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中医特色疗法诊疗标准
便秘的中医诊断病名也为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主要是由于肠胃积热、气机郁滞、气血阴亏、阳虚寒凝等造成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从而出现便秘。
中医临床可将便秘分为热秘、气秘、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等多种证型,需由专业中医医生进行辨证论治。
热秘者需清热润肠通便,选方为麻子仁丸加减;气秘者需顺气导滞,选方为六磨汤加减;气虚秘者宜补气健脾,选方为黄芪汤加减;血虚秘者宜养血润燥,选方为润肠丸加减;阴虚秘者宜滋阴补肾,选方为六味地黄丸加减;阳虚秘者宜温阳通便,选方为济川煎加减。
便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过于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而应多吃粗粮果蔬、多饮水,多活动以疏通气血。
此外,患者还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并且不可滥用泻药,以免使用不当而加重便秘。
便秘中医中药治疗
便秘中医中药治疗一、传统中医药治疗原则1.中医治疗讲究治病求本,审证求因为原则正如:“实则泻之、虚者补之”体现了“扶正祛邪”的原则。
对治疗便秘一证也应如此。
总体说来治法有三:一为通下法,二为补虚法,三为通补兼施法。
但都是围绕调和阴阳、补虚泻实之法,同时予以“保胃气,存津液”的原则,合理投药,反对滥用攻泻,以致伤气耗津。
《圣剂总录》日:“阴阳之气不平,寒热相胜,或气实塞而不通,或气虚损而遗泄,或燥而结或热而秘,皆阴阳不和之病也。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肛肠外科李红岩2.中药基本方剂辨析(1)实热便秘①大承气汤组成:大黄10g后下,厚朴12g,枳实15g,元明粉9g冲入。
水煎服。
功效:峻下泻热通便。
主治:阳明腑实、便结不通、腹痛拒按、脘腹痞满、烦热口苦、咽干溲赤、热结旁流、舌红苔黄燥起刺、脉弦滑者。
②小承气汤组成:大黄10g后下,厚朴12g,枳实12g。
水煎服。
功效:轻下热结通便。
主治:阳明腑实、便结难下、潮热口苦、脘腹胀满、舌红苔黄、脉滑数者。
③调胃承气汤组成:大黄10g后下,元明粉10g冲入,甘草6g。
水煎服。
功效:缓下清热通便。
主治:胃热肠燥、便秘腹痛、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滑数者。
(2)虚寒便秘方药:大黄附子汤。
组成:大黄9g后下,附子9g,细辛3g。
水煎服。
功效:温阳散寒、泻下通便。
主治:阳虚之体,因寒结于里而便秘,见腹痛脘胀、喜温畏寒、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紧者。
(3)肠燥便秘①麻仁丸(脾约麻仁丸) 组成:麻子仁、大黄各500g,白芍、枳实、厚朴、杏仁各250g。
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温水服,9g/次,1-2次/日。
功效:润肠通便、行气泻热。
主治:胃热肠燥、津液亏虚、便于难行,口苦咽干、腹胀心烦、舌红苔薄少津、脉细弦者。
②五仁丸组成: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陈皮,各等分,将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温水服,9g/次,1-2次/日。
功效:润肠通便、生津滑肠。
主治:津亏液少,肠燥便结、排便艰难、食少纳呆、口干咽燥、舌淡苔薄津少、脉细者。
老年病科 老年便秘(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
老年便秘(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XX医药学会发布的《功能性便秘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
主要症状:便意与便次减少,排便艰难或排便不畅,或有便质干结。
次要症状:腹胀、腹痛、乏力。
具有主要症状,且符合中医辨证之虚证范畴者,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Rome Committee.Rome criteria[J].Gastroenterology,2006年):必须包括下列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①至少有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③至少有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④至少有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阻塞感;⑤至少有25%的排便需要人工方法辅助(如指抠、盆底支持);⑥每周少于3次排便。
如果不使用泻药,松散便很少见到。
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依据不充分。
患者须在诊断前6个月出现症状,在最近的3个月满足诊断标准。
(二)证候诊断1.中气不足证: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汗出气短,便后乏力,神疲懒言。
舌淡苔白,脉弱。
2.脾肾阳虚证:排便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脉沉弱。
3.X亏肠燥证:大便干结,口渴喜饮,皮肤干燥。
舌红苔燥,脉细。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中气不足证治法:升清降浊。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生白术、生黄芪、麻子仁、陈皮、当归、枳实、莱菔子、升麻等。
中成药: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2.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济川煎加减。
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等。
3.X亏肠燥证治法:滋阴润肠。
推荐方药:增液汤合润肠丸加减。
生地黄、玄参、麦冬、火麻仁、桃仁、当归、枳壳等。
中成药:麻子仁丸等。
(二)针灸治疗主穴:多选大肠俞、天枢、脾俞、三阴交等穴。
配穴:乏力者加针足三里;腹胀加针大横。
针刺时,将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选用毫针直刺或斜刺进针,行补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1次,每天治疗1次。
中医辨证论治便秘验方集
中医辨证论治便秘验方集近几次印老门诊患者中有数位多年来习惯性便秘者:症见大便秘结,少则3日一行,多则6~7日一行。
