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掌握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3)了解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测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2)借助测量工具,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过渡配合等;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基本公差、配合公差、极限公差等;3. 技术测量基本原理: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形状测量等;4. 测量工具的使用:卡尺、千分尺、量角器、样板等;5. 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3)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2)技术测量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公差配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理论讲解: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技术测量基本原理;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尺寸测量,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4. 应用实例分析:分析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基本概念的理解;2. 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公差配合计算方法的掌握;3. 动手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的操作技能;4. 应用实例分析:评价学生对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应用能力的掌握。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知识;2. 利用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创设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的背景、目的和重要性。
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和配合的定义。
介绍基本公差、配合公差和极限公差的概念。
举例说明公差和配合在零件设计中的作用。
1.3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解释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
介绍常用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2.1 公差的表示方法介绍公差的表示方法和单位。
解释公差带和公差等式的概念。
举例说明公差的计算和表示方法。
2.2 配合的表示方法介绍配合的表示方法和符号。
解释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举例说明配合的选用和表示方法。
2.3 公差配合的图示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图示方法和符号。
解释公差配合图示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图示的应用和绘制方法。
第三章:公差配合的应用3.1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解释公差配合在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方面的应用。
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3.2 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解释公差配合在加工精度、装配质量和性能方面的应用。
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3.3 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重要作用。
解释公差配合在故障诊断、维修方法和检验标准方面的应用。
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第四章:技术测量基础4.1 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介绍常用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
解释尺子、卡尺、量规、测微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举例说明测量工具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和操作方法。
4.2 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介绍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分类。
解释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举例说明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尺寸控制和质量检测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3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2.1 教学目标(1)掌握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和限制;(3)熟悉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1)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3)尺寸公差的限制;(4)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第三章:形状公差3.1 教学目标(1)掌握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1)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四章:位置公差4.1 教学目标(1)掌握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1)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五章:技术测量5.1 教学目标(1)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了解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熟悉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5.2 教学内容(1)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掌握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了解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6.2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3)学会运用公差配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测量精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观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2)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应用。
2. 公差配合的计算(1)基本公差、标准公差和极限公差的关系;(2)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和圆柱尺寸的公差计算方法。
3.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1)公差配合在轴和孔配合中的应用;(2)公差配合在齿轮传动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2)公差配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2. 演示法:展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测量精度。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2. 教具: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等)、示教模型;3. 课件:公差配合的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案例,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公差配合的计算:讲解基本公差、标准公差和极限公差的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
4. 应用实例:分析公差配合在轴和孔配合、齿轮传动等方面的应用。
5. 总结与练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
