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

合集下载

高考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访谈答题技巧课件15张

高考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访谈答题技巧课件15张
学生答题误区:
1、审题不清楚、不准确 2、探究试题没有答题的思路
3、观点表述不准确,不能按要求举例阐述
参考答案
第一问:这里的短处是指在水的影响下,他的作品缺少足够的 冷峻与悲壮的气质,影响了他对人性的认识深度与作品的深度, 作品中悲悯情怀的重量有欠缺。(4分)
第二问:①我认为曹轩没有夸大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的思想、 性格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雄浑博大的盛唐文化对李白的雄奇飘逸 的诗风有着深远的影响。 ②我认为曹文轩夸大了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有影响,但不一定 是决定性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环境的束缚。如袁隆平 的设想与权威观念相反,面对周围的嘲讽与阻挠仍坚持实验,最 终成功。(4分。言之成理,有一定的阐述,举例恰当即可)
存在问题: ①对文章理解不透,抓不住问题的核心
②人称叙述不准确,不能围绕访谈对象去答题
③不理解试题第二问考查的能力要求是什么
参考答案:
围绕着“水与曹文轩的成长”(或水对曹文轩 的成长的影响)的话题展开(2分)。这几个问题是 层层深入的,(1分)首先问水与他的生活环境的关 系,然后问水对他的性格、人生观、审美情绪的影响, 最后问水对他的影响中是否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分)
学生答案
第一问:围绕着曹文轩《童年》中“我家住在一条大河的河边上” 展开的。/文章围绕曹文轩的生活经历展开的。/文章围绕有关水的 一系列问题展开的。 /围绕水与曹文轩的关系展开的。 /围绕水对作者的
成长和创作的影响展开的。
第二问:几个问题都与水有关。提出的问题自然亲切,话题集中, 而且问题很有深度,角度比较独特,能引发曹文轩深刻的思考。 / 访谈者提出的几个问题之间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
徐妍:当我通过阅读得知水对于您有很深的内在影响时,更是对您生活的那个水 边的村庄充满想象。您能否进一步谈一下水构成了您怎样的性格、人生观与审美 情趣?

高考语文专题(18)访谈阅读及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18)访谈阅读及答案

专题十八访谈阅读[学法——把握话题,关注问答] [视情选学,有备无患] [把握文体特征]明结构,快读文;知特点,准做题访谈虽说是新闻文体的一种,但又不同于新闻文体,所以需要熟悉访谈文本特点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既准确又迅速地掌握访谈内容,为解答题目奠定基础。

一、访谈的概念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二、访谈的基本特征1.针对性。

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专题性。

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

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3.典型性。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具有代表性。

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的专访。

三、访谈的要求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1)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2)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

(3)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

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作者:杨春杰来源:《作文周刊(高中版)》2008年第10期一、访谈的基本概念及特点访谈是对某个人物或某一事件或某个问题进行专题性访问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访谈的对象可以是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可以是某一新闻事件或历史事件,也可以是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

而最常见的是人物专访。

访谈有如下特点:1.针对性。

由于访谈主要是对一定的人、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专题性。

专访的内容多半具有现实意义,往往突出一定的主题思想,所以,采访者所设定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提炼,突出某一方面,或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所设定问题的深入,体现不出新闻的价值。

3.典型性。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应当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必须具有代表性。

访谈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是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的专访。

二、访谈类文本阅读考查的能力及设题方式1.分析综合能力。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可设置题型:(1)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2)访谈的第一个问题从某某说起,有什么好处?(或采访者以某某故事开头,其作用是什么?)(3)访谈是如何围绕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提问的?(4)访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问。

那么,这篇访谈在这方面做得如何?2.鉴赏评价能力。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思想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可设置题型:(1)请结合访谈内容,具体说说本访谈成为优秀新闻作品的原因。

(2)本次访谈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请写出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其中一个问题的结论。

