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运动总论
主教制度乃是建立绝对君权者必要整治 的对象。世俗君王要全面控制教会,使 教会变成由政府全面监控、只向君主负 责的民族教会。 反教权主义(Anti-clericalism)是民 间民族主义思想浓厚的中阶层级的普遍 倾向。
民族主义思想对宗教改革有重要的影 响,宗教改革每每开始于民族主义思 想抬头,但民族国家却又未曾建立的 地区。 宗教改革多数发生在某些中央政治权 力不足的国家,如德国及瑞士。只有 在这些尚未建立民族国家的地区里, 反教皇意识、反对基督教世界等普世 主义观念,才会取得压倒性的位置。
四.灵性因素 宗教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属灵觉醒运动。 宗教改革前夕教会确实是存在著豪奢 荒淫、贪污腐败、买官卖官、教士渎 职、道德水准低落等问题,为改革预 备好心灵的土壤,却并不直接促成宗 教改革的发生。
教会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仅是罪恶的 问题,而是旧有的属灵模式失效。 过去建造在农业社会基础上的属灵标 准与要求,已无法满足商业化的城市 生活与世俗心灵。 昔日那种依附权威,依靠教会、圣职 人员、圣礼等中介机制来接触上帝的 方法,已难以安慰渴求独立思考与自 行经验的宗教心灵。
第二章 宗教改革运动总 论
第一节 宗教改革的内容和分类
一、什么是宗教改革? 1.一场伟大的属灵觉醒运动 宗教改革是一场属灵觉醒运动、神学 思想运动。 从其开端而言,宗教改革是由属灵及 神学的觉醒所引发的。它在本质上是 宗教而非政治运动。
宗教改革却不是一场道德重整运动, 它的要旨不在乎扫除教会罪恶。 教会如果只在行为上存在偏差,不足 以构成个别成员与它分裂的合法依据; 即使是短暂性的划清界线,也不能造 成长期或永久的分裂。 惟有教义上出现错谬,背离了基本真 理才使我们无法维持合一的要求,不 能与他们同负一轭。所以大公教会不 是在道德上出现问题,乃是教义上出 现严重偏差,才促成宗教改革的发生。
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宗教改革运动有哪些
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宗教改革运动有哪些宗教改革运动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社会、政治、文化和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宗教改革运动。
首先要提到的是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
16 世纪初,马丁·路德在德国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教义问题提出了强烈的批判。
当时,教会通过售卖赎罪券等方式聚敛财富,这引起了民众的极大不满。
马丁·路德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即人们凭借对上帝的信仰即可获得拯救,而不是通过购买赎罪券或其他宗教仪式。
他还强调《圣经》的权威高于教会传统和教皇的权威,主张每个信徒都有权自己阅读和解释《圣经》。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迅速传播开来,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它不仅推动了新教的兴起,如路德宗,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对欧洲的宗教格局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加尔文在瑞士开展改革,他的教义强调上帝的预定论,认为上帝早已预定了谁将得救,谁将沉沦。
这种预定论虽然看似冷酷,但却激励了信徒努力工作,追求道德上的完善,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了一个以宗教为核心的神权共和国,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管理。
加尔文主义在欧洲和北美等地广泛传播,对当地的宗教、政治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英国的宗教改革也具有重要地位。
亨利八世因为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廷发生冲突,最终导致英国与罗马教廷决裂。
他建立了英国国教会,即圣公会。
英国的宗教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政治和经济的考虑,但也推动了英国宗教和社会的变革。
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国教会的教义和仪式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确立。
宗教改革运动还包括慈运理在瑞士苏黎世的改革。
他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废除弥撒中的一些元素,并强调《圣经》的权威。
慈运理的改革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第五单元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主要事件
评 价 影 响 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 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 发展; 2、经济上:确立适应资产阶级 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 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财产,有 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精神文化: ①打破了教会 精神垄断,解放人们的思想, 发展了人文主义;②促进了西 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 发展;③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 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提供了旗帜(尼、英资产阶级 革命
德国马 丁· 路德的 宗教改革 ( “因信称 义” ) 瑞士日内瓦 加尔文宗教 改革(先定 论) 英国亨利八 世宗教改革
一、选择题: 16世纪西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反对天主教神 学的宗教改革的形式。请回答1~2题。 1.马丁· 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英国借助王权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
三、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