七、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练习题目,包括公差配合的计算和应用实例。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带的概念;(3)学会运用公差带图解法进行公差配合的计算和选择;(4)了解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2)利用公差带图解法,进行公差配合的计算和选择;(3)动手操作测量工具,掌握测量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公差配合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公差带图解法的运用;(3)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1)公差带图解法的运用;(2)极限尺寸和基本尺寸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机械零件,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设计中尺寸的重要性,引出公差配合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1)讲解公差、配合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应用;(2)讲解极限尺寸、基本尺寸的概念,并进行计算演示;(3)讲解公差带图解法的原理,并进行图解法演示。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工具,掌握测量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尺寸的测量。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公差、配合的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2. 复习极限尺寸、基本尺寸的计算方法;3. 练习运用公差带图解法进行公差配合的计算和选择;4.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公差、配合的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能够运用公差带图解法进行公差配合的计算和选择,并掌握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确保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分类:基本公差、标准公差、引用公差;2. 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公差带、公差等级;3. 公差配合的选用原则:满足使用要求、经济合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1)、定向公差带
(一)公差带特点
1、主要特点:定向公差带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而其位置是可浮动的。
2、可同时限制被测要素的形状和方向。给出定向公差后,通常不再给出形状公差,但若对形状精度提出进一步要求,可以再给出形状公差,只是公差值要小于定向公差的公差值。
(二)公差带形状
1.平行度:控制被测相对于基准的平行程度。
轮廓度公差与前述四个形状公差项目相比,特点:
1、公差带形状由理论正确尺寸
理论正确尺寸是用以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方向、位置的尺寸,表达了一种理想要求,用数字加方框的形式表示。
2、当被测轮廓相对于基准有位置要求时,其公差带相对于基准应保持指定的位置关系。
例“线轮廓度”a和b。a-没有位置要求,公差带只用来限制被测要素的形状,本身没有方向和位置要求。b-被测轮廓线相对于基准有位置要求,公差带的位置由相对于基准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不能移动。
1)线对线:(被测轴线,基准轴线)
一个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两平行平面间的区域
二个方向:距离分别是t1 ×和t2平行于基准线的两组平行平面间的区域
任意方向:以φt为直径的且平行于基准线的圆柱
2)线对面:(被测为线,基准为面)
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间的区域
3)面对线
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两平行平面间的区域
2、具有综合限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的职能。通常给定定位公差后,不再给出定向和形状公差,若有进一步的要求,也可以给出只是满足形状公差<定向公差<定位公差。
(二)公差带形状
1.位置度
限制被测要素的实际位置对其理想位置偏离的程度。
分类:点、线、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3)了解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及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运用讨论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2)树立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公差、基本偏差、配合的概念;(2)公差带、配合带的意义。
2. 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1)查公差表;(2)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配合类型;(3)计算公差配合。
3. 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及方法(1)长度测量原理;(2)角度测量原理;(3)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3)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及方法。
2. 教学难点:(1)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2)技术测量中涉及的复杂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选用方法及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 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3. 讨论法:分组讨论技术测量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践操作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机械零件图纸,引导学生思考公差配合的重要性;2. 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公差、基本偏差、配合等基本概念;3. 讲解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配合类型和计算公差配合;4. 讲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让学生掌握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和形状位置误差测量的方法;5. 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公差配合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重要性;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2.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基本尺寸、基准、基本偏差、标准公差、配合公差3.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方法极限配合、最小极限、最大极限、上偏差、下偏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
2. 教学难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实践、案例分析。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公差、配合、间隙、过盈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物模型展示。
3. 讲解基本原理:讲解基本尺寸、基准、基本偏差等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讲解测量方法:讲解极限配合、最小极限、最大极限等测量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演示。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
2. 评价内容: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践操作考核。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材。
2. 实物模型: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实物模型。
3. 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micrometer screw gauge。
4. 多媒体课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课件。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章节主要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1.2 教学目标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术语和符号。
1.3 教学内容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重要性基本术语和符号1.4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讨论1.5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案例素材1.6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案例分析报告第二章:基本术语和符号2.1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术语和符号的定义及应用。
2.2 教学内容尺寸公差配合偏差符号表示2.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解析练习2.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练习题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题第三章:公差配合的分类3.1 教学目标掌握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应用。
