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会学导论论文
民族社会学-民族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民族社会学-民族社会学概论·第⼆章第⼆章民族社会学的研究⽅法民族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门学科,其研究⽅法既与⼀般社会学有共通之处,也有⾃⼰的传统特⾊。
正是依托这些特⾊⽅法,民族社会学的特殊视⾓逐渐形成,学科理论和知识得以不断积累和拓展。
民族社会学⽅法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社会学的理论和⽅法来认识民族事象和民族发展,同时⼜从民族的⾓度来理解社会结构和运⾏。
第⼀节民族社会学⽅法论⼀门学科⽴⾜于科学知识体系之中,主要依靠两个⽅⾯:⼀是学科的理论,即由⼀些核⼼的概念构成的对研究对象的解释或阐释体系;⼆是学科的⽅法论,是指从概念到对研究对象的解释或阐释过程中所涉及的思维⽅法和所使⽤的⼿段、技术。
民族社会学发展⾄今,可以说已经成为⼀门相对独⽴的学科,有着其⾃⾝的⽅法体系。
⼀、民族社会学⽅法体系从知识结构的⾓度看,民族社会学的⽅法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第⼀层次为⽅法论原则,具有指导研究⽅向的意义;第⼆层次为具体研究⽅法,与研究实践和过程相统⼀;第三层次为技术⼿段,是研究过程中所运⽤的主要⼯具。
民族社会学研究⽅法论的原则,是确定研究者的基本⽅向、影响研究性质的基本观念和定律。
⽅法论原则通常包括:(1)哲学世界观和⽅法论,(2)逻辑思维⽅法原则,(3)民族社会学的⼀般化理论。
⽆论是社会科学研究还是⾃然科学研究活动,都属于⼈的认识活动范畴,是⼈们在⼀定世界观和⽅法论指导下进⾏的对⾃然界和⼈类社会的认识。
哲学世界观和⽅法论的意义在于其⼀般性,即引导⼈们对世界形成⼀种基本观念,⽽且这种观念会影响到其他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因此,研究者所遵循的哲学世界观和⽅法论,会对其研究⽅向和基本性质产⽣根本性的影响,各学科中形成的理论流派和不同的知识体系,在⼀定意义上说,是不同世界观和⽅法论发展的结果。
例如,如果就爱你吃唯物主义世界观,在理论上就会倾向与结构主义流派,相信事物及其物质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世界观信念是经验主义的,其理论可能就会倾向于实证主义,即认为只有经过经验证实的东西才是可信的。
民族社会学
1988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开始招收民族社会学方向的研究生。
学术视野
研究视野
研究对象
民族社会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有:①不同民族的生活、语言、法律、道德、文化意识等特点及其形 成的社会条件;②不同民族现象、民族问题的社会本质;③不同民族社会形态的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趋势;④不 同民族集团的关系、社会类型及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发展过程,等等。民族社会学越来越重视对现代各民族的社会 文化生活的研究,它涉及民族城乡建设、工业发展、就业、人口及其迁移等一系列问题。任何民族群体都是一个 社会,凡是社会学涉及的问题,都是民族社会学所要研究的领域。民族社会学没有独立的、统一的理论和方法, 它的理论随着社会学、民族学、社会人类学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在19世纪摩尔根等人的进化论,20世纪初德 国和奥地利文化圈派的理论、英国传播学派的理论和美国历史学派的理论,20世纪30~60年代的结构功能主义的 理论和心理分析学派、民族心理学派、多线进化论等流派的理论中,都有关于民族社会学方面的理论阐述。
3.发现和研究民族社会现象。
研究的逻辑过程 根据华莱士的“科学之环”原理,研究的逻辑过程是由问题、理论、假设、操作化和假设检验等几个环节构 成的。 五个知识部分:理论;假设;经验观察;经验概括;被检验过的假设。 六套方法:逻辑演绎方法;操作化方法;量度、测定与分析方法;逻辑推论方法;建立归纳、命题和理论的 方法。 民族社会学解释 从经验中观察和发现民族与社会关系的理论问题,用经验材料来证明这些理论,运用理论来解释民族与社会 的关系,是民族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在民族社会学的研究中,对社会系统中民族现象的理论解释主要包括: 概念和变量、假设、变量测量和分析、假设检验。 具体研究的阶段 具体研究阶段是进行一项研究的完整过程,包括研究的具体方案和研究的具体实施程序或步骤。
马戎 民族社会学导论 重点
1、族群:(西方内部殖民主义理论)在讨论“内部殖民主义”理论时,有两种分析族群关系的视角。
第一种视角是以族群为研究单元,以殖民地族群向殖民国家进行移民(如印度向英国的移民)这样一个现象为分析场景。
以这一视角分析,认为欧洲工业国家把在殖民地实行的种族歧视政策现在又转而实施到这些迁到本国来的外族移民身上,这是殖民主义在新场景中的体现和延伸。
第二种视角则以族群一地区的复合体为研究单元,在“少数族群一边缘地区” 和“多数族群一核心地区”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分析殖民主义政策在本国领土上的运用。
1.以族群为单元的“内部殖民主义”在分析美国的种族主义时,在的学者认为,在“民权运动”之后美国种族主义最重要的形式是(制度性种族主义,在制度的形式上标榜族群平等,但由于一些少数族群历史上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而“制度性种族主义是一种称为国内殖民主义的经济剥削形式的结果。
按照支持国内殖民主义观点的人的看法,非洲裔美国人实际上仍是一个被殖民的民族,处于从属地位,制度性种族主义的持续存在就反映了这点"(波普诺1999; 316。
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国家.土著族群曾长期受西方自人殖民去的统治奴役,西方殖民者在观念和制度上把这些族群视为“劣等族群”当这些族群的部分人口通过各种方式移民到美国和欧洲后,这些歧视他们的部分制度(如奴隶制、种族隔离制度等)和观念还同样跟随着他们,此时把这些歧视他们的制度称做(内部殖民主义”是恰当的。
但是当歧视这些族群的制度性安排物终止或废除之后,由于历史所造成这些族群的不利因素(教育水平、劳动技能较低),而导致他们在非制度性歧视的竞争中仍处于劣势,把这种状况称做“内部殖民主义”就不恰当。
2.以族群-地区的复合体为单元的“内部殖民主义”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它的族群关系格局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多类群国家来说,不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因为在大多数多族群国家中,各族群在一定程度上都拥有自己的传统居住地域,在族群关系与地区之间关系方面存在种程度的重合。
从社会现象看种族问题作文1500字
从社会现象看种族问题作文1500字看到种族这个词,我们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黑人。
为什么呢?不是因为我们有种族歧视,也不是我们讨厌和我们不同的、另类的肤色,对于我们普通人可能有文化的影响,也可能是有些肤浅。
而且如何不是原则性问题,我们不会因种族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甚至我们会态度更好,因为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热情好客,兼容并包的民族。
当然如果是原则性问题,就是同一个民族的人,我们也不能容忍。
