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体育科研特点及热点——邢文华
对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文化学研究
对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文化学研究①吴小花(陕西咸阳师范学院远程教育中心,咸阳 712000) 摘 要 建国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主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必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化。
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中国竞技体育文化建设。
本文通过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背景和其文化学内涵、内容的剖析,阐述了新时期文化建设对竞技体育的影响。
并指出完善竞技体育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时代文化特征等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这对我们进一步弘扬体育文化和促进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竞技体育 文化学 市场经济现代奥运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已经不仅局限于体育领域。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体育竞赛已经结束,所获得的51块金牌是中国竞技体育所能达到的高峰,但是中国从北京奥运会收获的不应该仅仅是这些金牌或者经济收入,也不应该仅仅作为一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盛会。
中国从奥运文化能获得什么样的收获?北京奥运对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需要很长时间去反思和总结。
认真思考竞技体育的文化学内涵,应该成为中国体育理论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竞技体育的文化学内涵文化学,就是关于不同种类文化形成、发展、消亡及其特征的学科。
竞技体育的文化学研究,就是关于竞技体育的文化学特征以及如何培养其文化特征的研究。
审视中国竞技体育的文化学效应,是因为现代中国竞技体育的形态、特征与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的新文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且竞技体育在新一代社会成员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激烈的比赛和鲜活的明星形象,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或说教更具有价值。
这也是现代竞技体育的最大魅力。
但是由于体育管理机制改革才刚刚开始,计划经济的模式还没有彻底消除。
真正意义上建立在市场经济上的竞技体育还没有形成明显的文化学效应。
如何将中国竞技体育建设成为一种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现象,做到既与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又与中国新时期文化建设的趋势高度吻合,有利于中国民族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平稳过渡是中国体育界和文化界必须解决的问题。
体育运动领域攻击性行为研究述评
这种本能在竞争性极强的体 育运动中表现的尤为突出。随着竞 技体 育商业化和职业 化高度发展 , 各级别体育赛事 的不断增 多, 高额奖金的持续刺激 , 极端 民族主义的悄然抬头 , 育运动领域 体 中攻击性行为也越来越多 ,诸 如赛 场双 方队员违 反体 育道 德的 侵犯 、 球迷 因争执 出现骚乱 、 运动 员攻击 裁判员和教练 员甚 至观 众 的事件的报道屡见 不鲜 。 为此 , 攻击 性行 为研究一直是体 育社 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 热点问题 。运动心理 学家对 此进 行大量 的 研究 , 对体育运动 中攻 击性行 为的产生原 因 、 测量评价 、 遏制策 略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 并提 出了相 关的理论 。本文 的 目的在 于对 体育运动领域中攻击 性行 为研 究现状进 行梳理 ,以了解 目前 国 内这一领域的研 究 , 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 参考 与借鉴。 2攻击性行为概述 2 1概 念 体育运动 中的攻击行为是指在体 育运动情 景 中, 有意识地 使他人 身体 和心理 受到伤害 的行 为 [] 3 。这个定义说 明了攻击 性行 为不仅仅 指赛场上 的身体侵犯 和暴力 , 也包括对 他人心理 的伤害 。Ge n等人(9 4[] e 1 8 ) 认为攻击行 为具 有四个方面 的特 4 征: 厌恶 、 图、 意 受害者 、 受害 者的非意愿 性 ( 弓姚 家新 , 转 I 运动 心理学导论 ) 。关于攻击 行为的判别标准 , l1 8 ) ] 为可 Gi 9 6[ 认 l ( 5 以从 四 个 方 面 进 行 判 别 , 攻 击 是 ~ 种 外 显 行 为 、 击 是 ~ 种 即 攻
运动生理学的历史
我国运动生理学的历史回顾①付克翠 陈菊平(广西师范学院体育系,南宁 530023) 摘 要 运动生理学是生理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在人类认识世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仅有五十余年。
本文着重回顾了这五十年来我国运动生理学科的发展沿革,对各年代有关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向、现状、成果做了归纳总结,期望以此推动运动生理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回顾 我国 1 前 言运动生理学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以及对运动反应和适应的过程,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
它对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我国运动生理学科,基本上是空白,有关的研究和论著只是风毛麟角,50年代后,本学科的建设才得以突出,又经过10多年文化大革命引起的沉默,在80年代终于爆发,随着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学科的建设,经过不同研究方向的拓展,现今我国运动生理学的整体研究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发达水平。
2 历史回顾纵观我国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程,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某些历史原因来划分,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停滞阶段、恢复阶段。
2.1 起步阶段(建国时期一1966年)我国运动生理学起步很晚,新中国成立之前,有关的学科研究、著作少之又少,总体来说是一片空白,但正是这一片空白给我们年轻的后辈留下了发展的空间与挑战。
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有关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著作就是1940年由我国生理学界前辈蔡翘教授所著的《运动生理学》一书。
该书就当时的历史条件,仅仅从有关体力消耗的劳动生理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我国北京体育学院成立了运动生理学教研室后,于1954年从全国各地的体育院校和医学院校招调了20多名研究生,在国家的关怀和领导下,聘请了前苏联中央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专家吉潘莱特尔教授(Jipanlaiter)和前苏联列宁格勒体育科学研究所柏琴科教授(Baiqinkou)两人作为导师,完成了24篇运动生理学毕业论文,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它是我国第一本有历史意义的运动生理论文集。
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员和选材骨干 队伍 ,为历届亚运会 、奥运会后备人才 的选拔和 培养发挥 了重要 的作 用 ,有效地提 高了优秀运动 员的成 才率 。
作是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研 究和实践应用 的快速发展期 、巅峰 期 ,其特点是 :有组织 、有领导 、有计划 、系统地开展应用性 选材研究 ,运用多学科 方法建立 了项 目选材指标体系和选材等
级评价标准 ,此阶段 出了一批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成
及人 类遗 传学、现代分子生物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 理学 、 育测量学 、体育统计学等。历 体 经多年的发展 ,运动员科学选材形成了众多理论模式 ,国外有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选材研究中心依据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基
地和优 秀体 育后 备人才苗子库 ,开展 二线优 秀运动员的年度追 踪 测评 及一线招生选材测评 。在理论研究 上 ,选材研究 中,于 2 0 年启动了 “ 芽行动计 划一 06 春 上海市二 、三线运动员科学
选材模 式的研究” .新建与修订 了包括 田径、游泳 、击剑 、跳 水等 1 个项 目2 个分项 的运动 员选材指标体系和标准模型。在 5 3
22选材 标准阶段 .