3.2 教学内容基本公差配合标准公差配合特殊公差配合3.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解析练习3.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练习题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题第四章:技术测量基础4.1 教学目标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测量工具测量误差4.3 教学方法讲授实物演示练习4.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测量工具实物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实物操作演示第五章:尺寸测量5.1 教学目标掌握尺寸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5.2 教学内容尺寸测量原理尺寸测量工具尺寸测量方法尺寸测量误差分析5.3 教学方法讲授实物演示练习5.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测量工具实物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实物操作演示第六章:形状和位置公差6.1 教学目标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应用。
学会阅读和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图样。
6.2 教学内容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图样阅读6.3 教学方法讲授图样分析练习6.4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图样素材6.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图样阅读练习第七章:表面质量7.1 教学目标掌握表面质量的定义及评价方法。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2)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学会使用常用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micrometer screw gauge 等;(4)能够根据图纸要求进行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评定。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公差配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2)借助实验和练习,掌握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3)学会使用测量数据进行公差分析,确定产品的质量状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和质量控制的兴趣;(2)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1讲公差配合的概念及应用1.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2 公差配合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第2讲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1 测量概述2.2 测量误差及其评定第3讲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3.1 卡尺的使用3.2 千分尺的使用3.3 Micrometer screw gauge 的使用第4讲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评定4.1 尺寸公差的测量与评定4.2 形位公差的测量与评定4.3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评定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熟练使用各种测量工具。
2. 案例分析: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依据,分析公差配合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教学: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数据的处理技巧。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课堂讲解、实验报告、作业等方面的表现,占比30%;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占比7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材;2. 实验设备:卡尺、千分尺、micrometer screw gauge 等测量工具;3. 辅助材料:PPT、实验指导书、案例分析资料等。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阐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1.2 公差配合概述解释公差配合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公差配合的基本要素,包括基本尺寸、公差等级和配合制度。
第二章:基本尺寸与公差2.1 基本尺寸解释基本尺寸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基本尺寸的确定方法和标注方式。
2.2 公差解释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公差的分类,包括基本公差和配合公差。
第三章:配合与间隙3.1 配合概述解释配合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配合的分类,包括过盈配合、过渡配合和间隙配合。
3.2 间隙的计算与选择介绍间隙的计算方法。
讲解间隙的选择原则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测量技术基础4.1 测量概述解释测量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测量工具。
4.2 测量误差与测量精度解释测量误差和测量精度的概念。
讲解测量误差和测量精度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5.1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讲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5.2 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解释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作用。
介绍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六章: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6.1 线性尺寸公差计算介绍线性尺寸公差的计算方法。
讲解线性尺寸公差计算的实例。
6.2 角度和形状公差计算解释角度和形状公差的计算方法。
讲解角度和形状公差计算的实例。
第七章: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7.1 机械零件的公差配合设计介绍机械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讲解机械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实例。
7.2 机械装配的公差配合控制解释机械装配中公差配合的控制方法。
讲解机械装配中公差配合控制的实例。
第八章: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8.1 测量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讲解测量技术在制造过程中应用的实例。
8.2 测量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解释测量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3)了解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及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2)增强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公差、偏差的定义及关系;(2)基本公差、配合公差的概念;(3)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2. 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公差等级;(2)选用配合时需考虑的使用条件;(3)常见配合的选用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公差、偏差的关系;(2)公差配合选用原则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选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2. 小组讨论法:讨论公差配合选用原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测量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等)。
2.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零部件,引导学生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公差、偏差等基本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公差配合选用原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工具的使用练习,提高动手能力。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1)公差是指允许尺寸___的变动范围。
