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化与文学幻灯片共60页PPT资料
第一节清代文化与文学概况
第一节清代文化与文学概况第一篇:第一节清代文化与文学概况第三章清代文学第一节清代文化与文学概况一、清代文化概况1、独尊程朱理学清朝廷的设立悉依明制,利用汉族的儒家思想控制社会思想文化,规定学习《四书》、《五经》、《性理》诸书,科举考试用八股文,取《四书》、《五经》命题。
康熙皇帝特别崇尚朱熹,曾说朱熹“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
朕读其书,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御纂朱子全书·序言》)。
康熙皇帝还升朱熹为孔庙大成殿配享十哲之次,成为第十一哲。
宋代理学遂成为清代的官方哲学。
2、严厉控制社会文化思想(1)疏:办法是编书。
《明史》、《康熙字典》、《渊鉴类函》、《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全唐文》、《四库全书》,均为其具体表现。
(2)堵:办法是大兴文字狱。
文字狱案件之繁,株连之广,惩治之残酷,均从来所未有。
戴名世《南山集》案,是其典型。
3、乾嘉汉学的兴起从学术源流看,导源于清初的顾炎武,但从社会文化根源看,则是清王朝文化专制的必然结果。
“疏”与“堵”,使人们不关心当世之务,只埋头于故纸堆,进行文字训诂、名物的考证、古籍的校勘、辨伪、辑佚等工作。
当然,客观地说,乾嘉汉学家在文字、音韵、训诂、金石、地理等学术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二、清代文学概况郭绍虞在其《中国文学批评史·绪论》中说清代:“就拿文学来讲,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艺称,至于清代的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或于上述各种之外,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
盖由清代文学而言,也是包罗万象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的。
”正因为此,清代文学繁富驳杂,其发展演变较难把握。
当然,相比之下,小说、戏曲的成就最为巨大。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 清代文学-PPT文档资料
词: 《板桥词》
《满江红·田家四时苦 乐歌》:
老树槎枒,撼四壁、寒 声正怒。扫不尽、牛溲 满地,粪渣当户。茅舍 日斜云酿雪,长堤路断 风吹雨。尽村舂夜火到 天明,田家苦。
第二节 清中叶的文
∞桐城派的散文 ∞汪中的骈文
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中叶同时也是清代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 派,由康熙年间的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其同乡刘 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文学派别。方 苞、刘大櫆、姚鼐被称为桐城派的“三祖”。
清 代 文 学 第二章 清中叶诗文词
主讲:范丽敏
第一节 清中叶的诗
格调派:以沈德潜为代表,主张“诗贵性 情”、“亦须论法”。
性灵派:以袁枚为代表,主张写个人“性 情遭际”。
肌理派:以翁方刚为代表,主张作诗以学 问为根底,重义理与文理统一。
别具一格的诗人郑燮。
沈德潜“格调说”: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 人。有《唐诗别裁集》、 《明诗别裁集》 、《清 诗别裁集》、 《古诗源》。
关于“义”与“法”的关系,他认为义决定法, 而法 则体现义。
关于“义”与“法”所应达到的理想是内容醇正,文 辞“雅洁”。
他的“义”具有明显的为当代政治服务的目的;“法” 所要求的古文用语“雅洁”即典雅、古朴、简约,又 与清统治者“清真古雅”的衡文要求相一致,有利于 维护和传播理学道统,因此受到了朝野得崇奉和欢迎。 “义法”说也成了桐城派遵奉的论文纲领。
郑燮:
(1693-1765),字克柔,号板 桥,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乾 隆元年(1736)进士,曾任山东 范县、潍县知县。61岁因请求赈 济百姓而触犯大吏,托病归乡。 工书善画,晚年在扬州卖画度日, 为“扬州八怪”之一。有《板桥 全集》。 主张诗歌有个性,不拾古人之唾 余,要“歌咏百姓之勤苦,剖析 圣贤之精义,描写英雄之风猷。”
清代文学概述 PPT课件
鸦片战争前的 清 代 文学
时代背景
清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新生政权,除了在政治上进一步加 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之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文化专 制手段来控制社会思想文化。宋明理学成为清代的官方哲 学。 清王朝控制社会思想最为严厉的手段是文字狱。很多知识分 子丢掉了经世致用的精神,埋头故纸堆中,进行文字学、 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
近代小说
随着中国殖民地化深化,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发 展,出现了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 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 记》、曾朴的《孽海花》等一大批谴责小说。 随着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进入高潮,又出现 了一批具有鲜明革命倾向的小说,如陈天华的 《狮子吼》。
近代诗歌
在诗歌方面,开文学风气之先的是龚自珍和魏 源,其后梁启超、谭嗣同等提出了“诗界革命” 和“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出现了以黄遵宪为 代表的“新派诗”。此时期还出现了最大的文 学团体——南社。保守的传统诗文同期存在, 太平天国失败之后,出现了宋诗运动和桐城古 文的“中兴”以及“同光体”诗人的诗。
近代戏剧
戏剧方面,京剧成为戏曲舞台的主导,在新文 化新思想的不断冲击下,京剧也进行了改良, 汪笑侬是京剧改良的先驱。新式话剧也诞生了, 出现了春柳社、众化团等话剧团体。