2 世纪8 年代初 至9 年代 中期 ,这一 阶段的选材研 究工 0 0 0
要通过运动员选材来提升 国家优秀体育后备人 才的资源 。
1运动员科 学选材 的定义
体育科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以多门学科 为基 础。运动 员 科学选材 又是体 育科学中的分支 ,亦以多学科 为拓展基 础 ,涉
当前体育科研特点及热点邢文华讲解
研究主题(一)
?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 ? 中国国民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统的研究 ? 中国国民体质评定标准的研究 ?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的研究
研究主题(二)
? 增强国民体质的有效手段及健康促进 ? 不同人群心理健康的研究、健身方法的生 物学机理研究 ? 国民体质评价的新指标及新方法的研究 ? 健身器材的研究
3.优秀运动员训练监控和机能评定领域 (二)
? 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及检测评定方 法的研究; ? 运动性免疫机能下降发生机制及检测 评定方法的研究; ? 中枢神经疲劳的发生机制及检测评定 方法的研究 。
4.体能恢复与营养补充领域 (一)
? 奥运重点项目运动员膳食营养素平均 需要量及推荐摄入量的制定; ? 国外运动营养品研究状况的追踪及指 导; ? 营养生化新技术的开发研究;
2.运动训练科学化理论与方法领域
? 高原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应用研究; ? 赛前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应用研究; ? 体能训练的应用研究; ? 运动技术诊断的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研究; ? 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评估方法与标准的研
究。
3.优秀运动员训练监控和机能评定领域 (一)
? 优秀运动员科学训练监控系统的研究; ? 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理生化 检测及评定系统研究; ? 运动性低睾酮的发生机制及检测评定方法 的研究;
2008 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给中国体育科技
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科技奥 运”已经成为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标志。在国家 科技部、体育总局的领导和支持下,“ 2008年 奥运科技工作行动计划”和“十大研究领域” 的出台已经揭开了备战奥运的序幕。
1.运动员科学选材领域
? 从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心理学领 域,研究开发运动专项针对性更强的优秀运动 员科学选材体系; ? 建立各项目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指标体系 及科学评价系统; ? 建立我国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人才库及其 追踪监控系统。
《科研方法》试题库
《科研方法》试题库《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试题库课程编号:20101003470 课程名称: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总学时:36总学分:2适应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一、填空题1、广义的科学,是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的总称。
2、根据成果性质,体育科学研究可以分为:()性研究、()性研究和推广性研究3类;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3种类型。
3、按照研究方法的性质和地位,可将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方法、一般研究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
4、对选题的论证评价主要包括对()的论证评价、()的论证评价和预期研究结果的论证评价。
5、()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性原则是体育科学研究选题点的原则。
6、按照问卷填答者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两种形式,自填问卷和()问卷。
7、调查问卷由()、指导语、()、答案、编码及其他资料等组成。
8、从形式上看,调查问卷的问题可分为()式和封闭式两大类。
9、信度基本类型有:()信度、复本信度、()信度。
10、变量间的关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相联系的性质,它们主要有()关系、()关系、虚无关系3种类型。
11、按对观察对象的直接程度来分,观察法可分为()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12、文献的载体类型包括印刷型、()型、声像型和()型4种。
13、根据成果性质,体育科学研究可以分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推广性研究3类;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可分为:()研究、描述性研究和()性研究3种类型。
14、文献的检索效率表示检索在进行情报检索时的有效程度,即指检索系统所具备的查全能力和()能力。
15、调查问卷由封面信、()、问题、()、编码及其他资料等组成。
16、信度基本类型有:再测信度、()信度、()信度。
17、科研中假设的作用包括:指导研究、()、发展理论。
18、实验由()、实验对象、实验结果3个要素构成。
19、定性资料的整理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和汇编。
20、按照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目的,可以将论文分为()论文、会议论文和()论文等3种类型。
论文指导教师简介
论文指导教师简介亓圣华简介1992.9-1996.7就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9.9-2002.7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训练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003.9-2006.7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7.9-2009.7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方向。
1996.9至今济南大学体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本科所学专业为体育教育,硕士所学专业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在运动训练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是本人的研究方向之一。
攻读博士学位所学专业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向为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
田庄简介田庄,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足球运动训练与教学彭成简介彭成,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篮球运动训练与教学张武简介张武,男,副教授 1982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现担任体育学院排球普修、排球专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及公共体育教学工作。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张荃简介张荃,男,1963年4月生人,副教授,硕士毕业学校: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毕业时间:1985.7教学方面: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业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工作;大学体育课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工作。
科研方面:先后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二部(副主编);负责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一项,参省级与课题四项。
社会兼职:山东省学校体育协会;山东省足球裁判员二级讲师;担任山东省学生体育竞赛组织工作。
闫民简历闫民,男,1970年8月生人,讲师。
学习经历:1994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体育系武术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0年9月考入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攻读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7月在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
2005年9月考入上海体育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2008年7月获教育学博士。
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设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山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设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姓名史文奇院系体育学院专业社会体育班级08800303学号0880030308指导老师冯晓丽答辩日期成绩山西师范大学学士学位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设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的设置与训练现状进行剖析,对其传统体育项目设置情况、训练计划、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基本能够保持全年系统训练,课余训练正常开展,也能保证多数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保持了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传统特色。
【关键词】传统体育项目;项目设置;体育训练1山西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In the second middle school of LinFen city traditionalsports set and training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survey and research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nd other methods of linfen city in the second middle school traditional sports Settings and training of present situation,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traditional sports Settings, training plan, sites, equipment and other hardware facilities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cond middle school of linfen city in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an keep basic training system throughout the year, after school training normal development, also can ensure that most sport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and sport ability have certain stimulative effect, and maintain the traditional sports schools of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Key words】Traditional