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的影响

合集下载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一、西欧中世纪的教育机构(一)修道院学校的兴办西欧中世纪早、中期的教育与基督教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西欧中世纪早期(公元5~11世纪)的教育,其主体是基督教教育,教会学校构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主线。

这一时期以法兰克王国为首的日耳曼诸王国先后阪依罗马基督教,由于“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

中世纪的教育开始于基督教的寺院,并长期为基督教所垄断。

中世纪早期的寺院,既是一种宗教组织,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和经济实体,又是教育、学术中心。

在基督教会和法兰克王权的共同支持下,本尼狄克派寺院迅速兴起和发展。

它首先盛行于意大利,约于7世纪时传入法兰克,到8世纪已遍布整个法兰克王国全境,到9世纪末,仅高卢地区就先后建立了数百所本尼狄克派寺院,成为西欧一股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

从教会方面来说,这一浪潮的兴起,还受到了教皇格利高里一世(公元590~604年在位)的影响和推动,他先后派遣不少高级教士分赴西欧各地,具体领导建立寺院的工作。

本尼狄克派寺院教规第73条、48条规定,修道士每天要从事6~8小时体力劳动,并有两小时阅读《圣经》。

为了宗教事务的需要,修道士们还做了许多搜集和保存书籍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修道院逐步建立了藏书室、图书馆。

同时也从事一些编著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

大约在公元6世纪,修道院就开始办学校。

9世纪,大多数修道院都办起了学校。

12世纪初,“仅法国就有修道院学校72所”@。

修道院学校办学宗旨,也即是修道院建院的宗旨,凡进入修道院学习的人.,须发“三绝誓愿”:“绝色”(禁欲)、“绝意”(听命)、“绝财”(安贫),终身不得反悔。

其实质是要人绝对服从教会的权威,弃绝现世生活,奉行禁欲主义,为灵魂的得救,为来生而终日忏悔,祈求上帝的宽恕。

不过,一些修道院学校分为内学和外学。

内学是教育新入修道院的新信徒,他们作为未来的修道士而受教育,被称为Oblati,即过寺院生活的人。

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

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

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欧洲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

欧洲中世纪长期处于教会和国家、王权与神权的二元统治制下,政教之争是中古西欧政治史上极重要的内容。

在中世纪的西欧,可以说教会这一宗教势力与政权同时作为了政治力量。

教会以上帝之名,政权以世俗之名,二者间由最初的相互依靠,合作走向了敌对的局面,但同样作为统治工具,两者应当是始终统一的,而彼此之间利益的对立又让两者关系有了不一样的微妙变化。

在这里,我想以教会势力的发展为线索将两者斗分为三大阶段,即教会势力的起步,鼎盛及衰落。

首先,我们不可置否的是中世纪西欧的黑暗与二者之间的矛盾摩擦十分不开干系的,政权的镇压与教会的压迫让中世纪成为西欧的黑暗时期已是事实,在这里也不赘述。

然而,正是因为两者起初的共同相互需要,也为早起的西欧社会奠定了一定的稳定的基础。

“统治阶级为稳定统治,给自己的统治罩上一层神秘的光圈,使人民安于天命,企图借助神权来强化自己的统治。

于是,统治者开始不断向教会供奉土地,粮食和金银财宝,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教会经济。

”例举基督教例子来说,米兰敕令的颁布绝对是不得不提的,自此罗马君主对基督教大力扶持,基督教也因此从一个被犹太教赶出庙堂并屡受罗马迫害的地下宗教,转变为公开、合法的宗教,走上了正式发展的历程。

这对早期的宗教发展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后来又在法兰克首领克洛维征服各地中,要求被征服地百姓放弃原有的原始多神教信仰,统一信仰基督教,对于即巩固了基督教的稳定地位,又统一了信仰,为人们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苦难以及生老病死等问题的困惑的解决给了希望,更加利于政权的统治。

而另一方面,教会也需要国家的保护,需要王法处理世俗事务,并且教皇的选任也需要国王的认可,说白了,是教会企图得到政权的庇护。

虽然两者是相互利用,但的的确确稳固了中世纪初期的统治。

随着政权对教会势力的进一步依赖到了11-14世纪,天主教会势力逐渐增强,教权企图与皇权分庭抗礼。

浅议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影响

浅议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影响

浅议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影响提要:宗教,作为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起到其他人类文化所无法取代的。

其中作为世界第一大宗教的基督教在西欧中世纪社会所起到的作用最为典型。

中世纪的基督教在西欧起到了社会准侧乃至于法律的作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与控制。

上至世俗封建国王的王位继承、政权的合理性以及赏赐,下至普通居民的职业、信仰以及婚姻都受到基督教会的控制。

关键词:基督教西欧中世纪王权神权封建农业经济经院哲学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的发展状况: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之所以得到极大的发展,是有很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的:⑴基督教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原有的各种宗教大多局限于单纯的偶像崇拜,在理论基础方面存在巨大的不足。

基督教在形成以后,经过几代哲学理论家的不断探讨,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基础。

基督教神学比原有的宗教更具有思辨性、更有号召力、更有吸引力。

《圣经》在理论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各个封建政权需要基督教以支持王权。

在基督教的支持下,国王鼓吹君权神授,以证明自身政权的合理性。

各国国王也屡次赏赐基督教教会,使这些教会实力得到极大地发展,成为“国中之国“。

(3)来自东方的伊斯兰教的极大压力,使整个基督教世界增加了向心力,伊斯兰教形成后,以”圣战“为旗号,大肆侵略西方世界,直至查理马特击败了阿拉伯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教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相互配合,把伊斯兰教看为一种有损于基督教完整性的异类敌人。