那么,其他民族呢?他们是不是也能做到以和为贵,接纳和呢欣赏其他呢?据赫芬顿邮报报道,一位Airbnb房东在得知住客亚洲人的身份之后,在客人抵达之前几分钟单方面取消了住宿预约。
事后,Airbnb表示它已永久性地停止与涉事房东的合作。
客人向房东发短信询问自己被拒绝的原因,“一句话,因为你是亚洲人。
”这是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看到这个,我不禁愤怒,怎么,亚洲人怎么了,不和你们美国人一样,有着两眼睛、两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吗?你看着我们亚洲人黄皮肤不漂亮,我们还觉得你们美国人白皮肤不健康呢!不过当时只是气愤,并没有鄙视美国人的意思。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不仅黑人,就是我们亚洲人也受者白人的不公正待遇,我们不能肯定的说这是种族歧视,但这种因种族不同而产生的不公正待遇,我们很难接受,也不愿意接受。
达娜·舒兹的《开棺》是基于1955年非裔男孩EmmettTill 的葬礼而创作的。
故事是年仅14岁的Till在芝加哥访亲期间,因被指控调戏一名白人女性被私刑殴打并枪杀。
当男孩的尸体回到芝加哥的家中时,Till的母亲坚持“让世人看到自己所看到的”,在葬礼上打开棺盖,公开展示,这一种族主义之下的暴行。
葬礼的照片后被《芝加哥卫报》和Jet杂志刊登,并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白人女性艺术家舒兹描绘一名黑人少年的悲剧是不合适的,尤其考虑到当年缔造惨剧的关键人物也是一位白人女性,有些人这样认为。
而达娜·舒兹本人则在一次《纽约时报》的采访中表示,她从未计划出售该件作品,《开棺》中所表达的,更多是对于事件中男孩母亲的同情。
民族社会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民族社会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归根到底就是社会中的人,具有不同民族身份的人。
因此,作为研究人的社会科学,其性质与以物质或非人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有着天壤之别。
多数自然科学的研究实践中,不存在明显的伦理问题,而以社会中的人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其研究必然涉及他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研究者在研究中必须把可能涉及的关系规则考虑进去,也就是必须注意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所谓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伦理问题,不是指研究者要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而是指研究者在研究活动中应该回避并尽力不要触及可能对研究对象造成伤害或麻烦的问题。
一般来说,民族社会学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伦理问题主要有隐私问题、忌讳问题和政治敏感问题等。
一、隐私问题民族社会学研究经常要运用调查方法来获取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那么,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就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关系:研究者与被调查者的关系、搜寻信息与提供信息的关系。
研究者也就要考虑如何正确对待被调查者,如何正确地获取信息等问题。
正确处理这方面的问题,研究者应遵循尊重被调查者隐私权、不轻易侵犯对方隐私的原则。
研究中要注意的隐私问题与一般讨论的隐私问题有所差别,由于民族社会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多种多样,平常生活中人们一般认为不应触及的问题,在科学研究中有时需要有所涉及。
尤其对民族社会学来说,常常需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和生活状况,在对这些问题的考察中,或多或少会涉及私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这并不等于侵犯他人隐私。
例如,马林诺夫斯基在对特罗布里恩德岛土著人的田野考察中,也涉及了土著人的性生活和文化。
米德在研究萨摩亚年轻人在青春期的心理表现和特征时,也涉及了青年人的性行为问题。
所以,遵循尊重隐私原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是需要研究者在特定研究情境下,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1)平等的原则,(2)尊重对方的原则,(3)理解的原则,(4)保密的原则。
民族地区论文社会工作论文: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开展的路径探析
民族地区论文社会工作论文: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开展的路径探析摘要全面深入地开展社会工作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工作的逐步开展和深入发展,正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民族地区如何构建切合实际的社会工作体系,不仅对民族地区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帮助,同时,也体现了实现当今社会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民族地区社会工作路径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一场空前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转型,各种问题随之产生,依赖传统的方式已很难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诉求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可以这样说,社会工作的兴起和不断发展的动力就来自于此。
对民族地区而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队伍和一套高效率的社会工作机制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在眉睫。
相对来说,在民族地区社会工作起步较晚(事实上一些地区目前仍为空白),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一定意义,可以说,克服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是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得以存在和不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奠基礼。
一、在民族地区发展社会工作,有一些关系必须予以理清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使社会工作机构和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所在,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实现工作目标,帮助服务对象顺利解决单纯依靠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工作机构和人员准确定位,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提升工作能力和效率。
