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句式难点突破解说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答题技巧高考语文中,文言文作为必考题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言文难度大、语句复杂,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是一大难点。

下面,我们就从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分析技巧以及答题技巧等方面来讲解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答题技巧。

一、文言文阅读技巧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较为复杂,需要考生掌握阅读技巧,才能更好地读懂文章。

1.理解上下文理解上下文是文言文的重中之重。

要想读懂一篇文言文文章,需要先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再从上下文中推断出句子的具体意思。

2.认识句子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复杂,需要考生掌握句子结构,才能更好的理解句子。

如:长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3.注意标点符号文言文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同于现代汉语,需要考生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

二、文言文分析技巧分析文章是文言文答题的关键,只有正确分析文章,才能更好地回答文言文题目。

1.掌握文言文词语文言文词汇复杂,需要考生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常用词汇,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2.分析句子结构同样,分析句子结构也是很重要的。

只有充分了解文章句子的结构,才能更好地回答题目。

3.注意文章篇章结构篇章结构要素包含开头、中间、结尾等,需要考生仔细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答题技巧1.读题仔细,确保准确理解问题在回答文言文题目时,需要读题仔细,确保准确地理解问题,避免与题目背离。

2.注重关键词答题时注重关键词,能有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3.考虑文化背景文言文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其所体现的内容与现代社会有所不同。

因此,考生在回答文言文题目时需要考虑到历史和文化的背景。

4.注意文章细节在答题过程中,需要注意文章中的细节,如人物、事件、时间等,做到细心求证,这样才能准确地回答问题。

综上所述,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答题技巧包含阅读技巧、分析技巧、答题技巧等,只有在全面理解和掌握以上三个方面,才能在文言文题目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为高考取得更好的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重难点剖析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重难点剖析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重难点剖析文言文作为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

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重难点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一、词汇的辨析文言文中的词汇较多,而且有些词汇与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容易引发理解困难。

例如,“藉”和“借”都表示“利用”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需要根据意义选择正确的词语。

另外,一些文言文的成语和典故也需要我们了解其背后的含义,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二、语法结构的把握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区别,比如句子结构的紧凑和修辞手法的讲究。

我们需要通过阅读大量文言文进行实践,锻炼对文言文的语法把握能力。

其中,倒装句、比拟句、省略句等较为常见,需要我们特别留意。

三、文化背景的了解文言文常涉及到古代历史、文化和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比如,如果我们了解到《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文中使用了大量典故,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

四、修辞手法的分析文言文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包括夸张、反问、借代等。

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留意作者使用修辞手法的意图和目的,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内涵。

通过学习这些修辞手法,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

五、篇章结构的把握理解文言文的篇章结构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关键。

我们需要从开头入手,全面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发展脉络。

在此基础上,通过仔细推敲每个段落的意义和联系,逐步揭示文章的深层含义。

六、经典文言文的阅读经典文言文的阅读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深入研究,如《论语》、《孟子》等。

通过多次反复阅读和解读,我们可以逐渐提高我们对文言文的理解水平。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通过不断积累和实践,我们将逐渐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古老而富有魅力的文化形式。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语法重点与难点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语法重点与难点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语法重点与难点随着高中语文教育的深入,文言文学习成为了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文言文不仅考察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对于语法规则的掌握。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语法重点与难点,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重点语法知识1.定语和状语的用法在文言文中,定语和状语的位置常常颠倒。

定语通常位于名词之后,状语则位于动词之前。

例如:“晋文公有臣曰淡也”中,“曰淡也”作为定语修饰臣,而非状语修饰有。

因此,学生在理解句子结构时,要注意把握定语和状语的正确位置。

2.虚词的运用文言文中虚词的运用较为复杂,如“乎”、“之”、“者”等。

这些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词的作用,使句子衔接自然。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学会理解虚词的含义,并灵活运用,做到用词准确。