基督教在西欧的影响力与政权结合后,更加深了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经济的影响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日耳曼人等蛮族人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者、建立封建化国家,西欧农业技术一落千丈,土地荒芜,,几乎又回到了刀耕火种的年代。

是基督教会的努力,帮助西欧农业走上了复兴的道路。

基督教会组织传播农耕技术,修筑水利工程等,推动了西欧中世纪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修道院制度的建立使劳动修身观念得以普及基督教会的修道院制度起源于古代埃及,但是它的普及和发展却是在中世纪的西欧。

试论基督教在西欧中世纪文明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试论基督教在西欧中世纪文明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
陈 超 是一个横亘在光灿的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和近代西方 ! 试 “黑暗时代” 文明之间的一个 , 一个野蛮、 专制、 愚味的 论 基 “宗教时代” , 欧洲人仿佛经历了长达千余年漫漫长夜 督 教 的噩梦, 一觉醒来就顿时进入光明、 科学的新世界。 这 在 西 种非历史主义的观念其实是对中世纪文明的误解, 是 欧 中 将早期中世纪的某种暂时的曲折、 倒退或局部的精神 世 纪 文化现象, 夸大为中世纪全部历史的本质, 并且完全 文 割断了古希腊罗马文明和文艺复兴文明、 西欧近代文 明 进 明之间的历史联系, 从而否认了西欧中世纪文明作为 程 中 的 一种特定的、 富有生命力的文明形态。 积 诚然, 相对于希腊—罗马式的文明和文化而言, 极 作 “倒退” 中世纪早期的社会是一种 , 经济衰败, 政局混 用
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二 ! ! 四 年 第 十 期
机器, 蛮族的国王们却完全没有能力运转管理。 于是, 基督教会承担起了许多先前由帝国履行的政治职 责。它通过保留罗马的管理体系, 不仅执掌着对于罗 马城及其周围领土的控制权, 采用罗马的管理方法有 效地组织和管理着教会在意大利、 西西里、 撒丁、 高卢 和其他地区的财产, 而且维修罗马的公共建筑、 移民 垦荒乃至提供军饷这类事务,都由教皇的官吏来安 排; 甚至于抵御蛮族入侵、 与侵略者谈判等, 也都由教 皇负责。不仅如此, 人们生活中的许多需求通常也由 教会承担。 例如, 由于没有任何福利机构, 教会成为社
()* “社会文明的代理人。” 的统治堡垒, 成为
教化的蛮族人接手罗马世界时, 也就顺理成章地接受 了具有神秘性的基督教信仰文化。正因如此, 基督教 的信仰观念便构成了中世纪文化的核心。 此外,随着基督教传教和皈依活动的进一步展 法 开, 日耳曼蛮族开始为基督教吸引。公元 #$! 年, 兰克 %&&& 名士兵集体皈依基督教, 开创了基督教教 会与蛮族结盟的先河。 在法兰克人的影响下, 其他日 耳曼部落, 如勃艮第王国、 西哥特王国、 东哥特王国、 伦巴第王国乃至不列颠岛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 诸王国也相继皈依了基督教。在接下来 ’&& 年的时 间内, 基督教及其教会的影响日益扩大, 不仅将整个 欧洲基督教化,而且通过不同时期与不同世俗统治 者争夺权力, 获得政治权力, 实行宗教权和政治权合 一的教皇统治, 终于成为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主宰。 二、 基督教的传播与文化的重建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 西欧陷入了一片混乱。 强 大的中央政府代之以各自分立、经常处于战争状态 的日耳曼诸王国构成的政治舞台,法律体系和社会 秩序陷入了瘫痪;城镇被摧毁,经济生活被彻底打 乱, 迅速由城市商品经济向封闭的农村经济转变; 原 有的学校也消失了, 古典的理性文化基本泯灭, 社会 文化水平急剧下降,到处都陷于一种蒙昧的精神状 态。 正是在这种经济生活萧条、 政治权能退化和学术 文化衰微的处境下,基督教会作为惟一保存下来的 社会政治与文化实体,全力承担起了拯救和重建文 明世界的历史重任。 首先, 基督教会作为惟一有效的组织, 在纷乱的 世界里承担起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责任。 日耳曼人摧毁了西罗马帝国之后, 在西欧建立起 了一系列互不相属的蛮族王国, 使整个西欧世界陷入 了一种四分五裂的状态。面对一架庞大的帝国行政

中世纪论文世俗化论文:试论中世纪西欧教会世俗化及其历史影响

中世纪论文世俗化论文:试论中世纪西欧教会世俗化及其历史影响

中世纪论文世俗化论文:试论中世纪西欧教会世俗化及其历史影响摘要:中世纪的西欧教会随着世俗化趋势的日益加强,教会势力不断膨胀。

教会全面地卷入世俗社会,甚至逐渐与世俗政权形成强势挑战。

教会的世俗化对西欧中世纪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政权与教权交织,信仰与现实相抗衡。

关键词:中世纪;教会;世俗化;影响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的西欧,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欧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随着古典奴隶制的衰落,中世纪西欧社会开始了它艰难的封建化历程。

而当时,已发展成为国教的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影响也经历了一个由强到弱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教会的“世俗化”来实现的一、“世俗化”概念的提出“世俗化“(secular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词根saeculum.. 它最早用来表示宗教战争中,领土或财产从教会权力控制下摆脱出来。

在罗马教会法规中又用来表示有教职的人回归社会。

随着使用历程中语义的不断变迁,对“世俗化”一词,中外学者有着各自的观点。

其中,比较全面的是美国学者拉里席纳尔(shiner larry)的观点。

他认为“世俗化“概念主要包括三层含义:⑴世俗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⑵社会的世俗化。

