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2006~2020)

合集下载

陕西省科技计划申报指南(2024年)

陕西省科技计划申报指南(2024年)

2024年度陕西省科技支配项目申报指南本次发布的科技支配申报指南包括:陕西科技统筹创新工程支配和陕西省科学探讨发展支配,指南内容如下:陕西科技统筹创新工程支配一、重点产业创新链依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总体思路,结合全省重点产业规划和布局,凝炼煤化工、石油自然气化工等重点产业创新链,以攻克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或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需求为目标,部署创新工作。

(一)重点方向工业领域1.煤化工产业(1)低变质煤中低温热解关键技术示范及产业化(2)低变质烟煤的分质利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技术(3)粉煤及粉煤中低温热解固体产物半焦的综合利用(4)煤合成自然气技术(5)中低温煤焦油的高效回收和深加工利用(6)煤制油关键技术(7)煤基合成化学品的生产技术和应用的探讨(8)氯碱化工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和应用的探讨(9)煤化工工业示范装置关键技术产业化(10)超临界水煤气化制氢耦合发电技术2.石油自然气化工产业(1)炼厂副产烃类提取转化关键技术开发(2)丙烯下游产品开发制备关键技术(3)甲醇下游产品开发制备关键技术(4)石油自然气芳烃类下游产品开发制备关键技术(5)丙烯酸及酯类化合物合成关键技术(6)自然气干脆转化利用关键技术(7)丙烯干脆氧气环氧化合成环氧丙烷关键技术产业化(8)低表面能氟硅聚合物的制备技术及应用(9)含氟液晶中间体的探讨开发(10)国Ⅴ标准干净油品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3.新能源汽车产业(1)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发(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研发(3)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研发(4)自然气(CNG、LNG)汽车关键技术(5)HPDI LNG重卡关键技术(6)替代能源汽车关键技术(7)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8)动力与储能电池研发(9)电动汽车平安性关键技术研发(10)电动汽车复合制动技术研发4.软件产业(1)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等核心软件研发(2)支持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移动互联网软件研发,如中间件及大型应用(3)煤炭、石油、电力、通信等领域装备智能化嵌入式软件研发(4)移动电子商务标准研发(5)电子商务平台中智能搜寻引擎等核心技术研发(6)移动互联网中隐私爱护关键技术研发(7)才智政务、才智交通、才智公共平安、才智教化等大型才智应用(8)基于移动终端的云服务关键技术应用示范(9)移动互联网络平安认证及平安应用中关键技术(10)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控防治系统部署方案及关键技术5.集成电路产业(1)4G移动通信芯片及支持现有4G标准的SOC芯片(2)面对高端SOC芯片的高速接口和高效限制IP核研发(3)平面显示器配套集成电路开发(4)绿色节能电源管理芯片、专用智能计量芯片、电子安防芯片的研发(5)大功率MOSFET和IGBT器件设计及生产(6)驱动组网限制LED才智照明SOC芯片开发(7)基于GPS/北斗的卫星导航SOC芯片研发及产业化(8)基于互联网应用的超低功耗智能传感芯片、基于物联网应用的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芯片系统研发(9)高速大容量存储技术研发及相关产品设计(10)模拟、数模混合、MEMS、高压电路、GeSi等特色工艺开发(11)高密度小体积封装和3D封装工艺技术6.航空、航天及位置服务产业(1)先进通用飞机设计及发动机关键技术(2)先进通用飞机机载设备及航电关键技术(3)通用飞机地面导航设备(4)高精度天线等核心组件,以及导航传感一体化核心部器件研发(5)室内外定位融合服务平台及终端设备研发(6)兼容型北斗导航终端、北斗高精度授时设备及其组件的研发及产业化(7)高辨别率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遥感一体化综合处理和分发应用等关键技术研发(8)面对深空探测应用的抗辐射集成电路芯片7.新材料产业(1)高效钼精矿焙烧关键技术及装备探讨(2)高品质二硫化钼制备技术探讨及产业化(3)高性能钼及钼合金的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4)宽幅钼及钼合金板片材产业化(宽度≥600mm)(5)高性能低氧TZM合金制备及产业化(D含量低于200PPa,拉拉强度高于710MPa)(6)钼酸铵制备过程清洁生产技术探讨及产业化(7)石煤钒矿中的钒、碳的高效富集技术探讨(8)矿湿法冶金过程中的废水综合治理及清洁生产(9)高纯金属钒制备工艺探讨及产业化(10)氮化钒制备高效关键技术的研发(11)大尺寸电子级超导磁控直拉法单晶硅制备关键技术及装备(12)高端金属镁产品研发及产业化8.城市轨道交通产业(1)机车电气限制装置、变流装置、传感器、轮对、转向架等机车车辆配件(2)轨道交通装备整机技术(3)轨道交通装备驱动系统技术(混合动力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快速轨道车辆装备技术)(4)轨道交通装备牵引与限制系统关键技术(5)机车车辆网络限制关键技术(6)钢轨的探伤、打磨、检测技术(7)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及运维起重、作业装置、状态检测关键技术(8)地下轨道勘察与设计技术(9)地下轨道交通空间信息化施工关键技术(10)地下轨道交通运营维护的自动化监测技术与设备9.现代服务业产业(1)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综合健康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2)基于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微小型电子商务群运营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3)健康服务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4)面对公众财宝管理的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5)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撑体系研发与应用示范(6)科技金融合作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