3.叠词和排比句的运用在文言文中,叠词和排比句的运用十分常见。

叠词是通过重复同一词语,强调表达的意义,增加语气的力度。

而排比句则是通过连续使用同一句式,增加修辞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

学生在理解句子结构时,要注意把握叠词和排比句的使用方法,并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二、难点语法知识1.典故的应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意思。

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时,要懂得分辨典故的真实意义,并能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文章中,增加理解的深度。

此外,学生还需了解一些常见的典故,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2.古代用字法文言文中使用的字词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要善于运用古代用字法,理解句子的意义。

同时,学生还需要积累并了解古代用字的常见规则,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3.语序和成句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文言文的语序和成句方式颇具特色。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要熟悉句子的结构,掌握语序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推敲句子的意思。

三、解决方法1.积累例句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积累一些常见的例句。

通过分析和翻译这些例句,加深对于文言文语法规则的理解。

此外,通过参考相关的注释和参考书籍,可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知识。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文言文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文言文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难点突破,文言文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

(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

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把握大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三遍法注意: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留、补、删、换、调、选、固、意。

1.单变双法:古汉语单音节词,变为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2.替换法:古今异义词,变古语为今语。

3.保留法: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4.删削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翻译时可删削。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5.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包括:①数词后面增加量词②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③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6.调位法: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文言文句式重难点详细讲解

文言文句式重难点详细讲解

文言文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也。

”判断句中,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3、“……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4、“……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5、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对否定判断,同学们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难点探析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如: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晋鄙嚄唶宿将。

(《信陵君窃符救赵》)此人也,骂曰畜产,辱孰甚焉?(《后汉书•刘宽传》)例中判断很难辨认。

在翻译时要注意判断这类句子属于判断句,并译成判断句格式,加上判断词“是”。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3.用“是”表判断。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难点总结【5篇】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难点总结【5篇】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难点总结【5篇】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难点总结【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难点总结【5篇】1季氏将伐颛臾句子翻译1. 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该责备你吧!2.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译:这是国家的臣属,凭什么攻打它呢?3.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4.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译: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辅助者呢?5.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凶恶的猛兽从笼子里出来为患,贵重的东西毁坏在匣子里,这是什么人的过错呢?6.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有品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去作而编个诳言来搪塞的态度。

7.既来之,则安之。

译:已经使他们来了,就使他们安定下来。

8. 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译: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内部。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难点总结【5篇】2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使动用法表述的意思是:主语使宾语发出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或出现谓语动词表示的变化。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其中的“亡”是主语使宾语出现的状态,意思是“使郑国灭亡”。

这句中的“亡”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后边跟了“郑”这个名词,成为使动用法。

这些谓语动词只有用使动用法来理解,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师》)(阙:使……减少)使使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闻:使动,使……闻,禀告)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活)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阅读重点及难点突破

文言文阅读重点及难点突破

文言文阅读重点及难点突破一、文言文常见考点1.文言字词: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常考的文言实词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常考的文言虚词有:之、乎、者、也、于、而、以、其、为、乃、虽、然、焉、则等,它们在句子中做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2.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3.文言文断句、翻译及文意理解二、文言文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文言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

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

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实词的理解,将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1)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2)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3)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4)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5)换,即替换之意。

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重难点解析与突破方法

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重难点解析与突破方法

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重难点解析与突破方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其独特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使得很多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感到困难重重。

本文将对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重难点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些突破方法。

一、文言文的重难点解析1. 词汇理解:文言文的词汇与现代汉语的词汇存在很大差异,很多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

高中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正确理解词义,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意思。

2. 语法分析: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较为复杂,包括六替、八股、偏正复合句等。

高中生需要了解这些语法结构的作用和用法,才能正确翻译和理解文言文。

3. 文化背景:文言文的写作时代久远,很多篇章受到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高中生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二、突破方法1. 系统学习: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系统地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词汇、语法结构和句型。

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课外辅导或自主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对文言文的掌握。

2. 大量阅读:通过大量的文言文阅读,积累词汇和加深对语法结构的理解。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读物,如《史记》、《论语》等,逐渐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 理解句意: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重理解句意而非逐字逐句地翻译。

