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季·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最新·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烹饪简单的饭菜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劳动的良好习惯,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打扫卫生技巧学习正确的打扫方法,如扫地、拖地、擦窗户等。
掌握打扫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扫把、拖把、清洁剂等。
2. 第二课时:整理物品技巧学习整理物品的方法,如分类、排序、存储等。
培养学生的整理习惯,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
3. 第三课时:烹饪简单的饭菜学习烹饪基本技巧,如切菜、炒菜、煮饭等。
掌握烹饪安全知识,如使用厨具、处理食材等。
4. 第四课时:绿化校园学习绿化知识,如种植花草、树木的技巧。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校园环境质量。
5. 第五课时:制作手工艺品学习简单的手工艺品制作,如剪纸、编织、泥塑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1.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等。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劳动成果的质量,如打扫卫生干净程度、烹饪饭菜口感等。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劳动态度、成果质量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材2. 教具:打扫工具、烹饪工具、绿化工具、手工艺品制作材料等。
3. 课件: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六、第六课时:环保手工制作学习利用回收物品制作环保手工制品,如塑料瓶改造、纸飞机等。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资源再利用能力。
七、第七课时:校园绿化养护学习校园绿化植物的养护知识,如浇水、修剪、施肥等。
增强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关爱,培养责任感。
八、第八课时:农村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体验农村生活。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打扫、洗涤等。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劳动任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和任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3)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懂得感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劳动的意义和价值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分析劳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3.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
第2课:基本的劳动技能(一)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打扫、洗涤等。
2. 教学内容:讲解和示范基本的劳动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实践等。
第3课:基本的劳动技能(二)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烹饪、缝补等。
2. 教学内容:讲解和示范烹饪、缝补等基本劳动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实践等。
第4课:合作与团队精神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劳动任务。
2. 教学内容: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分析团队合作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第5课:合理安排劳动时间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和任务。
2. 教学内容:讲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介绍合理安排劳动时间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讲解、实践、讨论等。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劳动技能掌握程度。
2.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任务、讨论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2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教案编写者:X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第一章:劳动与技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基本的劳动技能。
三、教学重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基本的劳动技能。
四、教学难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基本的劳动技能。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演示法。
3. 实践操作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新课导入:讲解基本的劳动技能。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
4.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回家后,帮助家长做家务,运用所学劳动技能。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
六、第二章:手工制作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2. 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1. 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2. 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 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2. 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演示法。
3. 实践操作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手工制作的重要性和基本技巧。
2. 新课导入:讲解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
4.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回家后,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件手工艺品。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劳技水平。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劳技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七章:简单木工制作2. 第八章:编织与钩针3. 第九章:陶艺制作4. 第十章:家用电器使用与维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种劳技制作方法的掌握,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木工制作、编织与钩针技巧、陶艺制作过程中的技术要领。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演示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2. 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 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制作心得。
五、教学步骤:1. 第七章:简单木工制作(1)讲解木工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示范制作一个小木凳,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实践,制作自己的木工作品。
