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三)_高中生
高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100条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100条1、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中考语文 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

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1.声明——①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如:声明立场。
②声明的文告。
如:发表联合声明。
申明——郑重说明。
如:申明理由。
2.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
如:时势造英雄。
时事——最近一段时间的国内外大事。
如:时事政治。
3.施行——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
如:《广告法》从即日起施行。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
如:实行责任制。
4.实验——实地验证。
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试验——试探观察。
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5.不和——不和睦,侧重于关系处理得不好。
如:夫妻不和、家庭不和。
不合——合不来,侧重于性情不相投,不能相处。
如:我俩脾气不合。
6.查访——侧重于通过打听进行调查,其对象一般是与案情有关的人,其目的是弄清案情,为断案结案做准备。
如:查访有关人证物证。
察访——调查手段除访问之外,还有观察,也不限于对案情的调查,其调查对象自然要广泛得多。
如:经过长期察访,终于弄清了这一事件的真相。
7.处世——泛指人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
如:人心不古,处世不易。
处事——处理事务的意思,一般是指对具体事务的处理。
如:他处事不力。
8.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如:甲子年出生。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家庭经济情况属于(某阶层);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
如:工人出身。
9.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如:对本报告内容或外观的窜改属非法行为。
10.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
如:度过美好的春天(青春时代、岁月)。
渡过——常用于通过江河等,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侧重于空间方面。
如:渡过难关。
11.恶运——侧重指坏的、带有凶险的运气。
如:交了恶运。
厄运——侧重指不幸的遭遇。
如:想不到他中年丧妻,遭此厄运。
12.遏制——侧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对象通常是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
高一语文词语辨析

高一语文词语辨析高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一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高中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二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易混淆的词语辨析

寥寥与了了 寥寥 , 指稀少之意。了了, 指十分明白、 清楚之意。
界 线与界 限 界线 , 指两方面 的边界 线 。界 限 , 是指 不同事物 的分界 。
及格与合格 及格 , 是指学习、 考试成绩达到最低标准。合格, 是指符 合标准或适合一定的程度资格等。 明显和明确 明显 , 指清楚地显露出来, 容易看出、 感觉到。 明确 , 指清
工 夫和功 夫 工夫 , 指时间或 时候 。功夫 , 指本领 和成就 。
时事和时势 时事 , 指最近国内外发生的大事。 时势, 指某一时期的客
观形势 , 代潮流 。 时
反 映与条 件 、
事 物影 响而产 生的 反响 、 变化 。 重 新与从新 重新 , 指曾经 有过 的 , 二次从 头开 始 。从新 , 是 第 指没 有 过 的 , 开始 。 从头
SHUoW EN EZ JI
字
斟
句
易混 淆 的词语 辨析
国事和 国是 国事 , 指国家 大事 , 有关 国家 的事 情 。 国是 , 国家 大计 。 指 抚 养和扶 养 抚 养 , 护并教 养 , 于长辈 对晚 辈 。扶 养 , 即保 多用 即扶助
酌
并养护 , 多用于同辈之间。 声明和申明 声明。 指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申明, 指郑重说明。
情 发展 的结果 。 必须 和必需 必须 , 指事 理或情 理上 的必要 。必需 , 指一定 要有 , 可 不
或 缺的 。
( 供稿 刘纪东 李冬梅 )
晰 明 白而确定 不疑 。
本领和本事 本领 , 指需要经过学 习才能掌握的较高的、 较复杂的技 能。本事 , 一般i I力、 ' I 技能之意。 I
学 历和学 力 学 历 , 曾在哪 些学校 毕业或 肄业 。 指 学力 , 问上达 到 指学 的程度 。
高考语文易错词语辨析

