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的现代启示发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的现代启示发](https://img.taocdn.com/s3/m/082c0ad3360cba1aa811da61.png)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的现代启示发中国文化本身就是围绕‚人与修身立德‛而展开的,换句话说,修身正己立德就是中国人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根本。
以儒家思想为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不孤,必有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记大学》说:‚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孟子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西汉刘向:道德不厚者,不可使民;东汉张衡: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东汉王符:‚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唐太宗: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唐张九龄:‚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唐罗隐: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宋王安石: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清郑板桥:‚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孙中山:‚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些思想强调的都是修身正己立德的本根作用,也表明,千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就一直流淌着道德良知的血液。
用《大学》、《中庸》的话说就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因此,我认为,做官先做人,修身养性,做一名脚踏实地、胸襟坦荡、诚实正直的人,高尚的高德修养和品德操守,会让人更加淡泊、安宁和祥和。
官德修养是通过具体的德目表现出来的,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公畏慎勤、清俭和节、仁爱宽恕、平明志友、谦正忍敬、直智实达、淡静藏谨、温恭让学等。
下面列举其中几项,以孝、慎、廉、学为例来说明。
孝为诸德目之本,是一切道德心、感恩心、善心、爱心的源头,是一个人塑造其道德人格的起点。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当代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当代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b87412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7.png)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当代启示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时代价值。
从古代王朝的“礼仪作风”到现代社会的“廉政问责”,都体现了中国优秀的官德传统。
官德是指官员修养和品德的表现,包括了道德观念、职业操守、执政能力以及公正廉洁等多方面的内容。
古代中国强调官德修养,认为只有具备良好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官员才能胜任政治工作,为人民服务。
第一,官德修养与道德观念密切相关。
古代中国强调“君子之道,浸润于民”,对于官员而言,应当以民为重,以公义为天。
只有遵守道德准则,修身立德,才能履行职责,为社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官德修养与职业操守密不可分。
作为官员,必须以公正、廉洁的方式行使权力,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同时,还应当始终保持谦逊、守信的态度,注重人民利益,以及维护国家的形象和尊严。
第三,官员的执政能力也是官德修养的重要部分。
官员在行使职务时,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与管理技能,以面对各种复杂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权益。
第四,公正廉洁是官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指标。
官员必须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始终保持公正、公平、公开处理各项事务,有效预防和打击腐败行为,展现官员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操守。
以上几个方面的官德修养,在古代中国和现代也一样重要。
在当代,廉政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官员应当注重道德修养和自身职业操守的培养,以及执政能力的提高。
同时,为了推进社会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关注公正、公平、公开的行政决策,防止腐败、权贵主义等社会问题的发生。
最终达到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官德修养
![官德修养](https://img.taocdn.com/s3/m/180ffdc65fbfc77da269b1e7.png)
§以德服人以礼治国: 以德服人以礼治国: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 • • • •
之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当代官德思考
• 1.教育——“不愿为” 1.教育——“ • 2.监督——“不能为” 2.监督——“ • 3.制度——“不敢为” 3.制度——“
再 见
官德修养
●
圣人说:“ 圣人说:“吏者,民之本纲 者也,故名主治吏不治民。” 者也,故名主治吏不治民。” 官德,是从政道德,是为官 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
●
●
共产党人的官德:“ 共产党人的官德:“为民、 务实、清廉。” 务实、清廉。”
一、中国古代官德
(一)中国古代官德的要求 传统文化精髓 忠孝仁和礼仪廉耻 以德服人以礼治国
人性本善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讲忠、重仁
