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课堂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完整解读)引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必修课程的重要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理解和遵守法律,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

该课程包括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以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意识。

一、课程目标1. 道德修养:理解并接受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和行为惯。

道德修养:理解并接受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和行为习惯。

2. 法律意识:理解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则,尊重和遵守法律,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理解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则,尊重和遵守法律,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3. 公民素质: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公民素质: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内容1. 个人道德修养包括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友善、勤奋研究等方面内容,以实例讲解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2. 法律基础知识介绍基本的法律概念、法律体系和法律规则,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3. 公民权利与义务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通过实际情境模拟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多种形式,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多种形式,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2. 评价方式:结合笔试和实践表现,重视学生的道德行为和法律意识的实际表现。

评价方式:结合笔试和实践表现,重视学生的道德行为和法律意识的实际表现。

四、教材与教具1. 教材: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教学。

教材: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教学。

2. 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

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

结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道德修养,法律意识和公民素质的培养。

小学思品课堂教学

小学思品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思品课堂教学摘要:新课程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已经开展了,我们对新课程的认识也正在逐步成熟、丰满起来。

思品课是一门注重思想教育的课程,教师在讲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

所以我认为思品课很重要。

思品课关键是要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上下功夫,最终目的还是用思想指导行动。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小学思品课?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该从”引一引、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做一做”七个环节进行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品德;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1一、引一引引一引就是引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拥有好心情》,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烦恼,学会一种健康的思维方式,树立积极而乐观的生活态度,做一个乐观的人。

因此,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尽情玩耍、唱歌、跳舞的时候,快乐都伴随着我们,快乐是好心情、是一种感受。

但是,每个人的心情又是不定的,就像大海中的波涛---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而我们时而快乐,时而就有烦恼。

面对烦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我们先来看看“李萌的烦心事”(教材第10页)看看她是如何面对烦恼的?这样导入了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为下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听一听听不但是让学生认真听讲,听本节课的内容,听一些与课堂内容相联的音乐、小故事等。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听,能够认真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致使学生从一些小故事中汲取教训经验,从而纠正自己的思想。

如在教《伸出爱的手》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新课伊始,播放残奥会的主题曲《和梦一起飞》,使学生初步体会关注残疾人是全世界应该做的事,残疾人也需要人们的关心、关注和帮助,在此基础上播放《千手观音的》录像,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看画面,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明白在没有音乐的无声的世界里,这些聋哑姐姐要练好这么绝美的舞蹈,该付出多少艰辛啊!他们的舞姿不仅征服了所有中国人也受到了全世界的好评。

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准则(详细解释)

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准则(详细解释)

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准则(详细解释)1. 引言本教学准则旨在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制教育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并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2.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判断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正确识别和处理道德和法律问题- 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使其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使其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和法规2.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公平正义、助人为乐的品质3. 教学内容3.1 道德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工作- 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具有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自觉维护集体利益- 社会公德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实践社会公德,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等- 家庭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俭持家等家庭美德- 个人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努力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3.2 法制教育- 法律法规教育:使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如《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法律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 权利义务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如受教育权、隐私权、交通安全等- 犯罪预防教育: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4.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阐述道德与法制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相关概念-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判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小组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角色扮演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感受道德与法制知识- 实地考察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道德与法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表达能力等- 作业和测试评价: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实践报告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6. 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道德与法制教材- 辅助读物: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道德与法制方面的书籍、文章等-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和收集相关的道德与法制教育资源- 视频资料:播放相关的道德与法制方面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道德与法制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社会公益活动、法庭旁听等7. 教学建议-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道德与法制知识-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制观念-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注重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制素质以上是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准则的详细解释,希望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思政小课堂活动要求

思政小课堂活动要求

思政小课堂活动要求
思政小课堂活动要求如下:
1. 主题明确:思政小课堂的主题应该与思政教育相关,并且主题要明确、突出。

2. 内容精炼:思政小课堂的内容应该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形式多样:思政小课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讲座、讨论、情景模拟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4. 互动性强:思政小课堂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和意见,增强课堂氛围。