(2)基本公差是指在一定___条件下,允许尺寸变动的最小单位。
2. 选择题:(1)下列哪种配合属于过盈配合?(A. H7/k6 B. H7/n6 C. H7/d6 D. H7/m6)(2)在选用公差配合时,主要考虑的使用条件是___。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简介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目的、内容和重要性。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解释公差、配合和间隙等基本术语。
讨论公差在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1.3 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测量、测量工具和测量误差等基本概念。
讨论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计算2.1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解释基本公差、配合公差和极限公差的概念。
2.2 尺寸公差的计算介绍尺寸公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讨论尺寸公差对零件加工和装配的影响。
2.3 位置公差的计算介绍位置公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讨论位置公差在机械装配中的应用。
第三章:测量技术3.1 测量工具的使用介绍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讨论测量工具的精度和误差。
3.2 测量方法的选用介绍测量方法的选用原则和步骤。
讨论不同测量方法的应用和优缺点。
3.3 测量数据的处理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步骤。
讨论测量数据的分析、判断和报告。
第四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4.1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讨论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中的应用。
4.2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作用。
讨论测量技术在控制产品质量和尺寸精度中的应用。
4.3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装配过程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装配过程中的应用。
讨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对装配质量和效率的影响。
第五章:实例分析与练习5.1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问题。
讨论解决实例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5.2 练习题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设计中的综合应用6.1 设计中的公差配合优化讨论如何在设计阶段优化公差配合,以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率。
介绍公差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6.2 公差配合在零件加工中的应用分析公差配合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配合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1.3 技术测量的概念解释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介绍技术测量的重要性和常用测量方法。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2.1 基本公差表示法解释基本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基本公差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2.2 配合表示法解释配合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配合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2.3 公差带表示法解释公差带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公差带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第三章: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3.1 公差配合选用的一般原则介绍公差配合选用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解释选用公差配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3.2 公差配合选用的步骤介绍公差配合选用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解释选用公差配合时的计算和决策过程。
3.3 实例分析提供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公差配合选用的方法。
第四章:技术测量基础4.1 测量概述解释测量的概念和目的。
介绍测量的方法和常用测量工具。
4.2 测量误差与精度解释测量误差和精度的概念和区别。
介绍测量误差和精度的表示方法。
4.3 测量数据的处理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步骤。
解释测量数据的处理原则和注意事项。
第五章:常用测量工具与方法5.1 卡尺的使用介绍卡尺的概念和作用。
解释卡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2 千分尺的使用介绍千分尺的概念和作用。
解释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3 量棒的使用介绍量棒的概念和作用。
解释量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六章:测量平面度6.1 平面度概念解释平面度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平面度的表示方法和测量工具。
6.2 平面度的测量方法介绍平面度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解释不同测量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6.3 实例分析提供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平面度的测量方法。
第七章:测量直线度7.1 直线度概念解释直线度的定义和作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
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解释公差、配合和间隙、过盈、配合间隙等基本概念。
介绍公差等级和基本偏差的概念及作用。
1.3 技术测量基本原理介绍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解释测量不确定度和置信区间的概念。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计算与应用2.1 基本公差配合的计算介绍基本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
讲解公称尺寸、基本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通过实例讲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公差配合对机械性能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第三章:技术测量方法与仪器3.1 长度测量介绍尺、卡尺、测微螺纹千分尺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三坐标测量机等现代测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2 角度和形状测量介绍角度尺、量角器、圆度仪等角度和形状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光学投影仪等测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四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4.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介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讲解误差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4.2 数据处理方法讲解最小二乘法等数据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介绍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估方法。
第五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5.1 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讲解公差配合对机械性能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5.2 制造过程中的公差控制介绍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分析公差配合对制造质量和效率的影响。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装配中的应用6.1 装配中的公差配合讲解公差配合在装配过程中的重要性。