即人类社会逐渐摆脱宗教神圣化统治,向着科学的道路发展;⑶宗教自身的世俗化。

即宗教以一种“入世”的姿态,全面卷入世俗社会中。

教会作为宗教组织系统,其本身是作为世俗社会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独立于世俗事务之外,而又虔诚于普世救赎的精神支柱作用,是其存在基础和全部意义。

而中世纪的西欧教会,随着教会世俗化趋势的日益加强,教会势力不断膨胀。

“教会在一个惊人的程度上把宗教活动和世俗事务,理想观念和实践行为连在一起。

如果说它的头是在天堂上,它的脚则一向是立在地面上的。

”[1](p262)中世纪的西欧教会全面地卷入世俗社会,甚至与世俗政权形成强势挑战,并对西欧中世纪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二、中世纪西欧教会世俗化的表现世俗化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

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

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摘要:中世纪界定于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453 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的这一历史时期。

中世纪是全世界封建制社会形成到发展的时期,也是世界三大宗形成并广泛传播的时期。

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取得了万流归宗的地位。

在中世纪里,基督教不仅使整个欧洲基督教化,而且成功地保全了希腊、罗马和希伯来文明的精华,逐渐与蛮族融为一体,呵护着新生的文化嫩芽,终于使它成长为参天大树。

以基督教信念为核心的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兴起并走向繁荣。

本文就是对基督教在西方中世纪社会社会各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基督教欧洲中世纪西方文化作者:云红超2010414283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一、中世纪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后起,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由于概念不同,对世界中古史的起讫年代的认识也不同。

国内过去传统上定上限为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限为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

现在教科书将下限定为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早已在500多年以前走完了超过1000年的封建社会历程。

(注:这里的“封建社会”,不是我们通常与“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相提并论的“封建社会”,而是指分封制下的社会。

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影响

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影响

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摘要: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是欧洲封建制度的重要支柱。

中世纪基督教的统治对中世纪的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欧洲的社会生活方面、经济生活方面乃至是文化生活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督教作为一种不朽的精神动力,引领着皈依的人们寻找着理想与现实的出路。

它作为一根无形的权杖作用着西方社会王朝的更替,社会的转型与时代的变迁。

关键词:基督教中世纪欧洲影响宗教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人的超越自我和信仰的追求。

宗教属于人的灵性世界,是对宇宙奥秘、自然奥秘、生命奥秘的永恒之问。

在这种询问中我们看到了人之精神向往、灵性需求和本真信仰。

基督教将宗教的这些特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基督教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的精神力量,它发轫于古代的中东地区。

是人们对现实状况的一种无奈,以及在精神领域上的反应。

基督教并不是空穴来风的上帝撒下的种子,也不是某个精神领袖的突发奇想,而是多种文化碰撞后的产物。

从基督教的早期教义,拜祭形式以及思想内核可以看出,它的产生既吸取了古代希腊精英思想家们的唯灵主义、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又融汇了古犹太教的原罪意识与祭祀形式。

这样早期的基督教就有了外在的形体和内在的思想,再适时地赋予其救赎意识作为它存在的理由。

这样一个鲜活的影像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影响并改变着世界。

欧洲中世纪一般被作为愚昧和黑暗的代名词,这个时期基督教获得了文化的垄断地位,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历史就是基督教的发展史。

一,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生活的影响所谓基督教对于中世纪欧洲之普通社会生活的贡献,即是说在中世纪欧洲社会里面有一班人为普通社会所轻视,而却为基督教会里面的人所重视,普通社会对于这班人的痛痒漠不关心,基督教会里面的人却为这班人担忧,愿意替他们吃苦,愿意谋种种方法去保护培养他们,以使他们的生活和地位,能够渐渐和普通社会的人相平等。

基督教是一个充满爱与信还有德的宗教。

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文化

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文化

二、基督教的发展
第一阶段:1至5世纪基督教从以色列传向希腊罗马文化区域。313年,君士坦丁 大(Constantinus I Magnus)颁布米兰诏书(Edictum Mediolanensium),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所允许的宗教。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它为国 教。从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全境广为传播,整个地中海沿岸地区很快基督教化 了。 第二阶段:从476年罗马帝国分裂至1453年东罗马帝国在信伊斯兰教的土耳 其人的进攻下灭亡,史称中世纪。这一阶段是欧洲基督教化的时期,是基督 教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的时期,是基督教文化与穆斯林文化既冲突又 交流的时期 。 第三阶段:在14-16世纪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构成了基督教发展 史。 第四阶段:宗教改革以后直至今日的基督教发 展史为第四个也是尚未结束的第四个阶段。
3、基督教教义:
⑴、十诫。除了我(上帝)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和敬拜偶 像 ⑵、三位一体。相信上帝唯一,但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天地万物的 创造者和主宰;圣子——耶稣基督,上帝之子,受上帝之遣,通过童贞女玛 利亚降生为人,道成肉身,并「受死」、「复活」、「升天」,为全人类作 了救赎,必将再来,审判世人;圣灵——上帝圣灵。 ⑶、信原罪。人生来就有这种原罪,此外还有违背上帝意志而犯种种「本 罪」,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稣基督的救赎。因而,原罪说以后逐渐发 展为西方的「罪感文化」,对欧美人的心理及价值观念影响深远。 ⑷、信救赎。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要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 基督降世为人做牺牲,成为「赎价」,作了人类偿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 了全人类。 ⑸、因信称义。人类凭信仰就可得救赎,而且这是在上帝面前成为义人的必 要条件。 ⑹、信天国和永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灵魂会因信仰而重生,并可 得上帝的拯救而获永生,在上帝的国——天国里得永福。 ⑺、信地狱和永罚。人若不信或不思悔改,就会受到上帝的永罚,要在地狱 里受煎熬。 ⑻、信末世。相信在世界末日之时,人类包括死去的人都将在上帝面前接受 最后的审判,无罪的人将进入天堂,而有罪者将下地狱。