1、思想:继文艺复兴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进一步打击教会权威,; 2、政治:沉重打击天主教会在各国封建统治,促进了 欧洲民族国家发展;宗教改革也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 命的斗争旗帜; 3、经济:新教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 生活方式,夺取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促进资本主义的 发展; 4、文化: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宗教改革使各国 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二、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 《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 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 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利,教皇 无权干涉英国的教会事务。结果 英王获得教会的大量财富,削弱 了教会实力,加强了王权。
亨 利 八 世
宗教改革运动
不同
(1)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
却强调神的伟大,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宗教问题上,文艺复兴揭露教会的罪恶,但对宗教 和解和宽容。而宗教改革主张宗教改革,形成不受罗 马教皇控制的各种形式的新教派。 (3)文艺复兴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上层,而宗教改革 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方式手段上,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旗 号宣扬资产阶级思想. 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改革外衣 进行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政治运动。
课堂检测:要求关上书本,独立完成。
系统集成6课课后巩固演练 选择题:3﹑4题 材料题:6题(3)(4)小题
情景体验
教皇利欧十世(1513-1521),生活豪侈淫 逸,而酷爱艺术。为兴建圣彼得大教堂,大肆 售卖赎罪券,以作为筹款的财路。 教会宣称:“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 在箱子里,你的亲人就从炼狱的火焰中出来 了。” 更有甚者说:“你投下银钱,现在我看见你 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只剩右腿还在 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
马丁•路德,16世纪德国宗教改 革运动的发起者。出生于富裕市民家 庭,少年时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18 岁时进入爱尔福特大学学习法律。 1505年,他断然放弃学业,进了奥古 斯丁修道院,当上了修道士,希望通 过苦修,求上帝赦免自己的罪过,后 入神学院学习。1507年成为教士, 1512年获得神学博士学位,不久应聘 为萨克森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以 后长期在该校任教。曾于1510和1511 年两次访问罗马,目睹了罗马教廷的 腐败,这促使他改变了对天主教会的 马丁•路德 传统看法,并从事于宗教改革。先后 发表《罗马教皇权》《论基督徒的自 (1483—1546) 由》和《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 书》。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序幕。 开始 1517.10.马丁· ①只要虔诚信仰,灵魂便可获救(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观点 ②《圣经》高于教皇教会,圣徒可以直接阅读解释《圣经》
第五章 宗教改革运动
第一节 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背景
一、背景 (一)随着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的兴 起,在各个国家建立的具有中央集权性质 的王权政治出现了对宗教的支配权和教会 国家化的要求。 (二)由于罗马教会自身的问题(垄断土 地、政教不分、腐化堕落),一些神学家 (如威克里夫、胡司)从本民族利益出发, 要求教会民族化。
(三)宗教改革是一场争取信仰自由、思想 自由的运动,它一方面肯定了人的世俗诉求,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塑造了 后来西方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的文化传统。 (四)宗教改革打破了神学对科学和自由思 想的禁锢,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比如 民众教育的普及、公共教育体系的建立,对 科学真理和宗教真理分离的提倡等都推动了 人的思想的启蒙。 (五)新教反对教士独身,反对违背人性的 禁欲主义,从此,教士结婚成为一种正常的 现象。教士结婚是宗教改革中最有影响的一 项革命。
(二)马丁·路德(1483—1546)
1、路德主要吸收了保罗和奥古斯丁的
神学思想,提倡“因信称义”,即人 的救赎不在于教皇和教会而在于人的 个人信仰,只要信仰上帝的人,都能 得到上帝的恩典。 2、受到犹太教信徒和上帝之间的交流 不需凭借其他中介思想的影响,直接 从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翻译《圣经》, 使得广大信众能直接接触圣经原文, 从而揭露罗马教会任意篡改《圣经》 原文、愚弄人们的可耻行径。
三、罗马教廷改革的意义 1、明确了教义、纯洁了教会,规范了教士 行为。 2、巩固了天主教在欧洲的地盘,拓展了海 外传教活动,使得传教区域不断扩大。 1543年,西班牙人罗耀拉在巴黎创建“耶稣 会”。 3、教会对教育的重视,使得欧洲人的文化 知识水平大大提高。 4、对善行的强调推动了欧洲慈善事业的发 展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宗教改革运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6世纪的欧洲是处于神权主义时代的,天主教会在欧洲世界的突出地位不容置疑。
但这个时代也孕育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这场运动持续了几十年,彻底改变了欧洲宗教和政治面貌。
对于这个题目,我们将从宗教改革运动的起因、发展以及对欧洲社会日后产生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加以探究。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起因宗教改革运动起源于16世纪早期的欧洲,是由一位德国修道士——马丁·路德首先发起的。
当时由于天主教会的腐败以及罗马教皇利用教会权力谋取个人利益等问题不断涌现,使得欧洲民众对宗教机构的质疑和不满不断上升。
而路德之所以能够成为改革的旗手,是因为他对天主教会的及时批评和对基督宗教的重新思考。