可以通过理解上下文、抓住关键词、推测词义等方法,准确把握文章的意思。

4. 学习文化背景: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参加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学习。

5. 多做练习:通过做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翻译题等练习,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习题集或参加文言文的竞赛活动,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三、总结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在于词汇理解、语法分析和文化背景的掌握。

通过系统学习、大量阅读、理解句意、学习文化背景和多做练习等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突破文言文学习的难点。

希望本文对高中生们在文言文学习中有所帮助。

高三文言专题突破1:五种方法攻克文言实词理解

高三文言专题突破1:五种方法攻克文言实词理解

五种方法攻克文言实词理解一、字形推断法汉字是表意文字,一般情况下根据其构成可推导字义。

形声字的形旁表义,揭示这个字的意思或表明这个字与什么有关,是参透一个汉字的“关窍”所在。

据此规律,再加上语境提示,我们可以直接从字形推导出字义,至少可以据字形推断其意义范围,从而“解锁”词义。

例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词义推断:“骐”和“骥”的偏旁都是“马”,马字旁的字大多和马有关,推测这可能是一种“马”,再结合语境推测,“骐骥”在这里应是“骏马”的意思。

【课文链接】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解析:“组”的偏旁是“纟”,而用“纟”作偏旁的字大多与“丝织品、绳索”等有关,再结合前文的“系”,可推断“组”在此是“绳索”的意思。

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后梁君臣的首级,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看解析:“眄”的偏旁是“目”,目字旁的字大多和眼睛有关。

再根据“眄”的对象“庭柯”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译文: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

3.后召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赉增加。

(节选自《后汉书》)赏赐解析:“赉”的上面是“来”,下面是“贝”,含“贝”的字大多与金钱有关,故有“金钱到来”之意。

再结合前面的“赏”可知,这里是“赏赐”的意思。

译文:后来又召到安福殿谈政事,受尚书郎,多次陈述朝廷得失,朝廷增加对他的赏赐。

4.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节选自《庄子·秋水》)水边解析:“涘”的偏旁是三点水(氵),带三点水(氵)的字大多跟水有关,或表示水流、水域的名称,或表示与水有关的动作或活动。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难点及应对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难点及应对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难点及应对方法高考对于语文科目的要求非常高,其中文言文阅读是一个相对难度较大的部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中的文言文阅读,本文就常见的文言文阅读难点及相关的应对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难点一: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生僻的词汇,这些词汇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有时差异较大,理解和记忆起来都相对困难。

面对这一难点,考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应对:1. 注重词汇积累:平时复习时要注重积累生僻词汇,可以购买一些文言文辞典或参考资料进行学习。

通过查阅典籍,查找词语的出处及用法,逐渐加深对生僻词的理解。

2. 多读多记:通读文言文时,要注重对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通过拆解词义、寻找类似词语、查找注释等方式加深对词汇的印象。

3. 练习词汇运用: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针对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汇进行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例句,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难点二:句式长、结构复杂文言文的句式多为长句,结构复杂,这给考生的理解和分析带来了困难。

应对这一难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注重句法分析: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善于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成分,理清句子的逻辑关系。

可以通过划分句子成分、标出主谓宾等方式,帮助理解句子的意思。

2. 多读好的范文:学习优秀的文言文范文,可以帮助理解复杂句式的运用和写作技巧。

通过阅读范文,可以学习到优秀的表达方式和句式结构。

3. 练习句子分析: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文言文的句子进行分析练习。

通过对句式结构的分析,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难点三:习惯性口语化表达的翻译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口语表达方式,而文言文却强调规范的书面语表达。

因此,考生在翻译文言文时,常常会出现习惯性口语化表达的现象。

应对这一难点,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强化规范用词: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强化规范的书面语表达。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参阅典籍,学习文言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和用词。