萨特:“地狱是他人。” 萨特:“地狱是他人。” 人性本恶 霍布斯:“ 霍布斯:“人对人像 狼。” 狼。” 讲信、重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略说中国古代“官德”之一:历朝历代“官德”要求
![略说中国古代“官德”之一:历朝历代“官德”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259220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0.png)
略说中国古代“官德”之一:历朝历代“官德”要求略说中国古代的“官德” (一)“官德”之内涵官德就是权力道德,即居官从政者的职业道德,亦即各级官员运用权力、执行公务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中国历朝历代关于官德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
如:西周朝有知(智)、仁、圣、义、中、和“六德”和孝、友、睦、姻、任、恤“六行”;秦朝有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等“五善”;汉朝有质朴敦厚、逊让、节俭等“光禄四行”;晋朝有忠恪匪躬、孝敬尽礼、友于兄弟、洁身劳谦、信义可复、学以为己等“中正六条”;唐朝有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等“四善”。
宋元明清各朝的有关规定大体上与唐朝一样。
历代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德高望重的名臣也曾从不同角度申论管德之内涵。
他们首先都强调居官者必须具备“公正无私”之德。
《尚书》说:“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就是说执政者能以公心灭私欲除私利,百姓才能信赖归服;不偏袒少数人利益,不结党营私,国家的政令就能畅通,国家就能兴旺发达。
《荀子》说:“公生明,偏生暗。
”《淮南子》说:“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意为居官从政者有公正无私之德,说一句话也能使万民听从,团结一致。
宋臣陈师道诗云:“百年富贵今谁见,一代功名托至公。
”金臣元好问诗云:“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清廉勤谨,自然也是最重要的管德,古人所论甚多,清朝名臣陈宏谋在所著《从政遗规》一书中总结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又说:“亲民之官,以廉为基。
”纵观历朝官方文献和私人著作对官德条目的种种规定和论述,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官德的内涵最主要的两条就是:公正无私;清廉勤谨。
略说中国古代的“官德”(二)“官德”之重要性自古以来,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有相应的一些规定和说法。
但要求标准最高最严的、最受人们重视的则莫过于“师德”和“官德”两种。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德才皆备人才的培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然要“高尚其德”才能“为人师表”,当好受教育者的楷模。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9427f0a58fafab069dc02c5.png)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启示摘要: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内涵丰富,其具体内容有忠君爱国、以民为本、清正廉洁、温恭让学、勤勉谨慎等方面,当前,我国的官德建设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修为“忠”之德、修为“诚”之德、修为“公”之德、修为“廉”之德、修为“学”之德、修为“勤”之德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与古代的官德思想一脉相承。
因此,坚持古为今用,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官德思想,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养很有裨益。
关键词:统官德;修养;启示道德问题是做人为官的首要的基本问题。
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
”做官必须先做人,做人必须先立德;德乃为官之本,为官须先修德。
那么,何谓官德呢?官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指各级官员道德品质和运用权力过程中保持的政治操守和坚持的品行修养的综合反映。
一、中国古代“官德”修养的主要内容中国历朝历代关于官德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
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德高望重的名臣也曾从不同角度申论官德之内涵。
纵观历朝官方文献和私人著作对官德条目的种种规定和论述,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官德修养最主要的内容是:(一)忠,忠君爱国忠君爱国。
这是中国古代为官的基本政治要求和道德规范,也是官德教育的首要内容。
“忠君爱国是中国古代入仕者的传统美德。
所谓忠,在封建时期主要指指臣属要忠于君主、社稷、天下,其实质是忠于君主。
”[1](P.70)“忠”作为官德,强调的是以身报国,忠于朝廷、忠于职守的精神,从这个角度说,“忠”作为从政的道德规范有着其积极的作用。
(二)仁,以民为本“仁”是儒家官德思想的灵魂。
“仁”的核心理念是“爱人”。
为官者的“爱人”主要体现在爱民上。
民本思想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思想家们就提出了“民本”思想,要求治理者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
历代统治者都对入仕前的学子和从政后的官吏不断灌输民为邦本的思想。
《尚书·五子之歌》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语。
思想家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我国古代官德大致包括
![我国古代官德大致包括](https://img.taocdn.com/s3/m/dc83503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e.png)
我国古代官德大致包括
我国古代官德大致包括如下:
一、敬贤重士
(一)尊敬学者:古代社会对学者的尊重是十分隆重的,鼓励前往书
院深造,尊重师长,受教于贤,把学习当成最重要的事情。
(二)礼遇贵胄:古代的礼仪有着明确的分类规定,高级排在前,低