其中他批判的著名举措是,撤销了一些罪人可赎取免罪宣言的做法,指责天主教会放纵拉丁僧侣的奢侈和个人欲望、贪污、堕落等种种弊病。
宗教改革的确切历程是催化因素令其在欧洲得以兴起。
16世纪初,商业、军事、科技等多方面的发展都催生了欧洲的文化疲劳。
各地政治和经济体系暴露出的问题开始引起人们对公共标准的重新思考与反思。
同时,新教徒的出现和天主教会对他们的迫害,引起了一些士绅和城市居民的怒火,为宗教改革的发展提供了汲取能量的源泉。
二、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经过马丁·路德的呼吁,德国、瑞士、荷兰等地的基督教教会和信仰界很快响应了。
各地的新教派系不断涌现并推翻了天主教的统治地位,由此形成了新教教派,包括路德宗、加尔文宗、英国国教、长老会、浸信会等。
各新教派系主张的信仰具有不同特点。
路德宗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发展出了独立的学说,英国国教则由英王亨利八世建立,被视为基于政治利益而非对信仰规范的追求。
这些措施在许多方面推动了对欧洲的教会、政治等体系的思考和实践改革。
天主教会对改革的回应由于各种原因比较迟缓,导致改革派的分裂与壮大。
此外,欧洲大陆和英国天主教与新教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争端,也成为欧洲文明史上的一段重要的篇章。
历史中的宗教改革运动
历史中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自从16世纪初开始在欧洲兴起以来,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运动涵盖了从宗教信仰的改革到政治、社会和文化的革新,为现代社会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本文将探讨历史中的宗教改革运动,介绍其背景、主要人物和影响,并梳理出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宗教改革运动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当时天主教会在西方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并且有许多教义和实践引发了人们的质疑。
同时,当时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也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机遇。
例如,新的商品经济和城市化带来了对世俗价值观的重视,人们开始对贵族特权和教会的腐败行为感到不满。
因此,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一些早期宗教改革者开始呼吁对天主教会进行改革。
二、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人物1.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他于1517年发布了《九十五条论纲》,质疑了天主教会的一些教义和实践,尤其是对贩卖赎罪券的批评。
路德的行动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并催生了新的基督教教派——路德宗。
2.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约翰·加尔文是宗教改革运动中另一位领袖人物。
他在瑞士发起了一场举世瞩目的改革,提出了基督教的重要原则,如“预定论”和“上帝权宜”。
加尔文的思想对后来的改革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影响了欧洲各地的宗教发展。
三、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1. 教会分裂宗教改革运动导致了天主教会的分裂,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基督教教派,如路德宗、加尔文宗和英国国教会等。
这些教派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基督教的格局,也为后来宗教自由和多元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宗教战争宗教改革不仅仅是一场理性的讨论,也导致了一系列宗教战争。
根据宗教信仰的不同,各个国家和区域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例如,十六世纪的法国胡格诺战争和十七世纪的三十年战争都是因为宗教差异而引发的。
宗教战争给欧洲大陆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但也加速了宗教自由的确立。
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通常指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出台为止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该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同时也瓦解了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
该运动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
宗教改革期间,代表人物包括: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约翰·卫斯理等。
宗教改革运动通常被认为是现代世界的开始。
伴随文艺复兴运动,科学革命,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宗教改革运动改变了西方世界的认知。
宗教改革运动最明显的后果是导致西方基督宗教的分裂以及各分裂教派间长期的误解和敌意。
从积极方面来看,宗教改革对教会生活进行了必要的净化,对教义给予了必要的澄清。
宗教信仰变得更加个人化,也更私人化。
天主教和新教两者都进行了灵修的革新,都强调人内在地与上帝相遇。
宗教文化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新教引入了会众的咏唱,天主教灵修在巴洛克艺术和音乐方面得以体现。
世俗文化也受到影响。
路德的《圣经》翻译深刻影响了德语的发展。
他宣讲的每个人直接被上帝召叫,影响到平信徒文化的出现,与神圣领域分离。
教权衰落和教会财产的丧失促成欧洲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加强。
宗教改革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改变了政教合一的局面。
实行宗教宽容或宗教自由是宗教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自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以来,各个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教会对所谓异端一直采取敌对、镇压的政策。
新教的路德宗和归正宗对所谓异端也都不予宽容。
路德本人虽然反对在信仰问题上使用暴力,但后来他实际参与了对再洗礼派的迫害;加尔文甚至走得更远。
宗教改革后期,新教各派的做法有所改变。
