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阈实验报告
两点阈限实验报告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手背触压觉的两点阈》实验报告李洁玲(2009305020119)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07班1 引言1.1 实验逻辑用两个刺激物同时刺激皮肤,当刺激间的间距足够大时,我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相距一定距离的两点,当间距逐渐减少时,我们越来越难以分辨此为两点,当间距缩小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只能感觉到一点。
刚好能感觉到两点,而不是一点的距离就是两点阈。
通过运用恒定刺激法来测量被试身体局部的绝对阈限。
恒定刺激法的特点是测定时只用少数几个刺激,通常为5-7个,并且它们在测定阈限的整个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
恒定刺激法也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它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按强弱的顺序呈现刺激,而是以随机的方式呈现。
每呈现一个刺激就要求被试回答“有”或“无”,即感觉到或感觉不到,然后按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或“无”的次数来计算阈限值,因此又叫做次数法(the method of frequency)或正误法(the method of right and wrong cases)。
恒定刺激法中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一般是用最小变化法粗略的测试一下被试的有关阈限值,然后将比阈限值强和弱的几个刺激值确定为要用的刺激。
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达到90%-95%,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在5%-10%,各刺激的强度之间最好是等差关系。
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呈现的顺序要随机排列。
1.2 实验假设如果某刺激强度反应为两点的频率是50%,那么那个刺激强度就是该被试的绝对阈限。
1.3 实验预期各刺激强度出现为两点反应的百分数以等差关系排列,为依次递增。
而概率为50%的刺激就是所要测量的绝对阈限。
2 方法(略)2.1 被试B8组组员1名,女性2.2 实验材料(1)两点阈量规:由一个游标卡尺和A、B两个刺激点组成,量脚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并在刻度上读出来;(2)遮眼挡板;(3)记录表。
2.3 实验设计(1)实验采用的自变量是刺激强度,因变量是被试的反应;(2)自变量内采用5个水平;(3)实验采用被试内设计和随机设计相结合2.4 实验程序(1)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为测量区。
最小变化法测两点阈
最小变化法测量手背两点阈的实验报告钟涵沈菲郦丹丹王亚茹(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心理学系,长春130000)摘要本研究以两名在校大二学生为被试,按照最小变化法(极限法)测阈限的研究范式,使用两点阈规对被试的手背部位的两点阈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被试手背阈限平均值为12.376mm 标准差为3.908,男性的被试平均阈限值为13.031mm标准差为3.110,女性被试平均阈限值为11.708mm标准差4.519 ,研究中被试的期待误差,习惯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均有所体现,其中女性被试的练习误差显著,期望误差不显著,男性被试疲劳误差显著,期望误差显著。
两者习惯误差均不显著。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两点阈手背实验研究1 引言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觉器官引起的。
【1】但是,虽然如此,却并非所有强度的刺激都能够引起我们的感觉。
我们的感觉器官只能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做出反应,超出这个范围的刺激我们就不能察觉了,这就涉及到感觉阈限的问题。
【2】其中,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和感受性(sensitivity)。
【1】感觉阈限根据不同的性质又可分为两类,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而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
【1】对于感觉阈限最早的研究并非是由正统的心理学家进行的,而是由心理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进行的。
当时,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中的一部分试图建立物理到心理之间的桥梁,进行了一系列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其中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Weber,1795-1878)对触觉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韦伯研究不同重量物体之间的最小可察觉,总结出心理学的第一个定量法则——韦伯定律。
而费希纳(G.Fechner,1801-1887)在韦伯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物理刺激和心理感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皮肤两点阈的测量实验报告
皮肤两点阈的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测量人类皮肤两点阈,了解人类的触觉敏感度,并探究人类触觉敏感度与某些因素的关系。
实验原理:皮肤两点阈指的是人类皮肤能够感受到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
这种感受到两点刺激的能力主要由皮肤触觉感受器发挥作用,感受器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不同,人类皮肤的两点阈也会不同。
在实验中,通过改变两个刺激头的距离,然后让被试者分辨出两点的刺激,以此来测量皮肤的两点阈。
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皮肤两点刺激仪2. 实验人员:观察者2名、被试者10名3. 实验用品:量角器、笔记本、小计时器等实验步骤:1. 选取被试者10名,要求其双手干燥清洁,并注意不要进行任何对手部肌肉活动影响触觉敏感度的活动。
2. 对每个测试者,用常规方法事先测定其双手的两点阈。
3. 开始正式测试。
每个手臂分别进行测试,开始时把两点刺激的距离设置为两点阈(左右手各测试4次),然后缓慢调整刺激头的距离,每次调整1-2mm,等被试能正确地感知到两点后记录下来。
4. 每个测试者的结果,取所有测试值的平均数。
左右手的结果分开记录。
5. 对结果进行总结并分析。
结果及分析:表格中,左手和右手的两点阈均为毫米单位,每个人的数据都进行了平均化。
由上表中所示数据可知:10名被试双手皮肤两点阈的平均值分别为 2.03mm、2.05mm,左右手差别不大。
这表明人类触觉敏感度具有一定稳定性。
然而由于实验过程中,双手被试者的肌肉、头发等因素并未被完全剔除,因此两点阈的结果受到一些必然误差的影响。
结论:通过此次实验,我们测量了人类皮肤的两点阈,并得到了一些数据。
按照上述测量方法,得出的两点阈的平均值为2.04mm,并且在双手之间差别不大。
这些结论都与现有的文献不谋而合。