【处方】五仁橘皮汤加味。
青皮10g,黑芝麻12g,郁李仁12g,火麻仁12g,炒决明子30g,天冬15g,生何首乌30g,当归15g,瓜蒌仁12g,川大黄3~6g,柏子仁12g或桃仁12g。
【跟师体会】1.此方配合得当。
首先,五仁润肠以助排便;其次,《本草备要》曰:“陈皮升浮,入脾肺治高;青皮沉降,入肝胆治低。
”青皮行气导滞,恰似“有水行舟”;但其与增液承气汤有所不同,此方以润为主,用行气之青皮,起“推动”大便下行的目的。
而增液承气多用于“热结伤阴、腑实之症”,起急下存阴之作用,其方中生地黄、玄参、麦冬、天冬增液,厚朴、枳实、大黄通腑泻下药力较猛。
2. 从教材上看,便秘要分虚实。
虚又分气虚便秘、血虚便秘、阴虚便秘、阳虚便秘,而临床上便秘多为肠燥,大便难行。
对于老年人或长期习惯性便秘者,印老所用五仁橘皮汤润肠通便,更为合适。
印老批注:什么气虚便秘?明明都是津涩,津者气阴所化,把气虚理解成气阴或津液可矣。
助阳气来通便,古来没有,现代更没有,润肠实际上就有生津润便的作用,故五仁橘皮汤平稳有效。
调胃承气汤用大黄通下,芒硝则为入阴生水,即把其他部位的水吸引入肠,借以润下,但全身的水液动员入肠以后,下一步很可能全身水分缺乏,造成肠道无水舟停的现象更严重。
故轻乃不用硝黄,增液承气,似较调胃为好,不过能以和平解决何苦用兵?兵,凶器也,对敌有杀伤,对己方亦有相当破坏。
为此我常用润下而不喜猛攻;“自古知兵非好战”但有不得不战者,我亦不惜迎头痛击也。
“经方中,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麻仁丸、大柴胡汤可通便,芍药甘草汤、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栀子厚朴汤、四逆散等也能通便,甚至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都能治疗那些顽固性便秘的!秘诀何在?还是《伤寒论》上的那句话:'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中医便秘诊治
便秘中医内科教研室mo一、概述(一)定义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
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也可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
多由于大肠积热,或气滞,或寒凝,或阴阳气血亏虚,使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所致。
概述(二)源流1、《内经》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认为与脾胃受寒、肠中有热等有关。
《素问·厥论》曰:“太阴之厥,则腹满瞋胀,后不利”。
《素问·举痛论》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概述2、汉代张仲景称便秘为“脾约”、“阴结”、“阳结”,提出了便秘有寒、热、虚、实不同病机。
并且创制了苦寒泻下的承气汤,温里泻下的大黄附子汤,养阴润下的麻子仁丸,理气通下的厚朴三物汤以及蜜煎导、猪胆汁导等外用塞肛通便法。
为后世医家认识与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
概述3、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阐明了津液不足,糟粕内结,水不能行驶,是便秘发生的主要机理。
4、金元时期,朱丹溪则认为便秘是由于血少,或肠胃受风,涸燥秘涩所致。
概述5、明代张景岳将便秘分为阴结、阳结两类,认为有火为阳结,无火为阴结。
6、清代《石室秘录》提出便秘与肺燥有关。
“大便秘结,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
”《杂病源流犀烛》云:“大便秘结,肾病也。
”指出便秘与肾有关。
概述(三)范围功能性便秘属本病范畴,同时肠道易激综合征、直肠及肛门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1、胃肠积热胃肠素体阳盛,肥甘饮酒肠胃积热传便肺热肺燥,热病之后耗伤津液导积热过食辛辣,误服温燥肠道干涩失秘司病因病机2、气机郁滞气机忧愁思虑,抑郁恼怒腑气郁滞传便郁滞久坐少动通降失常导秘虫积肠道失肺失宣肃职病因病机3、阴亏血少阴久病产后,年老体弱气气虚传送无力亏劳役过度,失血夺汗血便血辛香温燥,损耗阴津阴秘少素患消渴,阴津亏耗津阴血亏少亏肠道干涩虚病因病机4、阴寒凝滞阴恣食生冷,阳气受损阴凝传寒苦寒攻伐,耗伤阳气寒滞导便凝久病,脾肾阳虚内胃失秘滞年老体弱,真阳不足盛肠常病因病机病因:热、实、虚、冷。
便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便秘便秘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解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症状。
主要因饮食不当、思虑少动、素体阳盛及病后体虚所致。
病机总属肠腑传导失常。
病在大肠,与脾胃肝肾相关。
本症可见于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肠神经官能症及药物所致的便秘。
【诊断】1.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坚硬,便下困难,或排出无力,出而不畅。
2 .常兼有腹胀、腹痛、纳呆、头晕、口臭、肛裂、痔疮、排便带血以及汗出气短、头晕心悸等症。
3 .发病常与外感寒热、饮食、情志、脏腑失调、坐卧少动、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起病缓慢,多表现为慢性病变过程。
4 .应除外其他内科疾病中所出现的便秘症状。
5 .纤维结肠镜等有关检查,常有助于部分便秘的诊断。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症有虚实之分。
因肠胃积热、气机郁滞者属实,因阳气不足、阴血亏虚者属虚。
邪实者,治以清热泻火、理气导滞、温里散寒为主;属虚者,治当益气温阳、养血滋阴、润肠通便。
1.肠胃积热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举例:麻子仁丸加减。
火麻仁、枳实、制大黄、槟榔、郁李仁、瓜萎仁、玄参各IOgo加减: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黄、玄参、麦冬各10g。
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龙胆草6g、桅子10g,或用当归芦荟丸(包煎)6go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麟丸,每次6g,每日2次。
2 .气机郁滞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暧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举例:六磨汤加减。