(3)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访谈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访谈
目前大学毕业就业难,而读地质专业的就业就很容易,如西北地区还可以达到 百分之百。
1. 记者: 您与当年一样还在鼓动我们的高中毕业生积极报考地质专业,成为石油天然气勘探队伍中的一员
2. 戴金星: 是啊,我多么希望年轻人前仆后继,继承我们的事业,为祖国打开地球奥秘,为人类寻找足够 的能源。 (选自2006年9月21日《温州都市报》,有删改) 注:①干打垒,指一种用木版和黏土筑成墙的房子。
在文章中,记者提了七个问题:
添加标题
您长期从事天然气地 质和天然气地球化学 的研究,您最大的成 果是什么?
添加标题
您当时是怎么会想到 研究这个课题的?
添加标题
根据您建立的“煤成 气”理论,在实践中 取得了什么效果?
添加标题
您是否从小就喜欢呢? 您的成长道路是如何 走过来的?
添加标题
您还时常怀念当年的 学生生活吗?
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其中包括靖边、苏里格、榆林、乌审旗、克拉2 等,并逐步得以证实,最终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目前中国天然气 70%的储量是根据“煤成气”理论探明和发现的。为此,我感到欣慰。
你说我是天然气之父,我是不赞同的,我只不过是把一生的痴情寄托在“气” 上罢了,为神州争“气”,为“气”壮山河。
评分标准:
此题4分。
“问题”,三点3分。
“对应结论”,1分(不求 全面,只要答对一个“对 应结论”的一点也可得1分 )。
01 关于访谈的技巧
02
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由一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但其问答有互动的 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提问者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 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如果遇到不和谐、浅层次徘徊、进行不下去的情形,提问者必须运 用恰当的调控手段。而这正体现了访谈的技巧。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访谈、特写)可编辑全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访谈、特写)可编辑全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访谈、特写)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访谈、特写)一、新闻的含义(一)新闻的定义新闻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说法有上百种之多。

参考众多说法,总结如下:新闻是书面或口头传播的最近发生或发现的引发公众兴趣的事件。

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

(二)新闻的分类新闻有超广义、广义和狭义三种概念。

超广义的新闻是指人与人交往中传播的各种最新信息的综合,比如人们通过电话、信箱、及时通讯工具、信件等传告的信息,街头巷尾的交谈,看到的某则具有新鲜内容的告示、广告等。

广义的新闻是指新闻机构采用一定的传播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的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体裁的总称。

狭义的新闻是指消息。

超广义的新闻高考中不会出现,狭义的新闻篇幅短小,可能会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中有所考查,应该关注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重点研究其中的通讯、特写两种体裁。

二、新闻的基本特征1.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是新闻的生命,不真实的新闻就叫谣言。

新闻的真实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①准确。

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

②全面。

对客观事物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问题,不能主观片面。

③深刻。

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2.时效性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消息的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

3.受众性要面对受众,通过公开的传播途径发布出来。

三、阅读要求首先,新闻的内涵比较丰富,所以考生必须掌握相关的文体知识。

(一)消息1、概念: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

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体裁。

消息的特点是真、短、快。

它一般具有六要素。

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

考点06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类(讲义)(原卷板)

考点06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类(讲义)(原卷板)

考点06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类(讲)一、必备知识(一)掌握访谈文体的相关知识“访谈”的概念如果因为某个人、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这里要注意以下要点: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

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一个成功的访谈应该达到如下要求:1、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谈什么深入、细致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所以要做到:(1)根据目的和受众需要,选定访谈对象,确定采访方式。

(2)适当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搜集与访谈问题有关的资料,详细了解访谈对象的方方面面。

(3)确定采访主题,并根据主题确定访谈的具体细则。

访谈主题要明确集中,有针对性;具体细则要清楚明白,便于操作,并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灵活机动应变。

要列出访谈提纲,分类设计问题。

2、精心实施、调控好访谈过程访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要能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主体要根据进程的变化,因势利导,充分运用各种设问技巧,保证访谈的顺利进行和内容的拓深、拓广。

特别是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见微知著,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

结尾要作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访谈在文本上呈现为一问一答的方式,但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还可以根据情景进行创造。

一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语言上提问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回答则要视具体内容和人物性格而定。

3、抓好访谈文本写作先要整理资料、写出访谈纪要,再作进一步加工。

访谈写作力求全面真实地记录与访谈对象的谈话内容,尊重事实真相,尊重谈话者本意。

由于访谈反映问题要有一定深度,所以需要对材料进行再加工,要适当剪裁,着力突出关键。

注意访谈文章的时效性,典型性,使文章更加凝练、中心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鲜明。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09年第51期【技巧讲解】“访谈”是指因为某个人物、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访谈有如下特点: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进行;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性——专家或知情者。