人类的触觉敏感度的查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疲劳等。
但由于本实验并未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因此实验结果受到了干扰而出现偏差。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更详细地研究人类触觉敏感度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皮肤觉两点阈测量实验报告完整版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姓名:张海林区队:应用心理学二区队学号:1111002039 指导老师:罗勇合作者:润琪、贵、明月、雪宜、俏慧、弟豪、海术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摘要:目的: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差别,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以及分析练习效应、期望效应等对两点阈的影响,练习直线内插法处理数据,讨论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方法:先运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量出两点阈的范围,选定五个刺激,再用恒定刺激法测定两点阈,最后分别用直线内插法处理数据。
结果:只测出了被试少量区域的两点阈。
结论:手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手背与手小臂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左手背与左手小臂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右手背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字:两点阈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1 引言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称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
身体的部分不同,各种点的分布及其数目也不同。
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
肤觉能够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人们丧失痛觉和冷觉、温觉,就不能够回避各种伤害人体的危险,也不能实现对体温的调节。
人们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阈,它可以代表人的皮肤对触觉刺激的分辨能力,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
而皮肤的不同部位,两点阈也不相同。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前者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后者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它的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5~7个)刺激,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它是不变的。
找50%的点:一个刺激经常出现在感觉到和不感觉到的中间地带,即它能感觉到的次数仅是其全部长时次数的百分之几。
当是50%时,即阈限位置。
它具有以下优点:(1)刺激数量较少,而且不需调整刺激强度。
所以用这种方法测量不容易改变强度的刺激比较方便。
(2)刺激呈现顺序随机,被试不知道,这样就不会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
但是也同时存在着缺点,当用三种判断确定差别与现实不肯定间距的大小会随着被试的态度而变化,会影响最终结果。
两点阈实验报告
两点阈实验报告两点阈实验报告引言:感知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一种基本方式。
在感知过程中,感知阈值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感知阈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能够感知到某种刺激的最小强度。
为了研究感知阈值,我们进行了一项两点阈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刺激强度变化,观察参与者对刺激的感知能力,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单盲实验设计,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了不同刺激强度的刺激,而对照组则接受了相同刺激强度的刺激。
实验过程中,参与者被要求根据感觉判断刺激的强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数据将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感知阈值的结果。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参与者被要求坐在一个安静的实验室中,面对一个屏幕。
实验开始前,参与者被要求休息片刻,以保证他们的感知状态良好。
然后,实验员向参与者展示一系列的刺激,刺激的强度从低到高逐渐增加。
参与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刺激的强度,并在一个记录表上标记对应的结果。
实验结束后,实验员收集参与者的记录表格,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感知阈值存在差异。
实验组在接受不同刺激强度的情况下,能够感知到更低的刺激强度,而对照组则需要更高的刺激强度才能感知到。
2. 刺激强度与感知阈值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感知阈值也随之增加。
这表明,人们对于较强的刺激有更高的感知要求。
3. 个体差异对感知阈值有影响。
在实验组中,我们注意到不同参与者之间的感知阈值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参与者对于较低的刺激强度就能感知到,而另一些参与者则需要更高的刺激强度。
讨论与启示:通过这项实验,我们对感知阈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感知阈值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刺激强度、个体差异等。
这些结果对于我们理解人类感知机制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实验结果还对一些实际应用具有启示。
例如,在设计产品或服务时,我们可以根据人们的感知阈值,合理调整刺激的强度,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两点阈实验报告
两点阈实验报告1. 引言在物理学中,阈值是指在某一条件下物理量的临界值。
通过进行阈实验,可以确定某一物理现象发生的条件,从而深入研究其内在机制。
本文将介绍两点阈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测量两点之间的电压和电流关系,确定电流的阈值,并分析对应的实验结果。
通过这一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电流的产生和传输机制。
3. 实验设备和方法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两个导线,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表。
实验的方法如下所述:3.1 将两个导线连接到电压源的两个端口。
3.2 将电流表连接到两个导线的连接处,以测量通过导线的电流。