5. 引导正确价值观:思政小课堂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意识和自律能力。

6. 贴近实际:思政小课堂的内容应该贴近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密切相关,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7. 注重实效:思政小课堂应该注重实效,通过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素质。

8. 创新发展:思政小课堂应该不断创新和发展,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总之,思政小课堂活动要求主题明确、内容精炼、形式多样、互动性强、引导正确价值观、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和创新发展等方面。

通过开展思政小课堂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道德法治课程准则(全面诠释)

小学道德法治课程准则(全面诠释)

小学道德法治课程准则(全面诠释)一、前言为了贯彻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道德法治教育的指导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特制定本课程准则。

本准则旨在指导小学道德法治教育的实施,确保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法治观念。

3.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品质。

4. 培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道德、有法治意识的新时代公民。

三、课程内容1. 道德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

2. 法治教育:包括宪法教育、民法教育、刑法教育、行政法教育、安全教育等。

四、教学原则1. 贴近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循序渐进: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教育。

3. 德育为先:将道德教育贯穿于法治教育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4. 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提高教育效果。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阐述等方式,传授道德法治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道德法治原则。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将道德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团队协作等。

2. 成果评价:通过测试、论文、实践活动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道德法治知识水平。

3. 综合素质评价:从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课程实施与保障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道德法治教育的专业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2. 完善教材体系:选用符合我国教育部门要求的道德法治教材,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

思品课堂教学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思品课堂教学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思品课堂教学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者:王正玲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4年第03期“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但本文的重点是谈一谈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大背景下,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符合培养学生高度思想品德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一是要重视低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这主要是从学校层面来讲的,“罗马不是一夜建成的。

”如果学生没有对思想品德课兴趣的积累,那么他们就失去了关心的基础,也就不可能掌握解决思想品德问题的方法。

二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小事,这是从教师层面而言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学生最讨厌的就是教师照本宣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关注、留意发生在身边的小事,课堂生活化。

比如说餐桌上的变化、课桌上的文化、穿衣的变化、同学之间的小矛盾、歌星的演唱会等,然后结合教材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影响,指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通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式,思想品德的教学就不再是空洞的说教。

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遵守的“四项基本原则”1.应坚持“先死后活”的原则这里所说的“死”就是对于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基本观点,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熟记于心。

学生“死记”基本观点有两个最基本的好处,一是能够吃透概念的基本内涵,比如说“什么是责任”;二是能够有效理清相关概念的区别,比如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民族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等等。

2.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联系起来,可以这样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事件都与课本中知识点有联系,对于发生在生活中的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多引导、巧引导,并用教材中的知识去分析这些现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学生才能明白、弄懂这些道理,并知道该怎么做。

三年级德育法制教学规范

三年级德育法制教学规范

三年级德育法制教学规范一、引言为了加强我国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德育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和规定,特制定本教学规范。

本规范旨在通过系统的德育法制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 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具备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德育教育1.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解国家历史、文化、伟人事迹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 道德品质教育:教授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

3. 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 法制教育1. 法律知识普及: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2. 公民权利与义务:教授学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3. 预防犯罪教育: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及其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2. 结合案例分析,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解德育法制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德育法制的真谛。

4. 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德育法制知识测试:定期进行知识测试,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2. 学生行为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评估其德育水平。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4. 家长反馈: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六、教学保障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德育法制教学水平。

2. 完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德育法制教育。

教师的思品课管理制度

教师的思品课管理制度

教师的思品课管理制度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成为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教师的思品课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为了确保思品课的有效教学和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思品课教学目标的设定思品课教学目标是指为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而设定的具体目标。

这包括学生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责任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准则等。

三、教师的思品课教学能力建设教师作为思品课的主要教学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和优秀的教学能力。

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思品课教学能力培训和提升,包括教学技巧、知识储备、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思想品德教育水平。

