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方法研究进展_周一萌

合集下载

丙型肝炎实验诊断研究进展课件

丙型肝炎实验诊断研究进展课件

我国丙型肝炎流行情况
•一般人群抗流行率: •估计感染人数: 万
目前经过血源的管理,丙肝发病率应当有所下降, 但有大量病人未被发现和治疗
( 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抗体 流行率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甘肃
辽宁
北京 河北 天津
青海
西藏
>( 省) ~( 省) <( 省)
( 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陕西 河南
四川 贵州
湖北
上海
浙江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广西
台湾
海南
我国基因型调查
、 型是主要的基因型,其检出率达%。 、 型检出率低,占%;其余为、、型的混合型。 、 检出率在<岁、~岁、>岁组分别为%、%、%。 、 在女性感染的比率较高(%),男性为%,差异
有极显著的统计意义(<)。 、 型在感染时间>年和<年病人中的检出率分别为%
感染的自然史
位 急性感染
痊愈
持续感染
稳定,慢性,无进展
有不同程度进展
呈严重进展
肝脏疾病终末期,肝细 胞癌,肝脏移植,死亡
,.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害性不容忽视
• 全球性流行 • 慢性化的危险性 • 临床诊断病例 • 肝硬化的危险性
• 肝硬化患者中肝细胞癌 的发生率
• 失代偿肝硬化年存活率 • 肝硬化相关性病死率
问题与挑战
美国: 在年以前, 临床诊断的 成人病例数 增加倍
高感染率、低诊断率
挑战!!
高慢性化率
中国: 挑战?!
无有效疫苗预防
认识不足
:
我 们 如 何 应 对 挑 战?

丙型肝炎的检测方法与技术进展

丙型肝炎的检测方法与技术进展

丙型肝炎的检测方法与技术进展丙型肝炎(Hepatitis C)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炎疾病。

它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7100万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感染途径包括输血、注射毒品、共用针头、器官移植、性传播以及婴儿由感染母亲传播等。

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肝炎,大约70-80%的感染者会发展成慢性感染。

长期的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丙型肝炎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一、丙型肝炎的检测方法目前,丙型肝炎的检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抗体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

1. 抗体检测抗体检测是最常用的丙型肝炎初筛方法。

它通过检测人体对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反应,判断是否曾经感染过该病毒。

常用的抗体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法(IFA)。

这些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然而,抗体检测不能确定感染者的感染状态,即无法区分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因此,对于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的个体,需要进一步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以确定感染状态。

2. 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是确定丙型肝炎感染状态的关键方法。

它通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RNA或DNA来确定感染者是否存在病毒复制。

常用的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病毒核酸检测可以确定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即病毒在血液中的浓度。

高病毒载量的感染者通常表示病情较严重,需要及早治疗。

此外,病毒核酸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病情进展。

二、技术进展近年来,丙型肝炎的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新一代测序技术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对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测序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变异情况、毒力差异及耐药性等。

这为疫苗研发、药物研究以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丙型肝炎病毒是输血后感染肝炎常见的一种病毒,目前其分为6型,其亚型已经超过100个,由于其复制依赖的酶缺乏校对功能,所以易发生突变,这也是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分型的基础。

其分型的命名因为采取的标准及使用的分析方法不一样也有不同的命名系统。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检测方法很多,但是不简便经济,而且其与丙型肝炎有很大的关系。

标签: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进展研究在如今生活中,除了乙肝是常见肝病外,丙肝患者的比例越来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于丙肝的感染途径不了解,未对丙肝给予足够的重视。

其传播途径主要有:①输血及血制品,尤其是反复输血及使用血制品者,据统计,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

②不正规注射。

③伤口未护理。

④性接触。

⑤母婴传播。

在这几种传播途径中,①④⑤最易感染丙肝。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采取相关防范措施,以免感染丙肝。

1 HCV的结构HCV的RNA大约有9500-10000bp组成,其5′非编码区有319-341bp,3′非编码区有27- 55bp。

在5′非编码区下有一开放阅读框(ORF),其基因排列顺序为5’C-E1-E2-p7-NS2-NS3-NS4-NS5-3,能编码多聚蛋白前体(一长3014个的氨基酸)。

经宿主细胞及自身蛋白酶作用可裂解成三种结构蛋白,其分别为核心蛋白、糖蛋白、非结构蛋白三种。

HCV基因标记有很多种,如GP72,其基因标记为E2/NS1。

其糖蛋白能产生抗HCV的中和作用。

还有NS2、NS3、NS4等基因标记。

NS2和NS4的功能可能与细胞膜紧密结合在一起。

NS3参与解旋HCV-RNA 分子,具有螺旋酶活性,以辅助RNA复制,NS5参与HCV基因组复制,依赖于RNA的聚合酶活性。

2 HCV的分型及地理差异目前HCV分型尚无统一的定论,这是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采取的技术及研究的位置不一致,因而出现了很多基因分型,这些基因分型没有同一的标准。