访谈类文章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阅读访谈关键是要把握访谈的话题、理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评价访谈的收效。

考生在备考时,要抓住访谈的基本特点进行解读,多从“鉴赏评价”“探究”两个层级研究探讨。

在命题形式上,主观题占绝对分量。

一、分析综合设题方式:1.请简要概括该访谈涉及的主要内容。

2.请分析文本中某句话的含意。

解题策略:1.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进程和主要内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通读全文,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

(2)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回答的内容。

(3)精读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为了使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主持人或记者会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进行。

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而当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时,主持人或记者又会引入一些其他人对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这些地方都是需要考生引起注意的地方,其中往往暗含着一些有利于解题的元素。

二、鉴赏评价设题方式:1.试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高考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专题训练 试题

高考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专题训练 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9~22题。

〔2021·卷〕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HY、,哪能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

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

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

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HY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

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交融在一起。

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杨:为荣?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像的比较安定的生活。

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外表的职业和家庭。

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方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到达,那就不是外表上看得出来的。

我在21岁时就分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突然不见了。

我投入到一个生疏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似发生了一些变化。

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

高三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

高三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

四、关于访谈的技巧
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 由一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但其 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 谈的进行。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提问者 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 言之有物。如果遇到不和谐、浅层次徘徊、进 行不下去的情形,提问者必须运用恰当的调控 手段。而这正体现了访谈的技巧。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是(
)
A.在公众眼中,陈丹青是一个作家,他的文字里充满
了“存在感”。但是,他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作家。
B.暌违 5 年,陈丹青才推出了三本新作,而且大多为 应酬之作,这说明他现在“写得太多,画得太少”,有意放
慢写作。
C.写作是陈丹青的爱好,他在写作上的态度积极、认
张莹琦:您说过,每个人初出道的作品此后不可超越, 您至今画不过您的初作。那您会因此有失落感吗?现在画画 的状态是怎样呢?
陈丹青:我比年轻时画得不知好多少,这才羡慕少年时。 画画的心态则一点没变。画画、写作,不必心态,那是让你 自动安静的勾当。
张莹琦:看自己 25 岁时的自画像,您形容“装大人、扮 成熟,脸上分明有野心”。现在再看您 60 岁时的自画像,有 什么野心是已完成或者淡泊的?还有什么是未完成的、感到 遗憾的?
陈丹青:半数野心其实是妄想,我从未停止妄想。一切 艺术都是热情,都是痕迹。不要听信艺术家说自己淡泊。真 的淡泊,别弄艺术。
张莹琦:您日常的一天一般怎样度过?最近忙些什么 呢?
陈丹青:画画,写稿子。当事人很安静,旁观者很乏味。 你去裁缝铺或厨房看看,就是我每天的样子。最近我在忙木 心故居纪念馆的无数杂事。年初偷空画了六十岁的自画像。
陈丹青:那是客气语,诸位听不出,丧失兴味,只因当 今好小说太少太少了。另一问题,是你十几岁死心塌地读过 的书,会影响一辈子,说难听点,是偏食症,说好听点,是 口味刁。但我读书并不为了绘画,只因喜欢,你掉进一部好 作品,什么念头都没了。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访谈(三)教师版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访谈(三)教师版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三)之访谈(教师版)一、关于访谈:1、【访谈概念】:因为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2、【专访的三要素】:专家(或知情者)、记者和现场。

3、【访谈的特别要求】:(1)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3)要能归纳提问者所问的问题包括的几个方面的内容。

(4)受访者往往是要表达对某人某事的看法及深入的分析,考查时要求能总结观点。

4、【访谈的提问技巧】: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直问: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旁问:访问者不顺着原来的话题说下去,而是有意岔开,先说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调节被访者的情绪。

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范围,避免片面性。

对比:在访谈对象就某一个现象在回答不同问题时的陈述不尽相同时,访问者进行对比提问。

结尾:告知访谈对象访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真诚地感谢访谈对象的配合,并记录访谈对象个人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电话号码等。

5、【访谈形式】: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

因此,访谈问题的设计体现以下特点:①一组问题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②每个问题明确单一;③不同问题采用不同语调和句式;④所用语句是平实的、口语化的。