高考语文易错词语辨析1.本能:指的是本身与生俱来的能力。
如:哭是人的本能。
本性:指的是原理的性质或者性格。
2.不齿:不愿意提到,对.....表示鄙视。
如:她的行为是君子所不齿。
不耻:不以.....为羞耻;如:不耻下问。
3.凋敝:是生活、事业等方面的衰败。
凋零:值得是草木凋谢零落,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
如:民生凋敝、人才凋零。
4.遏制:侧重抑制、控制、压制,强调制约性。
遏止:迫使其停止,强调使之停止。
5.激励:多指精神方面。
鼓励:既可以指精神方面,又可以指物质方面。
6.界限:表抽象。
界线:指两个地区划分边界的线。
7.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
简捷:简便、快捷,直截了当。
8.鉴赏:鉴定和欣赏,对象一般式艺术品、文物。
鉴别:鉴定辨别事物的真假好坏。
9.截止:是指到一定的期限为止结束了。
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一时间并没有结束10.就诊:和就医一个意思,指的是病人到医生那里看病,主语是病人。
应诊:接受病人、给予治疗,主语是医生。
11.年轻:指的是相对年纪小,是相对较而言。
年青:年纪小,侧重指十几到二十岁的年纪。
12.徘徊:指因为有心事来回走动而不前进,有犹豫不决的意思。
徜徉:指悠游自在来回行走。
注意区别二者的心境13.批判:对思想和行为的分析和批驳。
批评:指出缺点和错误让其改正。
14.启示:启发、指示、引导的意思。
启事:声明某件事或者说明某个问题而刊登在报刊上或者贴出来的。
15.申明:郑重地说明,侧重比较正式、严肃地强调解释说明。
声明:作动词指公开表示对某事的态度或者说明真相,作名词时指声明的文告等。
16.时事:指近期内发生的国内外的大事。
时势:指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客观形势,时代的潮流和趋势。
17.题材: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内容或生活现象。
体裁:指的是按照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所作的不同分类。
如:韵文和散文。
18.调解:指的是劝说、使双方消除纠纷,达成和解。
斡旋:指的是解决双方争端,把僵局扭转过来,用于比较重大的事件。
高中语文词语辨析

高中语文词语辨析
以下是高中语文中常见的词语辨析,供参考:
1.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着重于“安”,表示没有外界的
骚扰,没有声音喧哗。
“宁静”着重于“宁”,形容环境平和,没有动荡和不安定。
2.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侧重于客观需要,表示坚决肯定,有
时是必须立即做某事。
“必需”是动词,侧重于主观需要。
3.包含/蕴涵:都含有含有的意思。
“包含”指里边含有。
“蕴涵”指包含着。
4.暴发/爆发:都含有突然发生的意思。
“暴发”指突然发作。
“爆发”指因爆炸而迅猛发
生。
5.报复/抱负:都含有怀有某种目的的意思。
“报复”指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
“抱负”指远大的志向或理想。
6.财宝/财富:都含有钱财宝物的意思。
“财宝”指钱财和珠宝的总称。
“财富”指具有价
值的东西。
7.草率/轻率:都含有随便的意思。
“草率”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轻率”指说话做
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
8.才能/才干:都含有能力方面的意思。
“才能”指具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才干”指才能
和办事能力。
9.诚恳/诚实:都含有真诚、不虚伪的意思。
“诚恳”指言行不虚伪,待人诚心诚意。
“诚
实”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10.充实/充分:都含有充足、富裕的意思。
“充实”指内容充足,没有缺漏。
“充分”指足
够,没有多余。
易混易错词语辨析

