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系统 血栓形成
中国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指导规范
中国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指导规范(2022)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约占所有脑卒中的0.5%~1.0%,多见于妊娠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以及<45岁的年轻人群。
对其治疗也仅局限于降颅压、抗癫痫等对症治疗。
目前,抗凝治疗是CVST 首选的治疗方法。
大量文献报道,接受溶栓治疗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较高,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后,病情仍继续恶化或尽管采用其他处理措施,但颅内压仍然较高,则应考虑溶栓治疗。
但目前的证据仅来自系列病例研究报道,缺乏循证医学研究证明溶栓与抗凝治疗的优劣性以及不同溶栓治疗方法的疗效。
01病因及诱因①遗传性高凝状态:抗凝血酶缺乏、补体蛋白C和S缺乏、激活蛋白Ⅴ抵抗、Ⅴ因子突变、凝血酶原突变、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突变致高半胱氨酸血症等。
②获得性高凝状态:妊娠、产褥期、高半胱氨酸血症、抗磷脂抗体、肾病综合征等。
③感染:脑膜炎、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颈部、面部和嘴部感染、系统性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④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韦格纳肉芽肿病、结节病、炎性肠炎、血栓闭塞性血管炎、Adamantiades-Bechet病等。
⑤肿瘤:神经系统肿瘤、全身恶性肿瘤、神经系统外实体瘤等。
⑥血液病:红细胞增多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增多症、严重贫血和自体免疫溶血性疾病、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等。
⑦药物:口服避孕药、锂剂、雄激素、舒马曲坦,静脉输入免疫球蛋白、激素替代疗法、天冬酰胺酶、类固醇、违禁药品等。
⑧物理因素:头外伤、神经外科手术、颈静脉插管、脑静脉窦损伤等。
⑨其他因素:脱水(尤其儿童)、甲状腺毒症、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先天性心脏病、放射治疗后等。
CVST患者中有54%的患者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药,34%处于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前状态,2%为妊娠妇女或产褥期女性,其他诱因包括血液系统疾病(12%)、感染(12%)及癌症(7%)。
2022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中国专家规范(全文)
2022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中国专家规范(全文)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约占所有脑卒中的0.5%~1.0%,多见于妊娠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以及<45岁的年轻人群。
在我国,尽管CVST临床少见,但因其发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各异,常被误诊或漏诊,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同时,由于对其发病原因尚没有明确的认识,现有临床治疗手段及评价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
基于此现状,专家组联合制定了CVST治疗的指导规范。
一起来学习一下最新规范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一般可以确诊。
影像学建议如下。
➤尽管CT平扫或MRI有助于对怀疑CVST的患者进行初始评估,但是其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CVST。
对于怀疑CVST的患者,如果其CT平扫或MRI结果是阴性的,或者其CT平扫或MRI已提示CVST的情况下为确定CVST的范围,建议进行静脉造影检查(CTV或MRV)。
(Ⅰ类推荐,C级证据)。
➤对于内科治疗下仍有持续或进展症状的,或有血栓扩大迹象的CVST患者,建议早期随访进行CTV或MRV检查。
(Ⅰ类推荐,C级证据)。
➤对于临床表现为CVST复发症状并既往有明确CVST病史的患者,建议复查CTV或MRV。
(Ⅰ类推荐,C级证据)。
➤结合MR的梯度回波T2敏感性加权图像有助于提高CVST诊断的准确性。
(Ⅱa类推荐,B级证据)。
➤对临床高度怀疑CVST的患者,而CTV或MRI结果不确定的患者,建议进一步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明确诊断。
(Ⅱa类推荐,C级证据)。
➤病情稳定的患者,为评估闭塞的皮层静脉或静脉窦的再通情况,在确诊后3~6个月进行CTV或MRV检查是合理的。
(Ⅱa类推荐,C级证据)。
治疗➤基础治疗➤降颅压治疗:对于轻、中度脑水肿患者,抗凝治疗可改善静脉回流,不需要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对于重度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目前尚无随机对照研究评估碳酸酐酶抑制药物或利尿剂对于CVST患者转归的影响,因此不建议对急性CVST患者使用乙酰唑胺来预防死亡或改善功能的转归;对于继发于CVST的孤立性高颅压引起严重头痛或危及视力时,如果乙酰唑胺相对安全,可考虑使用。
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
通信作者:曾进胜,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 科,Email:zengjs@pub.guangzhou.gd.c“;张苏明,430030武汉,华中 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Email:yuechunli@
vip.sina.corn
万方数据
