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6497)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动物营养学是紧密围绕动物生产又直接为养殖业服务的一门科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特点:基本概论多、基本理论较深,前半部分主要讲述营养物质的作用及体内的代谢过程,理论性较强,后半部分主要讲述动物的营养需要量,理论性和实践应用性均较强。

学习时必须循序渐进,首先要掌握前面的基本理论,再学习动物的营养需要,结合以后所学的专业课(如养猪学)就可以用于指导和从事以后的养殖生产。

通过理论学习、课程实验与生产实践,逐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最后融会贯通。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动物营养学是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只有在学好此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学好饲料和饲养学、养猪学,养羊学等其它专业课程。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全过程与生命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在于:第一,研究动物生存和生产所需的营养素及各物质的生理生化功能;第二,研究并确定各种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第三,研究营养素在体内代谢、定量转化规律及作用调节机制;第四,动物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五,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动物营养学在现代动物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营养是决定生产效率高低和生产潜力发挥的关键因素,提高动物生产效率,除合理选用品种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提高,后者则取决于动物营养研究的扩展。

20世纪,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动物营养、营养需要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动物营养学边缘学科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动物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理解各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转化规律;掌握不同动物在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量的特点和规律。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动物营养学是生命科学中理论性、应用性均较强的学科,与自然科学中三十多门学科,特别是与生命有关的学科关系密切,也和哲学、自然辨正法、经济学和法律等人文学科相互联系。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一、动物营养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动物营养学是在普通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和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过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揭示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是从事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第一、提示和阐明动物生存、生产或做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第二、研究确定不同生产形式下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第三、评定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第四、研究和阐明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及生产特性之间的关系;第五、研究动物营养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第六、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总之,根本任务是为动物科学饲养提供理论根据和饲养指南。

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以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理论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实践中的饲养问题的理论知识。

(二)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要求掌握动物营养中概略养分的概念和检测原理与方法,了解养分利用率和动物营养需要的基本评定或确定方法,加深动物营养基本概念和动物生产与营养需要的关系的理解,具备营养分析和饲养实践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二部分。

理论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形式为主,总学时54学时,3学分。

实验教学以学生亲自动手的形式进行,共54学时,重点开展6大概略养分及部分纯养分的测定分析。

实践环节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设计和实施动物饲养试验的形式进行,共安排一个学期,不占计划内学时。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完成,实践环节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进行。

《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动物福利与人类健康的关联思考

《动物营养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动物福利与人类健康的关联思考

案例三
融入思政元素
在《动物营养学》课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思政元素,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安排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 力。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动物营养学》课程简介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营养需求、营养代谢及其调控机制的学科,对于指导动物饲养、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课程内容包括动物营养需求、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代谢与调控、营养与环境关系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动物营养学 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从事动物营养研究、教学和生产实践的能力。
加强对饲养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动物 营养学知识和动物福利意识,确保饲养工 作的科学性和人性化。
04
人类健康与饮食安全关联性分析
饮食安全对人类健康重要性
保障基本营养需求
饮食安全意味着食物中含有足够 的营养成分,能够满足人体基本 的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功
能的需求。
预防疾病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安全的食物来源 有助于降低各种疾病的风险,如心 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
优化饲养方案,提升动物福利水平
个性化饲养计划
精细化饲养管理
针对不同种类、年龄、生理状态的动物, 制定个性化的饲养计划,确保其营养需求 得到满足。
通过精细化饲养管理,如分餐制、定期体 检等,及时发现并解决动物营养问题,提 高动物福利水平。
饲养环境改善
饲养人员培训
优化饲养环境控制系统,如温度、湿度、 通风等,为动物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目标
在课程目标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生 命、热爱和平的思政理念。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营养学发展1. 动物营养学起源动物营养学起源于人们对动物饲养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系统地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的营养价值。

(1)早期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组成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上。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提出了“呼吸是燃烧的一种形式”,为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李比希的贡献:德国农业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是动物营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动物营养的有机体理论,即动物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有机物质。