(人教版)文言句式难点突破

(人教版)文言句式难点突破
一,判断句难点探析 1.不用语气词 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 不用语气词, 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 此人力士. 此人力士. 2.用 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3.用 表判断.例如: 3.用"是"表判断.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用副词 用副词" ""乃""即""则 等表判断. 4.用副词"非""乃""即""则"等表判断. 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 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例 如: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 ?(你不是我 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为"放 3.用 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 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 形式是: 主动者+动词" 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 主动者+ 动词" 例如: "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 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 于君. 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 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 妻子儿女也将被杀, 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 没有好处) 没有好处)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 茅屋为秋风所破( 了)

文言文阅读重点难点突破

文言文阅读重点难点突破

文言文阅读重点难点突破文言文是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在古代是重要的写作方式。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要理解和阅读文言文并不容易,因为它使用了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重点和难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突破文言文的阅读难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优美的文学形式。

一、重点难点之字词理解与翻译文言文中的字词常常与现代汉语有着巨大的差异,这是我们阅读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需要加强对于古汉语的学习和了解。

首先,要学会对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正确的理解。

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字面意思来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文言文作品,加强对于字词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其次,要学会准确地翻译文言文。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原文的特点和风格,同时也要使翻译的内容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和语法。

通过多练习,我们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二、重点难点之语法结构分析与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这也是我们阅读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要突破这个难点,我们需要加强对于文言文的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首先,要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结构。

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平行句、倒装句等特殊的句式结构,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分析并理解这些句式的用法和含义。

其次,要注意代词的使用。

文言文中的代词用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正确理解和使用文言文中的代词,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三、重点难点之背景知识了解与运用文言文往往涉及到古代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背景知识,这也是我们阅读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要突破这个难点,我们需要加强对于古代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文言文所处的时代背景。

通过了解文言文所写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中的情节和主题。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的典故和隐喻。

文言文常常使用典故和隐喻来表达更深层次的含义,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了解古代典籍和文化,来理解和运用这些典故和隐喻。

文言文阅读的常见难点及解题思路

文言文阅读的常见难点及解题思路

文言文阅读的常见难点及解题思路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然而,由于文言文距离我们生活的时代较远,其语言、语法、句式等特点都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

本文将对文言文阅读的常见难点进行梳理,并给出相应的解题思路。

一、实词词义辨析文言文中的实词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其词义与现代汉语存在很大差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难以理解。

例如,“走”在现代汉语中意为“走路”,而在文言文中却可表示“跑”的意思。

解题思路:1.结合上下文:阅读文言文时,要结合句子或段落的上下文来推测实词的含义。

2.词义引申:掌握实词的本义,了解其在文言文中的引申义。

3.词义转移:注意实词在文言文中的转移义,如“走”表示“跑”。

4.词义活用:掌握实词的活用现象,如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等。

二、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文言文中的虚词是指代词、介词、连词、助词等,其用法和意义对句子的结构和语义有重要作用。

例如,“之”在文言文中既可以作为代词,也可以作为助词。

解题思路:1.熟悉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掌握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如“之”的代词和助词用法。

2.结合语境:根据句子结构和语义,判断虚词的具体用法。

3.注意虚词的搭配:虚词在文言文中有固定的搭配,掌握这些搭配有助于理解虚词的意义。

三、特殊句式的识别和翻译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这些句式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给学生阅读带来困难。

解题思路:1.判断句:熟悉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结构,如“……也”表判断。

2.被动句:注意文言文中的被动句结构,如“被……所……”等。

3.倒装句:掌握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

4.翻译时调整语序:在翻译特殊句式时,根据现代汉语的语序进行调整,使译文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四、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是指根据文意和语法规则将文言文句子划分为合理的节奏。

断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以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一、导入:某年高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测练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余置笔砚坐片时置:设置B.循原路下如理旧书理:文理C.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津:渡口D.陋矣妄矣,殆不然矣殆:危险答案:C 温习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分)①奢泰亡度③及后恣己,忘其前善(节制)(放纵)考点扫描“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虽然没有单独的考实词。

