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爸爸的大手
小班公开课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3篇
![小班公开课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ddb23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e.png)
小班公开课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小班公开课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精选3篇(一)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家庭关爱、亲情的认识和感受。
2. 培养幼儿认识到父亲对家庭的重要性。
3. 培养幼儿关注和敬爱父亲的态度和情感。
教学准备:1. 《爸爸的大手》的图片或故事书。
2. 与父亲相关的图片或故事书。
3. 幼儿感兴趣的亲子游戏或活动。
教学过程:1. 情境营造教师和幼儿围坐在一起,展示《爸爸的大手》的图片或故事书。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或故事书中爸爸的手,并发问:“大家看到了这个大手吗?你认为这是谁的手?”激发幼儿关于父亲的回忆和感受。
2. 叙事引导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回忆自己父亲的形象和特点,并在白板上记录幼儿的回答。
3. 口头表达教师逐个请幼儿描述自己父亲的样子、喜爱的事物等,并鼓励幼儿用心描述,例如:“你爸爸的脸是什么样子的?”“你爸爸喜欢穿什么衣服?”等。
其他幼儿可以在听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评与共鸣。
4. 分享互动教师可以邀请幼儿依次分享自己的描述,其他幼儿在听的过程中给予积极的评价与表扬。
5. 探究亲情教师出示与父亲相关的图片或故事书,引导幼儿观察,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喜爱与感激之情。
6. 绘画活动教师分发纸张和彩色笔,引导幼儿画出父亲的形象,鼓励幼儿尽量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激和爱意。
7. 亲子游戏教师组织亲子游戏,例如“抱爸爸大腿比赛”、“给爸爸画个邮票”等,引导幼儿与父亲互动,增进亲子感情。
8. 教学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父亲对家庭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将学到的关爱方式运用到与父亲的日常交流中。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与父亲一起制作父亲节贺卡或礼物,或预告家长与孩子一起参观幼儿园等亲子活动。
这些活动既增进了亲子关系,也提升了幼儿对家庭关爱的认知。
小班公开课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精选3篇(二)素材:玩具、图片、蓝纸、彩色纸、剪刀、胶水、笔、黑板、粉笔实施步骤:1. 导入:通过一段活泼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玩具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https://img.taocdn.com/s3/m/e188c67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d.png)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教学目标1.增进学生对父母之间亲情的认识。
2.培养学生关注他人情感和需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形象意识和审美素质。
教学内容本课时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看到父亲的大手之后,感到非常羡慕,并想要自己也拥有一双大手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中的亲情和父母对自己的爱以及人类的形象美。
本课时的具体内容包括:1.教师朗读故事《爸爸的大手》。
2.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讨论,关注小男孩对父亲大手的羡慕和疑惑,以及最终认识到父母的亲情和自身拥有的优点。
3.通过故事中的形象,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的形象美,通过手的形象,让学生了解人类的美好形象不仅在自己的体形特征中,还在人的表现、行动、情感等方面。
4.通过手语学习,让学生感受手的形象美,培养手的动作技巧和审美素养。
5.小组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知识和技巧展示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本课时适适数学公式样教学法、情境导入法、讨论法、情感体验法、小组讲解法等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举手发言,提倡小组合作和交流。
同时,教师在具体实施时应该一定要注意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让他们学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快乐和成长。
学习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讲解和手语演示,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对故事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老师能否通过反复提问和照顾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和认知需求,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完成后可以通过一次小测验、绘画作业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
总结本课时主要通过教授《爸爸的大手》这个故事中的情感教育、形象教育和技能教育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构建和情感的体验。
让学生了解到亲情、友情、美丽形象等多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成长意识和关注他人需求的能力。
视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课程具体操作可进行针对性微调。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6c6955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0.png)
《爸爸的大手》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爸爸的大手,了解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学会关爱家人。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爸爸的感恩之情,增进亲子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爸爸的大手在哪里?2. 爸爸的大手有什么作用?3. 爸爸的大手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幼儿观察、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关爱家人,增进亲子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爸爸的手工作品、图片、视频等。
2. 环境:温馨、舒适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和爸爸的趣事,引导幼儿关注爸爸的大手。
2. 基本环节:a. 展示爸爸的手工作品,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爸爸的大手特点。
b. 播放爸爸照顾幼儿的视频,让幼儿说出爸爸的大手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
c. 分组讨论:爸爸的大手给他们带来哪些方便,如何关爱爸爸的手。
3. 延伸环节:a. 邀请幼儿展示如何关爱家人,如给爸爸洗手、按摩等。
b. 亲子互动:爸爸和幼儿一起制作手工作品,增进亲子关系。
