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计划(1)
计算机专业课程表(教学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实用型高级计算机应用人才。
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厚基础,宽口径,能胜任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科学研究、教育、经营管理的工作。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学生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基本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外语应用能力。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等
五、学制:四年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理学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单位:周
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单位: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模式
宜宾县柳加职中计算机专业“2+1”教学模式实施方案(适用年级:2013级)一、“2+1教学模式”的内涵(一)2年基础教学+1年分流2年基础教学是指:一年级重理论基础教学,二年级重技能基础教学;1年分流是指:三年级根据学生自原选择就业培训,还是选择升学。
(原则上要求就业培训在前,升学在后)(二)2个专业知识+1个特长知识2个专业知识是指:一个主修专业和一个辅修专业;1个特长知识是指:在校期间接受各种特长班培训。
(三)2证+1个特长证2证是指:技能等级证和毕业证;1个特长证是指:学生参加特长班学习后取得的证书。
二、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以毛泽东同志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江泽民同志的“四个统一”的教育理论为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制定的有关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依据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
三、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1、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
2、走“2+1”教学模式之路,探索出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使专业教学真正地面向市场。
3、从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需要出发,构建中职特色鲜明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鉴定与专业教学密切结合,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及其关系,加强实践教学,形成中职特色鲜明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为全面推行“双证制”奠定基础,从而保证中职培养目标的实现。
4、按照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构建特色鲜明的中职教材体系,教材建设必须按照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强调教育与人才市场的接口,从职业岗位群的技术标准、能力需要出发,编写实用性强的教材、资料、讲义。
5、探索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考试考核评价方法,根据行业、企业制订的职业岗位标准,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此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
计算机教学计划(优秀9篇)
计算机教学计划(优秀9篇)计算机教学计划篇一以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中“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是较大的一个板块,是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必要的基本技能,“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既是学生最想学的,也是实际中非常需要的知识。
所以应把这些作为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在调查学生学习态度的统计结果中,有近80%的学生渴望多学,“不想学习”和“学不学无所谓”的总共只占2%,说明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很强烈的;有选择的学习者为21%,说明当代初中学生很思想,也有主见,这对教师设计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策略以及设置学习任务都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不愿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是教好信息技术课不可忽视的环节。
因此要探索构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上好信息技术课,制定合理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
制定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互教互学,共同进步。
教师则重点指导不熟练的同学,使他们尽快缩短与同伴在学习上的距离。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三年制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
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及学制(一)招生对象:招收初、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二)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技术,具备程序设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和维护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具有硬件组装与维修、软件开发及系统维护、信息统计分析、处理、网络运行的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较宽泛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计算机专业技能。
三、专业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熟悉和了解计算机系统及信息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
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财务会计及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方法、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安装、配置及维护知识。
(1)基本掌握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电子技术、会计学及统计学原理等基础知识;(2)掌握和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知识,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知识;(3)掌握和熟悉计算机软件系统知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高级程序语言设计等知识;(4)掌握和熟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知识;(5)掌握和熟悉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方法。
2、能力要求(1)计算机硬件的安装、配置能力;(2)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安装与维护能力;(3)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维护的能力;(4)熟练使用办公应用软件的能力;(5)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能力;(6)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和维护能力;(7)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与维护的能力;(8)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素质要求(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公民意识,关心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
(2)文化素质:达到大专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要求,系统学习本专业所要求的课程,专业知识比较过硬,知识面广。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5篇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5篇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
为了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课程任务及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的用途。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技能目标: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对程序窗口的简单操作。
2、学会输入汉字,加强指法练习。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道德观念。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的用途。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
难点:1、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对程序窗口的简单操作。
3、熟练输入汉字,正确运用指法。
四、改进教学、落实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在受教育阶段尽可能多地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并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得到发展。
