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
chapter4_jy
![chapter4_jy](https://img.taocdn.com/s3/m/58347b35a8114431b90dd86d.png)
第四章智力与创造力1、经典智力理论经典智力理论是把智力视为人脑的内部特性和有待发现的心理结构的理论。
2、智力二因素理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1927年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理论。
他认为,智力是由一种单一的g因素(一般因素)和一系列s因素(特殊因素)构成的,完成任何任务都需要依靠这两种因素。
3、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提出,智力的一般因素(g因素)不是一种,而是两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
流体智力排除了文化因素,参与到几乎一切活动中去,所以被称为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是流体智力应用的结果,如词汇能力和计算能力等。
4、瑟斯顿的群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1938年提出了智力的群因素论。
他认为,智力是由7种基本能力构成的:计算(N)、词语流畅(W)、词语理解(V)、记忆(M)、推理(R)、空间知觉(S)和知觉速度(P)。
5、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智力结构理解为三个维度(操作、内容、产物)共150种独特的智力因素。
6、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英国心理学家阜南1960年提出了智力的层次结构说。
他反对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说,发展了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认为智力结构是按照层次排列的。
他把智力分为四个层次,普遍因素(g因素)、大因素群、小因素群和各种特殊因素(s因素)。
7、现代智力理论现代智力理论大多数属于智力的计算模型。
现代智力理论是一种把智力看作是人脑对于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并且对智力的内部活动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的理论。
8、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他认为,人有7种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作智力、人际智力和自省智力;在此基础上,还有自然智力、精神智力和存在智力。
在他看来,人人或多或少地拥有这些智力,而拥有的程度,在不同的智力方面是不同的。
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065343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3.png)
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我们常说培养小孩的创造力可以和智力一起,那么智力与创造力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从1869年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出版《遗传与天才》,第一次对“创造性”进行研究以来,各国心理学家对“创造性”的研究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学家们对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
吉尔福特对这些研究的结论是:◆从一般趋势来说,智力高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也是高的。
◆智力越高者与创造力的相关程度越低。
也就是说,那些高智力者,其创造力不一定是高的。
◆智商在130以上者,创造力测验所得分数甚为分散,有的很高,有的很低。
创造力不同于智力。
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等都是非智力因素。
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以是—个依赖性很强的人,一个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摧毁常规障碍的人,甚至可以是—个个性有缺陷或者懒惰的人。
但是,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是非常有独到见解、独立性很强的个性完善的人,必须是一个在常规势力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断力的人。
因此,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一定高;但是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就强。
智商极高的学生可以赢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但是惟有创造力极强的人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好,智力强就自然有创造能力了,用不着专门培养,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创造能力需要一定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做依托,但是基础知识不等于创造能力,没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一个人即使有广博的知识,超群的智力,出众的能力,也不一定具有很强的创造力。
如果知识多就能创造,那么大学毕业不就都成发明家了,中、小学生也就什么也创造不了了。
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由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发明的,就说明这一道理。
创造也需要较高的智力,但一般的智力不等于创造力。
心理学:智力、能力和创造力
![心理学:智力、能力和创造力](https://img.taocdn.com/s3/m/38be9f3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1.png)
16
如,图片排列测验: 测量目标: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因果关系的能力、社会计划性、预期
力和幽默感等。 测验材料: 有8组随机排列的图片,每组图片的内容有内在联系,要