sports Project Settings Sports training2山西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目录1前言 (1)2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研究对象 (1)2.2研究方法 (1)2.2.1文献资料法 (1)2.2.2访谈法 (1)2.2.3实地调研法 (1)3研究结果与分析 (2)3.1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设置的基本情况 (2)3.1.1传统体育项目的概念 (2)3.1.2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设置状况 (2)3.2临汾市第二中学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意义 (2)3.2.1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意义 (2)3.2.2参加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队人数情况 (2)3.3临汾市第二中学的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情况 (2)3.3.1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课余训练情况 (2)3.3.2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的关系 (2)3.3.3训练经费的来源情况 (2)3.4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训练的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情况 (3)3.4.1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情况 (3)3.4.2场地、器材使用情况 (3)3.5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代表队参赛情况 (3)3.6临汾市第二中学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经验与问题 (3)3.6.1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经验 (3)3.6.2存在的问题 (4)4结论与建议 (4)4.1结论 (4)4.2建议 (4)参考文献 (5)致谢 (6)山西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临汾市第二中学传统体育项目设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学生姓名:史文奇指导教师:冯晓丽1前言20世纪60年代,在上海、北京等地,一些学校以自己学校的现有条件和特点来发展各自的体育项目,并有计划的在长时间里组织学生课余训练,逐渐形成了体育传统,这是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起源。
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
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目录一、内容描述 (2)(一)研究背景 (3)(二)研究意义 (5)(三)研究目的与方法 (6)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7)(一)新质生产力的定义 (8)(二)新质生产力的特征 (9)(三)新质生产力与体育产业的关联 (11)三、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12)(一)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13)(二)模式创新优化资源配置 (15)(三)智能科技提升运营效率 (16)(四)绿色可持续发展助力产业转型 (17)四、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18)(一)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0)(二)推动模式创新与业态升级 (21)(三)加快智能科技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22)(四)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 (23)五、案例分析 (25)(一)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案例 (26)(二)新质生产力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实例 (27)(三)案例分析与启示 (29)六、结论与展望 (30)(一)主要结论 (31)(二)未来展望 (32)(三)政策建议与实践指导 (33)一、内容描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逐渐成为推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在体育产业这一充满活力与潜力的领域中,新质生产力的应用更是成为了推动其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的关键。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
新质生产力为体育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体育产业的生产方式、服务模式和消费体验都发生了深刻变革。
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对运动员的生理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为训练提供更为科学、精准的指导;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比赛进行实时直播和数据分析,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个性化的观赛体验。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体育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第一章 运动选材概述
1.举国上下一条龙选材体制健全 2.重视普查与层层筛选 3.建立指标体系和优秀运动员模式 4.注重选材理论的研究 5.竞赛制度与各级选材体系紧密配合
(二)分散体制选材
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不组织大规 模的测评选拔,亦不进行普查与层层筛选, 因而也没有系统的选材指标体系。其选材大 多以教练员的经验加上部分测试指标,在较 大程度上采取自然淘汰筛选。在运动员选拔 上,常常通过赛前的专门选拔赛,事先规定 名额和程序,按名次录取。
1.运动选材的组织管理方法 2.选材指标筛选方法 3.选材标准确定方法 4.选材指标测试方法 5.选材测试结果评价方法 6.选材结果检验方法 7.选材预测方法
(四)依选材学科领域区分 1.单学科选材法 2.多学科综合选材法 (五)依选材层次区分 1.初级选材阶段选材方法 2.中级选材阶段选材方法 3.高级选材阶段选材方法
曾凡辉、王路德、邢文华等提出:科学选材,是 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用现代科学的手 段和方法,通过客观指标的测试,全面综合评价和 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 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培养,并且不断地监测 其发展趋势的一个过程(见1992年人民体育出版社 《运动员科学选材》p1)。
法。很多有经验的教练员常用此法,或作为科学选 材的辅助手段。
2.追溯法:即追溯优秀运动员过去(成长过程)的情 况,并通过借鉴制定选材模
式,对备选运动员进行选材的方法。 3.科技法:又称科学化法,即采用科学的测评方
法手段、通过客观测定的数据或 结果对备选运动员进行选材的方法。
(三)依选材工作类别区分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各国的重视和运动员、教练员长期的 实践经验
运动选材学第一章
二、国外运动选材发展概况
国外对于运动选材的研究起步较早,从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体育发达国家对运 动选材逐渐重视,在选材制度的建立、科研 机构、设施、人员的充实等方面做了大量的 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选材体制上划 分,主要有集中和分散体制两种流派。
(一)集中体制选材
以前苏联、前民主德国、罗马尼亚、保加利
三、我国运动选材发展概况
我国对于运动选材的研究起步较晚,旧中国 运动选材几乎是一片空白。从20世纪50年代 开始,在党和政府对体育重视关怀下,我们 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运动选材的研究也随 着运动训练的发展开始萌发。 70年代是我国选材科学的起步阶段。 80年代是我国运动选材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 快速发展阶段。 90年代形成体系阶段
国内:
《中国百大辞典》体育卷这样定义的:“运动员选材”: 经符合专项运动特点和要求的多指标测试和预测,准确地从 小选出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材,以提高培养成功率。 过家兴认为:运动员的早期选材,在“寻找和发现先天性 竞技能力高、后天可训练性又强的运动员。 曾凡辉、王路德、邢文华等提出:科学选材,是根据不同 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客 观指标的测试,全面综合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适 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培养,并 且不断地监测其发展趋势的一个过程(见1992年人民体育出 版社《运动员科学选材》p1)。
第一章
运动选材概述
第一节 运动选材的概念、意义 一、运动选材的概念和内涵
国外:
前民主德国布特里希· 哈雷博士指出:“运动选材 主要指以高度的把握来预测少年运动员能否成功地 完成所选运动项目的后备力量训练,以便下一步顺 利地接受高级竞技训练。” 前联邦德国乌尔默教授认为:“运动选材(指科学 选材)就是直接或间接地将应选者的天才因素测定 出来,并根据现有测定结果分析预测其未来的竞技 能力”。 乌克兰的普拉托夫认为:运动员选材是在所选运 动项目中寻找那些有能力达到较高运动成绩的、最 有天赋的运动员的过程。
多重制度逻辑视域下中国职业体育组织高质量发展困境与协调思路
多重制度逻辑视域下中国职业体育组织高质量发展困境与协调思路作者:崔佳琦王文龙邢金明来源:《体育学刊》2022年第01期摘要:随着体育全球化程度逐步加深,国家做出对竞技体育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重大决策。
引入多重制度逻辑分析框架,审视中国职业体育组织高质量发展形成机制,发现其运行与演化内化于中央政府治国理念导向与战略选择顶层设计的政府逻辑、政策目标传导中风险规避与利益集团共谋的科层逻辑、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与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社会逻辑、投资收益效率考量与契约精神追逐的市场逻辑等多重制度逻辑互动过程中。
这些主体秉持各自的制度逻辑,在职业体育组织发展中进行决策与采取行动,多重行为选择的博弈与冲突造成中国职业体育组织高质量发展面临价值取向冲突、行为策略选择偏差以及主导逻辑历史权变冲突等困境。
鉴于此,提出建议:深化政府主体对高质量发展战略与理念引领,形成各方利益平衡格局;纾困科层部门政策执行危机,合力制定上下对接的配套政策;再平衡职业体育组织发展的政社关系,形成嵌入与自治的良性互动格局;建立健全现代化职业体育组织市场体系建设,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力量,旨在构建中国职业体育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制度协同体系。