2. 第八章:编织与钩针(1)讲解编织与钩针的基本技巧。
(2)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编织或钩针作品。
(3)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 第九章:陶艺制作(1)讲解陶艺制作的基本步骤。
(2)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陶艺作品。
(3)学生分组实践,制作自己的陶艺作品。
4. 第十章:家用电器使用与维护(1)讲解家用电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示范家用电器的正确维护与保养方法。
(3)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家用电器的使用与维护。
六、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质量:创意、技巧、完成度等方面。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积极参与、团结协作、遵守纪律等方面。
3. 学生对劳技知识的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程度。
七、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3.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劳技展览,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2. 开展劳技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动手能力。
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传授更多劳技知识,提升学生技能。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烹饪简单的菜肴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打扫卫生技巧学习正确的打扫卫生方法,如拖地、擦窗户等。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保持环境整洁的意识。
2. 第二课时:整理物品方法学习整理物品的技巧,如分类、归纳、储存等。
培养学生有序整理物品的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第三课时:烹饪简单菜肴学习烹饪基本方法,如切菜、炒菜、煮饭等。
培养学生独立烹饪简单菜肴的能力,体验劳动的乐趣。
4. 第四课时:编织手工制品学习编织基本技巧,如编织帽子、围巾等。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审美观念。
5. 第五课时:制作环保制品学习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环保制品,如环保袋、笔筒等。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学会珍惜资源。
三、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劳动技能。
2. 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态度、技能、合作等。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完成劳动任务的质量,如卫生打扫干净、物品整理有序等。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材2. 教具:打扫卫生工具、整理物品器材、烹饪器材、编织材料、废旧物品等。
3. 辅助材料:相关劳动技能的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打扫卫生技巧(40分钟)2. 第二课时:整理物品方法(40分钟)3. 第三课时:烹饪简单菜肴(40分钟)4. 第四课时:编织手工制品(40分钟)5. 第五课时:制作环保制品(40分钟)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安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使用打扫卫生工具、烹饪器材等时的安全操作。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第一章:劳动的意义与价值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劳动的定义和种类。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劳动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的体验和感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
第二章:劳动工具的使用与维护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劳动工具的用途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和维护劳动工具。
2.2 教学内容:常见劳动工具的介绍和展示。
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劳动工具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2.3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劳动工具并介绍其用途。
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劳动工具。
指导学生学习劳动工具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第三章:家庭劳动技能3.1 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的家庭劳动技能。
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家庭劳动的种类和重要性。
家庭劳动技能的介绍和示范。
家庭劳动的安全注意事项。
3.3 教学活动:讨论家庭劳动的种类和重要性。
示范和讲解家庭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烹饪等。
组织学生进行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如布置教室、整理个人物品等。
第四章:农业生产劳动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流程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认识。
4.2 教学内容:农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和环节。
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辛和价值。
农业劳动的安全注意事项。
4.3 教学活动:讲解农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和环节。
组织学生参观农田,体验农业生产劳动。
引导学生讨论农业劳动的艰辛和价值。
第五章:劳动与健康5.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健康的关系。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姿势和习惯。
5.2 教学内容:劳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正确的劳动姿势和习惯。
劳动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5.3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示范正确的劳动姿势和习惯。
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注意安全防护。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6.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七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七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通过对劳动技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提高生活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劳动的意义与价值1. 了解劳动的定义和分类2. 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3. 学习劳动的基本技能第二章:劳动工具的使用与维护1. 认识常见的劳动工具2. 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3. 掌握工具的维护保养技巧第三章:家庭劳动技能1. 学习家庭卫生清洁技巧2. 学习衣物洗涤与保养方法3. 学习简单的烹饪技巧第四章:农田劳动实践1. 学习农田的基本耕作技术2. 学习农作物的种植与管理3. 体验农田劳动的辛苦与乐趣第五章:手工制作技能1. 学习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2. 