5. 课后反思:b. 幼儿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分析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c. 改进措施: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于爸爸大手作用的认知程度。
2. 技能评价:通过幼儿在小组讨论和亲子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表达和关爱家人的能力。
3. 情感评价:通过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对爸爸的感恩之情和亲子关系的增进情况。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2. 鼓励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增加亲子互动,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3. 教师应在课后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爸爸的大手》教案
![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爸爸的大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f725b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5.png)
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爸爸的大手》教案1.1 活动背景:1.1.1 为了让小班幼儿认识到爸爸在家庭中的角色和重要性,培养幼儿对爸爸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1.1.2 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幼儿了解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爸爸的依赖和信任。
1.1.3 通过亲子互动,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二、知识点讲解2.1 爸爸的角色:2.1.1 爸爸是家庭的支柱,负责保护和照顾家庭成员。
2.1.2 爸爸是幼儿的启蒙老师,教导幼儿学习和生活技能。
2.1.3 爸爸是幼儿的玩伴,与幼儿一起游戏和成长。
三、教学内容3.1 活动主题:3.1.1 通过故事《爸爸的大手》,让幼儿了解爸爸在家庭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3.1.2 观察和体验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如照顾幼儿、做家务等。
3.1.3 亲子互动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四、教学目标4.1 认知目标:4.1.1 幼儿能认识到爸爸在家庭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4.1.2 幼儿了解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4.1.3 幼儿能通过观察和体验,理解爸爸的辛勤付出。
4.2 情感目标:4.2.1 培养幼儿对爸爸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4.2.2 增进幼儿与爸爸之间的亲子关系。
4.2.3 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重点:5.1.1 让幼儿认识到爸爸在家庭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5.1.2 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5.1.3 增进幼儿与爸爸之间的亲子关系。
5.2 难点:5.2.1 如何让幼儿理解爸爸的辛勤付出。
5.2.2 如何引导幼儿表达对爸爸的感激之情。
5.2.3 如何让幼儿积极参与亲子互动活动。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6.1.1 故事课件:《爸爸的大手》6.1.2 爸爸的手模型或图片6.1.3 亲子互动道具,如画纸、彩笔、贴纸等6.2 学具:6.2.1 幼儿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胶水、剪刀等6.2.2 幼儿绘画材料,如画纸、彩笔、水粉等6.2.3 幼儿活动记录表,用于记录亲子互动成果七、教学过程7.1 导入:7.1.1 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主题,引起幼儿对爸爸的兴趣。
小班社会领域教案《爸爸的大手》
![小班社会领域教案《爸爸的大手》](https://img.taocdn.com/s3/m/b437419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9.png)
小班社会领域教案《爸爸的大手》教案名称:《爸爸的大手》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故事中深厚的父爱,并认识到父亲的重要性。
2. 通过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自由写作表达自己对父爱的理解。
4.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关爱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介绍:《爸爸的大手》是一则感人至深的故事。
故事中主人公小伟在爸爸生病期间,感受到了爸爸的深厚爱意,最终也领悟到了父爱的伟大之处。
2. 教学重点:情感表达、思维逻辑能力。
3.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父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先与学生交流一下他们对爸爸的印象,并引入本节课的话题:“父爱是怎样的?”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然后教师出示故事配图,告诉学生今天要讲的故事叫《爸爸的大手》,请学生猜猜故事可能发生的情节。
2. 讲故事(20分钟)教师依次讲述故事的情节,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脑海中构建故事画面,加深理解。
讲完故事后,教师提问如下:- 故事中,小伟和奶奶、爸爸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小伟为什么觉得爸爸的手是最大的?- 为什么小伟希望他是一只小鸟?- 小伟对自己爸爸有哪些新的认识?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并准备好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们认为爸爸的大手象征着什么?- 你们小时候有过类似的故事吗?请分享一下。
4. 分享讨论(15分钟)学生依次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分享自己的故事,鼓励大家畅所欲言。
教师通过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引导他们释放内心的情感,深入思考父爱的真谛。
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5. 个人写作(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父爱的理解,写一篇文章,标题为《爸爸的大手给我带来的启示》。
要求文章写出他们对爸爸的理解,以及从爸爸的大手中感受到的力量和鼓励。
6. 分享展示(10分钟)请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文章,并进行互动和交流。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c48f64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8.png)
《爸爸的大手》教学对象:幼儿园小班教学目标:1. 了解爸爸的手的特点和作用,知道爸爸的爱。
2. 培养幼儿对爸爸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爸爸的手部模型或图片2.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3. 爸爸的相关物品(如爸爸的工作工具、爸爸的鞋子等)教学内容:一、热身活动(5分钟)1.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爸爸的职业和手的特点。
2. 引导幼儿观察爸爸的手部模型或图片,讨论爸爸的手为什么这么大、这么有力。