文学的过渡
散文越来越通俗化,白话文开始被自觉运用,杂 剧、传奇、乱弹等传统文艺样式都出现了革命倾 向,文学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向新的文学时期过 渡的特征,随着1818年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 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文学揭开了新的一页。
时代背景
清初,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三位大家——黄宗羲、王夫之和顾 炎武,他们都反对宋明理学,在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文 学上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重视诗歌的社会意义,提倡经 世致用,治学态度实事求是。
清朝的文学与艺术精选教学PPT2(2份) 川教版
三月的鲜花,一树树,一束束,一簇簇,而青春,就是像三月的鲜花一样美丽迷人,生机盎然,姹紫嫣红,生机勃勃。三月,是青春里最美最温暖的风景。三月的美,就像青春的美,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充满昂扬的斗志。三月的美,就像青春的花季,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青春的跳动与感动,感受青春的曼妙与奇妙;感受青春的悸动与心跳。 青春,如三月的春光,安暖向阳。在美丽的青春年华,我们手牵手,肩并肩,跨过岁月山河,跨过锦瑟流年,跨过天涯海角,在三月的春光里沐浴金色的光泽。三月的春光,让青春的我们看到希望,看到自己有一颗年轻跳动的心,看到蓝天白云,看到明媚的灿烂。三月的春光,温暖无比,就像我们的青春,有着长辈的呵护,有着老师的循循教导,它们就像春光,照耀着我们年轻的心。
三月,醉一场青春的流年。慢步在三月的春光里,走走停停,看花开嫣然,看春雨绵绵,感受春风拂面,春天,就是青春的流年。青春,是人生中最美的风景。青春,是一场花开的遇见;青春,是一场痛并快乐着的旅行;青春,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比赛;青春,是一场鲜衣奴马的争荣岁月;青春,是一场风花雪月的光阴。 青春往事,多么甜蜜;青春岁月,多么靓丽;青春流年,如火如荼。青春里,我们向着梦想前进。跌倒过,伤心过,快乐过,痛苦过,孤独过,彷徨过,迷茫过。总是,在悠悠的岁月中徘徊;总是,在如春的生命中成长;总是,在季节的交替中感悟人生四季的美妙与韵律;总是,在多愁善感中体悟青春的美好与无奈。
部编版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示范PPT2-PPT精美课件
1.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 2.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 京剧是“国粹”。 3.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 济的反映。 4.掌握文艺作品的鉴赏方法。
说红楼
曹雪芹
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 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 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 后来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 题名《红楼梦》,在乾隆晚期 排印面世。
种文字,是世界文学宝库
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中国封——毛泽东
红 “在红楼梦中‘传统的思想和写
楼
法都打破了’”
——鲁迅
“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冯其庸
昆 曲
1.兴起: 苏州昆山一带
全国性
2.代表作: 明 朝——汤显祖《牡丹亭》 清前期——洪 昇《长生殿》
5.上述情境体现了观众在体育赛事中 文明有 礼的行 为,也 体现了 我国良 好的国 家形象 。
6.这种文明有礼的行为有助于人们友 好交往 ,增进 人们的 团结友 爱,有 利于形 成安定 有序、 文明祥 和的社 会。
7.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支持按 联合国 宪章精 神所进 行的各 项工作 ,积极 参加联 合国及 其专门 机构有 利于世 界和平 与发展 的活动 。
是融文学、音乐、美术、 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
位:国 粹 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色,被誉为中国的“国剧”
随堂训练
1.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
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
建礼教罪恶的是( D )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2.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
《清代文学》课件
清代文学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总结词
清代文学深受哲学思想的影响,其作品 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等方面都反 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VS
详细描述
清代文学作品中,许多作品都体现了儒家 思想的影响,如《红楼梦》中的道德观念 和《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此外,道家 思想也对清代文学产生了影响,如《桃花 扇》中的虚无主义思想和《西游记》中的 自然主义思想。
详细描述
如袁枚的“随园诗话”主张“性灵说”,推崇诗歌要抒发 真情实感,反对矫揉造作,强调诗歌的审美功能和社会功 能。
总结词
清代诗歌的语言质朴自然,表达深入浅出,具有浓厚的生 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详细描述
