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考试重点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比较文学入门

1、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陈惇刘象愚

2、比较文学的特点?

(1)跨越性:跨越语言、民族、文化、学科。跨民族是最根本的,是判断比较文学的最基本的标准。

(2)比较性:约定俗成的专业学科的名称,具有特殊的学科意义。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应把两种文学体系化、内在性的汇通作为比较文学衡量的标准。

(3)文学性:立足于文学之本;通过与其他文学的沟通和交流来探讨文学的共同规律;

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重新审视文学本体,把文学放在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参照框架下来彰显文学特征。

(4)开放性

(5)理论性

3、比较文学的意义?

(1)开拓文学研究的新天地,新视野:

(2)促进异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互识、互证、互补。

互识:对不同文学的认识、理解和欣赏,认识别人,也认识自己。

互证:中西各有自己的见解,寻求理解,必须对话,互相对比参照。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相同和不同的解答,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互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取营养,取长补短,谋求新发展。多种文化的比照和对话,结果不是多种文化的融合,相反这种比照对话使各种文学的特点得到彰显,更显其真面目真价值。

(3)加深对文学本质的认识

第三章比较文学学派

1、法国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1)主要观点:

1)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

2)讲求事实,崇尚实证,重视考据

3)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和文学批评

4)学科上囿于文学专业领域,地域则局限于欧洲

5)提出“总体文学”一说

(2)评价:

优点:

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2)严谨的定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缺点:

1)狭隘、机械,过分拘泥于实证、考据,过分强调事实联系而相对忽视了作品内在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2)欧洲中心意识,大国沙文主义的倾向,研究范围局限于欧洲范围,使东西文学的比较显得不可能

2、美国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1)主要观点:

1)提倡平行研究的新方法

2)提倡跨学科研究

3)重视作品的“文学性”和“美学价值”

4)反对“欧洲中心论”

5)反对“总体文学”的提法

(2)评价

优点:

1)美国学派突破了法国学派的机械保守的实证对比较文学的束缚,使比较文学获得了生机;

2)美国学派扩大了比较文学的范围,不仅使跨学科研究成为可能,也使中西文学比较成为可能;

3)美国学派重视作品的文学性,更接近“文学内核”。

缺点:

1)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

2)跨学科比较有可能使思想史、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最终使比较文学的独立性消亡。

3、怎样认识“中国学派”?

(1)中国学派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它带着自己的独特性跨入了世界比较文学的领域,使比较文学走出了西方文化的地域圈子,很大程度打破了欧洲中心论。

(2)中国比较文学从自己的历史资源和现实需要出发,逐渐在比较诗学、阐发研究、东西比较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它既承认法国和美国学派所拥有的优点,并且加以吸收和利用,在另一方面,它又设法避免两派既有的偏失。

(3)中西诗学的比较有助于寻求世界文学的共同规律,建立世界范围内的共同文学理论。

(4)中西诗学研究成为了比较文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成为当今比较文学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5)“中国学派”存在的问题:

首先,阐发研究还停留在阐发法的理解和运用上,缺乏丰富的学术实践的支撑;它往往以中国文学材料作为西方文学理论的注脚,而屡受批评

其次,自己倡言,而非公认。台湾和大陆的学者自己在发布理论宣言和主张,而不是国际比较文学界作出的承认和概括。

再次,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文学互动显著增强,中国已经错过了建立学派的历史阶段,现在再提倡建立学派是历史的错位。

3、中国比较文学有何特色?

(1)注重中西文学比较,努力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2)积极开展中西诗学即中西文艺理论的比较

(3)不偏不倚,不拒斥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提倡“阐发研究”的新方法

(4)赞同前苏联的观点,同意将同一国家内各民族的文学纳入比较文学范畴

第四章文类学

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文类学?它的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文类是指文学的分类或类型,文类学是对于文学类型的研究。探讨如何按照文学的特点对文学进行分类,以及各文类的特征、演变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也叫文体学、体裁学)比较文学的文类学就是在跨语言、跨文化的背景中研究文学的类型,研究各种文类超越国界、语言界线的流传、影响、变异等。

(2)谢天振指出:文类学研究对象分为三方面即:

1)文学分类的研究,

2)文学体裁的研究,

3)文学风格的研究。

2、名词解释:

缺类现象:一种文类在某国某民族文学中有,而在他国或他民族文学中则没有。王国维认为中国没有史诗

体裁的移植: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学体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传播到了其他民族文学中,被接受、消化、改造,成为该民族文学的一种新文类。如:十四行诗、流浪汉小说、中国的话剧

3、列举一个文类学研究的案例

杨宪益1983年在中美双边第一次比较文学的讨论会上提出,通过对李白的古风与古代波斯诗人莪默凯延(欧玛亚·海亚姆)的鲁拜体诗歌的比较,追溯欧洲十四行诗的起源,可能受唐代新兴诗体的影响,中介是鲁拜诗体。

第五章主题学

1、主题学与主题研究的不同

(1)主题研究:探究的是某一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或观念,重点在于研究作品的内涵。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在文学史上的不断重复和演变,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的接受和处理。

(2)主题学也研究作品的主题,但它的任务不是研究一部作品的主题,而是探索相同主题在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的作家手里的处理,据以了解时代的特征和作家的“用意”。一般的主题研究探讨的是个别主题的呈现。主题学重点在研究对象的外部——手段和形式。主题研究着眼于一个点,(个别主题的呈现),主题学着眼于一条线,甚至一个面。

2、主题学的研究对象

比较文学主题学研究的对象并不是个别作品中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而是研究同一题材、同一母题、同一传说人物在不同民族文学中流变的历史,研究不同作家对它们的不同处理,研究这种流变与不同处理的根源。

3、名词解释:

(1)母题:母题是1)文化传统中具有传承性的文化因子,能够在文化传统中完整保存并在后世不断传承延续。2)是文学作品中最小的叙事单位和意义单位。3)是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精神现象和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

(2)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在文学史上的不断重复和演变,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的接受和处理的学问。

(3)情境:情境是文学作品常见的一种典型格局。情境包括三个因素:第一,特定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时空;第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