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名词解释汇集
艺术学名词解释
![艺术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c69ce587e21af45b307a85a.png)
直觉论:克罗齐强调精神是唯一的实在,认为历史是精神发展的过程,直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否认人能凭借感觉、理性和实践活动去认识世界,影响德国表现主义“有意味的形式”: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于19世纪末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理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及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审美感情。
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
”文以明道说:是中国美学中涉及文道关系的一个基本命题。
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是把艺术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外师造化,中的心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
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表现说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抽象:抽象一词原义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与对本质因素的抽取。
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
抽象艺术一般被认为是一种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艺术,它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
艺术典型指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形象。
典型人物形象,艺术典型不仅在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普遍性,而且也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性。
如《父亲》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后来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游戏说起源于“游戏”。
艺术理论名词解释
![艺术理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c62105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1.png)
艺术理论名词解释1. 纯粹艺术(Pure Art):指追求艺术作品的自身美感和艺术形式的表现,不包含任何实用、经济或政治目的的艺术形式。
2. 艺术创作(Artistic Creation):指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技巧,将艺术家的想法、感受和观点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
3.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指一种艺术风格和理论,通过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以及对现实的主观解读和批判,来表达艺术家个人的观点和情感。
4. 象征主义(Symbolism):指艺术中使用象征性符号和意象来传达深层意义和情感,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来表现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和观点。
5. 对比(Contrast):指艺术作品中形式、颜色、材质或概念之间的鲜明差异,通过对比强调和突出不同元素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6. 内容(Content):指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或概念,艺术作品的核心意义和信息。
7. 比例(Proportion):指艺术作品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大小、位置和关系,通过合理的比例关系来创造艺术作品的平衡和和谐。
8. 视觉艺术(Visual Arts):指以视觉形式来表现的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建筑等。
9. 审美(Aesthetics):指对艺术和美的研究和理论,探讨艺术作品的美感、审美标准和美学原则。
10. 艺术主题(Artistic Theme):指艺术作品所探讨和表现的核心概念、主题或思想,艺术家通过主题来传递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11. 欣赏(Appreciation):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欣赏和评价,对艺术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体验。
12. 空间(Space):指艺术作品中物体和形式所占用的三维空间,包括前景、中景、背景以及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13. 夸张(Exaggeration):指在艺术作品中对形式、颜色、比例等进行过度强化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独特性。
14. 立体主义(Cubism):指一种艺术风格和理论,通过将物体分解为多个角度的形状和平面来表达三维物体的立体感,以及对物体的多层次观察和表示。
艺术学名词解释
![艺术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773fe0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7.png)
艺术学名词解释艺术学名词解释1.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以强调作者情感、意志和内心世界为特点。
通过夸张的形象、明亮的色彩和扭曲的形式,表达艺术家内心的冲突和观念。
表现主义在绘画、音乐、戏剧和文学等领域都有应用。
2.色彩理论(Color theory)色彩理论是关于色彩的产生、混合、应用和感知方面的研究。
色彩理论研究如何通过在绘画、设计和摄影等艺术作品中使用不同的色彩和色彩组合来创造出特定的情感、表达和效果。
3.立体主义(Cubism)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以将物体从多个角度同时呈现在画布上的形式为特点。
立体主义通过将物体的几何形状拆解和重新组合,挑战传统的透视和单一视角,并试图表达出空间和时间的多维性。
4.抽象艺术(Abstract art)抽象艺术是一种与传统的视觉对象和表现之间的直接关联性相反的艺术形式。
抽象艺术摒弃了具象形象的表现方式,主要强调色彩、形状、线条和纹理等元素,并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观念。
5.色彩对比(Color contrast)色彩对比是指通过将不同色彩放在一起,产生明显的差异和对比,以增强视觉效果和吸引力。
色彩对比可以通过明暗对比、互补对比、冷暖对比和饱和度对比等方式来实现。
6.构图(Composition)构图是指在艺术作品中如何组合和安排不同的元素和主题的过程。
合理的构图能够引导观众的目光,创造出平衡、流动和视觉吸引力,使艺术作品更具有美感和艺术性。
7.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平面设计是通过运用图片、文字和颜色等可视元素,创造出具有传达信息、传达情感以及产生视觉吸引力的图形作品。
平面设计广泛应用于广告、品牌、网页和印刷品等领域。
8.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装置艺术是一种通过在特定空间中布置和组装不同媒介的艺术形式。
它将视觉艺术与环境、声音、光线和材料等元素进行整合,创造出完整的艺术体验。
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资料版)
![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资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683bb8647d27284a735176.png)
名词解释1.艺术:(艺术是人对世界的审美的意识形态)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活动。
作为一种生产,艺术是感性的、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线与表现的同意,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其特有的目的。