沉香3g,枳实、槟榔各IOg,制大黄6g,川楝子、乌药、香附、厚朴各10g。
加减: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苓、桅子各10g,龙胆草5g。
若气逆呕吐者,加制半夏10g,旋覆花(包煎)6g,代赭石(先煎)30go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10g,柴胡、合欢皮各6g。
便秘的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的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依据(一). 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
(二).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头眩心悸等症。
(三).本病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内伤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便秘与积聚的鉴别便秘与积聚均可出现腹部包块。
但便秘者,常出现在小腹左侧,积聚则在腹部各处均可出现;便秘多扪及索条状物,积聚则形状不定;便秘之包块为燥屎内结,通下排便后消失或减少,积聚之包块则与排便无关。
三、相关检查(一)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潜血试验和直肠指检。
(二)腹部平片可有助于确定肠梗阻的部位,对假性肠梗阻的诊断尤有价值。
(三)钡剂灌肠适用于了解钡剂通过胃肠道的时间、小肠与结肠的功能状态,亦可明确器质性病变的性质、部位与范围。
(四)用直肠镜、乙状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进行检查。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一)辨虚实:便秘的辨证应从大便的性状、兼症、舌苔等方面辨其虚实。
(二)辨证候特点热秘——面赤身热,口臭唇疮,腹满胀痛,尿赤,苔黄燥,脉滑实; 气秘——噫气频作,胸胁痞满,腹胀或痛,苔薄腻,脉弦;气虚——面神疲,大便不干,临厕无力努挣,甚则汗出短气,舌嫩苔薄,脉弱;血虚——便干如栗,面色无华,头眩心悸,舌淡脉细涩;阳虚——大便艰涩,腹中冷痛,尿清肢冷,喜热恶凉,苔白润,脉沉迟。
实秘包括热秘与气秘。
热秘辨证要点为大便干结,腹满胀痛,舌苔黄燥。
气秘辨证要点为欲便不得,腹胀或痛,舌苔薄白。
虚秘包括气虚便秘、血虚便秘与阳虚便秘。
气虚便秘辨证要点为大便不干,无力努挣,舌淡苔薄白。
血虚便秘辨证要点为便干如栗,脉细、舌淡红、苔薄净。
阳虚便秘又称冷秘,其辨证要点为大便艰涩,腹中冷痛,舌淡苔白滑。
二、治疗原则:便秘的治疗应以通下为主,但决不可单纯用泻下药。
三、证治分类:(一)实秘1. 肠胃积热证(1)症状:主症:大便干结,腹胀腹痛。
兼症: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
舌脉: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疗便秘的7个中医处方,让你从此告别便秘问题
治疗便秘的7个中医处方,让你从此告别便秘问题便秘的表现及原因便秘是指大便排泄困难或超过3到4天以上未能便解者,可能与肠道分泌功能不足,过度吸收水分,局部膜神经功能的等有关。
主要表现:便秘,便结、排便困难,伴有腹胀、腹痛,肛门胀痛、便血或黏液,甚至脱肛等。
中医认为,便秘是由于胃肠燥热、心情郁闷、气血不足。
单纯便秘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时性便秘即为急性秘,多属阳实;习惯性便秘称为慢性便秘,或虚或实,或为虚实夹杂证。
处方1加味理胃承气汤党参60g,杏仁、芒硝(后溶)各15g,大黄、甘草各7g;加水600ml后,煎后取药汁200到300ml,分成2次口服。
通常在煎服2到3剂后能使大便变软。
病情较重者,须加党参60g,杏仁10g,芒硝(后溶)7g,大黄、甘草各5g,续服3到5剂,并巩固其临床疗效。
能益气通便;主要防治老年性便秘,已经治疗85例,多于煎服2到3剂后奏效。
处方2芍草枳实汤生白芍30g,生甘草20g,枳实15g;将上药加水1500ml,以温火煎至400ml,分2次口服,每日服1剂。
能敛阴生津、行气和中;主治各种类型便秘。
此方治疗95例,包括习惯性便秘54例、晚期癌肿患者16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14例、原因不明便秘者11例;疗效观察显示煎服1剂即可生效者59例、2剂能生效者33例、3剂生效者3例,总有效率达100%。
处方3白术煎生白术60g,生地黄30g,升麻3g;每剂水煎2次,取药汁分服,每日1剂。
能补气益阴、润肠通便;主用于防治各类便秘。
此方治疗妇产科术后便秘50例,总有效率约为92%;治疗21例习惯性便秘,有16例于服药第2日即可排出软便,临床总有效率为76%。
处方4三仁通便煎加减黄芪15g,桃仁、瓜蒌仁、火麻仁、肉苁蓉、苍术、当归、白芍各12g,生地黄、槟榔、炒莱子各1g,炙甘草6g;每剂水煎2次,每日早、晚2次分服,每日1剂。
能宣降肺气、润肠通便;主治习惯性便秘。
以此方治疗64例,服后次日即可排便者51例,连服3剂后开始排便者12例,总有效率可达98%。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治疗便秘问题的中药方剂推荐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治疗便秘问题的中药方剂推荐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硬结,并伴有排便困难、腹胀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病症。
中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成为很多人选择治疗便秘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及其适应症和使用说明。
1.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主要由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等药物组成。
它具有泻下通便、消导积滞的作用,适用于气滞便秘、大便积滞、腹胀等症状。
使用时,可将药物煎煮后取汤剂服用,每日一剂,分为两次服用。
注意应遵医嘱使用,不宜长期连续使用。
2. 甘露消滞丸甘露消滞丸是一种颗粒状的中药制剂,由厚朴、越橘、滑石等药物组成。
它具有调经止带、滑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痔疮便秘、经血不调引起的便秘等情况。
使用时,可根据医生建议每次服用适量,每日两次。
服用前应阅读说明书,按剂量使用,并注意保持饮食规律和生活习惯。
3. 枸杞健脾膏枸杞健脾膏是一种膏剂,主要由枸杞子、山药、白术等药物组成。
它具有健脾益气、通便功能,适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便秘、大便干燥等问题。