6、【访谈的质量】(提问的技巧用词)①紧扣主题,不蔓不枝②善于引导,环环相扣③适时应和,便于沟通二、【课堂演练】陈以胜:培养创新型人才重在“长板效应”陈以胜,1972年出生于重庆,1993年大学毕业后到广州创业。

历任广州新太信息产业公司运营总监、滚石移动中国区助理总经理、亿友网副总裁。

板浦高中高三语文实用类阅读访谈【范本模板】

板浦高中高三语文实用类阅读访谈【范本模板】

板浦高中2014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专题复习教学案——3—-访谈【教学目标】1、如何准确地把握访谈的主要进程和内容。

2、如何分析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复习重点】如何分析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读懂文章,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

【点击考纲】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

【考点阐释】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寂寞出学问——《解放周末》对话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昨天是第25个教师节.复旦大学向全体教师发出致谢和倡议,感谢在学术领域中默默耕耘多年的教师们,并倡导一种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

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

下面是记者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的专访.记者:在教师节这一天,复旦大学为何向全体教师发出这样的致谢?秦:我们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师致敬,不仅尊重教师的一般性劳动,也特别强调一个重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耘多年、默默无闻的教师们。

这些教师没有受到媒体的过分关注-—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因此,容易被遗忘,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的由衷感谢和深深致敬,是非常必要的。

记者:钱穆先生说过,做好学问,要“潜心十年”。

秦: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

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的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种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无论外面发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个方面,我颇为自豪。

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甘坐“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们的精神,是复旦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

记者: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学问?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学问吗?秦:这个疑问可能来自于现在一种有目共睹的现象:学术考核时,不少教师拿出了一大摞成果,十几篇论文、好几部大书,都是在有限的几年内写成的。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实用类文本访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实用类文本访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访谈】实用类文本访谈【命题走向】根据近几年新课标卷的选文及命题特点来看,在复习过程中,考生要从高考出题角度来梳要点,抓主旨,鉴语言、品技巧等。

其文本选择多为最新的人物访谈、新闻事件,且多选对社会发展、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当代人物访谈。

多项选择题将可能成为这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的新形式,而探究题将会成为考查重点。

【解题钥匙】一、把握文本一篇访谈中,提问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访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般考生在阅读访谈时首先要掌握访谈对象做了哪些具体事情,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潜在动因是什么,他行为的背后有哪些深层社会原因,他的性格和为人怎样。

其次理清问者提问,一般都可以从提问中找到文章内容信息的线索,从而快速锁定答题区域。

访谈中的提问都围绕主题做文章,但根据访谈情况和对象的不同,问者会使用最恰当的语言技巧来获得最理想的效果。

这种语言的技巧性往往需要考生细细揣摩,以了解访谈的目的性及事物的逻辑性。

一般来说,问者提问的问题的逻辑性,决定了一篇访谈整体的结构和逻辑。

问者是根据主题,事先设计好要提问的问题,然后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关系,排列好要提问的问题,考生只要掌握住问者的逻辑就能条理清晰地了解相关信息,把握访谈的进程和主要内容。

由于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一般是分开的,所以考生应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住主要问题,然后分类合并。

二、答题思路1.关于访谈内容的题一般为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全文主旨、手法、内容、语言等各方面的理解和判断。

答题思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借鉴访问者的问题理清文章内容,仔细审题,弄清问题的范围,选择作答。

2.要求分析文中某句话、某个词、某个细节描写等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思路:可从内容上、情感上结合文本有序地组织答案。

3.针对文章语言特点或人物形象特点进行赏析。

答题思路:首先指出相关部分涉及的手法或特点,然后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指出情感、效果或作用。

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答案

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答案

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整理)【文体特点】访谈的概念:如果因为某个人、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这里要注意以下要点: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

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一个成功的访谈应该达到如下要求:1、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谈什么,深入、细致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

所以要做到:(1)根据目的和受众需要,选定访谈对象,确定采访方式。

(2)适当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搜集与访谈问题有关的资料,详细了解访谈对象的方方面面。

背景知识要比较充足,在访谈过程中才能左右逢源。

(3)确定采访主题,并根据主题确定访谈的具体细则。

访谈主题要明确集中,有针对性;具体细则要清楚明白,便于操作,并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灵活机动应变。