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早期

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早期

基督教会在西欧的中世纪早期在西欧中世纪,基督教会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从教会内部到世俗世界,似乎都逃不过他们的掌心,所以可以说基督教会离不开中世纪,同时中世纪对基督教不可或缺,两者既互相帮助,同时也不乏争斗。

但我们从来都不敢否认,基督教会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以及他对中世纪的欧洲所带来的影响。

在早期,从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米兰敕令”开始,罗马的皇帝大都对基督教会采取宽容和扶持的政策。

米兰敕令是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在313年于意大利的米兰颁发的一个宽容基督教的敕令;此诏书宣布罗马帝国境内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并且发还了已经没收的教会财产,亦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米兰敕令是基督教历史上的转折点,标志着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对基督教从镇压和宽容相结合的政策转为保护和利用的政策、从被迫害的“地下宗教”成为被承认的宗教,而基督教也开始了与帝国政府的政权合流。

为奴隶主统治阶级服务。

基督教会从一个起初并不受关注甚至遭受歧视的宗教团体转而变为受政府保护的公开宗教,也是从此以后,可以公开传教,成为政府默许的唯一合法宗教。

但是在受到政府或者皇帝保护的同时,基督教也经历了不光荣的发展历程,皇帝的宽容和支持使得基督教自身的信念发生动摇。

在基督教获得官方的正式承认之前,也曾仇视罗马,并有过打到罗马等激进主张,但是在收到政府传递来的糖果后,一度承认政府的一些不合理的制度,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基督教会当时还没有离得太远,还是以自己的信仰为主。

在皇帝的庇护下,基督教会组织及其实力迅速发展。

4世纪末,皇帝授予教会拥有自己法律和法庭的特权,使基督教会获得一个飞速发展实力的机会,从此,他便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国中之国",如果说在被官方认可之初,基督教会心甘情愿的在皇帝的领导之下,对罗马帝国永恒抱有可观的态度的话,那么随着4世纪罗马的衰落,又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出路,从乐观转为悲观的同时,也开始了对自己教义和性质的重新考虑,而正是这种思考的理论,为教会在担当整个欧洲的角色铺平了道路。

最新 中世纪欧洲教会法的作用和影响-精品

最新 中世纪欧洲教会法的作用和影响-精品

中世纪欧洲教会法的作用和影响教会法充满了强烈的宗教色彩,成为教会迫害异端,钳制思想的工具。

其规定了名目繁多的宗教犯罪,凡违反教义或宗教信仰的行为均被宣布为宗教犯罪,其中叛徒、信奉异教、别立教派、亵渎圣物等行为被定为特别宗教犯罪,处以死刑并没收财产。

摘要:教会法作为中世纪欧洲的一种重要法律,与罗马法、日耳曼法一同构成了欧洲封建时期的三大法律支柱。

它以《圣经》为主要法源,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基督教的兴衰紧密相连,本质上是一种神权法。

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与各种世俗法相互渗透,并随着教会势力的日益壮大而不断的进行完善演化。

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中世纪欧洲教会法西方法律制度教会法又称“宗教法”或“寺院法”,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以及其他教派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规定和编纂的各种规章和章程;从狭义上来讲,特指在中世纪这一时期形成的以天主教法规为内容的独立的法律体系。

教会法以《圣经》为指导思想,内容涉及教会本身的组织、制度和教徒的生活守则以及教会与世俗政权关系,同时对于土地、婚姻家庭与继承、、诉讼等也有规定。

主要研究伯尔曼在《法律与革命》对教会法与西方法律传统之间的关系及教会法对西方近代部门法律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教会法的研究,来探讨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

一.教会法的起源和发展教会是一个以统一信仰为基础的团体,伴随基督教的产生而出现。

基督教最早产生于公元 1 世纪,以基督教公社的形式出现,经过100 多年的发展壮大,到公元 2 世纪已经逐渐融合成了强有力的组织,即教会。

为加强基督教对教徒宗教生活和人们世俗生活的控制,调整人与人之间的所谓“以基督为主的神圣伙伴”关系,教会建立了一种严格的有组织的权力结构,制定了一系列完备的有约束性的规章,表现为教会法律,其内容包含宗教和法律两部分规则,主要是关于教会本身的组织、制度和教徒个人的品德、生活守则的一些宗教规则、章程和法规。

随着基督教教会成员的不断增多和范围的逐渐扩大,罗马国家对教会的态度从最初的敌视镇压转而承认扶植。

浅谈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的影响

浅谈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的影响

浅谈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的影响吴丽红10020126摘要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形态,至今仍对西欧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回溯以往,可以看到中世纪的基督教对西欧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文学等各方各面都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基督教在人们最绝望的年代中产生,从精神上拯救了人们,带给人们希望,也在物质上给了人们一定的慰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为中世纪的全面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关键词中世纪;基督教;西欧;贡献;禁锢漫长的中世纪,许多人都将“黑暗”作为它的标志。

而基督教神学统治就是这个标志的最重要的内容,因为基督教作为一种观念形式,几乎统治了整个中世纪时期的欧洲。

对西欧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起源基督教产生于乱世之中,在基督教产生和发展的前期,罗马帝国奴隶制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危机,逐渐走向瓦解,生产力倒退,全国普遍出现物资匮乏和道德沦丧的现象,民不聊生,社会上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各阶层的人民都有不满,特别是底层劳动人民,他们找不到通往幸福的道路,眼前只有一片黑暗,无法摆脱的贫困和苦难,使他们迫切地需要“心灵鸡汤”的滋润。