四、课程教材与教具的选择思品课的教材和教具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具有针对性和积极导向的教材和教具,如经典名著、文学作品、电影等,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比如,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对学生态度、思想品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关键。

学校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日常表现评价、课堂表现评价、考试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品德发展。

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教师的思品课教育不能仅局限在学校内部,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成长同样至关重要。

因此,学校与家长之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

八、学校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应该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提供榜样。

小学思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小学思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学校学科课题
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时间
评价指标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得分
优良中差

学目标16分1.目的明确,体现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8 6 4 2 2.教学全过程围绕目标展开。

8 6 4 2
教学过程28分3.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7 5 3 1 4.教学过程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重视过程与应用。

7 5 3 1 5.教学活动有实效,体现民主、互动、开放、合作等原则。

7 5 3 1 6.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及时反思并调整学习过程。

7 5 3 1

师基本功16分7.表达科学、精练,操作规范,板书简练,熟练而有效地运用各种
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8 6 4 2 8.教态亲切自然,师生关系融洽,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

8 6 4 2

学效果16分9.学生情绪高昂,态度积极,思维活跃。

8 6 4 2 10.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相关能力得到锻炼。

8 6 4 2
教学特色24分11.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表现特别突出。

8 6 4 2 12.课堂教学设计具有较明显的独创性。

8 6 4 2 13.教师的教学行为富有鲜明的个性。

8 6 4 2
定性评价意见。

小学思品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思品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思品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在小学思品课程教学中,我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2. 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4. 帮助学生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小学思品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教学、课外拓展活动和德育活动。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理解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2. 课外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加强学生的身心锻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实践能力;3. 德育活动:开展各种德育主题班会、品德故事会、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学方法在小学思品课程的教学中,我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体验法、游戏法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 讲授法:通过讲解知识、讲述故事、讲述事例,引导学生理解知识、领悟道理;2. 讨论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4. 体验法:组织学生参观、实地考察、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体验能力;5. 游戏法:通过游戏等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手段在小学思品课程的教学中,我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活动教学、情景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实物教学:通过实物展示、实物操作、实物体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3. 活动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讨论演绎、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4. 情景教学:通过情景再现、情境创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置身其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认识。

三年级德育与法治学习标准

三年级德育与法治学习标准

三年级德育与法治学习标准一、前言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德育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三年级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制定德育与法治学习标准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旨在明确三年级学生在德育与法治学习方面的基本要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准则。

二、德育学习标准2.1 道德品质- 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关爱同学,乐于助人。

- 遵守校规校纪,诚实守信,公平竞争。

-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勇于承担责任。

2.2 社会公德-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

- 礼貌待人,文明用语,尊重他人。

- 学会感恩,关爱弱势群体,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2.3 心理健康-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 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三、法治学习标准3.1 法律知识- 了解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如《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 认识法律的作用和价值,明白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2 法律意识- 自觉遵守法律,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 具备一定的法律判断能力,能在生活中作出合法合规的决策。

- 学会依法维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3 法律道德- 明白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自觉践行法治道德。

- 尊重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 具备良好的法治观念,积极参与法治建设。

四、实施与评价4.1 教学实施- 教师应根据本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活动。

-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组织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德育与法治知识。

4.2 评价机制- 定期对学生的德育与法治学习进行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 注重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实践能力,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观察、访谈、作品展示等。

思品课教学“三性”、“三途径”

思品课教学“三性”、“三途径”

而新思想品德课 目 明确指 出 : 培 养具 有 良 标 要“ 好 成 良好的品质 。
断, 是一个被师生所共 同拥有 的生 活世 界。” 它体 现着生活的课堂应该是 动态的生成的 。但单靠课 堂的学习 , 远远不够 。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要坚持开 放性 原则 ,让学生把课 堂中学到的道德行为 回到 真实的生 活中才能得到强化 和巩固。品德课结束 意味着学生新 的道德行 为的开始 ,意味着他们的
2 活动性 的体现 。新课程标准重视教师角色 成果得来不易 , 、 养成勤俭节约 的优 良品质。 游戏是 的转变 , 倡导教师创设适宜 的活动环境与条件 , 灵
活多样地选用教学 活动的组织形 式 ,结合 实际培

