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考试重点3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c3f3d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9.png)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第一篇:比较文学复习重点比较文学复习重点比较文学(新)复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正式兴起,最为突出的标志是。
2、最能代表中国比较文学勃兴之后的骄人成绩的,应推朱光潜的与的《谈艺录》。
3、比较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这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之一,而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
4、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是介于两种或两种之间的学理关系。
5、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
6、在一个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两者可以互为指称。
7、世界文学是 1827年在评论他自己的剧本的法译本时最早提出的。
8、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点——本体就是。
9、比较视域内质的最高层面用八个字来概述,就是与。
10、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平台是指层面。
11、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最早是由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一文中提出来的。
12、是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
13、誉舆学是从影响的发送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14、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重要的特征是。
1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李达三提出中国学派乃,它遵循东方特有的折衷精神。
16、题材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
二、名词解释1、国别文学2、民族文学3、总体文学4、世界文学5、比较视域6、对话平台7、汉学8、主题学9、意象10、接受11、海外华文文学12、译介学三、问答题1、中国比较文学的最早萌芽可以追溯到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特色是什么?2、中国比较文学正式建立的突出标志是什么?3、文化研究有什么样的学科特征?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文化研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4、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有哪些?5、为什么说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跨民族与跨学科是两个重要标识?6、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涵盖了哪些类型?7、什么是比较文学?8、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三个规限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9、国外汉学能够为比较文学提供哪些借鉴?10、平行研究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11、试述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跨文化特点。
邢台学院比较文学考试重点
![邢台学院比较文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7bf4e60b84ae45c3b358cbd.png)
填空选择1比较文学三个学派:法国学派、美国学派、苏联学派2.比较文学建立的学理基础是:可比性3.可比性建立的基础是:共同性4.中国比较文学的起源与发展渊源期:古代至鸦片战争前,代表人物,释道安,鸠摩罗什发展期: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鲁迅(1907《罗摩诗力说》)成熟期: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国比较文学形成,标志:1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2茅盾创办《小说月报》并成立文学研究会复兴期:从至今。
1、1949年钱钟书的《管锥编》问世,标志中国比较文学复兴。
2、1981北大正式成立比较文学研究会,出版比较文学研究丛书。
3、1982中国学者首次参加在纽约召开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十届年会4、1985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正式成立5.影响研究的类型:渊源学、媒介学、流传学6.流传学的类型7.渊源学研究类型:印象渊源、口传渊源、笔述渊源、直线式渊源、集体的渊源8.媒介学的类型:个体媒介、团体媒介、文字资料媒介9.文类学研究方法:共时性研究、历时性研究10.主题研究:爱情与义务的冲突、不相识的父子、大家族的盛衰、描写战争的主题、生死恋情、歌颂英雄、失乐园的故事12:平行研究的前提条件是:坚持比较文学的文学性13.文类学研究内容:文学类型、文学体裁、文学风格14.形象学定义:15.接受理论由姚斯和伊瑟尔提出名词解释影响研究: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有事实联系的相互影响的文学现象。
包括作家,作品,文学思潮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进行研究。
涉及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
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方法。
向外界进行渗透的倾向是影响研究主要特征,实证主义方法是主要研究手段。
探究文学现象之间的事实上的联系而进行非主观臆断的推断是主要目的。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在跨国界,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比较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生存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由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与变异性组成。
流传学:以给予影响的放送者为起点,来探究一国文学流派或作家作品在他国的命运和成就产生的影响,以及接受的历史境况的研究。
(完整版)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5cd2eb8e2bd960590c677b3.png)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 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 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流传学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渊源学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媒介学学”。