要列出访谈提纲,分类设计问题。

2、精心实施、调控好访谈过程。

访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要能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主体要根据进程的变化,因势利导,充分运用各种设问技巧,保证访谈的顺利进行和内容的拓深、拓广。

特别是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见微知著,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

结尾要作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访谈在文本上呈现为一问一答的方式,但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还可以根据情景进行创造。

一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语言上提问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回答则要视具体内容和人物性格而定。

整个进程中,都要注意访谈的各个方面。

掌握好访谈的各个细节,要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3、抓好访谈文本写作。

先要整理资料、写出访谈纪要,再作进一步加工。

访谈写作力求全面真实地记录与访谈对象的谈话内容,尊重事实真相,尊重谈话者本意。

由于访谈反映问题要有一定深度,所以需要对材料进行再加工,要适当剪裁,着力突出关键。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课件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课件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 南都记者:那么我们是否应当鼓励各地加快建设5G基站?
• 邬贺铨:我认为这不是鼓励的问题。建5G基站要按需求、按步骤,对于 5G技术需求不那么大,或没有需求的地方,不一定非要建5G基站。而且, 这也是个逐步的过程。现在看起来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建得比较多,比 较积极,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运用5G的需求。
延伸、对照。 提问技能——环绕主题、问题明确、采用不同
的语调和句式、平实的口语。
• 绵阳一诊 • 自202X年中国正式解锁5G商用后,5G成为“网红"。进入202X年,粥建设潮不断 • 涌来,各大城市纷纭计划落地5G基站。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 南都记者:您怎么看我国通讯技术的发展水平? • 邬贺铨:实际上从3G开始,中国就已经在移动通讯技术标准上有了突破。4G的时候, • 中国已经发展了自己的移动通讯产业,基本上到达和世界先进国家同步的水平。进入5G时 • 代,无论是在标准方面,还是在专利方面,又或是在产业方面,中国都走在了全球的前面。 • 南都记者: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5G技术、5G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 邬贺铨:从整个系统技术而言,我国的5G技术确实是走在世界前面,尤其在芯片设计 • 技术上面一点都不落后,甚至是领先的。但也应该看到,5(3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体系, • 我国在基础的芯片生产加工技术上,还是差得比较远。而且,在移动通讯手机的操作系统
例题解析:例题解析:中国天然气之父 ——《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戴金星院士
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 质量。你认为本访谈提问的质量如何?请就其 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
[提示] 提问的质量即提问的技能。必须结合
文本予以回答。
①紧扣主题,不枝不蔓:

《访谈》训练永恒的骄傲

《访谈》训练永恒的骄傲

问题二、访谈的基本特征是 什么?
基本特征:
针对性
专题性 典型性
问题三、提问方式有哪些?

①趣问: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②直问: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③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④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
氛。


⑤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
预习检查
问题一、什么是访谈?
问题二、访谈的基本特征是
什么? 问题三、提问方式有哪些? 问题四、提问技巧有哪些?
问题一、什么是访谈?


“访谈”主要指的是对个人或某一事件或 者某个问题,进行专题性访问的一种新闻 报道形式。 “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 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 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 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 的是人物专访。
任务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解决以下问题。
个性化阅读,个性化观点。 角度一、同情许鹿希,认为她牺牲很多。不管什 么人应该首先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再谈其他的 贡献。 角度二、邓先生的工作是伟大的,值得牺牲。邓 先生的努力是舍小我而成就大我。 角度三、许鹿希痛并幸福着,虽然她牺牲很多, 但是依然觉得邓先生所做的事情非常有价值, 这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爱。 ……
小结
答题小窍门之三:关注 访谈文本的针对性,了 解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 的关系。
任务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四、虽然邓稼先先生实现了自己 的理想,也为我们国家做了很大的贡 献,可是我始终觉得许鹿希很可怜很 痛苦。邓稼先先生的成就是建立在家 庭的痛苦 —— 特别是许鹿希的痛苦上 的,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邓 先生是不是应该对许鹿希和家人更多 一点爱和关怀呢?(6分)

