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语文教育史
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第一章先秦语文教育(陈志芬修改版)
三、先秦语文教育方法
(一)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尝 试、验证、完善后,形成的相对规范、稳定的教 学程序,通常用于规范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稳 定性和整体性特点。随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 和历史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也具有多元性。
三、先秦语文教育方法
(一)教学模式
1.启发式教学模式
关键是教师的启发,要点是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 态和把握启发的时机。
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正是对此 模式最好的描述。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倡导并实践启发式教学模式的 人
三、先秦语文教育方法
(一)教学模式
2.实践发现式教学模式
墨家主要采用实践发现教学模式,主张“身观亲 知”。
(一)教学原则
先秦是中国古代教学原则的萌芽期。
教学原则指开展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则或标准, 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教学经验既有联系也有区 别。它既没有教学规律那样抽象、思辨和根本, 也不像教学经验那样直观、具体和零碎。教学原 则是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和教学实践经验的 总结与概括。
墨家的探索对教学原则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先秦语文教育方法
(一)教学原则
3.法家的教学原则
重视学用一致、知行统一原则,强调动机与目的 统一、赏罚并重的原则。法家主张教育要以“功 用为的彀”,“听其言必责其行,观其行必求其 功”;法制教育必须“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 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
3.自然无为式教学模式
创始人:道家老子。
他认为教育要顺应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顺序和规律,主 张教育者“希言自然”。
中国语文教育历史发展轨迹综述-2019年精选文档
中国语文教育历史发展轨迹综述我国的语文教育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对我国古代、近代、现代语文教育历史发展的轨迹从语文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求对其有一个更为清晰、全面的认识。
从而为更好地借鉴先人留下的宝贵经验,推进语文教育教学健康和理性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古代语文教育历史发展轨迹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是源源流长的,它经历了言文教育期和古文教育期。
言文教育期是指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中期的语文教育。
古文教育是指从奴隶社会中期至语文独立设科前的语文教育。
这一时期,语文教育的发展主要有:(一)从语文教育理论来看,有了语文教育的最基本的规律。
这一时期,语言来自生活,生活是学习语言的大课堂。
可以说,学生活就是学语言,学语言就是学生活。
这一朴素的道理却是语文教育的最基本规律,与人们今天常说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同一道理。
(二)从教育内容来看,口头语言不断发展,出现口头文学。
这一时期,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交往中,靠口耳授受的方式传播和学习劳动技能,从而促使口头语言不断发展,以致创造了谚语、歌谣、神话、寓言等口头文学。
而谚语、歌谣、神话、传说是我国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散文、哲理散文;汉魏六朝的辞赋;汉代的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的田园山水文学;唐代的诗歌、传奇、散文;明代的散文、小说;清代的小说,都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内容,有不少作品被选入现代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
(三)从教学方法来看,出现以文字读写训练为基础的教学。
这一时期,文字读写训练是语文教育的基础,而且文字数量多,结构繁,难认难写,花费时间,因而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这种以文字读写训练为基础的教学传统,对以后绵延了几千年的语文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至今天仍为人们所重视。
(四)从语文教材方面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供少年儿童习读的识字教材,唐代以前,较流行的是西汉史游编撰的《急就篇》,唐以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成为最风行的识字课本。
中国语文教育历史发展轨迹综述
下 ,解放 区 的语 文 课程 设 置 力求 实 际 、精简 、集 中、 连 贯 , 所 编 教材 强 调 政 治 ,注 莺实 际 ,讲 究 实 效 。
( _) 从教 育 内容 来看 ,在近 代 语 文教 育发 展 巾太 平 天
提 倡 白话 文 。 l 世纪 9 年 代 与 白 话文相 适应 的 困语 运动 蓬 9 O
朴 素 的道 理 却是语 文教 育 的最 小规 律 ,与 人们 今 天 常说 的
“ 文 学 习的 外延 和 生 活 的外 延 { ”是 一 道理 。 语 等
( )从 教 育 内容 来石 , [头 语 音不 断 发展 , 出现 口头 ] 文学 。 这 时 划 ,人们 在 生 产实 践和 社 会交 往 中 ,靠 f耳授 _ = = l
活 动 巾 t有 较 人 的 比重 。这 种 以文 字读 写 训练 为 基础 的 教 学
( )从 教育 方 法来 看 ,首 先 是继 承 占代 语 文教 育 的方 三
次 是在 语文 教 学 中强 调记 忆 ,对 课 文 巾好 的段 落 或精 美文 章 的全 篇 ,要 求 熟读 、 背诵 , 并在 此基 础 上领 会 字 、词 、句 、 篇 的 内在含 义 。 再次 是注 蓐 讲解 ,讲解 成 为课 掌 教学 的 主要 方 法 。除 此 之 外 ,我 的一 些 语 文 教 育家 , 经 过 艰 苦 的 探