2.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动物营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分析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上。

研究者们开始认识到不同营养物质对动物生长和健康的重要性。

(2)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动物营养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营养物质的分类、营养生理学、营养代谢等。

同时,饲料工业的发展和饲养标准的建立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

(3)成熟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动物营养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开始探讨营养与基因表达的调控、营养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等深层次问题。

3. 我国动物营养学发展(1)起步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依赖于引进和消化国外的研究成果。

(2)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阶段,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如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饲养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等。

(3)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包括营养与基因调控、营养与环境友好型畜牧业、饲料添加剂研究等。

动物营养学第二版题库

动物营养学第二版题库

动物营养学第二版题库摘要:一、动物营养学的概念与意义1.动物营养学的定义2.动物营养学的重要性二、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动物营养需求2.饲料与营养素3.动物营养代谢与调控三、动物营养学在畜牧业的应用1.饲料配制与优化2.动物生长发育与繁殖3.动物疾病与营养的关系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动物福利与环境保护3.精准营养与健康养殖正文:动物营养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生产力及健康等与营养素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和提高动物产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动物营养需求、饲料与营养素以及动物营养代谢与调控。

动物营养需求研究关注动物所需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

饲料与营养素研究涉及饲料原料的特性、营养价值及饲料配方的优化。

动物营养代谢与调控研究则关注动物体内营养素的转化、利用和调节机制。

动物营养学在畜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饲料配制与优化是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关键环节,需要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方设计。

动物生长发育与繁殖是畜牧业生产的最终目标,动物营养学在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养殖者提供有效的管理措施。

此外,动物疾病与营养的关系也是动物营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改善动物营养状况,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某些疾病的发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动物营养学正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型饲料原料的研究和开发将成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

动物福利与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动物营养学需要关注动物的生理、心理需求以及养殖环境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此外,精准营养与健康养殖是未来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动物营养学需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养殖者提供更精准的营养管理方案。

综上所述,动物营养学作为一门研究动物与营养素之间关系的学科,在畜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一、名词解释1.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2.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3.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4.饲料:动物的食物称为饲料;(准确定义)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5. 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或养分完成一定营养或营养生理功能的能力大小。

5.蛋白质互补:由于各种饲料所含EAA种类、含量、限制的程度不同, 多种饲料混合可起到AA取长补短的作用。

互补作用也可能发生在不同时间饲喂的多种饲料中,但随间隔时间增长,互补作用减弱。

6.IP(理想蛋白):指日粮中各氨基酸含量与比例与动物的需要相吻合,动物可最大限度的利用饲料蛋白质。

AA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

理想蛋白中各种氨基酸(包括NEAA)具有等限制性,不可能通过添加或替代任何剂量的任何氨基酸使蛋白质的品质得到改善。

7.维生素: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求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先体物。

8.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动物体内,老组织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降解为氨基酸,而又重新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9.常量元素: 动物机体内含量大于或等于0.01%的元素.主要包括Ca.P .Na .K .Cl .Mg. S等7种。

10.微量元素:通常指生物有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化学元素,目前查明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锌铜锰碘硒钴钼氟鉻硼等12种,铝钒镍锡砷铅锂溴等8种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非常低。

11.CP(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动物营养学绪论》课件

《动物营养学绪论》课件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A
营养物质
研究动物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 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消化生理
研究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包括消化酶的 种类和活性,以及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 过程。
B
C
营养需要
研究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下动物对 各类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制定饲养标准。
饲养实践
根据研究成果,指导动物的饲养实践,提高 动物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
替代性蛋白质来源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寻找替代性蛋 白质来源将成为动物营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如昆虫、微 生物等。
动物营养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动物营养学面临着保障动物健康和生产效益的同时降低环境影响的挑 战。
机遇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动物产品需求持续增长,为动物营养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 遇。
动物营养学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应用
野生动物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工作,动物营养学在野生动物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通过研究和了解野生动物的营养需求和生存环境,可以制定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方案,提高野生动 物的存活率和繁殖率。
动物营养学还涉及到野生动物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有助于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生 态文明建设。
动物消化代谢试验
定义
通过测定动物在消化代谢过程中的能 量消耗、营养物质消化率、排泄物成 分等指标,以了解动物对食物的消化 吸收和利用情况。
目的
方法
包括消化代谢室试验、消化代谢车试 验和饲养试验等方法。
揭示动物对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消化 吸收和代谢过程,为制定营养标准提 供依据。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动物营养学发展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初始阶段: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关注动物饲料的化学成分,通过对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养分含量的分析,初步了解了动物对营养的需求。

