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分式》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_分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分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分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分式是继整式之后对代数式的进一步研究。

与整式一样,分式也是表示具体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一种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模型之一。

本章内容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和方程等知识起到奠基的作用。

《分式》这第1节的内容分两课时来完成,而第一课时的内容则是分式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分解因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课,是今后继续学习分式的性质、分式的运算及解方式方程的前提;其中对“分式有无意义的讨论”为以后学习反比例函数作了铺垫。

2、教学目标:(1)经历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能用分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经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归纳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

进一步培养学生代数表达能力和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与分数的类比,探究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实际情境,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式的意义、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式有无意义条件的讨论。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是利用丰富多彩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充分经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学过分数,其实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所以其性质与运算是完全类似的.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其中包括整式与分式等数量关系.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整式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用整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在相关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分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分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鼓励法,类比,引导,分析
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
自主完成课本 P109 练习题后写下你的疑惑
1.情境引入: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
决定分期分批固沙造林,一期工程计划在一定期限内固
沙造林 2400 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
多 30 公顷,结果提前完成原计划任务。
的基础和前提。学好本节课,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运算
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同时,也为今后解决更为复杂的
代数问题,诸如“函数”、“方程”等,提供重要的条
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使学生了解分式产生的背景和分式的概念,了解
分式与整式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明确分母不得为零是分
式概念的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
⑵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认识事物间的联系与制
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看似很遥远,实际上与学生的 生活很接近,学生掌握和理解起来相对容易。所以本课 学生学习能 内容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 力分析 也可通过开展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不同方法,加深对 本部分知识的理解。
①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目标②备学生,清楚他们对 于分数、整式基础知识欠缺。③借鉴本届教学设计、课 教学策略选 件,完善自己本节的课件内容。课件体现以学生为主题 择与设计 教学思想,大部分学生多动手才会掌握,课堂做到精讲 多练,给学生练习、交流多留时间。最后选典型题目, 检测本节效果,应该理想。
教学预设:数学基础较好同学难度不大。
(二)分析概念、落实双基
1.分式的概念
(1)由学生分组讨论分式的定义,得到分式概念的
结论:
(2)由学生举几个分式的例子 一般地,用 A、B 表示两个整式,A÷B 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如果 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为分式.其中 A 叫 做分式的分子,B 为分式的分母. (3)学生小结分式的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分母中含有字母. ②如同分数一样,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 小试牛刀: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海阔凭鱼跃: 你能用下面的整式构造分式吗 -3,-a,ab-b, 目的:对于分式概念进行巩固,为以后的学习打基 础。 教学预设:这个题目灵活性较大,给学生思维以足 够的空间,对于概念的掌握有很好的检测作用。 2.分式有无意义,值为零。 思考:⑴分式的分母有什么条件限制 当 B=0 时,分式无意义. 当 B≠0 时,分式有意义. ⑵当=0 时,分子、分母满足什么条件 当 A=0 而 B≠0 时,分式的值为零. 目的: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值为零易混,师引导

分式的小结与复习 教学设计(一)

分式的小结与复习  教学设计(一)

分式的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分式的主要内容是与分数的有关内容对比着学习的.复习时应加强这种对比.从比较高的层次上认识分数与分式及其有关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以提高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质量.具体说来,1.分式的概念和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学习本章的基础.这一点,如果在一开始,虽然作了说明,学生还体会不深的话,那么在学完本章各项内容之后,在小结与复习中,再一次提出这一问题,学生应该有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对于分式概念,主要是搞清楚分式与分数的区别以及分式何时有意义的问题.对于分式的基本性质,则主要是在分式变形和运算中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2.分式四则运算法则可以对比分数四则运算法则得出,这一点学生应深切体会.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具体的分式运算往往可以归结为整式的运算,当然还要注意分式基本性质与符号法则的运用.3.公式变形的基本思想,在今后教学及其他各科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公式变形往往可以归结为解有字母已知数的方程,解含有字母已知数的方程和解只含有数字已知数的方程类似,只是要注意字母允许值的范围,这一点,在现阶段不作要求.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结合具体问题的讨论,逐步掌握这部分内容是不难的.本章是打个初步基础,不应过高要求.二、教学建议:回顾知识内容,在做题时查漏补缺。