二、主题活动(10分钟)1. 讲述故事《爸爸的大手》:讲述一个爸爸用自己的大手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故事,引导幼儿感受爸爸的爱。
2. 讨论故事中的爸爸大手的作用,引导幼儿认识到爸爸的爱和保护。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邀请幼儿用自己的大手做一件小事,如拿起一颗大石头、拿起一桶水等,感受大手的力量。
2. 引导幼儿观察爸爸的相关物品,如爸爸的工作工具、爸爸的鞋子等,了解爸爸的工作和努力。
四、创作活动(10分钟)1. 邀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爸爸大手,并写上自己对爸爸的爱和感激之情。
2.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幼儿表达对爸爸的爱和感激。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爸爸的大手的作用和爸爸的爱。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幼儿更加珍惜和感激爸爸的爱。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力。
2.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观察幼儿在创作活动中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爸爸的大手》教学对象:幼儿园小班教学目标:1. 了解爸爸的手的特点和作用,知道爸爸的爱。
2. 培养幼儿对爸爸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爸爸的手部模型或图片2.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3. 爸爸的相关物品(如爸爸的工作工具、爸爸的鞋子等)教学内容:六、主题活动(10分钟)1. 通过观看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讨论爸爸在工作中的样子,了解爸爸的辛勤劳动。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8908fb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f.png)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爸爸的手的特点和作用,知道爸爸用手可以做很多事情。
2. 培养幼儿对爸爸的感恩之情,增进亲子关系。
3.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爸爸的手的特点:大、有力、灵巧。
2. 爸爸用手做的事情:工作、照顾家庭、陪伴孩子成长。
三、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爸爸的手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幼儿对爸爸的感恩之情。
四、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表达对爸爸的感激和爱意。
2. 引导幼儿关注爸爸用手做的事情。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爸爸的图片,展示爸爸用手做的事情。
2. 准备纸和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爸爸。
3. 准备一首关于爸爸的歌曲,让幼儿唱给爸爸听。
教案内容:一、热身活动(5分钟)1.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心中的爸爸是什么样的。
2. 引导幼儿观察爸爸的图片,讨论爸爸用手做的事情。
二、主题活动(10分钟)1. 讲述故事《爸爸的大手》,让幼儿了解爸爸的手的特点和作用。
2. 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幼儿关注爸爸用手做的事情。
3. 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爸爸,体验用手做事情的感觉。
三、实践活动(5分钟)1. 邀请幼儿用画笔和纸画出自己心中的爸爸。
2. 引导幼儿观察和表达爸爸的特点和用手做的事情。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幼儿表达对爸爸的感激和爱意。
2.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用手做事情来帮助爸爸。
3.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活动的效果和改进方向。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达和动手能力,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通过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馈,了解他们对爸爸的认识和感激之情。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爸爸用手做的事情,并与爸爸妈妈一起讨论。
2. 建议家长: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爸爸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1. 回顾活动的整体流程,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2. 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达和动手能力,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爸爸的大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爸爸的大手》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9c64bb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3.png)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爸爸的大手》含反思课程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特点和性格;•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本课程,提高幼儿自我意识、社会意识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与主题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教具:手偶、大白纸板、笔、绳子等。
教学过程1. 游戏热身(5分钟)•让幼儿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比如石头剪刀布、找不同、动物叫声游戏等,为本节课做好心理准备。
2. 导入主题(10分钟)•观看一张图片,并请幼儿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和情景;•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这个人的手这么大?他是谁?他有什么特点?”;•再通过引导,让幼儿知道这是他们自己的“爸爸”;•然后播放一首歌《爸爸的大手》,帮助幼儿理解这个主题。
3. 活动环节(35分钟)•通过穿插音乐、拼图、手偶、绘画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爸爸”的大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家庭成员的个性特点。
•下面是具体的活动设计:–活动1:认识大手,拼图游戏(10分钟)。
让幼儿在拼图游戏中认识“大手”,提高他们对“大手”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活动2:了解“大手”好处,手偶表演(10分钟)。
通过手偶表演来让幼儿知道,“大手”是可以帮助他们做很多事情的。
–活动3:大手的大小,绘画(10分钟)。
针对爸爸和孩子的手的大小,来让幼儿比较不同的大小,并理解大小的概念。
–活动4:爸爸的手的颜色,绑手帕游戏(5分钟)。
绑手帕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比较爸爸的手和他们自己的手的颜色,提高对手的颜色的认知。
4. 总结反思(10分钟)•让幼儿描述自己在本课程过程中经历的情感和感受;•定位和描述自己在本节课程中取得的进步和收获;•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取几位幼儿分享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其他孩子根据事例找出父母身上的优点和不足。