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排列成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测试方法:第一项告知是“鸟巢”的故事,从第二项开始不再告知是什
么故事。如果第一、二项在演示后还失败,终止测验。
境的总和的整体能力。 皮亚杰:智力就是创造力。 通俗的智力概念:过目不忘或过目成诵(记忆);料事如神(远见);
巧出匠心(创造思维);入木三分(观察力、洞察力)。智力是适应 环境的能力。
智力的现代概念
智力使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一般性认知能力,有注意力、
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和想象力等基本因素构成。 智力是适应新情境的能力;智力是一种学习能力;智力是指抽象的思
例如: 五岁组(每通过一个项目得二个月)项目: ①对人像画补笔。 ②折叠三角。如,模仿将一张六寸见方的纸对角折迭两次。 ③为皮球、帽子、火炉下定义。 ④临摹方形。 ⑤判断图形的异同。 ⑥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备用项目福一比纳量表智力测验的结果是智商。智商是个体的智力年龄 与实际年龄的比率,即“比率智商”,为避免出现小数,将商数乘以 100。现今大多数智力测验都沿用了智商这个概念。
用因素法,一个人的聪明程度由G因素决定。
2、智力的多因素理论
桑代克的三因素理论 抽象智力:包括心智能力,尤其是
运用语言、数学符号等从事抽象思 维推理的能力。 具体智力:即个体处理具体问题、 具体事物的能力。 社会智力:在社会活动中处理人与 人相互交往的能力。
瑟斯顿的群因素理论 智力是由以上7种基本心理能力构成
24
四、智力的发展
(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a51b0768bd63186bdebbc4d.png)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创造性的含义对什么是创造性,有不同的理解。
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
新奇独特意味着能别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有社会价值意味着创造的结果或产品具有实用价值或学术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
创造性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发明,二是发现。
发明是制造新事物,例如瓦特发明蒸汽机,鲁班发明锯子。
发现是找出本来就存在但尚未被人了解的事物和规律,如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等。
[1]理解创造力这一概念要把握以下几点:①创造力是一种有别于智力的能力,创造力测验的内容是智力测验内容上没有的,是智力测验测不出来的能力;②创造力指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的能力,既有科学创造活动,又有技术创造和艺术创造活动,还有其他方面的创造活动;③新颖独特是指前所未有、与众不同,这是创造力的根本特征;④创造产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
创造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关于创造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结论。
有的研究者认为两者有高相关,有的研究者认为两者有低相关,但总的倾向于无多大关系。
掌握某一门学科并不以具有对该学科作出创造性贡献的能力为先决条件。
大量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也表明,一些成绩并不十分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却有较大的创造发明或技术革新;而一些成绩十分突出的学生,在工作中则少有建树。
从有创造性的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中许多人行为往往不合常规,甚至可能破坏课堂常规,惹教师生气。
因此,创造性与学业成绩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作为教师,尤其要发现有高创造性的“调皮”儿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c12bc10c77da26924c5b080.png)
冉敏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214202 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智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而创造力与生活中的种种环境关系很大。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关系,二者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在一定条件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高智力虽非高创造力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他们有以下几种关系:(1)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2)高智力的人即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也可能有很低的创造力;(3)低创造力的人其智力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力的人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
高智力虽非高。
高创造力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责任心,勤奋度等等。
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1、培养好奇心:当学生对未知事物有好奇心的时候,正是创造力萌芽的时候,我们绝不能把这股萌芽的风压制下去,我们要做得是鼓励学生进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一切的事物,这才是真正的一个启蒙者应该做得事2、鼓励发散思维:当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去了解题,而不是仅仅从一个方面。
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像船的东西,不能一刚开始就告诉学生是什么什么,而是让他自己去看是什么,并且鼓励他多想几种样子。
就是这种逐步引导的过程才会使学生真正的有发散思维,就是不要拘泥与前面的人的想法,学会有自己的一套.3、开发头脑风爆法:(1)不能对学生太过严厉,让学生不敢自己去想,反而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想。