首当其冲,认识清下述两个问题对在民族地区开展好社会工作无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这两个问题,一是社会工作和民族工作之间的关系;另一是社会工作和民政工作之间的关系。
一般地说,社会工作与民族工作和民政工作既有共同性,也有区别,甚至可以说,准确把握好之间的差异,对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来说具有基础性影响。
要在严格意义上理清它们之间的不同,就有必要对何谓社会工作作一明确的界定。
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人们普遍对社会工作存在一些误解,因此,严格定义社会工作不仅是一个纯认识纯理论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标示社会工作进行、展开的实践尺度。
社会学视野中的民族问题
民族社会学是研究多民族社会良性运行和民族与社会协调发展机制的社会科学。
具体来说,民族社会学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视野来探讨与民族相关联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同时也从民族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一、社会学视野及其特征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民族社会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在社会学视野下探讨民族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所谓社会学视野,是指在社会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全面地、综合地、动态地和科学地认识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强调社会学视野,其意义在于突出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所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论,突出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中的特色和学科优势。
社会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与其他学科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差别之处,其中突出地表现为社会学视野具有自己的一些特色:(1)社会学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考察具有全面性。
社会学视野的全面性是相对于其他单一性学科的视角而言的,诸如政治学、经济学等单一性社会科学学科,对政治行为、经济行为的考察,通常是从政治系统或经济系统等单一社会系统的角度而进行的,而社会学也常常考察政治或经济的行为,但社会学则是从各种社会行为相互联系的角度来进行的。
例如,经济学对通货膨胀这一经济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经济系统本身去寻找成因和对策,而社会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要考察起经济成因,还会从政治因素以及社会影响等角度去加以考察。
社会学视野的全面性还表现为社会学所研究的对象具有综合性。
所谓综合性,是指包含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对那些综合性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考察,既是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社会学研究的特色,社会学方法和理论在研究和解释这些有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性问题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社会学视野更具有现实性。
相对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来说,社会学所关注的问题以及关注问题的方式更具现实性。
首先,社会现实和现实中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焦点问题。
社会学也注重理论的建构,但社会学理论体系中所占的分量是微小的。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论文浅论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pdf
浅论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摘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在中国历史、中国革命的经验告诉我们:各民族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
国家统一,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求发展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而当今,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创建了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和谐社会,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关键词:国家统一、民族关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大地上,共同开拓了祖国广袤的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祖国悠久灿烂的经济和文化。
近百年来,中国各民族人民又团结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共同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一、民族关系的内涵民族关系是指各民族之间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各方面的相互联系及其表现。
民族关系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并接受社会政治制约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它本质上是涉及民族共同体的地位和待遇、民族的权利和利益,以及民族及其成员的民族意识和感情的社会关系。
民族关系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存在,收到所处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影响、制约。
民族关系既是历史环境和条件的产物和积淀,也是现实条件和条件的一种折射和反映。