为下一步的家长互动提供素材。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适度调整对“爸爸”的描述,如可以相应变为“妈妈”等,让女孩子也能够很好地接受本课程的内容。
托班科学教案 爸爸的大手
![托班科学教案 爸爸的大手](https://img.taocdn.com/s3/m/2161f77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19.png)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托班幼儿认识爸爸的大手,了解爸爸的大手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爸爸的大手。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爸爸的依赖感和亲情,让幼儿感受到爸爸的爱。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爸爸的大手,了解爸爸的大手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爸爸的大手。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理解爸爸的大手的作用。
2.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爸爸的手工作品、大手图片、大手模型等。
2. 环境:温馨的教室环境,舒适的座椅,适当的音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爸爸的手工作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爸爸的大手的特点。
2. 讲解:教师讲解爸爸的大手的作用,如保护、关爱、劳动等。
3. 观察:教师出示大手图片和大手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爸爸的大手。
4. 实践: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活动,如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抚摸爸爸的大手,感受爸爸的爱。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让幼儿了解爸爸的大手的重要性和亲情。
6.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爸爸的大手,并和爸爸一起完成一项亲子活动。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爸爸的大手的认识和理解。
2. 评估幼儿在观察和描述爸爸的大手时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收集幼儿的作业,评估他们回家后的实践情况和亲子活动的参与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讲解方式,是否适合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兴趣。
2. 反思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是否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反思教学评估的方法和效果,是否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爸爸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制作爸爸的大手。
2. 开展爸爸的大手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描绘出爸爸的大手。
3. 举办爸爸的大手主题亲子活动,让幼儿和爸爸一起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秀教案《爸爸的大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秀教案《爸爸的大手》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1eb87f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3.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爸爸,了解爸爸的工作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尊敬爸爸,关心家人的情感。
3. 培养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了解爸爸的工作和特点,培养尊敬爸爸的情感。
难点:让幼儿通过手工制作,表达自己对爸爸的爱。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爸爸的手工作品、爸爸的照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爸爸的手工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欣赏,引发幼儿对爸爸的兴趣。
2. 基本环节:(1)教师讲述故事《爸爸的大手》,让幼儿了解爸爸的工作和特点,培养幼儿尊敬爸爸的情感。
(2)幼儿自由讨论:爸爸的手有什么特点?爸爸的工作是什么?(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爸爸的照片,让幼儿说一说爸爸的手的特点和爸爸的工作。
(4)手工制作:教师指导幼儿制作爸爸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对爸爸的爱。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通过观察、讨论、手工制作等方式,了解了爸爸的工作和特点,表达了对自己爸爸的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教师还应关注每个幼儿的情感,引导他们正确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创作故事,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内容:1. 复习爸爸的特点和作用。
2. 学习爸爸的职业特点和辛勤工作。
3. 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爸爸的职业特点和辛勤工作。
难点:让幼儿表达出对爸爸的感激之情,培养家庭责任感。
八、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爸爸的职业图片、工作工具、家庭责任卡片等。
2. 环境准备:轻松、和谐的活动室。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爸爸的职业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爸爸的职业特点。
2. 基本环节:(1)教师讲述爸爸的职业特点和辛勤工作,让幼儿了解爸爸的工作不易。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17da1a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0.png)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含反思【引言】幼儿时期是一个宝贵的成长阶段,通过社会教育的引导,孩子们可以学会与他人相处,体验家庭和社会的温暖。
本文将介绍一堂小班社会教育课《爸爸的大手》,让孩子们通过亲情的力量学习如何感恩和关爱。
【导入】在幼儿园小班的这天,在孩子们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他们坐在一起。
老师手上拿着一张图片,图片里是一双爸爸的大手。
老师问孩子们:“大家看到这幅图片了吗?你们知道这是谁的手吗?”孩子们兴奋地举起手:“是爸爸的手!”,“是大哥哥的手!”。
教师点头微笑,然后告诉孩子们:“对,这是爸爸的手,爸爸的手是很特别的。
爸爸的手可以给我们拥抱、握手、抚摸和抱着我们。
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爸爸的手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呢?”【主体】1.讲述爸爸的大手教师拿着大图书《爸爸的大手》,并边读边让孩子们观察图书中的插图。
孩子们看到插图中爸爸的手在给宝宝换尿布、给宝宝喂奶、抱宝宝睡觉等等。
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神中充满了对父爱的渴望。
2.情感表达教师借助音乐,放一首以爸爸为主题的歌曲。
孩子们在音乐的节奏中,跟着旋律摆动身体,用手模仿爸爸的动作,如抱宝宝、喂奶、换尿布等。
这样,孩子们在模仿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发展协调性,还能够感受到爸爸的爱和关怀。