当学生有问题要问时,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老师都应该去耐心的解答。
或者甚至是在课堂上讲过的问题,学生不懂的话,他在问,就说明他在思考,这样就还是好的。
(2)而且要追求数量,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都认可学生的方案,让他们有种意识,这样多想是对的。
(3)在所有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方案,但是前提是这样的方案是足够多了以后的,而且被选择出的这个方案应该有很大的创造力,即使其他方案不对,也应该对想出这些方案的同学给以嘉奖,鼓励其积极性.4、教会学生创新方法:什么事都讲究技巧,创造力的培养也不例外。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a3d9a375ef7ba0d4b733b83.png)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1 从总体上看,在某些方式上,创造力和智力是相似的,而在另一些方式上创造力和智力有差别的,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主要表现在:1.1 创造力与智力的相似之处首先,创造力和智力,都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
著名学者巴伦认为创造力与智力存在相似之处:如果将创造力定义为对刺激情景做出适应性的和不寻常的反应能力,而将智力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在问题解决能力的较高水平上,智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创造力。
也就是说,非常困难的、极少能被人解决的问题按其定义就需要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
[1]其次,创造力和智力的核心都是思维,简单地说因为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除此之外,创造力和智力还有很多相同的构成要素,在本文有相关的论述。
1.2 创造力与智力的差别乔治·肖克史密斯提出的创造力与智力区分方式明确简单:他认为判断一个答案的正确与否,要测量的是逻辑推理或智力;而判断一个答案的好与坏,即问题解决与问题本身或情境的适应程度,测量的才是创造力。
罗强调了创造力和智力的差别,他认为在很多方式上二者不同:纽威尔、肖和西蒙认为:“创造性活动可被简单的看成特殊类别的问题解决活动,其特征是问题阐述的新颖性、不落俗套、持续性和困难性。
”创造过程与一般问题解决的主要区别在于,思考者对问题的投入程度不同;在创造的过程中,投入程度很高,而且非认知的、情感的因素大量浮现,但这些因素对有效的解决问题形成了障碍。
[1]2 从智力高低看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即智商IQ。
它用来表示智力发展水平。
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商数就是这此能力的数字表示。
对人类各个IQ分数段所占的比例的统计显示,人的智商分布呈橄榄形[2]:智商在140分以上天才的,只有人口的1%;智商在120-139优秀的,占人口的10%;智商在110-119中上的,占人口的16%;智商在90-109中智的,占人口的46%;智商在80-89中下的,占人口的16%;智商在70-79临界智力的,占人口的8%;智商在70以下智力低下的,占人口的3%。
第4章 智力与创造力
![第4章 智力与创造力](https://img.taocdn.com/s3/m/7f1cee7da417866fb84a8e3f.png)
4、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 综合结构 5、三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 成分智力、情景智力、经验智力 6、PASS理论
第二节 智力的测量与评价
一、历史
2、进行创造性教学
创造性教学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必须始终要有问题 意识,问题意识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 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创造性教学。 (1)教学理念上要从注重“学”转变为关注 “问”。 (2)教学气氛上要激活问题意识,增强学生提 出问题的动机。 (3)教学过程中要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 出问题的能力。
人的学习风格有差异,有人喜欢视觉学习法,有人喜欢听觉学习法, 有人习惯动觉学习法。削足适履只会妨碍他们的创造性发展。 “跟你简直说不通。” 可能是由于交流风格不“匹配”。能否换一种方式或者佐以手势、 文字改善沟通效果? “没有把握的事你不要做。” 冒适度的风险和自由选择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 “你太幼稚了!” 也许不是学生幼稚,只是他提供了你未曾想到的视角。 “要实际点!” 梦想是青少年的一大特征,也是创造力赖以生长发育的温床。教 师不能以成人的尺子去衡量青少年心目中的“现实”。 “因为我说过这件事,所以你必须这样做。”
两头小,中间大
超常,正常,低常
智商在人口中的分布
IQ 140以上 120~139 110~119 90~109 名 称 极优等 优 异 中 上 中 才 百分比 1.33 11.30 18.10 46.50
80~89
70~79 70以下
中 下
临 界 智力落后
14.50
5.60 2.90
第四章智力和创造力精选精品PPT
![第四章智力和创造力精选精品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bfa489f5335a8103d2207a.png)
在采访过程中, 很少有人说我的朋友成功是因为他 智商很高, 大部分人说成功是因为他特别有毅力、 好学、自信、有意志力等, 这让斯腾伯格增强了信 心。因此, 他提出了成功智慧说。斯腾伯格教授现 在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第二节 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在一定的智力理论和测量理论指导下, 通过测验的方法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 方法。
现行的智力测验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传统的 智力因素理论。
智力测验 的创始人
A.Binet(1857-1911)
一、常见的个体测验 (一)比奈—西蒙量表
Binet-Simon Scale ,1905
怎样提供一些经验来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物体进 行分类并且分析他们分类的图式?