3.3 打开电压源,并逐渐调节电压的大小。
3.4 记录每个电压值下的电流数据,并制作电流-电压曲线。
4.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方法中的步骤,我们逐渐调节电压源的电压,并记录了每个电压值下的电流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绘制了电流-电压曲线。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以下现象:随着电压的逐渐增加,电流的数值也相应增大,但增长速率逐渐减缓。
在某一电压值达到后,电流的增长速率几乎停止,说明已经达到了电流的阈值。
具体的实验结果如下:电压(V)电流(A)0 00.5 0.11 0.21.5 0.32 0.42.5 0.453 0.483.5 0.494 0.4954.5 0.4985 0.55.5 0.5可以看出,当电压小于等于3V时,电流迅速增加,随着电压接近3V,增长速率减缓,直至电压达到3V后,电流基本上不再增加。
这表明电流的阈值约为3V。
5. 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两点间的导线上,电流的阈值约为3V。
这意味着在电压低于3V时,电流无法通过导线传递;而当电压高于3V时,电流开始传递,并迅速增加。
这一结果与电流的传输机制有关。
一般来说,电流是由电子的移动产生的。
当电场强度低于某一阈值时,电子无法克服材料的阻力,无法流动。
高效恒定刺激法测量两点阈
实验二恒定刺激法测量两点阈:实验背景知识恒定刺法也是由费希纳提出的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是测量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其他一些心理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采用该方法测定感受性时,一般只使用少数几个刺激,并且在测定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感觉阈限时,刺激的呈现是随机的,每呈现一个刺激只要求被答“有”或“无”或“轻”或“重”等,然后按照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或“无”或“轻”或“重”的次数计算阈限值,因此又叫做次数法(the method of frequency)或正误法(the method of right and wrong cases)。
一、恒定刺激法的特点1.测定时只用少数几个刺激,一般5-7个,并且这些刺激在测定阈限的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
2.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为50-200次。
3.用恒定刺激法测定感觉阈限时,刺激的呈现是完全随机的,且被试事先完全不知道刺激呈现的顺序。
如果是测量绝对阈限值,则可以不需要标准值;如果测定差别阈限,则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值,作为比较的参照。
4.运用恒定刺激法测量的结果,必须统计被试对各种刺激变量的反应次数,如大/小、有/无、轻/重等。
5.每呈现一个刺激只要求被试回答“有”或“无”或“轻”或“重”等,实验完毕后,按照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或“无”或“轻”或“重”的次数计算阈限值,计算方法一般采用直线内插法。
6.恒定刺激法呈现刺激的次数虽然较多,但与最小变化法和平均差误法比较,每次判断需要的时间较短,因此,实验进度较快,相对来说较为省时,而且结果也较为准确,是测量感受性的常用方法之一。
二、恒定刺激法测量感受性应注意的问题采用恒定刺激法测量感受性时,一般应该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用恒定刺激法时进行实验时,一般要通过预备实验选定刺激。
预备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估计出阈限值的范围,并确定刺激系列中最大的刺激强度和最小的刺激强度,以便确定几个刺激的范围和物理量变化单位的大小。
皮肤阈值测量实验报告
应和暗示效应产生,组中几组失效数据可能由于练习效应而失效。
5结论
(1)人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值不同,左手臂阈限值较高;
(2)不同人同一测试区域的皮肤觉阈限值不同;
(3)身体裸露部分的阈限小于掩盖的部分,但差异性不大;
1实验内容、目的、意义
内容:通过皮肤两点阈的方法,探究不同部位皮肤阈值、以及影响因素。
目的:(1)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
(2)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觉两点阈的差别;
(3)探究练习与疲劳因素对皮肤觉两点阈的影响。
意义: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 两点域可以代表人的皮肤对触觉刺激的分辨能力,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通过实验能够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差别、探索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皮肤觉两点阈测量
姓 名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日 时 分
班 级
实验地点
成 绩
实验仪器
两点阈量规10个,遮光眼罩2个
同 组 人
指导老师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让测试者多次测量,减少实验误差
2、让测试者中间休息,防止疲劳,保证身体机能跟测前一样
3、实验前,被试的评估值要正确取值
部位两点阈小, 身体的掩盖部位两点阈大。 由表 5 可知, 左手背和左手臂之间的皮肤觉两点
阈虽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但是二者间的阈限值有差异, 且左手背的阈限值低于左手臂的阈
限值。 这是由于左手背长期暴露在外面, 感受性要比被衣服遮盖住的左手臂高, 同时手背的
使用率较高,被摩擦的频率多,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
恒定刺激法测两点阈实验报告
题目:用恒定刺激法测定两点阈摘要:本实验采用恒定刺激法,使用两点阈测试仪,选用一名被试,分别对12mm到17mm这六个距离进行了测试,每组测试十次,每次随机选取刺激位置(胳膊或者手背),本实验运用恒定刺激法对两点阈进行了简单的测定,得出该被试的两点阈限。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感觉阈限绝对阈限一.引言1. 恒定刺激法(或称固定刺激法,method of constant stimmulus)又叫正误法、次数法,是由费希纳提出的传统心理物理法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在整个实验中始终应用若干恒定的刺激,并以随机顺序反复呈现这些刺激,来测定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本实验既是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先要选取少数刺激,一般为5-7个,而且它们在测定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
然后将选定的刺激以预先随机的次序呈现给被试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200次。
要特别注意的是选定的刺激最大值为每次呈现几乎都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低于90%。
选定的刺激最小值为每次呈现几乎都不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高于10%。
2.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两点阈来学习恒定刺激法测绝对阈限。