生物质能的利用现状及展望

生物质能的利用现状及展望

生物质能的利用现状及展望摘要: 在概述生物质能概念、特性及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意义的基础上,重点从生物质能的直接燃烧、物化转化、生化转化、植物油技术和利用生物质合成新产品等几方面来介绍国内外生物质能利用的现状,最后展望生物质能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生物质能化石能源可持续发展展望现今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能源、电力供应趋紧,而化石能源和核能贮量有限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对资源丰富、可再生性强、有利于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有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例如,日本的新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的能源农场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计划等。

一个新兴的生物质产业正在全球范围蓬勃兴起。

据专家估计,生物质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5年9全球总耗能将有40%来自生物质能源,主要通过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的产业化实现。

在2004 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5-2020)中,“农林生物质工程”被列为重大专项之列,并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与日激增。

现在,我国能源年消耗量占世界能总消耗量的20%以上,而且呈现上升的态势,我国2004 年进口石油1.2 亿吨。

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据调查,我国有油料植物为151科697 属1554 种,其中种子含油量大于40%的植物有154 种。

且我国的可开发生物质资源总量为7t左右标准煤,其中农作物秸秆约3.5 亿t,占50%以上。

因此,加大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农业生物质能源发掘利用,不仅可解决农民的增收和“三农”问题,还可解决21 世纪中国面临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乃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做出重大贡献,即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 生物质能的概念及特性1.1 生物质能的概念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体内的一种能量形式,它以生物质为载体,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十四五”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

“十四五”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

“十四五”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等特点。

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对替代部分化石能源消费、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将生物质能产业列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并从电价、项目布局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大力支持,预计到2025年全国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500万千瓦。

我省生物质资源种类多,资源较为丰富,每年生物质能可开发利用总量约2660万吨标准煤,发展生物质能具有广阔的空间。

为充分利用我省生物质资源优势,实现合理有序开发,特制定本规划,对全省生物质发电利用、生物质供气利用、生物质制备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等方面进行全面统筹。

第一章现状及问题一、利用现状“十三五”期间我省的生物质能源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从“十三五”初的135兆瓦增长到320兆瓦,增长了1.5倍。

(一)生物质发电我省生物质发电主要以农林生物质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为主。

目前,全省农林生物质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总装机容量分别为242兆瓦和105兆瓦,约各占所有生物质能发电的68%和30%(沼气等其他生物质发电占2%)。

从已建和在建生物质发电的项目地区分布来看,生物质发电厂主要分布在北部种植业和中南部林业较发达地区。

(1)农林生物质发电我省农林生物质发电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全省已建农林生物质电厂9座,总装机容量242兆瓦;在建农林生物质电厂9座,总装机容量254兆瓦。

已核准待建农林生物质电厂2座,总装机容量60兆瓦;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有9座,总装机容量222兆瓦。

生物质发电厂主要以农作物秸秆和木材加工剩余物为燃料。

(2)垃圾焚烧发电我省垃圾焚烧发电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目前全省已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5座,年处理生活垃圾146万吨。

在建(含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13座,设计年处理生活垃圾464万吨,总装机容量310兆瓦。

(3)沼气发电我省沼气发电主要包括垃圾填埋气发电和畜禽粪便沼气发电,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陕政办发[2004]115号【发布部门】陕西省政府【发布日期】2004.11.17【实施日期】2004.11.1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陕政办发[2004]115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以下简称《区划》)已经省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充分认识《区划》在生态保护和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各地实际,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意见并认真组织实施。

同时,要将其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研究和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确定区域环境容量、制订生态环境评价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

