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课程设计
信息检索课程设计怎么写
![信息检索课程设计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127a0a4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d.png)
信息检索课程设计怎么写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信息检索的定义、类型和作用,掌握常用的信息检索方法和技巧,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流程。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检索工具和技巧,高效地检索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检索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检索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信息检索概述:介绍信息检索的定义、类型和作用,使学生对信息检索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信息检索方法:讲解常用的信息检索方法和技巧,如关键词检索、分类检索、布尔逻辑检索等,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信息检索工具:介绍各种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图书馆目录、数据库、搜索引擎等,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信息检索实践:通过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信息检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信息检索素养:讨论信息检索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相关信息检索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信息检索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安排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亲手实践,提高信息检索技能。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信息检索心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信息检索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学视频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信息检索
![课程设计信息检索](https://img.taocdn.com/s3/m/32597a6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c.png)
课程设计信息检索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并学会选择合适的信息源进行检索。
3. 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词选取、检索策略制定等基本检索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检索工具(如搜索引擎、数据库等)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评估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学会辨别信息真伪和价值。
3. 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和分享检索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信息检索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自觉遵循学术道德,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合作中分享和交流信息。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信息检索任务,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同时,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信息检索概念与作用- 信息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信息检索的基本流程与方法2. 关键词选取与检索策略- 如何选取有效关键词- 检索策略的制定与调整- 提高检索效率的技巧3. 常用信息检索工具- 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数据库资源的检索技巧- 图书馆资源利用4. 信息评估与筛选- 评估信息的相关性、权威性和准确性- 筛选有效信息的方法- 辨别信息真伪和价值5. 检索结果的整理与分享- 检索结果的归纳与整理技巧- 团队合作与分享经验- 撰写检索报告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相关章节,制定以下教学大纲:第一课时:信息检索基础知识第二课时:关键词选取与检索策略第三课时:常用信息检索工具(上)第四课时:常用信息检索工具(下)第五课时:信息评估与筛选第六课时:检索结果的整理与分享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信息检索技能,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网络信息检索课程设计 (2)
![网络信息检索课程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188ff63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2.png)
网络信息检索课程设计1. 介绍网络信息检索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搜索引擎原理、索引建立和查询优化等方面。
此外,本课程设计还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信息检索技术和工具,如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
2. 目标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理解搜索引擎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知道如何使用一些常用的信息检索工具和技术;•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的信息检索项目。
3. 内容本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3.1. 理论部分这部分将会介绍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搜索引擎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索引建立和查询优化;•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一些常用的信息检索工具和技术。
3.2. 实验部分这部分将会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一些信息检索工具和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用Python开发一个简单的搜索引擎;•使用Lucene建立一个索引,并进行基础的查询优化;•实现一个简单的自然语言处理程序;•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来提高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和排序效果。
3.3. 项目部分这部分将会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的信息检索项目。
具体要求包括:•学生可以自选一个关键词,然后使用本课程中介绍的搜索工具和技术来实现一个简单的搜索引擎,搜索结果要求覆盖稳定;•学生需要对搜索结果进行分析和改进,以提高搜索结果的质量。
4. 评估本课程设计的评估方式包括:•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和技术的掌握程度;•实验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和技术方面的技能;•项目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 结语网络信息检索课程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和有趣的工具和技术,帮助他们掌握信息检索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期望学生通过本课程设计,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信息检索技术,为社会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学信息检索课教案