3.亲子分享教师邀请幼儿园中有爸爸在场的孩子们,与其他孩子进行亲子分享。
爸爸可以给孩子讲述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故事,以及为孩子做了哪些事情。
这样,孩子们在倾听的过程中,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4.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思考并讨论:如果没有了爸爸的大手,我们会失去什么?孩子们认真地思考后,小组代表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一个小组的孩子说:“如果没有了爸爸的大手,我们就不能得到爸爸的爱了,不能感受到他的抚摸和关怀。
”另一个小组的孩子说:“爸爸的大手可以保护我们,让我们感到安全和温暖。
”通过这次小组讨论,孩子们在理解父爱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感恩的重要性。
【总结】通过幼儿园小班社会教育课《爸爸的大手》,孩子们意识到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推荐五篇)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31d7b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b.png)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推荐五篇)第一篇: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设计意图】爸爸是孩子孩子最亲近的人之一,为了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设计这一节活动课。
让孩子感受父亲的伟岸,感受父亲的本领,并为自己的父亲感到自豪。
【活动目标】1.能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2.能说出爸爸大手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1.爸爸和宝宝在家里一起准备好材料(在a4纸的左侧画上爸爸左手的轮廓,宝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纸张的四条边,在右下角写上宝宝的名字),带到班上分组摆放的各桌上。
2.每桌一个小盘,一块抹布,盘中放一块浸过红颜色的湿海绵。
3.《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歌曲磁带、录音机。
4.幼儿用书第1册第2—3页。
5.尽量请爸爸来园参加活动。
【活动重难点】重点是让宝宝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难点是让宝宝说出爸爸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过程】1.手指律动,引起兴趣。
与宝宝围坐在一起,做手指律动操,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2.引导宝宝寻找自己爸爸的大手印。
教师出示一个大手印。
“老师这里有一个大手印,是哪个宝宝的爸爸的?你能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吗?”“你是怎样找到自己爸爸大手印的呢?你们把爸爸的大手打扮的真漂亮啊。
”让宝宝从桌上的手印中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
3.启发宝宝说说爸爸大手的本领。
(1)请宝宝将自己的小手放到爸爸的手印上,比比大小。
“宝宝和爸爸,谁的手大,谁的手小?”(2)鼓励宝宝讲讲自己爸爸大手的本领。
“爸爸的大手会做什么事情呢?”“爸爸的大手能做这么多事情,可真厉害啊。
”“你们的爸爸棒不棒啊,你们的小手什么时候能像爸爸一样呢。
”4、手掌印画:大手拉小手。
“宝宝喜欢爸爸的大手吗?我们怎样才能和爸爸拉拉手呢?”“咱们在爸爸手掌旁边也印上自己的小手掌吧。
”播放背景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引导宝宝将右手手掌在海面上轻轻按几下,在爸爸的大手旁印上自己的小手印。
5、亲子活动。
为进一步让宝宝感受爸爸大手的力量,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设计亲子游戏“运西瓜”。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https://img.taocdn.com/s3/m/bed4a82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1.png)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父亲对自己的爱与付出;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感性认知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感知和习惯关爱和被关爱。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干净的白纸、彩笔、多媒体设备;2.学生准备:书包和纸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聚焦本课题目,呈现《爸爸的大手》的故事内容,简单介绍爸爸和小孩儿的关系,并通过提问和互动交流引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2. 步入主题1.朗读故事:教师为学生在简单讲解后向学生朗读故事《爸爸的大手》。
2.情境复述:请学生回忆爸爸与小孩儿的故事情节,并将所想所感通过口语述说出来,教师可以适时引导或补充相关内容。
3.形象画板:老师可以利用干净的白纸和彩笔,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爸爸和小孩儿的形象,并让学生在画板上感受和记录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和场景。
3. 拓展延伸1.视觉素材展现: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爸爸的大手》中的故事情节和相关图片,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和感受;2.贴心小细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采取一些小细节操作,例如:爸爸抱小孩儿时的姿势和感觉,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和了解其中的情感细节。
4. 总结回顾1.故事情景复述:学生在自由表达后,教师可以再次对故事中的情景和内容进行概括和复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传递的核心信息;2.情感分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和讲述自己与家人的亲情和互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联接和表达能力;3.教学评估:通过回顾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表现,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反思,总结本课的优缺点,为下一次教育活动做好准备。
四、教学体会通过本次教育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故事的传递性和舞台效应,并意识到情感共鸣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希望以后能够更好地将教育纳入生活,让学生更加自信和积极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上述教案旨在通过父子情感故事《爸爸的大手》的讲述,引导学生了解家庭与亲情的重要性,并通过简单的情景刻画和情感表达,让小班学生领略到人间最美的亲情与感动。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4441f7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5.png)
《爸爸的大手》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爸爸的大手,了解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学会感恩和珍惜家人的爱。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爸爸的尊敬和爱戴,增强家庭亲子关系。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了解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力、表达力和感恩之心。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如何让幼儿学会珍惜家人的爱,表达自己对爸爸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爸爸的大手,发现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实践法:让幼儿亲自体验爸爸的大手带来的关爱。