空堡塑丝型苤查!!!!生!!旦筮箜鲞笠!!塑g!垫』盟!!望!:盟!!!里!竺!!!!:∑!!:箜:盟!:!! 肿等。颅内同时或先后多个静脉窦血栓形成,病情往往更加 危重。 4.直窦血栓形成:多为非炎性,病情进展快,迅速累及 大脑大静脉和基底静脉。导致小脑、脑干、丘脑、底节等深部 结构受损,临床少见但病情危重。多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 为无感染征象的高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癫痫发作、脑疝 等,常很快进入深昏迷、去大脑强直、去皮质状态甚至死亡, 部分以突发幻觉、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存活者多遗留 有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等锥体外系症状。 5.单纯脑静脉血栓形成:单纯大脑皮质静脉血栓形成 少见,多表现为皮质局部水肿或出血,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 障碍(如癫痫),临床易误诊为肿瘤等占位病变。 感度和特异度,可同时显示静脉窦闭塞和窦内血栓。cT结 合CTV多能对静脉窦血栓做出确定诊断,可作为CVST疑似 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其敏感度可达75%一100%,特异 度可达81%一100%010]。另外,CT与CTV的联合应用,可 以观察脑动、静脉血管病变,也可以观察脑组织改变,在脑静 脉血栓性病变与脑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MRI和DSA不可 替代的优势。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过敏和x线辐射也限制 了其反复用于随访检查,MRI或MRV具有不可替代的长期 随访优势。 ,3.头颅MRI:可直接显示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以及 继发于血栓形成的各种脑实质损害,较cT更为敏感和准 确,但血栓表现随发病时问不同而变化(表1)。其中又以亚 急性期的血栓高信号对CVST诊断较为可靠。磁敏感加权 成像(SWI)或E加权梯度回波(T2+GE)等序列较MRI_常规 序列对显示颅内出血更加敏感,对诊断CVST比常规系列成 像更具敏感度和特异度。 表1不同时期CVST的MRI表现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与治疗PPT
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病因研究:探索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病 因和机制
诊断技术:开发新型、无创、准确的诊 断方法
治疗方法:研究新型、安全、有效的治 疗方法
预防策略:制定预防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的策略和措施
临床研究:开展大规模、多中心、前瞻 性的临床研究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研究成 果和经验
诊断困难: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症状 不明显,难以早期诊断
分类和症状
分类:根据血栓形 成的部头痛、恶心、 呕吐、视力下降、 意识模糊等
诊断:CT、MRI 、DSA等影像学检 查
治疗:抗凝、溶栓 、手术等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头痛、恶心、 呕吐、意识障碍等
影像学检查:CT、MRI、 DSA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 血功能、抗凝治疗等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 惯,如戒 烟、限酒、 合理饮食 等
定期进行 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 并治疗潜 在的疾病
避免长时 间保持同 一姿势, 如长时间 站立、久 坐等
避免头部 外伤,如 交通事故、 运动损伤 等
保持良好 的心理状 态,避免 过度紧张 和焦虑
遵医嘱服 用抗凝血 药物,如 阿司匹林、 华法林等
预防重点人群
老年人:年龄越大,风险越高 肥胖人群:肥胖是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人群:吸烟会增加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家族史:有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家族史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
预防效果评估
健康饮食:减少高脂肪、高 糖、高盐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 免疫力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疾病, 及时治疗
治疗方法:抗凝治疗、溶 栓治疗、手术治疗等
鉴别诊断
脑出血:通过CT或MRI检查,观察是否有出血灶 脑梗死:通过CT或MRI检查,观察是否有缺血灶 脑肿瘤:通过CT或MRI检查,观察是否有肿瘤病灶 脑炎:通过脑脊液检查,观察是否有炎症细胞 脑膜炎:通过脑脊液检查,观察是否有炎症细胞 脑积水:通过CT或MRI检查,观察是否有脑积水病灶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
颅内静脉窦血栓概率
• 横窦血栓形成 --- 86% •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 62% • 直窦血栓形成 --- 18% • 脑浅部静脉血栓形成 --- 17% • 颈内静脉血栓形成 --- 12% • 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 ---11%
临床表现
•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大多为亚急性或慢 性进程,临床症状与体征复杂多样、缺乏 特异性,主要取决于血栓部位、性质、范 围和脑组织损害程度。
五、机械取栓术
• 对于已有颅内出血或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 急性或亚急性CVST患者,在有神经介入治 疗条件的医院,经导管机械取栓术可以作 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Ⅱ级推荐、C 级证据)。
六、静脉窦内支架术
• 对于伴有静脉窦狭窄的颅内高压患者,有 条件的医院可行逆行静脉造影测压,如发 现狭窄远近端压力梯度超过12mmHg 时,可 考虑行狭窄部位静脉窦内支架植入术,但 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估(Ⅲ级 推荐、C级证据)。
大脑下静脉
大脑中深静脉 基底静脉
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
颅内静脉窦
硬脑膜内外层之间分离而形成的含血的腔隙
绿色:上矢状窦 浅蓝:下矢状窦 暗紫:直窦 橙色:窦汇 深蓝:横窦 黄色:乙状窦 淡紫:颈静脉及球部
• 脑静脉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 眼静脉 海绵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直窦
颈内静脉
岩上窦 岩下窦
• 我们无法对CVT的溶栓治疗作出推荐(证据质 量:极低;推荐强度:不确定)。最佳临床实 践要点:我们不推荐对不良预后风险低的急性 CVT患者应用溶栓治疗。
四、抗血小板和降纤治疗
• 目前尚缺乏关于抗血小板和降纤治疗的随 机对照试验或非对照病例研究。
• 指南推荐,除外基础疾病治疗的需要,尚 无常规予抗血小板或降纤治疗的支持证据 (Ⅲ级推荐,C 级证据)。
cvst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2.感染性因素:耳炎、乳突炎、鼻窦炎、脑膜炎、脑脓肿及全身感染等。
3.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Wegener’s肉芽肿,肉状瘤病和
Behcet’s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等。
4.获得性易形成血栓状态:包括肾病综合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高同
型半胱氨酸血症、妊娠和产褥期。
1.Int J Stroke. 2009;4(2):111-123. 2. Thromb Thrombolysis. 2007;24(1):77-80. 3.Intern Med. 2009;48(9):723-725.