完成一件手工制作作品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交流等方式,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品完成情况、实践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图片、视频等资料2. 劳动工具实物或模型3. 实践场地和材料4. 相关劳动技能的教材或参考书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服务性劳动1. 了解服务性劳动的定义和特点2. 学习服务性劳动的基本技能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第七章: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1. 让学生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2. 学习劳动保护的基本知识3. 掌握事故预防和紧急处理的方法第八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2. 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第九章:劳动法律法规1. 让学生了解劳动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2. 学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十、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品完成情况、实践报告、法律法规知识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烹饪简单食物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的思想观念。
(2)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劳动的意义(1)讲解劳动的概念和意义。
(2)讨论劳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2. 第二课时:基本的劳动技能(1)教授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的方法。
(2)练习打扫卫生、整理物品。
3. 第三课时:烹饪简单食物(1)讲解烹饪的基本知识。
(2)教授烹饪简单食物的方法。
(3)练习烹饪简单食物。
4. 第四课时:劳动安全常识(1)讲解劳动安全的基本知识。
(2)讨论劳动中如何保护自己。
5. 第五课时:热爱劳动,尊重劳动(1)讲解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义。
(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的思想观念。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
(2)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劳动技能。
2.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景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习劳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劳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情况。
3. 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六、第六课时: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1)讲解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的重要性。
(2)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劳动实践。
(3)布置课后劳动实践任务,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七、第七课时:服务性劳动(1)讲解服务性劳动的概念和意义。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范文(4篇)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范文(4篇)第1篇: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一、基本活动:说一说:1、你整理过自己的房间吗?2、你是怎么整理的?二、拓展活动自己整理房间:早晨起床先开窗、整理床铺、把物品摆放整齐、洁净窗台、墙壁,擦桌椅、扫地、拖地。
三、探究活动想一想:1、早晨起床后为什么要先开窗通风?2、怎样才能保持房间的整洁?3、设计房间物品摆放。
四、炒饭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炒饭.重点、难点:学会炒饭.教学过程:一、基本活动:学习炒米饭:1、葱去皮洗净、切碎,2、搅匀鸡蛋,3、油加热,4、炒鸡蛋,5、加葱,6、加米饭翻炒,7、出锅。
二、拓展活动:比较鸡蛋炒饭和扬州炒饭的区别。
三、探究活动:设计一种特色炒饭。
第2篇: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对黏土的捏,揉,搓,压等技法2.能制作出原粒形内空的泥人胚子,并对胚子进行刻画,上色等美化,完成彩色小陶童的制作3.了解泥土到烧制成陶器的过程,增添生活的乐趣,培养合作互助及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学习对黏土的捏,揉搓等技法教学难点:是对胚子的雕刻教学准备:黏土,圆柱体棒,彩色颜料笔,小刻刀,釉,烤箱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陶器是由黏土或以黏土、长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陶器工艺品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灰陶,江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店已出现釉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中间陶瓷至今兴盛不衰,宜兴的紫砂壶,台湾的陶塑,崇宁的雕镂陶等文明于世,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制作小陶壶二.设计制作方案1.阅读课文“陶器的制作”小组讨论设计十个小陶壶的制作方案2.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制作方案及分工三.学学做做1.圆柱体棒做模具,在模具外围上一圈料土(注意:模具的外形要简单以便脱模)2.将料土捏成小彩童的基本形状:8字形,上面是脑袋,下面是身体(注意:头要大一些才可爱)3.用小竹签或小刻刀在料土上刻出小彩童的帽子,头发,头巾等,并用收捏出娃娃的圆脸蛋4.将彩童晒干后,涂上颜色(晒干泥胚一定要方在阴凉处,不能直接在阳光下暴晒,否则容易裂开)四.作品展示1.学生作品展示,评价交流2.请个别学生进行经验介绍五.课外扩展课外学做一只小狗,一只小猫或其他动物第3篇: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对家务劳动做了较集中的安排,教材编入16篇课文,从劳动的性质划分有厨房的膳食方面的1篇,有生活自理方面的7篇,有小制作方面的4篇,有认识使用工具方面的1篇,有简单的生产劳动的3篇。
初中劳动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劳动综合实践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 劳动技能的培养3.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4. 劳动实践活动的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和体会。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劳动技能的培养,包括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
2. 教师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实践活动(20分钟)1. 教师设计劳动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环保活动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学生反思:评价学生对劳动的反思和认识,以及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教学资源:1. 教材《劳动与技术教育》2. 实践活动材料:如手工制作材料、环保活动工具等。
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劳动意义和价值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劳动的重要性。
2. 在实践活动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劳动技能,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七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七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2. 劳动的分类: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3. 劳动技能的培养:日常生活技能、生产劳动技能、科技创新技能等。
