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启示与借鉴
应急预案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分析
![应急预案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55ae8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7.png)
应急预案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分析应急预案在各个国家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旨在通过规划、组织和实施应对突发事件的行动来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害。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应急预案的设计和实施方式存在一定差异。
本文旨在通过对应急预案在国际上的比较与借鉴,分析各个国家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特点和成功经验。
一、美国的应急预案制度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制度之一。
其制度大多由联邦、州和县级政府相互合作组成。
首先,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负责制定国家级应急计划,并协助各州和地方政府进行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其次,各州和地方政府负责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预案,并建立应急响应机构和指挥系统。
此外,美国还鼓励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形成了“全民参与”和“公私合作”的应急体系。
二、日本的应急预案制度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地震、台风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国家,其应急预案制度在经历了多次重大灾害后不断完善。
日本的应急预案制度分为国家级、区域级和市町村级三个层次。
国家级的核心机构是日本防灾总部,负责协调应对重大灾害,并制定国家级应急预案。
区域级的防灾管理部门负责在各地区制定应急预案和指导实施。
市町村级的地方政府负责制定具体的地方性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三、中国的应急预案制度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应急预案在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国的应急预案制度由国家级、地区级和企事业单位级三个层次组成。
国家级的核心机构是应急管理部,负责统筹协调全国各地的应急预案工作。
地方级的政府部门负责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企事业单位级的组织负责制定具体的企业应急预案,并进行组织演练。
中国的应急预案制度也借鉴了国际上的一些经验,强调了信息共享、指挥协调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四、比较与借鉴分析通过对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应急预案制度进行比较和借鉴,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美国的“全民参与”和“公私合作”模式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8ea625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8.png)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种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恐怖袭击等频繁发生,给各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健全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其经验启示,以期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一、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一)美国应急管理体系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国家之一,其应急管理体系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完善。
美国的应急管理体系采用“全危险”管理理念,强调对所有可能的灾害和危险进行综合管理。
在组织架构上,美国设立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负责协调和整合联邦政府各部门的应急资源和行动。
同时,各州和地方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机构,形成了自上而下、分工明确的应急管理体系。
此外,美国还注重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斯塔福德法案》等,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日本应急管理体系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其应急管理体系非常发达。
日本的应急管理体系强调“预防为主、综合减灾”的理念,注重灾害的预防和准备工作。
在组织架构上,日本设立了中央防灾会议,负责制定国家的防灾政策和计划。
同时,地方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防灾机构,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协同的应急管理体系。
此外,日本还非常重视公众的防灾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德国应急管理体系德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注重“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
在联邦层面,设立了联邦内政部下属的联邦民众保护与灾害救助局,负责协调全国的应急管理工作。
在州和地方层面,各州和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本地区的应急管理工作。
德国还建立了完善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包括消防队、警察局、医疗救援队伍等,各队伍之间分工明确、协同配合,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二、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经验启示(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经验表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应急预案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应急预案的国际经验与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f41c963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a.png)
应急预案的国际经验与借鉴一、引言应急预案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上各国在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1.战略层面的规划国际上许多国家通常从战略规划的角度出发,制定应对各类危机的整体方案。
这包括对危机类型与程度的评估、资源调配和组织协调等全面考量的步骤。
例如,美国的国土安全部便是以此为基础建立的。
2.组织架构的设立在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时,各个层级的组织架构是必不可少的。
国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通常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执行,如澳大利亚的国家紧急应对委员会。
