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范文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4e778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4.png)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不良资产证券化(Non-Performing Loan Securitization,简称NPLs Securitization)已成为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经营绩效的重要手段。
不良资产证券化通过将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资产重组、信用增级等操作,将其转化为可在金融市场上销售的证券,为银行提供了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结构的新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如逾期贷款、坏账等)进行资产重组、信用增级等操作,以证券的形式发行,从而将不良资产转化为可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金融产品。
不良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现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重要金融创新工具。
在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经营绩效的重要手段。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一)优化资产结构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帮助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降低不良贷款率。
通过将不良贷款进行资产重组、信用增级等操作,银行可以将不良资产转化为可在金融市场上销售的证券,从而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质量。
此外,通过证券化过程,银行还能获得新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二)提高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一方面,通过将不良贷款转化为证券,银行可以释放出更多的资本空间,提高资本充足率;另一方面,证券化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可以用于补充银行的资本金,进一步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三)拓宽业务范围不良资产证券化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拓宽业务范围的机会。
通过参与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银行可以与投资者、评级机构、律师事务所以及金融机构等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拓展业务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理解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4f9363c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e.png)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资产所有者将部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组合,使得这些资产具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再经过提高信用,从而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流动的证券的一项技术和过程。
具体来说,不良资产证券化包括不良贷款、准履约贷款、重组贷款、不良债券和抵债资产的证券化。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商业银行资产流动不足、资本充足率低等问题,通过加快批量处置不良资产,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与效益。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条件包括: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有相对稳定的现金回流;现金的回流分布在整个证券的存续期内;不良资产足够分散;资产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不良资产具有标准化、高质量的合同条款。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取决于各国对解决银行系统风险的迫切程度和政府支持力度。
在经历了金融或银行业危机的国家或地区(尤其是亚洲地区),不良资产处置的需要成为推动当地资产证券化市场及其制度建设的主要动力。
此外,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阶段性的发起主体。
初期以政府支持的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发起为主,如美国的RTC、韩国的KAMCO、日本的RCCJ、泰国的FSRA,但这类机构具有阶段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金融专家。
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缺陷及策略
![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缺陷及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90884d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5.png)
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缺陷及策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发展,商业银行持有的不良资产也逐渐增多,不良资产“堆积”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的有效利用,加大了银行资金的风险和成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采取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不良资产转化成证券进行销售或交易,以获取流动性资金,缓解资金压力,降低成本风险。
但是,在实践中,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也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将就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1.不良资产标的选择不合理商业银行在选择不良资产标的时,应该注重基础资产的质量、流动性和评估公正性,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在标的选择上,更多的是考虑标的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和政策环境,忽视了基础资产质量的重要性。
这种选择方式可能会导致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因素加大。
2.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机制存在不足商业银行在进行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缺乏一个全面、科学的不良资产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在面对不良资产时,没有严格的风险评估、收益分析和资产调整的方法,导致了金融市场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缺乏理性评估,并且向投资者传递出不确定的信息。
3.信用评级机制不健全信用评级是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关键环节,商业银行应该对不良资产进行评级,以便不良资产可以更好地被市场认可。
但是,当前我国信用评级机制不健全,信用评级机构评级标准不严格,评级时经常出现“套牌”现象,使得评级成绩缺乏可信度,阻碍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二、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缺陷的解决策略1.加强不良资产标的的自身质量管理商业银行在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时,应加强不良资产标的的自身质量管理,提高基础资产的质量、流动性和评估公正性。