⏹ 4.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是:考据的方法、科学性、历史性,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5.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 6.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阐发研究可以看成平行研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 2.平行研究: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 3.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4.圆形的研究:⏹ 5 .平行回现论⏹三、简答题⏹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2.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有哪四个方面?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2.影响的事实联系论3.影响的历史意识论4.影响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3.影响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 4.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差异?1.平行研究尚未发现或根本不存在事实联系2.平行研究范围广泛,影响研究范围窄⏹ 5.阐发研究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两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 6.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性。
比较文学复习要点及题目
![比较文学复习要点及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0a00adc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d.png)
比较文学复习要点及题目第一章1、什么是比较文学?怎样理解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比较文学与传统的文学研究有什么不同?比较文学是一门诞生于十九世纪末期的新兴学科,是一门对不同民族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也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的学科。
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是一种研究方法。
文学比较只是把不同的文学拿来加以比较,这只能说是狭义的比较文学。
广义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同其他学科来比较,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在内。
这就不仅仅是文学上的比较了。
不同:(1)开放性、理论性:它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比传统文学研究有更大的自由,也比传统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
传统文学研究重心放在作家和作品上,而比较文学对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同样重视。
在研究方法上也比传统文学研究更有优越性。
(2)综合性、宏观性:比较文学从传统文学的范围里跳出来,从国际的角度俯视各种文学现象,并且也从文学内抽出身来,从一个新的高度俯察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这种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是传统文学研究无法企及的。
2、为什么比较文学形成于十九世纪后期的西方简述其中的原因。
(1)比较文学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
(2)十九世纪后期的西方具有催生比较文学学科的社会文化、文学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形成;(2)科学文化的迅猛发展;(3)浪漫主义思潮与运动;(4)比较的意识与方法在学术界的广泛运用。
3、试述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对比较文学发展的贡献。
(1)19c70s至20c50s:这个阶段形成了法国学派,其代表人物有梵第根、基亚等。
法国学派认为:a、比较文学是以跨越为前提的研究;b、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史的研究;c、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是考据,寻找事实材料, 它排斥审美分析。
法国学派开创了影响研究,为其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谨求实的研究方法,并用累累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比较文学的科学价值,使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确立了牢固的地位,功不可没。
比较文学重点和相关知识点总复习
![比较文学重点和相关知识点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60e7549dd88d0d232d46ac7.png)
1■比较文学兴起与发展的原因(了解)【选择】1)人民全球意识和学术上宏观意识的形成与发展;2)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发展,是比较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3)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
2.比较文学”的定义【选择】【简答】法国学派一一影响研究卡雷: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系,研究拜伦和普希金、歌德和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的作品,灵感甚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
”梵第根:比较文学的目的实质上是研究不同文学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规定只许研究两个国家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超过两国即超出了比较文学的界限。
他为两国之间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设计了一个经过路线”:起点(作家、着作、思想)—放送者到达点(另一国的某一作家、某一作品或某一页、某一思想或某一情感)一一接受者沟通二者的媒介(个人或集团,原文的翻译或模仿)——传递者美国学派一一平行研究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它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比较文学”中的所谓比较”并不是一般方法论意义上的比较,而是一种观念,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一种研究工作中的基本立场,是指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的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
3.“四跨”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填空】4■三个文学关系【填空】【简答】事实联系一一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一一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中,有些文学现象虽然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它们的相异和相同都有某种可比性,因而具有研究价值交叉关系一一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互相影响、互相阐发的关系5■比较文学的开放性【选择】【简答】它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它比传统的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
