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惠传统文化弟子规讲座(一)观后感(贺晨妈妈)
弟子规大讲堂观后感
弟子规大讲堂观后感前几天去听了一场弟子规大讲堂,那可真是一场特别的体验,就像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畅游了一圈,还喝了好几大口“文化浓汤”。
一进大讲堂,那气氛就很不一样。
大家都安安静静的,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充满神秘力量的磁场。
台上的老师那叫一个滔滔不绝,把弟子规讲得活灵活现的。
我以前就知道弟子规是那种规规矩矩的东西,什么“父母呼,应勿缓”之类的,感觉就是在教我们怎么听话。
但在大讲堂里听老师一讲,才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比如说,这“父母呼,应勿缓”,不只是简单地答应一声,它背后是对父母的尊重和关心。
老师还讲了好多故事,有古代的孝子因为这个道理做出的感人事情,也有现代因为忽略了这个原则而产生的家庭矛盾。
听着那些故事,我就像在看一部部家庭生活的小电影,一会儿感动得想哭,一会儿又觉得挺惭愧的。
还有“谨”那一部分,什么“朝起早,夜眠迟”。
我就想啊,这古人可真自律,早上起得早,晚上睡得晚,还都在干正事儿。
对比我自己,早上闹钟响了好几遍还想再睡个回笼觉,晚上抱着手机刷视频刷到很晚,真的是太不应该了。
这时候就感觉弟子规就像一个小镜子,一下子把我的缺点都照出来了,让我有点脸红。
不过这大讲堂也不完全是那种严肃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老师偶尔也会开个小玩笑,把那些难懂的道理用很幽默的方式讲出来。
就像把苦药包上了一层糖衣,让我们很容易就咽下去了。
比如说在讲“凡出言,信为先”的时候,老师讲了一个小孩因为撒谎,结果最后自己把自己绕进去的故事,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的同时,也深刻地记住了不能撒谎这个道理。
从大讲堂出来,我就像被洗了脑一样,但这个洗脑是正面的。
我感觉自己看世界的眼光都有点不一样了。
走在路上看到那些老人,就会想到弟子规里的孝道,然后就会提醒自己以后要对自己的父母更好;看到周围的人说话做事,也会不自觉地用弟子规里的道理去衡量一下。
我想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吧,它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我的心里,慢慢地开始发芽。
我觉得这样的大讲堂真应该多办一些,让更多的人都能被这颗种子“种”一下,那我们这个社会肯定会变得更加和谐、温暖。
【最新2018】陈大惠心得体会-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陈大惠心得体会篇一:学习《弟子规:幸福人生讲座》心得体会学习《弟子规:幸福人生讲座》心得体会一、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迫在眉睫。
在我的脑海中,时时萦绕着著名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陈大惠讲到的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位妈妈对待儿子可以说是特别的“关爱”,每天孩子放学回家都倒好一杯凉水给孩子喝。
恰好有一天妈妈加班回来晚了,妈妈也倒了一杯水给他,孩子一喝骂道:“那么热,想烫死我啊!”,说完就把热水泼在妈妈的脸上。
试问:这样的生活过得开心吗?这样的人生能说过得幸福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家庭发生过类似的惨剧呢?悲哀啊!悲哀啊!是家庭的悲哀,是社会的悲哀啊、、、、、、长此以往,我们的家庭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家庭?我们的社会又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我不敢想象。
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那么造成这种悲哀的后果的人是谁呢?是我们的孩子吗?不是,而是我们的家长,是我们的家长肆意宠爱,太娇惯孩子了。
可见,我们的家长如果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将会给我们的家庭、给我们的学校、给我们的社会造成多少的悲哀啊?因此,要扭转这一局面,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迫在眉睫!二、学习《弟子规》,能使人在心灵上受到道德的约束,唤起人们的“仁爱”、“慈悲”之心。
这次学习我被分配在和敬组,我们这一组有一位七十多岁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头上还贴着止血贴,在第一天的小组分享时,老妈妈就给我们讲述了她家的特殊状况:他们一家五口来到这里,自己是个大学讲师,已经退休,几年前因肺癌做了手术。
老伴是个地质学院院士,七十多岁了还在上班,连走路都要扶着手杖。
他们在文化大革命时生了一个女儿,由于自己是个共产党员,要带头上山下乡,便放下五个月大的女儿让别人喂养。
有一次,女儿不幸高烧不退,造成弱智。
学习《弟子规》讲座心得体会
学习《弟子规》讲座心得体会学习《弟子规》讲座心得体会「篇一」今天在班会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的知识,领悟了弟子规的含义,书写了弟子规的精髓。
有些同学对这些知识受益匪浅,但有些同学还对这些知识领悟的不太深。
对于我来说,这些知识是宝贵的,是我现在做不到的,是我现在缺少的。
在饮食方面,学校中餐有三种菜,可我很少三种菜都吃,昨天不要这个,今天不要那个,这就是我挑食的坏习惯。
在这个方面我就没有做好。
在孝顺方面,我做的也不是很好,我只不过是偶尔做做家务,有时不做,有时甚至为了一点小事和妈妈吵起来。
现在回想起来,心里有着一种愧疚感,妈妈生了我,养了我,对我有着群山般,海洋般的恩,我们却没有一点报答,我们不报答,难道还有理由和妈妈吵架吗?在珍惜时间方面,我更没有做到位。
每节课下课,有时间不去做做题目,而是去和同学们嘻嘻哈哈;每天放学回来,有时间可以看会儿书,可我不能浪费一点看电视的时间;每个周末,做完作业可以预习或复习,可我却是在看电视。
这些不都是在浪费美好时光吗?小学六年时间已如流水般逝去,我们不能再浪费初中三年的时间了。
这些都是我做不到位的,需要改正的。
从《弟子规》中就可以反映出这些问题,从而改正。
学习《弟子规》讲座心得体会「篇二」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了很深的体会:就是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