三、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1.风险评估的重要性风险评估是建立有效应急预案的基础,可以帮助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测,进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国际上,一些国家通过建立风险评估中心来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进一步提升应急预案的针对性。
2.预警机制的建立及早获取危机和灾难信息对于应急预案的及时启动至关重要。
一些国家通过建立预警系统,如地震预警、气象预警等,能够提前警示民众并指导应急响应措施。
例如,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和应用最广泛的系统之一。
四、全民参与与意识培养1.全民参与的重要性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全民参与,形成多方协作的工作氛围。
一些国家通过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提升整体防灾意识。
2.意识培养的途径国际上,一些国家通过制作宣传册、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等途径,向公众普及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常见突发事件的知识与技能。
此外,利用媒体进行宣传与教育也是提高公众防灾意识的有效途径。
五、技术应用与信息管理1.技术应用的广泛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应用技术已在应急预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使用无人机、智能监测设备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监测和响应能力。
2.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信息管理在应急预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达国家构建应急管理体系的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构建应急管理体系的经验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291a4cde5022aaea998f0fa9.png)
发达国家构建应急管理体系的经验借鉴一、发达国家构建应急管理体系的经验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发达国家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了相对成熟和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其经验主要有:(一)建立系统完备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首要举措就是以法律手段确立突发危机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
世界各国为防范和应对各种危机,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并逐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严格的立法不仅保障了政府及各部门在非常时期行使紧急权力,并使紧急权有法可依,同时又能很好地限制政府的行政紧急权力,以保障公民不因紧急状态的发生而使一些基本的宪法权力遭到侵害。
如美国建立了以《国家安全法》、《全国紧急状态法》和《反恐怖主义法》为核心的安全法律体系;韩国以《国军组织法》为核心,制定了以应对战争为主要目标的安全法律体系。
(二)建立高度完善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一些发达国家,基本建立了以政府首脑为核心的应急管理组织体制。
如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应急管理体制。
在这一应急管理体系中,政府根据不同的危机类别,启动不同的应急管理部门。
日本的应急管理系统是一个以法律、制度、功能为依托,以首相为最高指挥官,内阁官房负责整体协调和联络,通过安全保障会议、中央防灾会议、金融危机对策会议等决策机构制定危机对策,由国土厅、气象厅、防卫厅和消防厅等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合实施组织体系。
除中央、地方政府和专门组织机构外,日本的各企业、机关、学校、医院、街区等都有各自的管理组织和应变措施。
另外,日本还建立了一批专门从事风险事业的机构,如“日本应急管理中心”、“日本应急管理协会”、“日本应急管理咨询公司”等等,体现出政府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高度的完整性。
(三)建立综合统一的应急管理协调机制整合庞大复杂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保证应急管理各部门在危机状态下高效、协调的联系和协作,除了建立具有会商决策功能的综合体系外,还应建立常设的、权威的、具有独立地位的、凌驾于各职能部门和机构之上的综合协调部门。
医院应急管理中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学习
![医院应急管理中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1e2eb90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d.png)
医院应急管理中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学习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医院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如传染病爆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
这些突发事件不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也对医院的正常运营和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加强医院应急管理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和效果,成为了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借鉴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医院应急管理经验,对于我国医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医院应急管理的成功案例(一)美国医院在飓风灾害中的应对美国作为一个经常遭受飓风等自然灾害袭击的国家,其医院在应对此类灾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以飓风“卡特里娜”为例,新奥尔良市的许多医院在飓风来临前就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提前转移患者、储备物资、加强医院设施的防护等。
在飓风过后,尽管医院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由于应急准备充分,仍然能够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二)日本医院在地震中的表现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其医院在地震应急管理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
例如,在 2011 年的东日本大地震中,许多医院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医院组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有序疏散,并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继续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三)德国医院在传染病防控中的措施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德国医院的经验值得借鉴。
德国医院建立了完善的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疫情的苗头。
一旦发生传染病爆发,医院能够迅速启动隔离措施,对患者进行分类救治,并严格控制医院内的感染传播。
二、国际经验中的关键要素(一)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国际上先进的医院都制定了全面、详细、可操作的应急预案。
这些预案涵盖了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类型,包括自然灾害、传染病爆发、恐怖袭击等。
预案明确了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步骤、人员和物资的调配等重要内容。