4. 劳动法规:让学生了解国家关于劳动的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 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分类、技能培养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劳动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价值。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劳动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程度。
2. 学生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水平。
3. 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如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等。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具体分配如下:第1-2课时: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第3-4课时:劳动的分类和相互关系第5-6课时:劳动技能的培养第7-8课时:劳动法规的学习第9-10课时:劳动实践六、教学策略:1.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劳动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价值。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劳动场景中提高劳动技能。
4. 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资源:1. 劳动工具:如锤子、螺丝刀、锯子等。
2. 劳动材料:如木板、铁丝、布料等。
3. 劳动教材:相关劳动知识的书籍和课件。
4. 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或社区劳动实践场所。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起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第一章:劳动的意义与价值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定义和意义。
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积极态度和尊重劳动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劳动的定义和种类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劳动的定义、种类和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劳动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价值。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劳动定义和意义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识。
第二章:劳动安全与健康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健康知识和技能。
2.2 教学内容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劳动中的常见危险和预防措施劳动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和常见危险。
实践操作法:进行一些简单的劳动健康技能实践。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劳动安全知识的掌握。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劳动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三章:日常生活劳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劳动的种类和重要性。
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劳动技能。
3.2 教学内容日常生活劳动的种类和意义基本的日常生活劳动技能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日常生活劳动的种类和意义。
实践操作法: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实践。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日常生活劳动种类的理解。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日常生活劳动技能。
第四章:手工制作技能让学生了解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使学生能够运用手工制作技能创作简单的作品。
4.2 教学内容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简单的手工制作作品的创作4.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实践操作法:进行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作品的创作。
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手工制作基本技能的理解。
作品展示: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手工制作技能的能力。
第五章:家庭园艺与种植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园艺和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工与合作。
二、教学内容1. 第五章:家庭常见劳动技能(1)学习整理床铺、叠衣服的方法。
(2)学习清洁房间、扫地、拖地的技巧。
(3)学习洗衣服、洗碗的基本步骤。
2. 第六章:厨房劳动技能(1)学习切菜、切水果的基本刀法。
(2)学习烹饪简单的菜肴,如西红柿炒蛋、炒青菜等。
(3)了解厨房安全常识,学会使用厨房电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工与合作。
四、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劳动技能。
2. 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劳动案例,让学生掌握劳动技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劳动技能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其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角色扮演和贡献程度。
3. 学生环保意识和劳动习惯: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环保行为和劳动态度。
六、教学内容3. 第七章:农村劳动技能(1)学习种植蔬菜、水果的基本方法。
(2)学习养殖家禽、家畜的基本知识。
(3)了解农业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4. 第八章:环保劳动技能(1)学习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方法。
(2)学习绿化环境和保护植被的重要性。
(3)了解环保劳动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农村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学会爱护环境。
八、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劳动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劳动案例,让学生掌握劳动技巧。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环保问题,培养环保意识。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农村劳动技能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其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2. 通过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劳动的意义与价值1. 了解劳动的定义和种类2. 认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3. 学习劳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二章: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技能1. 学习整理床铺、衣物、个人物品2. 学习清洁房间、卫生间等生活场所3. 学习烹饪简单的饭菜第三章:手工制作技能1. 学习使用剪刀、针线、胶水等工具2. 学习制作手工艺品、贺卡、装饰品等3. 创作属于自己的手工艺作品第四章:植物种植与养护1. 学习认识不同的植物2. 学习种植、浇水、施肥等养护技巧3.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第五章:环保意识与实践1. 学习环保知识,了解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危害2. 学习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环保技能3. 参与校园环保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价值和基本技能。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各种劳动技能的操作步骤。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劳动技能。