实用类文本——访谈、报告、科普

实用类文本——访谈、报告、科普

一、报告的定义
二、报告的基本知识 1、基本特征——真实性、针对性、逻辑 基本特征——真实性、针对性、 ——真实性 性、典型性 基本结构——标题、前言、主体、 ——标题 2、基本结构——标题、前言、主体、结 尾 ——工作报告 3、主要分类 ——工作报告 、情况报告 、 请示报告 、调查报告 、总结报告等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 先后有序, 做到先后有序 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 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注意: 注意: 观点与数据的统一协调。 ⑴观点与数据的统一协调。 突出重点、文字简练。 ⑵突出重点、文字简练。 观点明确、概括力强。 ⑶观点明确、概括力强。 紧密围绕主题和所要说明的问题。 ⑷紧密围绕主题和所要说明的问题。 文字、数据、图表的结合使用。 ⑸文字、数据、图表的结合使用。 逻辑关系清楚。 ⑹逻辑关系清楚。
四、解题思路与规律指津
1.筛选整合访谈信息 1.筛选整合访谈信息要注意的问题 筛选整合访谈信息要注意的问题 筛选时切不可忽视记者提问中包含的信息。 ⑴筛选时切不可忽视记者提问中包含的信息。 整合时要包括“ 两方面的信息。 ⑵整合时要包括“问”和“答”两方面的信息。 2.鉴赏提问艺术 2.鉴赏提问艺术要注意的问题 鉴赏提问艺术要注意的问题 提问是否围绕中心有步骤地展开。 ⑴提问是否围绕中心有步骤地展开。 提问内容是否明确,指向清晰。 ⑵提问内容是否明确,指向清晰。 提问方式是否能根据不同情境灵活变通。 ⑶提问方式是否能根据不同情境灵活变通。 提问语气语调语言是否得宜。 ⑷提问语气语调语言是否得宜。 提问者是否善于适时简单点评对方的话, ⑸提问者是否善于适时简单点评对方的话,或适当发表 自己的理解,以引出对方进一步的阐述。 自己的理解,以引出对方进一步的阐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类文本阅读——访谈【命题角度一:把我访谈的内容和观点】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下面问题。

北岛:当代诗人、作家。

林思浩:出版人,任职于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林思浩:您的新书《城门开》写的是北京记忆,其中有没有用文字“修复”一座“被毁掉”城市的心意?北岛:与其说是用文字“修复” ,不如说是“哀悼” 。

我是即将消失的北京的最后见证人之一。

我猜想,一个1990 年出生的孩子,大概认为北京就是现在这样,天经地义,一个古城只是谣传而已。

其实根本不止北京如此。

前几年我也去过我的祖籍地绍兴,那是我头一次回老家,失望至极。

哪儿还有鲁迅笔下的那种韵味儿?就连鲁迅故居都像是仿造的。

我认为,不仅我这样的异乡人在自己故乡迷失了,所有不聋不傻的中国人也全都在自己的故乡迷失了。

林思浩:中国文化史上也有一些用回忆来复原文化名城的例子,一代文物的倾毁反而成就了文学的不朽,文学又反过来令文物增添了传奇的吸引力。

您怎样看待这种关系?北岛:我既没有让文学不朽的野心,也没有考古热情,何况北京作为城市算不上什么文物,人们至今还住在其中。

我只是希望我们从紧迫的节奏中停下来,哪怕片刻也好,反观我们的生活,看看在所谓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

写此书的另一个目的,是借助文字追溯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我生命的开始,很多想法和事都是在那时形成或被注定的。

林思浩:您在写作《城门开》时是否想过在北京这座城市和您的生活间做一区分?哪一部分更令您着迷?北岛:就我的成长经验而言,城市与人事是不可分割的,有某种镜像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我并没有刻意写城市,而所有大小事件都折射出城市的变迁。

至于哪一部分最让我着迷,细节。

正是个人的可感性细节,如同砖瓦一样,让我在纸上重建一座城市。

林思浩:光和影,味道和声音,你一开始三篇写的这些显然都是难以言传的细微之物,这些能说是悠长岁月仍留在您身上的感受吗?这种感受对您接下来写到的人物和情节发挥的作用大吗?北岛: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细节。