二.方法1.被试:黑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一名男生 20岁2.仪器:两点阈测定仪3.实验过程:(1)预备实验:选取固定呈现的五个刺激,首先选取最强和最弱的刺激:给被试几个刺激,每个部位的每个刺激呈现40次,要求被试报告“两点”还是“一点”,记录结果,找到不低于90%感觉到“两点”和不高于10%感觉到“两点”的两个刺激,为最强和最弱的刺激。
然后在最强和最弱的刺激中间等距取4个刺激,最后这6个刺激为固定刺激。
(2)随机次序:用抓阄的方式选取5个不同刺激的呈现顺序,同样用抓阄的方法选出每次扎的位置和点数(用A1,A2,B1,B2分别表示手背一点,手背两点,手臂一点,手臂两点),注意每次做完要更换一次顺序。
实验2:测定皮肤的两点阈
• 实验目的: • 1、通过对皮肤两点阈的测定,学习两点阈量 规和极限法测定皮肤的两点阈。
• • • •
实验方法: 材料:两点阈量规、遮眼罩。 程序: 1、主试者选定被试者的左手背(A 区)与前臂背 面(B区),测量前,在各区内标上蓝印或划出圆 圈,刺激在圈内进行。 • 2、在使用两点阈量规时,必须垂直接触皮肤,对 两个尖点施力均匀,接触时间不超过2 秒钟,先在 自己手上练习几次,再在被试者的非测验区练习几 次。 • 3、实验序列的长度和起点,可根据初步测验后确 定,大致在7~23毫米的范围内取5 个点,每步变 化在1 毫米左右。每种间距做20 次,顺序随机安 排。
原始数据记录表
刺激强 度
7mm 9 mm 11 mm 13 mm 15 mm 17 mm 19 mm 21 mm 23 mm 阈限值 平均值
A区 ↑ ↓ ↓ ↑ …… ↑ ↓
B区 ↓ ↑ ……
• 4、每隔100 次,休息5 分钟。被试者有时 产生一种持久的两点后象(即使只有一点 或距离很近的两点刺激,也有感到两点的 印象),此时应给予休息,使其恢复两点 的标准。每隔数十次,可插入一次一点刺 激,测验被试者是否有这种后象。 • 5、主试者对被试者的指示语必须这样说明: “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当被试者感觉到 是两点时说‘二’;当被试者感觉到一点 时说‘一’;当被试者不能确定感觉到的 是几点时说‘不’”。
结果与分析: 分别求出左手A 区和B 区的两点阈限,并 对两均数的差别进行检验。
肤觉两点阈值、
肤觉两点阈值测量实验报告两点阈(two-point limen),能分辨皮肤上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
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当两点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时,会被感觉成一个点。
能辨别的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
两点阈是对触觉空间辨别能力的度量。
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是不一样的。
两点阈(two-point limen),能分辨皮肤上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
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当两点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时,会被感觉成一个点。
能辨别的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
两点阈是对触觉空间辨别能力的度量。
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是不一样的。
其规律是,运动能力越高的部位两点阈越低。
另外,肢体上横向的两点阈一般也低于纵向的两点阈,其构造类似圆规(见图)。
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是不一样的。
S.温斯坦得到的一些数据如表。
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辨别的一般规律是,手指和头面部的辨别能力优于躯干和四肢。
K.von 维罗尔特发现,从肩部到指尖,两点阈越来越小。
这种两点阈的减小与上肢不同部位的运动能力有密切联系,运动能力越高的部位两点阈越低。
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空间感受性随运动能力而增高的现象称作维罗尔特运动律。
两个点在皮肤上的相对方位对两点阈有很大影响:肢体上横向的两点阈一般低于纵向的两点阈。
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辨别能力与这些部位在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和中央前回投射区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如果将皮肤两点的同时刺激改为相继刺激,即用较小的时距先后刺激皮肤两点,随着两点刺激时距的增大,两点阈将逐渐减低。
1 实验目的1.1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
使用两点阈量规在被试的皮肤上进行测定。
实验序列长度与起点,可以按照预备测验中的实验测定结果来确定,一般定为从7到15毫米的长度为起点,随后每点化为1毫米。
每种间距可做20次,按随机数字表排列顺序。
1.2探索身体不同部位肤觉两点阈的差别。
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称为两点阈。
两点阈实验报告(总14页)
两点阈实验报告(总14页)
本实验旨在通过阐述熔合现象在冰棒两端加热后可能发生的现象,以及用不同形式的
加热源加热两端可能发生的结果,来探索两点阈实验。
实验为对冰棒加热,具体包括两个
不同部分,一部分以火柴尾焰加热,一部分以烙铁加热。
首先,我选取了一根等宽的冰棒,并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火柴尾焰加热,一部
分以烙铁加热,以便测定两点阈。
同时,我们使用了一个温度表,以监测冰枪温度的变化。
在火柴尾焰加热时,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冰棒温度开始升高,然后它开始溶解,形
成一个连续的通道,然后冰棒逐渐溶解完成,冰棒两端温度略有升高.随着温度的缓慢升高,冰棒完全溶解了,火柴尾焰加热的两端到达了100摄氏度左右。
实验表明,通过使用不同的加热源,可以有效确定冰枪两端的阈值,尤其是使用烙铁
加热,可以比使用火柴尾焰加热产生更高的温度。
之所以能够获得不同的阈值,在于不同
的加热源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大小不同,因此,可以看出两点阈实验是可行的。
总之,通过使用不同的加热源,我们测定了冰棒的两点阈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火柴
尾焰加热能使冰棒的温度达到100摄氏度,而烙铁加热可以达到150摄氏度。
在未来,我
们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冰枪阈的现象,以更好地探究其本质。
两点阈测定实验(精)
“两点阈”测定实 验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本科教学实验 2005-11-14
“两点阈”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 测定皮肤的两点阈限。 实验方法: 恒定刺激法 实验仪器: 游标卡尺
“两点阈”测定实验
相关原理: 两点阈是人类皮肤触觉敏锐的一种指标。即皮肤 能够辨别出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身体各部分的两点 阈是不同的,活动较多的部分两点阈较低,如指尖的 两点阈1~3mm,手心的两点阈则为8~12mm。 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此 法的特点是测定时只用少数(5-10个)刺激,并且它们 在整个测定过程中都固定不变。每呈现一个刺激就要 求被试回答“有”或“无”,即感觉到或感觉不到, 然后按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或“无”的次数来 计算阈限值。
具体操作
1.