- 科学阶段:20世纪初,随着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动物营养学开始从单一的化学分析转向对动物营养生理和代谢过程的研究。

- 系统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动物营养学逐渐形成了以动物生理代谢为基础,研究营养素对动物生长、生产、繁殖和健康影响的科学体系。

同时,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营养与基因表达:研究营养素对动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动物对营养素的利用效率。

- 营养与免疫:探讨营养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提高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

- 营养与肠道健康:研究营养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通过营养调控改善肠道健康。

- 营养与环境:研究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降低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

1.3 畜牧业热词解析(上)- 绿色畜牧:指在养殖过程中,采用环保、低碳、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安全、优质、营养的畜产品。

这包括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

- 精准营养:根据动物的品种、生长阶段、生产性能等个体差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营养方案,实现营养的精准供给。

这有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 生态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模拟动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长条件,提高动物福利,生产出高品质的畜产品。

这包括采用有机饲料、减少抗生素使用、提供宽敞舒适的养殖环境等措施。

1.4 畜牧业热词解析(下)- 饲料添加剂:为改善动物生产性能、保障动物健康、提高饲料利用率等目的,而在饲料中添加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质。

《动物营养学》习题解答【精选】

《动物营养学》习题解答【精选】

《动物营养学》课程习题解答绪论1.名词解释:营养;动物营养;动物营养学2.问答题:(1)动物营养学的任务是什么?(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简述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1.名词解释:营养物质;概略养分分析分案;游离水(自由水、初水分);吸附水(结合水);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非蛋白氮;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可消化养分;消化率;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抗营养物质2.问答题:(1)饲料中概略养分的种类有哪些?(2)说明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

(3)比较动植物体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差别。

(4)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些?比较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5)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有哪些?(6)影响消化率的因素与哪些?第二章水的营养1.名词解释:代谢水;总可溶固形物2.问答题:(1)水的性质有哪些?(2)水的营养生理作用有哪些?(3)说明水的来源和排泄途经。

(4)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5)水缺乏将对动物造成哪些影响?(6)衡量水质的指标有哪些?第三章蛋白质营养1.名词解释:美拉德反应(棕色反应);瘤胃氮素循环;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与条件性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效率比;蛋白质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可消化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与有效氨基酸;蛋白质降解率;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氨基酸互补;氨基酸拮抗;氨基酸中毒2.问答题:(1)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有哪些?(2)蛋白质的性质及分类。

(3)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4)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有哪些?(5)比较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的特点。

(6)说明反刍动物蛋白质评定新体系的特点。

(7)说明单胃动物理想蛋白质模式的特点。

(8)动植物体内NPN的种类。

(9)反刍动物利用尿素应注意的问题。

(10)瘤胃微生物在饲料蛋白质降解过程中的利弊。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与生命活动、生产性能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动物营养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动物生产、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动物营养原理1、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了解动物和饲料的化学组成成分及其差异。

掌握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分类和功能。

2、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熟悉动物的消化系统结构和消化生理特点。

理解不同动物对各类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和消化率的影响因素。

掌握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本方法。

3、蛋白质营养明确蛋白质的组成、分类和生理功能。

理解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

掌握蛋白质品质的评定方法和氨基酸平衡理论。

4、碳水化合物营养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

掌握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特点。

熟悉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和生理作用。

5、脂类营养认识脂类的化学组成和分类。

理解脂类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

掌握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作用。

(二)矿物质营养1、常量矿物质元素学习钙、磷、钠、氯、钾等常量矿物质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

