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两边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两边的世界

梅特林克曾说,最高尚的诗的目的,在于保持从可见世界到不可见世界的道路畅通无阻。在梅特林克的剧作中,这两个世界之间总存在着一道“门”,门的一边是可见的世界,是人的卑微的生存现状,另外一边,则是不可见的世界,是人无法掌控的神秘而无情的力量。展现不可见的神秘力量瞬间君临于人类的现实生活,成为梅特林克戏剧创作的主要题材,而“门”也成为其剧作中的中心意象。

在自己的哲学和文学随笔中,梅特林克总是不厌其烦地以“门”来比喻他头脑中两个世界的分界点:“只要我们一发言,就有什么东西警告我们神圣之门正在关闭。”

“这里,我们不再处于众所周知的人类和精神生活的山谷。我们发现自己站在第三重门前:那就是神圣生活的神秘之门。我们不得不胆怯地摸索,小心地迈出每一步,穿过门槛。而且,即使在跨越门槛后,我们将在哪里寻找确定性呢?”

“有时我们似乎处于一种新悲观主义的门口,它神秘莫测,可能非常纯粹。”

“他会去画一座迷失在乡野中的房屋,走廊尽头

一扇敞开的门,正在休息的一张脸或一只手,他会用这些简单的形象扩大我们对生活的意识,那是再不能丧失的财产。”

这一思维习惯同样影响到了他的戏剧创作,“门”成为他大多数剧作中经常出现的中心意象。在他的处女作《马莱娜公主》中,代表毁灭性力量的安娜王后总是处于走廊尽头的一扇门后,和男女主人公相互隔绝。当不可控制的命运即将降临时,骤然而起的敲门声在城堡反复回荡,除了安娜之外,几乎每个人都感到了一些“陌生的东西”正从门外的世界涌入……尤其是在第四幕第四、五场,当安娜和国王来到马莱娜的卧房门前时,更是以“门”为背景渲染出了恐怖、神秘的氛围,象征着邪恶和私欲的阴影正在慢慢笼罩马莱娜这个柔弱、美丽的公主。

五幕悲剧《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是一出有关爱情的摧残与毁灭的戏剧。大幕一拉开,便是女仆叫门场景,到了第二场才转入主要情节:哥哥高洛和梅丽桑德在林中相遇。按说第一场戏和本剧的故事主干联系不大,有无皆可。但作者一开场便在舞台上设置了一个宫堡大门,门丁和女仆分别位于门的内外,女仆说要冲洗门槛,而门丁说即使把全世界的水全泼上,也休想洗干净……这场戏把“门”推至前景,极富象

征意味。后来,美丽的梅丽桑德和弟弟佩列阿斯相爱,哥哥高洛一方面以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是两个孩子来自我安慰,一方面又忍受着嫉妒和痛苦的心理煎熬。至此,城堡内愁云惨淡,弥漫的血腥取代了爱情的甜美,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为了房门的开关而莫名其妙地吵架,佩列阿斯哀叹“你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远走他乡……”。美丽的梅丽桑德,为城堡带来了爱情,也带来了灾难。正如老国王阿凯勒所说:“因为自从你来到宫堡,生活在这儿的人们总是围着一间关着门的卧房窃窃私语……”剧中情节的进展总是围绕着城堡的门、卧房的门来铺展。门内外的两个世界,一个是人,一个是左右人的命运,在一个爱情故事的表层下暗暗交织和撕扯在一起。

在独幕剧《闯入者》中,场景设置更是大大凸显了“门”这一意象:旧别墅中一间黑暗的房子。右边一扇房门,左边一扇房门,另有一扇秘密的小房门在墙角。在后边有着色的玻璃窗,大体是绿色的,并有一扇玻璃门向阳台开着……剧中的几个人等待着一个出家的姐姐来看望病妇,不时听到有人穿门而过的声响,对门的开关与否不断表示疑惑。最终,随着病妇房中急速的脚步声,房门慢慢打开,护士出来宣告病妇的死亡……