![大学信息检索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60a57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16.png)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信息检索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获取、分析、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检索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高效地利用检索工具进行信息检索。
2. 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信息检索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1. 解释信息检索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举例说明信息检索的应用领域。
三、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1. 介绍信息检索的基本过程:信息组织、检索策略、检索结果处理。
2. 分析信息检索的方法:关键词检索、布尔检索、位置检索等。
四、图书馆资源检索1. 介绍图书馆的检索系统,如OPAC、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等。
2. 讲解图书馆资源检索的方法和技巧。
五、网络资源检索1. 介绍网络信息检索的常用工具,如搜索引擎、专业数据库等。
2. 讲解网络资源检索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复习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检索方法。
二、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信息检索实践,如查找某一主题的文献资料。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检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讨论与总结1. 学生分享检索心得,交流检索技巧。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四、布置作业1. 学生课后继续进行信息检索实践,提高检索能力。
2. 撰写一篇关于信息检索的总结报告,阐述自己的学习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信息检索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突出重点,讲解清晰,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信息检索基础教程教学设计 (3)
![信息检索基础教程教学设计 (3)](https://img.taocdn.com/s3/m/47ac9f3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6.png)
信息检索基础教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并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检索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检索基本概念1.1 信息检索的定义及基本概念1.2 信息检索的发展历程1.3 信息检索的分类1.4 信息检索的工具和软件2. 关键词检索2.1 关键词检索的定义及作用2.2 数据库关键词检索的基本方法2.3 检索语言的规则及符号2.4 关键词检索的注意事项3. 数据库检索3.1 数据库的分类和特点3.2 数据库检索的方法和策略3.3 数据库检索的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3.4 数据库检索的结果处理及分析4. 文献检索4.1 文献检索的概念和流程4.2 中英文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技巧4.3 文献检索中的引证分析4.4 科技文献数据库和文献管理工具5. 信息检索实践5.1 信息检索实践的意义和要求5.2 实例案例分析和操作5.3 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5.4 实践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改进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教师讲解 + 学生操作 + 实例分析 + 互动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认识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掌握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和实践技巧。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互动讨论和自我评价,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的信息检索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4.1 考核学生对信息检索基础知识、检索技巧理解和掌握情况。
4.2 考核学生在信息检索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 考核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4.4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指导意见,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五、总结信息检索是信息学科的重要分支,是信息查询和利用的基础。
本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为目标,从信息检索基本概念、关键词检索、数据库检索、文献检索和信息检索实践等方面进行教学。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实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检索课程开设方案模板
![信息检索课程开设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8e6d24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f.png)
一、课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信息检索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必备的基本技能。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特制定本课程开设方案。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技巧,提高信息检索效率;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信息检索基础知识(1)信息检索的概念及发展历程;(2)信息检索的类型及特点;(3)信息检索的原理及方法。
2. 信息检索工具及资源(1)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2)学术数据库的使用技巧;(3)专业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技巧;(4)图书馆资源检索技巧。
3. 信息检索策略与技巧(1)信息检索策略的制定;(2)信息检索技巧的应用;(3)信息检索效果评估。
4. 信息素养与信息伦理(1)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内涵;(2)信息伦理的基本原则;(3)信息检索中的伦理问题。
四、课程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信息检索基础知识、信息检索工具及资源、信息检索策略与技巧等;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检索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方法;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4. 实践操作法: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检索工具及资源的使用技巧。
五、课程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信息检索基础知识、信息检索工具及资源、信息检索策略与技巧等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信息检索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
六、课程资源1. 教材:选择具有权威性、实用性的信息检索教材;2. 教学课件:根据课程内容制作教学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3. 网络资源:收集整理与信息检索相关的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4. 图书馆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七、课程实施时间本课程共32学时,分为16周完成,每周2学时。
信息检索基础教程教学设计
![信息检索基础教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914a3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9.png)