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
”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
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
“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
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5篇
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5篇《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它是依据孔子教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接受《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下面是我带来的有关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宠爱细讲弟子规每一集心得体会1《细讲弟子规》是蔡礼旭老师“美妙人生讲座”的讲演稿。
刚刚拿到这本书,只有一个感想,这么厚的书我什么时候能够读完呢?而且给家长推举这本书的时候,我只是看了一下名目,第一次推举自己没有读过的书实在是很心虚,但是名目上以孝为主的内容就有了很强的劝告力,对家长说,确定要培育出一个孝顺的孩子,不然把孩子各方面培育的再优秀都白费。
我读了第一页就有一种很迫切地要读完的感觉,这种感觉中有一些“恰逢知己”的喜悦,更有“先见之明”的自负,因为我们学校有很多同学早已背熟了那本小小薄薄的《弟子规》。
可是,随着蔡老师的谆谆深入,我的心一点点变得沉重,我突然懂得我活过的这二十多年尚不知何为做人,我真的枉为人子,更枉为人师!哪些为圣贤而下跪的八十老翁,也的确是真情所致。
以为自己是个和善的人,是个有道德的人。
而且把孝顺看的很重,小学二年级开始只要放假在家就为父母做饭,看着父母吃下我做的饭菜是我最大的美妙,不顶撞父母,不惹他们生气,我觉得就是孝顺了。
而且孝顺也是我当年择偶的重要标准。
工作后,给学生读关于母亲的文章时,失声痛哭,家长以为我家里出了什么事情。
曾经在苏州参见新教育试验培训时,看过感念父母恩情的视频说体会的时候,哭的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回来后,以感恩为主题的家长会上,让众多的家长感动的和孩子一起抽泣。
全区语文教师下水文竞赛的时候,我以母亲为题,边写边掉泪……尽管如此,百善孝为先,对比蔡老师讲解的《弟子规》,连根本的“孝”字我却没有做好,只是每一次都触动我的.心灵让我自责的哭泣,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
但我没有从根本上读懂“孝”字,没有这个根基,我不懂得礼敬,不懂得谦卑,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爱人,甚至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做的很好!还振振有词的教育孩子要准时尽孝。
弟子规道德讲堂观后感
弟子规道德讲堂观后感《弟子规道德讲堂观后感》去参加弟子规道德讲堂,起初我是带着一种好奇的心态,因为之前虽然也听闻过《弟子规》,但是并没有深入地去了解它通过这样一种讲堂呈现出来会是怎样的。
一进入讲堂,那种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就扑面而来。
讲述者开始慢慢讲解《弟子规》中的字句时,我就像一个懵懂的孩子重新在认识这个世界。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讲到“首孝悌”这部分。
看到屏幕上播放着那些关于孝顺父母的画面,有小孩子给父母捶背,成年子女陪着年迈父母散步聊天的场景。
看到这里我感觉鼻子发酸,因为突然就联想到自己。
我总是忙碌于自己的事情,时常忽略给父母打电话,更别说陪伴在他们身边尽孝。
想起有一次我生病,父母不辞辛劳地照顾我,而我在平常却没有这样用心地对待他们,真的很惭愧。
还有当提到“谨而信”的时候,历经岁月传承下来的那些古人行为准则展现在我眼前。
其中关于日常行为举止要谨慎的阐述,像“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让我反思自己平时对时间的浪费。
每天早晨总是在闹钟响了好几遍才起床,晚上也是刷手机到很晚,大好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被消磨掉。
那个场景让我最震撼的,是讲述一个古代故事,有人为了坚守对朋友的信诺,克服重重困难。
当时我就想到在现代社会,很多时候我们随口承诺,却并不在乎是否去践行。
朋友之间会因为一些小事就违背信诺,与古人相比真是天差地别。
在整个观看过程中,我也有不理解的地方,比如一些非常古老传统的礼仪在现代社会具体该如何完整地实行。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对《弟子规》所传达精神的感悟。
看完后我明白了《弟子规》并不仅仅是一本书上古老的字句,它其实可以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它教会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从家庭关系中的孝顺,到在社会上的守信谨慎。
从这次道德讲堂中,我收获了很多对自己人生有启发的东西,我知道自己今后在对待家庭、朋友以及对待自身生活态度方面要做出很大的改变了。
而且,我也希望能够把从《弟子规》中学到的这些道理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让大家一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的魅力和力量。
弟子规大讲堂观后感
弟子规大讲堂观后感《弟子规大讲堂观后感》观看了弟子规大讲堂,我有了很多深刻的感受。
在观看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场景突然触动到我。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关于孝道诠释的部分。
当看到一个年轻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渐渐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而父母依然默默地在家中为他保留着一切美好的回忆和无尽的爱时,我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
就像看到了自己有时候被生活中的各种琐事缠身,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少的影子。