3. 情感引导法: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五、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爸爸的手工作品、图片等。
2. 环境准备:轻松、温馨的氛围,有利于幼儿自由表达。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歌曲《我的爸爸是超人》,激发幼儿对爸爸的喜爱。
2. 观察爸爸的大手:展示爸爸的手工作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爸爸的大手特点。
3. 爸爸的大手的作用:让幼儿通过实践,体验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提东西、擦汗等。
4. 情感体验: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爸爸的大手给自己带来的关爱。
七、作业:1. 回家后,观察爸爸的大手,发现其在生活中的作用,与家人分享。
2. 画一幅爸爸的大手作品,展示自己的力量和爱。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幼儿的观察、表达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是否有利于幼儿的情感体验。
3.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九、教学评价:1. 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表达能力。
2. 幼儿回家后的作业完成情况,对爸爸的大手的认识和珍惜程度。
3.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十、拓展活动:1. 开展“爸爸的大力”亲子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共同体验爸爸的力量。
2. 组织爸爸亲子运动会,增进父子(女)间的感情。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三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ce0876cfc789eb162dc82e.png)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三篇)目录: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一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详案珠珠跳水二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详案磁铁的奥秘三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一【设计意图】爸爸是孩子孩子最亲近的人之一,为了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设计这一节活动课。
让孩子感受父亲的伟岸,感受父亲的本领,并为自己的父亲感到自豪。
【活动目标】1.能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2.能说出爸爸大手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1.爸爸和宝宝在家里一起准备好材料(在A4纸的左侧画上爸爸左手的轮廓,宝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纸张的四条边,在右下角写上宝宝的名字),带到班上分组摆放的各桌上。
2.每桌一个小盘,一块抹布,盘中放一块浸过红颜色的湿海绵。
3.《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歌曲磁带、录音机。
4.幼儿用书第1册第2—3页。
5.尽量请爸爸来园参加活动。
【活动重难点】重点是让宝宝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难点是让宝宝说出爸爸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过程】1.手指律动,引起兴趣。
与宝宝围坐在一起,做手指律动操,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2.引导宝宝寻找自己爸爸的大手印。
教师出示一个大手印。
“老师这里有一个大手印,是哪个宝宝的爸爸的?你能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吗?”“你是怎样找到自己爸爸大手印的呢?你们把爸爸的大手打扮的真漂亮啊。
”让宝宝从桌上的手印中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
3.启发宝宝说说爸爸大手的本领。
(1)请宝宝将自己的小手放到爸爸的手印上,比比大小。
“宝宝和爸爸,谁的手大,谁的手小?”(2)鼓励宝宝讲讲自己爸爸大手的本领。
“爸爸的大手会做什么事情呢?”“爸爸的大手能做这么多事情,可真厉害啊。
”“你们的爸爸棒不棒啊,你们的小手什么时候能像爸爸一样呢。
”4、手掌印画:大手拉小手。
“宝宝喜欢爸爸的大手吗?我们怎样才能和爸爸拉拉手呢?”“咱们在爸爸手掌旁边也印上自己的小手掌吧。
”播放背景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引导宝宝将右手手掌在海面上轻轻按几下,在爸爸的大手旁印上自己的小手印。
幼儿教案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
![幼儿教案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https://img.taocdn.com/s3/m/397e847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6.png)
一、教学目标:1. 认识和感知爸爸的大手,了解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爸爸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爸爸的大手特征:粗大、有力量、能劳动。
2. 爸爸的大手作用:照顾家庭、保护幼儿、劳动工作等。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爸爸的手工作品、大手图片、绘画材料等。
2. 环境准备:温馨、舒适、安全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爸爸的手工作品,引导幼儿说出爸爸的大手的特征。
2. 主题活动一:比较爸爸的大手和其他人的手。
3. 主题活动二:讨论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4. 主题活动三:绘画活动,幼儿用自己的大手画出爸爸的大手,并涂上颜色。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幼儿回家后,观察爸爸的大手,与爸爸一起完成一个关于大手的手工作品。
2. 评价:教师根据幼儿在手工作品中的表现,以及对爸爸的大手的认识和感知程度进行评价。
六、教学目标:1. 加深幼儿对爸爸的大手的了解,体会爸爸的爱。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增进幼儿与爸爸之间的亲子关系。
七、教学内容:1. 爸爸的大手带来的安全感。
2. 爸爸的大手如何照顾幼儿。
3.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表达对爸爸的爱。
八、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爸爸的手工作品、大手图片、绘画材料、音乐播放设备。
2. 环境准备:温馨、舒适、安全的学习氛围,确保有利于幼儿放松和表达情感。
九、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音乐和舞蹈,让幼儿放松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2. 主题活动一:观察和讨论爸爸的大手如何带来安全感。
3. 主题活动二:动手操作活动,幼儿用大手图片制作一个爱心大手。
4. 主题活动三:分享环节,幼儿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爱心大手,并讲述爸爸的大手如何照顾自己。
十、作业与评价:1. 作业:幼儿回家后,向爸爸展示自己在学校的创作,并与爸爸一起完成一个关于大手的手工作品。