晚期癌症)、心衰、休克、酮症酸中毒、高热、颅内肿瘤和其它恶性肿瘤
等均可引起或促发CVST。
约15 %的CVST病例病因未明(20-25% )。
Nagaraja D, et al. J Neurol Sci. 2008;272(1-2):43-47.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1 2 3 4
脑静脉系统解剖 病因及流行病学调查
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 (CVST)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
刘运海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前言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指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
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
发病率4-5人/10万/年, 比(以前报道1/10万/年)要高,占所有中风
形成时,可谨慎做压颈试 •②Tobey-Ayer征:压迫病侧 验,但应避免诱发脑疝。
颈静脉脑脊液压力不上升, 而压迫对侧颈静脉脑脊液压
力则迅速升高,为阳性。
其他辅助检查
2023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指南要点
2023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指南要点* 本指南旨在提供对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要点和建议。
以下是重点内容:定义和临床表现*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通常发生在颅内静脉和颅内窦系统中。
*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和神经系统缺陷等。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头颅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结果,可以进行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初步诊断。
* 具体诊断需要结合颅内血管造影和静脉窦造影的结果。
附加检查* 血液检查,如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指标,可以帮助评估血栓形成的风险。
*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心血管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症状。
诊断要点1.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疾病、药物使用等。
2. 体格检查,重点关注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3. 利用影像学检查评估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4. 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确定诊断。
治疗和管理* 早期治疗包括抗凝治疗、镇痛和抗癫痫治疗等,以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 治疗期间需要监测凝血功能和颅内压等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 定期随访和复查影像学是管理病情和评估疗效的重要手段。
预后和并发症*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早期治疗的迅速性而异。
* 可能的并发症包括脑卒中、颅内感染和抽搐等。
结论*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 本指南提供了诊断要点和治疗建议,有助于医生提高对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 最终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进行制定。
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解读
血栓前状态
恶性疾病
血液病
CNS紊乱 血管炎
其它感染性疾病 其它系统紊乱
口服避孕药
妊娠/产褥期
感染 药物 机械性 脱水
国际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研究试验(ISCVT)的危险因素(%)
5
Ferro J M et al. Stroke, 2004,35(3):664-670.
静脉血栓形成与口服避孕药
引起几种肝脏产生的血 浆蛋白水平的增加:
女性) MRI(73%) 是主要诊断手段 80% 接受抗凝治疗 院内死亡6%.
STROKE. 2014, doi: 10.1161
8
症状学(2)—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
CVST常与硬脑膜动静脉瘘同时存在,其 发生率可达39%
血栓多位于动静脉瘘的附近或引流静脉的 下游
表现为头痛、搏动性耳鸣、颅内出血等表 现,而在静脉(窦)血管再通后,瘘口常 可闭合
Smith R and Hourihan MD. BMJ. 2007
15
16
2012-7-9
2012-7-10
2012-7-12
影像学检查--推荐意见:
DSA是确诊CVST的金标准,逆行静脉造影如发现 窦内狭窄远近端压力差达12 mmHg以上时,有支 持诊断价值。但使用时应考虑到单纯皮层静脉血栓 形成时的不足,以及其有创性和操作不当导致颅内 压增高的风险(II级推荐,C级证据)(修改)
• 蛛网膜颗粒、隔 膜、残余血栓、 脂肪沉积和大脑 结构移位均能模 拟狭窄
67 mmHg 11 mmHg
远近端压力梯度 >12 mmHg
Bussiere et al; AJNR 31: 645 – 650, 2010
14
《中国头颅内静脉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要点
《中国头颅内静脉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
2023》要点
中国头颅内静脉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要点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中国头颅内静脉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以下是该指南的要点:
1. 头颅内静脉栓形成的定义
头颅内静脉栓形成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指的是颅内静脉
系统中发生的血栓形成。
2. 头颅内静脉栓形成的诊断方法
- 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 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造影(MRV)是常
用的诊断方法,可显示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情况。
3. 头颅内静脉栓形成的治疗方法
- 抗凝治疗:静脉抗凝剂是头颅内静脉栓形成的首要治疗方法。
常用的抗凝剂包括肝素和华法林。
- 血栓溶解治疗:对于血栓较大或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可以考
虑进行血栓溶解治疗。
- 支持性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等。
4. 头颅内静脉栓形成的预后和预防
- 预后:头颅内静脉栓形成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
及时的治疗能够改善预后。
- 预防:预防头颅内静脉栓形成的关键是控制危险因素,如合
理使用避孕药、积极治疗血液病等。
注意:本指南旨在提供给医务人员参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
法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决定,本文档不作为临床诊疗的
替代品。
参考文献:。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症状?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症状,尤其是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症状,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有什么表现?得了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会怎样?以及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并发病症,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常见症状:颅压增高、静脉血栓、颅内压增高、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充血*一、症状1.一般表现炎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分为全身症状、局部感染灶的症状和窦性症状。
全身症状表现为不规则高热、寒战乏力、全身肌肉酸疼、精神萎靡、皮下淤血等感染和败血症症状。
非炎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病因及危险因素的症状和窦性症状。
2.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症状、体征表现各异。
急性起病,也可历经数周缓慢起病。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意识障碍、视盘水肿等。
有作者提出以下几种表现类型:(1)进行性颅内压增高。
(2)突然发病的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酷似动脉性卒中,但无癫痫发作。
(3)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和颅内压增高,病情在数天内进展。
(4)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和颅内压增高,病情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展。
(5)突然起病的头痛,类似蛛网膜下隙出血.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脑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单纯脑静脉血栓形成罕见,多数由静脉窦血栓扩展而来。
(1)浅静脉血栓形成常突然起病,发生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局限性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皮质型感觉障碍等,即颅内压增高及局限型皮层损害的症状体征。
(2)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也无特征性,主要表现为头痛、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还可出现轻偏瘫、锥体束征及去皮质强直或去皮质状态,视盘水肿少见。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①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横窦-乙状窦在解剖上紧密相连,后者是前者的延续,故临床上常将二者放在一起讨论。
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多为单侧,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压增高症状。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6例误诊分析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6例误诊分析关键词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脑梗死中毒性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脑静脉回流受阻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静脉窦和静脉血栓形成。
它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10%,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漏诊或误诊,文献报道误诊率可达50%,死亡率达20%~78%。