展 , 以致创 造 了谚沿 、歌 谣 、神 话、 寓 苦等 【头 文学 。而 谚 ] 语 、歌 薛、神 话、传 说 是我 困语 文 教 育 的重要 内容 。另 外 , 代 的乐府 民歌 ;魏 晋南 北朝 的 田园 I水 文学 :唐 代 的 诗歌 、 J l J
传奇 、 散文 ; 明代 的 散文 、小 说 ;清 代 的小 说 ,都 是 我 国语 文教 育的传 统 内容 ,有 不 少作 品 被选 入 现代 语 文教 材 , 作为 语 文教 学 的 内容 。 ( ) 从教 方 法 来石 ,m现 以 文字 读 写训 练 为基 础 的 二
第一章 语文教育史
王尚文先生(左二)
李海林教授(左)
王荣生博士(左)
作业课 复读课
四式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左)
钱梦龙老师在上课
㈢魏书生课堂教学六 步结构:
定向 自学 讨论 答疑 自测 自结
感知 理解 应用
魏书生老师在上课
魏书生老师在上课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做报告
魏书生担任盘锦市教育局长在检查工作
㈣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
提示 自学 解疑 精讲 演练 小结
课堂结构改革实例
㈠上海育才中学课堂教学八字结构 ㈡钱梦龙语文导读法 ㈢魏书生课堂教学六步结构
㈣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
㈤黎世法六课型课堂教学结构
㈠上海育才中学课堂教 学八字结构:
读读-感知,提问 议议-讨论,理解
讲讲-点拨,深化 练练-巩固,应用
育才中学老校长段力佩
㈡钱梦龙语文导读法:
自读课 教读课
2、《蒙学课本》
(四)教学方法 “讲解”之风从此开始
第二节
现代语文教育
一、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提倡白话文 二、国统区与解放区的语文教学
三、了解1923年课标要求及教育方法 p20-22
第三节
当代语文教育
(一)新生时期——“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 (1949——1957) 1、“语文”学科的命名 2、“红领巾”教学法 的讨论 3、汉语、文学分科实验 (二)曲折探索时期——被“革命”的语文教育 (1958——1976) (三)改革发展时期——“多纲多本”的语文教育 (1977——2000) (四) 21世纪语文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颁布(2001至今)
感知 理解 应用
㈤黎世法六课型课堂教 学结构:
自学课-感知 启发课-理解 复习课-巩固 作业课-应用 改错课-反馈 小结课-深化
中国语文教育史
教学相长原则 “藏息相辅”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教学时弊
一曰“呻其占毕”。 二曰“多其讯”。 三曰“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四曰“使人不由其诚”。
五曰“教人不尽其材”
小结: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也是世界上教育 史上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是我国古代教育经 验的总结, 可称为中国古代教育学的雏形,是 中国教育史上极为辉煌的遗产,它所论述的教
前期语文教育活动及思想
后期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语文教育观
叶圣陶前期语文教育活动:
开明书店(1926年) 《中学生杂志》(1930.1)
《文心》(1933.1-1934.6)
开明书店(1926年)
“自从开明书店登场,中国出版界才有
认真为学生着想的读物”——曹聚仁
《中学生杂志》(1930.1)
4、简评《国文百八课》在我国语文教材史上的
地位。
第三编:现代语文教育期 (今语文教育期)
背
景 及 特 点
著名语文教育家
教学大纲的流变
作业
“庠”(唐虞),分为上庠和下庠; “序”(夏 禹),分东序、西序;“学”(商)分左学、右 学。
二、言文教育期的基本内容
1 、原始社会言语教育与生活教育合二
为一 2、夏商两代文字读写教育开始兴起
三、言文教育期的基本经验
1 、语言来自生活,生活是学习语言的大
课堂 2、文字读写训练是语文教育的基础
四、言文教育期的特点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 见得思义。”
“子绝四——毋意(不凭空臆测),毋必
(不主观武断),毋固(不固执一端),毋 我(自以为是)”
启发教学,循序渐进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补充)
第一章秦汉时期的语文教育秦汉时期,包括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的秦朝和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汉朝,是我国封建教育制度化和定型化的时期。
秦始皇采取了“书同文”、“禁私学”、“以吏为师”、“颁挟书令”等巩固统一的政策和措施。
但“颁挟书令”导致了“焚书坑儒”事件的发生,这是秦在文教政策上的重大失误,是一场历史性的灾难。
“禁私学”、“以吏为师”,实际上是取消了教育制度。
既禁私学,又不设官学,说明秦朝对学校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也是秦王朝失败的原因之一。
汉初废除了秦时的书禁,开始了儒家经典的传授。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学得到独尊的地位,经学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
统治者使用经学治世,朝廷取士、学校育才均以经学为重要标准和基本内容,经学与古代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尔雅》《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
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即在语音、词汇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
《尔雅》是一部以解释《五经》为主、通释群书语义的训诂汇编,写作于战国,成书于秦汉。
因为从春秋战国到西汉几百年间,语言文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般人已经不大看得懂古书,需要有专门的学者来讲解,这就促进了训诂的繁荣。
汉代的统治者力图用儒家的经典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经学家们纷纷给先秦流传下来的儒家经典作注解,并把这些随文而释的各种典籍的注解汇集到一起,按照一定的体例分类编排起来。
《尔雅》就是这样一部训诂汇编。
《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个,共19篇。
前三篇是解释普通词语的,类似后世的语文词典。
后16篇是根据事物的类别来分篇解释各种事物的名称,类似后世的百科词典。
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是作为教学用书,二是作为指导写作的“词语手册”。