在复习小结时,还是应当结合典型问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设计思想: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将全章的知识点加以复习,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注意了下面两个方面:第一,既加强基础,又提高能力和发展智力;第二,既全面复习,又突出重点。

四、重点:熟练掌握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难点: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去括号及符号问题五、教学目标1、经历总结本章的知识结构及知识内容过程.进一步培养反思的学习习惯。

2、熟记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熟练地进行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

初中数学《分式》优秀教案(通用12篇)

初中数学《分式》优秀教案(通用12篇)

初中数学《分式》优秀教案〔通用12篇〕篇1:初中数学分式教案初中分式教案初中数学分式教学反思经历了三周多的学习,学生已根本掌握了分式的有关知识(分式的概念、分式的根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式的运算、分式方程和能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应用题等),并且获得了学习代数知识的常用方法,感受到代数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

但是,“分式运算”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感觉不差,做作业或测试时却错处百出,尤其在分式的混合运算更是出错多、空白多、究其根,均属于运算才能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关注这一深层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相应对策。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教学中的发现1、本章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测、尝试等活动学习分式的运算法那么,开展他们的合情推理才能,所以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对法那么的探究过程上。

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

在观察、类比、猜测、尝试当一系列思想活动中发现法那么、理解法那么、应用法那么,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代数表达才能、运算才能和有理的考虑问题才能。

可是我在知识的传授上并没有注重探究、类比法那么,而重在对分式四那么运算法那么的运用和分式方程的运用上,没有抓住教学的关键环节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

今后要防止类似事情的发生。

2、问题(1) 分式的运算错的较多。

分式加减法主要是当分子是屡次式时,假如不把分子这个整体用括号括上,容易出现符号和结果的错误。

所以我们在教学分式加减法时,应教育学生分子部分不能省略括号。

其次,分式概念运算应按照先乘方、再乘除,最后进展加减运算的顺序进展计算,有括号先做括号里面的。

(2)分式方程也是错误重灾区。

一是增根定义模糊,对此,我对增根的概念进展深化浅出的阐述,⑴增根是分式方程的去分母后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方程的根;⑵增根能使最简公分母等于0;二是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不标准,大多数同学缺少“检验”这一重要步骤,不能从解整式方程的形式中跳出来;(3)列分式方程错误百出。

分式教案设计优秀案例分享与评析

分式教案设计优秀案例分享与评析

分式教案设计优秀案例分享与评析作为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分式在初中阶段便已经开始学习了。

分式的学习是初步接触代数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关系到数学学科的整个学习过程。

因此,设计一份优秀的分式教案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尝试从教案设计的角度,分享一份优秀的分式教案案例,并进行评析。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分式的入门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期望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分数的定义,加减乘除分数;2.掌握分式的概念及特点;3.能够应用分式在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数的定义及运算;2.分式的概念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1.针对分式的加减,乘法的计算规律及解题方法;2.深入理解分式的概念及其特点,进而运用分式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四、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通过做下面两道题目,了解分数的含义:(1)一本书的160页中,有$5 \div 8$页是插图,请问这本书中一共有多少页是插图?(2)将两张$1 \div 8$元的邮票粘在一起,它们一共有多少元?2.重点讲解分式的概念及特点1.两个整数相除得到一个分数,分数中的分子、分母各有含义。

2.分式的特点:分母不为零;分非零数。

3.基础练习和加深理解(1)简便计算计算下列分数的值:(a)$4 \frac{2}{5} + 6 \frac{3}{5} = $(b)$1 \frac{1}{2} \div 2 \frac{3}{4} = $(c)$\frac{3}{8} \times \frac{5}{16} \times \frac{2}{3} = $(d)$\frac{3}{11} - \frac{5}{9} = $(2)综合应用1.用三个分数的和表示实数$\frac{23}{28}$2.$(a)$ 一桶漆有$1/3$还剩下,又买了$2/3$,现在还剩下$5$升,请问原来有多少升?(b)6个相同的均匀铁环重$35\frac{1}{3}$千克,现放1个重物,使6个不均匀,其中较轻的5个重1个重物,试求这1个重物的重量.5.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练习三个环节,让学生了解到分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分式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分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第十六章 16.1.1从分数到分式)况场中学吴畏一、教材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科书首先从实际出发引进分式的概念,讨论分式的性质,及约分通分等分式的变形,为全章理论和基础。