(一)课前准备1、深入了解学生教师课前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等,从学生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确定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期望形成的认知结构,找到“原有认知结构”与“期望认知结构”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教学起始点及相应的教学方法策略,为组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教学计划
计算机教学计划计算机教学计划模板汇总九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
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算机教学计划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1本学期我任教11级护理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这是一学期的教学课程,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将教学计划安排如下: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基础技能操作课程。
在本学期中主要任务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汉字输入能力,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重点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具有一定的文字排版能力;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以及PowerPoint基础入门操作和简单的网络应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2.能满足基本打字要求;3.了解计算机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初识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二、教学方法1、讲授、演示、实践;2、教学与实践同步,即时反馈课堂信息;3、加强技能操作训练;4、每节做小结,每结束一章要做总结并布置上机综合实训操作练习。
三、教学安排及教学考核方法:本学期教学计划安排15周,约计授课90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40学时,实践50学时。
期末以上机实践操作为主要技能考察,占该课程的70%,平时作业和上机操作占该课程的30%。
学生期末总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发展和系统组成2、汉字输入法3、数制和字符编码4、多媒体初步技术5、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应用和特点。
2.掌握数制及其转换,掌握计算机的数据单位,了解计算机的编码。
3.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作用,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作用。
4.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5.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分类、防治,了解杀毒的常用软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管理学类专业代码:1101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与综合素质,熟练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信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能够承担各级各类组织机构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和政府部门的信息管理工作,以及从事各类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公民素质与职业道德培养要求:1.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和行动;2.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愿意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3.具有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善于合作、百折不挠的意识、意志、毅力和精神;4.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5.尊重事实,敢于负责。
(二)知识与能力培养要求:1.具备一定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与素养;2.熟练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系统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4.熟练掌握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5.具有信息的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6.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一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技能、再学习的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8.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或政府机构从事信息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9.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本专业领域较强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10.具有较强的专业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身体与心理素质培养要求:1.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2.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3.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体健康;4.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5.尊重生命,关爱他人;6.理性、严谨,乐观、开朗。
山东经济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培养方案(Information Management & Information System)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经济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管理咨询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承担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下设两个专业方向:“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方向侧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施、维护及评价等方面能力;“信息资源管理”方向侧重培养的学生信息资源利用与管理能力,包括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信息系统实施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与监理等方面的能力。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数学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企事业单位资源计划实施以及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实施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3.针对企事业单位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基于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组织与管理的解决方案和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的能力;4.具有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能力,包括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实施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等方面的能力;5.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能适应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发展的要求;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主干课程管理学、会计学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程序设计基础、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设计实践、信息经济学、Web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运筹学、信息资源管理等。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2篇)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2篇)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篇一一、教材分析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学会应用,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提高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有益辅助效率,所以,因为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为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自觉性,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性,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本学期着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字处理软件制作的深入层次学习。