可以通过加强资产评估、标准化风险评估与定价、完善不良资产交易市场等手段,提高不良资产质量及流动性,有效降低证券化风险。
2.建立全面、科学的不良资产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在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应该建立全面、科学的不良资产管理机制,做到投入产出核算、分类计量、监控和分析等全方位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33b9d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3.png)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现状及对策研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逐年增加,不良资产处置压力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开始采取不良资产证券化这一手段来处置不良资产,既能实现不良资产的快速变现,又能降低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证券化产品种类丰富。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种类逐渐多样化,包括资产支持证券、专项用途车贷证券、信用卡账单票据和不良债权收益权等。
2.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已经达到521.17亿元,同比增长37.41%。
3. 行业竞争激烈。
随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家银行加强了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挑战,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需要对证券化产品设定严格的风控标准和审查程序,加强对发行人和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可变现性的评估,防止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中的风险。
2. 加强产品创新。
商业银行需要创新证券化产品的种类,提高证券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
3. 加强信息披露。
商业银行需要及时、准确地向市场披露证券化产品的相关信息,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充分、准确、及时的信息。
4. 加强合规管理。
商业银行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操作,加强自身合规管理水平,确保证券化产品发行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afd3710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f.png)
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不良资产打包成证券,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交易的一种金融工具。
不良资产是指那些已经逾期或者无法偿还的贷款、债券、票据等金融资产。
在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的情况下,不良资产的数量会急剧增加,这时候银行和金融机构需要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来转移风险,以减少自身的损失。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流程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选择不良资产,这个过程需要银行和金融机构对不良资产进行筛选和评估,选择出符合要求的资产;其次是将这些资产打包成证券,这个过程需要对不良资产进行信用评级,以确定证券的风险等级;第三步是发行证券,这个过程需要在证券市场上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最后是交易和管理,这个过程需要对证券进行交易和管理,包括收益分配、风险管理等。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好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帮助银行和金融机构转移风险,减少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新的投资选择,通过购买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来获取收益。
但是不良资产证券化也存在一些风险和缺陷,比如信用评级不准确、信息披露不足等问题。
总之,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在使用不良资产证券化时,需要注意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等问题,以确保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稳定。
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流程
![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60c9d1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9.png)
一、不良资产ABS概念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工具,它通过将不良资产(即流动性不足但未来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进行打包、分离,并将其转移给特殊目的载体(SPV)来实现风险分离。
SPV会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并以未来现金流偿付证券的本息。
这种证券化的方式有助于不良资产的盘活处置,并能够分散和降低风险。
二、交易模式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有效的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在金融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该业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是银行、AMC等机构挑选并打包不良资产,组建不良资产池;其次是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尽调和风险评估,为证券定价提供基础;第三步是将打包的不良资产设立为信托资产,实现风险隔离;第四步是对信托资产进行优化和重组,必要时请求第三方金融机构增信和流动性支持;第五步是聘请资产服务商负责不良资产的催收、诉讼等工作,并聘请资金保管机构管理现金流;第六步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募集的资金支付给原始权益人;最后是受托人继续管理标的证券的基础不良资产池,请求原始权益人替换不良资产,到期或符合特定条件时对资产进行清算和处置。
该业务具有底层基础资产种类多、风险分散化、价值投资性等特点。
三、业务特点一、资产类型多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包括信用卡、个人住房贷款和对公贷款等类型。
这些组成资产池可以多样化,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
二、风险分散化资产证券化有利于风险转移和分散,发起人、受托人、市场投资者共同承担风险。
这种分散化降低了单一机构的风险敞口,增加了整体风险的分散程度。
三、价值投资性银行和AMC主导证券化过程,担任原始权益人和资产服务商等重要角色。
资产证券化有长信用链条,减少了道德风险,更好地反映应有价值。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5c6821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f.png)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不良资产证券化(Non-performing Loan Securitization,简称NPLs Securitization)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
这一过程不仅优化了银行的资产结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风险。
本文将深入研究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旨在揭示其潜在风险和机会,并为银行风险管理者提供参考建议。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与流程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银行的不良贷款(NPLs)通过特殊目的机构(SPV)进行组合、评级、定价和发行证券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资产池构建、信用评级、证券发行和后续管理。