每一个体都是上述智力的组合,但在每个 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发展程度各不相同。
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 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体都能加强自己 的任何一种智力。
实质:意在通过扩大学习的领域与知识的 表征方式促进以往被忽视的智能的开发, 从整体上提高人的智力素质。
发散思维:思路广阔,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 思维方式。
集中思维:根据已有经验循逻辑途径寻求固定答 案的思维方式。
评价:对各种信息处理时,对信息的性质及其适 切度的选择与取决过程。
智力的结果(products)包括: 单元:思维结果是可以采用单位计量的。
类别:思维后按照事物特征类化,得到类 别的认知。
心理学中的智力与创造力
![心理学中的智力与创造力](https://img.taocdn.com/s3/m/f3b64e5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02.png)
心理学中的智力与创造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智力和创造力这两个概念常常被提及,但你是否真正思考过它们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内涵和关系呢?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智力。
智力通常被认为是个体在认知、学习、问题解决和适应环境等方面的能力。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智力可以通过一些标准化的测试来衡量,比如智商测试。
这些测试涵盖了数学、语言、逻辑推理等多个方面。
然而,仅仅依靠这些测试来定义智力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智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它不仅包括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还涉及到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例如,人际交往中的理解和沟通能力、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等,这些都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智力并非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我们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智力水平,但在成年后,由于环境和自身努力的不同,其智力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那么创造力又是什么呢?创造力可以理解为产生新颖、独特且有价值的想法、产品或解决方案的能力。
与智力相比,创造力更强调突破常规、打破思维定式。
具有创造力的人往往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联系,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答案,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比如,发明家创造出改变人们生活的新设备,艺术家创作出引人深思的作品,科学家提出全新的理论,这些都是创造力的体现。
创造力并非是少数天才的专属,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潜力。
只是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这种潜力被激发和展现的程度有所不同。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智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一个具备较高智力水平的人,通常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更好的学习能力,这些都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然而,高智力并不一定意味着高创造力。
有些人虽然在智力测试中表现出色,但在面对需要创新的任务时,可能会受到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难以跳出常规,提出新颖的想法。
相反,一些智力水平看似一般的人,却可能因为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强烈的好奇心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展现出较高的创造力。
c4
![c4](https://img.taocdn.com/s3/m/95011300eff9aef8941e0638.png)
总结
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设疑
第一节
简述经典智力理论中的不同观点。 阐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阐述戴斯的PASS理论模型及其教学含义。 阐述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比较不同心理学视角下的创造力观。
第二节
教学反思
总结
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
学习目标
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
学习目标
教学设疑
第一节
第二节
教学反思
总结
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
学习目标
现代智力理论
教学设疑
第一节
•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戴斯的PASS智力模型 • 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第二节
教学反思
总结
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
学习目标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教学设疑
第一节
第二节
•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 Gardner,1983, 1993)认为,人有七种智力:言语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 身体动作智力、人际智力和自省智力; 他(1998)还认为,人的智力除前述七 种外,还包括自然智力、精神智力和存 在智力。
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
学习目标 斯比 量表 缺点
韦氏智力量表
• 老年人都变成了低 • 测验内容受 能人(心理年龄18 到言语水平 岁、实际年龄60岁) 的制约 2. 包含了言语分 量表和操作分量 三大 表,分别计算言 优点 语智商和操作智 商。
教学设疑
第一节
第二节
教学反思
1. 韦克斯勒提出离 差智商的概念,先 计算出在年龄组内 的标准分,再换算 为在全部人口中的 IQ分
总结
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
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18fc7fef705cc175527095a.png)
第一章教师与教育心理学一、概念: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学专长教学专长即专家型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有多种形式,可分为四类:学科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授专长、诊断专长。
二、问答题:1.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阶段与影响因素:答: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即是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1)新手水平:师范生或刚进入教堂领域的教师;2)高级新手水平:有两三年教龄的教师;3)胜任水平:能明确自己的教堂目标和内容,能确定课堂教学活动中种类事件的主次;4)熟练水平:对课堂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反应有敏锐的观察力;5)专家水平:在处理课堂教学事件时,以直觉方式立即反应,从而能轻松、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