了解常量矿物质元素缺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掌握常量矿物质元素的来源和供给量。

2、微量矿物质元素熟悉铁、铜、锌、锰、硒、碘等微量矿物质元素的营养作用。

理解微量矿物质元素缺乏症的表现和诊断方法。

了解微量矿物质元素在饲料中的添加形式和注意事项。

(三)维生素营养1、脂溶性维生素掌握维生素 A、D、E、K 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

了解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和代谢特点。

2、水溶性维生素学习维生素 B 族和维生素 C 的营养作用和缺乏表现。

熟悉水溶性维生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和代谢过程。

(四)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1、营养需要的概念和衡量指标明确营养需要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学》教案

《动物营养学》教案

《动物营养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动物营养需求的种类和作用。

3. 了解不同动物营养素的来源和功能。

4. 培养学生对动物营养学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营养的定义和作用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营养与生长发育的关系2. 动物营养需求的种类和作用能量的需求和作用蛋白质的需求和作用脂肪的需求和作用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和作用维生素的需求和作用无机元素的需求和作用3. 不同动物营养素的来源和功能蛋白质的来源和功能脂肪的来源和功能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和功能维生素的来源和功能无机元素的来源和功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营养需求的种类和作用以及不同动物营养素的来源和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营养学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营养素的作用和来源,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动物营养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包括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使用《动物营养学》教材或其他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六、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动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3. 了解动物营养代谢的类型和特点。

4. 培养学生对动物营养代谢的理解和认识。

七、教学内容1. 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消化过程的步骤和机制2. 动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消化吸收的效率和影响因素3. 动物营养代谢的类型和特点基础代谢的类型和特点生长发育代谢的类型和特点生殖代谢的类型和特点应激代谢的类型和特点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动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以及动物营养代谢的类型和特点。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1、营养:就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与生产的全部过程。

2、养分: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

3、饲料: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4、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名词解释:CP、CA、EE、CF、ADF、NDF、NFE、NPN。

粗蛋白质(CP):就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它包括了真蛋白质与非蛋白质含氮物(NPN)。

粗灰分(CA):就是饲料、动物组织与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就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粗纤维(CF):粗纤维就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无氮浸出物(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与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非蛋白质含氮物(NPN):用饲料常规分析法获得的饲料粗蛋白质还含有部分非蛋白质性的含氮物,称NPN。

2、简述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法对饲料养分如何分类、测定各种养分含量的基本原理。

3、简述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概况性强、简单使用。

尽管分析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别就是粗纤维分析尚待改进,目前世界各国仍在使用、4、简述饲料营养物质的功能?答:1)作为动物体的结构物质2)作为动物生存与生产的能量来源3)作为动物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物质4)形成产品——附属功能5、动植物化学组成的差异?答:一:动植物元素组成的差异: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相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她少。

不同: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动物营养学》课件

《动物营养学》课件

02
动物营养需求
蛋白质需求
总结词
蛋白质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营养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维持生理功能具 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蛋白质是动物细胞和组织的主要构成成分,参与酶的合成和代谢,对动物的免疫 系统、肌肉和骨骼发育等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生长阶段的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 不同,应根据动物的种类、生长阶段、生理状况等因素合理供给。
乳制品
如鲜奶、奶粉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是幼畜和 小型动物的主要营养来源。
工业饲料
配合饲料
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将多种饲料原 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饲料,方 便使用。
预混料
一种添加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 料,主要用于补充动物对微量元素的 需
04
动物营养与健康
营养与免疫
动物营养学的重要性
保障动物健康
合理的营养供给可以预防或减轻动物疾 病的发生,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
改善产品质量
合理的营养供给可以改善动物产品的 品质和风味,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
品的需求。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优化动物的营养供给,可以显著 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如生长速度、 产蛋量、产肉量等。
保护环境
优化动物的营养供给可以降低养殖业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排泄物的 排放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营养与免疫系统关系密切,良 好的营养状况可以提高动物免
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营养素对免疫系统的正常运 作至关重要,缺乏这些营养 素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
合理配制饲料,确保动物获得 充足的营养,是提高动物抗病 能力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措施。
营养与繁殖
繁殖是动物种群延续的关键,而营养 对动物的繁殖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动物营养学PPT课件