通过这一过程,银行可以有效地转移和分散不良资产的风险,提高资本充足率,优化资产负债表。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一)积极影响1. 优化资产结构: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有效地将不良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移除,从而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
2. 降低信用风险:通过将不良资产打包成证券并出售给投资者,银行可以有效地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
(二)消极影响1. 市场风险:如果证券发行不当或市场环境恶化,可能会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影响证券价格和流动性,给银行带来市场风险。
2. 操作风险:如果银行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当或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可能会引发操作风险,损害银行的声誉。
四、实证研究与分析本部分将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具体影响。
我们将选取一定数量的商业银行作为样本,分析其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规模、结构、风险特征等数据,探讨其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们还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浅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浅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https://img.taocdn.com/s3/m/5ca0472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c.png)
浅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将自身的不良资产(包
括不良贷款、呆账、坏账等)通过发行证券化产品的方式转移给投
资人,同时为投资人提供回报。
该方式有助于商业银行有效清理不
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和坏账的风险,提高银行自身的资产质量。
同时,该方式也提供给投资人一种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选择。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发行
证券化债券的方式,将不良贷款等资产进行打包,形成证券化产品;另一种是通过发行不良资产管理计划(NPLs Management Plan)的
方式,将不良资产进行大规模的转移。
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 购买代价:投资人需要根据不良资产的质量和风险承担一定
的购买代价,同时需要考虑证券化产品的收益率和期限等。
2. 回收期限:商业银行会规定证券化产品的回收期限,投资人
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回收本金和收益。
3. 投资风险:不良资产证券化虽然提供了一种低风险、高收益
的投资方式,但投资人仍需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
在购买证券化产
品前,投资人需要仔细分析不良资产的质量和风险,评估自身的风
险承受能力。
4. 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在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时需要遵守监管
要求,如投资人的准入门槛、证券化产品的披露和评级要求等。
总的来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既能够帮助商业银行降低
风险和提高资产质量,又能够为投资人提供一种低风险、高收益的
投资选择。
但投资人需要在购买证券化产品前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投资分析,同时需要了解监管要求,以避免不良风险。
图解“不良资产证券化”
![图解“不良资产证券化”](https://img.taocdn.com/s3/m/6116604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9.png)
图解“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债权化(Non-Performed Assets n)是将不良资产证券化,包括不良贷款(NPL)、准履约贷款(SPL)、重组贷款、不良债券和抵债资产的证券化。
要理解不良资产证券化,首先要了解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解释。
在一个村庄里,XXX有1000只鸡,每天通过卖鸡蛋,能挣到1000块现金。
XXX想扩大生意,但是没有抵押物去银行贷款。
于是,XXX提议给XXX15万,但是未来6个月的收益都归XXX所有。
XXX找到他在邻村的亲戚,让他们一次性投资这个项目,每个月返本金和利息。
XXX用老吴的养鸡卖鸡蛋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资产支持证券(Asseted-Backed Security,简称ABS)的基础资产。
XXX作为外部增信,他的儿子作为劣后级,XXX自己投资的一万块作为内部增信,亲戚们的收益保证书作为优先级。
这个养鸡卖鸡蛋证券化的结构可以用一个图来说明。
了解资产证券化后,就可以理解不良资产证券化。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是不良资产,外部增信可以是担保或保险,劣后级可以是资产管理公司,优先级可以是银行或投资者。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目的是将不良资产转化为有价证券,以便投资者购买,从而帮助银行清理不良资产。
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获得高收益。
但是,不良资产证券化也存在一些风险,如基础资产质量不佳、外部增信不足、劣后级风险高等。
因此,投资者在购买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时需要注意风险控制。
资产证券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降低借贷门槛、灵活性和流动性方面。
传统的融资方式需要借款人提供抵押物作为还款保证,但对于中小微型企业来说,他们通常没有足够的抵押物。
资产证券化则是通过未来能够获得的收入作为保证来获得融资。
资产证券化的灵活性表现在其可以将未来的收入转化为现金流。
基础资产包括商铺未来几年应收租金、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头几年应收的处理费、高速公路未来几年通行费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证券化的形式来获得融资。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https://img.taocdn.com/s3/m/601a478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d.png)
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后,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收回本 金和利息。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贷款, 就会形成不良资产。为了降低风险和提高资产流动性,商业 银行通常会选择将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风险分散
通过将不良资产转化为证券,分 散了商业银行的风险,降低了单
一资产的风险敞口。
挑战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面临的挑战 主要包括市场接受度、信用评级、法 律和监管等方面的问题。
05
案例分析
国际案例:美国RTC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
背景介绍
01
RTC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设立的一个超级贷款
机构,专门处理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等不良资产。
运作模式
02 RTC通过打包、评级、销售等方式,将不良资产转化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与类型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较大,类型多样,包括贷款、投资、应收款等。