影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阶段的因素有:1)个人因素:涉及教师自身的职业与能力等方面特征,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师德状况、人际关系、认知能力、职业发展和动机水平等;其中,认知能力是关键因素;2)情境因素:即教师学习或工作的环境,教师所处的情境分为五个层面:社会与社区、学校体制、学校氛围、教学小组或部门、课堂;3)系统过程:即有目的地影响教师成长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具体有:课堂教学观摩、教师评课与教学笔记等。
2.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1)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观念来理解教育:使得教师对知识、学习和教学等的认识逐步深入,有助于教师理解学习与教学中的一些现象、规律和实质;2)运用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和建立教学理论等研究方法来理解和促进教学,对揭示学习与教学之间关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3章道德自我意识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答:皮亚杰认为,人是建构外部世界知识的能动主体,而非被动的接受者,因此人类智慧的源泉应是主体对客体的动作,也就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从这个角度出发,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认识如何发生或起源乃至逐渐发展的问题。
浅谈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浅谈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62f84731eb91a37f1115c88.png)
浅谈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管理学院国贸091 郑梦伊091893一、智力和创造力区别与联系智力也就是指数字、空间、逻辑、词汇、记忆等能力。
而创造力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
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
因此,我认为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智力偏向于先天形成而创造力则需要后天加以培养。
智力是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创造力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智力偏向先天性因素,可以通过开发来提高。
创造力与后天的教育有关,可以通过不断地培养来提高。
智力会影响创造力,但并不是创造力的全部,同时创造力的提高也会促进智力的开发。
二、实例根据英国和芬兰科学家做了一项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智商最高的人群是中国、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的国民,他们的平均智商高达105。
其次聪明的人群分布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他们的平均智商是100。
也就是说,小布什和老布什的智商要比至少一半中国人和至少一半美国人都要低。
就是这样一个低智商的人,照样能当上总统,能获得很高的支持率。
可见在美国,起码在政治领域,对高智商似乎并不迷信,人们更多看重的是政治家的个人魅力。
此外,说完政治界我们再看看经济界。
我们看到中国的福布斯富豪榜上,很多都是小学文化的,美国富豪也有小学文化的,比如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
很多大学生都听说过新东方学校的创办人俞敏洪,老俞的智商也不是很出众,当年他考了三次大学才考上。
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相关研究
![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相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2e14e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e.png)
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相关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创造力和智力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创造力和智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差异。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创造力和智力的定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创造力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智力是指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等。
而创造力则是指个体在某个领域内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灵活性等等。
可以说,智力是“如何思考”,而创造力是“创造出什么”。
二、创造力与智力的联系虽然创造力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研究表明,在某些领域中,高智力的人更容易具备高创造力。
例如,在科学、艺术等领域中,具有高度智力的人往往也具有较高的创造力。
这是因为这些领域中需要深刻地理解和应用知识,而高度智力的人更容易做到这一点。
三、创造力与智力的差异虽然创造力和智力存在联系,但是它们之间还有一些显著的差异。
研究表明,具有高度智力的人并不一定具有高度创造力。
在某些创造性工作中,例如设计、写作等,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往往不需要过多地使用逻辑推理和知识技能。
因此,有些人会认为创造力和智力完全可以分开衡量。
四、激发创造力和智力的方法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激发创造力和智力。
例如,阅读书籍、参加探究性学习活动等,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提高我们的智力。
而通过学习艺术、音乐、写作等领域,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注重开放自己的思维,鼓励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五、结论总之,创造力与智力虽然不同,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存在联系。
具有高度智力的人可能更容易具备高度创造力。
但是,创造力不是智力的“附属品”,而是一种独立的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智力,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
[教育学]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
![[教育学]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https://img.taocdn.com/s3/m/6f7dddbbd15abe23492f4d65.png)
▪ (8)关于自然的智力,即识别自然界中的模式的能力。
▪ 2、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
▪ R.J.斯腾伯格,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世界 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的荣 誉会员,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因提出了卓越的 智力理论,而被评为美国前100名科学家之一。