信息检索基础教程教学设计1. 课程概述本课程为信息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旨在通过讲解信息检索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过程与方法、信息检索系统的评价与比较、信息检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便能够为信息用户提供高效精准的信息检索服务。
本课程适合信息管理、图书馆学等专业的学生,对信息科学与信息服务领域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学习。
2. 课程设计2.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熟悉信息检索的基本过程及其在各类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掌握信息检索技术的评价方法、标准、指标等内容。
•能够使用主流信息检索工具和系统进行信息检索并输出检索结果。
•能够在特定领域或具体需求下使用专业化信息检索工具进行检索。
2.2 课程大纲及教学内容第一章信息检索基础1.1 信息检索概述1.2 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与模型1.3 国内外信息检索研究与发展趋势第二章信息检索过程2.1 信息需求分析2.2 检索词的描述与选择2.3 搜索策略的选择与实现2.4 结果评价与反馈第三章信息检索工具3.1 主流全文检索工具3.2 元搜索引擎3.3 专业化检索工具第四章信息检索实践4.1 检索词的选择与构建4.2 检索结果的评价与比较4.3 实验与实践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课件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信息检索的基础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小型实验或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信息检索的过程与技巧。
•课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开展主题研究或分享互动。
2.4 教学评价•课堂测试: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若干次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小型综述型论文,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
3. 参考文献•赖锦江、唐鸿志、谭李剑. 信息检索技术.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杨清华. 搜索引擎技术.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陈向明. 信息检索系统设计原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4. 总结信息检索基础教学是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内容涵盖了信息检索的基础原理、技术、过程以及工具的介绍和实践操作。
查找信息课程设计
![查找信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7ba32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e.png)
查找信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有效查找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的信息检索工具和技巧,了解信息来源的种类和特点。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信息检索和评估的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并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和好奇心,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正确、合法地使用信息资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方法、工具和技巧,以及信息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第1章:信息与信息检索概述第2章: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第3章: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第4章:网络信息检索技巧第5章:信息评估的标准和方法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讲授法:用于讲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信息评估的标准和方法等内容。
讨论法:用于讨论信息检索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检索和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法:用于训练学生的信息检索和评估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信息检索工具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具体的教学资源如下:教材:《信息检索与评估》参考书:《现代信息检索》、《信息素养与信息技能》多媒体资料:教学PPT、案例视频、实验指导视频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信息检索工具和设备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具体的设计如下: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信息检索基础教程教学设计 (2)
![信息检索基础教程教学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8eed2ae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0.png)
信息检索基础教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教程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技术,从而能够开展文本检索、网络检索和多媒体检索等相关工作。
具体而言,学生需要实现以下目标:1.理解信息检索的概念、历史和重要性;2.掌握词典、倒排索引和向量空间模型等检索技术;3.学会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4.掌握信息检索的评价指标和性能评估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导论1.1 信息检索的概念和历史 1.2 信息检索的应用领域 1.3 信息检索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第二部分:检索技术2.1 词典和词项 2.2 倒排索引 2.3 向量空间模型 2.4 布尔模型 2.5 概率检索模型 2.6 2.7 检索技术的比较和融合第三部分:搜索引擎3.1 搜索引擎的组成和架构 3.2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3.3 搜索结果的排名和展示 3.4 搜索引擎的性能和评估第四部分:实践案例4.1 案例一:文本检索 4.2 案例二:网络检索 4.3 案例三:多媒体检索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检索技术,本教程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讲授通过讲授理论和技术,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练习安排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检索的技能。
讨论通过讨论研究热点问题和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和应用。
研究组织学生阅读和研究相关文献,扩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
教学评价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本教程将采取以下评价方法:课堂考试在教学结束后,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课堂考试,检验学生对信息检索的掌握情况。
课程作业安排一定量的课程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课堂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个人报告要求每位学生按照自己的研究方向,撰写一篇与信息检索相关的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信息检索基础教程课程设计
![信息检索基础教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95841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5.png)
信息检索基础教程课程设计1. 课程概述本课程将介绍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检索系统有效地获取信息。