2. 评价:教师根据幼儿在动手操作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爸爸的大手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进行评价。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2篇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4841c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a.png)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 (2)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 (2)精选2篇(一)课程名称:爸爸的大手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2. 增强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亲子关系的认识和重视。
教学重点:1. 理解父爱的意义和作用。
2. 掌握表达对父爱的感激和喜爱。
教学准备:1.《爸爸的大手》故事图片或书籍。
2. 白板、马克笔。
3. 爸爸的大手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教师出示爸爸的大手的图片,师生一起观察并猜测课程主题。
2.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和分享一些与父亲相关的经历和感受。
主体(15分钟):1. 教师出示《爸爸的大手》故事图片或书籍,大声读故事并引导幼儿跟随故事情节。
2. 教师讲解故事中爸爸的行为表现,例如:爸爸的大手可以抚摸我们,搂抱我们,带领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等。
3.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爸爸的大手对我们的意义和作用。
活动(20分钟):1. 幼儿围成圈坐下,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爸爸的大手游戏。
教师模仿爸爸的大手动作,幼儿跟随教师的动作,例如:用双手抚摸自己的脸、搂抱自己、做飞机、搀扶等。
同时,教师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对父爱的感受。
2. 幼儿分组进行讨论,讨论他们自己的爸爸的大手是什么样子的,爸爸的大手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与其他组分享讨论的结果。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全班合作完成一个绘画作品,主题为《爸爸的大手》。
鼓励幼儿在作品中表达对父亲的感激和喜爱之情。
延伸活动:1. 让幼儿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爸爸的大手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2. 让幼儿自己绘制一张《爸爸的大手》的图片,并在图片上写下对父亲的感激之言。
3. 播放爸爸与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的视频,让幼儿观看并进行讨论。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故事、游戏和绘画等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幼儿理解父爱的意义和作用,并表达对父爱的感激和喜爱之情。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幼儿的社交和表达能力。
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爸爸的大手》教案
![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爸爸的大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2c6ea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d.png)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爸爸,了解爸爸的工作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对爸爸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1. 爸爸的手工作品若干2.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3. 音乐CD、《爸爸的大手》故事课件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爸爸的大手》,让幼儿熟悉活动内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主题活动一:认识爸爸的大手(10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爸爸的手工作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爸爸的大手有什么特点。
教师邀请几位幼儿上来演示爸爸的工作,如建筑师、司机等,让幼儿体会爸爸们用大手创造美好生活的辛勤付出。
3. 主题活动二:绘画爸爸的大手(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画笔和颜料,指导幼儿绘画自己的爸爸的大手。
鼓励幼儿用颜料填充大手,画出爸爸工作的场景。
完成后,让幼儿互相欣赏、交流,分享绘画心得。
4. 主题活动三:讲述《爸爸的大手》故事(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讲述《爸爸的大手》故事,让幼儿了解爸爸们用大手呵护家庭、关爱幼儿的感人故事。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爸爸的感激之情。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爸爸一起完成一幅关于爸爸的大手的绘画作品,增进亲子关系。
2. 课后活动:开展“爸爸的手”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与爸爸的温馨瞬间。
六、活动准备:1. 爸爸的手工作品若干2.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3. 音乐CD、《爸爸的大手》故事课件4. 爸爸们的工作照片或视频七、活动过程:5. 主题活动四:爸爸们的工作展示(10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爸爸们的工作照片或视频,让幼儿了解爸爸们的工作内容和环境。
引导幼儿说出爸爸们用大手创造的成就,培养幼儿对爸爸的敬意。
6. 主题活动五:手工制作爸爸的大手(10分钟)教师发放爸爸的手工作品材料,指导幼儿动手制作爸爸的大手。
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感受爸爸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完成后,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小班社会领域教案《爸爸的大手》
![小班社会领域教案《爸爸的大手》](https://img.taocdn.com/s3/m/924a713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2.png)
小班社会领域教案《爸爸的大手》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故事《爸爸的大手》,培养学生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和感恩之情。
2. 培养学生关心、尊重、帮助家人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社会情感及表达能力。
4. 通过探究、讨论和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培养学生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和感恩之情。
2. 培养学生关心、尊重、帮助家人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社会情感及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书《爸爸的大手》、投影仪、PPT等。