综合各个国家的研究结果,大致上可分为6型,其亚型很多。

丙肝病毒的基因分型研究

丙肝病毒的基因分型研究

丙肝病毒的基因分型研究丙肝病毒(HCV)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

HCV目前已知有7种基因型和数百个亚型,这些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均。

在病毒的基因分型研究中,HCV的分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丙肝病毒的基因分型研究。

一、HCV基因分型的意义HCV感染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密切相关。

由于HCV的基因型和亚型分布不均,不同的基因型和亚型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有所不同。

因此,HCV的基因分型对于合理治疗和预后的判断非常重要。

此外,基因分型也对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HCV基因分型研究方法1、序列比对法序列比对法是基于先前已知HCV序列,通过测序分析新的HCV标本,比对其序列的方法。

将新序列与已知序列比对后,可以判断其基因型和亚型。

2、基于引物的多重PCR法PCR技术能够扩增HCV基因组,通过设计一系列引物扩增不同区域的基因序列,从而得到标本中的基因组序列。

此方法准确性高,操作简便,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分型方法之一。

3、序列共有分析法序列共有分析法是一种基于HCV基因组序列共有区域的分型方法,可以将不同基因型和亚型的序列分别分到足够的统计学群体中,判断其分类归属。

三、HCV基因型分布情况各地区的HCV基因分型和亚型分布存在差异,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知的HCV基因型有1-7型,其中以1、2、3型最为常见。

众所周知,1b型与肝癌的关联度最高,且对标准干扰素基础治疗的反应最不理想。

然而,亚型的分布更加细致,目前已知的HCV亚型达数百种之多。

四、HCV基因分型对治疗的影响HCV感染后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等药物的抗病毒治疗。

不同基因型对于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有所不同。

研究表明,1型HCV治疗的成功率相对较低,而2、3型HCV的治疗响应相对较高。

此外,HCV基因型的分型也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有关。

总之,丙肝病毒的基因分型是进行丙肝治疗和疫苗研发的前提,对研究HCV感染的流行病学学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丙型肝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5 8 5 ( 2 0 1 3 ) 0 2 — 0 1 7 1 — 0 3 中图分类号 : R5 1 2 . 6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丙 型 肝 炎 病 毒 是 单 股 正 链 RNA 病 毒 , 属 黄 病
毒 科 丙 型 肝 炎 属 。 H CV 基 因 组 含 有 一 个 开 放 读 码

堡堂毽 鲎璺 錾 壁
生箜 鲞箜 塑
: 堕 : ! 』 a n
壁 垒 e o r &P r a c n 1 7 1
丙 型 肝 炎 检 测 方 法 的 研 究 进 展
尹 秀华
天津市宝坻 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3 0 1 8 0 0
关键词
丙型肝炎是 由丙型肝炎病毒 ( h e p a t i t i s C v i r u s , HC V) 引起 的传染 病 , 主要通 过血 液传播 。我 国平均 感染 率
蛋 白分 布 于 病 毒 表 面 , NS 3蛋 白 是 一 种 多 功 能 蛋 白, 氨基端 具 有 蛋 白酶 活性 , 羧 基 端具 有 螺旋 酶 / 三
2 ELI S A 法检 测 丙肝 抗体
磷 酸 核 苷 酶 活性 ; NS 5 B 蛋 白 是 RNA 依 赖 的 RNA 聚合 酶 , 均 为 HCV 复 制 所 必 需 , 是抗 病 毒 治疗 的重
出L 7 . 8 ] 。 ELI S A在 检 测过 程 中影 响 因素 诸 多 如 类 风
型肝 炎病 毒 ( HCV)的 感 染 率 约 为 3 , 每 年 新 发 HCV 病 例 约 3 1 5万 例 [ 3 ] , 而高 度慢 性化 是 该 病 的最 大特 征[ 4 ] 。 因此 , 控 制 HCV 感 染 的 形 势 十 分 严 峻 , 而早 发现 、 早 诊 断 和 早 治 疗 是 防 控 HC V传染源 、 阻 断传 播i a , 径 最 为 有 效 的 手 段 。 目前 临 床 对 丙 型 肝 炎 的诊 断 仍 是 以 临 床 症 状 结 合  ̄- HCV 抗 体 、 HCV- RNA 等 实 验 室 指 标 为 临 床 诊 断 依 据 。 现 将 HCV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解莹;谢晨【摘要】丙型肝炎病毒是一个高度异质性的RNA病毒,目前可分为6个基因型与不同的亚型.本文就 HCV基因型构成、HCV基因分型的检测方法与命名、HC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的意义、HCV基因型与疾病严重性、急性HCV感染的转归、IFN-α疗效、HCV基因分型与疫苗的研制等有关的研究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2)004【总页数】5页(P470-474)【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进展【作者】解莹;谢晨【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传染科,辽宁,大连,11602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传染科,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3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呈全球分布,全世界人群HCV感染率为3.0 %(0.1%~10%)。