不良资产成因
不良资产的成因主要涉及经济环境、银行内部管理、借款人信用等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不 良资产的形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1 2 3
起步阶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初期主 要是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行试点。
资产组合
将挑选出的不良资产进行组合,形成一个资产池。这样可以降低单 一资产的风险,提高资产池的整体信用等级。
信用评级
对资产池中的每一项资产进行信用评级,以评估其信用风险和现金 流的稳定性。
交易结构的设立
确定交易结构
商业银行需要与证券化服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投资者等各方协 商,确定最终的交易结构。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 券化
不良资产证券化及其运作流程解析
![不良资产证券化及其运作流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2df523ba0d4a7303763a93.png)
不良资产证券化及其运作流程解析一、不良资产证券化内涵的界定是指将一组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进行重新的组合,使该组资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产生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在对其进行信用增级后,将未来现金流的收益权利转变为市场上流通的权证,这样的一个过程被称为资产证券化。
他的实质是发起人把其持有的各种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分类整理为一批批资产组合出售给特殊机构,再由特殊机构把买下的金融资产作为担保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ss basedsecurities),收回购买资金。
二、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是由银行承担风险的到期未收回或预计难以收回的贷款本金和利息。
按商业银行风险分类讲,是指风险分类为次级、可疑、损失类的信贷资产。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并非没有价值,只是价值低十合同约定的金额。
目前来看,商业银行的贷款抵押担保较为充足,贬值的幅度也不会太大。
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从不良贷款中抽取部分组合组成资产池,将其出售给SPV,资产池内贷款组合预计可产生相对稳定的现金流,SPV通过信用增级将其定价发售给投资者,成为可在市场上流通的证券,从证券持有者享受未来现金流的所有权。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融资方式,但与股票和一般债券不同,它不是对某一经营实体的权利要求,而是对特定资产池所产生现金流或剩余权利的要求,因为它是建立在存量资产之上的资产信用融资,其权益偿付的来源是锁定的、客观的资产及其产生的现金流,其信用等级仅取决十这组特定的资产,与发起人的信用无关。
五、不良资产证券化条件及特点条件:不良资产证券化有一个重要前提,必须在未来一段时期能产生相对稳定的现金流,以保证投资人的权益。
因此,拟证券化的资产要符合下列条件。
1、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有相对稳定的现金回流这是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基础。
不良资产虽然已经出现违约,但是仍然可以通过催收、诉讼、拍卖重组等方式进行回收,维持相对稳定的现金流。
我国商业银行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实践已经证明不良资产的潜在价值。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72e47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32.png)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复杂化,不良资产证券化(Non-performing Loan Securitization,简称NPLs Securitization)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已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
然而,这一过程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以期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具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通过证券化处理不良资产,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风险,优化资产结构;另一方面,如果不当操作,可能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因此,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与流程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将银行的不良资产(如逾期贷款、呆账等)打包成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信用增级等手段,将资产池转化为可在金融市场上销售的证券。
这一过程涉及资产的评估、组合、发行、交易等多个环节。
四、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具体影响(一)降低资产负债表风险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将不良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移除,从而降低资产负债表风险。
这有助于改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二)增加信用风险然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如果银行对资产池的评估和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信用风险的增加。
例如,银行可能会过度依赖外部评级机构,而忽视对资产池的内部评估和管理,从而增加信用风险。
(三)加大市场风险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定价和交易受到市场利率、信用评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市场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可能会对银行造成损失。
(四)提高操作风险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参与方,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操作失误或管理不善,都可能引发操作风险。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f2bd0e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d.png)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化解银行风险,提高资产质量,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成为了重要的解决方案。
本案例以某大型商业银行为例,介绍了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流程、资产选择与评估、信用增级措施、证券结构设计、销售与发行以及后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操作流程1.资产筛选:银行根据自身需要,从庞大的贷款组合中筛选出适合进行证券化的不良资产。
2.尽职调查:对筛选出的资产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核实各项数据和信息。
3.资产评估: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对不良资产进行价值评估。
4.信用增级:采取必要的信用增级措施,提高证券的信用等级。
5.证券结构设计:根据资产特性和市场需求,设计出合适的证券结构。
6.销售与发行:通过证券承销商将证券销售给投资者。
7.后期管理:对证券化后的不良资产进行持续监控和管理。
三、资产选择与评估在资产选择方面,银行通常会选择那些具有一定回收率、较为集中的不良贷款组合,以确保资产池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在评估过程中,评估机构将综合考虑资产的清偿能力、抵押物价值等因素,为每笔不良资产确定一个合理的评估价值。