被试坐在桌边,脸和眼睛方向与主试成90度,伸出左手, 手心向上平放在桌面上。 主试练习给刺激的方法:要使游标卡尺的两个脚垂直地、 轻轻地同时落在被试的手心或指尖上,并且两脚加到皮肤 上的压力要相等,时间要保持2s,两次刺激之间的时间间 隔至少要5s。 实验过程及反应原则:主试喊“预备”以后,被试要注意 自己的手心,主试马上会把游标卡尺的两脚按上述要求放 到相应的部位,如果被试清楚地感觉到接触你手心或指尖 皮肤的是两个点的话,就报告说“两点”,如果感觉不到 是两个分开的点,就报告说“一点”。要在手心或指尖受 到刺激后马上报告,并且在整个实验中判断为两点的标准 要前后保持一致。
2.Biblioteka 3.具体操作4. 确定刺激范围:用渐增法和渐减法各试5次,找出被试既不 是100%地判断为两点,也不是100%地判断为一点的刺激 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选出间隔相等的 5个刺激:最大的刺激 约为90%次被判断为两点,最小的刺激约为 10%次被判断 为两点。然后按随机原则排出一个呈现刺激的顺序。
两点阈实验
实验步骤
d、记录结果。记录每个刺激量的至少30次 的反应情况。报告“二点”的记作“+”, 报告“一点”的记作“-”。
e、统计处理数据。统计每个刺激量中报告 “二点”的次数及百分数,然后用直线内插 法求出两点阈限。
f、实验报告。根据数据结果,得出被试选 定部位的两点阈限值,并完成实验报告。
附一: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值
两点阈实验
两点阈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皮肤的两点阈限 实验方法:恒定刺激法 实验仪器与材料:遮眼罩、两点阈测定
仪、记录表 实验人员:主试、被触觉敏锐程度的一种 指标,两点阈值就是感觉到两个点而不 是一个点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
身体各部分的两点阈是不同的,活动较 多的部分两点阈较低,如指尖的两点阈 1~3mm,手心的两点阈则为8~ 12mm。
中 指 2.5 小 指 4.5 面 颊 7.0 前 额 15.0 前 臂 38.5 大 腿 45.5 腮 11.0
食 指 3.0 上 唇 5.5 鼻 部 8.0 脚 底 22.5 肩 部 41.0 小 腿 47.0 前 额 23.0
拇 指 3.5 脚背、胸 54.0 手 掌 11.5 腹 部 34.0 背 部 44.0 舌 尖 1.0 膝 盖 36.0
无名指 4.0 背 68.0 大足趾 12.0 胸 部 36.0 上 臂 44.5 唇 5.0 前臂、小腿
40.0
(单位:毫米)
参考:杨治良著,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实验基础
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此法的特点是测定时只用少数(5-7个)刺激,并
且它们在整个测定过程中都固定不变。每呈现一 个刺激就要求被试回答“有”或“无”,即感觉 到或感觉不到,然后按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 或“无”的次数来计算阈限值。
恒定刺激法—触觉两点阈测定
摘要本实验采用恒定刺激法测量了手臂的两点阈。
用最小变化法选定五个刺激,并用恒定刺激法随机呈现,各二十次,共一百次。
用直线内插法分析数据,结果发现,在本实验过程中,正好在刺激为26.24mm时,出现了50%的次数被试能分辨两点刺激。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两点阈直线内插法1引言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这部书的发表标志着心理物理学的诞生。
在其公布后不久,费希纳的朋友沃尔克曼就发表了其关于心理物理学的论文。
德尔柏夫则开始了对视觉的实验,对心理学的发展颇有贡献。
威洛特(Vier- ordt,1868)在1868年对光成分的时间感觉进行研究,艾宾浩斯着手对较高级的心理过程“记忆”进行了测量。
比内继而将心理物理法应用于智力测量。
在经历了许多年的努力之后,心理物理学已经解决了它的核心问题:测量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及制定达到正确测量的实验方法。
感觉是物理刺激作用于感官的结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于感官就会引起一定的反应。
由于不同的刺激在不同的时间,作用于不同的个体都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因此物理刺激这个概念是不能确切地表示个体的心理感受的,这就需要引入阈限这个概念。
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感受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称为两点阈。
肤觉两点阈是人皮肤的触觉空间感受性。
人身体上的不同部位的肤觉两点阈的值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身体暴露部分,如手指和头面两点阈小,身体的掩盖部分,如肩、背、大腿、小腿部分两点阈最大。
练习与疲劳因素可以影响两点阈的大小。
利用两点阈量规,我们不仅可以区分出刺激作用于皮肤的部位,而且还能辨认出相隔一定距离并同时受到刺激的两个点。
但是如果同时刺激非常邻近的两个皮肤点,我们感觉上会认为是一个点,而逐渐将两个点的距离加大到一定程度,我们又能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了。
两点阈就是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的最小距离。
肤觉两点阈正式报告
手心肤觉两点阈的测定1、前言(可略)利用两点阈量规,我们不仅可以区分出刺激作用于皮肤的部位,而且还能辨认出相隔一定距离并同时受到刺激的两个点。
但是如果同时刺激非常邻近的两个皮肤点,我们感觉上会认为是一个点,而逐渐将两个点的距离加大到一定程度,我们又能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了。
两点阈就是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的最小距离。
威洛特(Vierordt,1870)最早使用两点阈测量器,并发现从局部到指尖,两点阈越来越小,这种身体部位的触觉空间感受性随着其运动能力的增高而增高,被称为威洛特运动定律(Vierordt’sLaw)研究发现,两点阈可以因为练习而减小,因为疲劳而增大,这种练习和疲劳因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点的不同标准引起的。
如果将两点的同时刺激改为相继刺激,而其他条件不变,两点阈就大大下降,这说明两点阈依赖于刺激的空间和时间特点。
使用两点阈测试注意事项;1、必须垂直地降落。
2、两尖头须均匀地接触皮肤。
3、接触时间不超过2秒。
两点阈测量仪为达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范围大的目的采用着游标机构。
2、方法2.1目的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两点阈测定仪的使用,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
2.2被试玉林师范学院系专业学员名,姓名,性别,被试甲年龄岁,被试乙的年龄岁,肤觉正常。