2.艺术生产:(艺术创作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为了美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
它具有生产的一般性质,但决定其艺术生产本质的,并不是其物质生产性质,而是其精神生产性质。
它是由马克思提出的,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3.艺术符号:艺术符号是符号学文学批评的术语之一,语出德国哲学家克希尔的《人论》。
卡希尔认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或符号体系”,它是对“人类经验的构造和组织”。
艺术符号与日常言语符号的差别不再手段而在目的,前者表现美感,后者表现概念。
后者美国学者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概念的符号”,他认为艺术符号不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更是浓缩情感记忆的生命精神。
艺术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即声音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而这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完全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自然而然地形成习惯。
4.艺术史:艺术史是指艺术发展的历史。
艺术发展是有规律的,探讨艺术发展的规律是艺术理论的重要任务。
艺术发展的规律包括①艺术发展的模式,是指解释艺术发展的客观过程,禅师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联系;②艺术发展的动力,是指探究艺术发展的原因,阐释艺术作品与社会发展原因的关系。
5.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表现主观世界。
其内涵包括:①艺术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其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或在线,仅再世界或听觉上感到他们的真实存在;②艺术的真实不仅是现象的真实,而且是本质的真实,通过对现象的真实反映达到对本质的把握;③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再现的真实,而且是表现的真实。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e7552d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6.png)
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康德,(1724-1804)欧洲重要的思想家,德国美学开山鼻祖,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实践理性批判》,是著名的天文学家,星云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3.艺术典型:所谓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来,又具有更强烈的个性与更广泛的共性,艺术典型更加独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艺术形象的凝练和升华。
4.审美性:艺术作品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且必须有审美性。
(审美价值)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得同意。
5.希勒-斯宾塞理论: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希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
艺术起源于游戏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②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6.希勒:德国哲学家,与歌德其名,并合葬,在他的《美誉书简》中指出,人得“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才能有机的协调起来。
7.艺术的起源:起源于游戏,模仿,表现,巫术,劳动。
8.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综上所述: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从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9.三源一体:歌舞乐。
10.道德: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它包括道德的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11.实用美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资料版)
![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资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683bb8647d27284a735176.png)
名词解释1.艺术:(艺术是人对世界的审美的意识形态)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活动。
作为一种生产,艺术是感性的、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线与表现的同意,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其特有的目的。
2.艺术生产:(艺术创作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为了美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
它具有生产的一般性质,但决定其艺术生产本质的,并不是其物质生产性质,而是其精神生产性质。
它是由马克思提出的,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3.艺术符号:艺术符号是符号学文学批评的术语之一,语出德国哲学家克希尔的《人论》。
卡希尔认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或符号体系”,它是对“人类经验的构造和组织”。
艺术符号与日常言语符号的差别不再手段而在目的,前者表现美感,后者表现概念。
后者美国学者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概念的符号”,他认为艺术符号不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更是浓缩情感记忆的生命精神。
艺术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即声音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而这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完全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自然而然地形成习惯。
4.艺术史:艺术史是指艺术发展的历史。
艺术发展是有规律的,探讨艺术发展的规律是艺术理论的重要任务。
艺术发展的规律包括①艺术发展的模式,是指解释艺术发展的客观过程,禅师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联系;②艺术发展的动力,是指探究艺术发展的原因,阐释艺术作品与社会发展原因的关系。
5.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表现主观世界。
其内涵包括:①艺术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其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或在线,仅再世界或听觉上感到他们的真实存在;②艺术的真实不仅是现象的真实,而且是本质的真实,通过对现象的真实反映达到对本质的把握;③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再现的真实,而且是表现的真实。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https://img.taocdn.com/s3/m/68ea30e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5.png)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一、名词解释(12分)1.艺术创作: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 社会生活) 能动反映的过程2.艺术作品: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4.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1.?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学名词解释
![艺术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ba0dc2b03d8ce2f00662357.png)