2. 素材:家庭照片、家庭成员的简单介绍。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班级照片或学生自带的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家庭,家里有哪些人,对家人的感觉如何,以及家人给自己带来的什么样的帮助和关爱等。
展示与引入:1. 教师出示故事书《爸爸的大手》,让学生看一看封面,猜测故事的内容。
2.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故事的大概情节,强调故事中爸爸的大手所体现的父爱和家庭的重要性。
阅读与理解: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故事《爸爸的大手》。
2. 读完故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故事情节,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讨论与分享: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爸爸的大手所代表的含义,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受和想法。
2.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父母的大手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帮助和支持?(2) 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关心和帮助父母?(3) 生活中,我们能做哪些事情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意?表演与创作:1. 鼓励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创作表达父母爱的场景,可以通过故事中的插图、对话、表情等方式进行表演。
2. 学生表演完后,让其他同学观摩并给予鼓励和欣赏,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表演创意和感受。
总结与展示:1.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和创作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适时总结教学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和创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家人的感恩之情。
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爸爸的大手》教案
![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爸爸的大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e8b88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c.png)
一、活动目标:1. 了解爸爸的职业特点,知道爸爸的工作辛苦。
2. 通过观察、体验,理解爸爸的大手对家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幼儿尊敬爸爸、热爱爸爸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 爸爸的职业图片或视频资料。
2. 爸爸的手工作品或实物。
3. 家庭场景布置用品。
4. 音乐《我的爸爸是超人》。
三、活动过程:1. 导入:展示爸爸的职业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爸爸的职业。
如:警察、医生、工人等。
2. 主题分享: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爸爸的工作,让幼儿了解爸爸的工作辛苦,为大手爸爸点赞。
3. 观察体验:展示爸爸的手工作品或实物,让幼儿观察爸爸的大手特点,如:粗糙、有茧等。
引导幼儿感受爸爸的大手对家庭的重要作用,如:抱抱、举高高、修东西等。
4. 情景体验:布置家庭场景,让幼儿扮演爸爸的角色,体验爸爸的大手如何照顾家庭。
如:给宝宝洗澡、做饭、收拾家务等。
5. 情感升华:引导幼儿说出对爸爸的感激之情,鼓励幼儿回家后给爸爸一个拥抱,表达对爸爸的敬意和爱意。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爸爸的大手,了解爸爸的工作,与爸爸一起完成一个亲子活动。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爸爸的手”主题展示区,展示幼儿与爸爸的亲子作品。
3. 家长沟通: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五、活动注意事项:1. 注重幼儿的安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
4. 针对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活动内容和过程。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直观资料,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爸爸的职业特点。
2. 体验参与法:让幼儿参与互动环节,亲身体验爸爸的工作辛苦和大手的重要性。
3. 情景教学法:创设家庭场景,让幼儿扮演爸爸的角色,培养幼儿对家庭责任的意识。
4. 情感引导法:通过音乐、话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爸爸的感激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爸爸的大手
设计意图
爸爸是孩子孩子最亲近的人之一,为了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设计这一节活动课。
让孩子感受父亲的伟岸,感受父亲的本领,并为自己的父亲感到自豪。
活动目标
1.能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2.能说出爸爸大手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1.爸爸和宝宝在家里一起准备好材料(在A4纸的左侧画上爸爸左手的轮廓,宝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纸张的四条边,在右下角写上宝宝的名字),带到班上分组摆放的各桌上。
2.每桌一个小盘,一块抹布,盘中放一块浸过红颜色的湿海绵。
3.《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歌曲磁带、录音机。
4.幼儿用书第1册第2—3页。
5.尽量请爸爸来园参加活动。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让宝宝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难点是让宝宝说出爸爸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过程
1.手指律动,引起兴趣。
与宝宝围坐在一起,做手指律动操,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2.引导宝宝寻找自己爸爸的大手印。
教师出示一个大手印。
“老师这里有一个大手印,是哪个宝宝的爸爸的?你能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吗?”
“你是怎样找到自己爸爸大手印的呢?你们把爸爸的大手打扮的真漂亮啊。
”
让宝宝从桌上的手印中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
3.启发宝宝说说爸爸大手的本领。
(1)请宝宝将自己的小手放到爸爸的手印上,比比大小。
“宝宝和爸爸,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2)鼓励宝宝讲讲自己爸爸大手的本领。
“爸爸的大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爸爸的大手能做这么多事情,可真厉害啊。
”
“你们的爸爸棒不棒啊,你们的小手什么时候能像爸爸一样呢。
”
4、手掌印画:大手拉小手。
“宝宝喜欢爸爸的大手吗?我们怎样才能和爸爸拉拉手呢?”
“咱们在爸爸手掌旁边也印上自己的小手掌吧。
”
播放背景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引导宝宝将右手手掌在海面上轻轻按几下,在爸爸的大手旁印上自己的小手印。
5、亲子活动。
为进一步让宝宝感受爸爸大手的力量,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设计亲子游戏“运西瓜”。
爸爸在场的可与宝宝一起做游戏,不在的利用家长联系栏介绍游戏规则。
活动延伸
1.帮助宝宝将作品贴到墙饰“大手拉小手”专栏中。
2.带宝宝看幼儿用书,引导宝宝讲讲自己和爸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