关键词:职业体育组织;高质量发展;多重制度逻辑;制度冲突;协调思路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1-0036-09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coordinated means of Chinese profess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view of multiple system logicCUI Jiaqi WANG Wenlong XING Jinming(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ep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sports, the country has made a major decision to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troducing the framework ofmultiple system logic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rofess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 in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multiple system logic interaction, such as the government logic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concept orientation and strategic choice, the logic of risk avoidance and collusion between interest group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policy objectives, the interac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efficiency and social logic of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sports services, the consideration of investment income efficiency and the market logic pursued by the spirit of contract, these subjects may carry out decision-making and a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with their own institutional logic, and the game and conflict of multi-behavior choice shape the realistic dilemma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in China. The study finds that under the multi-system logic gam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in China is faced with conflicting dilemmas such as interest orientation, behavior choice and historical power change. In view of these, it is proposed to deepen the government's leading strategy and concep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drive, form a balanced pattern of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alleviate the crisis of department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at the branch level, jointly formulate supporting policies for up-down docking; rebalance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relations of profess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form a benign interaction pattern embedded with autonomy;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arket system construction of modern profess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promote the market to occupy the leading force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all these aim to build a multi-system coordination system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in China.Keywords:profess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high-quality development;multiple institutional logic;institutional conflict;coordinated means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将“推进职业体育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职业体育作为勾连甚广的领域需要有所作为。
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分析:现状、反思与创新
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分析:现状、反思与创新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研究目的与问题 (3)3. 研究范围与限制 (4)二、文献综述 (5)1. 国内外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 (6)2. 国内外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分析 (7)3. 国内外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方法的比较研究 (9)三、研究方法论框架 (11)1. 研究方法论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12)2. 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13)3. 研究方法论的创新与发展 (14)四、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分析 (16)1. 文献分析法 (17)2. 实证研究法 (18)3. 案例分析法 (19)4.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20)五、对现有研究的反思 (21)1.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23)2.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24)3.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与建议 (25)六、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探讨 (27)1. 引入新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28)2. 拓展研究视角与思路 (29)3. 提升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30)七、结论与展望 (32)1. 研究总结 (33)2. 研究贡献 (34)3. 研究不足与局限 (35)4.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6)一、内容简述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其现状的全面梳理、深刻的反思以及大胆的创新,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在现状分析部分,我们将详细考察当前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论文在研究方法运用上的普遍特点和趋势,包括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占比、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揭示出当前研究方法运用的整体状况,为后续的反思和创新奠定基础。
在反思部分,我们将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现有研究方法的应用,挖掘其潜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们将从理论深度、实践指导意义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思考,指出当前研究方法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从而引发对研究方法选择的深刻反思。
扎根理论在体育学研究中的适配议题及理论基础
扎根理论在体育学研究中的适配议题及理论基础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问题提出 (4)1.3 研究范围与限制 (4)二、扎根理论概述 (5)2.1 扎根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6)2.2 扎根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原则 (7)2.3 扎根理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8)三、体育学研究中的扎根理论适配议题 (9)3.1 体育现象的复杂性 (11)3.2 体育研究的多元性 (11)3.3 扎根理论在体育学研究中的适用性 (13)四、扎根理论在体育学研究中的理论基础 (14)4.1 实证主义 (16)4.2 解释主义 (17)4.3 建构主义 (18)五、扎根理论在体育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19)5.1 体育现象的编码与分析 (20)5.2 体育政策与制度的解读 (22)5.3 体育运动员技能形成与发展的研究 (23)六、结论与展望 (24)6.1 研究总结 (25)6.2 研究不足与局限 (26)6.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27)一、内容概述本文档主要探讨扎根理论在体育学研究中的适配议题及理论基础。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定性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中,体育学领域也不例外。
本文将详细介绍扎根理论的基本理念、方法及其在体育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特定议题上的适配性,同时阐述其理论基础,从而为体育学研究者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支持。
本文将首先介绍扎根理论的基本概念、研究过程及特点,让读者对扎根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将深入探讨扎根理论在体育学研究中的适配议题,包括运动员行为分析、运动团队发展、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等方面。
这些议题将作为本文的重点内容展开论述,本文将阐述扎根理论应用于体育学研究中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相关理论,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将总结扎根理论在体育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推动体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学科交叉视野下我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研究
学科交叉视野下我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创新驱动的新时代背景下,学科交叉已经成为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特别是在体育学领域,学科交叉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我们对体育现象的理解,还可以为体育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我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作为培养体育人才、推动体育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必须积极适应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加强跨学科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旨在探讨学科交叉视野下我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策略。
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系统梳理我国大学体育学学科交叉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与存在问题。