字处理软件是功能强大、方便灵活,学好字处理软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处理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文字排版的技能能入提高他们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实用性操作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本学期在以字处理软件深层教学作为学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拓展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和强化学生应用方面再细致扎实些,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文字录入、排版、文本效果、文本框、图形等一些常用的基本的知识。
技能方面:特效文字、图文混排、图片的剪切、光照效果、等一些技能制作。
能力与习惯: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不随意更改计算机系统文件的道德规范;进一步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结合字处理软件制作软件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应用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较好,windows系统的操作基本熟练和规范。
但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欠缺,需拓宽知识面,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尤其是外校转入的新同学,在原来学校的信息课堂上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指法不规范,迷恋游戏有时会表现在课堂上,鉴于此,对新生要给予特殊的关照,使他们尽快的赶上来。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学习字处理软件软件基本知识,让学生能尽量熟悉和使用软件,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1、从网上下载一些优秀的文字录入练习软件,以及文学方面的电子作品,从欣赏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字处理软件的学习兴趣;2、充分给学生上机练习的机会,并加强指导;适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台,进行广播教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信管专业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先修课程: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课部门:灾害信息工程系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各子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实现技术,建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对培养学生设计开发计算机系统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该课程为今后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容错技术、计算机并行处理、计算机分布式处理技术等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在讲授时需先插入数字电子基础知识,让学生在了解数字电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本课程对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综合与提升,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专业基础理论体系,培养学生设计开发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开拓学生的专业学术视野,并为今后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容错技术》、《计算机并行处理》、《计算机分布式处理技术》、《操作系统》等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1.教学内容( 1 )数字电子基础(2学时)1)逻辑代数2)逻辑门电路3)组合逻辑电路基本要求:理解逻辑代数;掌握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
( 2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2学时)§1.1计算机系统简介§1.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3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重点:计算机组成的概貌和框架。
难点:本章概念、名词较多,这些只是为进一步深化学习打下基础,因此严格讲本章没什么难点,只要建立计算机组成的框架即可。
对指令和数据都以0或1代码存于存储器中,计算机如何区分它们这一问题,应特别注意重点理解。
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和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掌握计算机硬件的机器字长的概念和存储容量的计算。
关于计算机教学计划8篇
关于计算机教学计划8篇计算机教学计划篇1本学期计算机教研组教学工作在保持与上学期工作的衔接的基础上,参照教导处的工作计划以及本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做好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就业导向,以面向社会、面向计算机专业,培养实用型初、中级技术工作人员为目标,以强化学生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宗旨,对计算机专业进行行业市场调查,使教学与社会岗位具有更强的衔接性,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使计算机专业走出一片新天地。
二、基本思路根据组内每位成员自我发展需求拟定发展计划并做好阶段性记录,提升本组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行业接轨。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让学生从理论课中再次进行解放,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所有实践课程,从难度与深度上进行重新定义,重新拟定更加符合学生动手训练的科目,突出本专业特点。
三、主要工作1、对计算机信息学技术,该课程作为文化课来说,完成与各专业的整合,体现计算机作为工具的作用,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形成对各专业学生不同且具有各专业特色的学生评价体系。
2、形成具有本组特色的专业考核体系,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
3、形成一个有规律、有效的技能训练团队。
组织一次计算机技能大赛,在以前计算机专业技能竞赛的基础上,形成每学期进行一次,每项得奖学生作为市级竞赛的后备力量,通过这种技能训练形式,可以形成以点带面的模式,在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可以有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通过部分学生的能力展示,使社会对本校本专业认识有所提升,形成较好的出口。
4、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功能,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健全学生的网络道德。
5、完善机房管理制度,完善机房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使用制度,合理、有效利用机房资源,形成有规律性机房管理。
6、认真完成各级部门的各项工作,以及与其他处室的协作工作。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2本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级饭店管理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具体安排如下:一、学生特点:今年级饭店管理班的学生人数较少,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轧实,但学生纪律较好,尊敬老师,学生之间关系较融洽,有较强烈的学习愿望。
计算机课程教学计划
计算机课程教学计划计算机课程教学计划1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教育,在小学阶段进行计算机教育不只是为了习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也是为了进步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意识,习惯二十一世纪建设的需要。
为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常识,而且学有所用,特制定本学期计算机教育计划:一、教材剖析:山东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本学期学习第三册,共两个单元:榜首单元:汉字输入;第二单元:网上冲浪。
教材结构调和紧凑,内容深入浅出,形式活泼漂亮,生动有趣,适合小学生的常识特色和认识水平,便于小学生更加容易地把握教材内容。
二、学生剖析:四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部分根底常识已有所了解,键盘输入也有必定的根底,对Windows界面也有所了解,只是操作计算机的速度不太快,本学期要在教育中不断强化技术练习,进步学生操作水平和键盘输入水平。
三、教育方针:1、使学生熟练把握运用拼音输入汉字、词组、标点符号及句子的方法;加深对汉语拼音的了解,可以利用拼音输入法进行组词、扩词,丰富词汇量,进步语言表达才能及写作才能。
2、激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爱好;了解获取信息的方法及学会在网上浏览、查找信息以及下载保存信息;培养学生遴选、收拾信息的才能,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性学习及探究性学习的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学习、相互帮助、交流协作的习惯作。
3、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会学生认识不良的危害性,杜绝进入不良,禁止收支网吧,多浏览一些健康积极向上的儿童。
学会辨别网上的不良信息。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的才能。