易混易错词语辨析一、常考的易混淆词汇:1. 表示―花费‖的动词:cost,spend,pay和take。
2. 表示―借‖的动词:borrow,lend和keep。
3. 表示―到达‖的动词:arrive,get和reach。
4. 表示―穿衣服‖的动词:dress,put on,和wear。
5. 可译成―看‖的动词:look,see,read和watch。
6. 表示―携带‖的动词:bring,take,carry和fetch。
7. 表示―死亡‖的单词:die,dead,death和dying。
8. 表示―说话‖的动词:speak,say,talk和tell。
9. 与―寻找‖有关的词语:look for ,find和find out。
10. 表示―听‖的动词:listen,listen to和hear。
11. 表示―输赢‖的动词:lose,fail,beat和win12. 表示―参加‖的动词:join,attend和take part in。
13. 表示―变化‖的连系动词:turn,get,grow和become。
14. 与―落下、丢失‖有关的动词:lose, forget和leave15. 表示―穿过‖的介词:across和through16. 表示数量的little, a little, few, a few17. –ing形容词和-ed形容词常考的易混淆短语:1. have/ has gone to和have/ has been to2. used to和be used to3. a number of和the number of4. would like 和like5. maybe和may be6. go on doing和go on to do7. too much和much too二、中考常考重点易混单词详解:1. 表示“花费”的动词:cost,spend,pay和take。
这四个动词是近义词,汉语意思都是―花费‖,但用法不一样:cost表示某物花费某人的时间或者金钱,主语是表示―物‖的名词或者代词,句型是:Something costs somebody some time/ money。
易混词语辨析

易混词语辨析
1. 迷惘迷惑
“迷惘”指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困惑,不知怎么办。
如:他们俩都有迷惘的、惊恐的、瞪视的眼光,好像已被猫儿威吓住的老鼠。
“迷惑”①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②使迷惑。
如:装有改进了的电子蛙眼的雷达系统,还有可能根据导弹的飞行特性,轻而易举地把真假导弹区分开来,使人们能够及时地截击真导弹而不为假导弹所迷惑。
2. 泯(mǐn)灭消灭
“泯灭”是指形迹、印象等消灭。
如:难以泯灭的印象
“消灭”有两种意思,一是指消失、灭亡,二是指除掉敌对的或有害的人或事物。
如:许多古生物,如恐龙、猛犸象等早已在地球上消灭了。
3. 拟订拟定
二者都有“起草”的意思,但起草的结果不同。
“拟订”指起草初稿,也就是打草稿,并留待以后修改完善。
如:请老刘先拟订一个实施办法的初稿,然后咱们根据这个初稿讨论一下,随后形成一个修订稿,再请有关专家审阅。
“拟定”含有“定下来”的意思:①表示起草制定;②表示揣测断定。
如:如:在这次机构改革中,我们应当拟定机构改革后,涉及各单位职能和权利的一些规定,以便今后出现某些问题时有规章可依。
高考语文比较容易混淆的词语类型

高考语文比较容易混淆的词语类型高考语文比较容易混淆的词语混淆一、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
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
那个地点的侧目应改为瞩目。
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恐惧的模样。
混淆二、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
2021年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囊括一词频频见诸新闻,例如中国军团在2021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
语言文字专家指出,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混淆三、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
中国2021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美轮美奂也成为新闻媒体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容词,但其中的轮往往被写成了仑或伦。
美轮美奂指建筑物高大美观,轮的意义是高大。
混淆四、最常被写错的地名最常被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
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人们往往把黄浦江错写成黄埔江。
混淆五、经常被混淆的词经常被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
截止的意思是活动差不多停止,一样用于某一时刻之后;用于某一时刻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混淆六、繁体字容易误认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
晝是昼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書(书)或畫(画)。
2021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
选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昼锦堂记》,也被误作《画锦堂记》。
混淆七、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精萃。
不仅电视台、报纸的时事、文摘栏目喜爱用精萃为名称,连许多书名也跟着犯错。
事实上,精指经拣选的好米,粹指纯洁而无杂质的米,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
而萃常用义为集聚,是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意思。
混淆八、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们普遍认为它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梨花开放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央视青歌赛上就曾显现如此的明白得。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
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鬼斧神工:可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认为只可形容自然景物。
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休戚与共:同欢乐共悲哀。
与“患难与共”不同。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于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常与“休戚相关”混。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不以为然:不赞同。
而“不以为意”是指不放在心上。
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目无全牛:技艺十分纯熟。
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不刊之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易误用为贬义。
惨无人道:惨,残酷*毒,残暴得灭绝人*。
而“惨绝人寰”指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形容惨到极点。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中*词。
而“处心积虑”指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好做坏事,多含贬义。
标新立异:原指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
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
而“独树一帜”指的是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
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于一种选择。
闭上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分不在;形容肚子饿。
吃不了兜着走: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中考语文常见易混词辨析