▪ (4)音乐智力:指感知并创造音调和旋律的能力。加德纳认 为这种能力多系天赋。
▪ (5)身体-动觉智力: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 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出色的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 的身体-动觉能力特别强。
▪ (6)人际智力: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 理人际关系,善于与人交往。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医生、 政治家的人际智力很高。
▪ 斯腾伯格认为,不论是基于结构还是基于过程的 单一智力理论都不能对智力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 人的智力是复杂而多层面的。他在1985年出版的 《超越IQ》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元智力理 论”,作为其成分理论的修正和扩充。11年后, 他又提出了以“产品”为导向的成功智力,并将 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加入到智力的范畴中。
▪ 情境理论
▪ 这一理论把智力看作是有目的地适应、选择或塑造 个体现实生活环境的心理活动。在这里,所谓“适 应”环境,是指个体与其生活环境达到某种和谐; 如果和谐程度低于个体的满意度,那就是“不适 应”,于是个体试图选择另一个环境以求适应;如 果个体找不到新环境,或者无法脱离现有的环境, 那么他(她)会努力塑造现有环境,这样既可以是 改变环境,也可以调整自己。总之,还是要适应环 境。
▪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1959年提出 了智力三维结构论。他通过研究发现,所有智力活 动都可分为操作、内容和结果三个方面,而每个方 面又由一些有关因素组成。
创造力和智力有关吗
![创造力和智力有关吗](https://img.taocdn.com/s3/m/a9cd24e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4.png)
创造力和智力有关吗
智力是人的一种偏于熟识方面的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观看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气。
制造力是指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独创性地解决问题的力气。
制造力和智力之间存在着如下四种状况:
1、高制造力、高智力:这类孩子学习好,力气强,简洁适应环境的变化。
2、高制造力、低智力:这类孩子一般对四周环境不太适应,学习成果不特别理想。
3、低制造力、高智力:这类孩子学习较为用功,比较看重分数。
4、低制造力、低智力:这类孩子学习较被动,对四周事物缺乏爱好,缺乏乐观性,对环境不易适应,精神和身体都会感到有压力。
实践证明:制造力和智力关系亲热。
智力是制造力的基础,高制造力至少要有中上的智力。
幼儿的制造力进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较为宽松快乐的环境里,孩子的制造潜能才能得到较为精彩的发挥。
------------------------------------------------------------------------------------。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章 第四节 发挥你的创造力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章 第四节 发挥你的创造力](https://img.taocdn.com/s3/m/8eb82a89daef5ef7ba0d3c60.png)
策略训练
1 3
策略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2
策略一:独立性思维品质的提升
策略三:想象力的培养
策略一:独立性思维品质的提升
培养独立性思维品质,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心理 意识: (1) 大胆而合理地怀疑。 (2) 增加其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独立思维 往往会有别于众人,有异于常规,因而会产生无 形的心理压力,培养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是非 常重要的。 (3) 培养不断否定自己的健康心理。思维的流畅性 也叫思想的丰富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 数量的多少。也就是规定时间内能产生越多的想 法表明他的思维越流畅。
01
【活动目标】 1. 打破思维定势 ,发散思维,充 分发挥个体的创 新能力,在活动 过程中勇于将自 己的想法落实到 作品中。 2. 在活动过程中 创造美、感受美 ,展示自己,欣 赏他人。
02
【活动准 备】 废旧报刊 杂志、透 明胶、彩 色笔、小 饰品等。
04
【注意事项】 1. 注意调动学 生积极性,要 求全员参与。 2. 鼓励学生发 散思维,开拓 创新,做出与 其他组不同的 “时装”。 3. 裁判要公平 、公正、公开 打分。
2. 智能
智能是智力和多种能力的综合,既包括敏锐、独特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 效持久的记忆力和灵活自如的操作力,也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包括掌握和运用创 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这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
3. 优良的个性品质
优良的个性品质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 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素 质。优良素质对创造极为重要,是构成创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优良的个性品质,如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强烈的求知欲、坚韧顽强的意志、积极主动的独立 思考精神等,是发挥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论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论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31439e0551810a6f5248621.png)
价值工程1从总体上看,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在某些方式上,创造力和智力是相似的,而在另一些方式上创造力和智力有差别的,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主要表现在:1.1创造力与智力的相似之处首先,创造力和智力,都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
著名学者巴伦认为创造力与智力存在相似之处:如果将创造力定义为对刺激情景做出适应性的和不寻常的反应能力,而将智力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在问题解决能力的较高水平上,智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创造力。
也就是说,非常困难的、极少能被人解决的问题按其定义就需要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
[1]其次,创造力和智力的核心都是思维,简单地说因为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除此之外,创造力和智力还有很多相同的构成要素,在本文有相关的论述。
1.2创造力与智力的差别乔治·肖克史密斯提出的创造力与智力区分方式明确简单:他认为判断一个答案的正确与否,要测量的是逻辑推理或智力;而判断一个答案的好与坏,即问题解决与问题本身或情境的适应程度,测量的才是创造力。
罗强调了创造力和智力的差别,他认为在很多方式上二者不同:纽威尔、肖和西蒙认为:“创造性活动可被简单的看成特殊类别的问题解决活动,其特征是问题阐述的新颖性、不落俗套、持续性和困难性。