而分式的运算和分式方程是全章的重点内容。

教材的编写始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注意数式的通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刚进入八年级下期,从上学期的成绩看,有将近一半的同学连分数的运算都不会,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式还比较陌生特别是我班学生基础较差,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适时点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式概念,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能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

2、数学思考:经历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及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问题解决: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掌握分式概念,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4、情感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四、教学重点分式的概念五、教学难点识别分式有无意义;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六、教学设想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借助于计算机课件,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七、教具准备:电子白板八、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设为以下五个环节:情景导入—再探新知—应用新知—深化拓展—小结巩固,以期在多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分式教学设计

分式教学设计

分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及值为零的条件。

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分式与分数的类比,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在分式运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2、教学难点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及值为零的条件。

分式的通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分数的概念,提问:“如果把分数中的分子、分母换成代数式,会得到什么样的式子呢?”展示一些代数式,如\(\dfrac{x}{y}\),\(\dfrac{2}{x}\),\(\dfrac{x^2 + 1}{x 1}\)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式子的特点,引出分式的概念。

2、讲解分式的概念给出分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B\)(\(B\neq0\))表示两个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dfrac{A}{B}\)就叫做分式。

强调分式的构成要素:分子、分母都是整式,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

举例说明哪些是分式,哪些不是分式,如\(\dfrac{1}{2}\)不是分式,\(\dfrac{x}{y}\)是分式。

3、探究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及值为零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分式\(\dfrac{A}{B}\)中,\(B\)不能为零的原因。

得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B\neq 0\);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母\(B = 0\)。

探讨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A = 0\)且分母\(B\neq 0\)。

通过实例,如\(\dfrac{x + 1}{x 2}\),让学生判断当\(x\)取不同值时,分式有无意义及值的情况。

分式复习 教学设计

分式复习 教学设计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分式复习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系统的复习分式概念及其运算、分式方程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对分式及其运算的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复习重难点:1、 复习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方程2、 复习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三、教学准备:新课标及相关资料上查找 四、教具准备:班班通、课件五、复习方法:讨论交流法,小组合作法、经典展示法、教师引导法。

六、中考知识储备: 1.分式的基本概念(1)形如AB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分式; (2)当B ≠0时,分式A B 有意义;当B =0时,分式AB 无意义;当A =0且B≠0时,分式AB 的值为零。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A B =A×M B×M ,A B =A÷MB÷M (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1)约分,(2)通分(3)最简分式 2.分式的运算:(1)分式的加减法:同分母加减法:cba cbc ±=±a ;异分母加减法: acadbc c d a ±=±b 。

(2)分式的乘除法:bd ac d c b a =⋅; bc add c b a =÷。

(3)分式的乘方:n bna nb a =)((n 为正整数).(4) 分式的混合运算:在分式的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乘方,再将除法化为乘法,进行约分化简,最后进行加减运算.若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灵活运用运算律,运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3、解分式方程:基本思路:分式方程通过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1)、 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3)、 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4)、写出原方程的根. 4、分式方程的应用学法指导:深化类比思想、强化技能训练考点一 分式的概念1、若分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初中数学_《分式》习题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分式》习题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分式》习题课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能够正确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以及解分式方程。

2、能够解决关于增跟的问题3、能够正确解决关于代入求值的变型题 复习重难点:关于增跟的题目以及变式题 复习过程:一、基础练习:1、当x=( )时,分式 x x +-392 的值为0.2.解方程:31112=-+-x x x3.若方程 有增根,则m=_____4. 412222-÷⎪⎭⎫ ⎝⎛-++a a a a先化简,再取一个你喜欢的值代入备注:本章学习了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约分,通分,这些基础知识在后面的分式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分式方程中都能得到应用和练习,因此,不单独复习单纯的概念,性质,约分,通分等基础知识,所以设计了四个基础练习题,来检测学生对本章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111+-=--x x mx x二、例题讲解例1讲解(基础练习第三题):若方程 有增根,则m=_____让学生总结增根两个作用:1、可以使最简公分母为0 2、能够使分式方程转化出来的整式方程成立 总结此类型解题步骤:1、求增根2、化简为整式方程3、将增根带入整式方程求m例1变式:关于x 的方程 无解,求a ?备注:此题是例一的变式,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无解与增跟的区别,以及根据增跟来解题!并且让学生自己总结做此类型题目的方法。