我在大学教散文写作时,让学生写写他们的童年,发现几乎没人会写细节。

这是非常可怕的。

没有细节就没有记忆,而细节是非常个人化的,是与人的感官紧密相连的。

正是属于个人的可感性细节,才会构成我们所说的历史的质感。

如果说写作是唤醒记忆的过程,那么首先要唤醒的是人的各种感官。

以这三篇开头,是为了让感官充分开放,甚至强化放大,这是我的记忆之城的基础。

林思浩: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您这个文字北京城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也就是说全书的篇章是怎样铺排的?北岛: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北京城的结构和汉字的结构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横平竖直、封闭性。

老北京过去叫四九城,“四”指城墙,即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九” 为内城的九个城门,与汉字的结构不谋而合。

至于全书的篇章铺排,并不是按线性时间展开的,每章都可独立成篇,自成系统,很像汉字和北京的四合院,彼此呼应,在互相勾连拼接中产生更深的意义。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自主尝试】1.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林思浩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1.示例:(1)写作目的;(2)写作与生活的关系;(3)全书的编排特点。

(意对即可)【解题策略】2.《城门开》一书前三篇为什么写光和影、味道和声音这些细微之物?2.(1)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是非常可怕的;(2)个人的可感性细节构成历史的质感;(3)让感官充分开放,甚至强化放大(或唤醒各种感官)。

(意对即可)3.《城门开》这本书的写作和编排有哪些特点?3. (1)写作:①借写北京记忆反思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迷失;②用人事来折射城市的变迁;③注重细节。

(2)编排:每篇独立又相互呼应。

(意对即可)【命题角度二:赏析访谈技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范曾与杨澜的对话杨澜(以下简称“ Y”):很多人非常想找到您画风中发生了哪些改变,就从这里面现有的几幅画里来看,我觉得,您的画比过去更简约了,而且人物的表情和传达出来的神韵,不像过去那种非常张扬的,现在有了一点沉静、沉淀的味道在里面。

您是非常自觉地、主动地去改变风格,还是说这只是自然而然的一种流露?范曾(以下简称“ F”):艺术家都是当局者迷,自己到底什么面貌,这个可能你们旁观的人看得更清楚。

你们已间隔了好多年没看我现在的作品。

因此你们可能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可是就我个人来讲,并不着意地去追求这种风格的变化。

不在形式上花很多的脑筋去琢磨,而是自己在整个的创作时间里,抒发心灵过程里的一种不自觉的流露。

(如今在西方.人们对于如何欣赏中国画还有点摸不着门道。

有人认为这与中国画,特别是中国人物画本身缺乏透视和光影的变化的局限性有关,那么范曾本人又怎么看呢?)F :其实中国画是在一个二维的平面上表现纵深的三维空间。

仅仅是语言和西方不一样。

西方可以用光、色,我们用线条。

中国画家在画画的时候,他是有种情绪的,有感而发的,激动的。

他这种情绪使他的用笔有种速度,有种气势,有种派头,而这种东西却是有时间的因素在里面。

所谓至高的中国画,不仅有三维空间,还有一种四维的运动感,一种时间的感觉。

这种感觉我认为就是西方绘画所达不到的。

Y :我们今天一直在考虑能不能够借鉴西方的东西,然后来一个中西和璧。

于是在很多手法上、技巧上,也作了很多的借鉴,您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自己的看法?F :我看到一些提倡熔东西方为一炉的这些作品,大体上是一种皮毛外向的一种物理性的组合,而并没有达到一个化学的组合。

如果仅仅是皮毛外向的那种学习和临摹的话,中国人学西方人不行,外国人学中国人也不行。

中国画现在有些人提倡吸收西洋的东西. 没有在艺术本可是它质跟内核上思考,因此就难免人为•庄子书里面所谈到的“邯郸学步”Y:所以您觉得中国的国画要想取得更大的前途,实际上应该拉开和西方绘画的距离,而不是缩短这样的距离。

要建立一个非常独特的具有自己风格的这种艺术,才能够有生存的一个空间。

F :对。

一个有强大文化的民族,它是不容易消失的。

你比方清朝入关以后,它建立了二百七十年江山.可是它最可悲的一点,连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全没有了。

