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合集下载

我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我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我对“因材施教”的理解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教师怎样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巧妙的进行策略的设计和施行?现我对因材施教的认识做一些浅显的分析:一、因材施教的核心发现学生的兴趣、优势后正确引导,扬长避短。

俗话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顺着这个“长”发展下去,其能力就会得到很好地展示。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让他在自己所“短”的方向上做出成绩,绝对是不可能的。

由于每个人的“长”“短”不一,因此,他们绝对不可能成为同一类型的人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因材施教,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倡导乐学,从而实现使学生多才多艺、有特色地发展。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民主的环境,是学生爱上学习的前提,也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引子。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因此,我尽可能做到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尤其是低差学生,对他们更是少批评多鼓励。

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师生感情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师生感情冷漠,不可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师生感情融洽,师爱生,生敬师,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自然被触发,并进而“爱屋及乌”般喜欢上教师的讲授,学习的兴趣浓了,劲头足了,这就是“亲其师而近其道”。

因材施教的要求

因材施教的要求

因材施教的要求一、什么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教育教学的最大效益。

这种教育方式强调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元化,注重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优势,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为什么要因材施教?1. 促进学生成长:因材施教能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培养他们自主思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其全面成长。

2. 提高教育质量:因材施教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指导,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更好地发展,从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3. 减少浪费:传统的统一式教育往往会造成部分学生失去兴趣或者无法理解课程内容而浪费时间和精力。

而因材施教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教育。

三、如何实施因材施教?1. 了解学生:教师需要通过观察、交流、测试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和潜在优势,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

2. 制定个性化计划: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需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

比如,对于擅长语言表达的学生可以采用较多的口头讲述和写作练习;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

3. 引导自主发展:因材施教不仅仅是针对学科知识,还包括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并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4. 持续评估调整:因材施教需要不断地评估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最适合他们的教育。

四、因材施教需要注意什么?1. 不过度强调个性化:因材施教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关注和指导,而不是过度强调个性化,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2. 不歧视差异:因材施教不应该歧视差异,而是要尊重和包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3. 不过度依赖技术:虽然技术可以辅助因材施教,但不应该过度依赖技术,忽略人文关怀和师生互动。

五、结语因材施教是一种注重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成长、提高教育质量、减少浪费。

因材施教的概念界定及作用

因材施教的概念界定及作用

因材施教的概念界定及作用1.概念界定因材施教就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其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得到良好运用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达到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本研究中,因材施教就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化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针对个性突出的学生,要充分尊重和支持学生的个性发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兼顾到学习和理解能力存在偏差的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2.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2.1因材施教教学模式有利于创造公平的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必然存在个体差异,尤其是在理解能力上的偏差;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差异问题,这一方法符合不同阶段的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特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差异。

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实施体育教学计划和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面向群体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把系统化教学和个别性指导进行有机结合,力争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充分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这对于创造公平的教育环境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2.2因材施教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在校学生正是处于标新立异、追求个性的年龄,因此,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心理特征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体育课堂学习氛围都有积极的帮助作用,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浅谈中国现代教育中的因材施教 精选文档

浅谈中国现代教育中的因材施教 精选文档

浅谈中国现代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一、因材施教的含义、原则和意义(一)因材施教的含义因材施教,从字面意义通俗地理解是指看材质定对策,但因材施教大多是对于教育而言的。

“因”是凭借、依据;“材”是实体对象,是指受教育者的特长;“施”是给予;“教”作动词用,教育的意思。

因材施教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就被大力提倡并且深受重视。

“《学记》重视因材施教。

主张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偏向:‘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这就要在摸清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即所谓‘知其心'的前提下,去发扬优点,矫正缺点。

”1孔子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他首倡因材施教,他定义的因材施教指的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之下,根据受教育者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天赋能力等具体差异提出不同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优发展。

1. 因材“因材”的侧重点在于“材”。

“材”指的是受教育者的天赋、个性以及有异于他人的成长特征。

这里不仅体现着“天生我材”的潜在因素,也体现着“孟母三迁”的环境影响。

人的品性的差异,既受先天影响,也受后天环境影响,所以对于“材”的判断不能只局限于受教育者本身,教师、学校、社会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人是感性的动物,教师自然也不例外,天性使然会对学生的一些行为存在主观上的定论,对于“材”的认识会缺乏客观意识,从而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的界定产生偏差。