任课教师(请填心理学课任课教师),指导教师:严静。
2.3仪器、材料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仪(组成:由带有刻度及一测试尖和试探尖的主尺、带有游标刻度及另一测试尖的副尺组成。
1,测量范围:0~150毫米2,测量精度:0.05毫米)2.4实验程序2.4.1被试坐在桌边,戴上遮眼罩,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放在桌上。
2.4.2主试给被试剌激的方法:要使两点阈测试仪的两测试尖垂直地、轻轻地同时落在被试的手背上,并且两脚加到皮肤上的压力相等,时间要保持2秒,两次剌激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要5秒。
2.4.3实验指导语:你注意自己的手心。
如果感觉到接触到你手背皮肤上是两点的话,就报告“两点”,如果感觉不到是分开的两点,或者感觉的是一个变长了的椭园的点,就报告“一点”。
肤觉两点阈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肤觉两点阈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2. 掌握最小变化法在肤觉两点阈测定中的应用;3. 探讨肤觉两点阈在不同人体部位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肤觉两点阈是指皮肤表面能够区分出两个同时接触点的感觉阈值。
在实验中,通过逐渐减小两个接触点之间的距离,观察被试者能否感觉到两个接触点,从而确定肤觉两点阈。
最小变化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物理法,其原理是在被试者感觉不到变化的情况下,逐渐改变刺激强度,观察被试者能否察觉到变化。
在肤觉两点阈测定中,通过最小变化法调整两点间的距离,确定被试者的肤觉两点阈。
三、实验材料1. 被试者:20名大学生,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各半;2. 实验器材:两点阈测量计、秒表、记录纸、笔;3. 实验环境:安静、光线适宜的实验室。
四、实验方法1. 将被试者分为两组,每组10名,分别进行左、右手掌的肤觉两点阈测定;2. 在被试者左手掌或右手掌上,用两点阈测量计进行测定,记录被试者的肤觉两点阈;3. 重复上述步骤,对另一只手进行测定;4. 对被试者的肤觉两点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步骤1. 主试向被试者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 被试者取坐姿,放松身心,双手平放在实验台上;3. 主试在左手掌或右手掌上,用两点阈测量计进行测定,记录被试者的肤觉两点阈;4. 逐渐减小两点间的距离,观察被试者能否感觉到两个接触点,直至被试者能感觉到为止;5. 记录被试者的肤觉两点阈,重复上述步骤,对另一只手进行测定;6. 将被试者的肤觉两点阈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纸上;7. 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六、实验结果1. 肤觉两点阈在不同人体部位存在差异,左手掌的肤觉两点阈(平均值为5.2毫米)高于右手掌的肤觉两点阈(平均值为4.8毫米);2. 肤觉两点阈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男性的肤觉两点阈(平均值为 5.5毫米)高于女性的肤觉两点阈(平均值为4.9毫米);3. 肤觉两点阈与被试者的年龄、体重、身高等因素无显著相关。
两点阈量规
实验五:两点阈量规实验目的:测试人体不同部位的敏感差异。
实验一:自变量:实验次数。
应变量:人体各部位感觉到两点时的临界值。
控制变量:人体被测试的部位。
实验结果猜想: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人体同一部位的铭感度会提升。
实验过程:同一实验者分别在手背、手指、颈部部位进行三次测试,记录首次感觉到两点时的两塑料针尖之间的距离。
然后求的三次测试值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得到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1:以手背为测试点。
单位:厘米实验数据2:以手指为测试点。
单位:厘米实验数据3:以颈部为测试点。
单位:厘米实验结论:测试者进行三次实验过程中,第二次测试值最佳。
而第三次测试值比第一次测试值好,说明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人的敏感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多次试验后,人肢体部位对于点的刺激感应程度会下降。
实验二:自变量:测试部位应变量:人体各部位感觉到两点时的临界值。
控制变量:测试次数实验结果假设:颈部为最敏感部位。
实验过程:分别测试同一实验者的手背、手指、颈部,记录首次感觉到两点时的两塑料针尖之间的距离。
然后求的三次测试值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得到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单位:厘米实验结论:通过平均值的比较,人的手指部位对于点的刺激感应程度最高,其次是手背,而最不敏感的是颈部。
实验七:反应测试仪实验目的:测试人眼看到不同色光时的反应时间,和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与人的反应灵敏程度的关系。
试验一:自变量:灯的颜色应变量:反应时间控制变量:测试次数(10次)实验过程:调整仪器,使其分别亮起不同色光的灯10次,记录测试者看到灯光是并作出反应的平均时间,并记录错误率红灯测试数据:时间单位:秒黄灯测试数据:时间单位:秒绿灯测试数据:时间单位:秒蓝灯测试数据:时间单位:秒实验结论:人们看到黄灯做出的反应时间最短,错误率也较低。
其次是绿灯、红灯、蓝灯。
实验二:自变量:试验次数应变量:错误次数实验过程:调整测试仪,使其随机亮起不同颜色的灯分别为10次、20次,记录测试者做出反应的平均反应时间和错误次数。
皮肤觉两点阈测量实验报告完整版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姓名:张海林区队:应用心理学二区队学号:1111002039 指导老师:罗勇合作者:润琪、贵、明月、雪宜、俏慧、弟豪、海术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摘要:目的: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差别,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以及分析练习效应、期望效应等对两点阈的影响,练习直线内插法处理数据,讨论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方法:先运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量出两点阈的范围,选定五个刺激,再用恒定刺激法测定两点阈,最后分别用直线内插法处理数据。
结果:只测出了被试少量区域的两点阈。