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组织有关技术力量,根据《区划》内容,研究当地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要科学划定和保护区域内具有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洪水调蓄、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的生态系统,并以此合理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结构,使区域内的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区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措施到位,取得实效。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四年十一月十七日第一章生态功能区划意义及指导原则 1.区划编制背景人类与生态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可为人类提供各种所需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可通过对气候等的调节为人类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人类为发展经济的各种生产活动又或多或少地对生态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环境的恶化则会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稳定而适宜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华网北京2月9日电目录一、序言 (6)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8)1.指导方针 (8)2.发展目标 (9)3.总体部署 (9)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 (11)1.能源 (11)发展思路 (11)优先主题 (12)(1)工业节能 (12)(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 (12)(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 (12)(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 (12)(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 (12)2.水和矿产资源 (12)发展思路 (13)优先主题 (13)(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 (13)(7)综合节水 (13)(8)海水淡化 (13)(9)资源勘探增储 (14)(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14)(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14)(12)综合资源区划 (14)3.环境 (14)发展思路 (14)优先主题 (15)(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15)(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 (15)(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 (15)(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 (15)4.农业 (16)发展思路 (16)优先主题 (16)(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 (16)(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 (17)(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17)(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 (17)(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 (17)(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 (17)(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 (18)(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 (18)(25)现代奶业 (18)5.制造业 (18)发展思路 (18)优先主题 (19)(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 (19)(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 (19)(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 (19)(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 (19)(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 (19)(31)基础原材料 (19)(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 (20)(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 (20)6.交通运输业 (20)发展思路 (20)优先主题 (20)(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 (20)(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21)(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 (21)(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 (21)(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21)(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 (21)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21)发展思路 (22)优先主题 (22)(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 (22)(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 (22)(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 (22)(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 (23)(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 (23)(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 (23)(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 (23)8.人口与健康 (23)发展思路 (23)优先主题 (24)(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 (24)(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 (24)(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 (24)(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24)(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 (24)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25)发展思路 (25)优先主题 (25)(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 (25)(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 (25)(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26)(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 (26)(56)城市信息平台 (26)10.公共安全 (26)发展思路 (26)优先主题 (27)(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 (27)(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 (27)(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 (27)(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 (27)(61)生物安全保障 (27)(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 (28)11.国防 (28)四、重大专项 (29)五、前沿技术 (31)1.生物技术 (31)(1)靶标发现技术 (31)(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 (31)(3)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 (32)(4)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 (32)(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32)2.信息技术 (32)(6)智能感知技术 (32)(7)自组织网络技术 (33)(8)虚拟现实技术 (33)3.新材料技术 (33)(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 (33)(10)高温超导技术 (33)(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 (34)4.先进制造技术 (34)(12)极端制造技术 (34)(13)智能服务机器人 (34)(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 (34)5.先进能源技术 (35)(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 (35)(16)分布式供能技术 (35)(17)快中子堆技术 (35)(18)磁约束核聚变 (35)6.海洋技术 (36)(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 (36)(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 (36)(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 (36)(22)深海作业技术 (36)7.激光技术 (37)8.空天技术 (37)六、基础研究 (38)1.学科发展 (38)(1)基础学科 (38)(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 (38)2.科学前沿问题 (38)(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 (39)(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 (39)(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 (39)(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 (39)(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 (39)(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 (39)(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 (40)(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 (40)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40)(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 (40)(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 (40)(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 (41)(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41)(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 (41)(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41)(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 (41)(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 (42)(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 (42)(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 (42)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42)(1)蛋白质研究 (42)(2)量子调控研究 (43)(3)纳米研究 (43)(4)发育与生殖研究 (43)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44)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44)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45)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46)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47)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 (49)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 (49)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49)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 (50)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50)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 (51)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51)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 (52)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 (52)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53)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54)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54)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 (54)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55)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 (55)十、人才队伍建设 (57)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 (57)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57)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 (57)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 (58)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 (58)纲要全文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的通知-陕政发〔2017〕23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的通知-陕政发〔2017〕23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的通知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的通知陕政发〔2017〕2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国发〔2016〕72号)精神,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转变政府投资管理职能,结合我省实际,现发布《陕西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企业投资建设本目录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须按照规定报送有关项目核准机关核准。

企业投资建设本目录外的项目,除国家法律法规、国务院和省政府明确禁止建设的项目外,实行备案管理。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投资建设的项目,按照本目录执行。

原油、天然气(含煤层气)开发项目由具有开采权的企业自行决定,并报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具有开采权的相关企业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无序开采。

二、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省上制定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总量控制目标、技术政策、准入标准、用地政策、环保政策、信贷政策等是企业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依据,是项目核准机关和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乡规划、行业管理等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对项目进行审查的依据。

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完善相关领域专项规划,为各市(县、区)做好项目核准工作提供依据。

环境保护部门应根据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环境影响大、环境风险高的项目严格环评审批,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5.14•【字号】陕政办发[2009]57号•【施行日期】2009.05.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陕政办发〔2009〕57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九年五月十四日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8〕23号),设立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省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

1.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市县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投资管理方面的作用。

及时修订调减我省投资核准目录,大幅度提高省级核准项目的规模(限额)标准,缩小投资审核范围,下放投资审核权限。

国家、省级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除少数需报国家、省政府审批、核准或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核准外,区分不同情况由市县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审批、核准,或由企业自主决策。

2.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专项产业政策,除按规定需报国家和省政府审批的外,由市县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国家、省级规划和政策的指导下分别制定。

3.取消已由省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

重点是拟订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年度计划;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维护经济安全;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投资宏观管理,调控全社会投资总规模;完善价格管理,做好价格总水平调控;加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增强扩大开放条件下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统筹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专项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生物质能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中国生物质能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中国生物质能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一、生物质发电方式1、直接燃烧发电在国内,直燃发电技术已经趋近完善,单机可达15MW。

由于我国的生物质能主要是以秸秆等农作物为材料,因此国内的生物质燃烧技术大多以秸秆燃烧技术为主。

秸秆直燃发电技术,是将农作物原料(如秸秆等)经过输送系统投入锅炉,在炉内直接燃烧产生大量的热,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在汽轮机内膨胀做功,驱动发电机发电。

2、混合燃烧发电生物质原料与煤混合作为燃料进行发电的技术被称作生物质混合燃烧发电技术。

其燃烧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对于燃料处理和燃烧设备要求很高,是将生物质原料直接与煤混合后投入炉内燃烧:另一种是先气化生物质原料,将燃气与煤混合燃烧产生的蒸汽送入汽轮机发电机组。

3、气化发电经过气化炉的生物质原料转变为气体燃料,净化后直接在燃气机中燃烧发电或者在燃料电池中发电的技术被叫作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

二、生物质发电现状生物智能形式多样、应用广泛,涵盖了电力、热力、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