多次宗教战争之后缔结的和约均规定天主教、新教以及新教的路德宗和归正宗并存,享受同等的信仰自由和政治权利。
这标志着宗教迫害的旧时代的结束。
16世纪末对异端处以死刑的事例已近绝迹。
宗教改革的内容和评价
宗教改革的内容和评价宗教改革是指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系列宗教革新运动,主要是指基督教改革运动。
在这一时期,一些宗教领袖和思想家对天主教会的教义和实践提出了批评,试图改革教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教义、教会制度和礼拜仪式等。
宗教改革不仅对欧洲宗教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西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宗教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宗教教义的改革:宗教改革的先驱者们对天主教教义的一些核心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唯独信仰”的观点,主张个人对上帝的信仰和救赎的重要性,与天主教的教义相悖。
其他宗教改革者如加尔文和宗教改革派的教义也对天主教的一些观点提出了质疑,并试图建立自己的教义体系。
2. 教会制度的改革:宗教改革运动还试图改革教会的组织结构和权力体系。
天主教会在宗教改革之前的时期,教皇拥有极大的权力,教会的财富也非常庞大。
宗教改革者们对教会的财富和权力进行了批评,主张教会应该回归简朴和纯净的信仰,拒绝世俗的权力和财富。
3. 礼拜仪式的改革:宗教改革者还对教会的礼拜仪式和教会的宗教仪式提出了批评。
他们主张教会的礼拜应该更加简洁和亲民,拒绝过多的仪式和仪式的繁杂。
一些宗教改革者还主张使用普通百姓可以理解的语言进行宗教仪式和礼拜。
宗教改革在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教会和社会产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首先,宗教改革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和影响力。
宗教改革者们对教会的批评和改革呼声引起了大量民众的共鸣,许多人纷纷加入宗教改革运动,从而削弱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其次,宗教改革对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宗教改革者们主张普及教育,提倡人民能够阅读圣经和学习宗教知识。
这对普及教育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创造了条件。
此外,宗教改革也对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宗教改革的思想倡导了个人对上帝的直接联系,强调了个人的自由和责任。
欧洲近代三大思想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⑤推动了文化和科学的发展。
⑥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⑦但不把宗教改革理解为思想解放运动,因为还是受到宗教迷信的控制。
三.启蒙运动
1.概述;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的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王权、教权、特权),主张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反对迷信,提倡理性科学精神。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提供了理论武器,为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政权,设计了政治制度。
欧洲近代三大思想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考纲要求: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课标表述:
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宗教改革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后来兴起了反对国教的清教,更பைடு நூலகம்合资产阶级的需要,正是清教徒发动了英国革命。
(4)法国宗教改革:
表现为新教徒和旧教徒之间的长期战争(胡格诺战争)。
(5)罗马教廷的对策:发动教会纯洁运动
革除内部弊端,惩治贪污腐化。坚持教义,将新教和新思想指为异端(布鲁诺被烧死),加以严厉打击。组织耶稣会,对外传教,扩大影响(明末清初传教士来华)。
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赞美了人体的美丽和人性的伟大
C.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2)天主教会的反动性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1)
等高尚美德 • ④主张建立_共__和__式__的__长__老_制度;建立_政__教__合__一_的政权
3、历史作用
• ①社会风气的变化 • ②产生了广泛的国际性影响
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其主要原因不是出于纯洁信仰,而是出 于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其目的是维护日益强大的王 权。
• ③是什么原因引发了的英国宗教改革?其实质反映了什 么?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亨利八世的一场离婚案。 实质是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改革的原因
A、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 教改革; B、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 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C、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的异同
相同之处: 【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之处: 【1】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
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 【2】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特别