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 , 保护儿童 的好奇心 , 引发儿 思想品德课 的教学要 密切联 系小学生 的思想和社
观引导儿童在生 活中发展 , 在发展中生活。” 是新 道德行为将迈上一个新 台阶 。 如教学《 注意交通安
课程所体现的最大特点之一 , 也是有别于 以往思
想 品德课单纯 说教的地方 。马克思说 :品德与入 “ 生活过程 。” 道德是生活的道 德 , 道德离不开生活 , 生活过程 就是道德学 习的过程 ,品德与生活所追
维普资讯
小学校长・ 教育论坛
20 年第 2 06 期
思 品课 教 学 的“ 三性 " “ 三途 径 ”
福 建省 将 乐县 实验 小学
回顾 一些思想品德教学不难 发现 ,教师在教
黄 腾顺
课, 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在家观察 父母 整理物 品。 课 中教师 出示相关 的物品让学生整理 。课 后让学生 自己整理房 间等 活动来提 高学生 的道德认 识 , 养
子、 会叠衣服、 会穿袜子等时, 再让学生现场演示, 轻松 的学习环境 , 补充一些有趣 的童话故事 , 使学

小学道德讲堂管理制度模版

小学道德讲堂管理制度模版

小学道德讲堂管理制度模版一、导言作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小学道德讲堂的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讲堂的秩序,全方位提升教育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以确保讲堂能够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二、讲堂安排1.讲堂时间每周安排1-2次讲堂时间,每次讲堂时间为30-40分钟。

2.讲堂地点选择适合讲堂的教室或户外场地,保证学生听课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3.讲堂主题根据学校的道德教育计划,制定每次讲堂的主题,确保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讲堂教师1.资格要求讲堂教师应具备相应的道德教育背景和素养,并通过专业培训或认证。

2.教师安排学校教师队伍中优先选择具有较高资质和经验的教师担任讲堂教师,定期轮换讲堂教师,以保持讲堂的新鲜感和多样性。

四、学生参与1.学生范围所有学生必须参与讲堂,年级、班级不限。

2.秩序要求学生应以端正的姿态参与讲堂,保持安静听讲,积极参与互动,不得打闹或产生其他干扰。

五、讲堂内容1.内容涵盖讲堂内容应包括道德伦理、礼仪规范、社交技巧、情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2.内容设置根据讲堂时间,将内容进行分块设置,保证每次讲堂都有明确的主题和重点。

六、讲堂组织1.准备工作讲堂教师应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材料的准备、场地的布置等。

2.开始方式讲堂应以活泼、生动的方式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互动教学1.互动形式讲堂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如问答、讨论、小组活动等,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2.互动规则教师应在讲堂开始时明确互动规则,要求学生礼貌待人,尊重他人观点,积极参与讨论,并提醒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评价机制1.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讲堂参与度、表达能力、合作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2.评价沟通讲堂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简短的互动,了解学生对讲堂的感受和收获,以及对讲堂内容的建议。

九、纪律管理1.纪律要求学校纪律要求适用于讲堂,学生应遵守学校行为准则,不得有违规行为。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标准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标准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标准一、前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标准依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了具体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要求。

二、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教育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国情,认识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制度,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法治教育:使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学会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3. 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尊重他人、负责任的品质。

4. 社会适应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学会与人交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四、教育方法1. 结合课堂教学,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增强道德与法治观念。

2. 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法治讲座、道德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3. 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庭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4. 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浓厚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五、评价标准1. 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基本的法治观念。

2. 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尊重他人等。

3. 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生活,与人交往礼貌、友善,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学生对国家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热爱祖国,愿意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实施建议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小学思品课堂的教学重点