生物质能是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际能源署在2018年提出,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中被忽视的“巨人”,生物质能将引领未来五年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增长。

根据IRENA最新发布的《RENEWABLE CACITY STATISTICS 20202019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53700万千瓦,比2018年增长了17600万千瓦。

其中全球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达到124GW,约占整个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4.9%。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现已进入产能扩张时期,盈利模式具备可复制性。

中国能源局数据显示,中国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由2015年的1030万千瓦迅速上升至2020年的2952万千瓦,到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增长至3149万千瓦。

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出台的多项行业配套政策为生物质发电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其次,生物质发电技术成熟度逐步上升促进了生物质发电厂的扩张建设。

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趋势和长效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趋势和长效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趋势和长效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选择。

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安全、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其利用已成为国家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方向之一。

陕西省作为一个能源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利用生物质能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如何推动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探索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长效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生物质能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陕西省生物质能资源的状况,剖析其利用现状和产业发展状况,探讨生物质能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为后续制定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2. 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分析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在技术、政策、市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其根本原因,为后续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3. 探讨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对策:根据问题及原因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政策、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4. 提出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对生物质能产业的研究,提出可行的长效机制,帮助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结合,对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同时重点分析国内外生物质能发展政策及经验,提出适合陕西省的发展对策和长效机制。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1. 为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实用建议,为制定支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2. 基于长效机制,为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宏观的保障,有效促进陕西省清洁能源的利用和结构调整。

3. 围绕生物质能的最新科技、政策、市场信息,为陕西省的生物质能参与国内外的竞争提供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陕西省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陕西部分)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方案解析

鄂尔多斯盆地(陕西部分)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方案解析

鄂尔多斯盆地(陕西部分)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方案鄂尔多斯盆地能源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本世纪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开发基地,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省的陕北和关中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盆地总面积的30%。

区域内集中了我省绝大部分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但该区域特别是陕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距离能源化工产品目标市场较远,开发建设也面临一些重要的制约因素。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我省鄂尔多斯盆地能源矿产资源,统筹规划煤炭、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可再生等一次能源开发,统筹规划电力、煤化工和焦化等加工转化,统筹规划交通运输、电力输送和运输管道建设,统筹规划水资源利用和取水节水工程,统筹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统筹制定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又好又快建设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同时,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的安排部署,我省组织编制鄂尔多斯盆地(陕西部分)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一、规划区域范围包括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和杨凌等8市区,涉及神东、陕北、黄陇3个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和神府、榆神、榆横、吴堡、子长、渭北、彬长、黄陇等共8个煤田或矿区。

二、规划主要内容编制鄂尔多斯盆地(陕西部分)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及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可再生能源、煤化工(含焦化)、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城镇化发展等11个专项规划。

三、规划期限规划以2007年为基准年。

资源量采用2006年数据;生产、建设和消费量采用2007年统计数据;规划目标年为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对2030年作远景展望。

四、规划组织领导成立规划领导组、工作组、研究组及评估组。

(一)规划领导组领导组组长由分管省长担任,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交通厅、水利厅、建设厅、环保局、煤炭局及有关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成员。

规划领导组负责审定规划编制大纲,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议定规划成果。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的通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的通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6.10.08
•【字号】陕发改高技〔2016〕1251号
•【施行日期】2016.10.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原材料工业
正文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省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的通知
陕发改高技〔2016〕1251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韩城市发展改革委,杨凌示范区发展改革局,西咸新区经济发展局,各国家级开发区(基地),有关高校、科研单位:经省政府同意,现将《陕西省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10月8日。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方法及发展趋势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方法及发展趋势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方法及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与日俱增。

现在,我国能源年消耗量占世界能总消耗量的20%以上,而且呈现上升的态势。

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据调查,我国有油料植物为151科697属1554种,其中种子含油量大于40%的植物有154种。

且我国的可开发生物质资源总量为7t左右标准煤,其中农作物秸秆约3.5亿t,占50%以上。

因此,加大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农业生物质能源发掘利用,不仅可解决农民的增收和“三农”问题,还可解决目前中国面临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重大社会经济问题。

一、生物质能源的利用现状1、直接燃烧直接燃烧主要包括炉灶燃烧、焚烧垃圾、锅炉燃烧压缩成型燃料、联合燃烧。

炉灶燃烧是传统的用能方式,因其效率低而在逐渐被淘汰。

焚烧垃圾是锅炉在800℃-1000℃高温下燃烧垃圾可燃组分,将释放的热量来供热或发电。

压缩成型燃料燃烧是先将生物质压缩成密度大的性能接近煤的物质,再将其燃烧发电,因其排放的污染尾气小而发展前景良好。

联合燃烧是将生物质掺入燃煤中燃烧发电,此法可减少SO2、NO2等污染气体的排放。

2、物化转化物化转化主要包括干馏技术、生物质气化技术及热裂解技术等。

干馏是把生物质转变成热值较高的可燃气、固定碳、木焦油及木醋液等物质。

可燃气含甲烷、乙烷、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可做生活燃气或工业用气,木焦油是国际紧俏产品,木醋液可形成多种化工产品。

生物质气化是在高温条件下,利用部分氧化法,使有机物转化成可燃气体的过程。

产生的气体可直接作为燃料,用于发动机、锅炉、民用炉灶等场合。

3、生化转化生化转化主要包括厌氧消化技术和酶技术。

厌氧消化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在缺氧的情况下将生物质转化为CH4、CO等可燃气体。