那个场景让我意识到,其实父母一直在原地等待我们,而我们却越走越远,我当时就想到,自己真的应该多抽出时间去陪陪他们,多关心一下他们的需求。
还有讲述礼仪部分的时候。
里面提到古人们互相见面时行礼,那种彬彬有礼的举止让人感觉充满了尊重和敬意。
对比现在的社会,有时候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冲撞和不礼貌的行为,真的是挺难受的。
像在公共场合中,有些人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争吵起来,完全不顾及礼仪。
而在弟子规的理念里,如果大家都能遵循一些基本的礼仪和待人接物的规范,这样我们的社会氛围肯定会更加和谐友爱。
然而,在观看中有一些部分我也不是完全理解。
例如《弟子规》中的一些古式的教导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操作有时候感觉很模糊。
比如“丧尽礼,祭尽诚”关于丧葬祭祀的部分,在现代社会它的意义和实行方式,我不太能够把握准确。
但是这也不妨碍我从整体上去收获那些可以直接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内容。
看完后我明白了《弟子规》可不是一部简单的古籍,它涵盖的为人处世的准则,在如今这个快捷和稍显浮躁的社会里,真的就像一股清泉。
这些准则就如同灯塔一样,能为我们在道德修养的道路上指明方向。
从孝顺父母到尊重他人,从言行举止到品德修养,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
我想把在大讲堂里体会到的一些思想传递给身边的人,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多一点沉淀和传统美德的坚守。
弟子规规矩的作用观后感
弟子规规矩的作用观后感最近看了关于《弟子规》的一些讲解,感触还真是挺多的。
说起这《弟子规》啊,以前总觉得它就是一堆老掉牙的规矩,没啥实际用处。
但仔细琢磨琢磨,还真不是那么回事。
就拿“父母呼,应勿缓”这一句来说吧。
我想起有一次,我妈在厨房忙活着做饭,她喊我帮忙拿个东西。
当时我正玩游戏玩得热火朝天,随口就应了一声“等会儿”。
结果呢,我这“等会儿”一等就是老半天,把我妈给急得不行。
等我终于反应过来去帮忙的时候,我妈那脸拉得老长,狠狠把我数落了一顿。
她说:“我喊你,你就该马上过来,这是最基本的尊重和孝顺。
” 当时我心里还挺不服气,觉得不就晚了一会儿嘛,至于这么大火气。
可后来仔细想想,这看似小小的一件事,反映的却是我的态度问题。
如果我能立刻回应妈妈的呼唤,她心里得多温暖,也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生闷气。
而且,如果换做是我喊别人帮忙,别人半天不理我,我心里肯定也不好受。
还有“出必告,反必面”这一条。
有一回,我出门找朋友玩,走的时候没跟家里说一声。
结果那天玩得太高兴,回来得特别晚。
家里人都不知道我去哪儿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我爸差点就要出去找我了,我妈也是坐立不安。
等我到家的时候,看到他们那担心的样子,我心里特别愧疚。
从那以后,我每次出门都会跟家里说清楚去哪儿、和谁一起、大概什么时候回来。
这样他们心里有底,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物虽小,勿私藏”也让我深有体会。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收集小玩意儿,什么漂亮的橡皮、好看的贴纸。
有一次,我在姐姐的书包里发现了一张特别好看的贴纸,没忍住就偷偷拿过来藏在了自己的文具盒里。
后来姐姐发现贴纸不见了,到处找。
我心里那个心虚啊,可就是不敢承认。
最后还是被姐姐发现是我拿的,她特别生气,说我这是偷东西的行为。
那时候我还觉得姐姐小题大做,不就是一张贴纸嘛。
但现在想想,这种“私藏”的行为真的不好。
哪怕东西再小,不是自己的就不能拿,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再比如说“兄道友,弟道恭”。
我和我弟就经常因为一些小事闹别扭。
学习《弟子规》讲座心得体会
学习《弟子规》讲座心得体会学习《弟子规》讲座心得体会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弟子规》讲座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弟子规》讲座心得体会1第一次读《弟子规》时,觉得它很伟大,很深奥。
慢慢地,随着时间推移,我又感悟出一些道理。
今天,我又翻开了那本铺满灰尘的《弟子规》,细细品读,慢慢回味。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是古人告诫我们,不论平时什么情况,父母呼喊我们,得马上回应,不得拖沓。
父母有事情让我们做,应马上去做,不能偷懒或推辞。
看完这句话,我立刻想到另外一句俗语:百善孝为先。
是呀,我们孝尽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况只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呢?所以,我们应该把孝时刻记牢,做到。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这句话是古人教育我们,不管是用餐,还是就座、行走时,先让长辈走在前面享用,再轮到晚辈来享用。
读过这句话,我想,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由长辈创造的,长辈是过了千辛万苦才让我们有这么好的生活,难道,我们连座位都不给那些给我们美好世界的长辈们坐吗?“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这句古人告诉我们,在饮食方面,不要挑三拣四,能吃饱就行。
而且不能吃得太多,要适量。
念了这句话,我的脑中立刻浮现出爸爸跟我说他小时候的食物:玉米稀、白面馒头……爸爸小时候吃了一次玉米稀都算“山珍海味”,肉更不用说,一年难得吃一次。
而现在,人们的伙食要求高了,忘记了原来的艰苦,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真该改改!终于,我把《弟子规》读完了。
轻轻合上书本,仰望着窗外的点点繁星,在心里默默立志:“我要把《弟子规》中的每一点都做好!让《弟子规》伴我健康成长!”学习《弟子规》讲座心得体会2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了很深的体会:就是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