因此,“因材”不仅要表现出对“材”的客观差异性的承认和了解,而且也要充分展现出对“材”的尊重和以“材”为施教依据的正确教学态度。

2. 施教“施教”强调的是“教”。

“教”是引导学生学习,在教给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和自主学习的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要发现学生的优势,及时培养。

“施教”不是“施知”,因为它指的不是单纯的对受教育者交付或给予知识,它不是一种教学任务,而是一种社会责任。

教师教学计划的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育

教师教学计划的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育

教师教学计划的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育导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教师教学计划的编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教学计划的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育正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为不同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深入探讨这一主题。

一、理解因材施教的概念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这一概念强调了教育中的差异性,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不同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兴趣方面存在差异,在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个性化教育是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它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和实施教学。

个性化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学生的差异性包括多个方面,如学习兴趣、学习风格、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

四、因材施教的方法1.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对于对抽象概念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具体事例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教授;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采用讨论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2. 设计个性化作业: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多样的作业和项目,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3. 提供个性化反馈和指导: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给予具体的改进建议。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五、教师的角色转变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该注重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发现他们的潜力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谈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谈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谈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一、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之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因材施教策略的设计和施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从中有可能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

教师要多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感到困惑,卡在哪里了?”“为什么老是出同样类型的错?”“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现象?”学生学习中明显的顺利也是值得关注分析的,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擅长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学习的动力所在,分析学生在什么状况下特别顺利,在思维和理解方面具有什么特点,等等。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特性。

2、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

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杂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

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的状态下学习,对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尤为重要。

如果教育不得法,抹煞了能力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则无异于雪上加霜,抽去了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

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以及在教学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以及在教学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以及在教学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原则意味着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能。

这一原则强调了个体化教学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灵活运用教育资源,关注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并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

教师需要通过观察、沟通、学习档案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为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依据。

2.差异化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应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水平上获得学习成果。

例如,对于优秀生可以提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指导。

3.灵活运用教育资源。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灵活运用教育资源,包括教材、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针对性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发挥他们的潜能和优势,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例如,提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指导,进行个别辅导和反馈。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应积极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性,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在教学评价和激励上给予个体化的关注和反馈,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被重视和被关心。

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潜能的发掘至关重要。

通过因材施教,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

此外,因材施教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因材施教的理解与思考

对因材施教的理解与思考

对因材施教的理解与思考因材施教是以学生获得成功为前提的,是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为目的的。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能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收益的学习环境,在以往的课堂里,教师犹如一名演讲者,从上课讲到下课,留下的只有一黑板需要学生速记的笔记,课后还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练习或作业题。

而因材施教则不然,它恰恰运用到了美国教育研究者伽德纳的“多元组合与交替策略”。

即指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设计和安排能够适应满足学生各种的学习机会,鼓励学生在优先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优势智能和学习风格偏好相一致的学习内容与方法的前提下,也尽可能去接触了解和参与其他的学习活动。

其本质在于强调学习题材、任务及活动方式的多样化。

这一理论的提出对教师进行因材施教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以《咏怀古迹》的授课方式为例:自主得预习内容,自发的任务背景介绍,有感情的当堂朗诵以及小组式的讨论研究,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得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学习和思考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都有机会运用自己较优势的思维方式完成自己较擅长的学习任务,也都有机会按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这对提升学习效能,展现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都有着重要的进步意义。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机能方面的不足与欠缺进行弥补。

其实,高中学段仍处在一个基础教育的阶段,所以学生不能只学习自己较擅长或感兴趣的科目,对那些不太感兴趣的,总是认为自己在某些学科的学习感到吃力的同学也要认真努力的学好。

因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所设置的大部分科目并非依据学生的喜好所设置的,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也为了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继续深造打基础而设置的。

在因材施教过程的同时,既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要兼顾学生的均衡发展。

我以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八中高一年级学习诗词为例,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对因材施教的理解与运用。

八中地处偏远小镇,校内学生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来自不同乡镇的少数民族学生,且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有着自己的文化、语言、生活习惯。

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一、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因材施教是教育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的目标是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具体而言,因材施教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 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注重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充分尊重和发展。

它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兴趣和学习风格,因此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安排。