比较文学重点和相关知识点总复习
![比较文学重点和相关知识点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8a1964d4431b90d6d85c71d.png)
1.比较文学兴起与发展的原因(了解)【选择】1)人民全球意识和学术上宏观意识的形成与发展;2)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发展,是比较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3)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
2.“比较文学”的定义【选择】【简答】法国学派——影响研究卡雷:“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系,研究拜伦和普希金、歌德和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的作品,灵感甚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
”梵·第根:“比较文学的目的实质上是研究不同文学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规定只许研究两个国家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超过两国即超出了比较文学的界限。
他为两国之间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设计了一个“经过路线”:起点(作家、著作、思想)——放送者到达点(另一国的某一作家、某一作品或某一页、某一思想或某一情感)——接受者沟通二者的媒介(个人或集团,原文的翻译或模仿)——传递者美国学派——平行研究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它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等等。
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比较文学”中的所谓“比较”,并不是一般方法论意义上的比较,而是一种观念,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一种研究工作中的基本立场,是指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的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
3. “四跨”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填空】4.三个文学关系【填空】【简答】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中,有些文学现象虽然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它们的相异和相同都有某种可比性,因而具有研究价值交叉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互相影响、互相阐发的关系5.比较文学的开放性【选择】【简答】它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它比传统的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容。
比较文学考试考研重点
![比较文学考试考研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4f4e2058fb770bf78a5503.png)
比较文学——Crystal Lee1.文学包括文学创作(形象思维作家)和文学研究,文学研究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填空】2判断一篇文章一部著作是否在学科上属于比较文学,不在于这篇文章这部著作是否在命题及内容中使用了比较二字而在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反之,在命题和内容上频繁使用比较二字的文章和著作,很可能是文学比较。
【判断】3.判断一位比较文学研究者的身份,也不在于他是否在西方欧美或东方中国的名牌大学获取过比较文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博士后身份,关键在于他所撰写的文章与著作。
【判断】4.民族文学:按民族区分的文学在多民族国家中那些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它们遵循共同的美学标准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质的书面与口头文学。
【名解】5.国别文学:又称为国家文学按国家这样的政治概念和地域人为划分成的文学它可以由多个民族文学组成也可以是单一民族文学。
【名解】6.世界文学:总和说:各国各民族文学的总和。
声誉说:指那些获得了世界声誉的作品的总称。
7.总体文学:文学理论的别称指为了找出具有普遍性规律对所有的文学现象所进行的全面综合性的研究。
【名解,填空,判断】8.比较主义的学术思潮从19世纪初开始。
直到19世纪末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9.1816年法国中学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第一次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个词<比较文学教程>英法意等几种语言的文学作品。
【填空】10.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是在1886年英国文学教授波斯奈特《比较文学》。
11.影响研究和法国学派【重点】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
(法国梵第根《比较文学论》研究对象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输出者传递者接受者)1)流传学定义:就是以放送者为研究的起点, 以接受者为研究的终点, 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的情况, 探求一件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一种国别的文学等在国外的成就, 声誉, 反响等被接受的情况.【名解】2)渊源学定义:从接受者的角度来研究作家, 作品所受的外来影响, 分析它们在主题题材思想风格技巧等方面的来源.渊源学研究方法:渊源学必须以实证性研究为根基,强调对实证性资料的收集,鉴别, 分析和论证, 研究方式近乎于中国传统的训诂,考据, 极其重视资料的可靠性和论证的严密逻辑.流传学和渊源学的根本区别:流传学研究的起点是明确的, 落脚点在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而渊源学研究却是站在接受者的角度, 其终点是明确的, 但是它所受影响的发送点, 或者说影响的源头是不明确的, 是需要研究者给以考证和追溯的【简单】研究对象:民族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和影响输出者传递者接受者属于文学史的分支国际文学关系史。
比较文学考点
![比较文学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612c1f2fa5e9856a5612601e.png)
名词解释:1、母题:是人类世世代代历史经验的积淀,是文学世界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和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
具有客观性,不存在任何褒贬意义,也不带任何倾向性,具有不可再分性。
母题在文学作品中是以主题的细胞形态出现的。
2、誉舆学:又称“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角度研究一个作家、一部作品或一种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对影响作出解释,发掘影响与接受的价值所在,从中找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研究范畴包括放送者的东西是如何流传、如何被认识的,流传的状况,影响的程度、层面,等等,也包括放送者施加的影响被吸收、消化、到接受者的作品中,如因袭、改编、变换、改造、变形、抵抗,等等及其意义。