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家长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家长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家长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五中苏琳一、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迫在眉睫。
在我的脑海中,时时萦绕着著名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陈大惠讲到的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位妈妈对待儿子可以说是特别的关爱,每天孩子放学回家都倒好一杯凉水给孩子喝。
恰好有一天妈妈加班回来晚了,妈妈也倒了一杯水给他,孩子一喝骂道:那么热,想烫死我啊!。
说完,就把热水泼在妈妈的脸上。
造成这种悲哀的人是谁呢?是我们的孩子吗?不是,而是我们的家长,是我们的家长太宠爱、太娇惯孩子了。
可见,家长如果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后果很严重。
中华文化对于子女教育方面有很多好经验,因此,要扭转这一局面,学习《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迫在眉睫!二、学习《弟子规》,能使人在心灵上受到道德的约束,唤起人们的仁爱、慈悲之心。
这次学习我被分配在和敬组,我们这一组有一位七十多岁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头上还贴着止血贴,在第一天的小组分享时,老妈妈就给我们讲述了她家的特殊状况:他们一家五口来到这里,自己是个大学讲师,已经退休,几年前因肺癌做了手术。
老伴是个地质学院院士,七十多岁了还在上班,连走路都要扶着手杖。
他们在文化大革命时生了一个女儿,由于自己是个共产党员,要带头上山下乡,便放下五个月大的女儿让别人喂养。
有一次,女儿不幸高烧不退,造成弱智。
之后将她送到弱智学校就读,因而也能认字。
弱智女儿结婚后又剖腹生下个女儿,女婿好吃懒做,便离婚了。
如今的孙女上五年级,成绩很好,就是很懒惰、很不孝顺。
从小家人就对它百般宠爱,就像是弥补以前对她母亲的过失。
前些天,奶奶洗脚,她在房间里写作业,奶奶就叫她帮忙把洗脚水倒了,说了几遍她也不肯,奶奶就动手打了她,她连忙拿起不锈钢的撑衣架,用力砸在奶奶头上,顿时鲜血迸流,拨打120送进医院,缝了几针老妈妈说,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拯救她那不孝顺的孙女,将来能孝顺她的妈妈。
说完,老妈妈眼里闪着泪花,我们这一组的成员也泪水涟涟,真是悲哀呀!当天下午,我们小组就派人和小姑娘聊天,以求拉近与小姑娘的距离,同时还让她要认真听专家的讲座。
弟子规讲座感受心得(优秀2篇)
弟子规讲座感受心得(优秀2篇)弟子规讲座感受心得篇2学习弟子规的感受心得寒假期间,我有幸参加教育局举办的“弟子规”讲座。
在这次讲座中,我听到了关于“弟子规”的深刻道理,深受启发。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对这次“弟子规”讲座的感受和心得。
“弟子规”是一本教育经典,对于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家庭教育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讲座中,主讲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弟子规”中关于孝、悌、礼、信等方面的道理。
他强调,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尊重父母,尊重长辈,尊重老师,尊重他人。
同时,他也指出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尊重长辈、不尊重他人的现象,提醒我们应该学习“弟子规”,回归传统美德。
在这次讲座中,我深刻体会到“弟子规”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它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保持良好的品德修养。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改进。
通过这次“弟子规”讲座,我深刻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应该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
同时,我也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让他们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总之,这次“弟子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传统文化,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生活中的努力方向。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尊重他人,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同时,我也会将“弟子规”中的道理传授给我的家人,让他们也受益其中。
弟子规讲座感受心得篇3弟子规讲座心得体会前不久,我到一所学校讲《弟子规》,从讲座现场孩子们和家长们专注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对和谐亲子关系的渴望,对幸福人生的追求。
讲座结束后,许多家长表示,这次讲座让他们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家庭如此,国家亦然。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3篇
家长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3篇篇一:我们的一生都在有意或是无意的学习,我们每天也都是在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工作或是学习,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我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从学校带回来一本书,说是老师给每个同学一本书,我看了一眼——《弟子规》,当时并没有太在意,可是在之后的几年中,每一天每一年孩子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我欣喜的捧起了《弟子规》和孩子一起学习起来。
作为母亲,我和孩子一起学习不断成长。