结合国内外体育学学科交叉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提出促进我国大学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体育学学科交叉的认识,还有助于推动我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的改革与发展,培养更多具有跨学科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体育人才,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学科交叉视野下的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概述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科交叉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对于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而言,同样如此。
学科交叉视野下的大学体育学,不再局限于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融入了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形成了多元化、综合性的学科体系。
体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这种交叉融合为体育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和更为丰富的研究方法,推动了体育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另一方面,学科交叉也要求体育学者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研究能力,这无疑增加了学科建设的难度和复杂性。
在我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在学科交叉的视野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科定位更加明确,体育学不再仅仅被视为一门技能型学科,而是成为一门集理论与实践、技能与素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二是课程设置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体育技能课程外,还增加了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生物学等交叉课程,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三是研究方法更加多样,体育学者开始运用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四是国际交流更加频繁,我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吸收了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方法,推动了我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的国际化进程。
复杂性思维视域下我国体育文化研究
第40卷第2期2019年6月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Vol.40No.2Jun.2019复杂性思维视域下我国体育文化研究肖炜(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阜阳236037)摘要:复杂性思维视域下体育文化结构复杂、面临环境复杂、发展过程复杂、性质复杂.研究认为,整体性思维是未来我国体育文化研究的基础;非线性思维是未来我国体育文化研究关注的重点;开放性思维是未来我国体育文化研究应该坚持的原则;生成性思维是未来我国体育文化研究应该突出的特色.未来体育文化研究必须突破简单性思维的约束,运用复杂性思维理论去研究和探索.关键词:体育文化;复杂性思维;简单性思维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691(2019)02-0054-060引言体育文化分为广义体育文化和狭义体育文化.广义体育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在体育领域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主要包括体育制度、体育习俗、体育政策、体育心理和体育建筑等方方面.狭义的体育文化主要指精神层面的体育文化,本文研究主要是指狭义层面的体育文化.在体育文化的研究进程中,简单性原则一直是学术界坚持的主要原则,其主要原因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简单性思维一直是哲学界和社会学界推崇的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动力.在简单性思维的影响下,文化研究的线性、还原、封闭、静态特征是非常明显的[1].从文化的发展史来看,在社会经济的特定历史时期,简单性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发展千变万化,科学进步日新月异,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文化研究中简单性思维逐渐暴露其局限性.通过简单性思维无法真实反应出现代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运用复杂性思维对我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创新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2]. 1简单性思维视域下的体育文化研究1.1线性思维视域下体育文化研究线性思维认为,世界发展都遵循一条主线进行,虽然可能会有支线的存在,但支线不会对主线的发展产生本质的影响,对于文化的研究就应该沿着主线目标进行,对于支线能够忽略的可以忽略,不能忽略的要在主线的支配下进行分解探析.对于体育文化来说,线性思维研究者认为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因素之间有着非常明确的因果关系,这些因果关系共同作用,促进或者影响着体育文化的发展[3].从中可以发现,线性思维视域下,体育文化发展的简单因素受到足够的重视,如场地、设施和制度等,但是对一些内在的因素重视不够,如社会历史变迁对公众心理的影响等,对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之间可能产生的互动关系重视也是不够的.1.2确定性思维影响视域下体育文化研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确定性思维最大的特点是确定事物发展的确定性,注重用一系列已经发展的事实来寻找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寻找总结的过程中,对于客观世界发展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重视不够,尤其是对于社会经济等领域可能出现的随机变化重视不够.一方面确定性思维对于发展规律的总结探寻可以为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但另一方面,由于忽视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有时会导致对很多问题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入[4].在当前的体育文化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都注重在研究过程中去寻收稿日期:2018-10-09基金项目: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8A0309)作者简介:肖炜(1969—),男,安徽阜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文化研究、体育教学与训练.55第2期肖炜:复杂性思维视域下我国体育文化研究找一些所谓的法则,这些法则的确立往往建立在确定性的结果上,对于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重视不够,导致很多结论和建议可操作性不强,影响我国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1.3还原论思维视域下体育文化研究还原论思维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注重因素的分解;二是重视通过部分来还原整体.在文化研究中,还原论研究者会把影响文化的因素分为若干部分,然后对不同的部分进行分解论述,得出文化发展中的部分论断,最后通过部分论断的整合,得出对于文化研究的整体结论.当前的体育文化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对于体育设施、体育制度、体育政策、体育风俗等进行独立研究,得出我国体育设施较为落后、体育制度不够完善、体育政策可操作性不强、体育风俗文化有待加强保护等诸多观点,但当前体育文化的研究更多的是碎片化研究,对于发展过程的复杂性、整体性研究是非常不够的.2复杂性思维内涵分析人们对复杂性思维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原因是在这一时期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科学技术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发展理论、管理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发展.在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原有的简单性思维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们急需一种能够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论来支撑、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复杂性思维理论应运而生.复杂性思维相对简单性思维而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明显变化:一是从整体认识上认为,社会发展虽然有主线,但在发展过程中是异常复杂的,并不是沿着主线一成不变地发展下去,其中很多看似线性的因素会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如果仅仅运用简单的思维无法对很多复杂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5].二是复杂性是一个用语言无法准确描述的概念,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性状的阐释,无需追求一个所谓准确科学的定义;三是复杂性强调因素的交织,这种交织在很多情况下造成事物发展的不可还原的特征.具体到文化的研究中,主要表现为非线性思维、整体思维、开放性思维和生成性思维的基本特征.2.1非线性思维与体育文化研究复杂性思维最主要特征是非线性思维.所谓非线性,就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没有绝对的主线和支线之分,所有事物的发展都呈现出曲线特征,不存在直线发展的可能.从这一方面来说,世界发展的本质是复杂性发展,部分学者认为的一些直线发展案例是社会发展在一种简单秩序下的特例,不是社会发展的另外一面.对于体育文化而言,其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用非线性思维去审视,只有用非线性思维去审视,才能真正发现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多样性是体育文化复杂性发展的最本真的原因,这也就要求在研究体育文化时不能从单一角度、单一方向、单一途径、单一层面进行,而是要运用非线性思维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多方向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体育文化的复杂性本质[6].2.2整体性思维与体育文化研究复杂性思维承认事物发展的整体性,即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是由不同的要素或者子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要素与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共同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在整体性思维看来,部分是整体存在发展的基础,同时部分又要受到整体的制约,同时各个部分不是简单的联系与加和的问题,而是一种交叉、交织的网状关系.从整体性思维看,体育文化的发展肯定受到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不是单向的链条关系,而是通过各种纽带形成一种体育文化发展网络,由这些相互交织的网络构成体育文化发展的整体[7].2.3开放性思维与体育文化研究相对于封闭性思维来说,开放性思维是复杂性思维的又一特点.在传统事物发展的理论中,过于强调平衡,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能量交换、信息传递及物质变化等多重因素.