使用时,可按照医生建议每次取适量膏剂冲服,每日两次。
同时,饮食应注意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的摄入。
4. 治泻心痛丸治泻心痛丸是一种颗粒状的中药制剂,主要由大黄、枳壳、芒硝、厚朴等药物组成。
它具有泻下通便、舒肝理气的作用,适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便秘、胸胁胀痛等症状。
使用时,可根据医生建议每次取适量颗粒冲服,每日一次。
服用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方剂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同时,便秘症状的出现可能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治疗便秘需综合考虑,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总结起来,中药方剂是治疗便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使用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方剂,严格按照剂量和用药时间服用。
同时,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治疗便秘的重要方面。
便秘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中医诊疗方案便秘是指排便困难、大便量减少或排便时间间隔延长的情况。
中医认为,便秘是由脾胃虚弱、湿热内蕴、肝郁气滞等因素引起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诊疗方案,可以帮助缓解便秘问题。
饮食调理适当调整饮食惯可以改善便秘症状。
以下是一些中医饮食调理的建议:1. 饮食规律:保持固定的用餐时间,不要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
2. 多食高纤维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帮助促进肠道蠕动。
3. 饮水惯:充足的饮水有助于软化大便,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毫升以上。
中药调理中药在中医诊疗方案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调理方案:1. 补脾胃方剂:脾胃虚弱是引起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可选用益气健脾的中药方剂,如六君子汤。
2. 清热泻火方剂:湿热内蕴可能导致便秘,可选用清热泻火的中药方剂,如大柴胡汤。
3. 理气活血方剂:肝郁气滞也会导致便秘,可选用理气活血的中药方剂,如柴胡疏肝汤。
腹部按摩腹部按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中医疗法,可以帮助刺激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腹部按摩方法:1. 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放松。
2. 平躺在床上,将双手放在腹部并轻柔按摩,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
3. 持续按摩5到10分钟,可以适当加大力度,但不要用力过猛。
生活惯调整除了饮食和中药调理,调整生活惯也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
以下是一些建议:1. 适度运动:保持适度的运动,如散步、跑步、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2. 积极应对压力:情绪紧张和压力过大可能导致便秘,适当放松自己,减少压力。
3. 定期排便:养成定期排便的惯,如早晨起床后、饭后等,有助于训练肠道规律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治疗方案仅供参考,具体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如果便秘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
8位国医大师,10个经典方子,治疗便秘,必须收藏
8位国医大师,10个经典方子,治疗便秘,必须收藏展开全文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难解,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而排出不畅的病证。
中医学认为,便秘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造成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粪质干燥或坚硬,因而艰涩难下。
其与脾、胃、肝、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
中医药辨证治疗,往往会取得良好的疗效。
今天,我搜集了8位国医大师治疗便秘的10个验方,期望给基层医生有所帮助。
01、王绵之经验方【组成】白术15g,枳实10g,香附10g,槟榔10g,山楂10g,鸡内金10g,黄连3g,使君子10g,炙甘草6g。
【功效】泄热通便,健脾益气。
【主治】便秘,属肝脾气滞者。
症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口干,舌淡红,苔薄微腻。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02、方和谦和肝汤加减【组成】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柴胡10g,茯苓10g,薄荷3g,生姜3片,炙甘草10g,党参12g,苏梗10g,香附10g,大枣4个,陈皮6g,炒谷芽15g,焦神曲10g。
【功效】疏肝健脾。
【主治】气秘,属肝脾失调者。
症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缓。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03、李玉奇经验方【组成】苦参10g,黑芝麻15g,桑椹15g,草决明15g,白扁豆15g,当归20g,桃仁15g,沉香5g,火麻仁15g,郁李仁15g,莱菔子15g,苏子15g。
【功效】补肾健脾,润肠通便。
【主治】便秘,属湿郁气阻者。
症见大便秘结、黏腻不爽,腹胀痛,食少嗳气,面色萎黄无华,形体消瘦,舌淡红,苔白,脉沉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04、李玉奇迴溪汤【组成】苦参10g,槐花20g,槟榔20g,厚朴15g,桃仁15g,莱菔子15g。
【功效】逐瘀导滞,行气散结。
【主治】便秘,属大肠郁滞者。