中考语文常见易混词辨析语文是中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其中词语辨析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很多同学在辨析常见易混词时容易出错,因此有必要对一些常见的易混词进行辨析和总结。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易混词进行分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它们的用法。
一、形容词辨析1. 温暖与炎热温暖和炎热都有“高温”的含义,但温暖更多指的是宜人的温度,使人感到舒适;而炎热则是指天气异常炎热,给人带来不适。
2. 干燥与湿润干燥和湿润是相对的概念,干燥指的是缺少水分或湿度不足,而湿润则是指空气中湿度较大或有水分。
二、动词辨析1. 教与训教和训都有“教导”的意思,但教更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训则更注重纠正错误和规范行为。
2. 看与望看和望都有“观察”的意思,但看更强调看的对象,较为随意;而望则更强调目标和期望。
三、名词辨析1. 梦与梦想梦和梦想都指的是人们虚幻中的愿望,但梦多形容不切实际的、虚幻的愿望,而梦想则更强调有追求、有实现可能的愿望。
2. 朋友与同伴朋友和同伴都指的是相互之间有交情的人,但朋友更侧重于感情深厚的关系,而同伴则更强调一起做某件事情的伙伴。
四、副词辨析1. 多与多么多和多么都表示程度,但多程度相对较为明确,多么是用来加强程度、加强语气的。
2. 难道与难道不难道和难道不都表示反问的语气,但难道表示正反问的语气,表达惊讶或否定;而难道不则表示反问语气,表达对某事情的期望。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中常见的易混词辨析非常重要,同学们在备考中一定要注重对这些词语的掌握和用法的区分。
只有通过多练习和积累,才能在考试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提高对易混词的辨析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易混词语辨析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
施行: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刻起发生效力。
(或施行手术。
)卸妆:妇女除去身上的装饰。
卸装:演员除去化妆时穿戴涂抹的东西。
钟情:感情专注。
衷情:内心的感情。
督促:监督催促。
敦促:恳切的催促。
纠葛:纠纷,纠缠不清的事情。
瓜葛:两件事情互相牵连的关系。
流传:留下来或传播开。
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解释:分析阐明。
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诠释:说明、解释。
刊误:消除、修改。
勘误:作者或编者更改书刊中文字上的错误。
废止:指取消、不再行使法令、制度等。
废置:把认为没有用的东西放置在一边。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等。
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
萧萧:风声、马嘶声、草木摇落声。
潇潇:风雨急骤或飘落。
过问:有“干预”之意。
问津:探寻渡口,询问道路。
(无“干预”之意)推脱:指推卸(不愿承担的责任)推托:借故拒绝。
干预:过问别人的事。
(有合理的意思)干涉:过问或制止,多只不该管的硬管;关涉、关系。
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之意。
基于:根据,主要表依据。
磋商:反复商量,仔细讨论。
协商:着重指共同正式商讨。
发布:宣布(命令、指示、新闻等)发布战报。
发表:向集体或社会表达意见;在刊物上登载。
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
(引起下文转折,表意更肯定)虽然:用在上半句,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已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高中语文易混词语辨析及练习