3、形象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在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主干上派生的比较文学的研究分支。
它不同于文学研究一般意义上的形象研究,而是主要研究一个民族文学中的他民族(异国)的形象,即研究“他者”的形象,如“晚清文人笔下的卢梭形象”、“19世纪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等。
形象学的创立也是对传统影响研究的一种开拓和深化。
最先将形象研究单独提出来的是法国学者卡雷。
法国星相学研究专家莫哈做出了三重意义上的界定:“它是异国的形象,是出自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形象,最后,是由一个作家特殊感受所创作出的形象。
”4、比较诗学:以文学理论的比较为研究基点,一方面惊醒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诗学的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另一方面也包括跨学科和跨文化诗学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同文类学不同,比较诗学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理论的异同,包括一国文艺理论在流转他国过程中发生的变异,各国文艺理论的研究重心、研究方向、研究手段,文论史以及文艺理论的文字载体的异同和衍化。
5、译介学:在比较文学中指对文学交流中翻译的研究,目前则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的研究。
译介学作为一种研究类型的学科理论研究领域有了突出的进展,形成了既与媒介学相联系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一种研究。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考试归纳版)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考试归纳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1146b5fe4733687f21aa0c.png)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得以诞生。
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成立的一个标志是法国学派强调影响研究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理论的提出。
2.比较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最早使用比较文学这一术语的是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
●最早使比较文学一词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1886年,他出版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
●在意大利,1871年,桑克蒂斯开始主持比较文学的讲座。
●1827年,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是歌德.●1877年,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于匈牙利的克劳森堡,名为《世界比较文学报》.●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创办《比较文学史研究》.●意大利学者克罗齐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和理性发起挑战。
●1937年,戴望舒译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也是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
●在西方著名的比较文学学者中,巴斯奈特是宣判比较文学夭折的第一人.●翻译文本研究:勒菲弗尔“操控理论"3. 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他们提出了要去掉比较文学的随意性,加强实证性;放弃无影响关系的平行比较,而集中研究各国的关系史;摆脱不确定的美学意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关键所在)4.法国文学批评家布吕奈尔最早把实证主义用于文学研究,强调把一部作品对另一部作品的影响提到首位。
5.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
法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
6.基亚在《比较文学》一书中专设形象学研究——“人们眼中的异国”一章,这是对形象学研究进行确认的最早的一部概论性专著.7.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代表人物有雷马克、艾德礼、勃洛克。
8.美国学派将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结合,典型代表——韦斯坦因的专著《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比较文学研究生考试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研究生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da395ae0722192e4436f63b.png)
比较文学研究生考试复习资料(1)比较文学绪论1、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跨越性(跨国、跨文明、跨学科);四大研究领域是: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3、三大学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和代表观点:(1)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巴尔登斯伯格:《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加强实证性,加强科学性,使比较文学研究落到实处,强调用具体材料支持研究。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比较”两个字应该全部摆脱美学含义,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将比较文学研究划分为“物质”和“形态”两类,由此产生“流传学”、“媒介学”和“渊源学”。
卡雷:《比较文学评论》,比较文学“精确化”工作,比较文学不是并列的平行比较,而是实证性的关系研究,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
基亚:《比较文学》,坚持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重视不同民族作家之间的精神联系,这种精神联系必需是事实上存在而不是任意猜测。
(2)美国学派:平行研究。
代表人物:韦勒克、雷马克、韦斯坦因。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联系的研究方式发起攻击,主张进行跨学科和平行研究,把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综合在一起,正视“文学性”问题。
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提出一个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全面而集中地代表了美国学派的主张;批判法国学派“实证主义”保守态度,主张开展“跨学科研究”。
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建立发展以“比较诗学”、“类型学”、“跨学科比较”为主,并拓展原属于影响研究的“主题学”、“文类学”等领域,扩展比较文学研究领域。
比较文学考试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a4843d4bb4cf7ec4afed089.png)
比较文学考试复习资料绪论1、学习比较文学应明确的几点:(简答\判断)比较文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是国际视野,并非简单的文学比较;其目的是共建和共享人类多元的文学成果。