但在整句的翻译中还是占有很大的分值。

翻译的句子中是否具有考查价值、便于设置给分点的实词,成为该句被选择做翻译句的判断标准。

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分值远在3分以上。

二、对策------注意积累学会推断第一组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全国卷)比喻细小的东西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广东卷)友好、与……交好。

总结:方法一:迁移联想法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第二组1、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广东卷)安排……就寝2、自放驴,取樵炊爨(cuàn)樵:柴火3、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重庆卷)赞美,赞赏总结:方法二: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文言句式(难点解析)

文言句式(难点解析)

文言句式难点解析一、文言句式种类(技能高考)(一)判断句:即表达“XX是XX”的意思这样的句子。

(二)被动句:即表达“XX被XX怎么样”的意思这样的句子。

(三)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二、难点解析注意:掌握了文言语句中的标志性词语和句式的固定公式,即使不用翻译句子,也能判断句式。

(一)文言语句中判断句的标志:1、公式:“……者,……也”或或“……者也”句式表判断,比如:(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翻译:老师,就是传播道理传授学业解决疑惑的人。

(3)莲,花之君子者也。

(……者也)翻译:莲花,是花当中的君子。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翻译:城北姓徐的男子,是齐国长得最美丽的人。

2、公式:“……者,……”句式表判断,比如:(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者,……)翻译:四个人分别是,庐陵的萧君圭,字君玉,长乐的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和安上,字纯父。

(2)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者,……)翻译: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3、若句中动词“为”当作“是”来理解或直接用判断词“是”表判断则为判断句,比如:(1)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此句中只需理解“为”的意思是“是”即可。

翻译: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西面,是曹操的后患。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句中“是”表判断。

翻译: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说魏晋了。

4、若句中“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当作“是”来理解或表判断,则为判断句,比如:(1)梁父即楚将项燕。

“即”的意思是“就是”。

翻译: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将领项燕。

(2)吾乃梁人也。

此句中只需要理解“乃”的意思是“是”即可。

翻译:我是梁国的人。

高考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的剖析和翻译

高考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的剖析和翻译

高考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的剖析和翻译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句式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困难。

对这些句式进行剖析和翻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特殊句式:
1.倒装句
倒装句是将句子的谓语动词或系动词放在主语的前面,从而使句子的结构发生改变。

倒装句通常用于强调句子的主语,或表示意料之外的情况。

例如:
•在城门之外,见状,起兵迎敌。

(《战国策·齐策四》) •十二门中,唯一未曾降雨的地方便是西门了。

(《红楼梦》)
2.强调句
强调句是用来突出句子中某一部分的重要性的句式。

强调句通常用“是……而不是……”的形式来表示。

例如:
•将帅所在之处,是死亡而不是生存。

(《论语·子罕》) •幸运的是,他是富有的而不是贫穷的。

3.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是指表示假设、愿望、虚构或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的句子。

虚拟语气常常用“如果……就……”的形式来表示。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言文翻译则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

对于许多高中生来说,文言文翻译常常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

那么,究竟有哪些难点,又该如何突破呢?一、词汇理解的难点1、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文言文翻译中的常见障碍。

例如,“牺牲”在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而在现代则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再如,“卑鄙”在古代表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在则多形容品德恶劣。

对于这类词,如果按照现代的意思去翻译,就会出现错误。

2、一词多义文言文词汇往往具有多个意思,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准确判断。

比如“兵”这个字,在“兵不厌诈”中是“战争、军事”的意思;在“厉兵秣马”中是“兵器”的意思;在“草木皆兵”中则是“士兵”的意思。

3、通假字通假字也是容易造成误解的一个方面。

“知”通“智”、“说”通“悦”等,若不了解通假的情况,就无法正确理解文意。

应对策略:要突破词汇理解的难点,平时就需要注重积累。

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和通假字整理出来,并结合例句进行记忆。

同时,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养成联系上下文推断词义的习惯。

二、语法结构的难点1、倒装句文言文常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

比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是“千里之马”。

2、省略句文言文为了表达简洁,常常省略主语、宾语、谓语等成分。

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就省略了谓语“鼓”。

3、被动句“于”“为”“见”等常用来表示被动。

如“受制于人”“为天下笑”“见欺于王”。

应对策略:对于语法结构的难点,要系统学习文言文的语法知识,掌握各种句式的特点和规律。

在翻译时,先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倒装句,补充省略的成分,准确判断被动句的含义。