如黄遵宪的《山歌》以白话语言写成的民歌风格,清新自 然,通俗易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
清代著名诗人及其作品
• 《红楼梦》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爱情和人性的独特思考,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水浒传》
01
02
总结词:以英雄传奇为 主题的小说,具有豪放 、粗犷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03
04
05
《水浒传》是清代施耐 庵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 为背景,通过描绘梁山 好汉的生活和战斗历程 ,展现了英雄传奇的故 事。
清代文学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清代文学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 性等特点,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 人民的心声。
影响
清代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 资源和思想启示。同时,清代文学也 对外国文学产生了影响,为世界文学 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02
清代小说
《红楼梦》
• 总结词:清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 术价值。
最新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23
4. 同位素效应 同种超导材料不同同位素的临界温度TC与原子
量M有一定关系 TCM1/2
这种特性称同位素效应。
同种材料同位素在化学性质、晶体结构、电子 组态及静电性质等方面都相同,只是不同原子量 对晶体点阵的热振动(晶格振动)的特性有影响。
超导体的同位素效应暗示了电子与晶格之间的 相互作用是超导现象中的重要因素,为超导电性 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24
*二、对超导体主要电磁特性的解释 二流体模型:正常电子和超导电子提供两种电流 。
当超导体内电流I>IC时,超导态将转变为正常态。
22
3. 迈斯纳效应 将超导体置于磁场仍保持超导态,或在磁场中由
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超导体都将把磁感应线完全 排斥到体外去, 此现象称迈斯纳效应或完全抗磁性。
磁场只能透入超导体表面约107 m数量级深度。 完全抗磁性和零电阻性是超导体的两种彼此独立 的基本性质。
超导体内部不可能存在随时间变化的磁场。
21
2. 临界磁场 温度不变,逐渐增大磁场达到某特定值时超导
态转变为正常态,此特定值称临界磁场BC
BC(T)B0[1(TTC)2]
超导态不仅要求温度低于TC,且要求磁场小于BC , 而正常态只要满足T >TC和B >BC两个条件之一即可。
临界电流IC IC I0[1(TTC)2]
《红楼梦》以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贵 族官僚家庭贾府的荣辱兴衰,全面揭露批判了封建制度的腐 朽,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清代文化与文学幻灯片
9
了天崩地解、海飞山立的巨变。 了天崩地解、海飞山立的巨变。社会大变 发分裂往往导致新思想脱颖而出, 动、发分裂往往导致新思想脱颖而出,这 是思想史上的一条普遍性法则。 是思想史上的一条普遍性法则。明末清初 的历史大变更, 的历史大变更,直接动摇了某些被奉为金 科玉律的制度、原则和学说, 科玉律的制度、原则和学说,进而促使部 分深怀“亡国之思”的文化人, 分深怀“亡国之思”的文化人,对“古今 之变” 天地之理”作一番重新思考。 之变”、“天地之理”作一番重新思考。 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唐甄等, 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唐甄等,便是 这一时期展开文化反思的代表人物。 这一时期展开文化反思的代表人物。
11
之一大机关” 更多的人士则认为, 之一大机关”;更多的人士则认为,明亡 守令贪残” 大臣玩愒( 贪 于“守令贪残”、“大臣玩愒(kài贪)”、 武臣骄蹇”的政治混乱。 “武臣骄蹇”的政治混乱。一些更为敏锐 的士人查继佐、 的士人查继佐、戴笠则超越崇祯一朝的时 空局限, 空局限,从整个明代政治建置上去寻找导 致明末政治混乱而不可收拾的内在原因。 致明末政治混乱而不可收拾的内在原因。 如查继佐《罪惟录》卷一历数明代“ 如查继佐《罪惟录》卷一历数明代“外戚 优逸” 兵权过操” 宦官无制” 优逸”、“兵权过操”、“宦官无制”、 易储” 废后”等过失。戴笠《 “易储”、“废后”等过失。戴笠《怀陵 流寇始终录自序》 流寇始终录自序》则举 12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PPT优秀课件11(2份) 人教版
京剧艺术
京剧形成之初即吸纳了众多的地方剧种的 优点,民间地方色彩较弱。
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 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被誉为中国的“国剧”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 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 建礼教罪恶的是( D ) A.《西游记》 C.《水浒传》 B.《三国演义》 D.《红楼梦》
从上面的材料中,可以看出《红楼梦》的主题意 义该怎样认识?
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从语种上看,《红楼梦》译本目前已涉及英、法、日、韩、 俄、德等20多种不同文字。其中,英、日、韩等文字译本又包 括不同译者翻译的多个版本,尤以日文和韩文版本居多,各达 十几种。 据了解,《红楼梦》最先出现的译文是1799年的韩语 译文,而欧洲最早的译文是德文译文。从最初的摘译、节译到 全译,全球已经出现几十种版本的《红楼梦》译文。近几年 《红楼梦》又出现了世界语、阿拉伯语译本。意大利、马来西 亚、泰国等国家正在准备出版《红楼梦》的新译本和全译本。 随着汉学的复兴,海外汉学家对《红楼梦》的研究范围越来越 广,研究水平也越来越高。