于是基督教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这大大起到了抚慰人心的作用,人们普遍地寄希望于来世,向往天堂,向往那个没有饥饿,没有贫困的另一个世界。

“这样,‘基督教拨动的琴弦,必然会在无数人的脑中唤起共鸣。

’使信仰和跟随的人越来越多。

”【1】随着基督教势力的越来越大,基督教神学统治正式登上西欧的历史舞台,并对当时的西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贡献中世纪西欧是一个宗教狂热的时代,除了少数信奉犹太教的人之外,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接受教会洗礼,成为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

不可否认的是,这样高度的宗教认同也为中世纪西欧带来了一些益处。

在社会生活方面,基督教教会中的重要人员如教士,修道院里的人还有全教会的施济活动总是频繁地开展着,大大减轻了许多穷人的生活压力,在加之基督教的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力,每个世纪都会有乐意为穷人做主的君主出现,愿意给穷人经济上或法律上的援助,这无疑大大减少了穷人的苦痛。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的影响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的影响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的影响摘要:中世纪像一座绵延千年的高山将古希腊罗马与近代联系起来,它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的烙印,这时期所形成的宗教文化对欧洲意义非凡、影响至今,本文对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二者之间的大拼杀——十字军东征对整个中世纪的欧洲及其科技文化产生的极其深远的影响进行了简单分析,阐明了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世纪;科学技术;基督教;伊斯兰教;十字军东征中世纪——直指欧洲公元5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历史,现在我们客观、平静地审视这被称为科技、文化的“黑夜”时期时必须承认这时期的科技、文化在史上确是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古希腊—罗马传统、犹太—基督教传统和日耳曼传统在此时互相影响、融合,孕育出了新的、为西方大众所认同的基督教封建文化。

“西方文明”的根源上溯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其雏形在中世纪晚期才真正形成。

联系到中世纪在整个人类科技史上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中世纪科学作为近代科学产生背景绝不是完全的虚无,而是有着思想史的进展。

科学史家丹皮尔也说:“在科学历史学家眼中,中世纪是现代的摇篮。

”[1]“要明了中世纪的欧洲在自然科学知识方面不能有有所进步的原因,我们必须探讨中世纪思想的发展。

”[2]这期间,宗教尤其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及二者之间的拼杀——十字军东征对欧洲科技、文化的影响无与伦比。

一、基督教会对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的影响整个中世纪的欧洲深深地打上了基督教的烙印。

在4世纪末5世纪初,罗马帝国的基督教教会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而是一种有着完善组织的机构,基督教义在罗马帝国后期已基本确定,进入中世纪后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主宰着欧洲社会。

基督教哲学思想传承了希腊哲学中的唯心、神秘主义倾向的形而上学,关注重点在人与上帝的关系,而不是研究现实的世界和人。

这应该是中世纪科学无法得到很好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中世纪之初期,我们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作为重要的科学的希腊史料已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基督教把科学看作异端而怀疑其可靠性,当时流传的思想是:“超过圣经的可能,超过理解圣经所要求的,而过于深究自然界的秘密不适于基督徒的精神幸福。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和哲学思想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和哲学思想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和哲学思想在当时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这一时期的宗教和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更好地了解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一、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中世纪欧洲以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为主导。

在476年古罗马帝国灭亡后,整个欧洲政治、文化、经济、宗教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基督教成为新的信仰,伴随着东罗马帝国和西欧各国王朝的崛起,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力也得到了不断加强。

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方面都发挥了重要影响。

首先,基督教的信仰成为了欧洲国家统一的宗教教义和文化中心。

西欧各国不断加强基督教的宣传和传播,让更多人接受基督教信仰,使基督教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力。

其次,基督教信仰在社会生活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基督教强调爱与助人为乐的思想,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世纪欧洲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

二、哲学思想的发展中世纪欧洲哲学思想的发展始于古希腊哲学的传承,又结合了基督教信仰的思想。

在这一时期,哲学家们着重研究人类意识、生命和宇宙的本质,忠于真理,探究宇宙奥秘与日常现实的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哲学家是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

托马斯是中世纪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信仰和理性的结合”这一思想。

他认为,信仰和神学只在所涉及的主题上是与理性无关的,而在其他方面它们是相互独立且互相支持的,信仰不会否认理性,也不会把它排斥在外。

此外,另一个哲学派别是名学派,即以语言学分析作为其代表的哲学思潮。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精确的语言描述才能真正理解和表达有关世界的知识和道理。

名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威廉·奥卡姆(William of Ockham)和皮埃尔·阿贝拉尔(Pierre Abélard)等。

三、哲学思想对社会的影响中世纪欧洲哲学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影响很大。

一方面,由于哲学家们坚持了真理和理性的观点,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对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变革的推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哲学家们的思想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的某些缺陷,从而成为改变社会现状的一个有效手段。

简述中世纪西欧文化的一般特征

简述中世纪西欧文化的一般特征

简述中世纪西欧文化的一般特征
中世纪西欧文化的一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宗教性质:中世纪西欧文化是以基督教为中心的文化,教会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

宗教信仰和道德标准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影响了文化的方向和趋势。

2. 封建性质:中世纪西欧文化是封建制度的产物,封建关系影响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这种文化有着强烈的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社会生活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差异。

3. 贵族文化:中世纪西欧文化主要是贵族文化,艺术、文学、音乐等方面反映了贵族的审美与嗜好。

贵族们注重个人的荣誉和尊严,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与保护十分重视。

4. 民间文化:尽管中世纪西欧文化是贵族文化,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主要反映在民间艺术、民间传说、民间音乐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朴实自然的风格。