2. 适度挑战:因材施教要求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给予适度的学习挑战。

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需要提供更高水平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于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需要提供更简单和易理解的教学内容,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克服学习困难。

3. 多元评价:因材施教要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考试,还可以采用口头答辩、实际操作、小组合作等形式,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4. 教育公平:因材施教强调教育的公平性,要求教师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无论学生的能力水平如何,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

二、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了解学生:教师要通过观察、交流和评估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

2. 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这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等。

个性化教学方案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 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教师要提供多种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这包括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资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和发展。

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条件、不同的性格、不同兴趣。

在每一个班级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特有的天赋与潜能,接受知识的水平也各不相同。

在此,我谈谈自己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因材施教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原则,同时也是一种教育评价。

在学校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明显,所以学校教育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动学生个性发展。

通过对学生需要的引导、兴趣的培养,积极发展学生个改正错误的独立性、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视学生具体情况予以个别对待、因材施教。

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实行教育,促动学生的充分发展,对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不但应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法,而且非常请注意扬长避短,应征教育的实效性。

所以,老师的学问就是抑扬之学,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要非常注重学生的特长,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

在实施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老师要监控学生的发展过程并适时纠正其错误的。

第一,老师要适时布置作业并即时批改,发现问题并即时纠错。

如果老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的时间与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不对称,就会使错误得不到即时纠正,令老师很难对学生的学习实行有效的调控。

第二,老师也必须请注意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学生的行为表现实际上是其记忆力、兴趣和爱好、反应速度、模仿水平和耐力等行为特征的综合反应。

任何一种行为的偏差都会对一个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所以老师必须注重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

孩子天生的差异是存有的,我们教育者应该做的不是去抹平这些差异,而应该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合理地使用好这些差异,以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用爱心、耐心和恒心去激发孩子的潜能。

这样的心态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的内在潜能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被激发,最后达成让每个孩子都成功的美好愿望。

谈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谈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谈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主动地发展等全新的教育思想,日益深人人心,并体现在我们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中。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试图探索因材施教的地位和作用,以期引起人们对因材施教原则的高度重视,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自觉地、有效地、创造性地运用好因材施教原则。

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就是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教育中既要把握学生整体性特征,又要顾及学生个性化特点。

因此,欲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认真反思,找出其不足之处。

学生成绩不佳,除了教师的教学活动仍然偏重于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的智能发展等因素有关外,漠视学生在知识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对“因材施教”原则贯彻不力,恐怕也是主要原因。

“因材施教”的原则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既受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艺术、教育手段的影响,也与教育教学目标的一刀切密切相关,还与受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的限制有联系。

因此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而改革的最好方法是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

分层次教学能真正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的目的,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均衡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激励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超前发展。

同时创造条件,鼓励促进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的学生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办学目标,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首先,多层次的学生群体要求因材施教。

遗传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的研究结果都指出,人的资质千差万别,这是因为遗传基因的不同以及生活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造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材施教”您做到了吗?
一、因材施教的原则
1.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从中可能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

教师要多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感到困惑,卡在哪里了?为什么老是出现同样类型的错?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现象?学生学习中明显的顺利也是值得关
注分析的。

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擅长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学习的动力所在,分析学生在什么情况下特别顺利,在思维和理解方面有什么特点,等等。

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学生的特性。

2.对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

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杂在一起的,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

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下学习,对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尤为重要。

如果教育不得法,抹煞了能力较差者的自尊心,则无异是雪上加霜,抽去了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

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
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1.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运用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彻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需要指出的是,因材施教、并非是要减少学生的差异。

实际上在有效地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差异可能更大。

因为能否充分的得益于受教育条件,这本身就是潜能高低的一个表现。

在较适宜的学习条件下,潜能低者能够开发出潜能,潜能高者会发展的更快,教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的发展蓝图,这样才能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己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体会到了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重要性。

学生的个性和智
力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须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讲究策略,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因而,承认学生的心理差异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出发点。

但一般人总片面地以为,学生的心理差异只是他们个体之间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往往没有考虑到性别的因素。

加之由于社会传统的性别偏见对教师教育观念的影响,相比之下,许多教师对因性施教的教育原则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既然学生的心理差异必然应当包括其性别差异,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做到因性施教就没有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是孔子留给后世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意思是说,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任何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受教育群体是无差别可言的。

在教育的实践工作中,让我们每一个教师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出发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其才,学有所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