这是为什么?因为汉族文化强大。

Y:有一些人说您比较恃才自傲,不知道您自己怎么看的?F :也就是说我狂。

其实能做到狂。

是对我的一种表扬。

做到狂这是很不容易的•李太白讲:“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

”蒲松龄也讲:“遄飞逸性,狂固难辞。

”这样的人才够称上狂,我觉得我还得进一步提高。

Y:作为一个画家•您觉得二^一世纪中国画的前景在哪里?F :中国画能够前进,并不要借助外力,不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定要用西化的方法来改造中国画。

或者中国人一定要在皮毛外向上学习西方的东西。

我觉得从民族自身的优秀文化里吸取那些最精华的东西. 它所带给文艺创作的可以讲是功德无量。

从刘勰《文心雕龙》到近代的像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它最重要的部分还是强调一个以真为美的原则。

中国的绘画又应该是文学的,因为中国的文学在中国古典的文艺传统里达到一个最高的境界,所以一切画论都受文论的影响。

还有,中国画一定要强调它是书法的,如果没有雄厚的书法基础,你很难画出一张优秀的中国画。

那么。

哲学、文学、书法我们都可以在古典中复归的精神这个总原则之下,吸取最优秀的东西。

1请简要概括范曾关于中国绘画艺术有哪些主要观点。

(4分)1、中国画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表现纵深的三维空间(或者答”中国画用线条来表现,西方用光、色”也对); 至高的中国画,有一种四维的运动感,一种时间的感觉;中国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要轻易借鉴西方艺术;本着以真为美的原则,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中国画应该吸收其他门类艺术里的东西。

注:学生的答案只要表述的意思对即可;答岀四点即可得满分4分;【自主尝试】2、简要分析杨澜在这篇访淡中的提问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4分)2、(1)特点:针对性强,非常熟悉采访对象的情况,围绕绘画和人物的特点进行提问;(1分)提问中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启发性强;(1分)提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1分)注:每条I分,满分3分。

如学生答岀其它特点,可酌情给分。

【解题策略】3、有些人认为范曾“恃才自傲”;范曾说“其实能做到狂,是对我的一种表扬” ,又说“我觉得我还得进一步提高”。

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狂” ?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2)作用:有针对的提问,拉近了自己与被采访对象间的距离,使访谈能够顺利进行。

或:针对受众群体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能吸引观众。

(1分)注:能够结合特点具体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得1分。

3、(1)范曾认为,艺术家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和成就,才有“狂”的资本;(2)这是艺术家有艺术个性的表现。

(3)“我觉得我还得进一步提高”,说明范增对艺术的追求无止境,要求自己更高更严。

注:答岀一点得2分,三点6分;如有其他答案,并能自圆其说,也应照常给分;回答要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强化训练】一、(2014年广州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一场跨越将近400年的对话——专访《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作者潘伟明代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古代技术百科全书”。

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潘伟以《天工开物》为线索,遍访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现场,编著《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一书。

该书以大量的田野调查图文,融合历史考证与现实考察,展示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状况,一经出版便广受各方关注。

下面是南方网对《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作者潘伟的专访。

主持人:在现今的工业化时代,您是如何产生编写这本《天工开物古今图说》的念头呢?潘伟:写这本书一开始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

80年代初期我在一个旧书摊里发现了一本《天工开物》的上集,是清华大学机械厂工人理论小组注释的,也没认真看,只是看插图,当时是学美术,觉得里面木刻版的白描很有趣,我就在书摊里买了回来。

后来我偶尔发现我拍的一些照片跟《天工开物》的一些插图很相似,我才很认真地看这本书,就想能不能用现在的图片和文字和宋应星展开一场跨越将近400 年的对话,所以这个想法应该是十年前就有了。

主持人:潘老师,其实您是十年磨一剑。

您所有的闲余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吗?潘伟:几乎是的,但也不辛苦,因为做得好玩,不紧不慢的。

按照现在的条件,比如一个出版社,找5 个摄影师分布在全国各地,然后找两个写手一编就行了,一年可以做好。

但是没有味道,因为几百年、上千年的生产方式不可能短时间拍好并考察明白。

虽然能编出来,但做不到这样的书。

主持人:我们看到书中所提及的工具和手艺有一部分是现在仍在使用的,一部分就已经进了博物馆或成了陈列品。

您在选取写作素材时有没有一定的标准?潘伟:我的标准是:必须还用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我是把那些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从明代400 年前拉回到当代做一个物证,所以必须在生产现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