”创造过程与一般问题解决的主要区别在于,思考者对问题的投入程度不同;在创造的过程中,投入程度很高,而且非认知的、情感的因素大量浮现,但这些因素对有效的解决问题形成了障碍。
[1]———————————————————————作者简介:高鸽(1983-),女,河南郑州人,助教,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论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ity and Intelligence高鸽Gao Ge(安康学院,安康725000)(Ankang University ,Ankang 725000,China )摘要:关于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学术界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结论,且主要是通过分析创造力与智商高低二者的关系,来分析创造利于智力的关系,国外的相关的实验也主要集中在这方面。
幼儿创造力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研究
![幼儿创造力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0cd2e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f.png)
幼儿创造力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研究幼儿的创造力和智力发展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有所不同的概念。
智力发展主要是指幼儿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等基本能力的提高,而创造力则是指幼儿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能够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1. 智力发展对创造力的影响:智力发展是创造力的基础。
一个具有较高智力水平的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形成丰富的认知结构,从而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基础。
此外,智力发展还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分析问题、整合信息,从而提高创造力。
2. 创造力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创造力对智力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首先,创造力要求幼儿在思考问题时能够跳出常规思维,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智力水平。
其次,创造力要求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知识迁移能力,进一步促进智力发展。
最后,创造力还要求幼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毅力和自信心,从而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3. 幼儿创造力与智力发展的互动关系:幼儿的创造力和智力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智力发展为创造力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创造力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智力的提高。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智力发展,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为了促进幼儿创造力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研究,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创造力和智力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2)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幼儿提出新颖、独特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3)关注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发挥创造力和智力潜能。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共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智力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内省智能)
• • • • • • • •
1、你喜欢写日记,记录个人的心思。 2、常常独自思考你一天或一周的重大活动。 3、你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 4、你有独立的思想,了解自己的心思。 5、你有个人的嗜好和兴趣,不想和他人共享。 6、你喜欢垂钓或者独自散步,喜欢独处。 7、你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8、遇事喜欢自己拿主意。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
• 英国心理学家阜南(P. E. Vernon)于1960年认为智力结
构是按层次排列的。他把智力划分为四个层次:最高层次 是智力的普遍因素(g因素);第二层次分为两大因素群, 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机械和操作方面的因素;第三 层次分为几个小因素群,即言语理解、数量、机械信息、 空间能力和手工操作等;第四层次指各种特殊因素(s因 素)。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身体运动智 能)
• • • • • •
1、你参加运动会,或者经常做健身活动,喜欢走路、游泳、劳动。 2、你喜欢电脑操作。 3、你喜欢一面散步一面思考。 4、在联欢会上非常自信地表演节目。 5、你喜欢在游乐场中玩刺激的游戏。 6 、你亲手操作和触摸一个事物才能理解它。你喜欢拼图和模型制 作。 • 7、你喜欢体育和工艺课。 • 8、你喜欢借助手势和肢体语言表达自我。
• 一、创造力的含义 • 二、从不同视角来看创造力
人格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一则有关创造力的故事
• 清洁工的建议
美国圣地亚哥的克特立旅馆是一座重要建筑的诞生地。当时旅 馆的管理人员觉得原来的电梯太小,必须扩建。于是,找了很多工程 师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设计的方案是从地下室到顶楼,一路挖 一个大洞,就可以建一个新电梯了。 他们的谈论被一个清洁工听到 了,清洁工问他们要干什么,于是这些人解释了方案。清洁工听后说: 可这样会搞得很脏、很乱呀,而且如果停业的话很多人会失去工作。 一个工程师听了清洁工的话,于是挑战性地问:“你有更好的主意吗? 清洁工想了想说:“为什么不在旅馆的外面修电梯呢?”于是,克特 立旅馆成了现在已被广为采用的室外电梯的发源地。 • 就算不是专家,也会有很棒的点子。
• 1、你喜欢文字游戏、双关语、绕口令、古诗、故事。 • 2、你喜欢各种阅读,包括书籍、杂志、报纸甚至商品的说
•
• • • • •
明书。 3、你善于口头和文字表达,善于说服别人、说故事、或者 写作。 4、聊天时,你常常提及读过或者听过的东西。 5、你喜欢语文课。 6、你在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7、你喜欢“大声思考”、谈论问题、问问题。 8、你通过看电视、听录音机来吸收信息的能力强,能记住 主要内容。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 • • • • • • •
语言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 音乐智能 空间智能 肢体运动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 自我理解智能 自然主义智能 存在主义智能 诗人 科学家 作曲家 建筑师 舞蹈家 领导者 了解自己的个体 园艺家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语言智能)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空间智能)