课程将包括搜索引擎、语言处理、信息检索模型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2.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各种信息检索技术和方法•学会使用信息检索系统进行检索和评估•理解信息检索评估的标准和方法3. 教学内容3.1 信息检索基础•信息检索概述•检索模型•检索评估•检索系统的组成•检索结果的表示和呈现3.2 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搜索引擎的分类•搜索引擎的检索技术•搜索结果的排序和过滤3.3 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概念•词法分析、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词嵌入和3.4 信息检索应用•文本分类和聚类•链接分析•问答系统•情感分析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实践操作•课堂讨论•课外阅读5. 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包括:•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期中考试:笔试形式•课程设计: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小型信息检索系统,并进行演示和报告•期末考试:笔试形式6. 参考资料•《信息检索导论》(第二版)/ Christopher D. Manning, Prabhakar Raghavan, Hinrich Schütze•《搜索引擎的世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机器学习》/ 周志华•《自然语言处理综论》/ Daniel Jurafsky, James H. Martin•ACM SIGIR and TREC conferences7. 总结以上是本课程的基本设计内容,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对信息检索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信息检索和处理的基本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检索教程课程设计
![信息检索教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232bd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6.png)
信息检索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信息检索是目前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常见算法和工具,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信息检索场景中。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熟悉常见的信息检索算法和工具;3.能够完成一个小型的信息检索项目,并进行效果评估和优化。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分为6个模块,每个模块涵盖一个主题,具体内容如下:模块1:信息检索基础1.1 信息检索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1.2 常见的信息检索模型;1.3 评价信息检索效果的指标和方法。
模块2:文本处理和分词2.1 文本预处理的过程和方法; 2.2 常见的文本分词算法和工具;2.3 分词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模块3:向量空间模型和相似度计算3.1 向量空间模型的定义和原理; 3.2 常见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和工具; 3.3 相似度计算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模块4:基于语义的信息检索4.1 语义表示模型的定义和原理; 4.2 常见的语义表示模型和计算方法; 4.3 基于语义的信息检索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模块5:搜索引擎的实现和优化5.1 搜索引擎的基本原理和架构; 5.2 搜索引擎索引和检索的实现方法; 5.3 搜索引擎效果的评价指标和优化方法。
模块6:信息检索项目实战6.1 选题和设计一个小型的信息检索项目; 6.2 实现项目功能和效果评估; 6.3 项目效果的优化和进一步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探究。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课堂讲授:教师讲授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算法和工具;2.课堂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工具和案例,并引导学生操作;3.小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4.作业和实践: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和实践项目,学生进行独立或小组完成;5.实验报告和答辩:学生根据实践项目,撰写实验报告和进行答辩。
《信息检索教案》课件
![《信息检索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d0138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7.png)
《信息检索教案》PPT课件一、教案概述1.1 课程背景信息检索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高效、准确地检索信息的能力,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
1.2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利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和技巧;提高信息素养,培养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信息检索概述信息检索的定义;信息检索的类型;信息检索的意义。
2.2 信息检索工具传统信息检索工具;电子信息检索工具;网络信息检索工具。
2.3 信息检索方法关键词检索;分类检索;布尔逻辑检索。
2.4 信息检索技巧检索策略的制定;检索结果的评估;信息获取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信息检索的思考;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2 教学演示使用PPT课件展示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演示利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和技巧。
3.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信息检索经验;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
四、课后作业4.1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完成一定的信息检索任务;学生提交练习成果,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4.2 课后拓展学生自主探索其他信息检索方法和工具;分享拓展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5.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了解其对信息检索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成果,了解其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2 结果评价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信息检索的能力。
6.2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信息检索实践,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和技巧,独立或合作完成信息检索任务;各组汇报检索成果,分享检索经验和心得。
七、教学策略7.1 指导策略教师为学生提供信息检索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检索方法和技巧;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检索。
图书信息查询课程设计
![图书信息查询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64a75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9.png)
图书信息查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图书信息查询的基本概念,掌握图书馆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运用关键词、作者、ISBN等检索方式,从图书馆资源中准确查找所需图书及相关资料。
3. 学生了解图书分类体系,能对图书进行正确分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图书馆检索系统,进行图书信息查询。
2. 学生能通过对比、分析检索结果,选择合适的图书和资料。
3. 学生掌握整理、归纳检索到的图书信息的方法,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图书馆资源的尊重和爱护,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