介绍装配中公差配合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6.2 装配误差分析与控制分析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
讲解装配误差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第七章: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7.1 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介绍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讲解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课程目标和意义。
解释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和配合的定义。
讨论公差配合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
1.3 测量技术基础介绍测量技术和测量工具的基本概念。
讨论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重要性。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类型与计算2.1 公差配合的类型解释基本尺寸、基准和公差配合的分类。
讨论不同类型公差配合的特点和应用。
2.2 公差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计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示例说明如何计算上下公差和总公差。
2.3 配合的确定讨论如何根据设计和制造要求确定配合。
解释配合公差和过盈配合的概念。
第三章: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3.1 尺寸公差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分类。
讨论尺寸公差对零件制造和装配的影响。
3.2 形位公差介绍形位公差的定义和分类。
解释形位公差在保证零件位置和运动中的作用。
3.3 尺寸和形位公差的综合应用讨论尺寸和形位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与测量4.1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和分类解释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不同粗糙度等级。
讨论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介绍常用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和工具。
讨论测量表面粗糙度时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4.3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和重要性解释表面粗糙度在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讨论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制造和装配的影响。
第五章:测量技术基础5.1 测量工具和设备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设备,如卡尺、千分尺、量棒等。
讨论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5.2 测量误差和精确度解释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概念。
讨论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和提高测量精确度。
5.3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讨论如何解释和应用测量数据。
第六章:测量方法与技术6.1 测量方法的分类解释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的区别。
讨论各种测量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关系和重要性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1.2 公差配合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公差配合的含义和目的讨论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1.3 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第二章: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1 公差配合的分类介绍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解释公差配合的等级和系列2.2 基本公差和配合公差解释基本公差和配合公差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讨论公差配合的选用原则2.3 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和符号解释公差配合图表的阅读和理解第三章:技术测量方法3.1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及其特点讨论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3.2 测量方法和步骤介绍常用的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解释测量步骤的安排和执行3.3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讨论测量误差的减小和修正方法第四章:公差配合的应用4.1 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实例讨论公差配合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的作用4.2 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解释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讨论公差配合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4.3 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应用实例讨论公差配合在设备维修和检验中的重要性第五章:技术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5.1 非接触式测量技术介绍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讨论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精确度和效率方面的优势5.2 三坐标测量机(CMM)解释三坐标测量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讨论三坐标测量机在复杂零件测量中的应用5.3 光学测量技术介绍光学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讨论光学测量技术在快速原型制造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第六章:测量误差与公差配合的关系6.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解释测量误差的定义和分类讨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特点和影响6.2 公差配合与测量误差的关系分析公差配合对测量误差的影响讨论如何通过公差配合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6.3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介绍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评估方法解释不确定度评估在公差配合中的应用第七章: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7.1 基本尺寸和极限尺寸解释基本尺寸和极限尺寸的概念讨论它们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7.2 配合设计与间隙、过盈和间隙配合介绍配合设计的概念和原则解释间隙、过盈和间隙配合的特点和应用7.3 机械零件的公差配合设计实例分析机械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实例讨论公差配合设计在满足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方面的作用第八章:测量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8.1 生产过程中的测量技术介绍生产过程中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讨论测量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例8.2 过程控制与测量技术解释过程控制的概念和原理讨论测量技术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和作用8.3 测量技术在质量保证中的应用分析测量技术在产品质量保证中的作用讨论测量技术在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方面的应用第九章:非经典配合与特殊公差9.1 非经典配合的概念解释非经典配合的含义和特点讨论非经典配合在特定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9.2 特殊公差的概念和应用介绍特殊公差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特殊公差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实例9.3 