(二)强大的应急指挥和协调机制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高效的指挥和协调机制至关重要。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82b67e4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c.png)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国外应急救援体系是一种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为中心的综合应急管理系统,在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国际合作和经验借鉴对于我们构建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国外的应急救援体系。
首先,我们可以从组织架构层面来谈论国外的应急救援体系。
在一些国外国家,应急救援机构一般由政府组织负责。
这些机构通常分为几个部门,包括预防和减灾部门、紧急响应部门以及重建和恢复部门。
这样的架构确保了在灾害发生前、发生时和事后都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负责相应的工作,提高了救援的效率和专业性。
其次,国外的应急救援体系注重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在一些国家,政府不仅依靠自身力量来应对灾害,还会积极调动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企业和个人的资源。
这种多元化的参与力量可以更好地满足救援行动的需求,并且提供更广泛的支持和援助。
而这些组织在平时也会进行培训和演练,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效率。
第三,国外应急救援体系注重技术手段的应用。
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卫星定位系统和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在应急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救援人员可以更快速地获取灾情信息、监控受灾区域、寻找被困者的位置以及进行通信和协调工作。
同时,一些国家还投资于研发和应用新的科技手段,如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以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除此之外,国外应急救援体系也注重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在一些国家,政府会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培训专门的救援人员,提高他们的技能和专业素养。
同时,政府还会向公众普及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提高民众的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
这种全民参与的理念在灾害发生时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国外应急救援体系中的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救援合作和资源共享变得非常重要。
国际组织、联盟和机制的建立,促进了救援能力和经验的共享。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77908c9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d.png)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一、引言应急救援是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社会安全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借鉴了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理念,形成了高效、协同、快捷的救援模式。
本文将从国外的应急救援体系结构、机构设置、人员培训等方面,介绍国外应急救援体系的优势和特点。
二、国外应急救援体系的结构国外应急救援体系包括预防、应对、恢复三个阶段。
预防阶段主要是通过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安全环境等手段,防范事故灾难的发生。
应对阶段则是在事故灾难发生后,通过迅速、有序的调动各种应急资源,开展救援工作,挽救生命和财产。
恢复阶段则是在灾难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开展事后处理,保障灾后重建和社会恢复。
三、国外应急救援机构的设置国外应急救援机构通常由多个部门、机构组成,形成了一个高效的跨部门协作体系。
例如,英国的应急事件委员会(Cabinet Office Emergency Planning College)、美国的联邦应急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等。
这些机构负责协调各个相关部门的力量,制定应急预案、指挥救援行动,提供紧急资讯和援助,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
四、国外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国外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非常重视,旨在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一方面,应急救援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火灾、地震、枪击等各类应急情况的处置方法和操作技巧。
另一方面,他们还需要参加模拟演练、实地训练和反馈训练,以增强应急应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此外,一些国外应急救援机构还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应急救援人才。
五、国外应急救援体系的特点和优势国外应急救援体系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性:国外应急救援体系涵盖了防灾减灾、应对救援、恢复重建等多个环节,实现了多领域、多部门的协同行动,确保全面高效的救援工作。
国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国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2f0bb6ebbb4cf7ec4afed06d.png)
《国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及其启示》1. 国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1. 1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 在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中,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应急能力堪称典范,他们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经验大有借鉴之处。
1.1. 1 美国完善的决策系统 从结构上来看,美国拥有完善的决策和执行系统,其管理是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和综合性的。
美国健康和公共事业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DHHS)是负责保证公民健康和提供医疗公共事业服务的部门,是全国最大的健康保障机构。
2001年以后,鉴于炭疽事件引起爆发性生物袭击恐慌的教训和经验,DHHS和美国CDC从3个方面增强了对紧急情况的快速反应能力: (1)强化紧急事件快速报告机制; (2)提高对疾病的监测和控制能力; (3)加强快速反应队伍建设。
DHHS的公众健康紧急事件的快速反应体系,主要由平时预防机制、监测机制、快速反应机制组成。
“9. 11”以后为预防各种紧急情况,美国新建立了国土安全部(DHS),并制定了紧急情况快速反应计划(FRP),美国联邦快速反应计划的指导原则是“一部为主、多方支持、分层协调、快速反应”。
此计划对HHS和CDC在紧急情况时的职能和作用做了明确规定,其快速反应机制是联邦紧急情况快速反应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美国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系以全国疾病控制中心为核心,构筑了强大的公共卫生防护组织网络。