• • • • • • • •
1、你喜欢观赏艺术品、绘画和雕刻,对色彩敏感。 2、你喜欢用照相机或者摄影机将事物记录下来。 3、你喜欢拼图和走迷宫游戏。 4、善于将物品分解、重组,对看图组件也很在行。 5、你喜欢学校的美术课。 6、你喜欢以图片、绘画说明事物,很容易地解读图表。 7、你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想象各种事物。 8、你喜欢有许多图片的书籍。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戴斯的PASS智力模型
• 戴斯等人(J. P. Das,J. A. Naglieri)于1990年提出了人类的
智能活动的三级认知功能系统的智力模型:“计划—注意—同 时性—继时性加工”模型(Planning-Attention-SimultaneousSuccessive Processing Model),即PASS模型。该理论认为, 智力有三个认知功能系统,即注意—唤醒系统、同时—继时编 码加工系统、最高层次的计划系统。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自然智能)
• 自然智能或博物智能,是识别动植物、对自然
•
界加以区分的能力,是以更宽的视野(自然和 文明的关系)理解自然的能力。 植物学家、动物学家、环保主义者、物理学家 等是这种智能强的人。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加德纳说:“杰出者身上的不和谐因素并不比普通人少,只是他们能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际交往智能)
• • • • • • • • • •
1、你喜欢加入小组或者委员会,与他人一起工作。 2、你喜欢当小老师。 3、你乐于助人。 4、你更喜欢团队运动项目比如篮球或者足球。 5、你喜欢有别人参与的游戏。 6、你喜欢集体生活,不喜欢单独在家中看电视。 7、你有不少要好的朋友。 8、你常常和别人来往,善于调解争端。 9、你喜欢带头示范。 10、你喜欢和别人讨论问题,而不愿意单独想办法解决问题。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
简述经典智力理论中的不同观点。 阐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比较不同心理学视角下的创造力观。
第四章 智时,作为教师,你如何处理:
某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差,是否可以就此判断他(她)的智
力比较低?请说出你的理由。 某学生的智商是90,如何向他(她)父母解释这一测验结 果? 常常有报道说,某地又出了个天才或神童,如在背诵诗文、 绘画、电脑操作等方面。你如何看待这类儿童未来发展的前 景,请提出一些建议。 某学校开设了“智力开发”一课,你如何看待这一课程? 尝试对该课程提出一些建议。 知识传承和创造力培养是教育的两个不可分割目标,如何 理解这两者的关系?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第一节 智力理论
•一、经典智力理论 •二、现代智力理论 •三、智力测验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经典智力理论
•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理论 •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 •瑟斯顿的基本心理能力理论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 •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 •{教学之窗:教师与学生对智力的看法}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理论
•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 E.
Spearman)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于1927年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 理论。他认为,智力由一种单一的g 因素(一般因素)和一系列s因素 (特殊因素)构成。他认为, g因素 是智力的首要因素,基本上是一种推 理因素,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是遗传的; s因素有五类:口语能力、数算能力、 机械能力、注意力、想像力;此外, 还可能有第六种因素,即心理速度。 g因素与s因素相互联系,一般因素是 智力结构的关键和基础。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 美国耶鲁大学的斯腾伯格(R. J. Sternberg)教授于1985 年
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该理论由三个亚理论组成:情境 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 • 情境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的外部世界相联系,回答“行为在 何处才显示出智慧”这一问题的智力亚理论。 • 经验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内、外部世界均联系起来,回答 “行为何时才是智慧的”这一问题的智力亚理论。 • 成分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的内部世界联系起来,回答“智力 行为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的智力亚理论。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引言——
•
如何根据儿童智力分数的高低,预测他们将来行为?怎样 向不同智力的学生进行教学?智力高,创造力就一定强吗?对 创造力强的学生,应该如何教学?智力和创造力是天生的吗? 受后天因素影响大吗?可以开设专门课程,以训练个体的智力 或创造力吗?这些问题都涉及人类高级心理过程 —— 智力和创 造力,长期以来颇受心理学研究工作者的关注。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现代智力理论
•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戴斯的PASS智力模型 • 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 Gardner,1983,1993)认
为,人有七种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 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作智力、人际智力和自省智 力;他(1998)还认为,人的智力除前述七种外,还 包括自然智力、精神智力和存在智力。
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并积极地利用它们。我所说的发挥,是指某 些人能忽略自己的弱势,并反过来问‘我怎样能在自己选择的领域里 利用自己的能力获得竞争的优势?” 加德纳:“每个个体都以不同的 方式学习,表现不同的智能特点和智能组合。毫无疑问,如果我们忽 略这些差异,坚持要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相同的内容,就破 坏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全部基础。” • “那些承担教育重任的人,应该特别注意自己学生的强项和创造性。”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一)智能的多元
• 背景:智力研究的历史,经历了从单一化,到因素分析,
• •
再到多元化的过程。 传统观点:单一智能,高度遗传性,不可塑性,高度可评 估性(通过纸与笔的测验形式,脑电波或脑活动评价一个 人的聪明程度)。 1979 年,受荷兰李尔基金会委托,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 “零点项目”承担研究人类潜能的本质及其开发,加德纳 的任务是建立人类认知本质的理论,其成果就是 1983 年出 版的《智能的结构》。
第四章 智力和创造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数学智能)
• • • • • •
1、你喜欢数字游戏、心算能力强。 2、你对新的科学知识很有兴趣。 3、你喜欢下棋、拼图等需要思考的游戏。 4、你喜欢听别人说话,并对说的内容有自己的看法。 5、数学和自然科学是你最喜欢的科目。 6 、你解答应用题时,喜欢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