扬雄《方言》两汉交替之时的语言学家扬雄,用27年时间所著《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著作。
中国语文教育史
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
总结词
多元与探索的时期
详细描述
民国时期,中国语文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语文教育逐渐摆脱了传统的 束缚,开始注重个性、自由和创新。同时,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推动了语文教育的语言统一 和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后的语文教育
总结词
社会主义教育与民族特色的融合
详细描述
汉代的语文教育不仅重视文字、语言的学习,还注重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 知识传授。同时,汉代还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语文教育家,如扬雄、王充等,他们 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语文教育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 文化繁荣的时期,语文教育也取得了 巨大的进步。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内 容更加广泛,教学方法也更加多样化, 如讲解、问答、讨论、作文等。
新中国成立后,语文教育在社会主义思想的 指导下,强调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注重思想教育和语言表达能力,同 时加强了语文教育的普及和规范化。在改革 开放后,语文教育开始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 能力的培养。
03
当代语文教育
改革开放前的语文教育
传统与政治化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语文教育主要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教材内容以经典文学作品和革命题 材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思想教育能力。
教学方法主要是背诵和模仿,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文字的书 写和意义。由于甲骨文、金文比较复杂,学习难度较大,因 此教育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
先秦时期的语文教育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语文教育也取得了 显著的进步。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内容更加广泛,不仅包 括文字、语言的学习,还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 知识。
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第二章秦汉语文教育(陈志芬修改版)
二、学校制度与语文教学
(二)秦汉语文教育内容 1.识字写字教学 当时识字写字教材的特点:(以《急就篇》为例) (1)选字实用,集中识字 (2)以类相从,整齐押韵 (3)内容广泛,知识丰富
二、学校制度与语文教学
2.阅读教学 汉代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经,也是通过传经来
巩固封建统治。在传经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进 行阅读。所以传经的过程即是阅读教学的过程。
影响:秦代推崇法治,维护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为后代的道德行为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借鉴经验。 但其对私家学术和教育的发展以严重的打击,严 酷的镇压措施造成了学术思想的凋零。
一、社会政治与语文教育
(一)汉代
汉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分为西汉和东汉, 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背景:到西汉时,中华地区在典章制度、语言文 字、文化教育和风俗习惯等多方面都趋于统一, 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诸子百家之学重新崛起, 私家教学活动相当兴盛。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 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为华夏民族两千年的社 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做出了巨 大的贡献。
(一)双轨并行的官学与私学教育
私学:
教学写字的老师称为“书师”,传经的教师统称 “经师”。
私学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有的私学与官学中的 太学旗鼓相当,那些是经师大儒自立的“精舍”。 也有一些是属于小学阶段的,可分为两段,一是 蒙学,主要学习识字写字,称为“书馆”;第二 阶段则是学习《论语》、《孝经》。但这种划分 方式并不是固定的。
秦朝的大一统加强了汉语共同语的统一性。
二、学校制度与语文教学
(二)秦汉语文教育内容
1.识字写字教学
汉代在蒙学阶段,主要学习识字写字的地方叫 “书馆”或“学馆”,老师被称为“书师”。
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史
普希金谈话要点
●课文各节的分配不恰当。 共7页的作品,已讲授4小时, 还要2小时。在苏联只用一节 课教完,对程度差的学生也 只有两节课。 ●教师是很积极的,学生并 没有积极的形式。教师讲了 45分钟,学生只讲了5分钟。 ●语言和文学的因素过分的 少。 ●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某 些课里多些,某些课里少些, 有的课甚至没有,这是自然 现象。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家
蔡元培
语文是工具课程 国语统一 言文统一 反对注入式教学方式 阅读实用文章 学生自由读书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家
夏丏尊
传染语感于学生 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侧重在形式的探究 作文是生活,不是对生活的点缀 作文是生活,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家
朱自清
训练学生完美人格 阅读教学以欣赏为核心 写作教学着眼于应用 编辑语文教科书
古代语文教材 经学教材
古代语文教材 文选教材
古代语文教材 诗选教材
古代语文教材 作文教材