学生分析无解与增根的联系与区别,能够条理清楚的书写过程 例2:(基础练习第四题) 412222-÷⎪⎭⎫ ⎝⎛-++a a a a先化简,再取一个你喜欢的值代入变式一:化简并求值, 22211y x yx y x y x --÷⎪⎪⎭⎫ ⎝⎛++- 其中,x ,y 满足)32(22=--+-y x x234222+=-+-x x ax x ()()2111+-=--x x mx x变式二:先化简后求值, 1112421222-÷+--⨯+-a a a a a a 其中a 满足a 2-a=0备注:此二题是例二的变式,主要考察学生代入求值时,要保证分母不为0三、自我检测: 1.当1a =-时,分式211a a +-【 】.A.等于0 B.等于1 C.等于1- D.没有意义2.化简221ab ba a --+的结果是【 】. A .1a a + B .1a a - C .1b a + D .1b a - 3.解分式方程3422xx x+=--时,去分母后得【 】. A .34(2)x x -=- B .34(2)x x +=- C .3(2)(2)4x x x -+-= D .34x -= 4.当1<x<2时,化简分式xx x x -----1122= 。

初中数学-分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全文完整版

初中数学-分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1认识分式(一)一、教材分析:分式是描述现实世界数量关系不可或缺的数学模型,在学习分式的概念时,教科书通过用字母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仅仅通过整式是反映不了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了,因此分式的出现也就水到渠成了,丰富了分式的实际背景,以帮助学生领会分式的模型作用,体会分式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和整式的相关内容,知道代数式是用运算符号将数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能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代数式,并会对整式进行分类,明确分类的依据是运算符号。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了解分式分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

3、会求分式的值,了解分式有意义、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字母表示现实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概念的产生过程,了解“未知”转化成“已知”的数学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

2、渗透对比、类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法与学法:1、采用“情境引入——特征识别——明晰概念——概念运用”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2、采用学生主动质疑,自主解疑,环环相扣。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式的概念。

2、教学难点: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六、教学过程设计:122--x x七、板书设计: 2.1 认识分式(一)定义: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可以表示成B A 的形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BA 为分式,其中A 成为分式的分子,B 成为分式的分母。

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的值为0,分式无意义。

分式的小结与复习 教学设计(二)

分式的小结与复习  教学设计(二)

分式的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二)
一、教材分析:分式的混合运算是整式运算、多项式因式分解和分式运算的综合运用.由于计算步骤多,解题方法灵活,符号变化又易出错,要认真细心进行运算,努力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二、教学建议:
回顾知识内容,在做题时查漏补缺。

在复习小结时,还是应当结合典型问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想: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注意了下面两个方面:第一,既加强基础,又提高能力和发展智力;第二,既全面复习,又突出重点。

四、重点:熟练掌握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去括号及符号问题
五、教学目标
1、系统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及知识内容.
2、熟练地进行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掌握、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六、教学方法
类比猜想,讲练结合
七、教学设计:
解决办法:通过对比分数的乘法运算来学习分式的乘法运算,通过练习来巩固法则。

分式与分式方程(复习)教学反思

分式与分式方程(复习)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除了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外,还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面向生活是学生发展的“源头活水”.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例选择上,尽量去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如:学生身边的事,购物,农业,工业等方面,让学生真切地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

有些学生对应用题有一种心有余悸的感觉,其关键是面对应用题不知怎样分析、怎样找到等量关系。

在教学中,如果采用列表的方法可帮助学生审题、找到等量关系,从而学会分析问题。

可能学生最初并不适应这种做法,可采用分步走的方法,首先,让学生从一些简单、类似的问题中模仿老师的分析方法,然后在练习中让学生悟出解决问题的窍门,学会举一反三,最后达到能独立解决问题的目的。