同时得到效果很好的可用作农田的肥料的厌氧发酵残留物。

酶技术是利用微生物体内的酶分解生物质,生产液体燃料,如乙醇、甲醇等。

二、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技术1、沼气发酵技术沼气发酵是有机物质在一定温度、湿度、酸碱度和厌氧条件下,经过沼气菌群消化的过程。

陕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文件

陕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文件
82
陕政发〔2011〕20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1-4-22
83
陕政发〔2011〕21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通知
2011-4-22
84
陕政发〔2011〕25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的意见
2011-4-22
2009-12-21
48
陕政发〔2009〕72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9-12-29
49
陕政发〔2010〕2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
2010-1-7
50
陕政发〔2010〕3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商南县莲花台水电站工程占地和水库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告
2009-5-31
30
陕政发〔2009〕37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航空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
2009-5-31
31
陕政发〔2009〕38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2009-5-31
32
陕政发〔2009〕3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
69
陕政发〔2010〕46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
2010-11-27
70
陕政发〔2010〕48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0-12-6
71
陕政发〔2010〕50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

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

附件: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能源局2016年10月前言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等特点。

加快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环境质量、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较快,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生物质发电和液体燃料形成一定规模。

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气等发展已起步,呈现良好势头。

“十三五”是实现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生物质能面临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机遇。

根据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分析了国内外生物质能发展现状,阐述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布局和建设重点,提出了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目录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1)(一)发展基础 (1)(二)存在问题 (4)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6)(一)指导思想 (6)(二)基本原则 (6)(三)发展目标 (7)三、发展布局和建设重点 (9)(一)大力推动生物天然气规模化发展 (9)(二)积极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 (12)(三)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 (13)(四)加快生物液体燃料示范和推广 (17)四、保障措施 (19)五、投资估算和环境社会影响分析 (21)(一)投资估算 (21)(二)环境效益 (21)(三)社会效益 (21)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1、国际发展现状(1)发展现状生物质能是世界上重要的新能源,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供需矛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全球继石油、煤炭、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成为国际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

生物质发电。

截至2015年,全球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其中美国1590万千瓦、巴西1100万千瓦。

我国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我国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我国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1、我国生物质资源种类众多,储量巨大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生物质能发电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全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生物质约1700亿吨,其能量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贡献的10倍,而作为能源的利用量还不到总量的1%,极具开发潜力。

与化石燃料相比,生物质资源种类众多、数量巨大、分布广泛。

其主要有:木柴燃料、农作物废弃物、畜禽粪便、能源植物、城市废物等。

其中,农作物废弃物主要有秸秆(稻草、麦秸、棉花秸等)、杂草、稻壳、花生壳等。

能源作物指专门作为能源的作物,目前用于油料作物种植的树种有:麻风树、油桐、乌桕、漆树、核桃、油茶、黄连木、油橄榄、油翅果、四合木等。

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广泛,根据《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统计,我国可利用生物质资源量折合标准煤约4.6亿吨,其中已利用资源量折合标准煤2200万吨,剩余可利用资源量折合标准煤4.38亿吨。

图表中国生物质资源储量状况数据来源:《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农作物秸秆为例,包括玉米、水稻、小麦、棉花、油料作物秸秆在内的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每年约6.9亿吨。

目前,作为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以及造纸等用途共计每年约3.5亿吨,可供能源化利用的秸秆资源量每年约3.4亿吨。

另外,稻谷壳、甘蔗渣等农产品加工剩余物每年约1.2亿吨,可供能源化利用的每年约6000万吨。

目前来看,秸秆资源化、商品化程度低,相关企业规模小,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缓慢,秸秆综合利用潜力巨大。

图表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状况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图表秸秆综合利用控件状况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林业剩余物和能源植物方面,全国现有林地面积3.04亿公顷,可供能源化利用的主要是薪炭林、林业“三剩物”、木材加工剩余物等,每年约3.5亿吨。

适合人工种植的能源作物(植物)有30多种,包括油棕、小桐子、光皮树、文冠果、黄连木、乌桕、甜高粱等,资源潜力可满足年产5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需求。

生物质能的利用现况及展望

生物质能的利用现况及展望

物 质液 体 燃 料 及化 工 产 品等 技 术 。 当前 , 国应 利 用 不 中 宜种 粮 的土 地 种植 非 粮 能 源作 物 ( 如甜 高 粱 等 ) 到 2 2 , 00
年 预计 可 年 产 乙 醇 20 0万 t 0 。乙醇 价 格 已与 汽 油 、 油 柴 接近 , 可用 作 内燃 机 代 用 燃料 。
生 物质 能 源 与 其 他 可再 生 能 源 如 风 能 、 能 、 阳 水 太
生 物 质形 成 过 程 中 能释 放 0 , 2 可改 善 大气 环境 。 因而 ,
地 球上 的 生物 , 包括 植 物 和 由其 养 活 的 动 物 都 具 有 生 物
质能。
能 等相 比 , 有 可 存 储 和 运 输 的优 点 ; 转 换 成 固 体 燃 具 可
2 2 2 制 取 生 物 质 裂 解 油 ..
状燃 料 供 用 户燃 用 。其 工艺 过 程 一 般 为 : 燥 、 粉 、 干 制 调
湿 和压 缩 机 成 型造 粒 。对 秸 秆 、 草 等 也 可 压 缩 成 捆 , 干
用 木质纤维 素在 热解 反应 器 中 , 无 氧条 件下 快 速加 在
为未来 可持 续 能 源 系统 的 主要 能 源 , 大 其 利 用 是 减 排 扩
c 02的 最重 要途 径 , 大 规模 植 树造 林 和 种 植 能 源 作 物 , 应 使 生 物质 能源 通过 利用 技 术 变成 高 品位 的现 代能 源 。
2 生 物 质 能 源 的 利 用 技 术 与 发 展 现 况
生 物质 能源 的开 发 利 用 受 到 许 多 国家 的 高 度 重 视 ,
米 、 类 、 蔗 、 菜 等 以及 秸秆 、 薯 甘 甜 谷壳 等 ) 。