四、教育办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辅导,运用辅助教育软件创设情境,以电脑为含义建构的东西,采用“使命驱动”“学科整合”及探究式教育法,通过着手实践、协作探究等环节,激起爱好,增长常识,培养技术。
教育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使命驱动、讲练结合等方法进步教育效率。
1、运用使命驱动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
2、教育时采用演示与解说,向学生介绍本册教材的计算机常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所属院系:信息科学学院三、学制:四年四、教学对象:(一)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或学校组织的考试,被学校录取的本专业本科生;(二)被学校录取的来华留学生;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在教学、科研、企事业、技术和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和应用等工作,且有较高外语水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六、知识能力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研发计算机软件的基本能力。
具体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一)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三)具有研发计算机软件的基本能力;(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五)熟练地使用英语来从事本专业工作(英语达到专业四级,或公共英语六级水平)。
七、毕(结)业要求:凡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德智体合格,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取得相应学分,并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经所在院系全面鉴定后准予毕业。
(一)学校实行学年学分制,各类课程修满170学分,并参加学校规定的实习、劳动、军训、毕业论文等更各个环节,成绩合格,方可毕业;(二)必修课采取考试形式,一般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选修课一般采取考查形式,每学期一次(期末),学期总成绩参考平时上机实验、作业和出勤情况;(三)考试方式可采取笔试(闭卷、开卷)、上机的方式,闭卷考试必须同时有A、B 两套试题,逐步过渡到以上机、实验为主的无纸化考试;八、授予学位或证书:见《北京语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其他说明:表一:教学时间安排总表:表二:课程比例结构: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毛、邓、三”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邓、三”概论三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学时分别为36,36,72学时,另安排教学实践完成余下的课时。
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管)专业已成为我国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信管专业人才,本文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一、引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管)是研究信息技术、管理科学和信息系统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当前我国信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等。
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1. 实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运维和优化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 实践教学体系结构(1)基础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专业实践环节:包括专业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3)综合实践环节:包括企业实习、项目实训、创新创业实践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3.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1)课程实验:主要包括数据库、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项目管理、电子商务等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包括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毕业设计(论文),旨在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4)企业实习: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运维、项目管理、数据分析等实习项目,旨在使学生了解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及大纲(正式)
电脑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造就本专业中级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工作领域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使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符合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的现实需要,并能适应未来产业调整、技术升级带来的各种变化,为学生顺利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中级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实现学习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准确对接,合理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到达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
4.表达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的成长需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教学环节组织和设计方面,努力塑造工作岗位的情境和要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安全意识以及文明生产习惯,提高就业能力。
二、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中级技能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具有爱岗敬业、老实守信、奉献社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2.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计算机老师教学计划2018
初中计算机老师教学计划2018初中计算机老师教学计划2018(一)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
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已不能适应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初中教材改革势在必行,这套教材正是这种改革的一种尝试。
它吸取以往教材的特点,遵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精神,渗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重新编写而成的。
初中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在初一、初二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性训练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初三教学注重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内容的衔接问题,强调从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主要来说:从兴趣出发,借助范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2、通过“活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能力。
3、将评价作为促进教与学的一种手段融入教学过程中。
4、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与操作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这样,在教学中要求:针对教材的特点,明确“学习目标”,做好感性的“范例与活动”的学习,做好理性的“知识与技能”的认识,“巩固与提高”课堂所学,加强课外“阅读材料”的学习。
2、对起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分类施教,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学得一技之长,底子薄的学生打好基础。
3、提高课堂兴趣,多采用范例教学法、活动项目教学法、综合实践法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利用各种和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软件进行教学,并尽可能多的安排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的机会,如用flash进行动画创作,用VB进行了解什么是编程,用VJC 进行机器人编程电路控制等,这样既可提高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办、自学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具体教学课时:一、 flash动画制作:五课时(每节一课)二、程序设计初步:五课时(每节一课)三、智能机器人:五课时(每节一课)初中计算机老师教学计划2018(二)一、指导思想: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之一。
【湖南教师信息管理教学计划】湖南教师信息管理教学三篇
【湖南教师信息管理教学计划】湖南教师信息管理教学三篇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使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更好地掌握信息时代背景下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本培训结合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的设置。