症见脐下胀满,排便困难,虚坐努责(指:时时欲便,但登厕努挣而不排便)。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缓解便秘症状的中药调理方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缓解便秘症状的中药调理方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时间延长,粪便干燥、硬化导致大便次数减少。
中医药学认为,便秘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所致,可通过中药调理来缓解症状。
本文就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缓解便秘症状的中药调理方进行介绍。
一、适应症中药调理便秘融合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改善脾胃功能,调整肠道蠕动,促进大肠粪便的排泄,缓解便秘症状。
主要适应症包括:1. 脾胃虚弱型便秘:腹脹、食欲减退、大便干燥、呈细条或细丝状。
2. 热结型便秘:大便干结、热感、口苦咽干、舌苔黄腻。
3. 湿阻型便秘:大便量少、色黄、质硬、腹胀。
伴有湿热症状如口苦、口臭、体倦等。
4. 气滞型便秘:大便燥结、舌质紫暗、苔薄白、拘急疼痛、腹胀不舒。
5. 血瘀型便秘:大便干结、色红、舌质紫暗、苔黄厚、脘腹疼痛。
二、中药调理方1. 茯苓养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便秘。
组成:茯苓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橘皮6克,白芍12克,做成一剂,水煎服。
茯苓、术草健脾益胃,调理脾胃功能;橘皮行气,芍药养血,共同改善大便干燥的症状。
2. 大黄煎:治疗热结型便秘。
组成:大黄20克,生姜片3片,红枣3枚。
大黄清热泻火,生姜片行气止痛,红枣调和药性,煎服调理大便干结,并缓解疼痛不适。
3. 木香茯苓丸:治疗湿阻型便秘。
组成:陈皮6克,白术6克,茯苓10克,木香3克,白芍10克,苏子15克,制川贝母3克,红枣10枚。
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捣烂后制成丸剂,每次服用一钱(约3克),早晚各服一次。
此方清燥化湿,理气和胃,促进湿阻型便秘的排便。
4. 枳术丸:治疗气滞型便秘。
组成:枳壳9克,白术9克,生姜6克,柏子仁12克,大黄6克,桑白皮3克。
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捣烂后制成丸剂,每次服用二钱(约6克),分为两次早晚各服一次。
此方通气活血,行气止痛,缓解气滞型便秘症状。
5. 桃仁承气汤:治疗血瘀型便秘。
组成:桃仁10克,枳壳10克,茯苓15克,沉香3克,防风15克,川芎10克,生姜6片。
便秘中医分型、辨证大全(附治疗中成药方)
便秘中医分型、辨证大全(附治疗中成药方)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难解,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而排出不畅的病证。
临床常伴腹痛,腹胀,嗳气,食欲减退等症状。
《读医随笔·方药类》载:“燥屎为津液耗虚,肠胃燥结,而屎不得下”;《扁鹊心书·便秘》载: “老人气虚,及妇人产后血少,致津液不行,不得通流,故大便常结” ;《名医杂著》载: “证属形气病,形气俱不足,脾胃虚弱,津血枯涸而大便难尔”。
因此,阴阳气血不足均能造成排便困难。
笔者查阅近几年关于便秘的文献,现将中医学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便秘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造成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粪质干燥或坚硬,因而艰涩难下。
其与脾、胃、肝、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
脾与胃脾胃同居中焦,脾属阴土,胃为阳土,二者一阴一阳,一运一纳,一升一降,有机协调,共同完成饮食的受纳、腐熟及排泄过程。
薛生白指出: “心阴虚则易汗,肺阴虚则多咳,肝阴虚则火升,肾阴虚则发热,脾阴虚则便秘。
”脾阴虚是便秘的主要根源。
脾乃诸阴之首,得水谷之精微而化生阴液,是人体后天阴液产生的源泉。
脾阴可滋养五脏,五脏之津液亦通于脾,故脾阴亏虚与肠道津亏互为影响。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故也。
”脾胃阴阳燥湿相济,若脾湿太过,伤阴,则导致脾运胃纳失常。
脾湿则其气不升,胃燥则其气不降,故而出现中满痞胀、排便异常等脾胃失调症状。
大肠的传导作用,有赖于脾升胃降功能的正常发挥,若脾气不足,清气不升,精微不布,则胃津亏虚,肠道干涸,以致燥屎内留而便结难下。
肺与大肠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
肺与大肠,一脏一腑,一阴一阳,既有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又有生理上互相协调。
《血证论》载: “肺移热于大肠则便结,肺津不润则便结,肺气不降则便结。
”可见肺之实热、阴虚、宣肃失职均可引起便秘的发生。
中医治疗便秘的中药方剂大全
中医治疗便秘的中药方剂大全便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其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不足、津液亏损等因素有关。
治疗便秘的中药方剂众多,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便秘的中药方剂:1. 麻子仁丸:适用于热结便秘,方中包含麻子仁、枳实、厚朴、大黄等药物,具有清热润肠、通便的作用。
2. 增液承气汤:适用于阴虚肠燥引起的便秘,方剂中包含生地黄、玄参、麦冬、知母等,具有滋阴增液、清热通便的功效。
3. 润肠通便汤:适用于津亏肠燥型便秘,方中药物有当归、生地、桃仁、火麻仁等,具有养血润燥、润肠通便的作用。
4.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便秘,方中包含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等,具有补肾滋阴、润肠通便的功效。
5. 大黄附子汤:适用于寒实便秘,方中药物有大黄、附子、细辛等,具有温阳散寒、通便的作用。
6. 四君子汤: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便秘,方中药物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具有健脾益气、调和脾胃的作用。
7. 理中丸:适用于脾胃虚寒型便秘,方中药物有干姜、人参、白术、甘草等,具有温中健脾、调和脾胃的功效。
8. 五仁丸:适用于血虚肠燥型便秘,方中药物有桃仁、杏仁、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等,具有养血润燥、润肠通便的作用。