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加尔文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冲破了天主教会不可动摇的权 威。加尔文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为资产 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影响 极大,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主张选 民要有奋斗精神,要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 美德,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 态;加尔文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建立政教 合一的政权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成为日后尼 德兰革命和英国清教徒革命的旗帜。
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16世纪兴起的一次改革运动,以其反对教会的极端统治和压迫而闻名。
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宗教对其发展的阻碍而发动的一场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
其从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开始爆发到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改革国教而到达高潮,在欧洲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一、宗教改革运动:16世纪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宗教改革为旗号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
主要反对教皇通过教会对全国进行控制以及天主教会内的骄奢腐化。
二、背景:中世纪后期的欧洲,教廷势力越来越大,教会占有土地,出售赎罪券,与世俗政权联系密切又彼此争斗,教廷和一些教士的腐化极其严重,各阶层民众对之日益不满。
1517 年10月31日,德国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抨击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矛头直指罗马教皇,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520 年,路德又发表《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敦促教廷和教会恢复使徒时代的廉洁和简朴。
此后宗教改革运动迅速在欧洲展开,并且形成一些派别。
三、主要起因:1、经济方面;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方面: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3、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4、宗教方面:天主教会腐败,基督教徒要求振兴基督教。
四、主要内容: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不承认教皇和教会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力,强调信徒因信称义(得救),教皇和赎罪卷均无赦罪效能,信徒能直接与上帝相通,无须由教会做中介,要求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简化形式,主张教士可以婚娶等等。
路德的主张得到市民上层和部分德国诸侯的支持。
运动从改革教会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以闵采尔为代表的平民革命派主张用武力推翻现存封建制度,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产的千年王国,参加并领导了1524—1525年的德国农民战争。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传播,思想观念上的更新,促进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发生在十六世纪的西欧宗教改革运动被恩格斯称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时期,整个欧洲从西向东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是15、16世纪欧洲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事件,是包括农民战争这一危急时间在内的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它树立起了人的权威与尊严,摧毁了教会这个上帝在人间的最大权威,推翻了神权对人世的统治,促进世俗国家权力的恢复,重新唤醒民族意识,培养了资本主义精神,并且孕育了近代科学。
官方为了社会的统一、团结和安定、长治久安,就必须创造或者抓住某种思想体系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用自己的政治力量,保证政教合一,保证用这一思想体系进行文化统一、思想统一、信仰统一。
基督教的思想体系一直保持着一种连贯性,这种思想体系从罗马帝国后期以来,一直是欧洲人民信仰和遵从的思想观念。
但到了中世纪末期,以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为代表的新教,对传统的基督教做了重大改革,且在当时的欧洲社会上获得了相当多人的支持、赞同和接受。
一直以来,罗马教会都是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领袖。
罗马教会从来认为:只有自己才拥有解释《圣经》的权利。
但以路德为代表的新教宣称:这个权利并不专属于罗马教会,它属于每一个基督徒。
全体基督徒都是教士,都有资格站在上帝面前,为自己和别人祈祷,并在宗教的事情上互相开导。
在宗教改革进行当中,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武器,对封建教会的统治地位和封建特权、等级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近代意义的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在运动中已经初步得到表达。
以个人的信仰自由为基础,各国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所需的新教教义。
结果不仅在精神上为信仰方式与信仰仪式的转变提供了论证,而且在实践上为教徒按照平等原则组织廉价教会起到了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政治制度上的变更。
新兴起的专制主义的国王们要求自己在国内的绝对权威,而且,他们希望不再让教皇在自己的领土上征税,希望自己能对教会财产征税,甚至攫取教会的财产。
课件7: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是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二个国王, 亨利七世的次子,伊丽莎白一世的父亲。他 18岁即位并娶寡嫂凯瑟琳,因罗马教廷不批 准他的离婚,他与教会决裂,宣布英国教会 脱离罗马教廷。