一、意境:1.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情与景高度融合后体现出的艺术境界,多指艺术形象或情境所呈现出的境界和情调。
2.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并诱发和开拓人类的审美想象空间。
3.是主体情感和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
二、艺术典型:1.是指艺术作品中,那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艺术形象体系,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
2.典型人物是艺术典型的主体,典型性格是典型人物的核心。
3.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要求在个性中体现共性,特殊性中体现普遍性,偶然中体现必然,在现象中体现本质。
三、形象性:1.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2.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3.各个具体的艺术门类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可以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必须通过音响,语言等媒介才能间接感受到。
4.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四、主体性:1.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2.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会具有主体性特征。
3.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生活,但是这种形象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感情,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作型和创新性。
4.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五、审美性:1.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2.从生产角度来说,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备两个特征,一是人类生产劳动的产品。
二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属性。
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3.艺术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0a1a3d54b73f242326c5fdc.png)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尼采。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4、模仿说起源于“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5、游戏说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6、表现说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7、巫术说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8、生产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9、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汇总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fa917d0f7ec4afe05a1df0f.png)
16.艺术真实:就是文学创造得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得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就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得东西得认识与感悟。
这就是一种主观得真实,诗艺得真实,假定得真实,内蕴得真实;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就是同一得,又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与还原。
17.艺术概括:就是文学创造得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得体验与认识对个别或特殊得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得基础上,创造出具有鲜明得个性与普遍性得艺术形象。
18.情感把握:就是文学创造得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对自己得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与评价。
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隐着人得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以及由此而形成得对社会生活得情感性评价。
19.形式创造:就是文学创造得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赋予自己得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
形势创造既体现为对内容得内在结构得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结构、体裁、韵律、表现手法)对内容得外在形态得追求。
20.艺术形式:就是文学作品得存在方式与形态,就是语言标及各种艺术手段得有机组合。
21.现实型文学:就是一种侧重以写实得方式再现客观现实得文学形态。
从两个方面理解:一就是再现客观现实。
这就是现实型文学得主旨。
它强调立足客观现实,正视现实,忠实现实,对现实作冷静得观察、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
二就是写实得方式。
这就是现实型文学得主要艺术手段。
现实型文学具有写实得逼真性。
它按生活中各种事物得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得描绘。
它以描写见长,描写不夸张、不变形。
客观事物感性状貌与细节得真实,就是它得特色。
22.理想型文学:就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得方式表现主观理想得文学形态。
从两个方面理解:一就是表现主观理想。
这就是理想型文学得主旨。
它突出得主观因素,具有明显得理想主义色彩。
它艺术地创造一个理想得世界,表达作家超越现实得主观愿望。
二就是直接抒情得方式。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大全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557d94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1.png)
前 言 PREFACE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 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是高校艺术 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对艺术史论专业的学生来说,则是 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名词解释
【艺术流派】 ➢ 定性: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
名词解释
【无意识】 ➢ 定性:无意识也称潜意识,就是未被意识到的、潜在的心理活动,即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种隐蔽的心
理活动。 ➢ 类型:误差无意识、病患无意识、梦幻无意识、本能无意识、习惯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 含义:误差无意识指在言论和行动中本不应该产生误差而在无意识中发生了误差;病患无意识包含着高烧
会较多,后者在科学思维过程中出现的机会较多。 ➢ 4.产生条件:灵感的产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在长期努力学习和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首先,
是要形成比较稳固的艺术心理定势,包括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审美观、科学文化知识信息量.社会 生活经验信息量、创作经验信息量、艺术个性心理强度等诸要索的有机组合。其次,大脑皮质中必须建 立解决艺术创作问题的优势兴奋中心,这个兴奋中心是在四处寻找急需用来解决关键问题的材料的。最 后,艺术灵感的爆发除了前面所说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接通信息这个重要原因以外,还有无意识的记忆被 唤回到意识中来,即暂时遗忘或长时间遗忘被忽然回忆起来的原因