9. 调胃承气汤:适用于气滞便秘,方中药物有木香、枳实、厚朴、大黄等,具有行气导滞、通便的作用。
10. 益气润肠汤:适用于气虚肠燥型便秘,方中药物有黄芪、当归、白术、火麻仁等,具有益气养血、润肠通便的功效。
以上方剂均需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同时,治疗便秘还应配合适当的饮食调整和生活习惯改善,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白术、茯苓、人参、大枣等。
中成药: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
3.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固肾,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四物汤加减。
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八珍丸等。
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山药、枸杞子、牡丹皮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养阴清肝丸等。
5.脾肾阳虚证治法:XXX补肾,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肉桂、附子、干姜、芍药等。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二)辅助治疗1.膳食疗法:多食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避免过度饮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2.运动疗法: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3.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体内气血运行,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4.泻药疗法:在中医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适当使用泻药,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三、注意事项1.在治疗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惯。
2.避免长期使用泻药,以免引起依赖性便秘。
3.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进食或暴饮暴食。
4.应定期复查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方药包括六磨汤合四逆散加减,其中包括木香、乌药、槟榔、枳实、柴胡、香附、川楝子、白芍、生白术等。
此外,中成药如四磨汤、逍遥丸也可用于治疗便秘。
对于肺脾气虚证,推荐使用黄芪汤加减,其中包括炙黄芪、生白术、陈皮、枳实、升麻、柴胡、葛根、当归尾等。
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芪蓉润肠口服液也可用于治疗。
对于肝肾阴虚证,推荐使用增液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其中包括玄参、生地、麦冬、熟地、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山药、黄精等。
中成药如五仁润肠丸、六味地黄丸也可用于治疗。
对于脾肾阳虚证,推荐使用济川煎加减,其中包括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附子(先煎)、干姜、肉桂(后下)、薤白、葛根等。
中成药如苁蓉通便口服液、便秘通等也可用于治疗。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
以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便秘”的范畴。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年,长沙)》(中华消化杂志,2008;1:38-41)。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1.肠道气滞证:大便干结,腹痛腹胀,每于情志不畅时便秘加重,胸闷不舒,喜善太息,嗳气频作,心情不畅,脉弦。
2.肠道热结证:大便硬结难下,舌红,苔黄燥,少津,少腹疼痛,按之胀痛,口干口臭,脉数。
3.肺脾气虚证: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4.脾肾阳虚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脉沉迟,腹中冷痛,得热则减,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5.津亏血少证:大便干结,便如羊粪,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口干少津,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心悸怔忡,两颧红,脉弱。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肠道气滞证治法:顺气导滞。
推荐方药:六磨汤加减。
木香、乌药、沉香、枳实、槟榔、大黄、龙胆草等。
中成药: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四磨汤口服液等。
肠道热结证2.治法:清热润肠。
推荐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火麻仁、杏仁、白芍、大黄、厚朴、枳实等。
中成药:麻仁润肠丸、黄连上清丸等。
3.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润肠。
推荐方药:黄芪汤加减。
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枳实、生白术、莱菔子等。
中成药: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儿科小儿便秘中医诊疗方案
儿科小儿便秘中医诊疗方案儿科小儿便秘是指儿童排便障碍的一种常见疾病,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等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便秘一般多是由于脾胃功能不足、脾阳虚寒、肺热蒸湿等原因引起,因此治疗便秘的关键是通过调理脾胃、温阳化湿的方式来改善症状。