级排在后,礼貌对待有贵族血统的人,不受他人侮辱,要有尊重之心。
二、法令勤守
(一)学习法律:古代的社会有着完善的法律体系,绝大多数人都要
把法律加以学习,以履行政务、做好官职的责任,勤奋好学,以免失
误而受罚。
(二)树立宪法:王室政治在古代社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君主要
先实行自己的宪法,依照宪法行其正统,使规范得体,从而推进政府
正当管理。
三、廉明施仁
(一)节约应税:财政所得是古代王室的重要来源,而官府应当以廉
洁节约为一原则,降低应税,減少财政任务,坚定税收定价,还应禁
止贪污受贿等。
(二)总督义政:义政是古代的最高德育,王室的官员要竭尽全力维
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施仁加责任,加强社会关系,遵循以民为本的宗旨,从而做到义政。
四、显诸外音
(一)礼仪庄重:古代高贵的官员要求礼仪庄重,有着社交活动的礼节,以招待外宾,主持重大节俗活动,以显礼节大度,使民众以光荣之色观看官员行事。
(二)行游通令:祭祀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仪式,官员要应进祭祀活动,视察社会状况,发放物价时易公令,以及施行和平安抚政策,以解百姓之忧,令抚恤天下。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学习和了解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学习和了解](https://img.taocdn.com/s3/m/8a627d8bbceb19e8b8f6bac4.png)
姓名精读课件学习体会主题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学习和了解学习体会内容(字数不得少于500字)第六,慎言行。
古人讲言必信,行必果,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孔子有一个学生自子长,他问怎么去当官,孔子说少言,少说,多做就能当官。
那么这种讲慎言不适合我们现在讲的慎言行,我们说当下的慎言行对领导干部来说,在自己的言论、行为方面应该谨慎,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言行不仅仅是你个人的一种行为表现,而是关系到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乃至关系到共产党的形象的问题第七,慎终结。
能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分内的事情,而不是会被一些进入官场以后,被别人的一些庆贺,被别人的一些恭维冲昏了头脑。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德,我们能够得到几点启示,因为我们讲古代官德是为现在服务的,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就是善言古者必有争鸣,是为现在服务的,那么通过学习古代官德,我们能够得到几点启示。
第一,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开始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为官治国安邦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非常多的优秀的思想资源,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开始从中间汲取这些智慧,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官德修养好坏,确确实实关乎着国家的兴衰存亡,官德的缺失已经成为了当下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诱引,而腐败又成为了共产党执政的一个最大的危险,所以如果不把这个毒瘤给铲除,那么执政党的地位就会岌岌可危,所以官德修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问题,官德纯则民风正,官德毁则民风降,所以对官德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了国人的重视,也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
借用美国一个管理学家德鲁克的话说就是,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其实这句话并不是太新鲜,这句话在孔子那里讲不能正己何已正人,不能正其身,如正人和,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自己管好自己,顶天立地,这才是主要的方面,所以我们说愿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够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探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像毛主席说的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
中国古代_官德_修养探究及其当代启示_肖文锋
![中国古代_官德_修养探究及其当代启示_肖文锋](https://img.taocdn.com/s3/m/333b1769783e0912a2162a1a.png)
第13卷第6期Vol.13No.6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Shayang Teachers College 2012年12月Dec.2012收稿日期:2012-12-03作者简介:肖文锋(1961-),男,湖北鄂州人,鄂州职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探究及其当代启示肖文锋(鄂州职业大学管理学院,湖北鄂州436000)摘要: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伟大智慧,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丰富当代中国从政道德内涵的重要源泉。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五点: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诚实守信,公道正派;履职为公,不谋私利;艰苦奋斗,淡泊名利。
在着力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从政道德建设体系的当代背景之下,探讨中国古代“官德”修养的内涵,对丰富当代中国“官德”修养的内容、完善中国从政道德建设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当代启示中图分类号:D6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68(2012)06-0066-04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官德”修养的优良传统,这些“官德”修养的优良传统,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伟大智慧。