在中国HCV的感染率为3.2%,约3800万。

近年来,中国丙型肝炎的诊断率在不断的提高,丙型肝炎新报告病例也不断增加[1]。

HCV 感染后病情隐匿,50%~80%会转变成慢性肝炎,如未经合理治疗,其中10%~30%经10~20年后会发展成肝硬化,1%~3%会发展成原发性肝癌[2,3],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HCV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地区、不同患者,甚至同一患者在不同病程中HCV分离株,无论是核苷酸序列,还是氨基酸序列均有显著差异[4-6]。

本文就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1 HCV基因型1.1 HCV基因型构成20世纪70年代初就提出了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肝炎)的概念,1975年,英国Lancet杂志首次使用这个名词。

1989年,美国Chiron公司Choo[7]等先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地将HCV cDNA克隆成功,并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非甲非乙型肝炎和经血传播的传染病学术会议”上正式命名HCV。

试分析HCV基因分型在丙肝诊断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试分析HCV基因分型在丙肝诊断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试分析HCV基因分型在丙肝诊断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通过对74例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HCV基因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患者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RNA核酸定量均为阳性的标本,采用丙型肝炎基因分型特异性引物及荧光探针,应用一步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合Taqman技术对HCV进行Ⅰ型和非Ⅰ型的荧光PCR分型检测。

结果:检测74例标本共检出两种基因型,分别为:Ⅰ型基因30例,非Ⅰ型基因44例;74例感染者有输血者40例。

结论:74例感染者各基因型男女感染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无性别差异。

综合分析,HCV基因分型对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个体化用药以及愈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验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HCV genotyping in diagnosis and medical examination of hepatitis c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HCV genotyping by analyzing the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of 74 cases 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genotyping combined with clinical data.Methods: to collect our anti - HCV and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virus (HCV) RNA nucleic acid quantitative are all positive specimens, the hepatitis c genotyping specific primers and fluorescent probe, application of one-step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combined with Taqman technology for HCV Ⅰ and non Ⅰ fluorescence PCR points detection.Results: the test specimens of 74 cases of two genotypes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Ⅰ type gene 30 cases, non Ⅰ44 genes;There were 40 cases of blood transfusion in 74 cases of infection.Conclusion: there was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infected with various genotypes in 74 cases, and there was no gender difference in HCV infection through blood transfusion.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HCV genotyp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ven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individualized medication and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 of hepatitis c.Key words: hepatitis c virus;Genotyping;inspection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疾病,是导致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之一,而这些病变的形成与其病原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某些重要生物学特性有关[1]。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基因芯片法检测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基因芯片法检测

龙源期刊网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基因芯片法检测
作者:濮翔科等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32期
【摘要】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基因芯片检测法,了解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病毒复制及肝功能损害的关系。

方法收集49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建立实验室基因芯片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水平,同时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肝功能相关指标。

结果患者49例分为两组,1型丙型肝炎病毒有43例(87.76%),非1型丙型肝炎病毒有6例(12.24%)。

1型与非1型相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CV RNA、ALT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血清AS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进展【摘要】:象其它传染病一样,丙型肝炎是社会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又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全球约有2亿人感染丙肝,其中在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发病率尤高。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在2000年的统计数据,美国有一万人死于丙肝感染;据估计,到2010年,丙肝的死亡率将可能超过艾滋病。

1988~1989年,对引起非甲非乙型肝炎(Non-A and non-B hepatitis,NANBH)的病原体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一患有慢性NANBH的黑猩猩外周血中分离得到的一种RNA病毒揭开了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研究序幕;利用该段特异序列,表达了一个特异性克隆,并得到了一个可延长的融合蛋白(C100)。

美国强生OCD公司(Ortho-Clinical Diagnostics,a Johnson & Johnson company)利用该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为基础,研制出了最初的第一代商业性抗-HCV临床检测试剂;同时,OCD与其合作伙伴——美国凯荣公司(Chiron Corporation)共同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抗-HCV检测的专利权。

近十几年来,OCD公司不断努力,先后又研制出了抗-HCV的ELISA二代、三代检测试剂并推向市场;随着这些高质量检测试剂的研制成功及其在献血员筛查中的广泛应用,世界范围内输血后HCV感染的发生率已经大大下降,从而为安全输血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一. 抗-HCV IgG检测目前对HCV抗体主要以检测IgG为主,所采用的均为间接法;IgM类抗体的检测主要用于一些临床研究。