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阅读教材,思考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主要原因: ①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改革——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②英国社会各阶层与王室要求改革——民族国家兴起的要求; ③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④亨利八世离婚案(直接原因);
三、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
“圣巴托洛缪之夜”大屠杀
1572年8月24日凌晨,巴黎数万名天 主教民伙同警察士兵对城内的胡格诺教徒 进行血腥的大屠杀。
继巴黎大屠杀之后,许多其他法国城 镇也发生了屠杀胡格诺教徒的事件。由此 又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宗教战争,直到 1598年南特敕令颁布后才告停息。
圣巴瑟洛缪之夜
一、加尔文宗教改革
1、背景
在大学里,加尔文抓紧一切时间来充实自己。学法律的他又迷上了 哲学。路德教的新思想如同磁铁一样强烈地吸引着他。大学毕业以后, 教学工作之余,他便设法和新教团体保持密切联系。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加尔文在巴黎读书期间,阅读了大量文艺复兴思想家的作品,深受 人文主义影响,从而发现教皇制度的迷信性质,并且否定大公教会的神 职人员制度、对传统的过分高举,和对弥撒及圣礼等看法。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三、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
思考: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政治、经济、思想)
①政治上: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 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经济上: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上: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即将到来的资 产阶级革命作了准备。
教学设计5: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尔文宗教改革历史作用、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结果、宗教改革的影响。
难点:先定论、加尔文与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性质、英国国教与清教徒。
【导入新课】16世纪欧洲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宗教改革运动。
德意志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首先打破了西欧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揭开了向天主教宣战的序幕,接着各国纷纷响应。
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下,出现了加尔文教、英国国教等新教派。
加尔文在日内瓦的宗教改革是继路德宗教改革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宗教改革运动,并将这场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推向了高潮。
那么,在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扩展的情景是怎样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加尔文宗教改革:1、背景:(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3)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
2、内容:①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在加尔文看来,《圣经》是按照上帝的授意写出来的。
因此,《圣经》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教会和国家的权威也只能来源于《圣经》。
和路德一样,他认为“信仰耶稣即可免罪”,人们要想得救,只能靠自己的笃信;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取消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共和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只保留洗礼和圣餐;改组市议会,建立日内瓦政教合一的政权体制,使日内瓦成为加尔文归正宗的坚强堡垒;③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思想核心):“先定论”这一思想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加尔文拿先定论来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他说:“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一个被上帝拣选的人,内心必然充满了对上帝真诚的信仰,肯定会为了上帝而努力勤奋地劳动,过一种纯朴节俭的道德生活。
加尔文则把人的工作、日常生活以及一切世俗劳动,都看作是为了荣耀上帝的崇高目的,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的意义,从而为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神学根据和宗教动力。
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摘要你自己摘一点儿、关键词:宗教改革、一般认为,兴起于16 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社会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围绕宗教、教会及与封建政权等关系问题展开的,对于推动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除此之外,16 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还从基本教义、教会责权以及教俗关系等方面对正统的天主教会进行了改革,进一步释放和弘扬了文艺复兴以来不断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加速了基督教个人主义的崛起,同时也推动了天主教本身的近代化。
对天主教及其教会进行改革的诉求在欧洲由来已久,而各种改革要求所指向的重点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天主教会的世俗化和天主教会的腐败。