4.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2. 学生制作的手工艺品、种植的植物、参与的环保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评价。
3. 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视频、图片等资料。
2. 劳动工具、材料(如手工制作材料、植物种植工具等)。
3. 校园环保实践活动资源。
六、第六章:简单机械的使用与维护1. 学习认识各种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等)2. 学习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3. 了解简单机械的维护和保养方法七、第七章:家庭用电安全与简单维修1. 学习家庭用电的基本知识2. 了解电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学习简单的电器维修技巧,如更换灯泡、修理插座等八、第八章:厨房工具的使用与维护1. 学习认识各种厨房工具及其使用方法2. 掌握厨房工具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3. 学习厨房工具的清洁和保养方法九、第九章:农村劳动技能1. 学习农村常见的劳动技能,如种植、收割、养殖等2. 了解农村劳动的辛苦和价值3. 体验农村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尊重意识十、第十章:劳动安全教育1. 学习劳动安全知识,了解劳动安全事故的预防方法2. 掌握劳动中的自我保护技巧3. 培养学生的劳动安全意识,预防劳动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家庭用电安全、厨房工具使用等知识。
七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七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2. 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 第二课时:劳动技能的培养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3. 第三课时:团队合作与责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1) 导入: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讲解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 第二课时:(1) 导入:讲解劳动技能的培养。
(2) 讲解基本的劳动技能。
(3) 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劳动技能。
3. 第三课时:(1) 导入:讲解团队合作与责任。
(2) 引导学生探讨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的作文。
2.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动手制作一件劳动作品。
3. 让学生团队合作完成一项劳动任务。
六、第四课时:劳动安全与卫生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步骤:1. 讲解劳动安全的基本知识。
2.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劳动安全隐患和预防措施。
3. 强调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急救技能。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关于劳动安全的宣传海报。
七、第五课时:劳动法规与权益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学步骤:1. 讲解劳动法规的基本内容。
2. 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 培养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七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页《七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二、目录一、页二、目录三、摘要四、背景和现状分析4.1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缺失4.2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渴求4.3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五、项目目标5.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5.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5.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六、教学方法与策略七、课程设置与安排八、教学资源与材料九、教学评价与反馈三、摘要本教案旨在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培养七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案以当前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背景,通过详细的分析和规划,提出了一套全面、系统的教学方案。
四、背景和现状分析4.1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缺失在我国,劳动与技术教育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学校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使得很多学生毕业后,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动手能力却较弱,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4.2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渴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4.3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劳动与技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五、项目目标5.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方法与策略本教案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技术知识。
七、课程设置与安排本教案共设置10个课时,每个课时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学习简单的扫地、拖地、擦窗户等家务劳动。
2. 第二课时:学习如何整理床铺、书桌等生活用品。
3. 第三课时:学习洗衣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 第四课时:学习烹饪简单的饭菜,如西红柿炒鸡蛋、蛋炒饭等。
5. 第五课时:学习如何爱护花草,进行简单的绿化养护。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2. 教学演示:教师示范各项劳动技能的正确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
3. 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锻炼劳动技能。
4.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心得,互相学习,提高劳动技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乐于动手实践。
2. 劳动技能掌握程度:检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
3. 课堂纪律: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表现,是否遵守课堂规则。
五、教学资源1. 教室内的劳动工具,如扫把、拖把、窗户等。
2. 生活用品,如床铺、书桌、衣物等。
3. 烹饪用具和食材。
4. 花花草草作为绿化养护的对象。