收集近10年来误诊的6例,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2例,女4例;年龄23~60岁,平均45岁。
临床表现:头痛6例,头痛伴呕吐4例,伴视力减退3例,意识障碍2例,肢体活动障碍4例,眼球凸出眼球活动障碍2例,抽搐4例,单纯头晕1例。
体检发现4例视乳头水肿,4例脑膜刺激征,2例不同程度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第一支损害表现。
误诊疾病:误诊为病毒性脑炎1例,脑梗死2例,癔病1例,中毒性脑病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确诊经过:入院后均行头颅ct检查,1例表现为脑肿胀,脑室系统细小,1例脑萎缩、双基底节多发性腔梗,1例双侧大脑白质脱髓鞘的改变,1例右顶枕叶脑出血、脑肿胀,1例左顶脑内出血、多发腔梗。
多有起病诱因,面部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有早孕史1例,产褥期起病1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
4例腰椎穿刺中2例脑脊液糖和氯化物均正常,2例脑脊液糖和氯化物均下降,3例脑脊液压力>280mmhg,1例脑脊液初压为150mmhg。
实验室检查示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均正常;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3例;入院后按拟诊病降颅压、抗感染、降血压、活血营养神经等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2例出现癫痫发作,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入院1周后赴上级医院行头mri,2例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例为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1例为海绵窦血栓形成,2例ct和mri未见异常,于上级医院行dsa,1例左侧乙状窦近心端闭塞并左侧后颅窝动静瘘,1例上矢状窦并横窦血栓形成。
医学ppt--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PPT课件
病情常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展。 5、突然出现的头痛,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此型较少见。
临床表现和体征
单纯脑静脉血栓形成罕见,多数由静脉窦血栓扩 展而来。
(1)浅静脉血栓形成常突然起病,出现头痛、呕吐、 视盘水肿、局限性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皮质型感 觉障碍等,即颅内压增高及局限型皮层损害的症状 体征。
等处静脉血,最后汇成一条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 该静脉位于胼胝体压部下方,向后下方与直窦沟通。
脑部静脉
V V
大 脑 大 引流血液
进入直窦。
丘脑V(终V):尾状核和丘脑之间。
大
脑
透明隔V:引流尾状核头部和胼胝
内
体前部的血液。
脉络丛V:为脉络丛的一部分,汇
流侧脑室和第三脑的V血液
基底V:穿过基底池和环池到达横池
病理
V回流受阻,引流区域内的毛细血管、小V充
血,脑水肿。
在灰质和白质出现出血性梗塞。
各出血点会聚起来,可以形成脑内血肿或伴有 不同程度的SAH。
炎性V窦血栓形成,造成邻近区的脑膜炎、脑
梗死、脑脓肿。
病理
发病类型
1、进行性颅内压增高 2、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酷似动脉性卒中,
常无癫痫发作。 3、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骨及颞骨内面向外侧横行,继续向前下由改名为乙
状窦,末端续于颈V孔,出颅与颈内V沟通。
(5)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两侧海绵窦绕垂体, 连通成环,称为环窦。
∵眼V直接注入海绵窦
∴面部感染可能经眼V波及到海绵窦
∵窦内有颈内A、Ⅲ、Ⅳ、Ⅵ、Ⅴ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5例临床分析
文章编 号 :17- 14 (00 0 1- 2 6 1 8 9 21 )1- 14 0 2
淀粉4 氯化钠注 射液静滴 。③脱 水 :甘露 醇、甘油果 糖静滴 ,9 0 天后
头痛明显好转 ,甘露醇逐渐减量 。④抗癫痫 :奥卡 西平 。⑤补铁、改 善 贫血 :右旋糖酐 铁。⑥脑保护及 活血化瘀 中药 :三磷 酸胞苷二钠、
维铁缓释片 ,门诊 监测凝血组合、血常规及肝功能。 2结 果
所有 病 例均 给予甘 露醇 、甘 油果糖 脱水 降颅 压 ,小剂量 激 素治
疗 ,同时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经过4 周治疗5 例均好转 。
3讨 论 颅 内静 脉窦及静脉血 栓形成是脑血管病 的特殊类型 ,是引起脑静 脉回流障碍和脑 脊液循环障碍 的主要 原因 ,其症状主要 因血栓 部位而
出血征象 。MR + A检查均发现有缺血性改 变或梗死改变。 IMR 1 . 4典型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 ,2 岁 ,已婚 。因头 痛1 d 9 0 ,加重3 伴恶 心、呕 吐,于 d 2 0 年 l 月2 日收住入院 。患者入 院前 1d 08 2 2 0 出现左侧 后枕部持 续性 胀
痛 ,逐渐加重 ,伴 反复 恶心、呕吐 胃内容物 ,无呕血 ,查 头颅CT:左
肌 张力正常 ,双侧病理 征阴性。辅检 :血常规 :WB .×1 ,H C7 5 0/ L b
8 .g , RBC 32 5O m .2× 1 L, PL 01× 19L 0/ T4 0/
,
临床上主要表 现为颅 内压增高之全 脑症状 ,局灶性 体征并不明显。 因 此 ,临床表 现多种多样 ,缺乏特异性 临床症状和 体征 ,临床上易误诊
疏 血通等 。经治疗 后患者头痛好转 ,未有 癫痫发作 ,未 发现皮肤粘膜 淤血瘀斑 ,无精 神症状 。于2 0 年 1 7 0 9 月1 日出院,出院前复查血常规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治疗与预防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它是一组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其特征是脑静脉回流受阻和脑脊液吸收障碍,由多种原因引起。