一、研修目标(一)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运用资源,增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意识与能力,提升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和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
(二)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
同时帮助教师养成网络学习习惯,促进终身学习,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二、研修对象湖南省全体在岗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参加培训的教师应具备上网条件和网上交流的能力,保证培训期间平均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网上学习与交流时间。
三、研修时间各县市可根据进程安排,于2022年3月30日-12月31日期间,任选某个时间阶段组织培训,研修时间为期30天,共30学时。
四、培训特色1.关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2.支持开展满足学员个性化需求的自主选学;3.覆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各项要求。
五、培训内容本次培训涵盖理念篇、热点篇、方法篇、案例篇、技术篇五个模块。
其中理念篇阐述当今教育教学变革的技术力量,在较高的立意和视域下阐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性影响作用的深层次原理;热点篇解释了当今信息技术的热点词汇;方法篇分通识模块、学科模块;案例篇分20个学科,对常见问题进行一一剖析;技术篇分基础应用模块、学科工具模块、高级应用模块三个专题。
(详见附表)六、培训方式1.资源学习。
参训学员通过湖南省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完成30学时必修课程学习任务。
鼓励学员积极学习选修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具有硬件组装与维修、软件开发、系统维护、信息统计分析、处理网络运行的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是具有较强实际运作能力的,并能坚持第一线工作的计算机应用领域专科层次技术应用性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和服务的具体工作,可承担与信息系统的设计、运动与维护有关的技术实现、技术应用方面的任务。
三、业务规格
1、基本素质与能力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处理中英文文件、资料,能撰写常用英文函电,具备一定的对外信息交流能力;
(3)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4)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包括汉字输入技能、文字、图文、图表信息处理能力,桌面数据库管理能力和网络基本使用能力;
(5)熟练掌握常见操作系统和常规应用软件的使用,阅读计算机软硬件文档的能力;
(6)掌握某种开发工具,具有熟练的程序设计能力;
(7)较广泛和较熟练的多媒体信息处理与初步多媒体制作能力,熟悉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媒体信息常规外理,熟悉并能运用Photoshop、3D、Flash等软件进行多媒体制作;
(8)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自学能力;
(9)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一定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创新能力;
2、专业业务规格
本专业按2+1模式组织教学(一、二年级以培养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主,开设必修课,三年级按专业方向开设不同的专业课),主要专业业务规格为:
(1)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能力:
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对各类数据进行处理,能够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与维护。
学制三年;修业年限:三至五年
五、主要课程及基本要求
1、管理信息系统
本课程系统阐述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总体规划、系统分析和设计、系统实现和评价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新发展。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确立现代管理思想和观念,掌握开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
2、软件工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软件生命周期、软件计划、软件组织、软件管理、整理文档资料、软件开发方法及软件工具。
二、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准职业技术岗位(群),明确人才的定位,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评价方法;普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科学的、突出能力考核的评价体系;依托行业,探索建立紧密型产学结合培养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新路子,培养既有职业针对性又有岗位适应性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数据库应用、设计的基本能力:
掌握数据库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典型的案例,编制、实施数据库开发过程,分析解决开发中的一般技术问题。
(3)图形图象、多媒体处理的基本能力
掌握图形图象处理和多媒体处理的常用软件和基本操作,熟练掌握基本命令,具备美学思想和创新思路,如PHOTOSHOP、3DMAX、Autherware等软件的使用方法。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 作者:
———————————————————————————————— 日期: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调研分析
(一)社会需求情况: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应用已日趋广泛,微型计算机如同电视机一般开始进入千家万户。计算机应用主要有网络安装与维护、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电子排版、计算机辅助设计、广告美工、工业自动化控制等。计算机科学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动力,它渗透到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信息管理是当前计算机应用最为广泛领域之一,它大到跨国集团公司的管理,小到个体企业和家庭的应用。由于管理模式在每个行业和每个企业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社会上有很大的就业市场,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已经充分被人们所认识,被社会所承认。
(二)职业岗位特点:
由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较广的就业范围,如:管理信息的开发与应用、数据库系统的维护。
(三)专业发展方向:
高职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是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所以它更强调学生在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应用和维护,管理思维在系统中的实现,而不是计算机各学科的理论体系。这就决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在完成本专业的学习后具备的能力应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知识;快速跟踪数据库新技术发展的能力;网络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维护,信息的二次开发能力。因此,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应涉及的内容有: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企业管理知识;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及实现方法。
(4)网络建设与网络管理的能力
(5)企业管理基本能力
熟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产品的质量管理、生产率及技术经济分析,产品的销售服务等。
(6)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
熟悉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算法,熟练掌握至少一门的程序设计语言,为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开打下坚实基础。
(7)具有设计与制作动态、交互式网页的能力。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3、C语言:
课程的主要内容:《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专业课,主要内容为C语言的数据类型、语句、流程设计、函数、数组、指针、结构体与工用体、文件等。使学员能正确地使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设计简单的程序,培养学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Java:
本课程介绍JAVA编程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类型、变量、表达式和流程控制语句。并以JAVA的面向对象编程为例,详细地讨论了面向对象技术的四大特点:分装、抽象、继承和多态及其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要掌握好JAVA语言并具有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仅仅学习语法规则是不够的,还需要熟练掌握JAVA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即JAVA的类库。本课程介绍JAVA的类库结构、数组、字符串和查找、排序这些常用算法以及JAVA的图形界面设计和编程实现。最后简单介绍JAVA的异常处理、多线程编程、GUI组件、输入输出处理和网络编程。