高中语文易混词语辨析及练习1、必须/必需:前者副词,后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后者动词,作谓语,还可作定语。
2、颁布/公布:前者内容常是法令等;后者内容常是方案、名单、帐目、成绩、数字等。
3、辨别/鉴别:前者指分辨、区别;后者指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4、度过/渡过:前者通常用于时间方面,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岁月等;后者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
5、遏止/遏制:前者着重于“止”,通常用于战争、进攻、暴动等;后者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对象通常是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常带宾语。
6、妨碍/妨害:前者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后者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
7、法制/法治:前者法律制度;后者指根据法律制度治理国家8、考查/考察:前者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对象通常是人们的行为;后者指通过观察、调查来研究事物的真相或问题的本质,对象通常是客观事物,如山川、地质、工程等,有时是人,如干部等9、截止/截至:前者指(到一定期限)停止,不及物动词;后者截止到(某个时候)。
10、学历/学力:前者指学习的经历,指在哪所学校毕业;后者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11、爱好/嗜好:爱好多用于好的方面;嗜好多用于不好的方面。
12、不免/难免:不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
13、窜改/篡改:前者的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文章、古书等;后者的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如理论、政策、学说、历史等,尤其强调用作假的手段改动。
14、淡薄/淡泊:前者有四种用法,一指云、雾等密度小;二指味道不浓:三指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四指印象不深;后者指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15、而后/尔后:“而”是连词,“而后”是“以后,然后”的意思,用在两种动作行为之间,表示后一种动作行为在前一动作行为之后发生,如:确有把握而后再动手;“尔”是代词,有“这,那,这样,那样”之义,用以指代前面说过的事物,“尔后”指“从此以后”。
高考词语积累易错易混

高考词语积累易错易混在高考阅读中,词语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中会出现一些高级的词汇,如果没有充分的积累和理解,很容易造成懵逼。
作为考生,我们一定要注重积累并能够分清易错易混的词语。
一、易错词语1. 常识和常识常识是指大家都知道的常见、简单的知识。
如常识问题,简单得无需张口思考便能回答出答案。
而常识则是内化于某一门知识体系之中的常见概念、原理等。
常识问题只需要很少的记忆,而常识需要更长时间的理解、掌握。
2. 着急和急着“着急”是指心情或情况急迫、焦虑,而“急着”则是指在行动或实施方面急迫。
例如,我自己无法理发,很着急。
我下课了,急着回家等妈妈。
3. 吃惊和惊讶吃惊是一种较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是不自然的,无意识的反应。
惊讶则是指受到突然的刺激或者不同于自己预想的事情,感到出乎意料、奇怪或震惊。
4. 区别和区分区别是指某些事物的不同处,而区分则是指从中辨别出不同之处。
在文章阅读时,我们容易将这两个词混为一谈,但实际上这两个词语的用法是不尽相同的。
5. 珍惜和佩服珍惜是指对某件事或物感到重视,认为它有价值,需要好好保存或使用。
佩服则是对某个人或某种品质或表现感到赞叹和崇敬。
二、易混词语1. 必要和必须“必要”指的是某件事情集中所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在语气上并不强制性。
而“必须”则强调的是一种强制性、不可忽略的义务。
2. 自行和自己“自行”指的是自己动手,独立完成某件事情。
而“自己”则是指“我自己”、“他自己”等等,强调人的主体性。
3. 思考和考虑“思考”是指认真地深入地思考某件事,寻找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
而“考虑”是指在达成决定之前,认真地思考各种不同的选择和可取得的结果。
4. 职业和职务“职业”是指一种从事专门技术或服务的工作。
而“职务”则是指某个职位上的责任与义务,这个职位既可以是获得的,也可以是被委任的。
5. 形态和形式“形态”是指某种事物的形状、外观、状态等方面的特征。
而“形式”则是指某件事物的基本特征、类型以及表现形式等。
易混词语辨析[精选5篇]
![易混词语辨析[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b9b47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e.png)
易混词语辨析[精选5篇]第一篇:易混词语辨析易混词辨析【爱护爱惜】爱护:有精心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伤害的意思。
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
【安闲安适】安闲: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
安适:重在“适”--舒适,惬意。
【安置安顿安排】安置:重在“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对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
安顿:重在“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安排:重在“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包含饱含包涵】三者都有含有的意思,但含有的浓度或对象不同。
包含:仅指里边含有,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饱含:指所含的量特别充足,如“饱含着深厚的阶级感情”。
包涵:指客套话请人原谅,如“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
【包藏饱藏】包藏:指包含,隐藏,如“包藏祸心”。
饱藏:指深深地隐藏着,如“他那双贼圆的眸子里饱藏着杀机”。
【报复抱负包袱】报复:指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贬义,如“他善于对提意见的人打击报复”。
抱负:指远大的志向,褒义,如“青年人应该有理想,有抱负”。
包袱:比喻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如“思想包袱”。
【报道报到】报到:动词,指向组织报告自己已经来到,如“新生入学报到处”。
报道:也写作“报导”,名词,指新闻稿,如“他写了一篇新闻报道”,动词,通过媒体把新闻告诉群众,如“报道消息”。
【爆发暴发】爆发:①指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外迸出,如“火山爆发”;②指通过外部冲突而发生的质变,如“爆发革命”;③指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或事变突然发生,如“会场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暴发:①指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②指突然发财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
【本领本事】本领:侧重于工作的技能,特殊的技巧。
本事:着重于活动的能力,如“他有本事”。
【把持操纵】把持:是独占、独揽的意思,往往是公开性的活动。
操纵:是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后行为。
【颁布颁发】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
高三语文易混淆知识点归纳