5. 暴力和侵略: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另一个特征是暴力和侵略。

不论是宗教战争还是领地争夺,暴力和侵略都是中世纪西欧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对文化、艺术、
科学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基督教对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影响_杨海燕

基督教对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影响_杨海燕
SHIZHIJIANYANJIU 史志鉴研究 75
基督教对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影响
杨海燕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 芜湖 241000 )
[摘 要]中世纪大学是欧洲中古时代留给后世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现代大学的直接渊源。在被人们习 惯称作“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却产生了人类最重要的精神家园——大学,所以西欧中世纪大学从它存在的那一刻起 就和基督教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主要从大学的基督教起源、神学对大学的桎梏及教会对大学领导权的 争夺三个方面来论述基督教对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它们,对于我们认识现代大学也有着 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在中世纪的大学里,教会所肯定的教义是大学教学 的基本内容;教会的通用语言也是大学的教学语言;经院哲学 支配着大学教授和学生探求学问的方法; 各科知识都是用经 院哲学中久已沿用的公式或语言进行讨论的。
四、教会对中世纪大学领导权的争夺 罗马教廷实际上是大学的一个至高无上的同盟者。(7)它 看到了知识的价值以及大学的重要性,但是,教皇支持大学 的目的是要取消对大学的世俗管理权,而将大学置于教会管 辖之下,让大学臣服于罗马教廷,遵从教廷的政策,把教廷的 控制与观点强加给大学。而且,由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重 大变迁所造成的自治大学的发展,威胁了基督教会对学校事 务的独占。(8) 罗马教廷为与世俗国王争夺对大学的管理权而对大学 进行关照,但控制随处可见,最主要地表现在对就职者颁发 特许证,即后来大学所颁发的学位证书。大学兴起之前,欧洲 的教育事务是在教会势力的控制下。特别是从教堂学校演变 而来的大学,教学从属于教会,学校领导人是大主教,大学成 员是教士,于是地方上的主教把他们看成自己的下属,教学 许可证的发放就理所当然地来自主教或他的代理人。如在巴 黎大学,一个人要取得教师资格,须由主教或他的代理人颁 发教学许可证。而在此项权利被滥用后,大学的教师们坚持 应由教授审核教师资格,主教只有教师任命权,并与巴黎教 会在十二三世纪进行了顽强的斗争。(9) 教会为了与世俗国王争夺对大学的控制权力,先后给大 学颁布了一些训令,授予了大学特权。在巴黎,教皇西勒士丁 三世(Celestine III)于 1198 年赐予了大学社团第一批特权,但

浅析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史学

浅析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史学

浅析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史学的进步作用摘要: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把欧洲中世纪称为“阴森可怕的慢慢长夜”,是源于当时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占主导地位,僧侣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史学也成为“神学的一个卑贱的女侍”。

但是基督教史学背后的普遍统一的整体史观和大一统的世界史意识,神性乐观主义,新的分期法和统一的历史纪年法等都是有进步意义的。

关键词:中世纪基督教史学进步中世纪是欧洲特有的,起自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迄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

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把欧洲中世纪称为“阴森可怕地慢慢长夜”,巴托利将中世纪史学视为“神学的一个卑贱的女侍”。

但我们应该避免用近现代的史学观念去解释中世纪史学,因为那时没有专业的历史学家,也没有作为独立学科的历史学。

应试着站在当时的角度去理解,在神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上帝是每一位写作者的精神支柱,他们的写作不过是神的意志的体现,必须实践着神的目的。

恩格斯曾经这样评价基督教:“对予一种征服罗马世界帝国,统治文明人类的绝大多数达1800年之久的宗教,简单地说它是骗子手凑集而成的无稽之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根据宗教借以产生和取得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去说明它的起源和发展,才能解决问题。

”基督教源自犹太教,经过教徒的不懈努力,它从民间的一个小宗派成长为罗马国教,进而影响欧洲意识形态达千年之久。

5世纪初,罗马帝国到了全面崩溃的时刻,作为奴隶制精神工具的基督教也难逃时代厄运。

410年罗马城被西哥特人洗劫以后,心怀不满的多神教徒到处散布舆论,把这场灾难归咎于取缔传统信仰而专奉基督教的结果。

与此同时基督教内部各个异端教派也趁机大肆活动,攻击正统教会。

于是基督信徒们开始进行写作,这样基督教的神学史观便逐渐兴起了。

圣·奥古斯丁是基督教神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的基督教世界观是4─5世纪罗马奴隶制社会变革的反映,它是在古代文化危机的基础上萌生出来的一种新的世界观。

1(一)神性乐观主义中世纪的历史学家们有着浓厚的宣传宗教的意图和宿命主义倾向,他们认为,历史本身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已经为人类安排好了结局,历史学家的写作只是为了证明人类每一个行动都是符合上帝的安排。

基督教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基督教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基督教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陈金梅(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100176)摘要:纵观欧洲文明发展史,基督教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古罗马时代基督教的产生,直到当代基督教价值观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思想。

其间基督教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变革?这种发展与变革又是怎样影响到欧洲文明发展的进程的?本文试从基督教在欧洲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来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基督教;欧洲;文明中图分类号:B9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06-02一、早期的基督教基督教一开始是反抗者和被压迫者的宗教。

在古罗马征服了巴勒斯坦以后,犹太人从未有一刻停止过对入侵者的反抗。

他们希望能够出现一位像大卫王那样的救世主来领导他们摆脱罗马人的统制,于是犹太教的一个教派———拿撒勒派创造了弥塞亚降临的说法来作为反抗罗马统治的思想武器,虽然后来起义被镇压,但弥塞亚的观念却最终演变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世界性宗教———基督教。