2. 学生在图书信息查询过程中,学会合作、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3. 学生通过查询图书信息,培养信息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能类课程,以图书馆资源为基础,培养学生图书信息查询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图书馆资源有一定的了解,但图书信息查询技巧和策略尚需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图书信息查询基本概念:介绍图书信息查询的定义、意义及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图书馆检索系统使用:讲解图书馆检索系统的登录、操作流程及检索技巧。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检索方式与方法:介绍关键词、作者、ISBN等检索方式,以及高级检索策略。
教材章节:第二章4. 图书分类体系:解析图书分类的原则、体系及分类号的使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5. 图书信息整理与归纳:教授如何整理、归纳检索到的图书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6. 实践操作:设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图书馆进行现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章节:第五章7. 检索技巧与策略提高:分析检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提高检索效率的方法。
信息检索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信息检索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52040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2.png)
信息检索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一、实验领域本课程设计主要针对信息检索方面的实践操作,旨在提高学生对信息检索理论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1.提高学生对信息检索理论的理解;2.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增强学生的信息检索方面的技能。
三、实验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信息检索理论回顾对信息检索的相关概念、原理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着重讲解信息检索模型、信息检索评价和检索效果等内容。
2. 信息检索算法实验该实验将会通过使用 Python 编程语言,设计和实现信息检索系统。
包括以下子项:1.倒排索引实现原理;2.倒排索引的建立和查询;3.向量空间模型的建立与查询;4.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文本分类。
四、实验步骤1.阅读相关信息检索理论书籍和文献,熟悉信息检索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安装 Python 开发环境;3.下载样例数据集,进行数据清洗;4.设计和实现倒排索引和检索模型;5.针对特定需求设计并实现文本分类模型;6.进行效果评估和性能分析。
五、实验要求1.实验报告包含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实验结果分析等部分;2.实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实验过程中可以参考该领域相关的前沿文献或示例代码,但不得抄袭;4.实验报告需写明参考文献,对使用的代码要进行注释;5.实验成果需要提交代码及文档。
六、总结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理论和实践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倒排索引的原理和实现、向量空间模型的基本实现方法以及如何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实现文本分类。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会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理解信息检索理论,并提升信息检索方面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信息检索教案
![计算机信息检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137c0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b.png)
计算机信息检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常见的计算机信息检索工具和技术。
3、培养学生有效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能够在信息社会中高效地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常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3)数据库检索的方法和策略。
2、难点(1)检索策略的制定和优化。
(2)对检索结果的准确评价和筛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检索工具的使用。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检索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讨论法:组织学生对检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5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获取信息的方式,例如:“当你需要了解某个疾病的治疗方法时,你会怎么做?”“在写论文时,如何找到相关的研究资料?”等。
从而引出计算机信息检索的主题,强调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2、知识讲解(约 45 分钟)(1)计算机信息检索的概念和原理解释计算机信息检索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从大量的信息资源中查找符合特定需求的信息的过程。
介绍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包括信息的存储、索引和检索算法。
(2)信息检索模型简单介绍常见的信息检索模型,如布尔模型、向量空间模型和概率模型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模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检索工具和数据库介绍常见的计算机信息检索工具,如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图书馆目录等。
讲解它们的特点、功能和使用方法。
3、操作演示(约 30 分钟)(1)搜索引擎的使用现场演示如何使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进行简单和高级的检索操作,如关键词组合、布尔逻辑运算符的应用、限定检索范围等。
信息检索教案
![信息检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82f7f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a.png)
信息检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检索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学会使用信息检索工具进行有效的信息搜索和筛选。
3.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信息检索的概念和原理1. 信息检索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介绍信息检索的定义和作用,以及信息检索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 回顾信息检索的发展历程,介绍信息检索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2. 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 解释关键词、索引和检索等基本概念。
- 探讨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包括词频、逆文档频率和相关性等指标。
第二部分: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1. 检索策略的制定- 谈论制定检索策略的重要性,包括确定关键词、选择检索词的组合以及设置筛选条件等。
- 介绍常用的检索策略,如布尔逻辑检索、按字段检索和模糊检索等。
2. 信息搜索工具的使用- 介绍常见的信息搜索工具,如图书馆目录、在线数据库和互联网搜索引擎等。
- 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信息搜索,包括输入关键词、设置过滤条件和评估搜索结果等。
第三部分:信息检索的实践应用1. 学术文献检索- 解析学术文献检索的特点和流程,包括选择合适的文献数据库、使用高级检索功能和评估文献质量等。
- 演示学术文献检索的实际操作步骤,并提供一些常用的学术文献数据库网站。
2. 多媒体信息检索- 介绍多媒体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场景,如图像检索和音频检索等。