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如下:一、调理脾胃脾胃功能不足是导致小儿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会通过调理脾胃来增强消化功能,达到改善便秘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药物有六君子汤、四君子汤等,具体的用法和用量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二、温阳化湿中医认为脾阳虚寒和肺热蒸湿是导致小儿便秘的另外两个常见原因。
对于脾阳虚寒的情况,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药物或食疗来温阳,如桂枝茯苓丸、四君子汤等。
对于肺热蒸湿的情况,一般会采用清热化湿的方法来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黄连解毒片、金银花露等。
三、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小儿便秘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中医强调饮食的调理要从平时开始,注重饮食的规律和营养的均衡。
对于已经出现便秘症状的孩子,中医会推荐一些具有通便作用的食物,如梨、西红柿、猕猴桃等,同时还要注意避免一些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辛辣食物、精细食物等。
四、穴位按摩中医认为通过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相关脏腑的功能,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天枢穴、大肠俞穴、涌泉穴等,按摩时可以使用适量的力度进行按揉,每天坚持按摩一次,持续一段时间,通常可以得到一定的效果。
五、运动调理适量的运动对于改善小儿便秘也是非常有效的。
中医主张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这些运动可以加快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同时还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综上所述,中医诊疗小儿便秘的方案主要包括调理脾胃、温阳化湿、饮食调理、穴位按摩和运动调理等。
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采用哪些方法,并且要坚持长期进行,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同时,家长在平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排便习惯,配合中医的治疗,从多方面提高治疗效果。
便秘中医干预方案
便秘中医干预方案1. 引言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以及粪便干燥等症状。
中医认为便秘是由于体内湿气、燥热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所引起的。
中医干预方案结合了中医药治疗和饮食调理等多种方法,能够有效缓解便秘症状并恢复肠胃功能。
2. 中医诊断便秘的中医诊断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进行。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脉搏等症状,询问大便的性状、排便习惯等情况,以及检查患者腹部是否有触痛等体征。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医生能够确定患者的病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中医药治疗3.1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干预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患者的中医诊断结果,医生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芒硝、大黄、枳壳等,具有泻下通便的功效。
中药可通过煎煮、冲服等方式进行服用,以达到通便的效果。
3.2 中药浴疗中药浴疗也是一种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患者用含有特定中药成分的水进行浸泡,通过体表的穴位吸收药物,以改善脾胃功能,增加肠道蠕动,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阿胶、决明子等。
4. 饮食调理中医干预便秘的另一重要方面是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习惯直接影响脾胃功能。
以下是一些适合便秘患者的饮食建议:•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的体积,促进肠道蠕动。
适宜的膳食纤维来源包括全谷类食物、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增加水的摄入:充足的水分摄入能够保持肠道的湿润,帮助粪便顺利排出。
•避免过度食用寒凉食物:便秘患者应避免过度食用寒凉食物,如冰激凌、生冷水果等,以免影响脾胃功能。
•适量摄入益生菌食物: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可以改善便秘症状。
常见的益生菌食物有酸奶、发酵豆制品等。
5. 生活习惯调理除了中药治疗和饮食调理,便秘患者还应积极调整生活习惯,改善排便习惯。
以下是一些建议:•定时排便:尽量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形成规律的排便节奏。
•适量运动: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缓解便秘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
以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便秘”的范畴。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年,长沙)》(中华消化杂志,2008;1:38-41)。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
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肠道气滞证:大便干结,腹痛腹胀,每于情志不畅时便秘加重,胸闷不舒,喜善太息,嗳气频作,心情不畅,脉弦。
2.肠道热结证:大便硬结难下,舌红,苔黄燥,少津,少腹疼痛,按之胀痛,口干口臭,脉数。