动物营养学PPT课件
特定条件下必需由饲料供给的AA. 如:对仔猪, Arg、Glu是条件性EAA 6.非必需氨基酸(NEAA,Non-essential amino acid):是指可不由饲粮提供,动物体内的合成完全
可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但并不是指动物在生长和维 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
24
7.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比较 (1)相同 —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 维持动物生长和生产的必需成分; — 数量必须满足蛋白质合成需要; (2)不同点 — 在体内合成的速度和数量不同; — 血液中的浓度高低是否取决于饲粮中相应氨
Smaller Protein
AA, di & tripeptides
17
4.吸收 (1)部位: (2)方式: (3)载体: (4)顺序:
小肠上部 主动吸收 碱性、酸性、中性系统 L-AA > D-AA
18
5. 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 (1)动物年龄(消化酶发育的时间效应) (2)日粮蛋白质种类与水平(底物诱导效应) (3)日粮矿物元素水平(酶激活剂) (4)日粮粗纤维水平(缩短消化时间) (5)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 (6)饲料加工(热损害) (7)饲养管理(补饲、饲喂次数、饲喂量) (8)影响吸收的因素(AA平衡、肠粘膜状态)
9
谷蛋白:麦谷蛋白、玉米谷蛋白、米精蛋白等。 醇溶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小麦醇溶蛋白、黑麦醇溶蛋白、大麦醇溶蛋白等。 组蛋白:珠蛋白、鲭组蛋白。 鱼精蛋白: 3.结合蛋白: 核蛋白:脱氧核糖核蛋白、核糖体 磷蛋白:酪蛋白、胃蛋白酶 金属蛋白:细胞色素氧化酶、铜蓝蛋白、黄嘌呤氧化酶 脂蛋白:卵黄球蛋白、-脂蛋白 色蛋白:血红蛋白、细胞色素C、黄素蛋白 糖蛋白:-球蛋白、半乳糖蛋白、甘露糖蛋白、氨基糖蛋白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Animal Nutrition讲稿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营养课程组目录绪论第一篇动物营养原理第一章植物与动物的组成§1 植物与动物的成分§2 植物与动物组成成分的差别第二章动物及饲料§1 动物与植物的关系§2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第三章水的营养§1 水分在体内的分布§2 水的生理功能§3 水分的来源与排出第四章蛋白质营养原理§1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 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3 蛋白质在畜体内的营养作用§4 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5 动物的AA营养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原理§1 碳水化合物性质、含量及测定方法§2 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3 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体内的生理作用§4 粗纤维在动物饲养中的利用第六章脂肪的营养原理第七章矿物质的营养原理§1 概述§2 常量元素§3 微量元素第八章维生素的营养原理§1 概述§2 脂溶性Vit§3 水溶性Vit第九章能量的营养原理§1 能量的营养原理§2 饲料能量在机体内的转化§3 体增热和体热调节§4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5 能量水平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6 饲料的能量效率第十章各种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1 主要有机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2 主要有机营养物质和vit,矿物质间相互关系第二篇各种动物、家禽的营养需要量第一章动物营养需要的标志与研究方法§1 动物所需营养物质指标§2 需要量的衡量§3 需要量的测定第二章动物的维持需要§1 维持的概念与意义§2 各种营养物质维持需要的研究方法§3 各种动物的维持需要第三章繁殖动物的营养需要§1 维持需要§2 生产需要§3 配种前母畜营养需要特点§4 妊娠母畜的营养需要§5 种公畜的营养需要第四章泌乳动物的营养需要§1 乳的成分和形成§2 泌乳母畜的营养需要第五章生长动物的营养需要§1 生长的概念和意义§2 生长模式(规律)§3 影响生长的因素§4 生长的营养需要第六章肥育动物的营养需要§1 各种肉类的营养价值和产肉效率§2 动物肥育过程中体组织成分的变化§3 影响饲料转化效率和肉质的因素§4 各种肉畜的营养需要量第七章产蛋的营养需要量§1 家禽的营养生理特点§2 家禽产蛋的营养需要第八章产毛动物的营养需要§1 羊毛的化学成分与毛的生长发育§2 产毛的营养需要第九章役畜工作的营养需要§1 役畜的工作原理§2 役畜工作的营养需要绪 论(Introduction )一、 营养学的概念和主要任务(Concept and main task of animal nutrition)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养分: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