- 提供一些常用的多媒体信息检索工具和资源,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多媒体信息检索。
教学方法:1. 授课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信息检索的实际应用。
2. 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一些信息检索任务。
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积极性和水平。
2. 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熟练使用信息检索工具进行信息搜索和筛选。
信息资源检索课程设计
![信息资源检索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766cc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4.png)
信息资源检索课程设计第一章:课程设计简介1.1 课程背景信息资源检索是信息学与图书馆学交叉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运用各种检索工具和技术,全面了解各类信息资源,掌握信息需求与信息资源匹配的过程,能熟练地运用数据库及国内外资源库进行信息检索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够:1.熟练地运用各类检索工具和技术,掌握各类信息资源检索法和技巧;2.熟练地应用数据库进行信息检索,能根据信息需求和目标检索出相应的准确信息;3.掌握信息组织与管理基本理论,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
1.3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信息资源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信息检索的基本法和技巧•检索语言与检索工具•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应用•信息组织与管理基本理论第二章:信息资源检索课程设计2.1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特别是不同各类信息资源的使用和检索能力,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2.2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图书馆和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学术论文和专利的检索方法和应用•学术社交网络使用方法和技巧2.3 设计任务任务一:信息搜索引擎使用技巧设计学生使用各类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并要求学生对搜索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选择其中合适的信息进行整理。
任务二:图书馆与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设计学生使用图书馆与数据库进行检索,并从查询结果中了解书籍和期刊文章的基本信息,学习参考文献的统一格式。
任务三:学术论文和专利的检索方法和应用设计学生掌握学术论文和专利的检索方法和检索技巧,能够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任务四:学术社交网络使用方法和技巧设计学生掌握学术社交网络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了解社交网络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学习如何发布与分享学术成果。
大学文献信息检索教程课程设计 (2)
![大学文献信息检索教程课程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5b16fc0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1.png)
大学文献信息检索教程课程设计前言文献信息检索是每位学者所必需掌握的技能,尤其是在进行学术研究时。
然而,许多大学生在开始进行研究前,却对文献信息检索一无所知,因此需要进行一定的指导。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大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文献信息检索,提高其学术研究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本章主要介绍文献信息检索的概念、意义和分类等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文献信息检索的相关术语和基本概念,以及掌握如何利用各种检索工具进行检索。
第二章:检索工具的使用本章主要介绍如何使用论文数据库和其他文献检索工具,如学术搜索引擎、图书馆目录检索工具等。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检索工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且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文献信息检索。
第三章:文献信息检索的策略本章主要介绍文献信息检索的策略和技巧,以及如何利用检索语言和检索词汇进行检索。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利用Boolean运算符、括号、通配符等技巧优化检索结果,并且掌握如何进行检索词汇的拓展和替换。
第四章:检索结果的评估和管理本章主要介绍如何对检索结果进行评估和管理。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排序和去重,以及如何利用参考文献管理软件进行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管理。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文献检索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检索策略的制定和优化、检索结果的评估及管理等方面。
此外,本课程还能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课程评估本课程的学习评估方式将以学生课堂参与、作业成绩、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估。
其中,实验报告将占据较大比重,主要考察学生实际运用文献信息检索技能的能力。
结语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技能,提高其学术研究能力。
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对待,课后进行适当的练习和巩固,以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
科技信息检索第三版课程设计
![科技信息检索第三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cb29d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17.png)
科技信息检索第三版课程设计1. 简介本课程是针对科技信息检索第三版进行的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掌握科技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其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
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信息检索的检索词的选择和建立检索式的方法;•掌握使用主流科技文献检索数据库的方法;•掌握科技文献的阅读和评价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独立设计检索词和检索式;•使用主流科技文献检索数据库进行检索;•能够阅读和理解科技文献,提出合理的看法和建议。
3. 教学内容3.1 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信息检索的定义;•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检索模型;•信息检索的性能指标。
3.2 检索词的选择和检索式的建立•检索词的选择和策略;•检索式的建立方法;•常见的逻辑运算符和检索符号。
3.3 科技文献检索数据库的使用•Web of Science、SCI、EI等主流检索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检索结果的筛选和排序;•检索记录的保存和管理。
3.4 科技文献阅读和评价•科技文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科技文献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4.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授课: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讲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检索词和检索式的建立方法,和科技文献的阅读和评价方法。
•案例分析: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检索的实际运用。