本节课循序渐进,合理设计教学问题系列,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学生口述、互评等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分式是表示具体情境中数量的模型,它是分数的“代数化”,它的性质、运算与分数的性质、运算完全相似,是代数运算的基础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分式运算算理的理解是教学要注意的重点,没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运算的复杂性与难度,否则会因为经常出现错误而导致学生对分式的运算失去信心,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也与《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相违背。

因此,在运算过程中,要注意部分学生将分式的运算与解分式方程混为一谈,不加思索地将分式的运算中的分母去掉,造成运算的不合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分式方程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分式的概念、分式的运算、分式方程及其应用。

2.内容解析分式蕴含着双重身份:既是除法的表达式又表示除法的结果。

从这个观点出发,《分式》这章是继整式乘除之后对代数式进一步的研究。

数学里的数与式,其生命力在于运算,只有与运算联系起来,才能深化对数与式的认识,分式的运算的基础是分数、整式的四则运算、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同时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反比例函数、分式变形,也是在以后学习物理、化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分式的运算、分式方程及其应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

(2)熟练的进行简单的分式的运算。

(3)准确求出分式方程的解并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目标解析通过“互学、独学、对学、合学、群学”等环节,“合作、交流、展示、点评、质疑”等方式促进学生对《分式》的知识梳理,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典型例题的分析、综合解决问题。

体会“转化”、“方程”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1)分式、分式方程概念的理解。

通过微视频展示,从分式到分式方程逐一展开,促进理解。

(2)计算。

利用希沃教学软件,展示学生的错因,达到举一反三。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是整式运算、因式分解和分式运算的综合运用;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与列整式方程相比,尽管涉及的基本数量关系相同,但是由于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可以是整式或分式,所以更具灵活性,学生会感到困难。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分式运算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1、视频导入,温故知新。

问题:分式这章的内容包括哪些?建立本章知识框架图,形成本章知识体系:(插入微视频)师生活动:老师提问学生,以框架图的形式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并重点性的板书,提问主要针对成绩中等及偏下学生,让他们都积极参与课堂。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个整体的认识,形成清晰的思路,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分式教学教学反思7篇

分式教学教学反思7篇

分式教学教学反思7篇分式教学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方程,特殊是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根底上,进一步熟悉分式方程(未知数在分母中),并探讨分式方程的解法。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值得确定:1.教学设计充分敬重学生,符合新课程理念及“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学模式要求。

本节课在设计教学内容及环节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已有学问阅历。

采纳了“复习旧知——创设情境——自主学——沟通反应——归纳提升——应用练习”的教学模式进展课堂教学。

首先,设计了一个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在解决旧知的根底上,回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根本步骤及去分母的方法。

接着给出两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索,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列出方程使学生初步感受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分,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分式方程的定义。

初步熟悉了分式方程后,鼓舞学生自主讨论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在展现反应的过程中相互沟通不同的做法,并体会化归思想在解方程中的作用。

通过检验发觉有的分式方程会产生使原分式方程无意义的“根”,从而引发思索:这是为什么?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沟通争论,解释缘由并归纳得到解分式方程的根本思想及一般步骤。

接下来进展应用练习。

整节课的设计环节紧凑,连接自然,能够引发学生思索,并充分表达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

2.课堂教学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问题,该放手时就放手,充分敬重学生,无论是分式定义还是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方法,甚至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分式方程产生曾根的缘由,都是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者是小组沟通合作完成,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泼,积极参加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是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气。

3.课堂教学中能够关注学困生,为学困生的学习搭建平台。

在学生进展自主学习和沟通争论时,教师能够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主动关注学困生,指导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或提示同组成员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况。