三、文化背景的难点1、古代官职、礼仪制度文言文涉及到许多古代的官职名称和礼仪制度,如“三公九卿”“科举制度”“祭祀礼仪”等,如果不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就很难准确翻译相关内容。

高考文言文句式难点突破解说

高考文言文句式难点突破解说

高考文言文句式难点突破翻译38句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译文:。

2.齐桓公与邦人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

”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筋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译文:。

3.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译文:。

4.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译文:。

5.有滏阳人焦通……(梁)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译文:。

6.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译文7.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译文:!8.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译文:9.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译文:10.甫抵里椋坠饰屎卤砬旌卣撸缒︴译文:。

11.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译文:12.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译文:13.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译文:14.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译文:15.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译文:1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译文:17.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文:18.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译文:19.甫数以其术干诸卿,常不见听信。

译文:20.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译文:2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弱,尤不足当也。

译文:22.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译文:2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文:24.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文:25.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译文:26.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译文:27.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28.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高考的文言文断句技巧和固定句式分析

高考的文言文断句技巧和固定句式分析

高考的文言文断句技巧和固定句式分析高考的文言文断句技巧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假如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能够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能够依照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3。

抓住“曰、云、言”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特别容易依照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尽管、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因此、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译文:。

2.齐桓公与邦人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

”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筋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译文:。

3.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译文:。

4.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译文:。

5.有滏阳人焦通……(梁)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译文:。

6.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译文7.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译文:!8.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译文:9.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译文:10.甫抵里椋坠饰屎卤砬旌卣撸缒︴译文:。

11.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译文:12.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译文:13.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译文:14.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译文:15.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译文:1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译文:17.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文:18.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译文:19.甫数以其术干诸卿,常不见听信。

译文:20.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译文:2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弱,尤不足当也。

译文:22.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译文:2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文:24.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文:25.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译文:26.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译文:27.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28.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29.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文:30.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译文:3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译文:3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译文:33.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译文:34.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文:35.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译文:36.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文:37.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文:38.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译文:!高考文言文句式难点突破一、宾语前置㈠以“之”“是”为标志。

固定句式名手是“何……之有?”“”唯……是……”等。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2014重庆)译文: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难不难的?(有何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2.齐桓公与邦人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

”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筋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2000年上海卷)译文:要使我们的国君长寿,视金玉为贱物,视人民为宝贝或把金玉看得低贱,把人民当作宝贝(贱金玉,宝人民)筋 :像筋的㈡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前置代词宾语以“之”最为多见,或指事,或代人,均须译出。

3.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2015课程标准乙卷)译文:金人虽然没有索取我而去(不索吾),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4.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2015年湖南卷第9题)译文:假使为了子孙而去做这些事,那么子孙不能救我。

5.有滏阳人焦通……(梁)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2015上海卷第18题)译文:有个滏阳人叫焦通……梁彦光没有治他的罪(弗罪之),而将他带到州学,强令他到孔子庙去观摩学习。

㈢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

最常见的代词“何”,此外还有“胡”“奚”“焉”“安”“恶”“曷”“乌”等。

6.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2015天津卷第13题)译文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为曷)?7.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2015课程标准卷Ⅱ第7题)译文:(我)不能肃清凶残的逆贼,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我只能抱憾于九泉,知道这样又能说什么!(言何)!8.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2014江西卷第13题)译文:(大家)又为什么已经来了(为奚)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9.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2015湖北卷第12题)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比我早的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乌:怎么)?二、定语后置㈠以助词“者”为标志,有时还呈现为“(名)+有……者”的结构。