感谢您的观看
适用于年终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策划方案等
病患、相思病患和各种不同的精神病患等病患无意识;本能无意识是本能、冷热反应等本能心理;习惯无意识指在意识的驱使和指导下,对于某 种心理活动或动作经过严格的规范和长期反复练习,最后达到高度熟练、高度自动化的习惯无意识的表 现状态;集体无意识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著名理论。他将无意识分为处于表层的个体无意识 和处于深层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包括两大要素,其一为本能,即为延续种族和维持生存的性欲和 营养本能:其二为原始意象,它是人类自原始时代积蓄的印象。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https://img.taocdn.com/s3/m/3b58721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8.png)
一、名词解释(12分)1.艺术创作: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社会生活) 能动反映的过程2.艺术作品: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4.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d17d09eb14e852459fb5715.png)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基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之上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和宋代的朱熹。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也就是说,只有理式世界才是真实的,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世界则更不真实了,艺术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黑格尔的美学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展现。
该观点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则有“文以载道说”。
南北朝时期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宋朝朱熹的观点更为极端,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2、文以载道说:“文以载道说”是客观精神说在中国的体现。
代表人物有南北朝的刘勰和宋朝的朱熹。
刘勰在《文心雕龙》的首篇《原道》中谈到: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刘勰的“道”指的是自然之道与圣人之道的统一。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处理文与道的关系上更加极端,他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朱熹的“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3、主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基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之上的一种主要看法。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开山鼻祖康德、处于19世纪20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和艺术家们天才的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但是康德的先验论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又使他关于美与艺术的论述中充满了一系列的矛盾。
尼采则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艺术理论名词解释汇集
![艺术理论名词解释汇集](https://img.taocdn.com/s3/m/903a6687ec3a87c24028c43c.png)
艺术理论名词解释汇集文学理论基本名词解释汇总1.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2.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3.材料: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所获取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4.艺术发现:作家依据自己的理想、审美原则,从所观察的事物中发掘出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5.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
6.艺术构想:作家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意向及其序列的过程。
7.直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或现象作出的直接判断和认知。
8.灵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9.综合:作家围绕一个中心意念,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揉合成一个新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10.突出:在创作中,作家调动各种材料加工中心意象或意念,使之比周围其他意象更为明确、清晰,更加与众不同。
11.简化: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中心意象或意念的主要特征的构思方式。
12.变形:作家驰骋自己的想象力,以违反常规事理的方式创造意象。
来源:人人考研网13.陌生化:在创作中,作家把人太切近的事物或现象当成是第一次看见,无法称呼,不得不进行的指称的描写,以造成似曾相识的生疏感。
14.即兴:在某一刺激或内在冲动的支配下,作家兴会来临,迅速完成作品的状况。
15.推敲:在文字操作过程中,作家反复斟酌,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妥帖地传达意象的过程。
16.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和感悟。
这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又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理论名词解释汇集文学理论基本名词解释汇总1.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2.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3.材料: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所获取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4.艺术发现:作家依据自己的理想、审美原则,从所观察的事物中发掘出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5.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
6.艺术构想:作家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意向及其序列的过程。
7.直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或现象作出的直接判断和认知。
8.灵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9.综合:作家围绕一个中心意念,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揉合成一个新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10.突出:在创作中,作家调动各种材料加工中心意象或意念,使之比周围其他意象更为明确、清晰,更加与众不同。
11.简化: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中心意象或意念的主要特征的构思方式。
12.变形:作家驰骋自己的想象力,以违反常规事理的方式创造意象。
来源:人人考研网13.陌生化:在创作中,作家把人太切近的事物或现象当成是第一次看见,无法称呼,不得不进行的指称的描写,以造成似曾相识的生疏感。
14.即兴:在某一刺激或内在冲动的支配下,作家兴会来临,迅速完成作品的状况。
15.推敲:在文字操作过程中,作家反复斟酌,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妥帖地传达意象的过程。