农村小学思品课堂的教学重点

浅析农村小学思品课堂的教学重点摘要:思品课,是一门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课程。

因为学校不仅仅是为了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这是一项比教学更加困难的事情。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认清真善美,塑造正确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关键词:思品教育农村小学人才人才,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加强对学生思想的重视。

特别是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没有分辨的能力,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思品课,压力就更加得大。

目前我们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也使得农村文化建设相对落后,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

所以,思品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老师应该注意课堂的教学方法。

一、课前素材的准备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思品课不需要准备,只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导就可以了。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能在第一时间更广泛、更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对症下药”,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从而收到最佳的效果。

例如,《我帮你,你帮我》这一课中,通过设置情境、游戏体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先在“蒙眼取球”游戏中猜一猜,此时此刻,蒙上眼睛的小朋友心里在想些什么?(猜测他们心里有些害怕,害怕撞到了桌子、撞到了凳子,甚至摔一跤。

)接着扶着同学参加游戏后,交流感受:蒙着眼睛的小朋友心里有什么感受?扶着别人的小朋友心里有什么感受?观看的小朋友心里有什么感受?教师小结: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你能理解别人的困难,并伸出双手去帮助别人,那么得到帮助的人会因你而感到快乐,你自己也会感到助人的快乐,周围的人还会赞扬你。

(在游戏中让学生感受到帮助别人是多么快乐的事。

)然后出示图片:一个小女孩在哭泣(书上的图片)。

说说图中小朋友为什么哭?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学会一些安慰的话。

(让学生体验安慰别人要为他人着想,不欺骗、不挖苦,以诚相待,帮助别人克服困难。

)最后,寻找你身边经常帮助别人的人,以他们为榜样。

小学道德讲堂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小学道德讲堂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小学道德讲堂管理制度范文小学道德讲堂是学校开展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讲堂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为了确保讲堂的顺利进行,提高管理效果,我们制定了以下管理制度。

一、守时管理1. 学生应按时到达讲堂,不迟到、不早退。

准时参加讲堂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老师和同学的尊重。

2. 老师要严格按照安排时间进行讲堂,讲课时间不得超过预定时间,确保安排的教学内容充实、有序。

二、着装管理1. 学生应穿着整洁、庄重的校服参加讲堂,不得穿着花哨或不雅的服装。

2. 老师也要示范良好,穿着整洁、得体的职业装或校服进行讲课。

三、安静管理1. 学生在讲堂期间应保持安静,不得互相交谈,不得发出嘈杂声,并保持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静音。

2. 老师要用语言和行为示范,以身作则,保持讲堂的安静环境。

四、纪律管理1. 学生在讲堂中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得违反课堂规则,如不讲话、不打闹等。

2. 老师要建立起严明的纪律意识,及时制止学生违规行为,并给予必要的惩罚。

五、互动管理1. 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老师提问,但提问前要先举手示意,等待老师允许提问。

2. 老师要积极回应学生的提问,给予鼓励和肯定,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思考和互动。

六、内容管理1. 讲堂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道德素养的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安排,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2. 老师要准备充分,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道德教育内容产生兴趣和热情。

七、评价管理1. 学生的参与和表现将纳入评价内容,评价结果将在家长会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体现。

2. 老师要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以上是小学道德讲堂管理制度的一些范文,通过制度的规范和执行,能够提高讲堂的管理效果,使学生在讲堂中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引导。

希望通过这个制度,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学生。

小学道德讲堂管理制度范文(二)小学道德讲堂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讲堂的有序进行,制定了以下管理制度。

小学道德与法治全国教学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全国教学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全国教学标准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学道德与法治全国教学标准。

这一教学标准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帮助他们成为有良好品德和法律素养的公民。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使其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2.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遵守法律法规。

3. 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其能够正确应对法律问题和挑战。

教学内容
道德教育
1. 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包括真、善、美等价值观念。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关心他人、关心社会。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友爱的品质。