首先,天主教会的世俗化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从宗教的本质来说,天主教会应该是一个高度神圣的机构,其宗旨只有一个:将上帝的荣耀和福音带给人间,并通过各种圣事活动来洗涤众生的原罪、使其灵魂最终得救、死后得以步入天堂,因而其存在的意义应当而且仅在于灵魂救赎,它不应该涉足彼岸世界之外的世俗生活。
然而,在基督教会诞生不久,基督教早期教父们即显示出与世俗的罗马帝国合流的趋势。
进入中世纪后,这种世俗化趋势又不断加强,教会不断接受来自俗界的大量土地馈赠,迅速成长为西欧首屈一指的大封建主。
教会像领主一样收取地租,各级主教因此过着富比王侯的生活;此外,天主教会还接受教徒的大量捐赠,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享有各种世俗的特权。
可以说,从西欧封建社会一开始,天主教会就同时是以灵魂救赎者和封建领主的双重身份存在和发展的。
到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所拥有的权利和财富已经远远超出了维持其正常运转的基本需要,教会的圣洁形象也日益被世俗化的色彩所掩盖。
天主教会的世俗化,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从天主教的宗旨来说,这种对世俗经济生活的过度介入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宗教腐败。
由于大量教会产业的存在与经营,使得各级教会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世俗生活而非信徒灵魂的救赎,从而日益超出了宗教的本质工作,成为一种典型的“不务正业”。
宗教改革运动名词解释
宗教改革运动名词解释宗教改革运动是一种在15世纪早期欧洲由基督教宗教改革家发起的潮流,旨在重塑欧洲基督教宗教体系。
它由一系列重要事件组成,其中包括马丁路德在1517年扬言“宗教改革”,欧洲新兴的国家和集团对罗马教会的叛逆斗争,以及基督教宗教联合会的形成。
虽然宗教改革的吸引力很大,但它最终形成的结果与原始设想存在显着不同。
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这个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
他在1517年4月发表了95条论据,谴责罗马教会的各种错误,包括扩大宗教和政治权力,并激起了教会改革的运动。
他的观点已经被多种派别所采纳,形成了三支教派:路德会,新教和基督教会。
虽然早期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教会官员和政治领导人普遍反对,但却引发了一场欧洲宗教改革的斗争。
二、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文化,宗教信仰和政治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正是这种影响使宗教改革运动成为英国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宗教改革运动给欧洲带来了宗教纷争,也促进了欧洲普遍向新教会的转变。
它还促进了欧洲基督教政治理论的发展,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并影响了欧洲文化的方方面面。
三、宗教改革的结果尽管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传承和宗教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但宗教改革的最终形式却不完全符合当时的设想。
基督教的分裂和许多新教派的出现给整个欧洲带来了宗教和政治冲突,甚至导致了宗教战争。
此外,基督教的重新统一受到宗教改革者没有想到的干扰,教会与宗教改革者之间的矛盾也未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此外,改革运动也在某种程度上开创了科学革命,其结果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欧洲文化发展。
总之,宗教改革运动是一种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运动。
它发起了一场欧洲宗教改革的斗争,影响了欧洲文化,宗教信仰和政治结构,但最终形成的结果与原始设想存在差异。
宗教改革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欧洲历史,以便更好地决定未来的步伐。
第三节宗教改革
美剧《伊丽莎白一世》剧照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改革 人物 马 丁· 路 德
加尔 文
新教派 核心教义 别 路德教 ①“因信称义”②全体信 徒皆教士③信仰的唯一根 据是《圣经》
其它主张
简化仪式神 甫娶妻蔑视 权威
影响地 域 德国北 欧
法国英 国等
加尔文 ①《圣经》权威至高无上; 简化仪式选 教 ②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 举神职生活 论 节俭
宗教改革
YANGTZE NOR 本 内 容
二、德国宗教改革 三、加尔文与瑞士宗教改革 四、英国宗教改革 五、对宗教改革运动的评价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一、宗教改革的一般背景
1、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中世纪西欧的整个 文化思想领域受天主教的神学思想统治,以 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群众要求冲破封建神学 思想体系的束缚,获得解放,这是16世纪宗 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二、德国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16世纪欧 洲宗教改革倡导者,新教路 德宗创始人。路德出身于富 裕市民家庭,18岁进入爱 尔福特大学攻读法律,信仰 十分虔诚。 1505年,他断 然放弃学业,进了奥古斯丁 修道院,当上了修道士 。 1512年,路德获神学博士 学位,并被任命为维登堡修 道院副院长和维登堡大学神 学教授。
亨利八世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美国电视剧《都铎 王朝》剧照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5.23课 宗教改革运动
1、理论基础:“因信称义”。简化宗教 仪式,神职人员可娶妻;
天主教的“因行称义”路德教的“因信称义”
上帝 上帝
神职人员
信徒
信徒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文章发表