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原理:ELISA检测抗-HCV IgG系利用固定在固相载体(如普通酶标板、聚苯乙烯试管及小球、磁性微粒子等)上的HCV重组表达和/或人工合成多肽抗原,捕捉待测样品中的抗-HCV IgG,然后,通过加入酶(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LP等)标记的抗-人IgG检测所捕捉到的特异性抗-HCV IgG。

丙型肝炎病毒(HCV)检验技术进展研究

丙型肝炎病毒(HCV)检验技术进展研究

丙型肝炎病毒(HCV)检验技术进展研究作者:吴雪花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499-02【摘要】:防控丙型肝炎传染源及阻断传播途径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早期准确诊断并及时发现HCV感染者。

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两方面控制丙型肝炎[1],笔者将对丙型肝炎病毒临床检验技术进展研究。

【关键词】HCV抗原检测核心抗原核酸检测技术(NAT)同时检测自1989年建立了丙肝病毒抗-HCV检测方法以来,随着医学检测技术和仪器的不断发展,丙型肝炎的检测技术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中。

到目前为止,丙型肝炎检测技术主要有抗-HCV检测、HCV-RNA核酸扩增检测、HCV核心抗原的检测以及同时检测抗-HCV和HCV核心抗原4种类型。

笔者将对丙型肝炎临床检验技术进展研究如下。

1抗-HCV的检测最早出现的HCV检测技术是抗-HCV的检测。

由于HCV在病人外周血液中的含量及病毒抗原的含量很低,这就使得用常规方法难以直接检测,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其检测方法又演变出多种,如:双抗原夹心ELIS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间接ELISA)、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蛋白芯片检测法以及免疫层析法。

在这些方法之中,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是抗体检测的金标准,蛋白芯片检测法主要用于抗-HCV的分型。

而ELISA由于其操作简单,检测设备廉价,因此成为应用最广的抗体检测技术。

根据出现时间的先后以及使用抗原的不同,抗-HCV检测技术可分成三代。

第一代抗-HCVIgG试剂盒所用的抗原来自病毒基因组非结构区(C100),它的使用使HCV的输血感染率下降了80%以上。

但其缺陷是:灵敏度较低,抗体检出时间较晚,敏感性也较高,达到80%~90%,但假阳性较高。

第二代试剂除了包被C100抗原外又加入了HCV核心区多肽C22—3和非结构区抗原C33C。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方法学建立及初步应用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方法学建立及初步应用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方法学建立及初步应用研究背景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传播的主要途径是血液传播,能够引起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丙肝呈世界范围内流行,在全球范围内的感染率约为2%.HCV的分型是了解该病毒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丙肝的治疗则须结合HCV分型结果制定疗程.有研究表明,对于丙肝的6个基因型,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后的敏感性和预后均不同.因此对HCV感染者进行HCV分型有助于优化疗程,合理用药和减少副作用.同时进行HCV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对于了解HCV的传播特点,在特殊人群和普通人群中的传播关系以及传播链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开展疾病的监测和干预.因此建立HCV分型方法,同时了解HCV不同亚型在特定地区和人群的流行情况,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目的建立HCV分型的in-house PCR分型方法;获取中国部分地区特殊人群哨点监测人群样本的基因亚型信息和人口学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与HCV型别分布有关联的因素;比较不同地区或者不同人群基因亚型分布的差异.方法根据中国地区HCV主要亚型(主要是1b,2a,3a,3b,6a)检索适合中国部分地区HCV流行株序列,根据已有序列设计合适的引物首先进行小样本评估扩增效率,然后对HCV抗体阳性的样本的NS5B区进行扩增.所得序列选用合适的参考序列和模型做系统进化树,得到样本的亚型和传播关系方面的信息,结合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者非参数检验结果所选引物使用小样本评估扩增效率,所选的22份HCV RNA阳性样本中,扩增成功20例.可以用于后续大样本研究.本研究共采集样本1315份,其中抗体阳性样本389份,这389份继续进行NS5B区扩增,最终获得可用序列225条,其中广西地区135条,北京地区22条,江西地区22条,湖南地区46条.4个地区采样人群的亚型分布如下:广西,la 6, 1b 38,3a 22,3b 14,6a 37,6e 2,另有16份样本未确定基因型;湖南,lb 2,3a 11,3b 16,6a 17;北京,lb 15,2a,6a 1;江西,1b17,2a 5.结论1.采样的四个地区的基因亚型分布差异较大;2.北京出入境人群,江西地区肾透析人群仍然以1b,2a亚型为主;广西暗娼人群和女子监狱人群,湖南地区吸毒人群6a比例非常大;广西地区暗娼人群和女子监狱人群极少见2型HCV感染者,湖南地区吸毒人群1b亚型感染者少见;3.自建in-house HCV分型方法能够满足科研的需要,效果要优于其他方法.。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可引起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肝衰竭及肝癌,是欧美国家肝移植的主要原因。