3、饲料: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4、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名词解释:CP、CA、EE、CF、ADF、NDF、NFE、NPN。

粗蛋白质(CP):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它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NPN)。

粗灰分(CA):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粗纤维(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无氮浸出物(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非蛋白质含氮物(NPN):用饲料常规分析法获得的饲料粗蛋白质还含有部分非蛋白质性的含氮物,称NPN。

2.简述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法对饲料养分如何分类、测定各种养分含量的基本原理。

3.简述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概况性强.简单使用。

尽管分析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粗纤维分析尚待改进,目前世界各国仍在使用.4.简述饲料营养物质的功能?答:1)作为动物体的结构物质2)作为动物生存和生产的能量来源3)作为动物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物质4)形成产品——附属功能5.动植物化学组成的差异?答:一:动植物元素组成的差异: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相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他少。

不同: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动物营养学》导学资料(基础知识汇总)

《动物营养学》导学资料(基础知识汇总)

《动物营养学》导学资料第一章绪论1.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2.1937年,MaylIard所著的《动物营养学》出版,标志着动物营养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章营养物质及其来源1.国际上通常采用1864年德国Henneberg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为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六大类。

2.中性洗涤纤维指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细胞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灰分等;酸性洗涤纤维指不溶于酸性洗涤剂的细胞壁成分,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灰分等;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成分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半纤维素上。

3.饲料中的无氮浸出物=IOO%-(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4.动物体和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差异主要在于是否含有纤维素。

第三章动物的消化生理及消化力1.动物的消化方式(1)物理性消化:又称机械性消化,指通过采食、咀嚼和胃肠运动,将食物残渣磨碎、混合和推动食物后移,最后将消化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2)化学性消化:指通过消化道所分泌的各种消化醵对饲料进行分解的过程。

(3)微生物消化:利用胃肠道微生物进行消化,对反刍动物和草食单胃动物的消化十分重要。

2.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主要包括被动吸收、主动吸收和胞饮吸收。

3.饲料某养分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一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XIOO%;饲料中某养分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消化道来源物种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χioo%所以一般地,真消化率要高于表观消化率4.影响养分消化率的因素(论述)(1)动物因素:①动物种类和品种。

不同种类的动物,由于消化道的结构、功能、长度和容积不同,因而消化力也不同;②年龄和个体差异。

动物从幼年到成年,消化器官和机能的发育完善程度不同,则消化力强弱不同,对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也不一样;同年龄、同品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因培育条件、体况、神经类型的不同,对同种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仍有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营养学(6497)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动物营养学是紧密围绕动物生产又直接为养殖业服务的一门科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特点:基本概论多、基本理论较深,前半部分主要讲述营养物质的作用及体内的代谢过程,理论性较强,后半部分主要讲述动物的营养需要量,理论性和实践应用性均较强。