16.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和感悟。
这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又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17.艺术概括: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普遍性的艺术形象。
18.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
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
19.形式创造: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
形势创造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结构、体裁、韵律、表现手法)对内容的外在形态的追求。
20.艺术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形态,是语言标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
2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再现客观现实。
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旨。
它强调立足客观现实,正视现实,忠实现实,对现实作冷静的观察、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
二是写实的方式。
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现实型文学具有写实的逼真性。
它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它以描写见长,描写不夸张、不变形。
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2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表现主观理想。
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旨。
它突出的主观因素,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
它艺术地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作家超越现实的主观愿望。
二是直接抒情的方式。
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害的情感态度主要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像现实型文学那样不动声色地将情感隐藏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之中。
23.象征: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寄寓审美意蕴。
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旨。
这种意蕴或是侧重客观现实,或是侧重主观感受,都往往有某种超出具体、个别现象的抽象、概括、朦胧的性质。
二是暗示的方式。
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它侧重以间接的方法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
往往塑造变形、虚拟的假定性形象,启发读者去体味象外之意。
需要说明的是,象征型文学不是个别词句、形象、段落具有象征性,而是整个作品的形象体系具有寓意性的象征意义。
整体象征与个别的象征手法不同。
象征手法是指作品中局部性的寓意描写,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暗示、喻指另一种事物或观念意绪。
这种局部象征,在现实型、理想型文学中也是存在的。
而象征型文学则在整个作品中塑造一个统一的象征体系。
它的暗示、象征,不像个别词句、形象的象征那样有明确的(往往是单一的)寓意,而是具有多义的、朦胧的、深邃的含义。
24.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从三个方面理解:(1)凝练性、诗语词精粹,篇幅短小,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2)跳跃性。
其结构安排遵循情感、想象逻辑,超越时空限制,不注重情节、事件的连续性。
(3)节奏、韵律性。
诗有节奏——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乐有规律的变化;有韵律——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的重复。
虽然诗也可以不押韵,但与小说、散文等比较来看,押韵恰是它的一大特点。
其节奏、韵律在表现情感意味上具有重要的功能。
25.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
从两个方面理解:(1)刻画人物形象。
诗和散文可以不写人物,而小说必须写人物。
它在刻画人物方面拥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段,不像剧本那样受舞台时空限制,局限于以人物台词展示性格,也不像报告文学那样受真人真事的约束。
(2)叙述故事情节。
小说篇幅可以随故事内容无限度地增加长度,容量非常大。
其情节比叙事诗、叙事散文、戏剧、报告文学都更完整和复杂。
26.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从两方面理解:(1)以人物台词为手段。
小说可以利用叙述人的话语来直接叙述生活事情。
面,一般不能有叙述人的言语,只牟靠人物自身的言语言语塑造形象。
离开了台词就没有了剧本。
(2)集中反映矛盾冲突。
戏剧舞台时间,空间的限制要求剧本集中地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并使之达到剧烈程度。
矛盾冲突不集中、不剧烈,剧情的发展必然会缓慢,矛盾冲突的集中展开也为人物展示性格提供了充分条件。
戏剧的观众性也要求以剧烈的冲突吸引观众的审美注意力。
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从三个方面理解:(1)题材广泛。
一般来说,只有比较完整的生活事件和人物形象才可以入小说:只有含有集中的矛盾冲突的生活现象才可以入戏剧:而散文则不必以某个人物为中心,不必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往往摄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侧面,写人、写景、叙事、咏物,无所不可。
(2)结构灵活。
与诗、小说、剧本等较规范的程式相比,散文的结构没有严格的限制和固定的模式,灵活、随意,是其特色和长处。
(3)抒写真实感受、境遇。
不同于小说,剧本的虚构,散文注重叙实事,写实物,记真人。
而和同样强调纪实的报告文学相较,散文更侧重于作者的真实感受,以情韵胜。
27.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来源:人人考研网从三个方面理解:(1)记真人真事。
它不虚构人物、情节,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
(2)塑造艺术形象。
这是强调其艺术性、文学性。
报告文学必须塑造丰满生动的艺术形象,既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绘,又要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3)及时性。
它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如果发表不及时,就削弱了它的独特的新闻价值。
28.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典型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29.特征化:是写实性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即作家珠柱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一种人物关系,高明的作家可以通过特征化使之变为传世之作。
30.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意象的空间。
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31.意象: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32.叙事33.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34.叙述频率:是指叙事作品中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之间的重复关系,包括事件的重复(即反复出现相似的事件)和话语的重复(即对一个事件反复叙述)两种重复关系。
35.视角:是指作品对故事情节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传统上区分视角主要是从人称划分,即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但同时应注意到在不同人称的叙述视角中,都存在着内在视角与外在视角的差别。
在有些作品中,叙述视角是可变化的。
36.抒情: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