四幕悲剧《丹达吉勒之死》中的“门”更是阴森可怕。在第四幕,当丹达吉勒被王后抢走后,一扇大铁门置于姐姐伊格兰和弟弟丹达吉勒之间。铁门内的神秘力量正在慢慢攫取丹达吉勒的生命,而姐姐在门外听任弟弟孤立无援的呼告却束手无策……

在梅特林克的剧作《室内》、《阿里亚娜与蓝胡子》等剧作中,也或多或少地强化着“门”这一象征意味颇浓的意象。前面说过,梅特林克的这一偏好和其哲学、文学乃至信仰的思考有关。在其《谦卑者的财富》一书中,梅特林克不断阐发着人类对外部世界应有的谦卑感和敬畏感。他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喧嚣和浮华往往会蒙蔽着人的眼目,人们肉眼所看到的往往是虚假的,真实的存在多隐遁于人的所闻所视之外。只有在某些特殊的时刻,我们才过着自己真正的生活,会成为我们自己。而当此种时刻到来之时,我们最本真的思想和梦幻又足以让我们感到如此陌生。按照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哲学观,人面对死亡时的生存才是最真的生存。梅特林克也说:“死亡是我们生活的向导,我们的生活除了死亡别无目的。我们的死亡是我们的生命在其中流动的模型;死亡塑造了我们的特征。”因此,梅特林克剧作中门后的神秘力量才往往以死亡的面目出现。

我们经常以“人本主义”的标签来评判某部优秀作品,但在西方许多经典之作中,我们更多地是首先看到了对神的膜拜,之后才读出了人的尊贵。理性的过度膨胀使人误以为自己处于世界的中心,失去了谦卑、敬畏和必要的柔顺。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命运有时是能改变的,但有时只要我们迈出一步,打开一扇门,举起一只手,是否感到只是徒劳地在深渊之上挣扎?虽然我们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但在某一个夜晚,当你打开窗子遥看星河时,是否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助?这时从窗外滑进的一丝微风,是否会无意间熄灭我们的幸福?梅特林克的剧作在提醒我们,即使是一个人存在的时候,你也受到了某种力量的观察,处于它的严格监视之下,它来自别处,来自每个人的良知所放纵的黑暗之外……

“门”一侧的世界在警示着另一侧的世界。只有那种神秘的不能抗拒的力量降临时,人才更彻底地属于自身。那时,一种奇异的宁静会悄悄笼罩我们,每个人仿佛重新发现了自己。由此,梅特林克重新界定了“悲剧”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悲剧性因素存在,它远比伟大冒险中的悲剧更真实、更强烈,与我们真实的自我更相似。但是,尽管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感觉到它,要证明它却绝非易事,因为这种本质的

悲剧元素绝不仅仅是由物质,也绝不仅仅是由心理组成。它超出了人与人、欲望与欲望之间注定的斗争:它超越了责任与激情之间的永恒冲突。它的职责更在于向我们揭示,生活本身就有多么美妙,并照亮灵魂在永不停息的无限之中的独立存在;它使理智与情感的交谈安静下来,以便在喧嚣骚乱之上,能听到人及其命运那庄严的、不间断的低语。”所以,梅特林克认为,那些以情欲、荣誉、背叛等引起的戏剧冲突已经被这个时代所抛弃,当下的悲剧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悲剧”。他希望在舞台上看见某种生活场面,凭借联结起各个环节,追溯到它的根源和它的神秘。这种根源和神秘在人类的日常事务中是既无力量,也无机会去研究的。但诗人到那里去,是希望“那日复一日卑微存在的美、壮观和诚挚,在某个瞬间,会向我显现,我不知道的存在、力量或者上帝始终在我的房间中与其我同在。我渴望一个奇异的时刻,它属于更高的生活,但未被觉察,就倏忽飞过了我极度枯燥的时辰。”例如,同样描写了因为嫉妒而带来的爱情的毁灭,在《奥赛罗》中,我们看到的是那个黑人在激情之下的狂暴、躁动和杀戮,而在《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中,却是一个叫阿凯勒的老国王占据了主要位置:他坐在椅子里,耐心地等待着,身旁放着一盏灯。他静止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