1. 2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 1.2. 1 美国高度发达的信息管理系统 当前美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管理能力在全球首屈一指。
美国CDC的任务是获取可靠的公共卫生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也为人群疾病预防提供服务。
美国CDC近年来大力进行信息传输的电子化,已先后建立起通过高速因特网等连接的“全国卫生预警”络和“传染病信息交换”网络。
大大加快了传染病监测、防治信息交流的速度。
国外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
![国外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06ff532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8.png)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和应急管理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环境事故。
以下是国外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的一个概述。
一、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1.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美国环境保护局在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面具有较为完善的制度。
EPA制定了《国家环境应急计划》(National Environmental Response Plan,NERP),明确了在环境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响应程序和责任分工。
此外,EPA还发布了《国家应急计划指南》(National Contingency Plan Guidance),为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应急预案编制的指导。
2. 欧洲联盟(EU)欧洲联盟在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欧盟制定了《欧洲环境应急计划》(European Environmental Emergency Plan,EEEP),旨在加强成员国在环境事故应对方面的合作。
EEEP明确了应急响应的组织架构、协调机制、技术支持等内容,并要求成员国制定相应的国家应急计划。
3. 日本日本在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日本政府制定了《环境灾害对策基本法》,明确了在环境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响应程序。
此外,日本还成立了“环境灾害对策本部”,负责协调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对环境事故。
二、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应急响应组织架构国外环境应急预案体系普遍建立了应急响应组织架构,明确了各级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在应急响应中的职责和任务。
例如,美国EPA设立了“国家环境应急计划协调办公室”,负责协调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对环境事故。
2. 应急响应程序国外环境应急预案体系规定了应急响应程序,包括事故报告、风险评估、应急响应、事故处理、恢复重建等环节。
这些程序旨在确保在环境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3. 技术支持与培训国外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强调技术支持与培训,以提高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对环境事故的能力。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f9da216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0.png)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国外应急救援体系是指为了在各种紧急情况下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组织和制度。
它涵盖了灾害救助、医疗救援、紧急救护等多个方面,并通过各种手段和资源来提供紧急救助服务。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一般由政府主导,同时得到了民间组织、专业机构以及志愿者的积极参与。
首先,国外的应急救援体系非常注重预防与减灾工作。
在许多国家,政府会提供丰富的教育和培训,让公民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
他们会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向公众传递一些必要的应急知识和技能,例如灾害发生时的自救和互救措施,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和急救技巧等。
此外,政府还会定期组织演练和应急演习来检验公众对应急情况的应变能力。
其次,国外的应急救援体系非常完善和专业化。
这些国家通常设立了专门的救援机构,如消防部门、医疗救援队、地震救援队等,这些队伍拥有专业的人员和专门的装备,可以快速响应各类应急事件。
他们会在灾害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协调救援资源,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援、灾后重建等工作。
同时,这些救援机构会和警察、军队等部门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快速响应。
另外,国外的应急救援体系非常注重国际合作和援助。
面对大规模的灾害,各国之间通常会伸出援手,提供物资、人力和技术支持。
例如,在地震、洪灾、飓风等紧急情况下,一些国家会派遣专业的救援队伍赴灾区进行援助,同时国际组织也会发起救援行动,为受灾地区提供帮助。
此外,一些国家还会定期开展国际应急救援演习,以增强不同国家之间的应急协作能力。
总之,国外的应急救援体系在保护民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预防与减灾、专业化救援以及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措施,国外的应急救援体系能够在灾害发生时迅速响应,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援服务。
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亡,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我们的抗灾能力和应变能力。
应急管理_国外模式及其启示
![应急管理_国外模式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786e00403d8ce2f00662310.png)
应急管理:国外模式及其启示陈成文1蒋勇2黄娟3(11贵州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贵阳550001;21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沙410081;31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长沙410081)提要:应急管理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安全屏障。
美、加、澳、日、俄五国十分重视应急管理问题,各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模式。
美国形成了应急管理的层级模式,并构建了强大的法律支持体系;加拿大重视地方部门在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强调公众参与,重视应急教育,采取全国协作的应急管理模式;澳大利亚注重应急预案和计划的制定,建立起了职责明确、结构合理、统一、有序、和谐的应急管理体制;日本政府相当重视防灾通讯网络建设,构筑起了高效、统一、严密的庞大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俄罗斯组建协调配合的垂直型应急管理体系,拥有反应迅速、高效运转的信息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权威、完备,应急资源保障到位。