后来基督教流传进罗马帝国,起先是吸引了一些下层的奴隶和被压迫者,慢慢的,一些上层贵族也加入了进来。

至公元2世纪,一些自发组织而成的基督教社团逐渐发展成了具有独立形态的基督教教会,形成了相对于犹太教而独立的教义、组织制度和礼仪等。

公元4世纪,随着基督教势力的不断壮大,罗马的统治者终于意识到彻底消灭基督教的企图已经不太可能实现了,只有同基督教达成和解才能巩固其帝国的统治。

于是在公元313年罗马颁布了著名的《米兰饬令》,宣布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进而在公元392年,狄奥多西一世指定基督教为罗马唯一合法的宗教,同时禁止在任何场合向异教神献祭。

至此,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从表面上看,基督教由最初遭受罗马统治者的残酷迫害,一变而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不免使人产生疑问,到底是什么力量导致了这种极富戏剧性的转变呢?如果我们研究了从基督教起源到公元5世纪间基督教的发展过程就不难理解其中的原因了。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对分权制衡的影响及其启示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对分权制衡的影响及其启示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对分权制衡的影响及其启示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仅仅指以罗马教皇为最高领袖的天主教。

天主教的存在及其理论,对现代西方分权制衡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对于我国当前的政治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一.中世纪基督教对于西方分权制衡思想的影响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的耶路撒冷,初传至欧洲时,遭到罗马帝国的抵制。

但在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与李锡尼联合发布了《米兰敕令》,正式承认了基督教合法地位。

496年,法兰克王国的创立者克洛维一世接受了基督教,从此开始了基督教在整个中世纪的统治。

基督教的理论、精神乃至其本身存在,都从不同程度上奠定了西欧分权与制衡的政治思想。

(一)基督教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深化了分权制衡的观念基督教在西欧的政治地位,与其他各宗教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地位均不一样。

在中国,任何宗教势力都在世俗皇权的严格控制之下,不具有独立的政治地位。

在阿拉伯,先知及哈里发既是宗教的最高领袖,也是世俗国家的首脑,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但在中世纪的西欧,教皇没有能够取代世俗的皇帝与国王而完全控制世俗国家,也没有被世俗君权控制,而是呈现出一种与世俗权力制衡的状态。

如:14世纪,法王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征税而被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开除教籍。

腓力四世随即囚禁了教皇,并将之后的七任教皇迁往阿维农城作为傀儡,史称“阿维农之囚”。

因此,在整个中世纪,教皇与国王之间都是彼此独立的政治力量,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类似于中国皇帝的专制君主。

所以,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不同,它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宗教组织,更是一支独立于世俗权力之外的特殊政治力量,其自身的存在,已经促进了西欧分权制衡这一政治传统的形成。

(二)基督教“原罪论”为分权制衡观念提供理论基础“原罪论”是基督教的一个基本的性恶论观点。

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这种罪恶被称为“原罪”。

原罪的根源在于亚当与夏娃违背了与上帝的约定,偷吃了禁果,使得神所创造的完美的人式遭到破坏,失去了“灵性”,“魂”不再受“灵”的控制,自我膨胀,造成了人性的堕落。

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是如何塑造中世纪政治格局与政治思想观念的

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是如何塑造中世纪政治格局与政治思想观念的

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是如何塑造中世纪政治格局与政治思想观念的?答: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保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一)、基督教在西欧人的政治观念的影响1.对政治的疏远在城邦时期,虽然人们也相信灵魂不死,相信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可是,在那个世界上,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城邦的政治生活。

他们的全数忠诚指向城邦,整个的人和生活都属于城邦。

公民道德使他们将城邦作为精神的支柱或寄托,正是通过优良的城邦生活,一个公民才能达到完美的道德境界和实现自己的本性。

城邦解体以后,斯多葛派开始跳出国家的界限,从整个人类的角度来审视人的地位和人的生活,从而降低了国家在人生中的价值。

基督教则把人的目光引向天国。

耶稣传播的是天国即未来临的福音,由于天国即未来临,人们便应该对人生有新的态度,开始新的生活方式。

“如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

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初期基督徒的观念具有强烈的末世论的色彩,他们等待基督重返人世,等待末日审判和千年王国的到来。

初期教会就是一个期待的集体。

虽然这种期待一再落空,一再推延,但这种期待的心理却根深蒂固。

基督徒们把那个世俗的世界视为他们精神朝圣旅程中的一个短暂的寓所或客栈,乃至现实世界干脆就是一个涤罪所。

他们忏悔、祈祷、行善,为了取得上帝的宽恕,使其灵魂得进天国。

灵魂获救才是他们真正追求的目标。

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自己只是那个世界的匆匆过客。

这种追求灵魂获救的超越主义价值观和对来世的信仰,无疑大大降低了国家和政治生活在人们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它也使基督徒产生了“上帝的选民”与“那个世界”之间鲜明的二元性的强烈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的影响
吴丽红10020126
摘要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形态,至今仍对西欧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回溯以往,可以看到中世纪的基督教对西欧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文学等各方各面都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基督教在人们最绝望的年代中产生,从精神上拯救了人们,带给人们希望,也在物质上给了人们一定的慰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为中世纪的全面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关键词中世纪;基督教;西欧;贡献;禁锢
漫长的中世纪,许多人都将“黑暗”作为它的标志。