复杂零件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讨论复杂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挑战和考虑因素介绍适用于复杂零件的测量技术和方法第十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未来趋势10.1 数字化与信息化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中的应用讨论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中的作用和趋势分析数字化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发展方向10.2 精密测量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关系解释精密测量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精密测量技术在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10.3 未来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分析未来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讨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关系和重要性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掌握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原则难点一: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区分不同类型的公差配合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理解公差配合等级和系列的选择依据重点二:技术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熟悉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掌握测量方法和步骤的正确执行难点二: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学习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测量误差的减小和修正技巧重点三: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案例掌握公差配合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的作用难点三: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理解公差配合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方法掌握公差配合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重点四:技术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了解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及其在精确度和效率方面的优势熟悉三坐标测量机(CMM)和光学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难点四:测量误差与公差配合的关系分析测量误差对公差配合的影响学习如何通过公差配合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介绍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实例和发展趋势。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技术和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配合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基本公差和配合的分类。
1.3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掌握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与配合2.1 尺寸公差的概念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尺寸、公称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配合制度介绍配合制度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配合公差等级的表示方法。
2.3 配合的应用学习配合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配合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3.1 形状公差解释形状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形状公差的表示方法。
3.2 位置公差介绍位置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
3.3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应用学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解释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
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掌握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技巧。
4.3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学习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表面粗糙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五章:测量技术5.1 测量概述了解测量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2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掌握测量工具和仪器的选择和操作技巧。
5.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学习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尺寸链与公差带6.1 尺寸链的概念解释尺寸链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尺寸链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6.2 公差带的概念介绍公差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6.3 尺寸链和公差带的应用学习尺寸链和公差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课程性质和任务性质: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技术工所必须具备的公差和技术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为专业工种应用公差标准和掌握检测技术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标准及应用即看懂并学会有关公差与配合容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和查阅有关表格。
2.了解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常用量具的读数原理,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
绪论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模块作为本课程的开篇,通过对互换性的讲解,引出了全课程的容,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趣味性来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特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提出如下要求:1. 了解互换性的含义;2. 懂得学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1)掌握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加工误差与公差之间的关系。
(3)理解标准化与计量、优先数的概念。
教学容:一、互换性的概述1、互换性的含义在机械工业中,互换性是指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如钳工修配),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
例:同型号的轴承、光管、螺钉等等。
互换性容:几何参数,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等方面。
2、作用有利于组织专业化协作。
有利于用现代化工艺装配。
有利于采用流水线和自动线生产方式。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3、分类①完全互换性:若零件在装配或更换时,不作任何选择,不需调整或修配,就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则成为完全互换性(当不限定互换围时,称为完全互换法,也叫绝对互换法)。
②不完全互换性: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只允许零件在一定围互换时,称为不完全互换法。
4、互换性条件一批相同规格的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条件为:实际尺寸在允许的围;形状误差在允许的围;位置误差在二、几何量的误差1、几何误差: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误差称为几何误差。
2、公差:几何误差及其控制围,称为公差。