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
————
识字教学
集中识字 使用韵语和对偶
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
————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文道统一; 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文道统一;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熟读、精思、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熟读、精思、博览
中国现当代文学巨匠
鲁(迅) 郭(沫若) 沫若) 茅(盾) 巴(文研究巨匠
叶(圣陶) 圣陶) 吕(叔湘) 叔湘) 张(志公) 志公) 朱(绍禹) 绍禹) 刘(国正) 国正) 顾(黄初) 黄初)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家
叶圣陶
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 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 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 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
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补充)
第一章秦汉时期的语文教育秦汉时期,包括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的秦朝和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汉朝,是我国封建教育制度化和定型化的时期。
秦始皇采取了“书同文”、“禁私学”、“以吏为师”、“颁挟书令”等巩固统一的政策和措施。
但“颁挟书令”导致了“焚书坑儒”事件的发生,这是秦在文教政策上的重大失误,是一场历史性的灾难。
“禁私学”、“以吏为师”,实际上是取消了教育制度。
既禁私学,又不设官学,说明秦朝对学校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也是秦王朝失败的原因之一。
汉初废除了秦时的书禁,开始了儒家经典的传授。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学得到独尊的地位,经学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
统治者使用经学治世,朝廷取士、学校育才均以经学为重要标准和基本内容,经学与古代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尔雅》《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
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即在语音、词汇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
《尔雅》是一部以解释《五经》为主、通释群书语义的训诂汇编,写作于战国,成书于秦汉。
因为从春秋战国到西汉几百年间,语言文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般人已经不大看得懂古书,需要有专门的学者来讲解,这就促进了训诂的繁荣。
汉代的统治者力图用儒家的经典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经学家们纷纷给先秦流传下来的儒家经典作注解,并把这些随文而释的各种典籍的注解汇集到一起,按照一定的体例分类编排起来。
《尔雅》就是这样一部训诂汇编。
《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个,共19篇。
前三篇是解释普通词语的,类似后世的语文词典。
后16篇是根据事物的类别来分篇解释各种事物的名称,类似后世的百科词典。
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是作为教学用书,二是作为指导写作的“词语手册”。
扬雄《方言》两汉交替之时的语言学家扬雄,用27年时间所著《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著作。
中国语文教育简史36页PPT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6
中国语文教育简史
选择教材的标准:“文质兼美”
课文必须是范文,要求文质兼美,具有积 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 习的典范。入选的文章,一般应该是素有定评 的,脍炙人口的,特别是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效 果叶家家 圣 陶 作 家 \
著 名 语 文 教 育 家 于 漪
语 文 教 育 改 革 家 魏 书 生
著 名 语 文 特 级 教 师 宁 鸿 彬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翔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式 的 教 育 家 李 镇 西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韩军
中国最早的文字教育从甲骨文中找到一些实证
先秦孔子的教育实质上是语文教育 《论语》中,孔子是“言语教育”——雅言; “四教”:—— 文、行、忠、信 《史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一、古代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的出现,是西汉以后。 分类:蒙学读物、文选读本、儒家经典 (一)蒙学读物(识字课本):
新生代著名语文教师郭
著名语文教育理论家\博士生导师王荣生教授
(五)读思结合
(六)诵读法
三、古代语文教育之评价
核心:孔子的教育思想 贬孔派:把孔子看成中国几千年文化落后的根源 1、强调记忆,只发展记忆能力和模仿能力 2、教材一成不变:“一本书的民族” 尊孔派:孔子是“万世之表” 1、讨论式教学,重视个别差异和独立思考思维能力发展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方法
3、导师制,便于集体讨论和个别指导
(二)建国后的语文教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 “国文”为“语文”,语文教育随之跨进 了一个波折迭起,艰难跋涉的时代,最后 一片光明。 50年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观察法和谈话法:
? 听其言而观其行 ?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
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由学到知,知智统一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学思并重,学思结合