汤显祖
汤显祖,明代戏曲家,生于 1550年,卒于1616年,字义仍, 号若士,祖籍江西临川。万历十 一年(1583)进士,历任南京太 常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 司主事,与顾宪成等东林党人过 往甚密。十九年因抨击朝政,被 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汤显祖作 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 《南柯记》、《紫钗记》,合称 《玉茗堂四梦》。《牡丹亭》则 是他的代表作。
洪昇的《长生殿》
孔尚任的《桃花扇》
3.特点:
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 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
清朝文化PPT课件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 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 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 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 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 名《石头记》《情僧录》 《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等。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 高鹗完成。
这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 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 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 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 对现实社会、宫廷、官 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 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 建的科举、婚姻、奴婢、 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 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 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 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 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 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 主张。
清 代 的 绘
画 清代的绘画水准很高。画坛由文人画占主导 地位,山水画科和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更多 画家追求笔墨情趣,在艺术形式上翻新出奇, 并涌现出诸多不同风格的流派。
清初朱耷、石涛的山水花鸟画,中期的“扬 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吴昌硕的仕女花鸟 画及杨柳青、桃花坞和民间年画均对后人有 很大影响
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 、 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 字良月,号破云樵者。汉族, 南昌(今属江西)人 。明末清初画家,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 道教 ,住南昌青云谱道院。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并善于泼 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 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
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 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 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 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 馆。
承德避暑山庄
雍和宫
原因分析
清前期文化政策:
一方面是一般意义上的对文教的重视,认 同汉族先进文化,大搞文化工程等,这些 都曾对文化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
《清朝的文学与艺术》PPT实用课件2(2份) 川教版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评价:《红楼梦》全书结构宏大,语言传神,人 物刻画栩栩如生。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巨著, 已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多国文字出版。
二、探究点:《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是清朝蒲松龄在广泛搜 集民间传说和野史逸闻的基础上,“历 时二十,易稿三数”创作而成的文言短 篇小说集。该书主要以谈狐说鬼的形式 讽刺现实,批判官场的黑暗和科举的弊 端。全书构思巧妙,引人入胜。郭沫若 先生曾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 分” 。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清朝的文学与艺术PPT3 川教版
