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的审计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 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查找舞弊和错误是次要目标。 ➢ 1929-1933,经济大危机,对审计目标的看法出现很大分歧 。 ➢ 1940-1980s,审计目标是确定财务报表的公正性,即对财务报表是否 公 正发表意见。同时,降低了查错防弊的重要性,次要目标。 ➢ 80年代后,审计目标是确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 ➢ 新形式:采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 ,以审计风险的评价和控制为
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1.发生及权力和义务 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 完整性 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达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 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 权利和义务 记录的各项资产确属企业的权利,由被审计单位拥有和控制,记录的
各项负债确属被审计单位应履行的义务。 3.完整性 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或分摊 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
存在或发生 完整性 权利与义务 估价与分摊 表达与披露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 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记入
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2. 完整性 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完整性认定是针对漏记交易,即潜在低估的。 3.准确性 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 注意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的区别。 4.截止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7.机械准确性 与“估价与分摊” 认定中的第二个因素导出。包括记录、计
算、加总等的准确性。 8.分类 由“表达与披露”认定导出。 9.披露 由“表达与披露”认定导出。例如,会计政策及其变更、资产
抵押、关联交易等是否充分披露。
三、项目审计目标 项目审计目标是指财务报表具体项目审计所要达到的目标。下表以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四、财务报表审计的业务循环
(一)循环审计法与项目审计法
项目审计法按照财务报表的项目来组织财务报表的审计,它与被审计 单
位账户设置体系及会计报表格式相吻合。
循环审计法按照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循环组织财务报表的审计,与按业 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循环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直接联系。业务循环是指处理某一类经济业务的
二、影响审计目标的因素
国家法律
社会需求 期望差
审计目标
会计师职业团体
法庭判决 习惯法国家
三、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一 般原则》,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 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
存货为例,揭示了审计师根据A公司管理当局的认定,所拟定的一般
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
第三节 审计过程
审计过程是指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所采取的 系统性工作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工作: (一)计划审计工作
主要包括:进行初步的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的 审计计划等。 (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第一节 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的含义与演变 (一)含义: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 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
包括:总目标 & 具体目标 两个层次。 (二)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 审计产生—20世纪初,查错防弊(英式审计) ➢ 1912年,R·H·蒙哥马利,《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的目标是确定一
表之中。 ➢ 由“完整性”认定导出。
4.所有权 ➢ 资产负债表列示的资产确归企业所有,所列示的负
债确属企业应履行的义务。 ➢ 由“权利与义务”认定导出。 5.估价 ➢ 财务报表所列示的项目金额均经正确的计价。 ➢ 与“估价与分摊” 认定中的第一个因素导出。 6.截止
➢ 与“估价与分摊” 认定有关,即检查交易是否记入 恰当的会计期间,有无提前或推迟,打擦边球
(四)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主要包括: 1.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3.复核财务报表 4.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5.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 6.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工作程序和先后顺序。
审计实务通常把企业的业务循环分为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
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
(二)各循环之间的关系
货币资金
销售与收款循环
筹资与投资循环
购货与付款循环
生产循环
第二节 与各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 审计目标
❖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由审计总目标和被审计 单位管理层认定确定。
二、一般审计目标
❖ 从认定中导出九个一般审计目标(适用于多个项目) 1.总体合理性 ➢ 目的:判断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有无明显异常。主要采用分
析比较的方法。 2.真实性 ➢ 所列余额真实,不包括虚列的事项。 ➢ 由“存在与发生”认定导出。 3.完整性 ➢ 企业全部交易和事项均已登记入账,并已全部列示于财务报
风险评估程序包括(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 (2)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三)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控制测试:为评价控制设计和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而实施的测试程
序; 实质性测试:是为了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而实施的测试程序,包
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一、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 ❖ 认定:各种陈述所包含的内容。例如:
财务报表中的陈述:货币资金 100000元(人民币) 其中的内容包括:
① 企业有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存在的; ②企业全部的货币资金都包含在内——没有遗漏; ③该货币资金是“企业”的——企业享有对它的所有权; ④金额是100000元——没有错计; ⑤货币资金的使用不受限制——充分的披露。
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1.发生及权力和义务 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 完整性 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达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 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 权利和义务 记录的各项资产确属企业的权利,由被审计单位拥有和控制,记录的
各项负债确属被审计单位应履行的义务。 3.完整性 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或分摊 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
存在或发生 完整性 权利与义务 估价与分摊 表达与披露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 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记入
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2. 完整性 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完整性认定是针对漏记交易,即潜在低估的。 3.准确性 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 注意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的区别。 4.截止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7.机械准确性 与“估价与分摊” 认定中的第二个因素导出。包括记录、计
算、加总等的准确性。 8.分类 由“表达与披露”认定导出。 9.披露 由“表达与披露”认定导出。例如,会计政策及其变更、资产
抵押、关联交易等是否充分披露。
三、项目审计目标 项目审计目标是指财务报表具体项目审计所要达到的目标。下表以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四、财务报表审计的业务循环
(一)循环审计法与项目审计法
项目审计法按照财务报表的项目来组织财务报表的审计,它与被审计 单
位账户设置体系及会计报表格式相吻合。
循环审计法按照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循环组织财务报表的审计,与按业 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循环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直接联系。业务循环是指处理某一类经济业务的
二、影响审计目标的因素
国家法律
社会需求 期望差
审计目标
会计师职业团体
法庭判决 习惯法国家
三、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一 般原则》,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 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
存货为例,揭示了审计师根据A公司管理当局的认定,所拟定的一般
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
第三节 审计过程
审计过程是指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所采取的 系统性工作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工作: (一)计划审计工作
主要包括:进行初步的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的 审计计划等。 (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第一节 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的含义与演变 (一)含义: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 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
包括:总目标 & 具体目标 两个层次。 (二)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 审计产生—20世纪初,查错防弊(英式审计) ➢ 1912年,R·H·蒙哥马利,《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的目标是确定一
表之中。 ➢ 由“完整性”认定导出。
4.所有权 ➢ 资产负债表列示的资产确归企业所有,所列示的负
债确属企业应履行的义务。 ➢ 由“权利与义务”认定导出。 5.估价 ➢ 财务报表所列示的项目金额均经正确的计价。 ➢ 与“估价与分摊” 认定中的第一个因素导出。 6.截止
➢ 与“估价与分摊” 认定有关,即检查交易是否记入 恰当的会计期间,有无提前或推迟,打擦边球
(四)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主要包括: 1.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3.复核财务报表 4.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5.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 6.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工作程序和先后顺序。
审计实务通常把企业的业务循环分为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
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
(二)各循环之间的关系
货币资金
销售与收款循环
筹资与投资循环
购货与付款循环
生产循环
第二节 与各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 审计目标
❖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由审计总目标和被审计 单位管理层认定确定。
二、一般审计目标
❖ 从认定中导出九个一般审计目标(适用于多个项目) 1.总体合理性 ➢ 目的:判断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有无明显异常。主要采用分
析比较的方法。 2.真实性 ➢ 所列余额真实,不包括虚列的事项。 ➢ 由“存在与发生”认定导出。 3.完整性 ➢ 企业全部交易和事项均已登记入账,并已全部列示于财务报
风险评估程序包括(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 (2)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三)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控制测试:为评价控制设计和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而实施的测试程
序; 实质性测试:是为了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而实施的测试程序,包
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一、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 ❖ 认定:各种陈述所包含的内容。例如:
财务报表中的陈述:货币资金 100000元(人民币) 其中的内容包括:
① 企业有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存在的; ②企业全部的货币资金都包含在内——没有遗漏; ③该货币资金是“企业”的——企业享有对它的所有权; ④金额是100000元——没有错计; ⑤货币资金的使用不受限制——充分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