传统的平衡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事物的发展变化虽然考虑外在因素,但通常把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割裂开来,进行分别对待,不是把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开放思维与封闭思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其关键点在于重视不同要素之间的有机融合.开放思维认为,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本就不存在孤立的因素,所有的孤立都是相对的,都在自觉不自觉中进行着能量交换、信息传递及物质变化,所谓独立的因素离开整体不仅不再独立,而且根本无法存在,个体的存在是以整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基础的.所以,对于体育文化的研究,不能就体育而单独研究体育,必须把体育放在社会的整体之中,才能得56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出正确的结论.2.4生成性思维与体育文化研究所谓生成,从字面理解就是通过不断生长而成为一种理想的状态,在系统论中把生产性思维理解成一种动态模式的思维,也就是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这种发展变化,一方面表现为自身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表现为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发生变化[4].在哲学上把生成性观点看作世界的发展不是一种稳定的存在,而是一种动态的演化与革新,是一种不确定的存在.这就要求在对体育文化研究时,一方面关注体育文化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要注意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以及体育文化发展变化与影响因素发展变化的关系,从而为体育文化的发展提出可操作性强的策略.整体来看,复杂性思维是在传统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于事物发展的认识是进一步深化与强化的.非线性思维阐释复杂性思维的基点,开放思维强调研究问题的手段,整体思维点出研究问题的方式,生成性思维强化研究问题的原则.但是复杂性思维并不是要与传统思维完全隔离,另起炉灶,而是对于传统思维忽视的要素之间的联系问题、不同系统之间的边界问题进行规划整合,在事物发展的要素之间建立起必要的联系,这是运用复杂性思维要注意把握的问题.3我国体育文化的复杂性阐释3.1体育文化结构复杂从体育文化的结构看,在宏观层面有广义体育文化和狭义体育文化,广义的体育文化是人们在体育领域创造的物质体育文化和精神体育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体育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环境的不同、发展道路的不同逐步形成的具有明显区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体育风俗、制度和政策等,其结构并不复杂,甚至非常简单清晰.但是如果运用复杂性思维去看,体育文化的结构是异常复杂的.首先从大的类别看,体育文化包括体育行为文化、体育意识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在体育行为文化中,不同的体育爱好者、参与者由于目的不同,兴趣不同,采用的体育行为会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在篮球比赛中,美国由于比较强调个性文化,所以在篮球场上,个人英雄主义受到推崇,表现在具体的训练和比赛中,个人单打独斗受到广大篮球运动员的爱好,在长期的历史条件影响下,相关篮球协会在规则的制定中也比较倾向于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历史上NBA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允许联防的存在,这和国际篮协的规定是不一致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一致?就是因为在篮球比赛中,如果允许联防的存在,会极大地影响运动员的个人发挥.反观我国篮球比赛,由于受到中庸文化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在运动员的行为方面,则比较内敛,在比赛中更多强调集体主义,个人的单打独斗是比较少的.从中就可以看出,体育行为文化不是简单的体育行动方式,而是由习俗、社会文化传统、社会心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性结构.体育意识文化同样存在复杂的结构,不仅包括体育运动内容,而且包括体育运动的方法、手段以及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体育制度文化更好理解,包括宏观体育制度和微观体育制度,宏观体育制度中又包括国家层面体育制度、省市级体育制度、县市级体育制度以及基层体育制度.微观的体育制度包括各种群众体育制度、竞技体育制度和学校体育制度等,包含多个层级、多项内容,结构也是异常复杂.体育物质文化从结构上看包括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建筑和体育雕塑等,其中每一个类别又分为不同的结构,共同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次从层级上看,体育文化和其它文化一样,分为外层体育文化、中层体育文化和内层体育文化.当前的研究成果一般把物质体育文化划为体育文化的外层,把行为体育文化划为体育文化的中层,把意识体育文化划为体育文化的内层,认为体育文化的外层是基础,中层是条件,内层是关键.但通过复杂性思维可以看出这种局限性,无论是中层、外层还是内层体育文化都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谁比谁关键.没有外层体育文化,内层体育文化无从发展;没有内层体育文化,外层体育文化则没有明确的方向,内层、中层和外层体育文化共同形成丰富的体育文化数量和层次,而数量和层次越多,也就造成体育文化的结构越复杂[8].不同的类别和层级在复杂性系统中通过互相渗透、互相推进、互相制约共同形成体育文化的复杂性结构.3.2体育文化面临环境复杂文化发展不能脱离地域而单独存在,同样也不能脱离社会经济的发展独立存在,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独立发展,所以体育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体育文化结构异常复杂,这就造成体育文化发展是既开放又复杂的系统.体育文化的开放复杂性决定着体育文化并没有一57第2期肖炜:复杂性思维视域下我国体育文化研究个固定的发展方向,而是存在多种可能.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变,取决于两点:一是行为主体的主动选择;二是发展环境的影响.在这里要引起注意的是,行为主体的偏好又同样会影响和改变体育文化的发展环境,造成体育发展环境异常复杂.知道体育文化从类型看是属于耗散结构类型,在发展过程中不是独立实现,而是密切的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信息不断实现交换与互融.体育投入、体育制度促进等因素只是促进体育文化的发展因素的一部分,另外很大一部分就需要从政治、科技等中去汲取能量,通过汲取的能量与体育文化发展内部的正熵流相互抵消,保证体育文化内部秩序一直稳定协调.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体育文化封闭发展,无法从政治、科技等领域吸取能量,自身发展产生的问题就无法被消化和吸收,换句话说,体育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从其它的生活系统中获得信息、能量和物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负熵流,这些负熵流经过体育文化内部处理以后,解决体育文化发展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产生新的能量、信息和物质推进其它系统的发展,保证整个社会系统科学有序的运行,这是体育文化发展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特殊性的本质原因[9].以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为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有强大的动力,促进民族体育文化不断创新发展,但民族体育文化在发展创新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不利因素.如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封闭发展,这些不利的因素发展到一定阶段,则会严重阻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甚至导致某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消亡.而如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些不利的影响就会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中吸取能量,缓解或者改变这些不利的影响,解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当前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实就是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到社会开放系统中,通过其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能量、物质、信息互换互融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特色发展[10].3.3体育文化发展过程复杂自组织的发展变化是事物发展变化最根本的原因,只要是系统就有自组织的特性,没有自组织的系统是不存在的.体育文化作为一个系统,同样具有自组织的特性.从理论上面说,自组织就是在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同时起作用,共同推进事物的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是一种非线性交融的关系,但二者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反应出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作为内部要素,某些偏离系统稳定状态的涨落可能得到放大,产生新的矛盾,推进体育文化从低级向高级发展[11].纵观新中国以来体育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体育的发展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发展过程都是非常复杂的.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复杂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国家首先要考虑怎么生存下去,各行各业都不例外,保家卫国成为这一阶段社会发展的主题,体育在这一阶段考虑的也是如何提高人民身体健康并配合社会的需求,于是提出“劳卫制”.改革开放以后,体育领域也适时提出体育社会化改革.到2000年以后,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体育均等化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主旋律,小康社会的建成及中国梦的提出,又给体育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体育均衡发展、体育供给侧改革、体育精准扶贫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我国体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异常复杂的,这种复杂性主要是因为体育文化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各种主要因素存在着随机的涨落.当主因素随机涨落到一定程度,由于非线性的互融形成体育文化不同子系统的巨涨落,推进体育文化系统新的耗散结构的逐步形成.但是由于体育文化系统中各因素和子系统的涨落并没有固定的规律,在很多情况下都无法进行准确的推断和预计,导致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非常复杂的特点.3.4体育文化性质复杂文化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一直存在并发展着,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既有共性的存在,也有特色的发展.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文化融合也日益加剧,形成越来越多的共同特点.当前中外学者对于文化性质的研究是非常丰富的,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需要和视角出发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整体来看核心观点都认为文化主要包含3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性质也是通过这3个层面表现出来的,无论是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还是器物文化都具有民族性、开放性、互融性和发展性.