2、学科的基本特征是跨越性:(三个跨越性)1)超出一国范围之外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跨国性。
2)文学与人类其他领域,包括艺术、哲学、历史、社会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比较,跨学科性。
3)跨越东西方异质文化的比较研究,跨文明。
3、比较文学的意义:1)对于其他学科的建设起到影响和推动作用;同时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有启迪作用。
2)比较文学能够帮助我们改善人文生态环境,促进不同名族、不同国家文化与文学间的相互交流,能加强民族与民族间、国家间文化文学的相互尊重和互识、互证、互补,共建全球多元化文学。
3)比较文学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
4)扩展人们的净胜世界,5)从他人的观点更好地理解自己,6)参与和更新世界文学构建的重要途径。
4、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其定义有一定的边缘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法国学派: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研究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甚至作家生平之间的实际联系,强调事实考证。
(梵·第根、卡雷、基亚)美国学派: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领域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是跨学科的研究。
(亨利·雷马克)中国学派:5、法、美、中学派的特点和局限:1.法国学派。
特点:提出比较文学是国家间的关系史,其特点是跨越国家或民族的的界线,研究国家民族间的文学影响和事实联系,重事实考据。
局限:排斥美学欣赏和文学批评,研究范围狭窄。
2.美国学派。
特点:提出平行研究的新方法;反对欧洲中心论;强调文学作品本身的独立价值;主张对文学文本进行细读和文学评价,注重文学和和其他关系的研究,重视科学性和美学性。
局限:1)由于不重事实基础,因此在判断和结论方面的准确性以及理论深度往往是因人而异,差异较大;2)由于研究范围较宽,研究对象缺乏严格的限定。
(完整版)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71eb92915f804d2a16c16b.png)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 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 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 流传学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 渊源学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 媒介学学”。
⏹ 4.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是:考据的方法、科学性、历史性,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5.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 6.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阐发研究可以看成平行研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 2.平行研究: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 3.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4.圆形的研究:⏹ 5 .平行回现论⏹三、简答题⏹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2.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有哪四个方面?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2.影响的事实联系论3.影响的历史意识论4.影响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3.影响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 4.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差异?1.平行研究尚未发现或根本不存在事实联系2.平行研究范围广泛,影响研究范围窄⏹ 5.阐发研究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两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 6.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性。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6970e00242a8956bece45b.png)
一,名词解释1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领域出现最早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它的根基在于各名族文学的相互接触和交流。
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凡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判断均不属于影响研究范围,它强调纵向性和传承性。
2文类学: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分支学科,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比较各种文类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3比较诗学:比较诗学是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比较研究。
泛指文艺理论以及批评,与诗无关。
它始于清末的王国维,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学研究的种种方法和观点被广泛运用到比较诗学的研究上,既丰富了比较诗学的研究方法,又更加贴近诗学的"人学"本质。
4渊源学:研究文学作品中主题、题材、任务、情节、语言、风格等因素的来源。
这种研究以影响的接受者为基点探讨放送者的溯源研究,目的是揭示出一定的因果关系5.译介学:如今翻译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又称译介学。
以前是从媒介学出发,而目前则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研究。
翻译是促成不同民族文学间发生影响的媒介方式之一,属于文字媒介。
6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成就,命运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有利于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7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和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文学中类似题材,人物作平行研究8平行研究: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的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名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它强调横向型和空间性。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51914523b3567ec102d8a67.png)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简洁版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简洁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4efb2fbcd126fff7050bcb.png)