1、理论基础:“因信称义”。简化宗教 仪式,神职人员可娶妻; 2、《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在上帝和《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材料一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 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 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 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在喊: 罗马教廷该死!” ——《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时的德国》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开始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 将一份辩论提纲按照神学辩 论的惯例张贴在德国维滕堡 教堂大门上,名为《关于赎 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 十五条论纲》),这是新教 的宗教改革运动之始。这一 天被新教国家定为“改革 节”。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开始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第27条 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 叮当作响时,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 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 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被赦罪 或免罪。
亨利八世 伊丽莎白一世 亨利八世
伊丽莎白一世 Elizabeth Ⅰ (1533-1603) 英国都铎王朝黄金时代 的缔造者,亨利八世的公主, 1533年9月7日生于格林尼治。 她受过良好教育,通晓拉丁、 法、意大利等语,信仰新教。 早年便卷入复杂的宫廷斗争。 作为女王,她战胜过不可一 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是不 列颠帝国海上传奇的奠基人, 是英格兰宗教改革平和化及 伊丽莎白一世 民族统一的坚决倡导者和执 行人。
宗教改革
利玛窦
汤若望
耶稣会的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中等和高等教育方面。在一 些国家中逐渐建立了学院体制并获得成功。
1. 耶稣会学校分为低级学院和高级学院两级。低级 学院设6个年级,相当于文科中学。高级学院又称 哲学部,修业3~4年,相当于大学。有些学院还在 哲学部之上设有神学部,学制5~6年。 2. 学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统一的规章制度,讲授 人文主义学科和宗教知识。 3. 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使用讲演、辩论等方法, 尤其重视复习的作用,还运用竞争来刺激学生的 学习兴趣。 4. 学校环境优美,设备完善。 5. 重视师资。没有修完高级学院哲学部课程并取得 学位者不能在低级学院任教,大学教授必须修完 哲学部和神学部的课程并取得博士学位。
约翰〃加尔文1509-1564)
加尔文派教育家对欧洲各国影响很大,在加尔文当权时期,日内瓦成为 各国受压迫新教徒的避难所。这些人在日内瓦吸收了加尔文派教义和 教育思想后带回本国,使加尔文派教义风靡法国、德国、荷兰、苏格 兰和美国。 受影响最大的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的尼德兰,他们在加尔文新 教的旗帜下成功的进行了尼德兰革命。革命后尼德兰在16-17世纪之间 成为欧洲教育最发达的国家。
马丁〃路德(1483—1546) 德国宗教改革的领导人和教 育家。在西方他首次提出在 全民中普及教育的思想,对 德国学校教育改革和西方教 育思想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
二、教育实践 1.梅兰克顿和《萨克森学校计划》 高等教育方面:他按照新教的方针改组了著名的海德堡大学,后来又组建了 马尔堡大学、哥尼斯堡大学、耶拿大学等。 中等教育方面的教育贡献主要在于他在1528年发表的《萨克森学校计划》, 将中学分为初级(学习基本的拉丁语读写知识)、中级(学习拉丁语法规 则和宗教课程)、高级(学习古典拉丁文著作、辩证法和修辞学等,为升 入大学做准备)三级,从而为德国中等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2.斯图谟的古典中学实践 把原有的3所拉丁学校改组为具有大学预科性质的斯图谟文科中学。他把全 校的师生分成10个年级,每个年级由一位教师管理并有特定的课程表,规 定应读的书籍和应采取的教学法等。课程主要是古典文学、逻辑学等,本 族语受到忽视,自然科学的课程也很少。这所中学不仅培养了很多有影响 力的毕业生,而且其办学模式成为后世西方文科中学的范型。 3.布根哈根与初等学校的建立 布根哈根帮助路德改革德意志北部各地的教会和学校。在他的推动下,根 据路德的理想在每个教区建立起教区小学,课程有阅读、习字、宗教,用 德语教学,男女均可入学。在城市则设立拉丁学校,课程主要包括拉丁文、 希腊文、希伯来文、雄辩术、修辞学、数学、教义问答和音乐等。布根哈 根在德国北部主要致力于小学的改组和建立,人们称他为“平民学校之 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改革运动(Reformation)
16世纪在欧洲出现的以宗教改革为内容的大规模社会政治运动。
中世纪后期的欧洲,教廷势力越来越大,教会占有土地,出售赎罪券,与世俗政权联系密切又彼此争斗,教廷和一些教士的腐化极其严重,各阶层民众对之日益不满。
1517 年10月31日,德国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抨击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矛头直指罗马教皇,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520 年,路德又发表《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敦促教廷和教会恢复使徒时代的廉洁和简朴。
此后宗教改革运动迅速在欧洲展开。
在德国,出现了一批支持路德主张的封建主和市民教会;在瑞士,出现了以加尔文、茨温利为首的激进改革;在英国,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反对罗马教会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出售赎罪券;不承认教会有解释《圣经》的绝对权威,不承认教士沟通神人的中介作用,认为《圣经》是信仰的最高原则,因信即可称义,教徒能够与上帝直接相通相遇;要求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简化形式,主张教士可以婚娶。
宗教改革之后,西欧北欧各国的世俗君主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并把各国教会制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产生了脱离罗马教廷的基督教第三大派别即新教各宗派;在德国和北欧诸国有路德宗,法国、瑞士和苏格兰有加尔文宗,英国有安立甘宗等等,各种民族语言的《圣经》也相继出版。
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教会,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扫清了道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