六、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将所学劳动技能应用于实际。
2. 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校进行劳动技能指导,丰富学生的劳动知识。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遵守安全规则,使用劳动工具时要小心谨慎。
2. 烹饪过程中要注意用火安全,遵守厨房电器使用规范。
3. 绿化养护时要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避免误伤自己或他人。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对劳动技能学习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2. 观察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劳动表现,评估教学效果。
七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简单的手工制作技能和安全操作常识;- 理解简单机械原理和简单电路搭建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新设计和实践操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观念和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手工制作技能和安全操作常识。
2. 难点:- 简单机械原理和简单电路搭建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通过多媒体资料和课堂讨论,介绍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相关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手工制作技能和安全操作常识- 分析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实践活动,如折纸、剪纸等。
3. 简单机械原理和简单电路搭建方法- 通过实物和模型,介绍简单机械原理和简单电路搭建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和电路实验。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合作学习法- 设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实验教学法- 利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和电路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资料和实物,介绍劳动与技术的相关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课堂,激发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了解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和见解,激发学生的思维。
3. 指导学习,掌握基本技能- 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掌握手工制作技能和安全操作常识,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最新·教案
劳动与技术七年级下册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与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传统工艺第一课茶叶的分类与制作在中国生产的茶叶可以按产区、季节、销路和制作工艺来分类,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仍是陈椽先生提出的“制作工艺六类法”。
1、产区分类: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
2、季节分类: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3、销路分类:外销茶、内销茶、边销茶。
4、制作工艺分类:基本茶类与再加工茶类。
基本茶类:是根据制作工艺或以茶多酚氧化程度为序把初制茶分为六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
再加工茶类:即以基本茶类的茶叶作原料,进行再加工形成各种各样的茶,如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和含茶饮料等。
5、制作工艺的特点:绿茶:杀青,不发酵;白茶:日光萎凋,微发酵;黄茶:闷黄,微发酵;青茶:做青,半发酵;红茶:全发酵;黑茶:后发酵。
至于再加工茶叶的分类,因各种茶类的成品茶,品质大致已稳定,在各种茶再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不大。
再加工茶类,如各类花茶的品质虽稍有变异,但品质基本上未越出该茶类的系统性,仍应归属原来的茶类。
补充: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历代茶人富有创造地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茶类,外加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艺不断革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
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分类方法,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划分,有的根据茶叶外形来划分,有的按初、精制情况划分。
当然,在众多的茶类划分中,运用最广泛、最权威、认知度最高的当属中国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
绿茶: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全国有18个产茶省,主要产地为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80%左右。
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步骤。
杀青方式有加热杀青和热蒸杀青两种,以蒸青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蒸青绿茶”。
干燥以最终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干和晒干之别,最终炒干的绿茶称“炒青”,最终烘干的绿茶称“烘青”,最终晒干的绿茶称“晒青”。
多年来的研究发现,众多茶类中绿茶最保健。
市场上常见的名优绿茶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
红茶:红茶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形成的。
所谓发酵,其实质是茶叶中原先无色的多酚类物质,在多酚类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物——红茶色素。
这种色素一部分能溶于水,冲泡后形成了红色的茶汤,一部分不溶于水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红茶的红汤红叶就这样形成了。
我国红茶最早出现的是福建崇安一带的小种红茶,以后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
1875年,工夫红茶制作方法由福建传至安徽祁门一带,继而江西、湖北、四川、台湾等省大力发展工夫红茶。
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茶类,远销东欧、西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于安徽的祁红和云南的滇红早已名扬海外,享有盛誉。
市场上主要的红茶有祁红、滇红、川红、金骏眉、坦洋工夫、汪洋工夫等。
青茶:青茶也叫乌龙茶,属半发酵茶。
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其外形色泽青褐。
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传统工艺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
汤色黄红,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郁,具有独特的韵味。
乌龙茶主要产自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因品种上的差异,乌龙茶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四类。
闽北乌龙: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一带,主要有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乌龙。
闽南乌龙:闽南是乌龙茶的发源地,由此传向闽北、广东和台湾。
产于福建南部的乌龙茶,最著名、品质最好的是安溪铁观音。
广东乌龙:主要有广东潮州地区所产的凤凰单枞和凤凰水仙最出名。
台湾乌龙:主要有冻顶乌龙、阿里山乌龙、文山包种、东方美人等。
黑茶: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
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