1、英国学者波斯奈特1886年出版《比较文学》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比较文学的专著。
2、意大利,桑克蒂斯1871年在那不勒斯主持比较文学讲座,其比较文学名称是效法法国。
3、中国黄人1904年在《中国文学史﹒分论》中对波斯奈特《比较文学》一书做过介绍。
真正使比较文学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是1931年傅东华从英文转译的法国学者洛里哀的专著《比较文学史》4、歌德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观念。
5、卡雷:在他的学生基亚的《比较文学》一书序言中写到,“比较文学主要不考虑作品的独创价值,而特别关怀每个国家、每位作家对其所取材料的演变。
”6、美国韦勒克认为比较文学“干脆就称为文学研究或文学学术研究。
”7、主题学产生于德国的民俗学研究。
8、十四行诗在西方最早出现在意大利9、西方文体研究常常把文学作品划分为三大类: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10、文类学(来自法国,文艺的体裁、风格、类型)。
11、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分为内容题材、人物形象、表现手法、思潮流派四个方面。
12、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文学跨越性简答:1、可比性表现在:比较文学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文学比较研究。
在努力研究各种跨域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比较文学的四大研究范围是:第一,比较文学包含了一种对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的实证性影响关系研究;第二,它同时又包含了一种对不同文学体系之间变异性的研究;第三,它包含没有影响关系的平行研究;第四,比较文学拥有宽广的世界性胸怀和学科理想,这体现在总体文学的追求上面。
3、史达尔夫人在《论文学》(1800年)中,把欧洲文学区分为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两种类型,认为文学与地理环境如气候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及答案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654cd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7.png)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及答案第一篇:比较文学考试重点及答案填空1、最早使用“比较文学”术语的是两个法国教师,诺埃尔与拉普拉斯,他们于1916年编了一部各国文学的选集,名为《比较文学教程》。
2、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次大会,耶鲁大学教授韦勒克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
韦勒克认为,比较文学的持久危机表现为三个症状:3、韦勒克:1953年发表《比较文学的概念》对法国学派提出批评,从此揭开两个学派的论战,1958年的《比较文学的危机》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
《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4、雷马克:其《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提出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观点,并代表美国学派提出了自己的比较文学定义。
5、列文:主张比较文学要从国际的高度来研究文学,并提倡在较高层次上增进国际间的合作。
6、奥尔德里奇:《论比较文学》为代表作。
7、伯恩海姆:《跨世纪的比较文学》学科现状报告,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应放弃欧洲中心论,将目光转向全球;第二,研究中心应由文学转向文化。
8、刘若愚的《中国的文学理论》是海外第一部中西比较诗学。
9、伏尔泰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比较文学理论和实践的远祖之一。
其《论史诗》首先提出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的意见,并将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按照自己的启蒙思想和理性原则,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欧洲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名词解释1、比较文学定义、学科性质:比较文学是一门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溶、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为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作出贡献的学科。
2、媒介学:媒介学是主要研究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的方法、途径与手段及其规律的影响研究。
媒介分为个人、环境与文字材料,文字材料最为重要。
比较文学笔记知识点期末必背干货
![比较文学笔记知识点期末必背干货](https://img.taocdn.com/s3/m/510f634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3.png)
1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一种世界性的胸怀和国际化的视野,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争辩。
它将各种具有跨越意义的文学现象之间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依据,以影响争辩、平行争辩、变异争辩为根本方法,提倡建立一种全球性公平多元、相互包涵的文学沟通与比较的对话平台和机制,从而最终推动各民族文学及世界文学走向一条和谐共生的进展之路。
〔名词解释可以自己整合〕2法国学者〔卡雷〕提出的“比较文学是不比较的”这个口号。
3为什么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定义会走上自我设限的偏狭道路?第一个缘由是当时学术界比照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猛烈质疑和挑战。
其次个缘由,是法国学者比照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寻找。
第三个缘由,是法国中心主义,或者说是法国文化沙文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
〔第三个缘由重点〕4 美国学派代表人物:雷马克,韦勒克。
5《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一文。
在该文中雷马克言简意赅地提出了美国学派的根本定义:“比较文学争辩超越一国范围的文学,并争辩文学跟其它学问和信仰领域,诸如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其它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
简而言之,它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展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它领域相比较。
”〔推断跨学科雷马克〕6实际的比较文学争辩中美国学者也同样总是流露出的民族主义倾向和西方中心主义倾向。
7比较文学经受了三个重要的学科理论阶段,即:一、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二、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三、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8 法国学派代表人物:有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布吕奈尔、基亚、卡雷。
