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合集下载

中考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附答案

中考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附答案

中考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附答案)中考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附答案)中考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A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该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初中课内诗词赏析答案版

初中课内诗词赏析答案版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七上)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B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七上)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初中语文】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初中语文】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初中语文】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6、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7、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8、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答: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9、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精彩试题与问题详解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精彩试题与问题详解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

的一项是()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的一项是()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的家人,诉说自己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_____的样子,“竦峙”是写_____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______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A、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在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_____”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___句是实写,后___句是需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_____,次写海面上的_____,最后写天空中_____。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及答案

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及答案

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 (2)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 (2)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乱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活力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的意思是〔B〕A 日月星辰好似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似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似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局部,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风光,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C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h4ywaRf4aMb5E2RGbCAP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h4ywaRf4aMp1EanqFDPw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h4ywaRf4aMDXDiTa9E3d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h4ywaRf4aMRTCrpUDGiT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h4ywaRf4aM5PCzVD7HxA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h4ywaRf4aMjLBHrnAILg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h4ywaRf4aMxHAQX74J0X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h4ywaRf4aMLDAYtRyKfE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h4ywaRf4aMZzz6ZB2Ltk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h4ywaRf4aMdvzfvkwMI1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三、《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h4ywaRf4aMrqyn14ZNXI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的情景.h4ywaRf4aMEmxvxOtOco四、《天静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h4ywaRf4aMSixE2yXPq5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h4ywaRf4aM6ewMyirQFL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h4ywaRf4aMkavU42VRUs五、《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六、《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h4ywaRf4aMy6v3ALoS89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 h4ywaRf4aMM2ub6vSTnP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七、《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h4ywaRf4aM0YujCfmUCw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h4ywaRf4aMeUts8ZQVR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1、这首词的上片勾画出农村夏夜图具有怎样的特点?2、词人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九、《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 ,h4ywaRf4aMsQsAEJkW5T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也是全诗的诗眼.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4、“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B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C “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h4ywaRf4aMGMsIasNXkAB 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h4ywaRf4aMTIrRGchYzgC 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h4ywaRf4aM7EqZcWLZNXD 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h4ywaRf4aMlzq7IGf02E十、《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h4ywaRf4aMzvpgeqJ1 hk1、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A 垂钓碧溪——B 乘舟梦日边——C 长风破浪——2、、、、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h4ywaRf4aMNrpoJac3v13、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十一、《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h4ywaRf4aM1nowfTG4KI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十二、《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洲.h4ywaRf4aMfjnFLDa5Zo⑴词中“”字写出思妇的孤单身影,一个“”字写了思妇倚楼而望久久地等待的神态,更有信心不足之意.“”字写出思妇久久等待的神态.h4ywaRf4aMtfnNhnE6e5⑵写等待时间之长的短语是,“”又表现其失望之甚,等待之苦.刻画思妇绵绵不绝的离愁别恨的词句是h4ywaRf4aMHbmVN777sL⑶词中既实写眼前景,又虚写心中情,用景物来表现、衬托人物的心理的句子是:⑷全词点明主旨的一句是: .⑸联系全词,说说“过尽千帆皆不是”这一句包含了倚楼人怎样的感情?十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h4ywaRf4aMV7l4jRB8Hs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h4ywaRf4aM83lcPA59W92、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十四、《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h4ywaRf4aMmZkklkzaaP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2、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3、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h4ywaRf4aMAVktR43bpw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h4ywaRf4aMORjBnOwcEd 十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此事古难全. ,h4ywaRf4aM2MiJTy0dTT,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h4ywaRf4aMgIiSpiue7A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h4ywaRf4aMuEh0U1Yfmh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十六、《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h4ywaRf4aMIAg9qLsg BX1、品味“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2、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通过科举考试后,宋朝大地到处燃起了抗元的星火.B 颔联比喻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C 颈联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了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D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十七、《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义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h4ywaRf4aMWwghWvVhPE1、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2、结尾“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十八、《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h4ywaRf4aMasfpsfpi4k1、“落红”在这里比喻2、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3、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十九、《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h4ywaRf4aMooeyYZTjj1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长烟落日孤城闭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h4ywaRf4aMBkeGuInkxI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3、全词的上片写景,“”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的特点.4、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5、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B、词的下阕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了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D、这首词基调悲凉,意境开阔.h4ywaRf4aMPgdO0sRlMo二十、《江城子·密州出猎》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h4ywaRf4aM3cdXwckm15,,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2、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4、“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显示抱负不凡.5、“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之情.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 .h4ywaRf4aMh8c52WOngM7、这首词用一个“”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抒发了 .h4ywaRf4aMv4bdyGious8、说说“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9、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 “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D “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二十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h4ywaRf4aMJ0bm4qMpJ9,!