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

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

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为有效开发利用我省生物质能资源,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2007~2020)》。

一、我省生物质能资源情况(一)生物质能资源分类及潜力我省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常年可利用总量约1100万吨标煤,其中:秸秆、林业废弃物等能源作物占74%;畜禽粪便和城镇垃圾占26%。

我省可收集利用的生物质能资源主要种类如下:1、能源作物。

主要有薯类、甜高粱、油葵等。

薯类资源比较丰富,常年土豆种植面积约429万亩,产量约441万吨,50%以上的资源集中在榆林市;红薯种植面积约20万亩,产量约26万吨,主要集中在渭南、汉中地区。

2、农作物秸秆。

我省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谷子、棉花、油菜、油葵等作物秸秆,常年总产量1600余万吨。

其中,小麦秸秆约650万吨、玉米秸秆约800万吨、水稻秸秆约100万吨、棉花秆约50万吨。

小麦、玉米、棉花秸秆的三分之二分布在关中,水稻秸秆80%分布在汉中和安康。

从发展趋势来看,秸秆总产量基本稳定。

3、畜禽粪便。

全省现有养殖场、养殖小区约1100多个,加上农户散养,大家畜存栏总数约340万头、猪约1160万头、羊约930万只、家禽约7685万只,年产畜禽粪便总量约5000多万吨,其中可规模利用的畜禽粪便总量约800多万吨。

4、林业及其加工剩余物。

全省林地总面积1.14亿亩,抚育间伐剩余物、经济林修剪枝条、薪炭林平茬等常年总量约1860万吨,可利用总量约515万吨。

其中,渭北旱原及关中平原果区修剪枝条约230万吨;陕北薪炭林、防护林等受政策保护,林木剩余物按可利用15%计算,可收集量约80万吨;秦巴山区天然林资源储量较大,但受自然条件及政策限制,回收率低,按可利用15%计算,可收集量约150万吨;木材加工废弃物7万多吨,可全部收集利用。

5、木本油料能源林。

我省主要有黄连木、文冠果、油桐、漆树、乌桕、花椒、油茶等树种,遍布全省,集中分布在秦巴山区和渭北黄土高原,总面积约685万亩、年产果实总量约36万吨,可收集利用量在50%以上。

推动新能源开发,转变陕西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新能源开发,转变陕西经济发展方式
2 陕 西开发新 能源 的资源优 势 .
陕 西丰富 的新 能源打造 全球 新 能源制 高点 也
收稿 日期 :0 0 6 O 修 回 日期 :O O 1 1 2 1 一O —3 ; 2 1 一1 — 9
作者简介 : (9 9 , , 冯瑛 17 一)女 陕西西安人 , 陕西教育学院政治经济系讲 师, 经济学硕士 。
21 0 0年 1 2月 第 2 卷第 4 6 期
陕 西教育学 院学报
J u n 1 f h a x n ttt fEd c t n o ra a n iIsi eo u ai oS u o
De 2 1 c 00 .
Vo 6 No 4 L2 .
推动 新 能源 开发 , 变 陕 西经济 发 展方 式 转
中 图分 类 号 : I0 3 F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5 8 2 1 } 4 0 6 -0 10 - 9X(00 0 - 0 6 5
从 发达 国家 经济发 展 的历史 中 , 我们 看 到实现经 济现代 化 的过程 , 都伴 随 着 经济转 型 和发 展方 式转 变 。 就 中国的现实情 况来看 , 如十七届五 中全会所 指 出的” 正 加快转 变经 济发展方 式是我 国经济社 会领域 的一场 深刻变革 , 必须贯 穿经济 社会发展 全过程 和各领 域 。 面对 复杂 的经济形 势 , 变经济发 展方式 和调整产业 这 ” 转 个 问题 , 已成为摆 在地方 政府 和企 业面前 的一道 最紧迫 的考题 。 2 0 年爆 发的金 融危机在 对世界 经济形 成 巨大 冲击的 同时 , 08 也蕴 育着 技术 革命 的契 机 。中 国科 学 院院 长路 甬祥 在 中国科 学 院 2 0 年度 工作会 议上预 言 , 09 人类 的第 四次 科技 革命 已在 世 界金 融危 机 中酝 酿 , 而新 能源将是 这场革命 的关键 突破 口。加快太 阳能 、 风能 、 生物 质能 、 能等新 能源 和可再 生能源发展 , 核 是世界 能 源发展 的大趋 势 , 是转 变经济发 展方式 的重要途 径 。 也 陕西作 为我 国的能源 大省要加快 优化 能源结 构 , 在新 能源和可 再生能 源发展 方面发 挥 自身优 势 , 开发新