私有制社会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以压迫统治、剥削掠夺、歧视侮辱、强制同化为基本特征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民族理论论文(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摘要:本文讲述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必要性,还叙述了什么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以及举例说明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繁荣发展。
关键词: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精神正文: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民资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崇高目标。
坚持这一立场,实现这个目标,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命和光荣职责。
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的把握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党的十七大,站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对民族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推动民族工作新发展,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不断得到发展,自身素质都得到提高,并且各民族的特点和优点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共同走向民主、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共同享受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所取得成果。
因此,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它既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也包括汉族和其他地区的繁荣发展;既包括少数民族族体的繁荣发展,也包括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既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包括少数民族的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及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包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既包括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包括民族自身特点和优点的充分展现。
民族社会学导论马戎书评
民族社会学导论马戎书评
《民族社会学导论》是一本“导论式”书籍,作者马戎在书中阐述了对于民族问题的理解,他认为对于汉族人来说,中国人是核心认同,但对于少数民族来说,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可能存在差异。
马戎通过对民族的去政治化分析,指出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程度可能较低。
这本书以社会学为学科基础,吸收了人口学、政治学、种族与族群研究等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案例,结合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其理论来源涵盖了西方民族社会学、马克主义民族理论、中国民族关系演变史等内容,并介绍了大量国内外的研究实例。
总的来说,《民族社会学导论》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不仅提供了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能帮助读者深入思考民族问题及相关政策。
大学生民族学论文范文模板
大学生民族学论文范文模板摘要:本论文通过对民族学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的阐述,以及对某一特定民族的研究案例,分析了民族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引言:民族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差异的学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
通过对不同民族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语言、宗教、艺术等信息,揭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本文将结合某一特定民族的研究案例,介绍民族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为大学生撰写民族学论文提供参考。
一、民族学的概念和发展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差异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不同民族的历史、语言、宗教、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
民族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随着人类对多样性的认识和社会学科的发展,民族学逐渐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并与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互交叉融合。
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1.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通过对不同民族的研究,可以了解其文化、历史、社会结构等特点,从而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减少误解和冲突。
2.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民族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促进其保护和传承,避免文化的消亡和遗忘。
3.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对不同民族社会和文化的研究,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思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
三、民族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民族学的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特定的民族作为研究对象。
2. 收集资料:通过图书馆、档案馆、田野调查等途径,收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资料和文献。
3. 研究方法的选择:根据研究主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历史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