发病率不足所有中风1%。
通常在儿童和中青年中很常见,而在儿童患者中,由感染引起的侧窦和海绵窦很常见。
化脓性中耳炎和乳突炎患者容易形成横窦和乙状窦,统称为侧窦血栓形成。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致病因素分别为:炎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继发于感染病变,最常发生在海绵窦和乙状窦,常见病变有:1.化脓性病变,如面部病变,特别是在危险三角形,很容易通过眼静脉进入海绵窦。
2.中耳炎或乳突炎等耳部病变可引起乙状窦血栓形成。
3、蝶窦或筛窦炎症,通过筛静脉或破坏蝶窦壁进入海绵窦。
4.横窦岩窦海绵窦可沿翼静脉丛或侵入颈静脉,累及颈深或扁桃体周围脓肿、上颌骨髓炎等。
5.上矢状窦可通过皮质静脉累积脑膜炎和脑脓肿。
全身性感染,如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
在非炎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中,有各种疾病或综合征导致高凝血。
全身衰竭、脱水、慢性消耗性疾病。
2娠及产褥期。
三、脑外伤。
4.血液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机制障碍(抗凝酶Ⅲ缺乏蛋白C、蛋白S缺乏、凝血因子Vleiden突变及活性蛋白C抵抗等)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Bechet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溃疡性结肠炎、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抗体和抗心脂抗体)综合征。
6.手术。
心脏病,包括先天性或获得性。
长期口服避孕药。
9、仍有20-25%病人无病因或危险因素。
一般来说,静脉血栓形成有以下三个因素,但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不同。
1.静脉血流滞缓。
2.静脉壁损伤。
3.改变血液成分。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不同,急性疾病,也可在几周后缓慢发病。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意识障碍视盘水肿等。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颅 内静 脉 血 栓 形 成 ( VT 是 一种 隐性 致 死 性 疾 病 , 括 C ) 包 静脉窦血栓形成和脑静脉血 栓形成 , Rb 由 ie于 1 2 8 5年 首 次 报 道 。C T 占全 部 脑 血 管 病 的 3 5 一1 l , 有 年 龄 和 V . 0 】所
素 者 服 用 这 类 药 物 可 能 诱 发 血 栓 形 成 , 加 以警 惕 。 需
无 特 异 性 的 症状 和 体 征 , 常 为 亚 急 性 或 隐 性 起 病 , 且 因此 诊
断 上 容 易 忽 略 或 延 迟 。 由 颅 内 压 增 高 引 起 的 头 痛 是 本 病 最
表 现 多 变 , 易漏 诊 误 诊 。近 年 来 随 着 诊 断 技 术 及 治 疗 方 法 容 的进 步 , 人们 对 该 病 的 认 识 逐 渐 增 加 , 亡 率 明 显 下 降 。 现 死 结 合 相 关 文 献 对 C T 的 诊 断 和 治 疗 进行 总 结 。 V
液 高 凝状 态 而 致 C VT, 常 累 及 上 矢 状 窦 。血 液 疾 病 ( 白 最 如
3 辅 助 检 查
3 1 影像 学检 查 c . VT 的诊 断 主 要 依 靠 影 像 学 证 据 。
311 C C .. T T扫 描 对 C VT 的诊 断 虽 不 如 MRI但 在 不 发 , 达 国家 和 地 区 C 可 能 还 是 首 选 ( 可 能 是 唯 一 的 ) 检 查 T 也 的
维普资讯
27 4
Ne r l nu ya d F n t n l c n tu t n J l 0 8 V 1 3 No 4 u a I j r n u ci a Reo sr ci ,uy 2 0 , o . . . o o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护理进展
部 皮肤及 器 官感 染 等 ,由于 解 剖特 点 ,海 绵窦 、横 4 护 理
窦是常见 的发病 的部 位。非炎 症 型 常 见原 因
有_2 J:① 内分泌失衡、妊娠及产褥热 (期 )、长期 4.1 一 般 护 理
口服避孕药等 ;② 全身衰竭 、脱水、糖尿病性高
头 痛是颅 内压 增 高 的主 要表 现 ,预 防 和控 制
疝的危险,所以应该首先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 , 效果 。须密 切观察 全身 皮肤 、黏膜 有无 出血点 、紫
中图分类号 :R 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0)04-0074-04
颅 内静 脉窦 血栓 形 成 (CVST)是 由于脑 静 脉 管 成像 (MRV)、脑 血 管 造 影 (DSA)、电子 断 层 扫
回流 堵 塞 或 血 流 缓 慢 所 引 发 的 闭 塞 性 脑 血 管 描 (Cr)、脑 脊 液检查 。
颅内压增高和皮质受损表现 ,多见于中青年及 围 必要 时用开塞 露 通 便 等 ,忌 高 位灌 肠 以免使 颅 内
生期 妇女 ,年龄 多在 20~40岁 ,主要 表现为 头痛 、 压骤然增高[ ;③ 落实控制颅 内压增高措施 :应
恶心 、喷射性呕吐、视盘水肿、视力下降、肢体运动 用 20%甘露醇和速尿交替脱水降颅压,甘露醇的
研究进展 报告如 下 。
刺溶栓 治疗 、经 颅静 脉窦 穿刺溶 栓治 疗 )颈 总动脉
1 病 因
穿刺或颈 内动脉穿刺注射尿激酶的方法及血管内 机 械治疗 。
根据病 变性质 及临床 特点将 其 分为炎症 型和
手术治疗 :开 颅 打 开 静脉 窦 ,取 出血 栓 ,局部
非 炎症型 2类 。炎 症型均 继发 于感染 病灶 如颜 面 应用 尿激 酶 。
中国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要点
中国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要点中国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要点: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T)是一种脑血管病,由各种病因引起颅内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导致血液回流受阻或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颅内高压和局灶脑损害。
该病约占所有脑血管病的0.5%~1%。