结论:手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手背与手小臂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左手背与左手小臂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右手背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字:两点阈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1 引言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称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
身体的部分不同,各种点的分布及其数目也不同。
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
肤觉能够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人们丧失痛觉和冷觉、温觉,就不能够回避各种伤害人体的危险,也不能实现对体温的调节。
人们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阈,它可以代表人的皮肤对触觉刺激的分辨能力,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
而皮肤的不同部位,两点阈也不相同。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前者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后者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它的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5~7个)刺激,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它是不变的。
找50%的点:一个刺激经常出现在感觉到和不感觉到的中间地带,即它能感觉到的次数仅是其全部长时次数的百分之几。
当是50%时,即阈限位置。
它具有以下优点:(1)刺激数量较少,而且不需调整刺激强度。
所以用这种方法测量不容易改变强度的刺激比较方便。
(2)刺激呈现顺序随机,被试不知道,这样就不会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
但是也同时存在着缺点,当用三种判断确定差别与现实不肯定间距的大小会随着被试的态度而变化,会影响最终结果。
关于两点阈的实验报告
关于“两点阈”测定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测定手掌皮肤的两点阈限。
二、实验方法:恒定刺激法三、实验仪器:游标卡尺四、实验相关原理:两点阈是人类皮肤触觉敏锐的一种指标。
即皮肤能够辨别出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
身体各部分的两点阈是不同的,活动较多的部分两点阈较低,如指尖的两点阈1~3mm,手心的两点阈则为8~12mm。
五、实验操作步骤1.被试坐在桌边,脸和眼睛方向与主试成90度,伸出左手,手心向上平放在桌面上。
2. 主试练习给刺激的方法:要使游标卡尺的两个脚垂直地、轻轻地同时落在被试的手心或指尖上,并且两脚加到皮肤上的压力要相等,时间要保持2s,两次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要5s。
3. 实验过程及反应原则:运用恒定刺激法,主试喊“预备”以后,被试要注意自己的手心,主试马上会把游标卡尺的两脚按上述要求放到相应的部位,如果被试清楚地感觉到接触你手心或指尖皮肤的是两个点的话,就报告说“两点”,如果感觉不到是两个分开的点,就报告说“一点”。
要在手心或指尖受到刺激后马上报告,并且在整个实验中判断为两点的标准要前后保持一致。
4. 确定刺激范围:用渐增法和渐减法各试5次,找出被试既不是100%地判断为两点,也不是100%地判断为一点的刺激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选出间隔相等的5个刺激:最大的刺激约为90%次被判断为两点,最小的刺激约为10%次被判断为两点。
然后按随机原则排出一个呈现刺激的顺序。
5. 用随机安排方法呈现5个刺激,方法是先不同的数字分别代表各个刺激,如5个刺激分别用1、2、3、4、5来代表,然后闭眼用手指任意在随机数字表中指点一个数字,以这个数字为起点,向右(或向左,向上,向下)看,凡遇到末位位1—5的数字就依次记下相应的刺激,遇到6-0数字就跳过去,当某个数字出现的次数已达到刺激应呈现的次数(如每个刺激呈现20次),再遇到它就跳过去,直到5个数字都达到预定的次数为止。
刺激为5个,各20次,共实验100次。
6.按排定的顺序进行测定,并将被试报告的结果记录到相应的表格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08第一学期
《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手背触压觉的两点阈
引言
传统心理物理学的研究自感觉阈限的测量开始。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简称阈限,包括两方面: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其中,绝对阈限(Reiz Limen,简称RL)指刚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
而两点阈(two-points limen)是指能分辨皮肤上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
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当两点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时,会被感觉成一个点。
能辨别的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
两点阈是对触觉空间辨别能力的度量。
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是不一样的。
其规律是,运动能力越高的部位两点阈越低。
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
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不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本实验用两点阈从一个侧面表示触觉绝对阈限,其目的是:测定手背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两点阈的测定方法之一:最小变化法;掌握EPT506型两点阈测量器的使用;学会对整理实验数据。
2、方法
2.1 被试
XXXXX在校大学生1名,女性,21岁,身体健康。
2.2 仪器和材料
EPT506型两点阈测量器、记录纸。
2.3、实验程序:
(1)在正式实验前,主试先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以确保仪器能够正常使用,保证两点阈测量计两脚能够垂直地、轻轻地、同时落在被试手背上。
(2)要求被试在实验位置就坐,支起挡板,确定被试不能看到刺激点。
