会生 蛋吗?
小彬
小波
小丽
乌龟下蛋是为了繁殖下一代。 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要繁殖下一代, 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乌 龟 的 孵 化
观察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6年7月,世界上第一只由动物体细胞克隆的小羊羔----多莉诞生 了,科学家从一只白色绵羊的身体上提取了一些细胞,把这些细胞处理 后再植入一只黑面母绵羊体内。母绵羊怀孕几个月后,诞下了多莉。 我国在2003年10月也成功地利用牛细胞克隆繁殖了两头小牛----“健健” 和“壮壮”。
“胎生”的鲨鱼
鲨鱼的卵是在母体里乳化 的,所以鲨鱼妈妈会直接生出 小鲨鱼。但鲨鱼不是哺乳动物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讨论学习:交流学习、讨论,各组选 出一颗星说说自己的看法。
▪ 展示:将上网学习好的小组进行展示, 互相交流,给其它小组参观学习 奖励一颗星。
【导学提示二】4+4+4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十四课 —卵生和胎生
第三课时
设计人:王胜洲
学习内容:卵生和胎生(三)
▪ 学习目标:查阅资料,知道几种动 物的不同生殖方式;了解生物繁殖 有关的技术问题。
【导学提示一】(7+7+6)
▪ 一、任务:查阅资料,知道几种动物的 不同生殖方式。
▪ 二、流程:阅读看图-讨论-小结 三、评价:举手回答,声音洪亮,答案 正确者得1颗星。
克隆技术的意义和用处,在于它是认识生命的有力武器,是人类对
无性繁殖生命的创造,改变了体细胞遗传基因表达不可逆转的传统观念 。因此,克隆技术可能成为濒危物种(如中国的大熊猫)延续种族的希 望。
世界 第一只克隆宠物
多莉
健健和壮壮
首条克隆狗叫“斯纳皮”
学生阅读、看图后上网查资料学习
学生上网查资料学习更多关于 克隆技术有关知识,小组交流, 各小组推举一颗星向全班同学汇 报学习成果。
▪ 课堂小结:重点知识(1分钟)
▪ 1、所有动物除了用卵生或胎生的形式 进行繁殖以外,还有特殊的繁殖方式。
▪ 2、网上(文字、图片)交流、讨论完 成学习任务;
▪ 难点知识 (1分钟)
网络交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布置课后作业:(2分钟 ) 上网继续交流深入了解动物特殊的繁殖
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
参考资料
1.分裂生殖:由一个生物体直接分裂成两 个新个体,这两个新个体大小形状基本相同.如 :变形虫、草履虫。2.出芽生殖:在母体的 一定部位上长出芽体,芽体长大以后会从母体 脱落,成为与母体一样的新个体。如:水螅. 3. 克隆技术。
上网搜索阅读资料
▪ 要求:1、了解产卵的哺乳动物----鸭嘴兽和 胎生的鲨鱼。
2、质疑、讨论、交流开展研究活动。 ▪ 方法:查阅研究内容,根据动物特殊繁殖方
式,了解动物繁殖的多样性。
产卵的动物----鸭嘴兽
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胎 生的,但鸭嘴兽却是产卵繁殖 后代的。不过它们的幼崽也是 吃奶长大的。
▪ 1、任务:了解动物的克隆技术,知道动物的 繁殖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 2、流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交流,小组推 荐汇报。
▪ 3、评价:小组成员汇报,完全准确者得星。
动物的克隆技术
动物的克隆技术:在自然界中,多数动物都是由雌雄交配而繁殖产
生的。但科学家发明的克隆技术却打破了这样的繁殖过程,它利用类似 “复制”的方法繁殖动物。克隆技术可能为人类造福,也可能危害到人 类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