四、信用增级措施为了提高证券的信用等级,吸引更多投资者,银行通常会采取一系列信用增级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储备金制度、第三方担保、信用触发机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银行能够降低投资者的风险,提高证券的信用评级。
五、证券结构设计证券结构设计是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关键环节。
银行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和投资者需求,设计出合理的证券结构。
这包括确定证券的发行规模、期限、利率、支付方式等要素,以及选择合适的交易结构和证券类型(如优先级、次级等)。
此外,银行还需要考虑如何设置合适的赎回条款和提前偿还条款,以满足投资者对风险和回报的需求。
六、销售与发行销售与发行是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银行通常会与证券承销商合作,通过其销售渠道将证券销售给投资者。
在此过程中,银行需要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向投资者充分展示证券的投资价值和风险状况,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和购买意愿。
浅析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浅析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https://img.taocdn.com/s3/m/6ae6565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00.png)
浅析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最重大的金融创新,对于世界金融市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也只是进行了一些试点工作,大家都对它了解认识得比较少。
那么资产证券化是什么?它在中国应用有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又有什么对策呢?本文做了一些浅析。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评级;道德风险20世纪80年代,资产证券化发端于美国,是世界金融领域近三十年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工具。
在很长一段时间,华尔街都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只要资产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将它证券化。
”相对而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起步较晚,2005年之前,这一产品的推进仍然极为迟缓。
2005年,随着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资产证券化试点地位的确立以及之前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各家金融机构积极准备尝试,我国的证券化市场迈开了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一步。
就在各国纷纷尝试资产证券化的时候,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了,次贷危机不仅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大大延缓了中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也在2009年开始一度陷入沉寂。
直到2012年,监管部门开始新一轮的资产证券化的试点。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资产证券化是将一组流动性较差的贷款或者其他债务工具进行一系列的组合,将之包装,使该组资产在可预见的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保持相对稳定,在此基础上配以相应的信用增级,将该组资产的预期现金流的收益权转变为可在金融市场上流动,信用等级提高的债券证券的技术和过程。
具体来说,就是发起人把其持有的不能变现的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分类整理,一批批资产组合转移给特殊目的载体以该组资产作为担保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收归购买资金的一个技术和过程。
二、资产证券化相比传统处置方式的优势资产证券化并非以资产优良为前提,而是以卖方投资者是否能达到利益的平衡为前提。
传统处置方式需要银行一对一地和债务企业交清,回收时间长且不确定性大,收回金额取决于回收力度,企业意愿和能力,还需要将转化后资产再次处置变现,其实际回收现金取决于再次变现时机和市场环境。
一文读懂不良资产证券化操作和推进要点
![一文读懂不良资产证券化操作和推进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70aead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8.png)
一文读懂不良资产证券化操作和推进要点不良资产证券化(Non-Performing Loan Securitization,简称NPLs)是指将银行的不良资产(也称为坏账)打包成证券,通过发行和交易这些证券来转移不良资产的风险和负债责任的一种金融业务方式。
不良资产证券化操作是一项复杂的金融工程,旨在提高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质量,增强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抵抗能力,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以下是不良资产证券化操作的推进要点:1.资产筛选和定价:在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操作之前,银行需要对不良资产进行筛选和定价。
筛选不良资产的条件包括资产的风险特征和收益潜力等,定价则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回收能力和赔偿原则等因素进行。
2.资产打包和转移:银行将筛选出的不良资产打包成证券,通过转让给专门的金融机构或投资者来实现资产的转移。
这种转移可以是出售、转让或出租等方式进行。
3.证券发行和交易:专门的金融机构或投资者会将不良资产证券化后的证券进行发行和交易。
发行证券的方式包括公开招标、私募发行等,交易证券的方式可通过交易所、场外交易等进行。
这样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灵活的投资方式,并为市场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品种。
4.资产管理和回收:专门的金融机构或投资者在购买不良资产证券后,需要进行资产管理和回收工作。
资产管理包括对不良资产进行清理和处置等,回收则是指通过收取抵押品、追回债权等方式对不良资产进行收回。
5.监管和风险控制:在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操作中,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资产筛选、证券发行和交易等环节的监管,确保操作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银行和投资者也需要加强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减少不良资产证券化操作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6.市场培育和规范建设:不良资产证券化操作需要一个健康、活跃的金融市场进行发展。
因此,需要通过市场培育和规范建设来提高市场的流动性、透明度和公平性,为不良资产证券化操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总之,不良资产证券化操作是一种通过将不良资产转移给专门的金融机构或投资者来降低银行风险和负债责任的金融手段。
图解“不良资产证券化”
![图解“不良资产证券化”](https://img.taocdn.com/s3/m/3d87af717e21af45b307a8df.png)
图解“不良资产债权化”不良资产债权化(Non-Performed Assets Securitization),即是不良的资产来证券化,包括不良贷款(NPL)、准履约贷款(SPL)、重组贷款、不良债券和抵债资产的证券化。
想搞懂不良资产证券化,就得先搞懂资产证券化。
一、资产证券化照搬理论,不如举个通俗的例子,讲个故事,说明一下什么是资产支持证券以及在实务中如何应用。
村里老吴有1000只鸡,每天通过卖鸡蛋,能挣到1000块现金。
这时候,老吴想扩大生意,买辆货车,能去城里卖,但买车需要15万。
去银行借,老吴没有值钱的抵押物,正发愁借不到钱。
隔壁老李觉得这个生意很红火,于是老李想了个主意。
他跟老吴说,“你一天能挣1000,一个月就能挣3万,这样吧,我一次性给你15万,但是你未来6个月的收益,也就是收上来的现金,都归我。
”其实老李也没钱,他找到了他在邻村的好几个亲戚,说我给你们找了一个投资项目,你们一次性投资,我每个月能返本金和利息。