4. 数据分析和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出研究所需的关键信息和结论。
社会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研究在当今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少数民族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少数民族是指在某个国家或地区中占人口比例相对较小的族群,他们通常具有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的研究涉及到种族和族群关系、社会不平等、社会边缘化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社会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研究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
首先,种族和族群关系是少数民族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
种族和族群关系涉及到不同种族和族群之间的互动、冲突和融合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少数民族与主流社会之间的关系,可以揭示出种族歧视、种族隔离、种族关系改善等现象,为建设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其次,社会不平等是少数民族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少数民族往往在教育、就业、收入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平等现象。
社会学家通过对少数民族与主流社会之间的不平等现象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出种族歧视、社会结构造成的不平等以及社会政策对不平等的影响等问题。
同时,研究结果可为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此外,社会边缘化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少数民族研究的焦点之一。
社会边缘化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结构中地位处于较低、边缘的位置。
在少数民族研究中,边缘化问题涉及到少数民族在社会中的地位、权益、社会流动等方面的问题。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少数民族的边缘化现象,可以帮助理解社会结构中的权力和地位差异,推动社会中的包容与平等。
在进行少数民族研究时,社会学家通常采用多样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在研究方法上,可以使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大样本调查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少数民族的社会情况和问题。
在理论框架上,可以运用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如社会结构、社会化、社会不平等等解读和研究少数民族问题。
少数民族研究不仅要关注理论研究,还需要重视实践与政策的结合。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根据研究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政策,解决少数民族面临的问题。
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
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民族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挑战之一。
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理论与政策不仅是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保障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谐、推动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
本文主要探讨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基本概念、体系构建以及历史演变等问题。
一、民族理论的基本概念1、民族的概念民族是指具有相同文化、历史、语言、习俗、宗教以及社会习惯的人群。
民族的形成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如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等。
民族既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概念,也是一个政治和法律的概念。
2、民族问题的概念民族问题是指由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政治等多种原因所引起的民族间矛盾和冲突,包括民族分离、民族歧视、民族仇恨、民族武装冲突等。
民族问题严重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宁和经济发展。
二、民族理论与政策的体系构建民族理论与政策的体系构建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两个方面。
1、民族理论的体系构建民族理论是指对民族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主要包括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哲学等学科。
民族理论的主要任务是探讨民族问题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
在理论研究方面,需要加强对民族认同、文化传承、多元共生和民族交往等方面的研究,同时要支持发展各种民族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教育、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
2、民族政策的体系构建民族政策是指针对民族问题制定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加强民族团结与和谐等。
在政策制定方面,需要注重政策创新和实践,积极推动民族改革与发展,加强民族自治和多元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历史演变自古以来,民族问题一直是各个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历史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49年-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我国民族社会学经验研究的现状与反思——基于1998-2007年120篇经验研究论文的内容分析
延边大学学报( 会科学版 ) 社
J u n l fYa b a i e st ( o ilS in e o r a n in Un v r i o y S ca ce c )
Fe 2 0 b. 01
第4 3卷 第 1 期
Vo . 3 No 1 14 .