美、加、澳、日、俄五国的实践模式对我国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是要完善应急管理法律及应对方案体系;二是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层级嵌套模式;三是要实现应急信息资源的整合;四是要保障应急资源充足、到位;五是要建立健全应急预警机制;六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建设安全型社区。
关键词:应急管理;国外模式;改革启示中图分类号:C9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10)05-0201-06所谓应急管理(Em ergency M anage m ent),又称紧急事态管理或危机管理,是指在各种灾难和危机事件发生或即将发生之时,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而采取的有组织的政府行为[1]。
它是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系列举措[2]。
这不仅包括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响应和恢复重建,同时还包括预防、准备、倡议和立法等,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控制破坏程度,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和小的代价终止紧急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启示与借鉴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启示与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a8ca263802d276a201292eb7.png)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启示与借鉴徐恬恬/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摘要】[摘要] 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是各国政府管理事务的必需选择。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较早,在立法、机构设置、指挥运行、应急预案和区域合作方面都有各自的可取之处。
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起步不久,在上述的几个层面还有很多欠缺,为了完善应急管理建设,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期刊名称】检察风云—创新社会管理理论专刊【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5【关键词】[关键词] 应急管理立法指挥预案协作正如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在《风险社会》一书中明确提出的那样,现在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伴随着人们对风险的认知和重视,应急管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管理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我国而言,2007年11月1日《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生效,标志着我国以“一案三制”[1]“一案”是指制订修订应急预案,“三制”是指建立健全应急的体制、机制和法制。
中国政府应急管理发展第一阶段:2004年进行预案建设;第二阶段:2005年着手体制建设;第三阶段:2006年做好机制建设;第四阶段:2007年健全法制建设。
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形成。
下一阶段,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将从框架建设转向能力建设,从“修外”转向“修内”。
这一方面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但要基于我国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和应急管理的自身特色,另一方面也需要学习与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应急管理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单独地看,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应急管理体系都依托于各自政府业已存在的行政体系发展起来,因此各国都有其独特之处;比较来看,应急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性,各国可以相互比较和借鉴,取长补短。
本文从法律支持、机构设置、指挥运行等方面出发,分析国外应急管理建设中的可取之处以及我国存在的不足,综合而言,世界主要国家的应急管理经验对我国下一阶段“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具有如下一些启示与借鉴。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3f6fd56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8.png)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种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了解国外应急救援体系的运作方式和特点,对于提高我国的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美国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其应急救援体系相对较为完善。
美国建立了以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
FEMA 负责协调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应急救援行动,在灾害发生前制定预案,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灾害发生时迅速响应,调配资源,组织救援;灾害过后则负责恢复重建工作。
此外,美国还注重社区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通过开展社区应急响应小组(CERT)培训,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日本由于地处地震多发地带,在应急救援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日本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防灾减灾体系,政府设立了专门的防灾机构,如内阁府的防灾担当大臣等。
在地震监测方面,日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够提前发出预警。
同时,日本非常重视民众的防灾教育,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向民众普及防灾知识和技能,定期组织地震演练,提高民众的应急反应能力。
德国的应急救援体系则以高效和专业化著称。
德国建立了完善的应急救援法律体系,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在救援队伍方面,德国拥有专业的消防队、医疗急救队和技术救援队等,这些队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此外,德国还注重跨区域、跨部门的合作,通过建立联合指挥中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协同。
澳大利亚在应对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
澳大利亚建立了国家应急管理中心(EMC),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的应急救援工作。
在森林火灾防控方面,澳大利亚采取了预防为主的策略,通过加强森林管理、设置防火隔离带等措施减少火灾发生的风险。
同时,澳大利亚还注重利用航空力量进行火灾监测和扑救。
这些国家的应急救援体系虽然各有特点,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都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明确各部门、各组织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和权利,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法可依、有序进行。
国外城市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城市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8fe14c6a1c7aa00b52acb8e.png)