目前,全球有超过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其中每年有超过10万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患者发展为肝癌,进而出现消化道出血及腹积液。

HCV的高度变异性、泛嗜性、免疫耐受、免疫损伤等因素是导致HC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原因。

慢性HCV感染日益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是全世界慢性肝病及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虽然目前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消除60%CHC患者体内的HCV,并且可以降低其余40%慢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概率。

但不幸的是,即使在发达国家,由于缺乏充分的诊断和治疗,丙型肝炎引起的病死率仍呈上升趋势。

在下一个10~20年内HCV慢性感染将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因为目前无症状感染者将出现严重的肝脏疾病且会发展成肝细胞肝癌。

HCV主要通过血及血制品(例如输血、共用未消毒过的注射器和针头等)接触传播。

1、HCV分子生物学特征HCV是一种正性单链RNA黄病毒,包括9 400左右个核苷酸。

HCV基因组具有一个单独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具有3 010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体,翻译后被分为病毒复制和病毒粒形成所必须的结构和非结构蛋白。

5'非编码区(5'NCR)是一个高度保守区域,对于HCV蛋白翻译的启动及核糖体的结合非常重要。

结构区域包括核心和衣壳区域(E1和E2/NS1)。

衣壳区域E2具有一个变异率达到50%的高变异区。

非结构区域包括非结构区NS2、NS3、NS4和NS5。

HCV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其变异率高达1.4~1.9×10-3/核苷酸/年。

2、HCV流行病学目前,根据全世界不同地区分离的HCV不同株的全部或部分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HCV 呈现3个水平的遗传变异性:型(types)、亚型(subtypes)、准病毒株(quasispecies)。

HCV 至少可分为6个基因型(HCV1~6型),包含超过100个基因亚型(如1a、1b、1c、2a、2b等)。

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张丹;周一萌【摘要】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9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5例、112例次,感染发病率为38.86%、例次发病率为58.03%.感染部位以腹腔、下呼吸道及胃肠道为主,分别占33.93%、25.00%及16.96%.检出病原菌58株,其中真菌占53.45%,革兰阴性菌占36.21%,革兰阳性菌占1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性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侵入性操作、血白细胞<4.0×109/L均为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其危险因素多样.在治疗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HAI)in patients with severe viral hepatitis,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AI.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93 patients with severe viral hepatitis and admitted to a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November 2015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for HAI in patients were evaluated,all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Among 193 patients,75 developed 112 times of HAI, incidence and case incidence of HAI were 38.86% and 58.03% respectively.The main infection sites were abdomi-nal cavity,lower respiratory tract,and gastrointestinaltract,infection rates were 33.93%,25.00% and 16.96%respectively.A total of58 strains of pathogens were isolated,including fungi,gram-negative bacteria,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accounting for 53.45%,36.21%,and 10.34% respectively.Mul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underlying diseases,use of glucocorticoid,invasive procedure,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4.0×109/L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HAI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viral hepatitis (P<0.05).Conclusion Incidence of HAI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viral hepatitis is high,risk factors are multiple.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argeted prevention measures during the treatment,so a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AI.【期刊名称】《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年(卷),期】2017(016)007【总页数】4页(P654-657)【关键词】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作者】张丹;周一萌【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沈阳 11002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沈阳 1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3+2R512.6重型病毒性肝炎是以大量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病理表现的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病情进展迅猛、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丙型肝炎临床检验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临床检验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临床检验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丙型肝炎首个检测方法丙肝病毒-HCV检测法于1989年正式被提出,丙型肝炎病毒(HCV)医学检测研究和实践越来越深入。

该研究为了解丙肝病毒检验技术发展发展与研究现状,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报道进行了综述,此类病毒的检验手段主要涵盖了HCV抗原检测技术、HCV-RNA核算扩增检测技术、抗-HCV 检测以及HCV核心抗原和抗-HCV检测等类。

了解不同HCV检验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进展是加快HCV检验技术研究改良以及更好地运用HCV检验技术、改善HCV临床诊疗水平与效益的关键所在。