中国古代先哲有关“官德”修养方面的重要论述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曾经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1](P534)中国古代“官德”修养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公务员从政道德建设的实际情况,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官德”修养的优良传统,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政道德建设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 官德
![中国传统文化 官德](https://img.taocdn.com/s3/m/b892f22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2.png)
中国传统文化官德官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官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官德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密切相关,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官员是社会权力的代表,他们的行为和品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治理良好,中国古代制定了严格的官德标准。
这些标准既强调了官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又规定了官员在处理政务时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官德强调廉洁正直。
官员应以廉洁为首要原则,不贪污受贿,不徇私舞弊。
他们应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案件,不偏袒任何一方,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官员还应具备守纪律、严守法律的品质,不得滥用职权,不得违法乱纪。
官德强调忠诚奉公。
官员应对国家和人民忠诚,把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他们应尽职尽责,不推诿扯皮,为人民服务,做到心中有人民、心中有责任。
同时,官员还应善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官德还强调谦虚谨慎。
官员应保持谦虚的态度,不骄不躁,不以权力自傲,不以权谋私。
他们应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
同时,官员还应谨慎行事,不轻信谣言,不随意传播不实信息,保持自己的言行一致,树立良好的形象。
官德强调公正无私。
官员应以公共利益为重,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他们应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为个人利益损害公众利益。
在处理纷争和冲突时,官员应客观公正,不偏不倚,不袒护亲友,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官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当今社会,政府官员的行为和品德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众的信任度。
因此,我们应该秉持官德精神,要求官员廉洁奉公,忠诚公正,谦虚谨慎,公正无私。
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社会。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28fb9ab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c.png)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官德是指官员应该具备的品德和能力。
官德不仅是官员从政的道德准则,更是一种修养和智慧。
传统官德中蕴含着丰富深邃的智慧,可以为当代官员从政者所借鉴和学习。
通过从传统官德中汲取智慧,可以提升官员的道德修养和执政智慧,更好地为国家、人民服务。
传统官德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廉洁自律。
自古以来,中国官场一直提倡官员廉洁自律,不贪污受贿,不徇私舞弊。
廉洁自律是官员的基本素质和底线要求,也是从政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智慧。
廉洁自律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为官从政的智慧。
官员如果贪污受贿、徇私舞弊,只会伤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仅会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甚至会自毁前程。
廉洁自律是官员从政者应该汲取的智慧,只有做到廉洁自律,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官员。
传统官德中强调忠诚孝悌。
忠诚是指对国家和人民忠诚,绝对不可叛国投敌,始终站在国家和人民一边。
孝悌则是指对长辈尊敬孝顺,对兄长和长辈保持敬重和顺从。
忠诚孝悌是官员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智慧,也是为官从政的基本道德准则。
官员如果不忠不孝,不仅会犯下道德错误,更会伤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甚至会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忠诚孝悌是官员从政者应该从传统官德中汲取的智慧,只有做到忠诚孝悌,才能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传统官德中强调节俭谨慎。
节俭是指官员要节约使用公款、不浪费社会资源,谨慎是指官员要审慎处理政务、不轻易下决策。
节俭谨慎是官员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智慧,也是为官从政的基本道德准则。
官员如果奢侈浪费、轻率决策,只会浪费国家财富和社会资源,导致国家和人民利益受损。
节俭谨慎是官员从政者应该从传统官德中汲取的智慧,只有做到节俭谨慎,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传统官德中重视公正廉明。