而基督教神学统治就是这个标志的最重要的内容,因为基督教作为一种观念形式,几乎统治了整个中世纪时期的欧洲。

对西欧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起源
基督教产生于乱世之中,在基督教产生和发展的前期,罗马帝国奴隶制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危机,逐渐走向瓦解,生产力倒退,全国普遍出现物资匮乏和道德沦丧的现象,民不聊生,社会上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各阶层的人民都有不满,特别是底层劳动人民,他们找不到通往幸福的道路,眼前只有一片黑暗,无法摆脱的贫困和苦难,使他们迫切地需要“心灵鸡汤”的滋润。

于是基督教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这大大起到了抚慰人心的作用,人们普遍地寄希望于来世,向往天堂,向往那个没有饥饿,没有贫困的另一个世界。

“这样,‘基督教拨动的琴弦,必然会在无数人的脑中唤起共鸣。

’使信仰和跟随的人越来越多。

”【1】随着基督教势力的越来越大,基督教神学统治正式登上西欧的历史舞台,并对当时的西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贡献
中世纪西欧是一个宗教狂热的时代,除了少数信奉犹太教的人之外,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接受教会洗礼,成为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

不可否认的是,这样高度的宗教认同也为中世纪西欧带来了一些益处。

在社会生活方面,基督教教会中的重要人员如教士,修道院里的人还有全教会的施济活动总是频繁地开展着,大大减轻了许多穷人的生活压力,在加之基督教的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力,每个世纪都会有乐意为穷人做主的君主出现,愿意给穷人经济上或法律上的援助,这无疑大大减少了穷人的苦痛。

另一方面,本着博爱的精神,教会对病人也照顾有加,不但会直接看护病人,而且还鼓励政府多建医院,造福群众,多行善行,积善功。

这无疑是病人带去了福音。

另外,在奴隶制普遍的时期,基督教却提出了解放奴隶的口号和要求,“基督教在罗马世界之反对奴隶制度,固然全由于其
大同博爱主义者理论的结果,而不尽关其信徒具有什么超出时代之眼光。

”【2】但是无论如何,这对饱受压迫和奴役的奴隶而言,都是值得庆幸的。

在政治方面,基督教对于政治统一的用处的不容小觑的,在中世纪,基督教是凝聚人心的灵丹妙药,也是大家公认的信仰的理论,若你不是基督教徒则会受到排斥,特别是在教会权力极盛时期,教会甚至主宰着皇权。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皇帝需要以基督教的凝聚力来巩固自己的皇权,可以说基督教教会成为皇权的支柱和保障。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基督教崇尚“仁爱”和“和平”,因此极度反对残酷的赛武审判和战争,这使得人们的人身权得到了很大的保障,也使得西欧战事收到了限制,给了西欧一个较稳定的发展环境。

在经济方面,基督教鼓励教徒勤俭节约和从事一些有用的手工业,并向教徒介绍一些有用的农业知识,与此同时,一次而修道士以身作则,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大大激发了教徒的劳动热情,对中世纪西欧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虽然好处不可否认,但中世纪之所以被称为“黑暗”也是自有道理的。

三、禁锢
在思想方面,基督教有一整套的教规一规范和约束教徒的言行举止,还有一系列的教义—“三位一体论”、信原罪、信救赎、因信称义说、信来世等来束缚人们的思想,以此来巩固基督教的不倒地位,为基督教的合理存在提供理论的支持,将与教人员置于高人一等的地位上,以一种神论来麻痹人们的思想,达到一种愚民的效果,并在此过程中,向人们搜刮钱财。

天主教在中世纪的西欧,就是通过它的一整套神学教义来禁锢人的头脑,通过种种手段和途径来控制教徒的人身。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思想禁锢和人生束缚甚至比公开镇压还要厉害,它就像鸦片一样让人们在误以为的天堂里遭受着地狱般的侵害,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力量,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臣服在教会的权威之下,并甘为奴隶。

在文化方面,基督教会对文化的垄断,使得在最初的几百年间,基督教教士是西欧古典文化的唯一继承人,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受到极大的破坏。

在这一时期,西方的科技、自然科学等呈现出停滞不前的状态,没有什么新的突破,在艺术、绘画等方面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往往以夸张、变形等手法变现精神世界,也没有充满灵性和表情的动作,显得很呆板。

在政治方面,在教权极盛的中世纪,王室与教会作为两大政治力量,二者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并存,政教之争从未停止过,当教会的权力发展到足以与世俗王权相抗衡的时候,控制和支配国家的欲望则成为教会权力的中心,自认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特别是在中前期,世俗王权从属于教权,皇帝的选择和加冕都是有教会一手操控的,教权试图操控整个国家,运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

这大大阻碍了国家的发展。

四、总结与反思
总的来说,基督教统治的中世纪仍是西方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它上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下导近代欧洲乃至整个西方文化,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基督教神学统治范围极广,渗透进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在思维内容、艺术、文学、科技、政治、经济等等方面的。

尤其是《圣经》,它对欧洲人民的影响是超乎想象的。

不可否认的,中世纪基督教虽然为当时的社会带去一定的灾难,但是也留下一批宝贵的财富。

看着这段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精神归属感的强大,信仰的强大,一个有信仰、有精神寄托的国家是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的。

它可以不是宗教,但它必须是存在的,因为它是凝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

一个没有精神依托的国家是可怕的。

也许现今的中国可以将之作为借鉴,把构建文化软实力作为当务之急,
奴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使之深入人心,但是希望不是一些很空泛的口头文章,而是可以使人们产生共鸣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这样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屹立不倒。

其次,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单一更是提醒着我们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要创造出一个自由的文化氛围,自由的灵魂才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才能有震撼人心的发现,只有创新和变化才能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永葆青春。

所以文化控制固然重要,但是文化多样性却是更难能可贵!
参考文献
【1】陈曦文.世界中世纪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199
【2】杨昌栋.基督教在中古欧洲的贡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0.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