【2】清朝时期,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 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形成的 一个新的剧种是( A.吕剧 B.京剧 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佚名 3、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4、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爱因斯坦 5、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佚名 6、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 罗兰 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8、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10、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11、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佚名 13、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5、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武者小路实笃 16、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但丁 17、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1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佚名 19、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20、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21、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22、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23、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梭罗 24、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乔· 贝利 2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26、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罗洛· 梅 27、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武者小路实笃 28、有志者事竟成。——佚名/JINGDIANTYPE.html 29、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金斯莱 30、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31、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华兹华斯 3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3、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贝弗里奇 34、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35、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佚名 36、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佚名 37、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38、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萨迪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40、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歌德 41、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雨果 42、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43、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 44、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45、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佚名 46、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费尔巴哈 47、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高尔基 48、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奥斯特洛夫斯基 49、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莫洛亚 50、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歌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为主要成份的空前民族大联合。 再次,清王朝统治者承袭历代王朝而
起,各朝政权组织的丰富经验与教训,特 别是明代皇权专制施行的得与失,都成为 清人足以资法借鉴的思想资料。在充分吸 取前代政治制度优长的基础上,清统治者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完备、最为严密的 君主集权制度,有清一代既未发生过宗室 作乱,也未出现过宦官干政,这正是政治
“易储”、“废后”等过失。戴笠《怀陵
流寇始终录自序》则举