9梵第根《比较文学论》〔1931〕一书在欧美比较文学理论进展史上具有不行无视的重要地位。
10把比较文学分为实证性影响争辩、类同性平行争辩〔含跨学科争辩〕、异质性变异争辩三大争辩领域。
11比较文学可比性:所谓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争辩中寻求同与异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争辩的最根本立足点和动身点。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及答案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7b09884a7302768f993914.png)
填空1、最早使用“比较文学”术语的是两个法国教师,诺埃尔与拉普拉斯,他们于1916年编了一部各国文学的选集,名为《比较文学教程》。
2、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次大会,耶鲁大学教授韦勒克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
韦勒克认为,比较文学的持久危机表现为三个症状:3、韦勒克:1953年发表《比较文学的概念》对法国学派提出批评,从此揭开两个学派的论战,1958年的《比较文学的危机》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
《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4、雷马克:其《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提出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观点,并代表美国学派提出了自己的比较文学定义。
5、列文:主张比较文学要从国际的高度来研究文学,并提倡在较高层次上增进国际间的合作。
6、奥尔德里奇:《论比较文学》为代表作。
7、伯恩海姆:《跨世纪的比较文学》学科现状报告,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应放弃欧洲中心论,将目光转向全球;第二,研究中心应由文学转向文化。
8、刘若愚的《中国的文学理论》是海外第一部中西比较诗学。
9、伏尔泰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比较文学理论和实践的远祖之一。
其《论史诗》首先提出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的意见,并将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按照自己的启蒙思想和理性原则,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欧洲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名词解释1、比较文学定义、学科性质:比较文学是一门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溶、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为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作出贡献的学科。
2、媒介学:媒介学是主要研究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的方法、途径与手段及其规律的影响研究。
媒介分为个人、环境与文字材料,文字材料最为重要。
译介学也属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比较文学入门1、什么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陈惇刘象愚2、比较文学的特点?(1)跨越性:跨越语言、民族、文化、学科。
跨民族是最根本的,是判断比较文学的最基本的标准。
(2)比较性:约定俗成的专业学科的名称,具有特殊的学科意义。
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应把两种文学体系化、内在性的汇通作为比较文学衡量的标准。
(3)文学性:立足于文学之本;通过与其他文学的沟通和交流来探讨文学的共同规律;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重新审视文学本体,把文学放在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参照框架下来彰显文学特征。
(4)开放性(5)理论性3、比较文学的意义?(1)开拓文学研究的新天地,新视野:(2)促进异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互识、互证、互补。
互识:对不同文学的认识、理解和欣赏,认识别人,也认识自己。
互证:中西各有自己的见解,寻求理解,必须对话,互相对比参照。
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相同和不同的解答,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互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取营养,取长补短,谋求新发展。
多种文化的比照和对话,结果不是多种文化的融合,相反这种比照对话使各种文学的特点得到彰显,更显其真面目真价值。
(3)加深对文学本质的认识第三章比较文学学派1、法国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1)主要观点:1)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2)讲求事实,崇尚实证,重视考据3)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和文学批评4)学科上囿于文学专业领域,地域则局限于欧洲5)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评价: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2)严谨的定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缺点:1)狭隘、机械,过分拘泥于实证、考据,过分强调事实联系而相对忽视了作品内在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2)欧洲中心意识,大国沙文主义的倾向,研究范围局限于欧洲范围,使东西文学的比较显得不可能2、美国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1)主要观点:1)提倡平行研究的新方法2)提倡跨学科研究3)重视作品的“文学性”和“美学价值”4)反对“欧洲中心论”5)反对“总体文学”的提法(2)评价优点:1)美国学派突破了法国学派的机械保守的实证对比较文学的束缚,使比较文学获得了生机;2)美国学派扩大了比较文学的范围,不仅使跨学科研究成为可能,也使中西文学比较成为可能;3)美国学派重视作品的文学性,更接近“文学内核”。
缺点:1)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
2)跨学科比较有可能使思想史、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最终使比较文学的独立性消亡。
3、怎样认识“中国学派”?(1)中国学派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它带着自己的独特性跨入了世界比较文学的领域,使比较文学走出了西方文化的地域圈子,很大程度打破了欧洲中心论。
(2)中国比较文学从自己的历史资源和现实需要出发,逐渐在比较诗学、阐发研究、东西比较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它既承认法国和美国学派所拥有的优点,并且加以吸收和利用,在另一方面,它又设法避免两派既有的偏失。
(3)中西诗学的比较有助于寻求世界文学的共同规律,建立世界范围内的共同文学理论。
(4)中西诗学研究成为了比较文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成为当今比较文学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5)“中国学派”存在的问题:首先,阐发研究还停留在阐发法的理解和运用上,缺乏丰富的学术实践的支撑;它往往以中国文学材料作为西方文学理论的注脚,而屡受批评其次,自己倡言,而非公认。
台湾和大陆的学者自己在发布理论宣言和主张,而不是国际比较文学界作出的承认和概括。