国外城市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城市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是推进应急管理发展、提升应急管理绩效的根本。
文章首先概述了国外城市应急管理的体制安排及其特点,从其先进经验中来分析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城市应急管理体制。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城市加强城市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是提高城市预防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降低城市公共突发事件危害的基础。
当前,西方国家在城市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应急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不断加速、公共突发事件日渐频繁的情况下,亟待比较并学习西方国家在改进城市应急管理体制方面的经验,逐步推进中国城市政府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改革。
1、国外城市公共应急管理的体制安排及其特点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灾害事故,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外发达城市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了灵活高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系。
1.1纽约市公共应急管理体制纽约市危机管理办公室(oem)是纽约进行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也是最高指挥协调机构。
纽约市有效对各种危机事态,正是依赖于以危机管理办公室为核心组织网络。
首先,危机管理办公室与纽约市警察局、纽约市消防局以及纽约市医疗服务机构随时为应对突发公共紧急事件进行合作。
其次,纽约市危机管理办公室与许多州和联邦一级的政府机构,如联邦危机管理署、国家气象服务中心、公平和正义部以及能源部等,彼此互通信息,协调规划方案。
最后,危机管理办公室还与美国一些私营部门以及非营利机构通力合作,最大程度的保证纽约市商业活动和居民生活能够在突发公共危急中恢复正常。
1.2东京公共应急管理体制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对城市应急管理的挑战,东京市政府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发展出一套完备有效的应急管理体制。
2003年东京都建立了知事直管型危机管理体制,设置局长级的”危机管理总监”,改组”灾害对策部”,成立”综合防灾部”,建立一个面对各种危机的全政府机构统一应对的危机管理体制。
美国卫生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与职责及经验借鉴
![美国卫生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与职责及经验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d9b5493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d.png)
二、管理制度
1、招募
美国应急志愿者主要来自社会组织、社区团体、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等。政府 通过与这些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广泛招募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此外,政府 还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公开招募信息,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应急志愿者 队伍。
2、培训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应急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志愿者招募后,必须接受系统的 培训,包括灾害应对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心理疏导等。培训由政府、专业机构 和志愿者组织共同完成,以提高志愿者的应急救援能力。
关键词:美国、卫生应急管理、 组织结构、职责、经验借鉴
一、美国卫生应急管理的组织结 构与职责
美国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构成。在中央层面,美国设立 了国土安全部(DHS)和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的卫 生应急管理工作。DHS下设国家战略储备(NSR)和国家医疗储备(NHR),负责 物资储备和调拨,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为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支持。FEMA则负责协调 和指导各州的紧急事务管理。
三、经验借鉴
1、政府支持
美国政府在应急志愿者管理制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 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方式,推动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这种做法有助于提 高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2、社会参与
美国应急志愿者管理制度的成功,离不开广泛的社会参与。各类社会组织、 社区团体、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到应急救援工作中,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这种社会参与的格局,不仅增强了应急救援的源自量,还提高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 心力。
3、志愿服务
美国的志愿服务文化由来已久,许多公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在应急志 愿者管理制度中,志愿服务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志愿者们出于对社会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工作,为灾区提供无偿的帮助和服务。
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和对的启示
![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和对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84b35d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f.png)
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和对的启示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和对中国的启示导读: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迅速采取行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紧急事件响应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关键字:突发公共事件美国的应急机制振灾机构专业救援队伍特点和趋势为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国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应急机制,这些国家的应急管理模式在国际社会都处于领先地位,许多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他们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对中国有许多重要启示:建立协调一致、有序高效的指挥系统,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重要基础;快速救援的机制建设,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关键环节;促使全社会高度关注、共同参与,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根本保证。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就某些国家和局部区域而言,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和平与安全的挑战。