通过学习才更懂得了老师传授孩子《弟子规》的良苦用心,真正懂得正确教育孩子的老师和家长,应该在孩子心性纯洁的时候正确地引导他。
如果一味地纵容,宠爱或任其发展,就会使孩子偏离其本来正确成长的轨道。
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孩子们现在这个最容易接受教育的年龄段,帮助他们学习圣贤的经典,让他们在成长中循序渐进地掌握博大精深的国学智慧,那么,他未来的人生将会不同凡响.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国家一直提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之所以把“德”放在首位,德指道德,品德,也就是主要侧重在做人上,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德为人之本也就是人的根基,《弟子规》就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处事的传统国学经典之作“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老师教导孩子们,启蒙养正,着实是一件非常伟大的工作。
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甚至全人类的命运前途。
我的女儿从小就很懂事,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她变得更加懂事乖巧。
她每天都会帮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比如,刷碗、拖地、收拾房间等。
每次接她回家走到楼门口她都会倚住那扇铁门让我先走,天冷的时候我让她先走,她却摇头说:“《弟子规》里讲‘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您先进屋,我不冷。
”我生病了,她端水、拿药、帮我把被子盖好,甚至帮我试了水温,我真怕她烫着,最让我感动的是,一次我高烧迷迷糊糊睡着了,半夜醒来时,发现是睡在她的床上,孩子呢,她在哪呢?我下意识的从床上跳下来,脚下踩着软软的东西,却看到她从地上站了起来,我惊讶地问她,“老闺,你怎么睡在地上,大冬天的,地这么凉”她说,妈妈高烧不停的翻身,还不时地把手脚往床下伸,我怕冻着妈妈给妈妈盖被子,又怕妈妈掉地下,就睡在了地上,妈妈掉地下还有我呢”.我伸开双臂把她紧紧抱在怀里,一时间感动、自责、心疼……我发现她的身体在发抖,“傻孩子,那你为什么不盖被子,却盖着自己的棉服呢”我着急地说,她说:爸爸睡着了我怕吵醒他……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爸爸妈妈把我养大很辛苦……。
陈大惠传统文化弟子规讲座(一)观后感(贺晨妈妈)
陈大惠传统文化弟子规讲座(一)观后感(贺晨妈妈)第一篇:陈大惠传统文化弟子规讲座(一)观后感(贺晨妈妈) 陈大惠传统文化弟子规讲座(一)观后感贺晨家长2016年11月26日晚上,我们和孩子一起观看了陈大惠传统文化弟子规讲座(一)视频。
在这次观看中,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陈大惠老师对“人定胜天”的深刻讲解。
字典中对“人定胜天” 解释是指:人的能力一定胜过天,一定胜过自然界。
我们学这个过来的,人定胜天是这个意思吗?陈大惠老师认为完全错了。
儒家讲“人定胜天”中的“人”就是我们社会上的人,每个成员你是做爸爸、做妈妈、做领导、做官员、做商人、做军人,社会各界人士这是人的意思。
“定”,人心安定,安守本分。
他定在这个位置上,他是他,而且他定;人定就是这个意思。
胜天,就是人定这个力量,能够胜过自然界的力量。
你看人在自然界面前很渺小,但是人心安定,安定有个标准就是安守本分,然后怎么样?这力量就是和谐,这力量能够胜过自然界的力量。
那“定”字我们都做到了,做爸爸像做爸爸,做妈妈像做妈妈,做儿子像做儿子,做女儿像做女儿。
人心安定了,人心都安守本分,都安定了,人定,那个力量能超过自然界,力量很大。
反过来,人心不安定,那个力量也很大啊,这个破坏性的力量也很大。
对此,我们深有感触,的确如此,若每个人安守本分,定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每个人内心就很安定很和谐,每个家庭也会很和谐,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就和谐了。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我们不要讲太多大道理,每个家庭成员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么每个成员内心就会和谐,整个家庭也就和谐了。
记得在贺晨上一年级时我们就和他讲过,我们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我们父母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努力工作和自我成长,同时挣钱养家和陪伴他成长;他的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同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爷爷奶奶的主要任务是安度晚年,必要的时候带带贺晨。
因为年龄太小,当时贺晨不能真正理解这些。
弟子规视频的观后感
弟子规视频的观后感前几天,我偶然看到了一个关于《弟子规》的视频,本以为会是那种枯燥乏味的说教,没想到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触动。
视频里,没有那种高大上的场景布置,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房间,一位老师坐在桌前,用平和亲切的语气给大家讲解着《弟子规》。
一开始,我还有点漫不经心,心想这能讲出啥新鲜玩意儿来。
可看着看着,我就被吸引进去了。
老师讲到“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的时候,举了一个特别平常但又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的例子。
他说有个小孩,每次妈妈叫他帮忙做点事,比如拿个东西或者倒杯水,这孩子总是嘴上答应着,身子却一动不动,非得妈妈催好几遍才不情愿地去做。
这让妈妈特别伤心,觉得孩子不把自己的话当回事。
听到这儿,我就想起了自己。
有一次,我妈在厨房做饭,让我帮忙递一下盐,我当时正玩游戏玩得热火朝天,随口就应了一声“等会儿”。
结果这一等,就等了好久,我妈都着急了,自己出来拿,还数落了我一顿。
那时候我还觉得我妈小题大做,不就晚了一会儿嘛。
现在想想,我真的是太不懂事了。
还有“出必告,反必面”这一句,老师说有的孩子出去玩,一声不吭就跑出去了,家里人不知道他去哪儿了,心里那个着急啊。
等孩子回来了,也不说一声,家长的心一直悬着。
我又想到我自己,有时候和朋友出去玩,不跟家里说清楚去哪儿、和谁一起,回来也是闷头就进自己房间。