•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科技文献检索数据库,熟悉检索结果的筛选和排序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程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2个课时,具体进度安排如下:课时内容1 课程介绍、信息检索概述2 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检索模型3 检索词的选择和建立方法4 检索式的建立方法5 常见的逻辑运算符和检索符号6 Web of Science的使用7 SCI数据库的使用8 EI数据库的使用9 检索结果的筛选和排序10 检索记录的保存和管理11 科技文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12 科技文献的评价方法和标准6. 评分标准为了科学、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考核,我们采用以下评分标准:分数考核内容20 课堂出勤20 课堂互动20 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20 中期检查(检查论文进展和实验完成情况)20 期末考核(考察学生科技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7. 参考资料1.《信息检索导论》(朱利民、葛均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2.《科技文献检索方法与实践》(李英儒、施群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3.《SCI、EI文献检索技巧与应用》(张旗、周晨、刘奕东),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8. 结语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科技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其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
智能信息检索课程设计
![智能信息检索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20dda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02.png)
智能信息检索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智能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信息检索和分析。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智能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智能信息检索的主要方法和算法。
•理解信息检索的应用领域和挑战。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常见的智能信息检索工具和库。
•能够编写简单的信息检索算法和系统。
•能够进行信息检索实验和分析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检索在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智能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节:智能信息检索概述•介绍智能信息检索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讲解智能信息检索的主要应用领域和挑战。
2.第二节:智能信息检索方法•讲解智能信息检索的主要方法和算法。
•举例说明各种方法的应用和优缺点。
3.第三节:智能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介绍智能信息检索系统的结构和设计原则。
•讲解如何使用常见的智能信息检索工具和库。
4.第四节:信息检索实验与分析•进行信息检索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信息检索的效果和改进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智能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智能信息检索案例,让学生了解方法的应用和效果。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信息检索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智能信息检索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检索课程设计文献综述题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体系研究综述姓名: 丁玉平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 84080201 学号: 2008040802003 得分:指导教师:2011 年3 月27 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文献检索教研室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体系研究综述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系统在生产、生源的组织、管理、运用日益重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发展。
我国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领域的足的进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由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和林业信息管理5 个专业在 1998 年国家专业目录调整时统一名称得来的,故在同一专业名称下各高校的课程设置有较大的差异。
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从本专业的的学术性质入手,对本专业社会需求、培养目标、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综述,给出了lO年来本领域研究的框架,重点对各种课程体系进行方案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最后给出了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综述Research Review on the Curricuium for the InformationSystems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fields of human being’s life and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M&IS), a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has developed very quickly. Meanwhile,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IM&IS has been growing very fast, so a lot of excellent students majoring in IM&IS graduated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knowledge. In 1998, with the merge of the university majors’ category, IM&IS discipline came into being from the following major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Econom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cs,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Forest, which makes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IM&IS in respective university distinct.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Curriculum research results are summarized, from the professional academic nature of start of the professional social needs, training objectives, knowledge, curriculum and other aspects of review, given10 years in the field research framework, focusing on a variety of courses system for program analysis, the problems and improved methods, given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and research methods.Key wo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M&IS);Curriculum ;Summary前言(引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1998年国家教育部把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
刭目前为止,我国共有3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信管专业,该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前景十分看好,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