虽然我国没有相关流行病学数据,但随着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技术的提高,该病并不少见,尤其在口服避孕药和围产期女性中更为常见。
CVT可以原发于颅内脑浅静脉、深静脉或静脉窦,其中单纯浅静脉血栓形成较为罕见,多由静脉窦血栓延伸而来;而深静脉血栓形成则以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为主。
超过60%的患者病变涉及多个静脉窦,其中受累最多的是矢状窦。
病变的性质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前者通常是由于头面部或其他部位的细菌感染引起,而后者则多与各种非感染性病因引起的高凝状态、血液淤滞、血管壁损伤和颅内压过低等有关,部分原因尚不明确。
病因和危险因素:CVT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多种多样,应积极寻找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各种因素。
临床表现:一、一般临床表现:1.颅内高压和其他全脑损害。
2.局灶性脑损害。
3.痫性发作。
4.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
二、不同部位CVT的临床表现:1.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2.横窦和乙状窦血栓形成。
3.直窦血栓形成。
4.海绵窦血栓形成。
5.单纯脑深静脉血栓形成。
影像学检查:一、头颅CT/CT静脉成像(CTV):1.CT平扫。
2.CT增强扫描。
3.___。
二、头颅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RV):1.MRI常规序列。
2.MRV。
3.DWI。
4.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或T2梯度回波对急性期静脉窦和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敏感度较高。
推荐意见】:(1)对于无禁忌证的急性CVT患者,应立即开始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进一步扩展和再栓塞(级推荐,A级证据)。
(2)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为低分子肝素,可持续使用至少5-7天,然后转为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级推荐,A级证据)。
颅内静脉窦血栓
7.消化系统: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 系指在肺动脉瘤的基础上,
8.结缔组织:系统性狼疮病,颞动脉炎尚,有韦格周肉围芽静肿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和支气管动脉变性
9.静脉血栓栓塞性病变,Hughes-Stovi等n综病合变征同时存在。
10.其他:肾病综合征,新生儿窒息,肠道外注射,雄性激素治疗
程中紧急剖宫产)
分析国内报道的388例CVST,最为 常见的症状也为头痛、恶心、呕吐 等颅高压表现,国人CVST多表现为 颅内压增高症状。
魏东宁;中国人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 床特点; 中国卒中杂志;2007;2(9):729-
733
精选ppt
31
一般治疗
降低颅内压:
急性期治疗首先需要稳定 患者病情,预防和逆转脑 疝发生,可采用静脉滴注 甘露醇、去除出血性梗死 组织以及颅骨切除减压手 术。
➢婴幼儿可见喷射性呕吐,颅缝分离,嗜睡和昏 迷常见,也可发生抽搐。
➢若颈静脉孔受累则会导致颈静脉孔综合征。
➢若扩展至直窦、岩上窦、岩下窦、上矢状窦, 则颅内压增高更为明显。
精选ppt
30
国内CVST发生常见的部位为上矢 状窦,且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多为非 感染型。 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 和病程的延长,大部分患者CSVT形 成往往累及多个静脉窦。
精选ppt
21
常见类型
横窦和乙状窦血栓: 以耳或乳突的急慢性感染最 为常见
一个23岁的女性头痛患者。CT平扫精确显示了 右侧横窦血栓形成伴有 高的密度递减灶。MRV显示右侧横窦、乙状窦和 颈内静脉血流
精选ppt
22
常见类型
女性,33岁。口服避孕药。
A: CT平扫示右侧横窦自发 性高密度灶。 B: FLAIR右侧横窦高信号。 C: MRV右侧横窦和颈静脉 不显影。 D: MRI T1示右侧横窦高信 号。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pt课件
1. CT扫描的直接征象
(1)束带征:CT平扫可见,是皮层静脉新 鲜匍行的高密度血栓自发的显影征象。
(2)高密度三角征:CT平扫可见,提示上 矢状窦后部有新鲜血栓形成,在血栓形成后12周内出现。
(3)Delta征又称空三角征:在CT增强后 三角形的硬脑膜静脉窦断面上,窦壁因充血而 强化呈高密度,与腔内相对较低密度血栓形成 对比,类似于希腊字母δ,由此得名。
横窦与乙状窦形成血栓时,除了颅内 压增高、血栓侧视乳头水肿外,可见乳突部 浮肿、表面血管扩张、局部疼痛。当血栓扩 展至颈静脉时,可影响颈静脉孔处的IX、X 、XI颅神经,表现为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 症状。
奎克氏实验压迫患侧颈静脉时,压力无 变化,压迫健侧则压力迅速升高,说明横窦 或乙状窦阻塞。脉:位于脑深部的静脉,主要收集 大脑半球深部髓质、基底神经节、间脑以及脑室 脉络丛等处的静脉血。主要的深静脉如下:
(1)丘脑纹状体静脉(前、后终静脉 ):主要 收集丘脑、纹状体、胼胝体等处的血液。
(2)透明隔静脉:主要收集透明隔、尾状核 头部、胼胝体嘴部和额叶深部的血液。
(3)脉络膜静脉:为脉络丛的一部分,收集 侧脑室和第Ⅲ脑室的静脉血。
3
脑 静 脉 分为深浅两组,多不与动脉伴行。 深组静脉 主要收集深部髓质、基底核、间脑、
脑室等处静脉血,汇集成一条大脑 大静脉注入直窦。 浅组静脉 主要收集皮质和皮质下髓质的静脉 血,引入临近的静脉窦。
4
一.颅内静脉窦
1.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上缘,前起于额 骨的鸡冠,沿大脑镰附着缘,向后行走,至枕内 粗隆附近的窦汇,管腔剖面呈倒三角形,是颅内 静脉窦中行径最长者。绝大部分人(约85%)上 矢状窦的前部有长约0.2~4cm的闭塞段,少数人 此闭塞段长达4~9 cm。上矢状窦的血流方向由 前向后,引流大脑上静脉的血液,对大脑皮质的 内侧面及背外侧面上部的静脉回流至关重要。并 且还通过蛛网膜颗粒再吸收脑脊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下缘的后半部, 在小脑幕处直接与直窦相连接。下矢状窦主要 引流胼胝体、大脑镰和扣带回的静脉血,也接 受大脑半球内侧面皮质的静脉血。