我爸妈肯定也为我担心过,只是他们没跟我计较。
视频里还提到了“兄道友,弟道恭”,说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尊重。
这让我想起我和我姐,我俩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吵架,比如抢电视遥控器、争谁多吃了一块蛋糕。
现在想想,真的挺幼稚的。
姐姐平时也挺照顾我的,我却总是不让着她。
看着这个视频,我越想越多,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
《弟子规》里说的这些,不都是生活中最最平常的事儿吗?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觉得理所当然。
比如说“晨则省,昏则定”,就是早上起来要跟父母问安,晚上睡觉前也要跟父母道晚安。
这多简单啊,可我好像从来没认真做过。
2024年弟子规心得体会范文(3篇)
2024年弟子规心得体会范文我很欣喜的通过尚学路上图书室这个平台,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惭愧。
记得有一次,妈妈在染头,不小心染膏进眼睛里了,喊我帮忙。
我却只顾玩电脑,很久才慢吞吞地应答。
害得妈妈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好多天的点滴。
现在想起来,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要知道,妈妈头上那一丝丝银发是因我而生的。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
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知道了这些以后,每次我有好吃的和好玩的东西,我都会惦记给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的,从不一个人享用。
家里人都我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妈妈也一直以我为荣。
在和表弟相处的时候,我还学会了宽容别人,学会了体谅父母。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
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的宝贵时光。
我们所知道的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
他在课桌上刻的“早”字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中。
地球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经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要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就是我的座右铭,所以我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出必告,返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
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以前我去哪里玩,都不告诉父母,回来的时候也不声不响的。
自从我知道了这句话后,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还有一件事对我的触动也很大。
和我一起学琴的邻居家的姐姐一开始对弹琴十分喜爱,而且她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
一个曲子几天就能练完,有些曲子都不用老师指导,她就能自学弹下来,琴班老师非常喜欢她。
可是在她妈妈给她买了一台价格不菲的电子琴之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没有往日那股学琴热情了,再后来她就干脆放弃了,无论老师家长怎样规劝,就是打动不了她的心思,老师也为她感到惋惜。
2024年《弟子规学习心得》观后感(2篇)
2024年《弟子规学习心得》观后感最近学习了《弟子规学习心得》,越发感觉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作为老师,责任之重,任务之重。
大家都知道现在在学校里都在学习、颂扬弟子规的精神,可是最该学习的是作为父母的和作为老师的我们。
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身不正怎叫孩子正,借用蔡礼旭老师提到的一个例子,一个好战国的领袖走进孩子的课堂,告诉大家要学会友善,不要跟别人打架,哪个孩子会听,他的话多么的苍白无力。
作为父母和老师的我们可千万不要做这个领袖。
在工作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家长朋友向我“告状”,说自己的孩子这一点不好,那一点不好,几乎就没有好的地方。
我很不理解,老话说得好,“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可现在的家长朋友这是怎么了。
我们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压制别人,包括我们的孩子,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何况是人。
我们都在想让孩子圆我们的梦,可孩子就得放弃自己的梦,等他们长大做了父母,也会让他们的孩子去圆他们的梦,这样下去越往后的孩子越可怜,而我们是“罪魁祸首”。
我们应该去尊重孩子的思想,多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
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真正做到的却不多,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爱和鼓励。
如果是违心的,孩子是会感觉到的,这样的褒奖不如不奖。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你要参加比赛或者演出时,不免有紧张的情绪,此时你就会在心里念叨“不紧张,不紧张”,可结果真的不紧张了吗,不是。
2024年《弟子规学习心得》观后感(2)自从2024年推出了《弟子规学习心得》,我便迫不及待地阅读了这本书。
这本书共收录了一百多个学习心得,每个心得都短小精悍,却能给人以深思。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我被这本书中的学习心得所震撼。