黑毛茶是压制各种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各种黑茶的紧压茶是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黑茶因产区和工艺上的差别有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
白茶:白茶属轻微发酵茶,基本工艺过程是萎凋、晒干或烘干。
白茶常选用芽叶上白绒黄茶:黄茶的加工工艺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黄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
黄茶主要的代表名茶有蒙顶黄芽、黄山黄芽、君山银针等。
以上是中国的六大茶类,以这些基本茶类作原料进行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
主要有花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等。
总之,中国茶类繁多,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和不同的季节,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茶。
第二课手工艺品一、传统手工艺品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
手工艺品的品种非常繁多,蜡染、手工木雕、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
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点的不同,各地的手工艺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充分的展示了中国手工艺术的风采。
手工制作工艺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她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门类、传世佳作蜚声海内外,几千年来,传统手工艺产品始终是代表中华民族的一大特色产业。
传统的工艺品既是文化艺术品,又是日常生活用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时尚手工在现代都市如此红火并流行,确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有人说这是因为怀旧,是一种对往昔手工岁月的追忆;在追求个性化的今天,手工制作工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装饰和实用的性能、手工随心所欲的乐趣,已经不可抗拒的在我们身边流行起来,她像风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
当今科技不断发展,机器作为生产工具,已日益减少了人们的手工劳动;日益发展的电子计算机,不但准确无误地进行数学运算,还能把一种语言文字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代替着人们的脑力劳动。
现代机器人的出现,不仅可以代替人类双手去操作危险的工作或试验,且还在利用它从事艺术创作。
如用它写字、绘画、绣花……推想不久的将来,人类手工创造的一切艺术品,渐渐就会被电子计算机之类的科技产品所代替。
那么,过去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陶艺、编织、纸扎、玩具……手工制作之技艺,慢慢就无人详知了。
现代化的冲击,使传统的手艺正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
随之消逝的,还有人与物的沟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当今,日用品、工艺品琳琅满目,但却没有了制作人留下的体温和感情……”手工制作工艺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它出自民间,服务于民众始终把实用和审美融合于一体,带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非为纯艺术现象。
民间工艺美术植根社会最基层,在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生生不息,构筑了基础雄厚的大众文化底蕴,并对其他文化艺术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代表中国特色的,中国结、风筝、泥人、剪纸、刺绣、面人等等。
而最具中国特色应该是风筝、剪纸等二、四川特色手工艺品1、绵竹年画首先来了解一下四川的著名年画——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与其他三个地方的年画一起被称为是我国的四大年画。
绵竹年画还拥有很悠久的历史呢,它起源于北宋时期,在明清时代犹为繁盛。
绵竹年画的特点是色彩艳丽,讲究绘画的对称,颜色一般是比较单调的,都是红色的。
在内容上,都是来源古老的神话传说,为的是辟邪消灾。
如今在四川还建立了绵竹年画博物馆呢。
2、扎染接下来在了解一下四川的扎染技术,四川扎染和大理扎染,白族扎染和彝族扎染一起都是我国最著名的技术。
四川的扎染是起源于秦汉时期的,完全采用了使用天然植物的浸液来做染料的,绝对是对人体无害,而且四川扎染的特点是图案新颖,具有古朴的风格,还有它的取材都是来自民俗风情,以此受到人们的喜爱。
3、自贡剪纸接下来我们继续了解四川有什么手工艺品,再来看一看四川的剪纸艺术。
四川的剪纸是当地的一项民间优秀的传统艺术,同时也是我国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
自贡剪纸是把我国南北方的剪纸结合在一起所创造的,它拥有北方剪纸的活灵活现的特点,也有南方剪纸粗犷的特征,是非常好的结合了南北方优点的一种剪纸。
4、龚扇最后再来看看四川的折扇艺术,看一看蜀中的特产——龚扇。
龚扇,它起源于清代,由于被皇帝选中进宫,所以又叫做是宫扇。
龚扇非常的薄,是由一片薄的丝绸做成的,但是却拥有很高的荣誉,龚扇还曾经被作为礼品送给过外国的首相呢。
龚扇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有独特的民间风格,就连外国人都为此惊叹不可思议呢。
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去了解完了四川有什么手工艺品,还详细的了解了这些手工艺产品的价值和特色,对四川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跟大家一起了解完了这些,我都有些忍不住想要去四川更深入的在了解一下呢,你又没有和我一样的想法,如果有那就跟我一再去来解一下吧。
第三课蜀绣蜀绣自古就被称为“蜀中之宝”,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它与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和广东的粤绣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蜀绣产生在以郫县、温江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地带,又有那么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值得研究。
一、蜀绣现状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华夏文化的瑰宝,是川蜀文化的瑰宝,已有2000多年历史,2006年已被列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和保护。
蜀绣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蜀绣的发展也历经坎坷。
近100年来,几起几落,有过辉煌鼎盛,也曾濒临绝境。
其产品曾主要作为皇室贡品和纯艺术、纯装饰作品,但也曾作为日常生活用品进入寻常百姓家。
20世纪初,蜀绣制品除各种装饰品、艺术品外,绣花被子、绣花枕头、绣花帐帘、绣花鞋类、服装、手袋、手绢等蜀绣产品遍布民间,蜀绣制品行销西南、西北,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当时,从业人员众多,仅成都一地就有专业刺绣人员1000余人,店铺60来家。
女红被广泛作为女孩子的一门必修课,作为品味和修养的象征,以此为荣、以此为乐。
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以及现代艺术的发展,人们审美角度的变化,蜀绣与苏绣、湘绣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其产品又走上了曲高和寡、少而精之路,又从日常生活用品回到了纯艺术、纯装饰作品。
由于用工大、工艺精、产品形式单一、售价高,与平民大众、与市场需求越来越远,乃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成了问题。
近来,成都市郫县安靖镇提出了振兴蜀绣文化,拉动灵活就业的发展思路,并且做了许多前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引入了天府蜀绣企业,培训了300多名绣娘,有了500多幅,价值100多万产值的精美蜀绣作品,进行了产品风格的创新尝试;联合高校、企业成立了蜀绣工程技术中心,借助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东风,蜀绣公园建成,史上最大的天府蜀绣艺术馆开馆,部署了与蜀绣发展相配套的安靖镇发展规划和蜀绣产业园建设规划,宣传工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蜀绣历史发展蜀绣源于蚕丝。
蚕丝织丝绸,方有在绸缎上作画的蜀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