10.甫抵里椋坠饰屎卤砬旌卣撸缒︴嘟印#2014年重庆)译文:刚到达乡里,来嘘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亲戚朋友(问寒温表庆贺者亲故),肩挨肩,脚跟脚。

11.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010上海)译文:桂阳有个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乡民(桂阳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民),案子拖了很久没有结案。

12.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2009上海)译文:乡里一个嫉恨沈周的人(疾周者里人),把沈周的名字报了上去,于是被传唤进去画墙。

㈡以助词“之”为标志13.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重庆卷第10题)译文:(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人有一良之方一善之言),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14.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山东卷第13题)译文:士兵并不是喜欢战死亡乐意受伤,只是因为他的将领清楚地知道士兵的冷暖饥饱,明白地见到士兵的辛劳艰苦。

(审知……,而明见……)㈢以“之……者”为复合标志15.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2014湖南)译文:跟孟祥交往的官员(于孟祥交之缙绅,作诗歌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1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译文:敲打能发出铿然声响的石头(铿然有声之石),存在之处都这样。

三、被动句㈠“见”为被动句标志,或“见……于……”连用,均译为“被、受到”。

17.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2014四川)译文: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与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18.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2012山东)译文: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宫室,很受亲近信任19.甫数以其术干诸卿,常不见听信。

(2010山东卷)译文: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术拜谒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

㈡“为”为被动句标志,或“为……所”连用,亦均译为“被、受到”。

20.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2015上海卷第18题)译文:有个滏阳人叫焦通,侍奉双亲礼数缺失,被他的堂弟告发。

2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弱,尤不足当也。

(2014江苏第8题)译文: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 ,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2.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2012四川卷)译文:世间即使要重用我,但我拿什么来受到重用呢?㈢单用“于”为被动句标志,译为“受、受到、遭到”及“被”。

2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赤壁赋》)译文: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之地吗?24.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而君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你结交。

四、状语后置状语常由“以+(名)”“于+(名)”的介词结构充当。

25.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2011年山东卷)译文: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来制止百姓(勿以罪惧民,勿以力止民)26.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2011年湖北卷)译文:古代安葬,用柴薪把死者厚厚地裹住,用棺椁替换了这一习俗(以薪厚衣之,以棺椁易之),埋葬在原野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后来的圣人。

27.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侯、秦伯派兵包围了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仪(以其于晋无礼)。

五、判断句一为“……者,……也”,一为“是……也”;前式考生极易漏写判断词“是”,后式则易把充当主语的“是”(应译为“这”)误当作判断词。

28.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2015重庆卷第10题)译文: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29.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2013江西)译文:有个叫华生的人,世代家居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30.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006重庆)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是断绝他们改过自新的道路六、主谓倒装《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就是“汝之不惠甚矣”的主谓倒装。

在高考翻译题中,也时有这类句子出现。

如下例:3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010江苏)译文: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四、其他习惯用法㈠“得无(非)……”“得非……”,分别由惯用词组“得无”“得非”与语气词“乎”前后呼应构成。

一般译为“可能……吧”“大概……吧”及“莫不是……吧”“不就是……吗?”3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2013年湖南)译文: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33.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2011年四川)译文: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先生)莫不是吕徽之吧??”㈡“无乃……乎(欤、邪)”。

“无乃”是复合虚词,表示揣测、估计,后可接语气词“乎”“欤”“邪”,译为“恐怕(是)……吧”。

34.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2013天津第13题)译文: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到这个地步,恐怕有些过分吧?35.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2006天津)译文:现在我们要使他投降却反倒杀掉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㈢“孰与”是用于表比较的复合虚词,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

36.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比,谁厉害?㈣“其……乎”,“其”为语气副词,“乎”为句末语气词,可译为“难道……吗?”或“大概……吧!”37.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2013重庆卷第11题)译文: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38.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2009天津)译文: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