亲戚们表示很担心,怕老李骗他们,于是问他,“怎么能保证还钱呢?”老李就说,“我们村老吴养了好多鸡,他跟我签了合约,每个月赚的钱会给我,再说了老吴有个儿子在大城市打工,你们也知道啊,每个月挣的钱还往家里打,老吴肯定是赖不掉的,他想赖,可以找他儿子啊。
”亲戚们还是很担心,万一卖鸡蛋不赚钱了咋办。
这时候,老李让老吴出来作保证,老吴说,“你们的投资额,我也认购一万,要是赔钱了,先从我这赔,优先保证还上你们的钱。
”老李筹到了钱,给亲戚们都写好了按月付收益的保证书。
老吴欣喜接过了15万,高兴地买车去了,生意一天天红火下去,赚到的钱每月打给老李,老李又把钱转给拿了保证书的人,当然自己最后肯定有结余,也给自己留了一点。
简单用一个图说明这个养鸡卖鸡蛋证券化的结构: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在于:● 降低借贷门槛:银行要借钱,首先借款人要证明自己有能力还钱。
要靠抵押来证明自己还得上钱,比如拿房子、设备抵押,或者是拿公司股票质押,证明起码自己在还不了钱的时候大不了可以卖房卖车。
《2024年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范文
![《2024年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249dd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0b.png)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不良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商业银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不仅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处理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还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研究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具体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银行界和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学者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日益增多。
研究表明,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提高资产质量,优化资本结构,从而提升银行的经营绩效。
此外,证券化还能帮助银行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然而,也有学者指出,不当的证券化操作可能引发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银行的长期稳健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与运作机制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银行的不良资产(如贷款、抵押品等)打包成证券,通过在市场上发行这些证券来筹集资金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资产池的构建、信用增级、评级、发行等多个环节。
通过证券化,银行可以将不良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较强的证券,从而有效地处理和盘活这些资产。
四、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一)降低信贷风险,提高资产质量通过将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处理,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降低信贷风险。
证券化过程中,银行将不良资产转移给投资者,由投资者承担相应的风险。
这不仅可以减轻银行的信贷压力,还可以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从而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
(二)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商业银行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
通过发行证券筹集资金,银行可以增加其核心资本,降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
这有助于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
(三)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以建设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以建设银行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205b51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5.png)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以建设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不良资产选择:商业银行选择一些违约率较高、难以催收的
不良贷款进行证券化。
不良资产可以是个人信用卡、个人贷款、企
业贷款等。
2. 资产打包:选择的不良资产进行打包,使其总价值符合证券
化的最低要求。
3. 资产评级:为资产打包进行评级,通常由评级机构负责评级。
4. 设立专门子公司:设立专门的子公司进行发行证券化产品,
进行贷款转让、券商承销等业务。
5. 发行证券化产品:将资产打包后的债券分成不同的等级,分
别出售给投资者。
通常包括优先级、次优先级、普通级等不同等级
的债券。
6. 资产转移: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出售给设立的子公司,由子
公司进行证券化产品的发行。
以建设银行为例,其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如下:
1. 不良资产选择:建设银行选择的不良资产包括中小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等。
2. 资产打包:将不良资产按一定比例进行打包,生成不良资产
管理计划。
3. 资产评级:由评级机构对不良资产管理计划进行评级,并对
每个债券进行等级划分。
4. 起草发行计划:由建设银行起草发行计划,并委托信托公司进行托管及机构配售。
5. 发行证券化产品:该产品被分为优先级(A级)、次优先级(B级)、普通级(C级)等不同等级,通过公募、私募及委托销售等方式实现发行。
6. 资产转移:建设银行将出售资产,出售价格取决于市场价格和产品等级,并将收益用于下一轮资产证券化计划。
不良资产证券化(一):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什么意思
![不良资产证券化(一):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ce1344c476a20029bd642dad.png)
目前,由于很多国家受到银行体系坏账的困扰,所以导致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其实,不良资产证券化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是不良资产走向市场的必然存在,下面,笔者就为大家重申下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什么意思,它的定义是什么?不良资产证券化百度百科的定义为:就其含义而言,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资产拥有者将一部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经过一定的组合,使这组资产具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再经过提高信用,从而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流动的证券的一项技术和过程。
那么,不良资产证券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从很多方面而言,不良资产的处置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而在银行处理坏账和不良资产违约损失相差不多时,银行希望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来回收资产的贷款本金,将大量不良资产贷款通过这种方式转化为众多资产着的债券,从而增加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也能更多的分散整个行业的金融风险。
今年年初,《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的“出炉”,也将意味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正式实施,当然,前期情况下,只挑选了少数大型管理公司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而且额度并不是很大。