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

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

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7号〕《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已于2006年9月28日经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6年9月28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能源,是指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节能,是指加强开发和使用能源的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四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能源的开发、经营、利用、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五条节能遵循能源节约与能源开发并举、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的方针,坚持宏观调控、市场引导、政策激励、技术推进和企业为主、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将节能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用能结构,加强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农业、商业等重点领域和政府机构的节能工作,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建立健全节能保障机制,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全社会的合理用能。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行政部门是本省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其所属的节能监测检查机构具体负责节能监察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开展节能宣传和教育活动,普及节能科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为有效开发利用我省生物质能资源,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2007~2020)》。

一、我省生物质能资源情况(一)生物质能资源分类及潜力我省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常年可利用总量约1100万吨标煤,其中:秸秆、林业废弃物等能源作物占74%;畜禽粪便和城镇垃圾占26%。

我省可收集利用的生物质能资源主要种类如下:1、能源作物。

主要有薯类、甜高粱、油葵等。

薯类资源比较丰富,常年土豆种植面积约429万亩,产量约441万吨,50%以上的资源集中在榆林市;红薯种植面积约20万亩,产量约26万吨,主要集中在渭南、汉中地区。

2、农作物秸秆。

我省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谷子、棉花、油菜、油葵等作物秸秆,常年总产量1600余万吨。

其中,小麦秸秆约650万吨、玉米秸秆约800万吨、水稻秸秆约100万吨、棉花秆约50万吨。

小麦、玉米、棉花秸秆的三分之二分布在关中,水稻秸秆80%分布在汉中和安康。

从发展趋势来看,秸秆总产量基本稳定。

3、畜禽粪便。

全省现有养殖场、养殖小区约1100多个,加上农户散养,大家畜存栏总数约340万头、猪约1160万头、羊约930万只、家禽约7685万只,年产畜禽粪便总量约5000多万吨,其中可规模利用的畜禽粪便总量约800多万吨。

4、林业及其加工剩余物。

全省林地总面积1.14亿亩,抚育间伐剩余物、经济林修剪枝条、薪炭林平茬等常年总量约1860万吨,可利用总量约515万吨。

其中,渭北旱原及关中平原果区修剪枝条约230万吨;陕北薪炭林、防护林等受政策保护,林木剩余物按可利用15%计算,可收集量约80万吨;秦巴山区天然林资源储量较大,但受自然条件及政策限制,回收率低,按可利用15%计算,可收集量约150万吨;木材加工废弃物7万多吨,可全部收集利用。

5、木本油料能源林。

我省主要有黄连木、文冠果、油桐、漆树、乌桕、花椒、油茶等树种,遍布全省,集中分布在秦巴山区和渭北黄土高原,总面积约685万亩、年产果实总量约36万吨,可收集利用量在50%以上。

我省现有2000余万亩宜林地和荒山荒坡,尚有很大发展潜力。

6、农产品加工废弃物。

我省主要有果渣、有机废水等。

果渣是一种可转化为燃料乙醇的生物质资源。

仅据20个苹果汁生产厂统计,年产鲜果渣约135万吨,主要分布在渭南、咸阳地区,分别占总量的44%、42%。

7、城镇生活垃圾。

全省城镇年产生800余万吨生活垃圾,其中,大中城市380余万吨:西安市160余万吨,宝鸡市、安康市各40余万吨,咸阳市、铜川市各30余万吨,渭南市24余万吨。

未来5年内,全省城镇年产生垃圾总量将达到1000万吨。

(二)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十五”以来,我省生物质能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一是农村沼气建设发展迅速。

截至2006年底,农村户用沼气已覆盖102个县(区、市),争取国家投资3.5亿元,省财政投入4400万元,新建沼气池41.9万口,比“九五”末增长2.6倍,全省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57.5万口,建池总量列全国第12位。

二是秸秆综合利用初显效果。

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气化、秸秆微生物快速沤肥等取得积极进展。

秸秆利用总量约500多万吨,占总量的30%;利用秸秆和果木枝条加工新型包装材料和木塑复合新材料已进入试产;一批秸秆发电、林木废弃物加工机制木炭等项目已开始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利用取得积极进展。

西安垃圾填埋沼气发电站已建成投产,装机容量4×1250千瓦,年发电3800万度;咸阳市垃圾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

虽然我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尚处在初级和起步阶段,资源潜力还远未得到充分开发。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体系,尚未形成产业;二是鼓励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缺位;三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使生物质能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相对滞后,相关设备技术含量不高,项目储备少;四是资源分散,收集储运难度大、成本高,收购组织管理体系有待探索和研究。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可再生能源法》,以《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为指导,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宗旨,以做强做大生物能源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废弃物、林木种实和城市垃圾、污水等生物质能资源开发利用进程;强化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着力研发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筛选和培育生物质能新资源,积极发展生物质发电和生物液体燃料,推广农村沼气和固体成型燃料;加快建设绿色能源示范县和清洁能源示范村,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举,构建和谐化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产业。