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活的习惯不同、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这些民族体育文化是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基本一致的.例如我国的蒙古族由于长期生活在草原,由于放牧需要,形成骑马射箭的传统,所以其体育文化就呈现出明显的草原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流开始增多,不同的民族开始注意吸取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与本民族的文化进行融合,促进本民58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族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比如少林洪拳诞生之初强调的是大开大合,对于技巧是不太关注的,但被南少林传播到福建一带后,就与当地南方的一些拳种如咏春拳进行融合,逐渐交融很多技巧类动作,展现体育文化的开放性和互融性.所谓发展性是任何文化都具有的特性,就是说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无论是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还是观念文化都是如此.关于这一点,纵观我国新中国体育发展史就能清晰地发现.在这里要注意的是,体育文化的性质仍然不能用简单性思维去审视,如果仅用简单性思维去看,好像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体育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实质上体育文化的性质也是一个复杂性变化的过程.我国体育文化在建国初期就是在理想的社会发展蓝图中国家政权规划的集中反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仍然通过国家意志不停地向体育文化输入国家价值和规范体系,所以一方面我国体育文化呈现出国家意志特征,另一方面始终又没有脱离民族的有意义的社会体系而独立存在[12].从整体上看,我国体育文化的性质是不停地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过程与结果都是异常复杂的,所以对于体育文化性质的研究也必须从复杂性思维的视角去进行.4复杂性思维视域下我国体育文化研究4.1整体性思维是未来我国体育文化研究的基础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体育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整体,包含若干子系统、若干因素,同时又隶属于更大的系统和整体,这就要求在体育文化研究中运用整体性思维去解决面临的问题.从更大的系统看,要把体育文化研究与政治体系、教育体系、经济体系和文化体系融合在一起,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等系统的发展变化来研究体育的发展变化,要清晰地认知到体育文化的发展变化不是体育系统的单独发展变化,而是与其他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的,在社会发展的系统中归纳体育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探寻体育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体育文化内部,不要单独地去理解体育观念、体育物质和体育行为的发展变化,要考虑体育文化目标、制度、行为的一致性,运用规划科学、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去研读体育文化发展的复杂性,通过多元整合的思维对我国体育文化做出科学系统的研究.4.2非线性思维是未来我国体育文化研究关注的重点体育文化发展存在着线性发展,但更多的是非线性发展.体育文化发展中多种因素是交织的、多维的,不是单维的、线性的.无论是影响体育文化发展的隐性因素如体育观念、体育行为,还是影响体育文化发展的显性因素如体育设施、体育投入等,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对应关系和因果关系.通常情况下,显性因素之间、隐形因素之间、显性因素与隐性之间都是复杂的交互关系.不同的因素在构建过程中往往是一种双向关系或者多向关系,这是我国体育文化发展多元化的主因.所以在关注体育文化的发展效果时,不能简单地通过某些量的变化得出简单的结论,而是要提高非线性思维对体育文化的发展既给予定量评价,又给予定性评价;既给予形成性评价,又给予终结性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实现对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科学评价[13].4.3开放性思维是未来我国体育文化研究应该坚持的原则开放性思维对于环境与系统的关系特别重视,强调个体的发展变化与环境及背景之间的有机联系.开放性思维认为,个体的描述与认知都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背景里才能实现,没有环境和背景依托的个体只是一个虚幻的个体,只能存在于所谓的理论解读中,在现实发展中是无法存在的.这就要求在研究体育文化时,要把体育文化放在社会的宏观背景中,运用开放性思维研究体育的方方面面.研究体育文化的性质、特点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时,一方面要考虑把体育文化放在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中,同时还要考虑把体育文化发展的各影响要素放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14].比如在体育文化的建设规划中,强调公众的主体地位,这个主体地位的确立不仅仅因为是公众是体育文化的创造者、经营者和接受者,而是因为文化发展变化的方方面面都是和公众离不开的,离开公众的体育文化不是真正的体育文化.只有运用开放性思维,才能发现公众与影响体育文化发展的各要素的关系,才能正确赋予体育文化的发展秩序和存在的意义,这是体育文化赖以生存和演进的基础.4.4生成性思维是未来我国体育文化研究应该突出的特色在体育文化研究中强调生成性思维,主要原因是体育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和演化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模仿和复制的过程.而创造和演化就导致体育文化发展存在多种可能性,而不是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对于体育文化而言,一个看似很小的要素变化都。
行至中途来加油鼓足干劲向前行
行至中途来加油鼓足干劲向前行作为一名有着23年工作经历的我,2012年6月28日至7月5日这短短的8天时间是载入我个人史册,令我激动、自豪和终生难忘的日子。
我作为一名基层一线小学体育教师有幸参加了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教委组织的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国家级集中培训,进入成都体育学院第一批培训班学习。
从报到拿到学习材料的时候,我感触颇深。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培训内容着重以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学为主线,以聚焦体育课堂、更新知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效果为核心,以体育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研究为主体,达到阔宽视野、创新教学、拓展技能的目的,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总之,本次学习内容详实、实用性强。
特别令人兴奋的是现场聆听了当今国家学校体育教学界泰斗级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使我思路大开,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来跟老师同学们交流,敬请指导。
一、零距离接触大师,感受妙语连珠课堂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使我零距离接触到国家讲师团大师、专家的风采,第一天有幸现场聆听了李林教授关于《学校体育热点问题》讲解,第一点着重对“中央7号文件”的出台缘由及其深远意义做出了详细解读;《体育课程改革再审视》的7项主要成果;《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观点与方法;《新型学习方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说明到《体育课程评价》方法;《新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师》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必须具备的新技能。
还有通过《国外学校体育概况》讲解使我们了解到发达国家的学校体育情况及我们国家与之差距所在;首都体院的石宏杰教授关于《青少年业余运动训练原理与方法》《体能训练原理与方法》的幽默生动的讲解深深吸引着我;70余岁的大师原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邢文华教授关于《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精彩讲座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他老人家爱岗敬业的精神,使我们参加培训的学员敬佩不已。
体育游戏课是两位年近六十的教授黄绵成和刘建华,他们热情开朗、平易近人的态度让我倍感亲和;两位教授带领我们大家一起做体育拓展游戏,全班一百余人齐参与,一起唱、一起跳、一起闹、分组比赛大家争先恐后,课堂氛围其乐融融,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三个多小时时间转眼而过,下课后大家感悟很深,原来体育课还可以这么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今后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
1 、体育科技创新将成为衡量科
技成果质量与水平的主要评价标
准 (包括科研方法的创新、科研 成果的创新和科研管理体制的创 新)
2 、体育科研成果的信息化必 将提到重要日程,以信息化促
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3 、体育科研与体育产业 化的结合将势在必行 (服装、器材、营养
发研究为重点( 立项、获奖、经费
投入)
特
点
(2) 在基础研究与应用基 础研究的侧重上以应用基础
研究为重点
特
点
(3) 科技成果的转化、 开发和应用的研究相对 薄弱
特
点
( 4 ) 基础研究相对薄
弱(使应用基础研究和 应用研究缺乏后劲)
3、从学科分类研究上看: 特 点
(1) 运动人体科学
① 成果数量多、质量高、获奖率高
消除运动性疲劳中药深度开发的研究; 常见运动创伤中医治疗与药物的应用
研究。
8.反兴奋剂领域(一)
有关常用食品中兴奋剂检测手段及可靠性 的研究; 有关肽类兴奋剂检测方法及可靠性的研究 与应用; 有关国际新出现的兴奋剂制品检测方法与
可靠性研究;
8.反兴奋剂领域(二)
兴奋剂检测方法的研究;
② 研究水平高(细胞、分子水平)
③ 研究方法先进、严谨、规范
特
点
(2)体育社会人文科学
① 研究题目数量逐渐增加 ② 研究方法逐渐进步(社会学研究方法引入) ③ 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特
点
(3)体育教育训练学
① 数量、质量相对薄弱
② 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教学训练实验研究极少), 且不够规范 ③ 研究水平多数不高、且思路越来越窄(局限在 项目技术、战术等)
导;
营养生化新技术的开发研究;
4.体能恢复与营养补充领域(二)
体能项目运动员疲劳诊断与体能恢
复综合指导系统的研究;
国家队膳食营养素支持系统的研究; 运动营养网页的建立。
5.运动心理领域(一)
关于运动员临场比赛前焦虑监控和
心理调节与干预的研究;
关于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 成要素与心理训练手段研究;
从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心理学领 域,研究开发运动专项针对性更强的优秀运动 员科学选材体系;
建立各项目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指标体系 及科学评价系统; 建立我国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人才库及其 追踪监控系统。
2.运动训练科学化理论与方法领域
高原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应用研究;
赛前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应用研究;
学科研究中大课题少;合作研究少,单干
的多;动物实验多,解决实践问题的研究
少)。
(四)要在科学研究中培养一批既有
较高理论水平,能教书的教师,又要 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重大问题的科学
研究骨干,这个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人
才保证。
谢谢!