[Abstract] hepatitis C the first detection method 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detection method was put forward formally in 1989,hepatitis C virus (HCV)detection is more and more in-depth study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 The development of virus detection technology so far,this kind of virus test mainly covers the HCV antigen detection technique,HCV-RNA accounting amplification detection detection of anti -HCV technology,and HCV core antigen and anti -HCV detection class. Progres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HCV test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tatus,is to accelerate the HCV test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and better use the improved HCV test technology,the key HCV clinical diagnosis level and efficiency of the place.[Key words] hepatitis C virus;nucleic acid detection;core antigen;progress丙型肝炎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典型全球性传染性疾病,HCV 传播途径较多,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也可通过家庭内接触、性接触、母婴传播,但至今依然有及半数的HCV患者感染传播途径未能明确,这表明HCV传播有许多综合途径或隐性途径[1]。

丙型肝炎实验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实验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实验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建立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尽早检出HCV感染者是阻断HCV传播的重要途径。

本文对HCV各种病毒标志物的检测进行了综述。

重点介绍了HCV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诊断技术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实验诊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科丙型肝炎属。

HC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读码框(ORF),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膜蛋白分布于病毒表面,NS3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蛋白是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均为HCV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1]。

丙型肝炎呈世界性分布。

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我国部分地区的职业献血者中曾出现丙型肝炎暴发流行。

在河南、河北等部分地区有偿的献浆者或混合献血者中, HCV感染率高达20-30%。

自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无偿献血后,随着无偿献血者比率的上升,抗-HCV阳性率逐渐下降。

但由于HCV一般通过被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且有80-85%的感染者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其中又有20%可发展为肝纤维化,最终有4-5%的肝纤维化患者发生肝细胞性肝癌,输血传播HCV危害仍然十分严重。

国内至今还没有预防丙型肝炎的疫苗问世,也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

建立针对HCV的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尽早检出HCV感染者是阻断HCV传播的重要途径。

目前对HC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包括HCV各种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如:HCV特异性抗体(抗-HCV)、HCV特异性抗原(HCV- Ag)以及HCV-RNA核酸。

1.免疫学方法1.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1.1抗体检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利用重组HCV抗原开发出了抗HCV抗体检测技术,即酶免疫分析(EIA)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

第一代抗-HCV IgG试剂盒所用的抗原来自病毒基因组非结构区(C100),灵敏度低,抗体检出时间较晚,且C100抗体有可能出现间歇性阳性;非特异性反应较高。

62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结果分析

62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结果分析

62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情况进行分析,为HCV诊断和治疗地区提供有力的依据。

方法:利用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清HCV抗体阳性标本,经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阳性的62例标本用基因芯片进行不同基因分型检测。

结果:检测HCV感染标本62例,共检出7种基因亚型,分别为1b、6型、2a、1b+ 2a、1b+ 3a、3a和3b,其中1b占72.6%,6型占8.8%,2a占7.8%,1b+ 2a占5.9%,1b+ 3a占2.9%,3a占1.0%,3b占1.0%。

结论:HCV基因型主要为1b与中国南方地区HCV基因型分布比较一致。

按照年龄分组20岁以下4例,占6.45%,20~ 30岁12例,占28.6%,30~ 40岁15例,35.7%,40~50岁5例,占11.9%,50~60岁8例,占19.5%,60岁以上18例,占42.8%。

青壮年和有吸毒史、外伤手术史、输注血液制品史的人群阳性率较高。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芯片;基因分型【中图分类号】R51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4-146-01Analysis of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ing in 62 Cases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genotype of hepatitis C virus(HCV)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and to provide a strong basis for HCV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62 samples of HCV RNA positive were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The genotypes were detected by cDNA microarray. RESULTS:A total of 62 HBV subtypes were detected,including 1b,6,2a,1b + 2a,1b + 3a,3a and 3b,of which 1b accounted for 72.6%,type 6 accounted for8.8%,2a 7.8%,1b + 2a 5.9%,1b + 3a 2.9%,3a 1.0%,3b 1.0%. Conclusion:HCV genotype is mainly consist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HCV genotype in souther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age group under the age of 20 in 4 cases,accounting for 6.45%,20 to 30 years old in 12 cases,accounting for 28.6%,30 to 40 years old in 15 cases,35.7%,40 to 50 years old in 5 cases,11.9% Cases,accounting for 19.5%,over 60 years of age in 18 cases,accounting for 42.8%. Young adults and the history of drug addiction,trauma surgery history,infusion of blood products inthe history of the positive rate of high population.Key words:hepatitis C virus;gene chip;genotyping前言: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比较高,非常容易造成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而这些病变的形成与其病原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某些重要生物学特性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
的病变程度也不同。 回顾性研究发现:1b 亚型患者肝脏组 织学分级、 病程进展速度以及平均 HCV 病毒载量均明显高 1b 亚型会引起较强的肝坏死炎症和肝纤维化 。 因 于 2 型, HCV 基因分型的检测对控制丙型肝炎的传播 、 此, 提高丙型 肝炎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
组高突变区( HVR ) 的变异, 还可以把 HCV 分为许多准种, 病毒在感染者体内一般以多个准种的形式共存 1. 2 HCV 基因型分布 。 80 目前 HCV 主要有 6 种基因型,
[2 ] 患者 RBV 剂量为 800 mg / d 。 不同基因型 HCV 患者肝脏
HCV 毒株编码非结构蛋白 5 ( NS5 ) 区域的核苷酸序列, 进行 系统进化分析, 按照发现的先后顺序将 HCV 分为 1 b、 c 等表示。 该分型法能与先 每个型下面有若干亚型, 以 a、 前的各种分型命名法相对应, 不仅协调了以前的分型命名方 法, 而且可以命名新的型和亚型, 因此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 认同。不同基因型的全基因组序列差异达 30% 以上, 氨基 酸序列差异达 25% 源性在 70% 30% 。同一基因型中不同亚型间的同 85% , 大于 85% 归为同一株。根据 HCV 基因