SARS、禽流感的袭击、恐怖活动、印度洋海啸和飓风等灾难,给人类和平与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XXX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全球安全减灾和应对各类紧急突发公共事件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国际减灾十年(1990—2000)”大规模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成立了XXX,继续推进“国际减灾战略”行动,以减轻自然、人为和技术灾害。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迅速采取行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紧急事件响应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一、美国的应急机制美国的应急管理以渗入生活所有领域中的新经济和新技术、遍布全球的恐怖主义威胁和特大灾害为三大主题。
因此,美国的应急机制的内容,也以这三大主题为主。
(一)成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振灾机构美国在1979年3月发生了举世震惊的“三里岛事件以后,XXX针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成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专门管理灾难的机构—XXX(XXX: XXX),XXX的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总署设署长办公室、总顾问办公室、国家紧急准备办公室、XXX、公民使团办公室、平等权利办公室和监察长办公室。
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经验借鉴
![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经验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2244e62a168884868762d6b4.png)
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经验借鉴作者:韩锋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4年第11期摘要:2003年SARS事件席卷全国、2004年地方性口蹄疫等新发传染病层出不穷、2008 年“三聚氰胺”事件让国人震惊、2009年中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传染迅速、2010年小龙虾致人肌肉溶解事件引起国人普遍关注、2011年“蒙牛纯牛奶被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素”导致中国奶制品信任危机、2012年手足口病和食物中毒人数剧增、2013年H7N9型禽流感强烈考验政府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在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过程中,暴露出我国在突卫事件处理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典范国家中,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先进经验和应对模式对我国卫生应急管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应急管理;经验;借鉴一、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经验分析(一)美国:首屈一指的公共卫生应急网络系统当前,在全球化的应急管理防控体系中,美国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能力和应急协调水平世界公认,全方位与立体化的突卫事件的应急管理模式更是首屈一指。
进入21世纪,全球顶级风险咨询公司(香港PERC)2003年、2012年两次统计世界各国应对重大疾病和传染疾病能力报告显示,美国均已高分指标位列第一位。
美国一直高度重视卫生网络系统和应急协调体系的建设,特别是“9.11”和炭疽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应急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调集更广泛的资源应对一切突发事件。
美国经过近百年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公共卫生网络化管理模式,多层次与综合性的突卫事件应对机制成熟运转,2003年的SARS和2009年的H1N1的全球化肆虐,美国创造国民零死亡记录,“早发现,早治疗,疫情信息及时播报,多部门协作,隔离监测”的防控措施保障了美国免于流感病毒的严重侵害。
美国特色鲜明的突卫事件的应急防范网络主要有下面五个系统构成:①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急决策指挥中心、疾病监测反馈系统、城市疾控症状预警系统、医疗临床信息系统)。
国内外应急医疗设施体系构建经验
![国内外应急医疗设施体系构建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b0276b4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d.png)
国内外应急医疗设施体系构建经验摘要:倒逼城市对应急医疗体系规划的反思,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补充和加强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提高救治能力和防护水平,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举措。
本文基于日本、新加坡、上海、北京、广州等在应急医疗设施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研究提出优化应急医疗设施体系、完善建设标准和统筹空间规划方面对策。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设施1.引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化背景下也蕴含着一定的必然性,对城市安全发展提出严峻考验。
2020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全面防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强调:“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倒逼城市对应急医疗体系规划的反思,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补充和加强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提高救治能力和防护水平,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举措。
2.相关经验研究2.1日本2.1.1日本分级设置应急门诊和“救命救急中心”,结合分诊制度,有序提供院前应急医疗服务日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管理体系为典型的“国家—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模式。
在经历了 1923 年关东地区 7.9 级大地震、1995 年7.3 级阪神大地震、2011 年 9.0 级东日本大地震导致严重的福岛核泄漏等灾害后,日本形成了系统化、立体化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
自1977 年,日本建立了三级急救医疗体系,第一级是在人口超过5万人的城市建立夜间及节假日急症医疗所,担负常见急症治疗工作,医生由当地私人开业医生兼任,班次由当地医学联合会统一安排;第二级急救医疗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在较大城市内,由几个综合性医院轮流担任,二是指定医院留有夜间节假日门诊,负责较为复杂的急救病人的治疗工作;“救命救急中心”是日本的第三级急救医疗中心,一般是每个100万人口设有一个救命救急中心,每个中型以上的城市均设有一至二个救命救急中心,日本共建立了99 处救命救急中心,它是日本的最高急救医疗机构,备有各种先进医疗设备及充足的医务人员,24小时应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