主试向被试陈述指导语,要求被试在排除视觉的情况下根据感觉报告“两点”或“一点”,分不清可以猜测(仅两种报告结果)。
在被试的非实验区试测几次后,进入正式实验。
(3)主试按事先拟定好的刺激序列呈现刺激,实验总的刺激变化范围为2~50mm,每次变化的距离为固定数值2mm。
为控制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递增和递减系列应数量一致,20个系列中应包含10个递增系列和10个递减系列;为平衡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递增和递减系列按照ABBA法安排,交替进行;为防止被试形成预测,每一系列起始位置随机变化。
主试将两点阈测量器两脚垂直的、轻轻的、同时落在被试手背上,每次变化2mm。
当被试报告“两点”时则记录“+”,报告“一点”则记录“-”。
在做渐增序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在做渐减序列时,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停止,再进行下一系列测试。
主试每次刺激前发出“注意”
口令,提醒被试。
测量计与皮肤接触不要超过2秒,两刺激间隔不得少于5秒,做4个序列休息2分钟。
实验过程中主试不要提示被试报告正确与否,也不要做出任何暗示。
3、结果
对最小变化法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并计算,得到下表: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手背触压觉两点阈的实验结果
由表可得,手背触压觉两点阈的平均值为26.7mm,其标准差为7.163,实验的准确性不高。
4、讨论
4.1练习和疲劳对两点阈产生的影响
由于实验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的情境,导致反应的准确性逐步提高,也就是说练习可能使两点阈的值降低;而相反地,随着实验的进展,被试会产生厌倦和疲乏的情绪,导致反应的准确性逐步降低,也就是说疲劳可能使两点阈的值升高。
实验时,每一系列起始位置不应一致。
实验时,避免每一系列起始位置一致是为了控制实验的额外变量。
尽量减少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的影响。
一旦产生习惯误差,则在递增序列中,即使刺激强度早已超出阈限,被告仍然报告感觉不到,这就会使测得阈限值偏高;相反,在递减序列里,即使刺激强度早已小于阈限,被告仍报告有感觉,这就会使测得阈限值偏低。
期望误差表现在被试在长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的倾向,期望转折快点到来。
而一旦产生期望误差,则在递增系列测定阈限时,阈限值就会偏低;递减序列测定阈限时,阈限值就会偏高。
另外,还应减少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带来的影响,因为练习可能使阈限降低,而疲劳可能使阈限升高。
本实验准确性不高的原因
本实验测得的手背触压觉两点阈的平均值为26.7mm,其标准差为7.163,实验的准确性不高。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本次实验的被试有心理学专业的学习背景,由于清楚实验的目的和过程,所以已经被污染。
(2)被试受到习惯误差影响。
(3)被试受到期望误差影响。
(4)被试受到疲劳误差影响。
由于实验时间有限,所以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休息时间不充足。
(5)实验的次数不够,在本次实验中,刺激只呈现了20次,因此造成了误差。
(6)实验时,环境不安静,偶尔有同学观看,其他同学的表情与言语反应影响了被试判断。
(7)主试很难保证两点阈测量器的两个刺激点每次都同时落在被试的实验区内,因为手背有一定弧度,不平。
(8)主试在两点阈测量器上读数时也可能存在误差。
小结
1.本实验过程基本正确,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出了手背触压觉的两点阈。
2.掌握了EPT506型两点阈测量器的使用,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整理。
3.了解了恒定刺激法和差别阈限测量的一些特点;
4.发现手背触压觉的两点阈测量中存在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疲劳误差和练习误差。
5.建议以后实验要选择无污染的被试,实验时要确保安静,避免被试受外界干扰;提高主试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实验时按要求给予被试充分休息的时间。
5参考文献
郭秀艳、杨治良. 实验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实验指导手册. 华东师范大学科教仪器厂
心理实验:恒定刺激法测量两点阈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7-17 11:59 共370人浏览[大] [中] [小]
简介:
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它的特点是测定时只用少数几个刺激,通常为5-7个,并且它们在测定阈限的整个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
恒定刺激法也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它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按强弱的顺序呈现刺激,而是以随机的方式呈现。
每呈现一个刺激就要求被试回答“有”或“无”,即感觉到或感觉不到,然后按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或“无”的次数来计算阈限值,因此又叫做次数法(the method of frequency)或正误法(the method of right and wrong cases)。
恒定刺激法中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一般是用最小变化法粗略的测试一下被试的有关阈限值,然后将比阈限值强和弱的几个刺激值确定为要用的刺激。
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达到90%-95%,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在5%-10%,各刺激的强度之间最好是等差关系。
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呈现的顺序要随机排列。
恒定刺激法既可以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又可以用于测量差别阈限。
两点阈便是我们可以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的感觉绝对阈限之一。
两点阈是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点时,被试刚刚能分出其为两点时的最小距离。
它是肤觉定位的一种方式,也是皮肤空间的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