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工艺

摘要:针对某滑坡地质灾害工程实例,本文通过对某工程地质条件和滑坡体特征的分析,并结合相关规范及治理措施,提出了“桩板墙+重力式挡土墙+排水工程+裂缝封填+水管改道”的综合治理方案及相关技术要求。为类似地质灾害工程的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治理方案,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滑坡;工程地质条件;治理方案;技术要求。

一、工程概况

受持续暴雨的影响,某山体发生严重滑坡,滑动土方超过了5000m3,滑坡体前缘宽度超过了40m,滑坡坡面长度约25m,滑坡后壁下挫深度约2~3m,滑坡体前缘的120厚围墙被推翻,滑坡中后缘出现大量张拉裂缝,且变形有加剧的趋势,现状表明,滑坡稳定性将会越来越差,滑坡体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工程地质条件

依据滑坡勘查报告,勘查区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和中生界侏罗系上统官沟组(J3g)地层。

1)第四系

(1)人工填土(Q4ml):主要由块石、碎石、粘土等组成。块径大小不一,成分混杂,均匀性差,结构松散。

(2)残坡积层(Qel+dl):主要成分为含碎块石粉质粘土,局部地区分布有粉土,呈黄褐色,结构较密实,稍湿,为泥岩风化形成,厚度变化较大,为2.50~14.30m,平均厚度约为6m,局部含少量块石,块石粒径200~500mm,最大可达800mm,呈棱角状,以黄褐色粉质粘土填充,结构松散~稍密。

2)基岩

工作区内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系上统官沟组(J3g),其岩性主要是黄色泥岩,基岩从上往下依次为全风化和强风化层,全风化层厚度较平均,在4.50~8.20m之间。全风化岩体结构基本破坏,质软,强度较,工程性质差;强风化岩体完整性差,多呈碎块,强度较低,工程性质较差。

3.水文地质

工作区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为中透水层,下伏泥岩全、强风化带为弱透水层,中风化层为微透水层。按照地下水的赋存介质类型、划分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

滑坡体特征

滑坡根据地貌特征可分为①号不稳定斜坡、②号滑坡、③号不稳定斜坡:

①号不稳定斜坡平面形态不规则,斜长约40m,前缘宽约110m。斜坡体相对高差约29.0m,潜在滑移方向为78°,坡面面积约3500m2,覆盖层平均厚度约10m,坡体体积约35000m3,规模为小型;

②号滑坡处于边坡中部地段。平面形态上呈“圈椅状”,斜长约25m,前缘宽约42m,滑坡地表坡度值为15~35°。前后缘最大相对高差达16.50m,潜在滑移方向为106°,坡面面积约1000m2,土体平均厚度约5.00m,坡体体积约5000m3,规模为小型;

③号不稳定斜坡平面形态上呈矩形,斜长约9m,前缘宽约50m。斜坡体上相对高差约8.0m,潜在滑移方向为106°,坡面面积约450m2,覆盖层平均厚度约5m,坡体体积约2250m3,规模为小型。

四、施工工艺

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表6,将本滑坡危害对象等级划分为二级。结合本滑坡的防治工程等级,参考相应的其它规范,稳定性分析表明,滑坡体目前在天然状况下处于稳定状态,但在暴雨状态下,滑坡处于欠稳定—稳定状态,其上部浅表层粉质粘土易产生滑移、垮塌变形,易使坡顶在建房屋产生破坏,会危及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针对灾害体的变形特征及破坏模式,治理的方案采用“桩板墙+重力式挡土墙+排水工程+裂缝封填+水管改道”。本项目涉及到桩板式挡土墙工程、挡土墙工程、排水工程、土方回填以及改道改建等主要几项。各项工程施工方法分述如下:

抗滑桩

抗滑桩采用人工挖孔,开挖前平整孔口,采取跳槽分批施工(一般间隔1~2根桩),且由浅至深,从滑坡两侧向中间施工。遇较大块石、弧石则用风钻破解,人工安装钢筋网,混凝土采用0.40m3电动搅拌机拌制,人工入仓,注浆机灌浆、揉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的方法施工。在开挖过程中应及时排除孔内积水。

抗滑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护壁及挡板混凝土为C20。抗滑桩受力钢筋采用HRB400,构造钢筋和箍筋采用HRB335、HPB235。桩混凝土保护层不小于50mm,挡板保护层30mm。

抗滑桩均采用人工挖孔桩,跳桩开挖。土层内采用C20砼护壁,第一节护壁须高出地面200mm,强风化基岩及碎裂岩体内可视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采用护壁措施。

抗滑桩主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接头位置不得放在破裂面及岩土界面上,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35d区段内(且不小于500mm)受力钢筋接头面积不得超过受力钢筋总面积的50%,且应相互错开。主筋延伸长度≥50d。

主筋布置多于二层时,第二层以内钢筋间距比外边二层间距应大一倍。主筋净距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时,可采用束筋。

桩每间距2.0m设加强箍筋一道,加强箍采用Φ20普通螺纹钢。

挡土墙

视现场情况和边坡土体稳定性分段施工。墙身应采取人工砌筑,应选用坚硬不风化毛石,砌筑砂浆应充填饱满密实。

排水工程

滑坡后缘(公路、平坝边上)已建有灌溉水渠,可兼作滑坡体的排水沟。可最大限度地拦截斜坡区外降雨形成的地表水进入斜坡区内。排水沟的渠底应保证沟渠不冲不淤,即保证一定的水速,使之既不冲刷沟渠结构,又不出现泥沙淤积。

排水沟开挖采用人工撬挖和1m3挖掘机挖装。人工砌筑浆砌石边墙及底板,过水断面采用人工抹面。砼用0.4m3搅拌机拌和。浆砌卵石采用人工砌筑,石料选用质地坚硬、无裂缝、抗风化能力强的大致方正的岩石,砌筑前清基应彻底。沟槽人工开挖好后,先在槽底铺设厚度不小于200mm的粘土隔水层,人工平整夯实后,再使用M7.5混合砂浆砌筑水沟,墙厚300。石料标号MU30,粒径不小于20cm。排水沟底和边墙采用1:2.5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厚度2cm;底部铺设200厚C10素砼垫层。在排水沟内斜坡上迎水方向一侧每隔2m预埋一个PVC 塑料滤水管,出口高于校核水位5cm,滤水管孔径100,进水口处设300×400mm 反滤层;排水沟两侧开挖部分用粘性土回填夯实,防止地表水下渗;

坡度大于20%的地段,沟底应砌成粗糙面或用1:1.5的水泥砂浆砌成高50mm,宽150mm的人字型水泥埂,间距1.2m。坡度大于30%的地段,沟底断面应砌成多级跌水,跌水的台阶宽 1.0m,高度根据地面纵坡调整确定。沿排水沟纵向每15~20m设伸缩缝一道,岩土分界处单独设缝,缝宽20mm,内填沥青玛蹄脂油膏。

未尽事宜,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执行。

裂缝封填

地表的裂缝或缝隙的存在使得地表水很容易就顺着裂缝进入滑坡体,软化滑面并产生水压力。对裂缝先开挖倒梯形的沟槽,顶宽1.0m,底宽0.5m,深约1.0m,然后采用粉质粘土封填,并将缝顶补平与原地面相平。封闭完成后再进行适当监测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