虽然每个心得都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是却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
比如《心安》这个心得,它告诉我们要拥有一颗平静的心,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以保持专注和冷静。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常常容易被一些琐事所困扰,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
弟子规的观后感
弟子规的观后感前阵子,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我真没觉得这书能有啥特别的,不就是一堆古人定的规矩嘛。
可细细读下来,还真让我有了不少感触。
书里讲的那些规矩,初看觉得繁琐又教条,什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感觉都是些老掉牙的东西。
但后来仔细想想,还真不是那么回事。
就拿“父母呼,应勿缓”来说吧。
有一次周末,我正在房间里打游戏,打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我妈在客厅叫我帮忙拿个东西,叫了好几声我都没反应。
当时心思全在游戏里,觉得等这局打完再去也不迟。
结果等我终于打完出去,看到我妈自己费力地搬着那个重物,脸上满是无奈和疲惫。
那一刻,我突然就想到了《弟子规》里的这句话。
我妈叫我的时候,我回应得那么慢,让她一个人受累,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还有“出必告,反必面”这一条。
以前我出门从来不会主动跟家里说一声去哪儿,什么时候回来。
有一回,我出去和朋友玩,也没跟家里打招呼。
结果那天玩得太晚,手机又没电了,家里人联系不上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我爸差点就要出去满大街找我了。
等我回到家,看到他们担心的样子,我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多不靠谱。
从那以后,每次出门我都会跟家里说清楚去哪儿,大概什么时候回来,不让他们为我操心。
再说说“物虽小,勿私藏”。
有一次,我在超市看到一个特别漂亮的小本子,心里特别喜欢,就偷偷地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回到家,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总觉得做了亏心事。
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一闭上眼睛就好像看到有人在指责我。
后来实在受不了内心的煎熬,我主动把本子拿出来跟妈妈承认了错误。
妈妈没有责怪我,而是耐心地跟我讲了道理,让我明白了哪怕是再小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也不能拿。
《弟子规》里的这些规矩,其实都是在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和家人、朋友相处。
以前总觉得这些老传统过时了,现在才发现,其中蕴含的道理永远都不会过时。
它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错误。
比如说“兄道友,弟道恭”,我和我弟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让谁。
陈大惠传统文化观后感
陈大惠传统文化观后感陈大惠传统文化观后感范文《三字经》、《道德经》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它是从高度文明的中国古代总结而来的,伟大的思想家们将他们的思想结晶传给我们,而我们呢?从中学到了什么?是否运用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去?《三字经》开篇以“人之初,性本善”为头,意为每个人生下来原本是一心向善、天真无邪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通过社会这个大环境的不断洗礼,人们的思想道德越来越淡,更不要说指导人们更好的发展了。
作为当代大学生,聆听这个报告后,对我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我们是未来的接班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新一届的继承人,我会牢记陈大惠先生的指导,在学习和生活中,了解传统文化,感悟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让中国传统文化重塑往日的风采!陈老师让我们认识到只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避免灾祸、获得幸福。
西方的价值观强调更高、更快、更强,并不能给我们人类带来福祉,相反带来的是战乱、环境的破坏、人类精神行为的混乱等等,中国传统的思想主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和谐相处,而不是西方强调的竞争,过分的竞争违背了自然、社会的规律,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修身律己,而且要做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通过德行的完善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这时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才能和谐相处,共同繁荣。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智慧的沉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容量大、历史长、生命力强,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融合性和延续性的特质。
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气质,一种文化品位,一种理想追求,它可以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和个人修养,让我们更富有智慧,更加理性的去面对生活。
劳动是最尊贵的修行。
人生五字箴言——孝、敬、礼、顺、柔。
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给予,就拥有幸福。
——摘录陈大惠老师之传统文化论坛内容如一股清风,拂过了这个浮躁的、涨肿的、急功近利的社会,听了的人头脑就清醒,心就静下来了。