关键词 : 民族 社 会 学 ; 经验 研 究 ; 量研 究方 法 定 中 图 分 类 号 :9 C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3 l ( 0 0 O — 0 9 0 1 0 — 3 12 1 ) 1 0 8 4
收 稿 日期 :0 9 1 一O 20 — 2 1
析 , 结果 表 明 : 其 民族 社 会 学经 验 研 究主 题 以 民族 文 化 和 民族 地 区社 会 现 代 化 居 多 ; 文 作 者 的 学 科 背景 大 多 是 民 论
族 学或 人 类 学 , 近 年 来 有社 会 学 背 景 者 开 始增 多 ; 研 究方 法 中 , 实地 调 查 法 和 文 献 研 究 法 为 主 , 计 调 查 法 比 但 在 以 统 重 过 小 。针 对存 在 的 问题 , 注 意 经 验研 究 的理 论 取 向 , 强研 究 方 法 的规 范性 , 应 加 重视 追踪 调 查 和 定 量 研 究 方 法 。
引 ” 收 录 了约 50 0 共 0 多篇 论 文 , 中包 含 了大 部 分 其
民族 社会 学经验 研究论 文 。如何对 这些论 文进行 甄 别 ?笔者 依据 民族 社会 学 特 有 的研 究 视 角和 方法 , 这 种研究 视域若 借 鉴米 尔 斯 社会 的想 象力 , 应 是 则
社 会学综 合论 、 重 于 民族 学 角 度 的论 述 和偏 重 于 偏 社 会学 角 度 的论 述 。 ] 合 论 视角 以李绍 明 等学 者 [综 1 为代 表 , 指 出 : 民族 社会 学 既 是 民族 学 的 一个 分 他 “
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复兴的社会学分析
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复兴的社会学分析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历史进程中的各种原因,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侵蚀,甚至有些节庆文化已经走向衰落。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多样文化越来越重视,各地纷纷开展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复兴的工作。
本文将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复兴的原因、影响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一、复兴的原因1.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弘扬2. 建设多元化社会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建设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各种民族和文化的参与和融合,这也是少数民族节庆文化复兴的原因之一。
同时,文化的多元化也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对世界和彼此的理解更加深入。
3. 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个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财富,它代表了这个民族的历史和特色。
少数民族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他们把这种文化视为自己的骄傲和家底。
因此,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复兴是为了让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维护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价值。
二、复兴的影响1. 增强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感节庆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骄傲和归属感。
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复兴将增强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使少数民族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和未来,同时也加强了民族团结和凝聚力。
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是多元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能够丰富多元文化的内涵。
多元文化的丰富使得社会更加丰富多彩,也能够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商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3. 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三、面临的挑战1. 宣传不足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复兴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重视,但是由于宣传不足,使得大多数人对此并不了解,缺乏足够的关注和认同。
因此,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这种文化。
2. 传承环境缺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传承是需要一定传承环境的,这包括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
民族社会学方向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民族社会学方向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课题民族地区农村家庭人情消费研究—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Y村为例。
二、研究方向民族学与当代中国三、选题缘由人情消费一直以来都是维系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者对人情消费的研究常常涉及到多学科领域,本研究主要是站在民族学理论的立场上,通过对中国西南部特定民族地区广泛存在的“人情消费”这一微观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当地风行的“过事务”现象与该地区传统风俗之间的变化,以及这种文化事项之间的变异。
这里主要选择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 Y 村作为研究对象,借以探究民族地区农村家庭维系这种沉重负担的“人情消费”的驱动力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并提出一些利于该问题解决的对策性建议。
人情交往与消费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分析,对“人情消费”的研究已有相当多的成果,但很多研究都存在追随西方文化人类学家研究的足迹,更多表现出一种“生描”性的民族志研究。
中国一部分研究者虽已对城市与农村的这种消费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论述,但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题研究仍然很少,本研究通过对 Y 村“过事务”现象的分析旨在了解民族地区“人情消费”的变化。
生于农村长在农村的我,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着一种再也熟悉不过的感觉,有时候却又会有一种陌生之感。
在这里生活了 20 余年,对身边举办的不同类型的“事务”,可谓是司空见惯,再熟悉不过了。
但是在熟悉的同时,更多的是疑惑与不解:大部分村民明明知道每年家庭用于送礼的消费开支已经占据了家里的大部分收入,在连续不断受到不同类型“过事务”所要支出费用的影响,“过事务”的盛行成为了家庭的重要负担,尤其是在“互惠失衡”的情况下演变更为严重。
既然在当地由“过事务”所产生的经济负担众所周知,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无休止地进行这种看似“非理性的社会交换活动”呢?当地的人们什么时候才能跳出这个循环往复的“怪圈”呢?这些问题似乎谁都明白但却无法左右,一直得不到一个相对圆满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社会学导论
首先我强调民族关系是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
在党的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建立和谐民族关系的保证。
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是我们建立和谐民族关系的基础,而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则为建立和谐民族关系提出了内在的必然要求。