能准确区分出 于测序分析法所扩增的基因组具有高异质性, 亚型, 因此许多其他分型方法都将序列分型作为参考标准 。 该方法所获的序列信息最多, 可以明确被测区域的多态性, 并能发现新的基因型, 但又因为这些区域序列变异大, 导致 PCR) 和测序。而且该测 有时不能成功进行逆转录 PCR( RT-
基金项目: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 F12 - 193 - 9 - 27 )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 沈阳 110004 hospital. org 通信作者:张琳, 电子信箱:zhangl@ sj-
2014 年 8 月第 34 卷第 8 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819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周一萌, 窦晓光, 张
DOI:10. 7504 / nk2014070703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Keywords:hepatitis C virus;genotype 中图分类号:R512. 6 + 3
HCV 基因型的临床意义
1
1. 1
HCV 基因型的研究现状
HCV 基因分型 1993 年 Simmonds 等[4] 通过比较不同 6 型,
HCV 基 因 1 型 患 者, 出, 经标准剂量的聚乙二醇干扰素 ( PEGIFN) 联合利巴韦林( RBV ) 治疗 48 周后, 40% PEGIFN 联合 RBV 治 疗 24 周 后, 65% 54% 的患者获得 SVR。HCV 基因 2 型或 3 型患者, 经标准剂量的 82% 的 患 者 获 得 SVR。不同基因型利巴韦林的治疗剂量也不同, 4、 5、 基因 l、 6 型患者的 RBV 剂量为 15 mg / ( kg·d) , 基因 2 型和 3 型的
[6 ]
HCV 基因组有代表性的片段( 如 E1 、 NS5b、 C 区) , 再进行核 苷酸序列测定, 直接测序后与 GenBank 中已上传的基因序列 进行序列比对后, 描绘出系统进化树, 根据进化距离及种系 关系确定 HCV 的基因型。 目前为 HCV 基因分型方法中最
[9 ] 经典、 最准确的方法, 是 HCV 基因分型的“金标准 ” 。 由
[25 ]
将 PSEMA 方法改进为
SPSEMA( semiautomatedprimerspecific extension&mispaire analysis) 试剂, PSE其敏感度比直接测序法提高 20 倍, 用 SMA 分型的 HCV 混合基因型血清中, 直接测序法只能测出 time PCR ) 、 样本中的 40% , 而实时定量 PCR ( real限制性片 段长度多态性( RFLP ) 及特异性探针杂交法分别可以测出 38. 5% , 15. 4% , 16. 1% , 这也为 HCV 混合基因型的检测提 供了更精确的方法。 Antonishyn 等
[11 ]
LI将该方法与 INNO-
PAⅡ试剂检测对比, 一致率可达 98. 5% 。 该方法操作简单, 成本较低, 但由于大家采用的引物各不相同, 因此该方法的 结果不利于相互比较, 而且有时会出现较弱的扩增条带, 难 以判断, 因而没有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2. 3 RFLP PCR 扩增具有不同酶切位点的各种 利用 RT5 种不同限制性内切酶 HCV 基因型片段, 将 PCR 产物用 3
[6 ]
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 另外 20% 进展为肝细胞癌。 HCV 基因分型与病程发展和干扰素治疗应答有密切的关系 , 因 HCV 基因分型的检测对控制丙型肝炎的传播 、 提高丙型 此, 肝炎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 HCV 基因分型检测方 法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 欧洲肝病学会诊疗指南指
2
2. 1
HCV 基因型分子学检测方法
直接测序分析法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 PCR ) 扩增
2、 3 型呈全球分布, 多个亚型。1 、 在美国、 欧洲、 日本及中 70% 以上的 HCV 为 1b 型, 国, 主要由血液传播。2a 及 2b 型 占 HCV 感染患者的 10% 30% , 在北美、 欧洲及日本也很普 遍;2c 型主要发现于意大利北部地区 。3 型主要在印度及南 非地区流行, 欧洲及美国的毒品静脉注射者中也比较常见 。 4 型主要分布于非洲及地中海北部国家如埃及 。 南非发现 基因 5 型, 基因 6 型主要在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地区流行