公正是指官员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民众,廉明是指官员要廉洁正直地履行公务。
公正廉明是官员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智慧,也是为官从政的基本道德准则。
官员如果不公不廉,只会伤害民众利益,导致社会不公不平,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https://img.taocdn.com/s3/m/6fa146e7ba0d4a7302763a5b.png)
(四)清廉俭朴(生活)
廉者,政之本也。清廉、节俭、戒贪三方面展开。 只有做到清廉才能守住本职,不为外物所诱。节 俭是清廉的生活基础,“欲教以廉、先使之俭”。 戒贪是清廉的必要保障,贪赃枉法是官吏的大耻。
(五)勤勉谨慎(敬业)
(六)修身正己(自觉)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而不从。”孔子说:“在上的人自身做事正 当,不用命令,人民自然会照样去做;如果自身 做事不正当。虽有命令,人民也是不肯服从的。”
因此,人们对为官者的官德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期 望,为官者不仅要做社会道德的典范,还要做行 使权力中的公正的典范。
二、中国古代官德的基本内容
(一)忠君爱国(对上) 忠不是表现为对于君主的阿谀奉承,而是要忠于 国家、忠于职守、忠于信念,刚正不阿、坚守原 则、敢进直言。“忠臣廉士,内之则谏其君之过 也,外之则死人臣之义也。” (二)以民为本(对下)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爱民如子,顺应民意,惠民之实 (三)秉公去私(做事)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是为政 德根本原则,为官能公则事成威立。
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
111240401
田松奇
一、官德概念的界定
官德就是指为官的职业道德,“官德”本质是一 种政治道德,而政治道德始终处于社会道德的核 心地位。作为执政队伍,相对于普通群众来说, 多了一种权力,这种权力是人民建立在对为官者 的信任的基础上赋予他们的,目的就是让他们代 替民众行使公权力,这个权力的行使一定是为了 全体民众利益,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
三、中国古代加强官德的措施
(一)教育树德
由己” (2)道德修养要固其根本,存心养性 (3)道德修养要深入反思,反省内求 (4)道德修养要洁身自好,慎独
古代用官的四个标准
![古代用官的四个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00872d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1.png)
古代用官的四个标准
1.学识标准:官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学识,才能胜任公职。
在古代中国官制中,官员必须通
过考试,才能被任用。
考试分为科举考试和殿试考试,科举考试是古代中国官制中最重要的考试,考生必须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被任用。
2.品德标准:官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被任用。
官员必须具备诚实守信、勤勉
尽责、节俭节约、正直廉洁等品德,才能被任用。
3.能力标准:官员必须具备实际的工作能力,能够在具体事务中处理问题、完成任务。
4.忠诚标准:官员必须对国家和君主忠诚,不得有任何背叛行为。
忠诚是古代官员最为重
要的品质之一,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这四个标准在古代用官中缺一不可,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古代官员选拔和任用的基础。
分析中国古代对官员“德”“才”的要求有何特点。
![分析中国古代对官员“德”“才”的要求有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28a1f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d.png)
分析中国古代对官员“德”“才”的要求有何特点。
中国古代对官员“德”“才”的要求是建立在传统思想和价值观基础上的,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德才兼备:中国古代对官员“德”“才”的要求是德才兼备的,
即注重官员既具备道德品质,又具备才干和能力。
德指的
是官员的品德和道义,包括忠诚、廉洁、正直、孝顺等;
才指的是官员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学识、才华、智慧等。
强调德才并重的要求,体现了中国古代重视高尚品德和良
好才干的价值观。
2.以德为先:中国古代在对官员的要求中,更强调道德品行
的重要性。
官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操守和品德修养,以身
作则,成为人民的楷模。
在《尚书》中就有“君子者,其
言也信,其行也谨,而其福也多”的论述,强调君子应以
忠诚正直的德行来服务国家和人民。
3.天命思想:中国古代官员的德才要求常常与天命思想联系
在一起。
传统观念认为,官员的德与才是天命所赋予的,
是天地间自然法则的象征。
因此,官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德
行和才干,以适应和完成天命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4.考试选拔制度:中国古代采用科举制度进行官员选拔,注
重通过考试来评估官员的德与才。
科举考试不仅注重考察
官员的学识和才能,还考虑其品德和道德修养,以确保官
员在德与才的双重要求下胜任公职。
综合来看,中国古代对官员“德”“才”的要求体现了德才兼备的价值理念,强调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
这种要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和文化,认为官员的品德和能力是治理国家和造福人民的基础。
中国古代官德(下)
![中国古代官德(下)](https://img.taocdn.com/s3/m/6e01945bcf84b9d528ea7a2c.png)
中国古代官德(下)刘余莉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导二、古人的官德修养之道(一)修身所以我们还要上升第二个层次,就是忘忍,也就说这个人,他的心胸很宽容很开阔,对别人、对自己的不好转头即忘,不把它放在心上,也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宰相肚子能撑船,不和他一般见识。
那么第三个层次呢,就是反忍,也就说别人对我们不好,可是他对别人都很好,那一定是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所以不仅不去责怪别人,而是马上理智地反省自己,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任何事没有成功,没有达到理想的目的,不要去责怪别人,马上反省自己。