由于不同高校信管专业的学科背景不尽相同,使得该专业涉及的领域较为宽泛。
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信管专业旨在培养既懂管理理论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我国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信息基础设施的构建、信息市场的培育、信息运作平台的搭建等,需要大量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信息管理人才。
鉴于当前社会需求的这个特点,信管专业应该培养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时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毕业生。
因此信管专业或学科的内涵如何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如何确定、如何构建面向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4]信管专业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是一个管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的专业,信管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这一专业不是可以由已有的计算机技术或管理专业所能代替的,也不是若干专业知识的简单累加(即所谓“拼盘式”的专业),但由于各院校该专业的前身不同在专业调整过程中对专业内容和专业范围的理解也有差异,导致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教学体系差异很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筒单堆砌。
现在无论是国骣上或是国内,已取得一致共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个专业属于管理类专业(我国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获管理学学士学位)。
[5]IS 又是应用性学科 ,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服务技能 ,需开设一定数量的操作性课程 ,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科的理论体系及逻辑结构 ,既要保证培养对象对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 ,又要拓宽学术视野及适应领域。
信息产业是个发展迅速的新兴领域 , IS 专业课程体系要适应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职业需求不同国家、地区 ,不同历史阶段应有不同的课程设置 ,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性 ,而社会因素、学科因素、技术因素及学生因素又使学科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的形式、内容和特征 ,因而相应的课程体系就又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趋势 ,并由此进行课程更新.[12]正文:一.信息系统的起源在信息技术刚刚兴起的时候,信息系统还没有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独立出来,它更多学科的一个附属。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阶跃式发展和计算机系统在生产、生活、商务活用,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逐渐独立出来,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由于信息系统是基于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以及通信技术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因此,信息系统学科是一个跨术和管理等多个层面、注重将工程化的方法和人的主观分析方法进行结合的一个学科。
[2]管理信息系统(MlS)专业起源于20整纪60年末的美国,20世纪7O年代初有了第一批MlS博士。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试办Mls专业,1990年复旦大学首次设立了{S专业硕士点。
由于各院校具体情况不同,MIS专业被命名为“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图书情报管理”、“林业信息管理”等等,分别从属于理学院、商学院、计算机学院或信息学院,有的偏理工,有的偏管理,没有统一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将MIS相关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给出了宏观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改变了上述混乱状况,IS发展状况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ISF) is a high-rankingresearch journal, and a premier journal focusing on thefrontiers of IS.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ISF has emerged as a quality outlet for publishing IS research in all three regions of the Associ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AIS). For example, The Australian Council of Professors and Head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CPHIS) have listed ISF with other high-quality journals in the ‘A’ Class category (also see Clarke 2008). Similarly, the UK’s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School’s Journal Ranking has included ISF within the list of high-quality IS outlets.Such recognition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was attained through ISF’s unique editorial focu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its advisory and executive board. As described on the homepage of the journal,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ISF) aims to provide a common forum of dissemination of the frontline industrial developments of substantial academic value and pioneering academic re-search of significant practical impact (ISF homepage.[16]二.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现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社会信息化的产物,其来源主要有个,一是各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合并和派生,二是许多院校图书馆、情报学和档案学等专业的发展·尽管各学校专业的背景不同,但是目前主要存在种模式:1.工商管理模式这一模式以清华大学为代表,专业设在经济管理学院,在武书连的年中国大学评价中,清华大学高居榜首·清华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工商企业管理型人才,是以信息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的应用、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信息系统提高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为目标,开展基础理论、企业管理模式、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信息系统及其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这种模式结合了和经济管理,目前随着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 )、客户关系管理(CRM )以及电子商务等的流行显示出了新的魅力,是当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要模式·该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技术与经济管理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