并且,在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环节,还请每组的5号同学上黑板展现,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允许同组其他成员上前帮助,这就为学困生创设了展现自我的时机,也使他们体会到胜利的喜悦。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式的定义,理解分式表示的几何意义。
2.学会分式的化简,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如约分、通分等。
3.能够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掌握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问题,运用分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式的定义,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分式的几何意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现分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
(1)针对分式的化简和运算规律,教师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2)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逐步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同时,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式知识,提高数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分式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将问题转化为分式问题,缺乏运用分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搭建起分式知识的框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分式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式》复习(一)教学设计
班级八(5)班科目数学课题《分式》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
时间年月日执行教师王菊
设计说明
本节是第三章《分式》的复习课,共两个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回顾在学习分式的基本概念与分式的运算时用到的性质,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法则,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分式的运算性质能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分式的概念、分式的性质和分式的运算法则应该基本掌握,就是在运算过程中应用不熟练,更说不上熟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课前自己复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应善于归纳和总结,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和收集典型题目的过程,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从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教学难点
利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学生:一份问题归纳评价单老师:一份问题反馈评价单
学习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备注
知识回顾(5分钟)
教师提出问
题;1、分式的概念及
判别.2、分式的基本
性质是什么?3、分
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是什么?引导学生
思考并做回答.(可
参考老师设计的“归
纳评价单”)
根据课前准备的
已细化了的评价单认
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通过回顾与思
考,使学生对分式的
基本性质、乘除法等
基本运算有一个更
深层次的认识.
题型展示(5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各小组派
出代表将本组准备
的典型题展示出来
各小组商定后,派出代
表将本组准备的典型
写在黑板上。

通过典型题目的收
集、整理与展示,加
强学生对所学知识
的再认识.
讨论交流(15分钟)根据已展示的题目,
由各小组讨论交流
后派出代表交叉演
示,老师巡视其他同
学做的情况。

各小组派代表上黑板
做已展示的题目,由展
示题目的一方来判断
正误。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
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反馈练习(15分钟)可参考老师课前已
准备好“反馈评价
单”,由各小组合作
完成,根据完成的速
度和正误情况给予
表扬。

小组合作完成
加强学生对分式概
念和性质灵活应用
技能的训练,提高学
生的运算能力,应用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通过设置恰当
的、有一定梯度的题
目,关注学生知识技
能的发展和不同层
次的需求.
课堂小结(5分钟)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反思今天的学习收
获与疑惑,教师进行
补充。

各小组讨论后可派代
表说也可以自己说出
还有哪些知识点没弄
懂?
通过学生对知识点
的总结,让学生感受
成功的喜悦,从而培
养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

课后作业1、课本95页,第1、3题。

2、复习《分式》3.3-3.4
课后反思
附:1、问题归纳评价单
2、问题反馈评价单各一份
3、反思
问题归纳---评价单(课前用)
课题:第三章《分式》回顾与思考(一)(3.1---3.2)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
一学习目标: 通过回顾与思考,使学生对分式的基本性质、乘除法等基本运算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回顾内容
1、分式的概念?分式与整式的区别?举例
2、分式有意义和无意义的条件?请举例。

3、分式的值为0、为正数和负数的条件?并举例。

4、分式的基本性质?
5、最简分式的概念?
6、约分和通分的实质是什么?并举例。

7、分式的乘法法则?并举例。

8、分式的除法法则?并举例。

问题反馈---评价单(课堂上用)
课题:第三章《分式》回顾与思考(一)(3.1---3.2)
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1、在2x ,752,35y x x y x +--,π
y x 53-,a 7
中,分式有 2、当x 时,分式x
x -+11
有意义.
3、当x 时,分式)3x )(1x (9
2---x 的值为0. 4、化简下列各式:
(1)
abc ac 1222- (3)8216
2+-x x
5、计算:
(1)xy
xz yz xy 169.342
2 (2)3118222-÷-x x
6、已知:|x-1|+(y-2)²=0,求 y
x xy
y x xy x -÷
-+2的值。

7、选做题:(1)若
015
〉--x
x ,试确定x 的取值范围。

(2)化简求值:242121-÷⎪⎭
⎫ ⎝⎛+--x x x , 其中x=-1。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整体不差,气氛也比较活跃,老师设计的“问题归纳评价单”完成得还可以,就是在“问题反馈评价单”中第6、7题大部分学生没有做,即使做了也做得不完整,说明学生对分式的性质和运算律还没有真正掌握到位、不熟练。

在做第3题只知道分子为0,而不注意分母不为0的条件,出错的原因是没有审好题。

还有一些同学是受题中部分算式的特殊结构的影响而不遵循运算顺序,就出现乱约分的典型错误,这类学生在有人提醒时,常常能顺利完成解题过程并获得正确答案,没有人提醒就糊里糊涂的错了,因此在下一节复习课的教学中应特别关注这一种类型题目的训练与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