心静下来了,就要思考:活着究竟为了什么?陈大惠老师的观点:人生不是为了享受,而是活得有意义,对他人有用,对社会有用。
弟子规第一集观后感500字
弟子规第一集观后感500字弟子规第一集观后感弟子规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经典教材中的重要一节,其内容涉及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道德规范。
而这一次,我所观看的是由新华文轩发行的弟子规第一集动画片。
这部动画片每一集都包含一些有趣和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这一集首先讲述了弟子的尊敬,以“有父母,必孝顺;有兄则友;有贵则敬;有长则信;有义则行”的准则来表达的。
这些准则也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基本准则。
因为这些准则的存在,中国历史上的家庭、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都能够维系和谐。
正是因为这些准则的存在,中国才有了众多的名人先贤,为中国社会的繁荣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这个故事中,许多人都不认为这些准则是如此重要,其中一个人甚至认为它们只是一些形式上的东西。
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这些人被警醒并明白了这些准则的重要作用。
因此,故事的最后,这些人也萌发了成为一名好学生的愿望。
整个故事的画面设计和配乐都给人带来了愉悦和平静的感觉,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叙述性和感染力。
作为一名观众,我对这一集动画片的感受是深刻的。
它的故事情节易于理解,以更为孩子们喜欢的画风和方式呈现,并传达给他们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这部动画片设计和制作精良,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设计,加上舒适的音乐,让我十分喜欢观看。
此外,我还通过这部动画片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它教导我们尊重长辈,关心他人,知行合一。
当我们忙于数理化的课程,并有些忽视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时,这部动画片成为了我们态度和思想的指南。
综上所述,弟子规第一集动画片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作品,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道德的重要性。
这部动画片很好地传达了弟子规中的主要理念,同时将其呈现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
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的动画片能够向人们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他们包含的智慧和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大惠传统文化弟子规讲座(一)观后感
贺晨家长
2016年11月26日晚上,我们和孩子一起观看了陈大惠传统文化弟子规讲座(一)视频。
在这次观看中,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陈大惠老师对“人定胜天”的深刻讲解。
字典中对“人定胜天”解释是指:人的能力一定胜过天,一定胜过自然界。
我们学这个过来的,人定胜天是这个意思吗?陈大惠老师认为完全错了。
儒家讲“人定胜天”中的“人”就是我们社会上的人,每个成员你是做爸爸、做妈妈、做领导、做官员、做商人、做军人,社会各界人士这是人的意思。
“定”,人心安定,安守本分。
他定在这个位置上,他是他,而且他定;人定就是这个意思。
胜天,就是人定这个力量,能够胜过自然界的力量。
你看人在自然界面前很渺小,但是人心安定,安定有个标准就是安守本分,然后怎么样?这力量就是和谐,这力量能够胜过自然界的力量。
那“定”字我们都做到了,做爸爸像做爸爸,做妈妈像做妈妈,做儿子像做儿子,做女儿像做女儿。
人心安定了,人心都安守本分,都安定了,人定,那个力量能超过自然界,力量很大。
反过来,人心不安定,那个力量也很大啊,这个破坏性的力量也很大。
对此,我们深有感触,的确如此,若每个人安守本分,定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每个人内心就很安定很和谐,每个家庭也会很和谐,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就和谐了。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我们不要讲太多大道理,每个家庭成员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么每个成员内心就会和谐,整个家庭也就和谐了。
记得在贺晨上一年级时我们就和他讲过,我们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我们父母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努力工作和自我成长,同时挣钱养家和陪伴他成长;他的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同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爷爷奶奶的主要任务是安度晚年,必要的时候带带贺晨。
因为年龄太小,当时贺晨不能真正理解这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反复跟他讲这些,跟他的爷爷奶奶讲这些,请他们不要娇惯他,他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去做。
刚开始效果并不好,我们每个人不能很好地做到。
慢慢地,我们开始总结经验,不断反思。
尤其是在王老师的帮助下,同时通过收看陈大惠老师的系列教育视频,我们
对安守本分、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等观念有了进一步和理解与感受。
也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对此有更好的理解与落实。
2016年11月27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