3.肺脾气虚证: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4.脾肾阳虚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脉沉迟,腹中冷痛,得热则减,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5.津亏血少证:大便干结,便如羊粪,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口干少津,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心悸怔忡,两颧红,脉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道气滞证
治法:顺气导滞。
推荐方药:六磨汤加减。
木香、乌药、沉香、枳实、槟榔、大黄、龙胆草等。
中成药: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四磨汤口服液等。
2.肠道热结证
治法:清热润肠。
推荐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火麻仁、杏仁、白芍、大黄、厚朴、枳实等。
中成药:麻仁润肠丸、黄连上清丸等。
3.肺脾气虚证
治法:益气润肠。
推荐方药:黄芪汤加减。
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枳实、生白术、莱菔子等。
中成药: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4.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润通便。
推荐方药:济川煎加减。
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等。
中成药:便秘通、苁蓉通便口服液等。
5.津亏血少证
治法:养血通便。
推荐方药:润肠丸加减。
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肉苁蓉等。
中成药:五仁润肠丸等。
(二)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多选用大肠俞、天枢、支沟等穴,实秘用泻法;虚秘用补法。
肠道实热可加针刺合谷、曲池;肠道气滞可加刺中脘、行间;脾气虚弱加针脾俞、胃俞;脾肾阳虚可艾灸神阙、气海。
2.耳针疗法:常用胃、大肠、小肠、直肠、交感、皮质下、三焦等穴位,一次取 3~4个穴位,中等刺激,每日1次,2耳交替进行,每天按压10次,每次3min。
(三)推拿治疗
辨证使用不同手法配合相关穴位,调节脾胃功能。
按摩手法常用摩、揉法等。
(四)外治法
1.灌肠疗法:常用药物:番泻叶30g 水煎成150~200mL,或大黄10g加沸水 150~200mL,浸泡10min 后,加玄明粉搅拌至完全溶解,去渣,药液温度控制在40℃灌肠。
患者取左侧卧位,暴露臀部,将肛管插入 10~15cm后徐徐注入药液,保留20min后,排出大便,如无效,间隔3~4h重复灌肠,适用于腹痛、腹胀等便秘急症,有硬便嵌塞肠道,数日不下的患者。
2.敷贴疗法:辨证选用药物敷贴。
如实证多用大黄粉、甘遂末、芒硝等,虚寒证多用附子、丁香、胡椒等。
3.生物反馈疗法:在模拟排便的情况下将气囊塞入直肠并充气,再试图将其排出,
同时观察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压力和肌电活动,让患者了解哪些指标不正常,然后通过增加腹压,用力排便,协调肛门内外括约肌运动等训练,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并不断调整训练,学会有意识地控制收缩的障碍肛门矛盾收缩或肛门不恰当的松弛,从而达到调整机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出口梗阻型便秘。
(五)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如音乐疗法、心理治疗、中药离子导入疗法、中频电疗等。
(六)护理调摄
包括生活调理、心理调节、锻炼等。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单项症状改善评价标准
痊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消失。
显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改善2级及以上者。
有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改善1级者。
无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
其中症状按程度分为4级:
无症状。
轻度:便秘、腹部不适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能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中度:便秘、腹部不适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部分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重度: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2.中医证候评价: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北京中医药,2011;30(1):3~7)。
临床痊愈:便秘、腹部不适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
有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均有好转,疗效指数≥30%。
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其中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中医症状量化分级标准:无症状(0分);轻度(1分):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能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度(2分):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部分
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重度(3分):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二)评价方法
1.门诊当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2.门诊2~7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3.门诊8~14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4.门诊15~21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5.门诊22~28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