学习时必须循序渐进,首先要掌握前面的基本理论,再学习动物的营养需要,结合以后所学的专业课(如养猪学)就可以用于指导和从事以后的养殖生产。

通过理论学习、课程实验与生产实践,逐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最后融会贯通。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动物营养学是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只有在学好此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学好饲料和饲养学、养猪学,养羊学等其它专业课程。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全过程与生命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在于:第一,研究动物生存和生产所需的营养素及各物质的生理生化功能;第二,研究并确定各种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第三,研究营养素在体内代谢、定量转化规律及作用调节机制;第四,动物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五,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动物营养学在现代动物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营养是决定生产效率高低和生产潜力发挥的关键因素,提高动物生产效率,除合理选用品种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提高,后者则取决于动物营养研究的扩展。

20世纪,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动物营养、营养需要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动物营养学边缘学科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动物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理解各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转化规律;掌握不同动物在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量的特点和规律。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动物营养学是生命科学中理论性、应用性均较强的学科,与自然科学中三十多门学科,特别是与生命有关的学科关系密切,也和哲学、自然辨正法、经济学和法律等人文学科相互联系。

饲料与饲养学是动物营养学的姊妹学科。

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需要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也是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饲养技术研究发展的历史。

动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与动物营养学紧密相关,生理学、生物化学的发展对动物营养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1–推动作用。

这两门课程是学好动物营养学和从事动物营养研究、揭示营养作用机制的必备的基础知识。

物理学知识、应用数学以及计算机技术是动物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的研究手段和工具。

微生物学是动物营养学研究消化道营养,特别是反刍动物和单胃草食动物营养的重要理论基础。

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试验技术将有助于动物营养学从根本上阐明营养物质的摄入、利用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

动物营养学与之交叉结合,势必将在动物营养方面获得重大突破。

学习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是:1、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2、有机化学;3、动物生物化学;4、动物生理学;5、物理学。

重点:1、各类营养物质的营养作用和典型的缺乏症状。

2、维持的营养需要。

3、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3、不同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下营养需要的特点。

难点:1、各类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

2、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

3、维持的营养需要。

疑点:动物与植物营养需要的区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理解:饲料中各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2、熟练理解:饲料中的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的分类;动植物体化学组成成分的比较。

3、一般掌握:Van Soest 饲草分析方案。

4、掌握:概略养分分析方案。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动物与植物第二节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三)考核知识点1、饲料中的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

2、动物与饲料化学组成的异同点。

(四)考核要点1、识记: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

2、领会:动物与饲料化学组成的异同点。

3、简单运用:概略养分分析方案。

–2–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

(2)消化后营养求物质的吸收。

2. 深刻理解:(1)微生物消化的优缺点。

(2)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3)消化力与消化性。

(4)影响消化力的因素。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饲料的可消化性第二节: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三)考核知识点1、微生物消化的优缺点。

2、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3、消化力与消化性。

4、影响消化力的因素。

(四)考核要求1.识记: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

2.领会:(1)各类动物消化的特点。

(2)微生物消化的优缺点。

3.综合运用:论述影响微生物消化的因素。

第三章水的营养(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理解:(1)水的性质和作用。

(2)水的流失。

(3)水的品质。

2、熟练理解:水的来源。

3、一般掌握:水的平衡及调节。

4、熟练掌握:(1)动物的需水量。

(2)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水的性质和作用第二节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及调节第三节各种动物的需水量及饮水品质(三)考核知识点1、水的来源。

2、动物的需水量。

–3–3、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

(四)考核要点1、识记:代谢水。

2、领会:(1)水的来源。

(2)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

3、简单运用:动物的需水量及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

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一)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蛋白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分类。

(2)蛋白质、氨基酸的周转代谢。

(3)理想蛋白质。

2、深刻理解:(1)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2)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及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

(3)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

(4)饲料氨基酸的平衡。

3、一般掌握:非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氮的能力。

4、熟练掌握:(1)蛋白质质量的评定方法。

(2)非蛋白氮的利用。

(3)反刍动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及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第三节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第四节蛋白质、氨基酸的质量与作用第五节非蛋白氮的利用(三)考核知识点1、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

2、非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

3、反刍动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影响含氮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因素。