第四呢就是观忍,古人有一句话说观察世间的现象,一切有违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说一切的现象、人、事、物发生的事情,都像什么呢?就像你做了一个梦一样,就像那个肥皂泡一样,它不能够延续,都是暂时的,就像那个露水一样,就像那个雷电一样,一闪就过去了。
那我们想一想我们以前所经历的事情,不就是梦幻泡影已经过去了吗?你何必把它总是记在心上,一翻起来就很不高兴,把自己惩罚了一顿呢?你把自己弄得很不高兴,结果别人还不知道,这确实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所以有人把我们的心比作一个垃圾桶,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垃圾桶刚从商店买回来的时候,也是很干净的,那为什么变得污秽不堪了呢?就是因为我们经常把脏东西、把垃圾往里边扔,最后就变成污秽不堪的垃圾桶了。
那我们的心也同样如此,每一个人的心都是纯净纯善的,但是我们经常把别人的过失、别人对我们的不好和怨恨承载在其中,就把我们的心变成了承载别人过失的垃圾桶,受伤最深的是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要学会观忍。
第五就是喜忍,什么叫喜忍呢?就是当别人对我们不好的时候,我们不去打击报复他,不生气,反而很高兴,为什么很高兴呢?因为又来锻炼我的修养了,考察我忍辱的机会了,所以要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
很多人觉得我自己修养很好,你看我对谁都是一团和气、笑脸迎人,那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我们周围的人都是我们的下属,我们的朋友,都是赞叹我们、肯定我们,尽给我们说好话。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4182152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c.png)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传统官德是历代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为官从政智慧的总结与归宿。
它蕴含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思想,并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其中的智慧与道理却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以下是我从传统官德中汲取的为官从政智慧。
传统官德强调“德治”。
为官从政的关键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则是为官从政的基础。
只有心存善念,身体力行,做到身心合一,才能够真正做到以德治国,以德化民。
修身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学习各种知识,提升自身素质。
为官从政还需要守正出新,以德为基础,善于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革。
传统官德强调“行持”。
为官从政必须具备正确的行为方式与做事态度。
一个官员如果没有正直的品行和自律的作风,就很难获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在处理公务的过程中,必须秉持公正、廉洁、实干等原则,严守纪律与法律,做到公平公正。
还要勤奋工作,勇于担当,努力为民众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传统官德强调“忠诚”。
为官从政的首要义务是对国家和人民忠诚。
官员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竭尽全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还要坚守原则和底线,保持对正义的敬畏和信念,不受利益和权力的诱惑,始终保持官德的高尚品质。
第四,传统官德强调“内外兼修”。
为官从政不仅要有深厚的学问和丰富的阅历,还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广阔的胸怀。
官员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才干能力,提高工作素质。
也要重视与人民群众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他们的意见与需求,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第五,传统官德强调“以德而治”。
传统官德要求官员具备高尚的品行和道德修养,善于用道德感化和约束自己,以德服众,以德化民。
官员应当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严守法律和纪律,做到不虚假不腐败,真诚为人民办事,取信于人民。
传统官德中的这些智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官德之道和为官从政的指南。
它们不仅对于古代的士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今天的官员们同样具有启示作用。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当代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当代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69b06b2c77da26925c5b06f.png)
德修 养在 当代的启示可概括为先做人后做 官、 重用德 才兼备 者、 加 强官德教 育、 完善从政 法律制 度、 加 强监察考 核制度 五个方
面。
关键 词 : 古代 官德修 养 ; 公正 ; 廉洁; 谨慎 ; 勤政 ; 学习
中 图分 类 号 : K 2 1 / 2 7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3—2 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4— 9 9 7 5 ( 2 0 1 3 ) 0 3— 0 0 9 5— 0 5
定重要基础” 。 3 为 了提 高公 务员的道德 修养 , 2 0 1 1 知, 可 以得下 之 援 ” 。 _ 4 纵 观 历 朝 官 方 文 献 和私 人 著