相信通过笔者的介绍,大家一定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什么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可是,不良资产证券化既然是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一种手段,那么它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隐患,这就为操作不良资产证券化带来阻碍,下面是笔者认为操作此过程中需要的注意事项。
1、全面调查,规避风险。
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普通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相对来说更为复杂,对于不良资产来说调查要更全面和规范,不良资产贷款项目相当复杂,对于借款人一定要全面的调查,规避风险。
2、保持资金池现金流稳定性。
资金池的难以预测性,这就导致了很多现金流的不稳定性,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资金池的整体质量,选择信用等级高的贷款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只是因为债务负担过重而导致的财政问题,而且资金池内基础的资产笔数要够多,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中和损失情况,使内部现金流保持稳定性。
3、对贷款服务机构更高要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关系的解析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关系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c8ad5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e.png)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关系的解析1. 引言1.1 什么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将其不良资产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打包成证券化产品,然后通过发行这些产品,将这些不良资产转移给投资者的一种金融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将不良资产转化为证券化产品,实现资产证券化,从而实现不良资产的去化和资金回笼,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减少自身的风险敞口,提高资产质量,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质是将不良资产集中化、规模化,提高不良资产的流动性,并最终实现不良资产的市场价值最大化。
通过这种方式,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处理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资产对银行的不良影响,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1.2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背景和意义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商业银行通过将不良资产打包成证券,并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交易的一种金融手段。
不良资产通常包括逾期贷款、呆账和资产负债表中不良的资产等。
在不良资产证券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转化为证券,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将其风险分享给投资者,从而减轻其自身的风险压力。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背景主要源于商业银行为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同时降低风险敞口,从而提高信贷的承受能力。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有效处置不良资产,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获得短期资金支持,降低资金成本,扩大信贷业务规模,增加经营收入。
不良资产证券化还可以提高市场透明度,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不良资产证券化在商业银行资产重组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正文2.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关系解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关系解析是指商业银行在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关系。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打包成证券化产品进行转让的一种金融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效率,降低不良资产带来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摘要:资产证券化作为一个新兴的金融工具,是近些年金融行业比较重大的改革,使整个银行业一直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
它主要指的是由于一些缺乏流动性的资金导致银行亏损,一些资金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回,甚至是一些资金出去之后很难在收回来。
对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在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极其衍生工具应用十分广泛,并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渠道,使传统意义上的银行面临越来银行资产证券化是一些人借助不良资产为支撑来发行证券,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不良的资产能不能作为担保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除此之外,银行对于贷款的担保往往有着自己的制度,所以一些不良资产的应用会使我们的制度显现出相应的漏洞。
本文深刻分析和解剖了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相应的意见。
关键词:银行不良资产证券Summary: Asset securitization as an emerging financial instruments, in recent years, the major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so that the entire banking industry has maintained steady and rapid development. It is due to some lack of liquidity of funds led to bank losses, some of the funds it is difficult to recover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even after some funds out difficult to come back. Derivative applications for these factors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sset securitization extremely very extensive, and still has a broad space for development. Asset securitization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are manifold. On one hand, the increase in asset securitization channels of corporate finance, banks are facing more and securitization of bank assets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of some people with the non-performing assets to issue securities supported, this problem involves the non-performing assets