中国语文教育史
语文教学论教研室
主讲:曹颖群
导论
一、学习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意义 二、廓清几个概念 三、学习研究的方法 四、中国语文教育史的分期问题 五、参考书目 六、作业
一、学习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意义
1、认识意义 2、借鉴意义 3、发展意义 4、治学意义
二、廓清几个概念
1、“中国语文教育”和“汉语教育”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 教材:
? 王松泉等主编:《中国语文教育 史简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版。
? 参考书目:
? 1、张隆华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史 纲》
? 2、张隆华、曾仲珊著《中国古代 语文教育史》
? 3、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 语文教育史》
六、作业
1、 学习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意义? 2、制作一幅中国语文教育史分期示
禹),分东序、西序; “学”(商)分左学、右 学。
二、言文教育期的基本内容
1、原始社会言语教育与生活教育合二 为一
2、夏商两代文字读写教育开始兴起
三、言文教育期的基本经验
1、语言来自生活,生活是学习语言的大 课堂
2、文字读写训练是语文教育的无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2、语文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3、语文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
2、内容具有综合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文、史、 哲不分,是一种广义的语文教育。
二、孔子
1、孔子生平 2、教育思想 3、教学原则
孔子生平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 “三十而立” ? “席不暇暖” 、惶惶如“丧家之狗” ? “五十而知天命” ?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生平(续)
?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仁” ——《论语·卫灵公》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论语·泰伯》
教育思想 1、有教无类 2、理想化成人 3、教师职责及师生关系
理想化成人
?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 知,公绰之不欲, 卞庄子之 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 人矣。”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 ? “当仁,不让于师”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教学原则
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2、由学到知,知智统一 3、学思并重,学思结合 4、启发教学,循序渐进 5、学而时习,知行一致
1 、从本书的编排体例(每章均按“轨迹”、“内 容”、“经验”三部分表述)入手了解我国语文教 育发展的大致情况;
2 、从不同角度如某一历史时期的语文教育,某一教 育家、教育专著,或教学的某一角度进行研究;
3 、读原文和别人的相关论文、结合语言史、文学史、 教育史进行研究。
四、中国语文教育史的分期问题
分期的原则: a、遵循“自身规律”原则; b、符合“社会关联”原则; c、掌握“注重特征”原则; d、遵从“远粗近细”原则。
分期示意参考图:
语文独立设科
新中国诞生
古代语文教育期
近代语文教育期
现代语文教育期
言文 学校的 古文 文学 “五四”国语 语文 大跃 语文 1978 语文 教育期 出现 教育期 设科期 运动 国文期 定名期进 波折期 年 革新期
意图。
第一编:古代语文教育期 (前语文教育期)
?第一章:言文教育期 ?第二章:古文教育期
第一章 言文教育期
? 言文教育的基本轨迹 ? 言文教育的基本内容 ? 言文教育的基本经验 ? 言文教育期的特点 ? 作业
一、言文教育期的基本轨迹
1、语文教育渗透于生产劳动和生活
2、文字的出现和学校的萌芽促成了言文教育 “庠”(唐虞),分为上庠和下庠; “序”(夏
段。
五、作业
1、言文教育期语文教育的特点? 2 、我们说言文教育期的语文教育就是一种
“生活教育”,现在我们又提倡“语文学习 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试比较二者异 同。
第二章:古文教育期
? 古文教育期背景及特点 ? 孔子 ? 《学记》 ? 科举取士与语文教育 ? 作业
一、古文教育期背景特点
1、以“五经”、“四书”为教材,或以历代 名家名篇为范本,学的都是书面的“文”;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 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学而时习,知行一致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中庸》)
三、《学记》
若以此为法,学术由此而盛,人才由此而生 矣。——清·陈澧《东塾读书记》 中国教育史甚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篇非常 辉煌的有关教育理论和方法的伟大著 作。 ——顾树森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 见得思义。”
? “子绝四——毋意(不凭空臆测),毋必 (不主观武断),毋固(不固执一端),毋 我(自以为是)”
启发教学,循序渐进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三隅反,则不复也。”
?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久要(约)不忘平生之言 ,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 ·宪问》)
理想化成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 语·述而》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
语·子罕》
教师职责及师生关系
《学记》
1、教育理论 2、教学论
? 语文教育是指具有民族特点的各个国家的母语教育。“中 国语文教育”特指中国民族的、以汉语为母语的教育。 (陈菊先《语文教育学》)它的范围包括:语言、文字、 文学、文章、文化等。
? “汉语教育”指的是中华民族共同语的教育,是一种语言教 育.
2、“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
? A≠B,A>B
三、学习研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