1 型和 2 型在年老的患者中较 我国 HCV 流行的主要基因型, 多, 而 3 型和 6a 型在年轻人中较多。 HCV 基因型地区分布 不是固定不变的, 影响因素有人群的流动 、 静脉吸毒者增加、 血液透析等治疗措施的普及以及使用检测方法的不同 。 比 如由于人口的流动, 西南边境地区 6a 型已取代 2a 型成为第 二流行基因型 1. 3
[12 ]
5 型及 6 型的部分亚型分型, 但不能区分 6c 型和
。而改良后的 LIPAⅡ增加了核心区的信息, 对 HCV
基因 1 型和 6 型的亚型鉴别有较好的特异性 。 该方法与测 序法相比一致率较高, 且在检测混合感染时比测序法更为优 越, 在国内外报道的 HCV 基因分型研究中常用。 稍显不足 的是, 该方法对低载量病毒检测结果不太理想 2. 5 实时定量 PCR
[13 ]
。Oprian 等
[14 ]
研究发现 RFLP 方法在 5' UTR 区进行
[15 ]
( Belgium) 开发, 已通过 CE 认证。其利用反向线性杂交方法 进行 HCV 分型检测, 扩增 5' UTR 区。 Zheng 等 检测出 HCV1 应用该试 剂盒对 110 份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 其中 107 份可分型, 6 共 6 种不同的基因型及 1a、 1b、 2a / c、 2b、 由德国 Ba3a、 4a、 4h 等亚型。 2. 7. 2 Versant HCV Genotype Assay( LiPA) 2. 0 yer 公司联合 Innogenetics 公司( Belgium) 推出的新版 HCV 基 因分型试剂, 已通过 CE 认证。 原理同样是线性探针杂交, 但对 1 型和 6 型的检测更准确。 而由于增加了 C 区序列信 息, 该试剂能更好的区分 1a 与 1b 型。 但该试剂对 2 型及 4 型的检测结果不理想, 因为 5' UTR 区的异质性没有得到充 分应用 2. 7. 3
820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
Aug. 2014 Vol. 34 No. 8
序法操作繁琐、 工序复杂, 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应用, 难以对较
[10 ] 因此难以在临床工作上使用 。 Nolte 等 大样本进行分析,
过 LIPA 条带放射自显影就能检测 HCV 基因型, 检测结果与 金标准相比有很好的一致性 。 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 种基于核酸杂交的 HCV 基因分型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便, 能够对 1 1型
[7 ]
。目前 全 世 界 HCV 感 染 者 很 可 能 已 超 过 2. 0
、 2005 年 Lu 等[8] 以及 Dong 等[3] 研究显示, 1b 型仍为
。我国人群抗 HCV 阳性率为 3. 2% , 约有近 4 千万感染 。大部分 HCV 感染转为慢性感染, 其中 20% 慢性丙型
[1 ]
将电泳结果与已知限制性片段数据库进行比较, 进行酶切, C 区、 从而确定基因型。 该方法的扩增区可以选择 5' UTR、 NS5B, 选择 5'UTR 区域检测主要基因型时, 该方法效果较 Mbol、 EcoRll 等, 好。常用的酶为 Accl、 利用这些酶可将 6 个 基因型分开。该方法对 HCV 感染者分型的结果与直接测序 法高度一致, 但也有部分血清因酶切位点不同无法测出基因 型
[16 ]
用基因测序法及 LIPA 试剂分别对 172 份 HCV 感染血清进 行分型, 对比发现两种方法检测敏感度相似, 但两种方法不 能精确区分 HCV 的亚型, 基因测序法更复杂, 却能提供更详 细的信息, 基因组系统也容易更新, 为学者提供最新的 HCV 基因信息。 2. 2 基因型特异性引物扩增法 Antonishyn 等[11] 称该方法 HCV ( primerspecific extension analysis ) , 为 PSEA即根据不 1 型、 2 型、 3 型、 4 型及亚型 1a、 1b、 2a / c、 2b 同 HCV 基因型, 在 HCV 非编码区基因组的差异, 设计一系列特异性引物, 扩 增出不同长度的片段, 并以此进行分型。 扩增过程中, 其依 据是 PfuDNA 聚合酶的 3' 5' 外切核酸酶校正活动, 如不匹 将阻止引物延伸。要保证 HCV 各型之间有较大差异, 不 配, 但对 PCR 引物的设计要求较高, 且每份样品需同时进行多 次检测才能最终确定型别 。Hu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