年1 0 月1 7日, 国家公务员局印发 《 公务员职业道德 作对官德条 目的种种规定和论述 , 可以把中国古代官 培训大纲》 ( 国公局发 [ 2 0 1 1]1 0号 ) 。《 公务员职 德修养归纳为 : “ 公廉慎勤学” 五个德 目。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5f2fb04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5.png)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官德是指官员必须具备的品行和道德修养,是指导官员从政的智慧之一。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智慧,对于现代官员来说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的一些方面:诚信是官德之本。
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作为官员,必须保持诚实、正直、守信的品德。
诚信是建立官员与人民之间的信任的基石,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发展的重要条件。
只有官员具备了诚信之德,才能立足于社会之中,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廉洁是官德之要。
传统中国智慧认为官员必须廉洁自守,不能贪污受贿,不能利用职权谋私利。
廉洁是保持政府的清明和公正的重要保障,也是树立官员权威和形象的核心。
廉洁从政,官员才能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推动社会风气的正化。
谦虚谨慎是官德之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官员被要求谦虚、谨慎,在权力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谦虚能够使官员心怀谦逊,不骄不躁,与人民一起沟通交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谨慎能够使官员审慎行事,不轻易下决策,避免盲目、冲动的行为。
谦虚谨慎的官员更能够保持清醒和理性,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第四,忍耐是官德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强调忍耐的重要性。
官员在为政服务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忍耐能够让官员保持冷静,面对困难时保持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毅力。
忍耐还能够帮助官员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平和地处理出现的矛盾和冲突。
只有官员具备了忍耐之德,才能够抵御外界的压力和干扰,完成自己的工作使命。
第五,奉公守法是官德之本。
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作为官员,必须按照法律和纪律办事,不能滥用权力、违法乱纪。
奉公守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定的前提,也是树立官员威信和权威的基础。
只有官员既重视法律也确保自己遵守法律,才能够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传统官德中蕴含的智慧在现代也具有重要意义。
诚信、廉洁、谦虚谨慎、忍耐和奉公守法等品德将成为现代官员应当具备的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为公众利益服务,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5644f0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7.png)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其中包括了许多关于为官从政的传统官德。
这些传统官德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对于当代官员和政治人士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今天这个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中,传统官德所蕴含的为官从政智慧,不仅可以指导现代官员更好地履行职责,也能够影响和引导整个社会的行为规范。
我们有必要从传统官德中汲取智慧,继承和发扬古人的为官之道,以期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中国传统官德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廉洁自律,明廉正直,以民为本,忠诚为国。
廉洁自律是中国传统官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儒家就提倡“廉”之风,认为官员应当廉洁自律,不为私利而忘公事,不滥用职权,不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古代君子也强调自己的清廉正直,不受外物的诱惑,坚守原则,绝不以权谋私。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廉洁自律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遏制腐败、打造清廉政治至关重要。
明廉正直也是中国传统官德的一大特色。
古代儒家思想非常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明廉正直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这种品德要求官员要心怀天下,忠心耿耿地为民生谋福祉,堪称是为政之本。
只有正直无私的官员才能够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戴,才能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真正的贡献。
以民为本也是中国传统官德智慧的重要内容。
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一向强调以民为本,尊重民意,关心民生,为民谋利。
这种为民谋利的思想,对于现代官员来说,意义重大。
在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过程中,必须要向民众倾听、理解和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愿望,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公正、和睦的社会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戴,才能够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发展繁荣。