12
出定都北京、朋党、将才等四十八条过失。 这无疑是较为深入的认识。
然而,问题的回答又导致新的问题的 提出:假如说明朝的灭亡是200多年的政治 积弊累积至临界点而造成的“突变”的结 果,那么,这个历史长时段内的整个社会 的弊病又是由谁造成的呢?一些文人开始 把目光投向至高无上的专制君主。最初, 人们批判崇祯,以崇祯为亡国之本。如莳 菊逸民在《明季见闻辑录·序》中,针对崇
三、经济实力空前增强,是当时世界上经
7
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四、出现了我国有史以来最为杰出的 帝王——康熙大帝。康熙的文治武功:
(一)武功:1、扳倒骜拜;2、平定 “三藩”;3、收复台湾,开府设县;4、 打败俄罗斯沙皇的多次入侵;5、亲征朔漠, 善待蒙古。平定新疆上层统治集团叛乱。
(二)文治:1、成功解决了皇位传承 的接班问题;2、成功解决了太监干政的问
二、清代文化与文学
1
十七世纪中叶的中国,政坛的剧变让人 眼花缭乱:1644年3月19日,大顺军领袖李 自成进入北京紫禁城,明崇祯帝煤山自缢, 明王朝宣告灭亡。正当李自成陶醉于胜利 喜悦之中,关外满洲八旗劲旅在吴三桂的 臂援下,以飓风之势向李自成大顺军扑杀 过来。大顺军抵挡不过,一败再败,终至 于李自成5月初2登基,初3离开皇宫,向西 逃跑。清八旗劲旅先后剿灭李自成的大顺 军和张献忠的大西军,平定南明小王
纵其欲
14
哉?”这一批判已经开始对君主专制的一 般品性发起挑战,王夫之、顾炎武、黄宗 羲、唐甄等思想家更对君主专制展开波澜 壮阔的抨击。
黄宗羲与唐甄是清初批判君主专制的 两位健将。他们一反传统尊君论对君主制 度的种种美化而犀利指出,至高无上的君 主并非拥有强大民众力量的支撑,他们实 际上只不过是一介“独夫”而已。黄宗羲 在
4
如用“大中华的理念”来治理国家;根据 不同地区的情况,设置功能不同的行政机 构;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强化与 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情感联系;改土归流,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建卡伦以固边 防,设台站以通驿路。较为成功的民族政 策,使清王朝对中国边疆地区得以施行远 较以往任何朝代有效的行政管理,中国境 内形成了基础坚实的以汉、满、蒙、回、
8
题;3、有清晰的治国思想;4、“大中华” 的治国理念;5、勤政;6、重农治河,兴 修水利;7、教子有方;8、兴文重教,编 纂典籍;9、吸纳西学,学习科技。10、移 天缩地,兴建园林。
第一节 明亡之思
明清易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造成
9
了天崩地解、海飞山立的巨变。社会大变 动、发分裂往往导致新思想脱颖而出,这 是思想史上的一条普遍性法则。明末清初 的历史大变更,直接动摇了某些被奉为金 科玉律的制度、原则和学说,进而促使部 分深怀“亡国之思”的文化人,对“古今 之变”、“天地之理”作一番重新思考。 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唐甄等,便是 这一时期展开文化反思的代表人物。
15
《明夷待访录·原君》中云:“今也天下之人
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
其所也。”唐甄通过对“君日益尊,臣日
益卑”的君主集权过程分析,指出专制权
11
之一大机关”;更多的人士则认为,明亡
于“守令贪残”、“大臣玩愒(kài贪)”、
“武臣骄蹇”的政治混乱。一些更为敏锐
的士人查继佐、戴笠则超越崇祯一朝的时
空局限,从整个明代政治建置上去寻找导
致明末政治混乱而不可收拾的内在原因。
如查继佐《罪惟录》卷一历数明代“外戚
优逸”、“兵权过操”、“宦官无制”、
3
得以运用中枢系统施控的强大力量,将新鲜 活力注入当时已腐朽、没落的统治阶级之 中,造成一种振奋气象。明清之际地主阶 级的自体更新以及精神面貌的转换,深刻 影响着清代文化的格局,推动着清代文化 出现繁荣而壮阔的局面。
其次,清王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因此对民族关系、民族事务给予特别关注。 在充分吸取前朝民族统治经验的基础上, 清王朝制定了比较完整并行之有效的民族 政策:
10
一、对君主制度的批判 明代二百余年的基业一朝轰然倒塌, 震惊了无数儒生、士大夫,痛楚于亡国惨 祸,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象这样一个 问题:明王朝为什么会覆亡?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清初士人对明亡 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答案。有的认为,明亡 于帝王的无能、怠政;有的认为,明亡于 “流贼”之为害;有的认为,阉党打击东 林,马、阮排斥正人君子,是“明宗社存 亡
6
高度成熟的表征,政治上皇权专制的强化,无可 置疑地影响到清代文化的面貌。
清王朝与历朝历代相比,其成就远较其他朝 代为高,可以说是中国历代王朝集大成的朝代。 其成就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到:
一、清王朝出现了中国有史以来最长的盛 世——康雍乾盛世。
二、文化建树成就骄人。(《清文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字
书)、《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皇舆全览 图》、《四库全书》、《皇清一览图》等等。
2
朝盘据的江南,实现了清对全国的统一。 清王朝的建立,对于中国文化史的进
程具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入关前的满洲,还处在农奴制
阶段,且带有大量的军事民主制与家长奴 隶制的残余。在与汉族大规模的战争中, 部落酋长、军功阶层或新产生的农奴主, 一跃成为大地主。新兴的满族军事地主阶 级,以“汉化”为中介,滲入汉族地主阶 级实体中,成为最高统治阶层的主体,从 而
13
祯“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之
说加以反诘:“亡国之臣,谁使之处枢要,
侪仕途?”锁绿山人《明亡述略》:则批
评“兹烈承神宗、熹宗之失德……而明之
亡也决矣”。随着对崇祯帝批评的展开,
人们逐渐超越对某一君主个人的批判,而
发展到对整个君之制度的总体清算。《五
藩实录》卷首南沙三余氏序尖锐地质询:
“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