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2、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h4ywaRf4aMXVauA9grYP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4、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可以读出.h4ywaRf4aMbR9C6TJscw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6、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7、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二十二、《武陵春》1、“风住尘香花已尽”暗含作者怎样的心情?2、“载不动许多愁”好在哪里?二十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h4ywaRf4aMpN9LBDdtrd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事件.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思想.h4ywaRf4aMDJ8T7nHuGT5、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h4ywaRf4aMQF81D7bvUA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二十四、《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 . ,万里送行舟.1.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B、颔联两句,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C、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意.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意气和浪漫的情怀.2.抒发作者乡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4ywaRf4aM4B7a9QFw9h3.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按____________顺序描绘的.h4ywaRf4aMix6iFA8xoX4.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二十五、归园田居其三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__________,夕露沾我衣.__________,但使愿无违1.这首诗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意思. h4ywaRf4aMwt6qbkCyDE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4ywaRf4aMKp5zH46zRk3.这首诗流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 h4ywaRf4aMYl4HdOAA61二十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h4ywaRf4aMch4PJx4BlI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h4ywaRf4aMqd3YfhxCzo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填2字)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古诗词赏析练习答案一、《观沧海》1、水波动荡山岛巍然屹立生机蓬勃 2、B3、观六四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辰海水呈青苍色4、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二、《次北固山下》1、A 2、C 3、示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h4ywaRf4aME836L11DO5三、《钱塘湖春行》1、初、早、新、渐、浅 2、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3、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提示:一要点出特点,二要写出具体的句子或词语并作适当分析.<自制: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5、钱塘湖初春在湖边骑马春行四、《天静沙·秋思》1、深秋晚景图 2、游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3、B五、《使至塞上》1、比喻、对偶 2、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六、《望岳》1、巍峨<高大)2、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4、高大;神奇秀丽;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5、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七、《春望》1、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2、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3、安史之乱4、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5、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6、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7、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月色皎洁,稻花飘香,农村夏夜是优美的;月光惊动了乌鹊,清风惊醒了鸣蝉,农村夏夜是宁静的;一片片蛙声像是在诉说丰收年景,夏夜的气氛又是热闹、欢乐的.2.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鹊声、蝉声、蛙声衬托夏夜的静谥.(注意:“说丰年”解释成人在说,也行.>九、《饮酒》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心远3、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而“望”字确是有意为之. 4、自然情趣5、B<应是“如此”之意) 6、C<“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所体悟到了自然之趣.)十、《行路难》1、A 吕尚 B 伊尹C 宗悫2、停、投、拔、顾 3、高昂乐观十一、《赤壁》<1)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写兴感之由.<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的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此小题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十二、《梦江南》1-4略5、包含了倚楼人思念、等待、渴盼、失望等复杂的情感.h4ywaRf4aMS42ehLvE3M十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低沉愤懑高昂乐观2、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必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十四、《赤壁》1、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2、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3、D 十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B 2、A十六、《过零丁洋》1、以对偶句的形式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2、A<首联是概述自己的身世)3、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十七、《山坡羊·潼关怀古》1、D<最主要的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一个朝代兴起,往往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故云“兴,百姓苦”.<意近即可)3、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十八、《己亥杂诗》1、诗人以“落红”自比2、花有情,死而不已,尚能化泥而护花 3、B十九、《渔家傲》1、长烟|落日|孤城闭 2、D 3、异孤寂荒凉4、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5、C二十、《江城子·密州出猎》1、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2、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3、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4、看孙郎,亲射虎 5、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水波动荡山岛巍然屹立生机蓬勃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B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观六四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辰海水呈青苍色4、这首诗的主旨(表达情感)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本诗特点观沧海苍凉慷慨、悲壮激昂雄奇豪迈6、描写实景有动有静,其中动景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静景是,洪波涌起。

山岛竦峙。

7、描写虚景句中“若”好在哪里?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8、展现海岛生机勃发景象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9、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0、本诗从体裁看是乐府体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是“歌以咏志”揭示这首诗的特点感怀写景诗以抒情为主二、《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初、早、新、渐、浅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 水波动荡 的样子,“竦峙”是写 山岛巍然屹立 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 生机蓬勃 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 ”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 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 树木百草 ,次写海面上的 秋风洪波 ,最后写天空中 日月星辰 。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海水呈青苍色 。

4、这首诗的主旨是 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

海日生残夜, 。

乡书何处达, 。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 、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 、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的意思是〔〕A 日月星辰好似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似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似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局部,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

的一项为哪一项〔〕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的一项为哪一项〔〕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的家人,诉说自己心深处的乡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的情景。

四、《天静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

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五、《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六、《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七、《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八、《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的陶醉,对的喜爱之情。

2、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

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九、《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也是全诗的诗眼。

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4、“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B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 “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

B 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C 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

D 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十、《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A 垂钓碧溪——B 乘舟梦日边——C 长风破浪——2、、、、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3、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十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事件。

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思想。

5、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_,。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

(填2字)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十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十四、《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2、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3、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十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