can not be used as guarantee so a series of problems; addition, bank guarantees for loans tend to have their own system, so the application of some of the non-performing assets will make our system showing vulnerability. Thisarticle is a profound analysis and anatomic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of the securitization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banks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and the views.Keywords: banks' bad assets securities1、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以及程序1.1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 )主要指的是银行将会把持有的流动性较差,但是未来可以作为收入的应收账款、以及一些不良的贷款等不良的资金收集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资金池,并且通过合理科学的安排,对资金池的的资金进行重置,将这部分资金转化为可以销售和看得见的证券,从而可以达到加快资金回笼的目的。
1.2资产证券化的一般程序资产证券化也是有一定的程序的,一般而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程序如下:↓↓↓↓2、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组建资金池 设立特设机构资产权属让渡 将资金转为证券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经济化社会,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一些贷款的处理,我国银行对于一些不良资产(债转股、抵押贷款、债务重新组合、债权转移等等)的处理主要还是看债务人的一些具体的情况和国家的相应的政策而处置,导致资金回笼十分的少,银行在整个债务方面显得十分的被动,从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
但是将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经被动变为主动,为银行的资金回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下面是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银行不良资产市场现状:截止2009年末约15800亿,其中农行约8500亿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不良贷款余额24% 18% 14% 13% 12.8%12.7%12.1%不良贷款率25% 17% 13.4%12.6%12.2%12% 11.8%从上面的图表我们也可以隐约的看得出从2003年到2009年整体的不良贷款余额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不良贷款率也是随着不良贷款余额的减少而下降,这些足以说明银行不良资产发展的现状,但是不难看出每年银行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难以收回,所以我们还可以断定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但是国家对于银行资产证券化也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和采取了一定的措施确保银行的发展。
我国应经在2005年3月份正式批准了信贷资产即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计划分两批进行实验,第一批是国开行和建行,制定了150亿的试用金额;在2007年进行了第二批的测试,总共有8家银行参与,国家将信贷额度拓展为600亿,我们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发现2008年证券一共发展了302亿元,比往年增长了将近70%。
到目前为止,只有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建设银行发行共4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其中信达发行两期,其它两家各一单)而最近的一单是信达资产管理公司2008年12月26日发行的信元2008-1重整资产证券化目前全国证券化的整体规模仍然相当小据央行统计,目前,共有11家机构发行了600多亿元证券化产品。
我国一行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大的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1)资产它本身也存在着问题,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担保的证券,它可以预见并且能产生相对稳定现金资产。
(2)资本市场方面的问题,资产证券化需要一定的运作环境,那就是较好的资本市场环境,然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一些漏洞:其一、获取信息成本方面,金融市场上的各类信息,如现金流的大小,约定条件、存续期、支付条件、可靠性、稳定性、等这几方面,目前获取成本还比较高,对于想要较低成本获取信息是十分不利的,信息不通畅这个难题一直困难着我国市场的发展。
其二、中介服务和支持方面,以及完整的评级、担保、管理服务这些机构的存在和插足等。
面对我国层出不穷的评级机构,然而却没有几家具有权威性,就连资产证券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银行也是寥寥无几。
其三、市场需求方面是主体和规模大小的问题,资产证券化成功的关键就取决于有没有人去购买资产证券,而且目前证券市场上的也都是个人投资者,这都是我国机构投资者还不够成熟的表现。
养老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构成的社会保障基金,商业保险公司积累起来的准备金、海外机构投资人、证券投资基金等都是我国机构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
然而,就目前看来,这些投资者并不会形成资产证券的主力军也不符合需求。
(3)监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监管不严,导致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然而过过多部门介入也会让证券化的审批经过和运作过程变得复杂起来。
比如说,银行有不良资产走证券化,这必然会涉及到两个主体,那就是证监会和人民银行,同时那些不良资产债务人通常是和国有资产管理局,、经贸委、计委、财政部等国有企业相关。
重叠式管理的机构越来越多,不利于缩短和简化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时间。
(4)还未建立特设交易载体(SPV),SPV是一种独立化的信托实体,它的唯一目的就是资产证券化。
银行账目资产要成为证券化的待出售商品,可以通过SPV和银行之间进行公平交易的讨价还价来实现。
对于商品定价和出售房方面的问题也不受银行等相关的利益机构和财政等政府部门的约束,而是单独由SPV依照投资者需求来衡量的,这样资产证券不仅符合市场规则,也有了市场需求的基础和支持。
所以,银行和SPV之间所进行的交易是真实的。
我国1999年新成立的几家资产管理公司虽然有SPV有几分相似,但是它不符合SPV以资产证券化为唯一目的的宗旨,也不是真正的SPV,所以迄今为止我国是还没有SPV的,SPV的组建迫在眉睫。
(5)税收也成了一个难题,因为不良资产化都是大批规模的,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SPV它也必须盈利,如果证券化的规模不是很理想,那么单位成本就会增加,也就代表无利可图。
1986年,美国学问家阿洛德估计,银行面向公众发行的资产证券化的债论文格式券的要想有利可图,就必须资产规模超过一亿美元。
然而如此庞大的交易额也使得资产证券化的税务成本过高,理由就是流转税与印花税等都是按照交易额度来统计的。
我国也没有出台对资产证券化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我国税务部门无形之中也为不良资产化业务的实施也设置了税务障碍,因为它专门针对两个不同经济主体间固定资产划转设定了不低的税收比例。
(6)定价方面的问题,针对一组待证券化的不良资产能否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价格定价确定问题,我们一般的做法就是通过权威机构对这些能够预测未来现金流大小的证券进行评级,之后再确定其价格,这都要历史数据提供支持。
所以证券价格确定的重要因素就是获取这些不良资产历史现金流的讯息,掌握手机不良资产历史数据,以及保证这些资料的准确性与一致性也就至关重要了。
然而中国并没有一个可以映射的定价体系,无法保证关于大量抵押,质押物的价格评估,以及涉及到大量的历史记录与数据和数据的采集,就算是对不良资产证券进行了归档,也做不成相应的信用等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