3.直窦: 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结合处的两 层硬膜之间,下矢状窦与大脑大静脉连接处连 续成直窦,它接受来自下矢状窦、小脑上静脉 及大脑大静脉的血流,向后在枕内粗隆处与上 矢状窦的后端汇合成窦汇。
脑 静 脉 分为深浅两组,多不与动脉伴行。 深组静脉 主要收集深部髓质、基底核、间脑、
脑室等处静脉血,汇集成一条大脑 大静脉注入直窦。 浅组静脉 主要收集皮质和皮质下髓质的静脉 血,引入临近的静脉窦。
一.颅内静脉窦
1.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上缘,前起于额 骨的鸡冠,沿大脑镰附着缘,向后行走,至枕内 粗隆附近的窦汇,管腔剖面呈倒三角形,是颅内 静脉窦中行径最长者。绝大部分人(约85%)上 矢状窦的前部有长约0.2~4cm的闭塞段,少数人 此闭塞段长达4~9 cm。上矢状窦的血流方向由 前向后,引流大脑上静脉的血液,对大脑皮质的 内侧面及背外侧面上部的静脉回流至关重要。并 且还通过蛛网膜颗粒再吸收脑脊液。
颅内静脉系统的解剖
颅内静脉系统包括静脉窦和脑静脉两部分。
静脉窦位于硬脑膜骨膜层和脑膜层之间,分 布于大脑镰和小脑幕的连接流, 并将血液输入颈内静脉,再经左右无名静脉汇 成上腔静脉,流入右心房。静脉窦与脑静脉间 形成复杂的交通,并经导静脉与头皮等与颅外 静脉相通。
一. 感染性:多为鼻窦、乳突与中耳等部 感染所致,约占12% 。好发于海绵窦及横窦、 乙状窦。 感染也可引起全身性的败血症,从而 导致静脉系统血栓。
2. 非感染性:包括逐渐被人们认同的各 种促使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液循环不足的因素。 常见原因为妊娠、妊娠产褥期、全身衰竭脱水 、心功能不全、血液过分粘稠、高热、脑外伤 及口服避孕药。其他原因还有肾病综合征、急 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胶原系统疾病、先天性或 遗传性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因子III缺乏、 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抗体和抗心脂抗体 )综合征等。
6.岩上窦:岩上窦接受海绵窦及小 脑静脉来的血流,流入横窦,并与中耳 静脉相通。
7.岩下窦:主要接受海绵窦来的血 流,同时也接受内耳、脑桥、延髓及小 脑表面来的血流,注入乙状窦。
二.脑部静脉 分为深静脉与浅静脉两组
1.脑部浅静脉:分为三组
(1)大脑上静脉:位于大脑半球外上方,收集半球 外侧面上部和内侧面上部的静脉血,注入上矢状窦。
颅内静脉系统 血栓形成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中 一组特殊的临床类型,分静脉窦血栓和脑静 脉血栓两种。其病因多种多样,临床表现错 综复杂,缺乏特异性。特别是对发病无明确 诱因,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容易误诊而 延误病情,因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尽早 确诊、及时正确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 的意义。
(1)丘脑纹状体静脉(前、后终静脉 ):主要 收集丘脑、纹状体、胼胝体等处的血液。
(2)透明隔静脉:主要收集透明隔、尾状核 头部、胼胝体嘴部和额叶深部的血液。
(3)脉络膜静脉:为脉络丛的一部分,收集 侧脑室和第Ⅲ脑室的静脉血。
(4)大脑内静脉:由丘脑纹状体静脉、透明隔静 脉、脉络膜静脉汇合而成。该静脉主要收集豆状核 、尾状核 、胼胝体、侧脑室和第三脑室脉络丛及丘 脑等处的血液。两侧的大脑内静脉在第三脑室顶后 方合成一条大脑大静脉。
(5)大脑大静脉(Galen):为深静脉的主干, 由左右大脑内静脉在松果体后缘汇合而成,长度约 为1cm。 该静脉位于胼胝体压部后下方,在大脑镰 和小脑幕相连接处的前端与下矢状窦汇合续为直窦 。主要引流大脑内静脉和基底静脉的血液。
(6)基底静脉:主要收集垂体、基底节、前 穿质、后穿质、灰结节、乳头体、岛叶、海马沟 回及大脑脚的血液。
(2)大脑中静脉:是最大的浅静脉,位于大脑外侧 裂,收集外侧裂附近的静脉血主要注入海绵窦。
(3)大脑下静脉:位于大脑半球腹侧面,收集颞叶 大部和枕叶外侧面的静脉血,向后注入横窦。
2.脑部深静脉:位于脑深部的静脉,主要收集 大脑半球深部髓质、基底神经节、间脑以及脑室 脉络丛等处的静脉血。主要的深静脉如下:
5.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窦内有颈内动脉 及其交感神经丛、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 经、三叉神经眼支和上颌支也在其中或其窦壁中 通过。它接受眼静脉、蝶顶窦、翼静脉丛、大脑 中静脉及垂体静脉的血流,并经岩上窦至横窦再 经岩下窦流入乙状窦及颈内静脉。两侧海绵窦绕 垂体沟通成环,称为环窦。通过大脑中静脉、大 脑上静脉与上矢状窦交通;经卵圆孔、破裂孔之 导静脉与翼静脉丛交通;经角静脉及眼上静脉与 面静脉相通。
大脑大静脉接受左、右大脑内静脉及左右基 底动脉的血液;大脑内静脉又接受透明隔静脉、 丘脑纹状体静脉和脉络膜静脉的血液。
脑静脉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 脑静脉及静脉窦均无静脉瓣,静脉血流方向 可以逆流;
2. 颅内和颅外静脉之间有丰富的吻合,因此颅 外感染可直接通过这些通道进入颅内,引起颅内静 脉窦及静脉的炎性感染;
3. 当静脉窦部分血栓形成,可不出现任何临床 症状,当血栓完全梗阻,范围较大,影响大量侧支 循环时,或当静脉窦与脑静脉吻合处血栓形成时, 由于脑血液循环发生严重障碍,导致脑脊液吸收障 碍、脑淤血、脑水肿而引起颅内压增高。
大脑浅静脉
大 脑 深 静 脉
大脑大静脉
颅内静脉系统 血栓形成的病因
目前CVT已明确的病因与危险因素有100 余种。但仍有20~25%的患者找不到确切的病 因。传统上将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4.横窦与乙状窦:起始于枕内粗隆的两侧, 后段直而水平位称为横窦。右侧横窦是上矢状窦 的延续,左侧横窦是直窦的继续。一般右侧大于 左侧,左右横窦分别附着于小脑幕两侧的颅骨缘, 到颞骨岩部离开小脑幕突然向下,围绕着颞骨乳 突部而呈乙字形,故称为乙状窦。乙状窦穿过两 侧的颈静脉孔出颅腔而延续成为颈内静脉。侧窦 接受大脑下静脉、小脑上静脉、小脑下静脉、顶 后板静脉的血流。两侧横窦在枕内粗隆处与上矢 状窦、直窦、汇集成窦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