法治教育
1. 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公平、正义、平等等。

2. 教授学生常见法律知识,如交通规则、知识产权等。

3. 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法律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
1. 通过讲解、举例和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故事、案例和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组织实地参观和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实
际应用。

教学评价
1. 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研究成
绩等方面。

2. 通过观察学生的品德表现和法律意识,进行综合评估。

3. 鼓励学生通过参加道德与法治相关竞赛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

结论
小学道德与法治全国教学标准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素养。

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成为有良好品德和法律素养的公民。

三年级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标准

三年级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标准

三年级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标准目标本文档旨在为三年级学生制定道德与法治研究标准,以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品德和法律意识的公民。

研究标准道德研究标准1. 尊重他人: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意见和感受,不歧视、欺负或伤害他人。

2. 诚实守信:学生应该学会诚实守信,不说谎、不作弊,并且信守承诺。

3. 勇于正义:学生应该学会勇于维护正义,不袖手旁观,敢于为弱者发声。

4. 关心他人:学生应该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需要和困难。

5. 礼貌待人:学生应该学会礼貌待人,懂得尊重他人的空间和权利,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

法治研究标准1. 了解法律:学生应该学会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包括法律的作用、法律的来源以及法律的执行机构等。

2. 遵守法律:学生应该学会遵守法律,不违法犯罪,遵守法律的规定和约束。

3. 尊重法律:学生应该学会尊重法律,不干涉司法活动,不抵触法律的权威。

4. 守护公共秩序:学生应该学会维护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参与破坏社会安宁的行为。

5. 培养法治意识:学生应该学会培养法治意识,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法治建设。

实施策略1. 教育引导: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内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研究道德与法治知识,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 角色模范:培养学生的道德榜样和法治意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身边的角色模范成为他们研究的榜样。

3. 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促进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4. 激励奖励:建立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研究中取得优异成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认识。

以上是三年级学生道德与法治研究的标准和实施策略,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基本要求(试行)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其主旨是使学生参与自己身边的生活活动,参与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感受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人、对社会的意义与作用,感受“我”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作用,帮助儿童初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根据《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及学科特点,制订课堂教学常规如下:
一、导语引入
导语在课堂上体现揭示本节课所授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迅速地集中注意力,将思维进入新课的教学上来。

导语的设计应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如:情景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谈话导入、插图导入、谜语导入等,也可以借助教具、游戏、表演等形式导入。

二、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对教学活动进行探究、实践的过程。

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起到引导、指导、帮助、鼓励、促进的作用。

⒈活动过程
可分为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环节。

①活动前:是活动的准备、指导阶段。

主要通过讲座、交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指导,筹划调查、采访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真实的问题,获得真切的体验。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做好活动准备。

如:方法的交流;
物质的准备(教具、媒体等)。

同时提出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②活动中:是学生在活动进行中的交流、指导,是关注整个活动过程的阶段。

教师要创设条件,选用讨论、制作、参观访问、情景模拟与角色表演及游戏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再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每课时可组织3到4种主题活动。

③活动后:是总结、展示阶段。

第一步: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相互展示活动成果,交流活动经验。

第二步:每组选派几名代表在全班展示,教师要用赏识、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如:“谁做的和大家不一样?”、“你的作品真有创意。

”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提高学生的认识,达成活动目标。

⒉课后小结
教师要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

从教育教学研究的层面总结出适合自己教学特色形成的规律的东西。

三、拓展延伸
⒈对儿童提出新的教育要求,引导他们把活动引向深入。

⒉将课堂与生活有机整合。

尽可能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接触,让课堂中形成的品德到生活中去实践、去巩固。

⒊根据来自儿童的反馈进行总结反思,调整环境和指导方式等。

教师可与儿童一起分析、讨论活动的成败,制定或修改下一步的活动计划等。

⒋利用社会、家庭的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发挥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