高三语文易混淆知识点归纳在高三语文学习过程中,有些知识点常常令学生感到困惑,容易混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本文将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词义辨析1. 同音词的辨析同音词是指发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语。
常见的有“马上”与“码上”、“篇”与“偏”、“咬”与“药”等。
在阅读和写作中,我们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造成歧义。
2. 近义词的辨析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但用法或含义稍有不同的词语。
比如“优秀”和“卓越”、“愉快”和“快乐”等。
在文章写作中,我们要根据所表达的具体意思,准确选择近义词,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二、语法知识1. 语法虚词的运用语法虚词是句子中不具有实际意义但在语法上起到连接、标志、修饰等作用的词语,如“的”、“得”、“地”、“了”等。
在句子中,虚词的使用能够起到修辞、衔接和语气的调整作用。
对于虚词的正确运用,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实践来掌握。
2. 语法关联词的区分语法关联词是起到连接和标志句子关系的词语,如“因为”、“所以”、“而”、“然而”等。
在写作中,使用不同的关联词能够准确表达逻辑关系,使文章更加通顺连贯。
因此,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写作中多加练习,熟悉各种语法关联词的用法。
三、修辞手法1. 比喻与拟人比喻是运用相似性来进行形象化的表达,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
在修辞手法中,比喻与拟人是常见且容易混淆的部分。
在运用时,需要根据语境和表达的目的准确选择比喻还是拟人,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 排比与对偶排比是指通过并列或重复的方式列举事物,对偶是通过对称的方式表达思想。
这两种修辞手法在表达时常常混淆,需要仔细分辨上下文的要求,选择适合的修辞手法,以达到表达的效果。
四、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的区分文学流派是指具有一定共性和时代特征的文学创作方式,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区分各个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鉴赏。
易混淆词语辨析