3、国家标准尺寸的大小—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宏观几何形状——形状公差相互位置关系——位置公差微观几何形状——表面粗糙螺纹尺寸的大小——螺纹公差公差标准和标准化定义:对零件的公差和相互配合所制定的标准称为公差标准几何量的测量对零件的测量是保证互换性生产的一个重要手段。
小结:掌握互换性的概念及其意义、互换性的条件。
了解公差与配合标准与技术测量发展概况,了解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作业:P3 1. 2. 3. 4. 5. 6 题第一章光滑圆柱结合的公差与配合教学目的和要求:本模块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看懂图纸上标注的公差配合要求,学会有关表格的查阅.为此提出如下要求:1.熟悉基本术语和定义,掌握有关尺寸偏差、尺寸公差的概念及其与极限尺寸的关系、配合的概念及其配合的种类、盈隙量的计算;2. 掌握尺寸公差带的组成要素(标准公差、其本偏差)和正确应用;3. 掌握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4. 学会公差配合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和会查阅有关表格。
§1-1基本术语及定义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有关尺寸、公差的术语及定义,学会有关尺寸及偏差计算,能绘制尺寸公差带图。
教学重点及难点:尺寸、公差、偏差概念,尺寸公差带图的作法教学容:一、孔和轴①孔——指工件的圆柱形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表面(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包容面)②轴——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由二平行面或切面形成的被包容面)二、尺寸的术语和定义1、尺寸①定义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值的数字称为尺寸。
②容尺寸指的是长度的值,由数字和特定单位两部分组成包括长度,宽度和中心距等。
2、基本尺寸(D,d)①定义:标准规定,设计时给定的尺寸称为基本尺寸。
孔的基本尺寸用“D”表示,轴的基本尺寸用“d”表示,后同。
a) 装配图b)中间轴零件图c)齿轮衬套零件图作用:减少定值刀具,量具,型材和零件尺寸的规格,(图1-1)3、实际尺寸(Da,da)定义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由于存在测量误差,实际尺寸并非尺寸的真值。
图1-2 实际尺寸实际尺寸包括零件毛坯的实际尺寸,零件加工过程中工序间的实际尺寸和零件制成后的实际尺寸。
4、极限尺寸①定义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统称为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一个孔或轴允许的最大尺寸称为最大极限尺寸(Dmax,dmax)。
最小极限尺寸:一个孔或轴允许的最小尺寸称为最小极限尺寸(Dmin,dmin)。
a) b)图1-3所示:D=φ30mm d=φ30mmDmax=φ30.021mm dmax=φ29.993mmDmin=φ30mm dmin=φ29.980mm分析:①基本尺寸和极限尺寸是设计时给定的。
②基本尺寸可以在极限尺寸确定的围,也可以在极限尺寸所确定的围外。
即基本尺寸大于,等于,小于极限尺寸。
③尺寸合格条件最小极限尺寸≤实际尺寸≤最大极限尺寸;孔:Dmin≤Da≤Dmax轴: dmin≤da≤dmax作业P32 1、2、3、4题[教学回顾]1、尺寸、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的定义及符号。
2、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的关系。
[课题引入]从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当用极限尺寸减基本尺寸或者用实际尺寸减基本尺寸时,两者之间会等到一个差值,这个值我们把它叫做偏差值。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述的容:[讲授新课]三、公差与偏差的术语及定义尺寸偏差(简称偏差)定义:尺寸偏差是指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注:由于尺寸有极限尺寸,实际尺寸之分,因此偏差可分为极限偏差和实际偏差。
⑴极限偏差定义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极限偏差。
①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ES,es),ES=Dmax-Des=dmax-d (1-1a)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EI,ei)。
EI=Dmin-Dei=dmin-d (1-1b)强调:①偏差可以为正值、负值、零值。
②计算时应注意偏差的正,负符号,应一起代到计算式中运算③偏差的五种类型:a、上正下正;b、上负下负;c、上正下负;d、上正下零;e、上零下负。
(2)实际偏差(Ea,ea)定义:实际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实际偏差。
公式:孔:Ea=Da-D 轴:ea=da-d零件合格条件:孔:EI≤Ea≤ES 轴:ei≤ea≤es因此,合格零件的实际偏差应在上,下偏差之间。
(3)尺寸偏差计算举例例1-1:已知某孔基本尺寸为φ50mm,最大极限为φ50.048mm,最小极限尺寸为φ50.009mm(图1-5),试求上偏差、下偏差各为多少?解:ES=Dmax-D=50.048-50=+0.048mmEI=Dmin-D=50.009-50=+0.009mm例1-2 设计一轴,其直径的基本尺寸为φ60mm,最大极限尺寸为φ60.018mm,最小极限尺寸为φ59.988mm(图1-6),求轴的上偏差、下偏差。
解:es=dmax-d=60.018-60=+0.018mmei=dmin-d=59.988-60=-0.012mm零线与尺寸公差带图为了清晰地表达上述各量及相互关系,一般采用极限与配合公差带图,在图中将公差和极限偏差部分放大,如图1-9所示公差带图解定义:不必画出孔与轴的全形,只要扫着标准的规定将有关的部分放大画出来的图示方法称为尺寸公差带图解(图1-10所示)。
图1-9 极限与配合示意图1-10 公差带图解(1)零线①定义: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称为零线。
(或在公差带图中,确一偏差的一条基准线称为零线)。
②零线画法a: 通常将零线沿水平方向绘制,在其左端画出表示偏差大于的纵坐标轴并标上“0”和“+”“-”号,在其左下方画上单向箭头的尺寸线,并标上基本尺寸值。
b: 正偏差位与零线上方,负偏差位于零线下方,零偏差于零线重合。
(2)公差带公差带定义: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称为尺寸公差带,简称公差带。
①一般在同一图中,孔和轴的公差带的剖面线的方向应该相反,且疏密程度不同。
②公差带包括了公差带大小与公差带位置两要素,大小由标准公差确定,位置由基本偏差确定。
③标准公差标准极限与配合制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
见表1—3。
④基本偏差在标准极限与配合制中,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
标准规定:一般以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作为基本偏差。
四、配合的术语及定义1、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轴合。
2、间隙与过盈(1) 间隙(X)孔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当此值为正值时称为间隙。
间隙数值应标“+”号。
(2)过盈(Y)孔的尺寸减去轴的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当此值为负值时称为过盈。
过盈数值前面应标上“-”号3、配合的类型(1)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称为间隙配合。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2)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称为过盈配合。
过盈配合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3)过渡配合可能具有臆隙或过盈的配合称为过渡配合。
当孔的尺寸大于轴的尺寸时,具有间隙;小于轴的尺寸时,具有过盈。
过渡配合时孔的公差带和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
(4)配合公差(Tf)定义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称为配合公差间隙配合公差等于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之代数差的绝对值。
Tf=Xmax-Xmin=Th+Ts过盈配合公差等于最小过盈与最大过盈三代数差的绝对值.Tf=Ymin-Ymax=Th+Ts过渡配合公差等于最大间隙与最大过盈之代数差的绝对值。
小结:熟练掌握孔和轴;有关尺寸的术语定义;有关尺寸偏差、公差的术语定义;有关配合的术语定义;熟练计算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基本偏差。
作业:P32 5、7、8 、9、11题1-2 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标准公差系列1、标准公差?2、公差等级二、基本偏差代号1、定义? 2代号? 3基本偏差表三、公差及配合代号1、孔、轴公差带代号2、配合公差代号教学重点及难点:了解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及新标准,学会查表并计算极限偏差值。
教学容:一、标准公差标准公差:《极限与配合》标准已对公差值进行标准化,标准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称为标准公差。
标准公差的数值与两个因素有关:标准公差等级和基本尺寸分段。
见表1-11、标准公差等级(1)定义: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称为公差等级。
(2)国标规定了标准公差20级。
各级代号由字母IT与阿拉伯数据字两部公组成。
IT——标准公差,阿拉伯数字——公差等级。
(3)标准规定:同一公差等级对所有基本尺寸的一组公差被认为具有同等精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