4、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质量的评定方法。

5、非蛋白氮的利用。

(四)考核要求1、识记:(1)必需氨基酸。

(2)限制性氨基酸。

(3)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4)降解率。

(5)氨基酸互补。

(6)非蛋白氮。

2、领会:(1)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2)反刍动物日粮中使用非蛋白氮应注意的问题。

3、简单运用:根据反刍动物含氮化合物的原理,说明在反刍动物的饲料中为什么可–4–以添加非蛋白氮。

4、综合运用:结合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消化蛋白质的原理,说明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利用好蛋白质饲料。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分类和主要性质。

(2)碳水化合物代谢。

2、深刻理解:(1)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

(2)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碳水化合物的异同点。

(3)纤维素的利用。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作用第二节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第三节纤维的利用(三)考核知识点1、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

2、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碳水化合物的异同点。

3、纤维素的利用。

(四)考核要求1、识记:(1)碳水化合物。

(2)非淀粉多糖。

2、领会:(1)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2)纤维素的营养作用。

3、简单运用:日粮中的精粗比例与丙酸和乙酸摩尔比的关系。

4、综合运用:结合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消化碳水化合物的原理,说明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利用粗纤维。

第六章脂肪的营养(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脂类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2)脂类的主要性质。

2、深刻理解:(1)脂肪的营养生理功能。

(2)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消化脂肪的异同点。

(3)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种类。

3、一般掌握:脂类的转运。

4、熟练掌握:动物必需脂肪酸的来源和供给。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脂类化学及其作用–5–第二节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第三节必需脂肪酸考核知识点(三)考核知识点1、脂肪的营养生理功能。

2、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消化脂肪的异同点。

3、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种类。

(四)考核要求1、识记:(1)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

(2)必需脂肪酸。

2、领会:(1)脂肪的营养生理作用。

(2)必需脂肪酸的种类及来源。

3、简单运用:脂肪在生产实践中的合理应用。

第七章能值(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能量来源及能量单位。

(2)能量价值的相对单位体系。

2、深刻理解:(1)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

(2)饲料能量利用效率。

(3)影响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因素。

3、一般掌握:氮校正代谢能的计算。

4、熟练掌握:(1)影响代谢能的因素。

(2)影响热增耗的因素。

(3)影响能量利用效率的因素。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能量来源及能量单位第二节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第三节动物能量需要的表示体系第四节饲料的能量效率(三)考核知识点1、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

2、饲料的能量效率。

(四)考核要求1、识记:(1)消化能。

(2)代谢能。

(3)净能。

2、领会:(1)影响消化能的因素。

(2)影响代谢能的因素。

(3)影响净能的因素。

3、简单运用:影响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因素第八章矿物质营养–6–(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动物体内的矿物质。

(2)电解质平衡与营养。

(3)其它微量元素。

2、深刻理解:矿物元素的相对利用率。

3、一般掌握:电解质平衡与营养。

4、熟练掌握:钙、磷、镁、铁、锌、锰、硒、碘、铬的主要功能和典型的缺乏症(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量元素第三节微量元素(三)考核知识点1、矿物元素的相对利用率。

2、钙、磷、镁、铁、锌、锰、硒、碘、铬的主要功能和典型的缺乏症。

(四)考核要求1、识记:矿物质相对利用率。

2、领会:钙、磷、镁、铁、锌、锰、硒、碘、铬的主要功能和典型的缺乏症。

3、简单运用:日粮中高铜在生产实践中的合理利用。

第九章维生素的营养(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各种维生素的特性和效价2、熟练掌握:维生素A、D、E、K、B1、B12、C、胆碱、生物素的主要功能和缺乏症。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脂溶性维生素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三)考核知识点:维生素A、D、E、K、B1、B12、C、胆碱、生物素的主要功能和缺乏症(四)考核要求1、领会:维生素A、D、E、K、B1、B12、C、胆碱、生物素的主要功能和缺乏症。

2、简单运用:日粮能量浓度与泛酸需要量的关系。

第十章饲料添加剂(一)自学目的与要求–7–1、一般了解:(1)抗生素的种类及作用机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