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既要以形成规模和产业为目标,不断提高其在能源供应总量中的比重;又要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为目标,高度重视资源开发与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的统筹和谐发展。

要根据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不得违法占用耕地,不得大量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

——坚持市场开发与产业发展并重,高起点、规模化发展生物质能产业。

对资源潜力大、商业化发展前景好的生物质能发电、秸秆综合利用等生物质能新兴产业,要在不断加大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力度的同时,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努力扩大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要通过建立以自主创新为主的生物质能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体系,加快生物质能源技术进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为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近期开发利用与长期技术储备并进,实现生物质能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要积极发展未来具有巨大潜力,近期又有一定市场需求的生物质能源技术,按照产业化一批、技术储备一批和攻关研发一批的思路,形成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和项目梯队体系,为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和项目保证。

——坚持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并用,全方位推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

要通过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和建立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鼓励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产业发展,提高生物质能源开发技术水平,推进产业化发展步伐,提高生物质能源的市场竞争力。

三、主要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到2010年,秸秆建材、秸秆发电、固体成型燃料和主要生物质能资源开发利用初步实现产业化、市场化,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占到一次性能源消费量的1.5%。

到2020年,我省基本形成生物质能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建成一批能源作物和能源林生产基地,使生物质能源产业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占到一次性能源消费量的4%。

(二)产能目标1、新型复合材料。

到2010年,年产秸秆托盘200万个、出口型结构板30万立方米,年耗用秸秆10万吨。

到2020年,年产秸秆托盘达到1000万个、出口型结构板达到150万立方米,年耗用秸秆50万吨。

2、生物质发电。

到2010年,装机容量达到1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7.5亿度,年耗用秸秆等生物质资源150万吨。

到2020年,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30亿度,年耗用生物质资源300万吨。

3、沼气。

到2010年,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60万口,总量达到100万口;新增大中型沼气池25处,累计达到36处。

到2020年,农村户用沼气池总量达到360万口,大中型沼气池总数累计达到300处。

4、固体成型燃料。

结合农村基本能源需要和改变农村用能方式,选择有条件的乡、村开展秸秆成型燃料试点。

到2010年,开展11个固体成型燃料应用试点建设,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2万吨。

到2020年,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50万吨,使生物固体成型燃料成为农村普遍使用的一种优质燃料。

5、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

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发展以生物质发电、固体成型燃料、秸秆气化技术为内容的农村能源生态建设。

到2010年,力争将我省15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建设成为绿色能源示范县,秸秆利用率达到50%,农户沼气池普及率达到30%以上。

到2020年,全省达到绿色能源示范县标准的县(市、区)力争占到全省县(市、区)总数的60%以上。

四、“十一五”产业布局和重点项目1、秸秆、果枝综合利用。

关中地区和延安市,沿高速公路和主要道路,选择以下项目做示范。

一是生物质综合利用。

利用果树剪枝、稻壳、秸秆等废弃物,布点建设气化厂,供居民生活用气或发电,并产出机制木炭、焦油和木醋酸。

首先在咸阳、渭南和延安三个市的苹果大县建设10个示范点,年供气3300万立方或年发电4300万度,年产机制木炭5万吨、木醋酸3.25万吨,年消耗果树剪枝12.5万吨。

二是新型包装材料。

采用“公司+农户”等多种方式,建设3到5个示范厂,利用玉米秸秆生产工业用托盘、垫块和多功能板、秸秆纤维材料包装箱等。

三是木塑材料。

建设3到5个示范厂,引进加拿大木塑加工设备,利用70%秸秆、30%废旧塑料合成加工木塑材料,每个项目年产规模不小于1万吨木塑产品。

2、生物质发电。

在关中地区布点建设周至、富平、杨凌、乾县、凤翔等5个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发电厂,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左右,消耗秸秆约70-80万吨;在咸阳市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装机容量3万千瓦,日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

在条件具备时,合理选点再新建3到5家生物发电厂、1到2家垃圾发电厂。

3、沼气工程。

以有规模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农产品加工业有机废水、废渣为主,力争每个市建设一个沼气及发电项目,每个项目装机容量500千瓦,总容量5000千瓦。

可以对已有沼气工程进行建设完善,增建配套发电或供气设施,也可以新建包括发电、供气在内的综合性沼气工程。

4、生物固体成型燃料。

力争每个市安排一个村做示范,年加工和利用固体成型燃料1万吨,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需要。

通过示范项目,改进秸秆和林木生物质高效低成本成型专用技术设备,探索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产、销售的商业化途径和模式。

5、燃料乙醇。

在关中建设一个以红薯为原料的1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年消耗干红薯33万吨。

在陕南建设一个以红薯为原料的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年消耗干红薯100万吨。

6、生物柴油。

在陕南启动建设以黄连木、油桐为主的能源林基地,以及以黄连木籽、油桐籽为原料,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15万吨黄连木饼粕、1万吨甘油的生物柴油生产项目;在关中建设一个以文冠果、元宝枫、米糠油、花椒籽、地沟油为原料,年产5万吨生物柴油的综合利用项目。

以上项目既是我省“十一五”期间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重点示范项目,也是我省未来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

我省“十一五”已启动生物质项目建成后,年利用秸秆将新增300万吨,达800万吨,占秸秆总量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