时至今日,我们都知道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主要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民族与民族交流障碍的关键。
随着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在如今的经济腾飞过程中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和谐的民族关系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
要想缩小各民族之间的隔阂,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方面的基本国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符合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国情,而且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中体现了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真实作用。
(一)物质文明范畴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较比西部地区发达,从而可使东部地区较为优越的资源带到西部,从而满足西部地区资源的
短缺。
同时鼓励东部发达地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去帮助他们。
自己的认知:通过自己的劳动,能让他们发展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同时,为解决民族地区目前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提供一份帮助,为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致富为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文明建设范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完善。
坚持是前提,完善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坚持和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
这既包括制度本身的完善问题,也包括制度实践的成效问题。
自己的体会: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不断的改善,我国民族之间的问题才能有效的解决,使我国这个多元化的国家才能更加的团结,让世界各国对我国刮目相看。
(三)精神文明范畴
对于精神文明建设而言,要用“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教育我国各族人民和后代,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代代相传,把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维护民族团结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自己的感受:通过教育使各民族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并且最好通过各种互动的节目来增进彼此之间的距离,把不同的民族装进自己的心中,与自己的血液融合
在一起。
二: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
(一)平等
平等,是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础。
各民族不分大小、不分历史长短、不分先进落后一律平等,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立场。
1:共同
要求不仅是在政治上的平等,而且也是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全面平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就是实践全面平等的基本观点。
2:统筹、协调
对一个地域分布、自然环境、历史基础、发展水平等条件大为不同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并不是齐头并进的发展,当然也不是在一个既定模式下的共同发展。
根据我国的国情特点,只能采取有条件快速发展的地区先发展,进而这些地区的发展成就(资金、技术、市场、经验等),通过国家的统筹、协调和地区间的支援带动落后地区之间的发展,这样才能消除历史遗留的发展差距、缩小现实扩大的发展差距,就是对各民族、各地区共同发展要求的统筹兼顾,也是实现全面平等、社会公正的必由之路,才是挽救民族间差距缩小的重要砝码。
(二)团结
团结,是民族关系和谐的保障。
多民族国家内部的各民族团结,是国家层面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
1:一致性
通过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各民族根本利益的一致,包含了各个民族自身发展的特殊利益要求,如因地制宜的特色经济,多样性的文化、语言、宗教和社会生活习俗等,对此不仅需要各民族相互的尊重和理解,也需要法律和政策的保障。
2:发展、互动并进
如今,在我国的民族问题中,也存在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的影响,这些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利用那些最广泛、最普遍的问题制造舆论、蛊惑人心、煽动不满、挑起事端。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抵制这些外部的影响,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通过加快发展,解决好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问题,实现民族间的交流。
(三)互助
互助,是民族关系和谐的动力。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通过互助实现的。
1:互动与帮助
即各民族之间不仅仅是靠经济来维持,更重要的是要靠民族间的多元化、资源共享、互相帮助等方面去认识。
2:相互依存
没有互助,就不可能实现“共同”。
互助是民族关系充满活力的表现,其特点是各民族之间互动关系的日益密切和相互依存。
小结与感受:在与各民族经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采用
各种形式的办法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树立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形成民族团结光荣的良好社会风气,是我们每个当时代的大学生要求去做的事情之一。
另外鉴于以上两点,我个人认为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例如: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来看,新疆的发展都在全国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新疆由于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相对东部沿海地区呈落后状态。
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新疆更具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新疆,宗教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正确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消极影响,是建设和谐新疆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新疆宗教信仰除伊斯兰教以外,还有佛教、基督教等。
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在不同宗教之间,我们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尊重,积极引导宗教,努力发掘宗教中的积极因素,尽量的消除一些不好的东西,不断地自我调节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最后我想说,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我们大学生最好从以下几点做起:
1:我们在与其他民族同胞相处过程中,要努力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2: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作斗争。
3: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实现民族和谐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