再次,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文学互动显著增强,中国已经错过了建立学派的历史阶段,现在再提倡建立学派是历史的错位。
3、中国比较文学有何特色?(1)注重中西文学比较,努力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2)积极开展中西诗学即中西文艺理论的比较(3)不偏不倚,不拒斥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提倡“阐发研究”的新方法(4)赞同前苏联的观点,同意将同一国家内各民族的文学纳入比较文学范畴第四章文类学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文类学?它的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文类是指文学的分类或类型,文类学是对于文学类型的研究。
探讨如何按照文学的特点对文学进行分类,以及各文类的特征、演变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也叫文体学、体裁学)比较文学的文类学就是在跨语言、跨文化的背景中研究文学的类型,研究各种文类超越国界、语言界线的流传、影响、变异等。
(2)谢天振指出:文类学研究对象分为三方面即:1)文学分类的研究,2)文学体裁的研究,3)文学风格的研究。
2、名词解释:缺类现象:一种文类在某国某民族文学中有,而在他国或他民族文学中则没有。
王国维认为中国没有史诗体裁的移植: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学体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传播到了其他民族文学中,被接受、消化、改造,成为该民族文学的一种新文类。
如:十四行诗、流浪汉小说、中国的话剧3、列举一个文类学研究的案例杨宪益1983年在中美双边第一次比较文学的讨论会上提出,通过对李白的古风与古代波斯诗人莪默凯延(欧玛亚·海亚姆)的鲁拜体诗歌的比较,追溯欧洲十四行诗的起源,可能受唐代新兴诗体的影响,中介是鲁拜诗体。
第五章主题学1、主题学与主题研究的不同(1)主题研究:探究的是某一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或观念,重点在于研究作品的内涵。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在文学史上的不断重复和演变,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的接受和处理。
(2)主题学也研究作品的主题,但它的任务不是研究一部作品的主题,而是探索相同主题在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的作家手里的处理,据以了解时代的特征和作家的“用意”。
一般的主题研究探讨的是个别主题的呈现。
主题学重点在研究对象的外部——手段和形式。
主题研究着眼于一个点,(个别主题的呈现),主题学着眼于一条线,甚至一个面。
2、主题学的研究对象比较文学主题学研究的对象并不是个别作品中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而是研究同一题材、同一母题、同一传说人物在不同民族文学中流变的历史,研究不同作家对它们的不同处理,研究这种流变与不同处理的根源。
3、名词解释:(1)母题:母题是1)文化传统中具有传承性的文化因子,能够在文化传统中完整保存并在后世不断传承延续。
2)是文学作品中最小的叙事单位和意义单位。
3)是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精神现象和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
(2)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在文学史上的不断重复和演变,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的接受和处理的学问。
(3)情境:情境是文学作品常见的一种典型格局。
情境包括三个因素:第一,特定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时空;第二,特定的情况——事件;第三,特定的人物关系。
、第六章形象学1、形象学的研究对象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
它在文本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可以是具体的人物、风物、景物描述,也可以是观念、言词。
2、形象学研究的主要理论?一、“他者”理论他者:异国异族形象。
他者与自我相对,自我即作者、作者所属的国度或民族;1、“他者”(the other)和“自我”(Self)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他者是针对自我提出来的,自我要确证自己,必须借助于外界参照物。
“他者”就是自我反观自身的参照物,通过“他者”,自我印证了自己的形象。
他者形象形成时,自我形象也随之相伴而生,自我注视他者形象,他者形象也映现自我形象。
2、自我与他者双方的地位是不对等的。
主体性自我明显渗透着一种的优越感。
他者只能“是被探查的对象,而绝不是一个进行交流的主体。
”由于缺少对话,文本就成为了自我单方面的言说,而他者永远不能作为他者来为自己说话。
例如:遥远的异国、神秘的异族人民往往作为与自我相对立的他者而存在。
西方人将“自我”以外的非西方世界视为“他者”,潜含着西方中心的意识形态。
中国古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有居高临下,甚至歧视异族的心理。
清朝时期强调夷夏之防,仍然是把外国人看成未开化之“夷”人,摆脱不了华夏中心的心态。
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在文化上的差异,既是他们相互交流的必要前提,也是他们之间互为‘他者’的前提。
3、肯定他者,意味着对自我形象的消解否定;否定他者,则又意味着对自我形象的肯定以及自我空间的延伸。
他者形象犹如一面镜子,给自我形象提供了显现自身的条件。
形象学正是借助异国异族这个他者,反观自我、映照自我形象的。
自我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都会投射于他者,这种投射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他者,这个他者是自我所属群体文化综合的产物,而且带有极强的主观性。
二、社会总体想象物他者形象虽经作者之手创造,但它绝不是单纯的个人的行为,而是表达所属的社会和群体的想象。
异国形象凝聚着全社会的集体情感和心态。
是对一个民族国家的集体描述的总和。
表达了本社会群体的价值观、文化观。
文学中的异国异族形象是整个社会想象力参与创造的结晶,作家在其中只充当了一个媒介。
这些形象虽然不乏现实的因素,但主要表达了集体的想象,所以成为集体想象物。
“社会总体想象物”由于主体的视角、立场的不同,生成的“他者”(异国异族形象)类型也就不同,它有认同和颠覆两种倾向,分为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两类。
1、意识形态——按照本社会模式、用本社会话语塑造的异国形象——否定性形象某一作家笔下的异国异族形象是意识形态化的,意思就是作家在依据本国统治地位的文化范型表现异国,对异国异族文明持否定、贬斥的态度。
▲《西游记》,鬼子,《异教徒中国佬》2、乌托邦——注视者主体用质疑、批判现实的态度描述、塑造的异国形象——肯定性形象某一作家笔下的异国异族形象是乌托邦的——将他者理想化,表现对异国文明的肯定、向往,表达对本土现实的批判和质疑。
这种异国形象偏于相异性,它与自身的文化传统相背离。
◆18世纪启蒙思想家笔下的中国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图示:意识形态→→社会总体想象物与异国异族形象相一致→→肯定认同本国文化范型,否定贬斥异国文明。
→→维护扩张自我文化→→与“自我”认同乌托邦→→社会总体想象物与异国异族形象相背离→→质疑批判本国文化范型,肯定向往异国文明。
→→颠覆自我文化→→与“自我”相异社会总体想象物建立在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两极间的张力上。
异国形象没有绝对的意识形态的或乌托邦式的,因为具有一定历史的异国异族不可能在某一特定时代被彻底颠覆,而变动的社会文化环境也不可能始终认同某一模式。
三、套话套话streotype又称为特殊词汇,最初指印刷所用的铅板,引申为人们看待事物的刻板印象、先入之见。
“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
它是由民族集体所创造的,在一个时期内反复使用的,用来描述异国异族形象的、约定俗成的个性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