忠诚为国也是中国传统官德智慧的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的忠君思想认为,官员要忠诚于国家、忠诚于皇帝、忠诚于人民,坚定不移地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种忠诚为国的思想,对于现代官员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代的官员和政治人士必须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的忠诚精神,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保持政治生态的纯洁,确保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年下半年,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下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公务员将轮训一遍“职业道德”,其中培训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
一、古代“官德”的渊源及现实意义
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
官德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尧禹时期。
西周统治者就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思想,而孔子则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儒家“德治”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极力提倡“为政以德”与“为官以德”的德治学说。
将中国古代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纳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来,无疑是期望通过传统“官德”的学习,重振时下滑坡的“官德”。
古代“官德”扎根于历史悠远、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代有关“官德”修养的思想非常丰富和成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之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加入古代“官德”修养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领导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官德”的好坏直接关乎社会民风。
反观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官员违法案件,如“西安宝马彩票案”、云南“躲猫猫”案、洛阳地窖囚禁6女案等,这些违法行径背后透露出的“官德”缺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古代“官德”的内涵及现代启示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重视礼仪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就一直流淌着道德与良知的血液,修身正己立德正是中国人为人处事为官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治国先治吏,治世先治官。
历朝盛世、治世,无不是靠一批批清正廉洁的官员来支持的,唐有狄仁杰以民为忧、体恤百姓,宋有包拯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明有海瑞严于执法、除暴安良;因此古代社会把官员修身立德至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古代官德修养包含很多内容,有许多在今天看来值得称道的地方,其中有三字很值得借鉴:一是慎,这是对自身所作所为的一种敬畏,古代官德里包括慎欲、慎权、慎嗜好、慎言行、慎始终。
常言道: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官有所畏,业有所成。
在社会主义中国,无论畏惧的内容具体怎么表述,目的都只有一个,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二是廉,做官应清廉自律,洁身自好,清廉品质是机关工作人员的安身立命之道,失去它,就有可能身败名裂,就有可能家破人亡。
三是学,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国家现在提倡学习型社会,学习型领导干部,‘仕而优则学’。
其目的就是告诫干部,要当个好官,就必须坚持不断学习。
可见,官德修养历经两千多年的洗练凝聚,时至今日对机关工作人员加强自身修养仍值得借鉴。
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对于当下领导干部的为官和执政有以下三点现代启示:第一,立德修身。
重视道德修养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中国共产党人对道德问题的重视,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优秀思想的继承和弘扬。
党性修养,基础是德性修养,人性修养,没有德行修养,党性修养就是一句空话。
第二,以德服众。
法家主张靠武力、靠权势让人民服从。
儒家则持相反意见,孟子说,凭着强力让人屈服,并非内心真的佩服;靠着道德让人信服,是内心愿意并实实在在地佩服。
领导干部只有做到了以德修身,才能做到以德服众。
注重非权力的作用,用“道德力量”驾驭权力这把“双刃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道德感召力,真正让权力为社会服务。
一般说来,非权力影响比权力影响更为持久。
第三、以德为先。
在德才关系问题上,德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这一思想完全被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
在2009年的纪检会议上,胡主席强调说:“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公务员录用的标准是“德、能、勤、绩、廉。
”可见,无论是对党员干部还是一般群众,共产党人都非常强调道德修养、道德自律的作用,在德才关系上,要始终把德性修养放在第一位。
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以史为鉴,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德”的养分,注重强化人性修养与德行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念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努力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必须发挥对社会的垂范作用,要做好人民的公仆,就先要做好道德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