05年下半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考了"起用"和"启用"的用法区别,笔者现将易混淆的词语整理如下常见易混词辨析1.【必须必需】必须,副词,侧重于“应当怎样”;必需,动词,侧重于“不可或缺”。
2.【包含包涵】“包含”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3.【篡改窜改】“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4.【出生出身】“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如:甲子年出生。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身份。
如:工人出身。
5.【度过渡过】“度过”用于与时间推移有关的情况;“渡过”专指从此岸至彼岸,也引申至“渡过难关”等。
6.【遏止遏制】“遏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遏制”是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
7.【尔后而后】“尔后”着重指从此以后,常作句首状语。
“而后”着重于然后,在某事之后,在句中作状语。
8.【反应反映】“反应”多指由外界刺激(包括言论、事物或纯粹是物理刺激)而引起的主体相应活动,带有某种“被动”色彩;“反映”则指主体把客观存在的情况(包括言论、意见或某种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
9.【分辨分辩】“分辨”着重在区分、辨明差别;“分辩”着重在解释清楚理由。
10.【富余富裕】“富余”是动词,指把东西剩下来;“富裕”是形容词,指东西多,手头宽裕。
11.【抚养扶养】“抚养”兼指保护,教养和供养,一般说来指长辈对子女或晚辈的保护和教养;“扶养”,帮助,扶助养活,一般用于平辈之间。
12.【肤浅浮浅】“肤浅”局限于表面,常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不透等;“浮浅”着重于浮在表面,指认识浅薄,不扎实。
13.【分子份子】“分子”属于某一阶级、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
如知识分子、积极分子。
语文易混淆词语汇总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汇总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交流。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三)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三)71、窝里斗:指家庭或团体内部发生争斗和冲突。
72、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自家人损害自家人的利益。
73、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74、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原指人平时受国家培养,一旦国家急需,就要奋力报效。
现也泛指平时长期勤奋训练,在关键的时候就能发挥作用。
75、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76、东方不亮西方亮:表示尚有选择的空间。
7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喻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78、赶鸭子上架:比喻被迫去做不得已的,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79、高不成低不就:指在选择事物或选择配偶时,好的得不到,差的又不合心意。
80、一锤子买卖:一次性的交易,多指不法商贩的行为,含贬义。
81、有眼不识泰山:比喻浅陋无知,认不出有地位有能耐的人。
82、宰相肚里能撑船:比喻人有度量,能容忍、原谅别人。
83、台柱子:比喻集体中的骨干。
84、过五关斩六将:比喻曾经值得骄傲的业绩,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85、好了伤疤忘了痛:比喻过上了舒心的日子就忘了过去的苦日子。
86、海水不可斗量:比喻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而加以低估。
87、恨铁不成钢:恨某人不争气,不成材。
88、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不思主观努力,用以批评一种因循守旧的思想。
89、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比喻态度强硬,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能得到更多的照顾。
90、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原指精彩的舞台表演需要长期艰苦的排练,也泛指各方面的成果都要靠艰辛的训练、准备才能取得。
91、听风就是雨:刚听到一点风声就信以为真。
92、挖墙脚: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
93、乱点鸳鸯谱:形容,胡乱凑合。
94、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
95、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96、七大姑八大姨:泛指各种各样的女性亲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三)
71、窝里斗:指家庭或团体内部发生争斗和冲突。
72、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自家人损害自家人的利益。
73、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74、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原指军人平时受国家培养,一旦国家急需,就要奋力报效。
现也泛指平时长期勤奋训练,在关键的时候就能发挥作用。
75、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76、东方不亮西方亮:表示尚有选择的空间。
7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喻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78、赶鸭子上架:比喻被迫去做不得已的,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79、高不成低不就:指在选择事物或选择配偶时,好的得不到,差
的又不合心意。
80、一锤子买卖:一次性的交易,多指不法商贩的行为,含贬义。
81、有眼不识泰山:比喻浅陋无知,认不出有地位有能耐的人。
82、宰相肚里能撑船:比喻人有度量,能容忍、原谅别人。
83、台柱子:比喻集体中的骨干。
84、过五关斩六将:比喻曾经值得骄傲的业绩,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85、好了伤疤忘了痛:比喻过上了舒心的日子就忘了过去的苦日子。
86、海水不可斗量:比喻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而加以低估。
87、恨铁不成钢:恨某人不争气,不成材。
88、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不思主观努力,用以批评一种因循守旧的思想。
89、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比喻态度强硬,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能得到更多的照顾。
90、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原指精彩的舞台表演需要长期艰苦的排练,也泛指各方面的成果都要靠艰辛的训练、准备才能取得。
91、听风就是雨:刚听到一点风声就信以为真。
92、挖墙脚: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
93、乱点鸳鸯谱:形容瞎指挥,胡乱凑合。
94、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
95、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96、七大姑八大姨:泛指各种各样的女性亲戚。
97、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太出名了会招来麻烦,也指人为了保住名位而变得保守。
98、山不转水转:比喻情况总是在变化的,一时不顺利也不必懊恼和悲观。
99、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100、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多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