(二)竞技体育科学研究(十大领域)
2008 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给中国体育科技
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科技奥 运”已经成为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标志。在国家 科技部、体育总局的领导和支持下,“2008年 奥运科技工作行动计划”和“十大研究领域” 的出台已经揭开了备战奥运的序幕。
1.运动员科学选材领域
健身器材的研究
研究主题(三)
社区体育的研究(组织形式及管理) 促进全民健身社会化和市场化对策的研究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全民健身发展战略研究
全民健身相关内容数据库的研究
研究主题(四)
健身气功的研究 有关适应能力的研究(生物、心理和社 会)、常见病的健身指导系统的研究(处方)
10 .竞技体育综合管理领域(一)
2008年奥运争光行动计划的研究;
2008年奥运会运动竞赛组织管理标准化系 统的建立与实施; 北京奥运会比赛过程中对不同群体人文关 怀的研究;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参赛目标及备战策 略;
10 .竞技体育综合管理领域(二)
我国培养和管理高水平运动员体制及运行机制 的研究;
当前体育科研特点及热点研究领域
邢文华
北京体育大学
一、体育科研的现状与特点
(一)宏观层面
1、 从研究内容上看
竞技体育科研 大众体育科研
特
点
(1) 从只重视竞技体育科研( 立
项、经费投入、成果评奖 )逐渐向
大众体育科研转移或二者并重方向 发展(如: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
特
点
( 2 ) 竞技体育科研逐渐向面向运动
实践的应用研究和攻关研究方向发展
( 如: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测评与监
测系统的研究;奥运攻关各项目的重
点项目研究)
特
点
(3) 大众体育科研逐渐向有
关国民体质与健康的诊断、评
价、处方及健康干预措施的研 究方向发展
2、 从研究类型上看
特
点
( 1 ) 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
与应用开发研究的侧重上以应用开
(3)从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发展,从横
断面的一般性观察向纵向追踪观察研究,将
成为体育科学研究发展主流。
(4)对大众体育、特别是关系民族体育
与健康的研究也将成为主流(国外更是如此,
他们走过的路充分说明了这点)
(二) 微观层面
1、两个计划科技工程的主要研究导 向(两个计划立题内容) 2、当前体育科研选题的现状 3 、当前体育科研选题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及原因
3.优秀运动员训练监控和机能评定领域 (二)
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及检测评定方 法的研究; 运动性免疫机能下降发生机制及检测 评定方法的研究;
中枢神经疲劳的发生机制及检测评定 方法的研究 。
4.体能恢复与营养补充领域(一)
奥运重点项目运动员膳食营养素平均
需要量及推荐摄入量的制定;
国外运动营养品研究状况的追踪及指
实践,今后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包括:
研究主题(一)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 中国国民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统的研究
中国国民体质评定标准的研究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的研究
研究主题(二)
增强国民体质的有效手段及健康促进 不同人群心理健康的研究、健身方法的生 物学机理研究
国民体质评价的新指标及新方法的研究
兴奋剂检测芯片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反兴奋剂系统质量体系的研究
9.信息研究与服务领域(一)
奥运会信息研究与服务; 重点运动项目声像信息研究与服务; 竞技体育数据库系统; 教练员信息技术培训; 科研管理与攻关服务网络系统
9.信息研究与服务领域(二)
奥运会信息研究与服务; 重点运动项目声像信息研究与服务; 竞技体育数据库系统; 教练员信息技术培训; 科研管理与攻关服务网络系统
备战北京奥运会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奥运会备战队伍训练管理工作的综合评 价体系; 各项目科学训练监控服务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四、体育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体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必须面对“两个计 划”的体育运动实践。坚持基础研究、应用基
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突出应用研究的方
4、从研究方法上看: 特 点
( 1 )同一研究课题多种研究方
法 (文献、调查、实验法等) , 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特
点
( 2 )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了调查
法和实验法这种定量研究的方法
( 3 )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在对调
查实验资料的方式上看:
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维科学思维
5.运动心理领域(二)
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常用心理诊断
指标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有关训练和比 赛、心理调控原理与应用方法
6.运动创伤与医务监督领域
医疗工作组织管理; 训练、比赛医疗服务保障;
医疗信号的收集和处理。
7.中医药防治运动性疲劳及伤病领域
运动性疲劳中医专家诊断系统的研究;
品……)
三、当前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 (一)大众体育科学研究
自从1979年我国首次在 16 个省会城市完成了“中 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的调研工作以 后,经过20余年的努力,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了完备 的“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对于 监控国民体质的动态变化和贯彻“服务于民”的群体 工作方针奠定的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工作
向;抓住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领域里迫切需要
解决的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在体育实践中
寻求发展,尽快转化研究成果,指导运动实践。
(二)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既要适应本学科的系 统性、完整性,又要在实用性狠下功夫;既要从各 自学科角度(解剖、生理、生化、生力、运医、心
理等)研究体育运动实践中的普遍规律,又要研究
观逐渐为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的专家所接受和采用。这种 科学思维方式的飞跃,必然引起研究成果和 研究水平的飞跃
6、从发展趋势上看:
(1)多学科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综合
性研究将成为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主流
( 2 )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发展,或二 者并重也将成为体育科学研究发展主流
体能训练的应用研究;
运动技术诊断的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研究;
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评估方法与标准的研 究。
3.优秀运动员训练监控和机能评定领域
(一) 优秀运动员科学训练监控系统的研究; 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理生化 检测及评定系统研究; 运动性低睾酮的发生机制及检测评定方法 的研究;
大众体育健身运动及各运动项目的特殊规律,特别
要研究竞技体育各项目的特点和专项训练学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科建设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才能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在体育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必须发 挥集团优势,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 样才能保证既出成果,又出人才,争取更 多的研究经费(如:北体大,在人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